诗文库
论定监司奏 南宋 · 彭龟年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止堂集》卷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二
臣窃考监司之官,盖源流于秦以御史监郡。然汉初犹恶其繁,遂以丞相长史分刺诸州,不立常员。逮世宗时,始置十二部刺史,亦不过一部一人而已。本朝遵之,其始逐路止置转运使一人,惟京东西、河东北、淮南、两浙乃有使副。若纠察刑狱,则命转运司一常参官掌之。自淳化而后,逐路置提刑之官,然或置或罢,犹不为常。熙、丰以来,朝廷命使,始纷纷矣。苏轼常论其弊,譬之立厩长而马益癯,盖善喻也。绍兴初年,虽未尝大有所更革,然所在监司多不备置,或以一员而兼领,亦不闻有所阙败。然则天下之治乱,系乎监司之贤否,不系乎多寡也概可见矣。臣窃观近日监司皆无阙员,间有一事而分为两司,一司而辖以二人者,其间职掌不同,好恶亦异,外假举刺,内示趣向。同一讼也,而有是非焉;同一吏也,而有能否焉。号令难于奉行,往来疲于迎送,盖不止如苏轼之所论,其为害岂细也哉!臣愚欲望陛下考祖宗创立之规,监绍兴权宜之意,将所在监司或省或并,间总于一员,或文或武,不必于并置。庶几州县之吏易于趣向,朝廷政令有所总一,而员数不多,亦易选贤。如姚崇所谓「今止择十使,犹患未尽得人」,此尤当深察也。
通判赠金紫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九、《复斋集》卷二二
某羁贯成童,侍先公正献,则闻吾乡有金紫大著正字三刘先生者。及少长,闻荔台翁先生道金紫公孝行清节不离口。莆田三刘皆天下士,荔台文古学博,不轻伏人。某生晚,常以不及见三先生为恨。一日,今惠安赞府刘君及其兄之子琼筦史君袖故国博傅公诚状公行一通见属曰:「吾父母尝丐圹铭于永嘉侍郎蔡公幼学矣,将求墓隧之碑于当世立言君子,不幸即世,赍志未遂。吾子稔闻金紫公言行,其为我铭」。某窃唯金紫公盛德高行,乡里敬慕,又有尚书秘监为之子,由台省列禁近,一时海内儒宗文师旧友不少,君不于焉取,而猥及不肖,岂以某尝蒙尚书公之知,故俾汗颜承命而不暇择耶。力辞不获,于是即公状以为之铭。公讳洵直,字子浩。其先来自富沙,今城北一亩之居,犹是五季时楹栋。家世苦学,登本朝进士第者相望。公曾祖讳仿。祖喾。父汝霖,西京少尹觉公之伯祖也。公年十二丧父,十六又失母,方丱角,父丧未除,时已知刻志于学,篝灯几筵之旁号恸,辍即诵书,率至夜分。尝夜四鼓,族父闻有哭声极哀,相与起视,则公也,问哭故,荅曰:「读《马周传》,至其言『少失父母,犬马之养无所施』。为之悲感,不能自止」。诸父以是奇之。读经史皆手自抄,累数百卷,无一字不端楷。稍壮,游乡校,月书季考有声名,两以乡举试礼部,为第七人。登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调泉州永春县主簿。泉守侍郎李公如冈极器重公,由永春外邑檄摄州录参踰年,盖欲公自近,郡事裨助为多。秩满,授漳州学教授,所教育皆漳之秀士,后为显官,有风望数人,皆尝从公游者。公虽分教远方,不求己知,而中朝名士,如礼部侍郎黄公中、国子祭酒凌公景夏、礼部侍郎汪公应辰,皆争荐公,改秩。吴公逵提点福建路刑狱,劲清不妄许可,独首荐公。以诸公荐,改宣教郎分教绍兴府。丞相史魏公浩领府事,遇公如交友。府学置义田,以待士夫之家无力丧葬昏嫁者,多寡有定式。又尝即学官举行乡饮酒之礼,皆自公发之。史魏公还朝,尝为孝宗皇帝言越上人物,荐王瀹以下十人,公其一也。丞相虞公允文、梁公克家皆深知公,谓公省闱前名,免拘新制试邑,欲就除公六院,以贫不愿就,得通判平江府以归。寓居城南广化萧寺。时丧所配已五年,生理素薄,唯一老仆给薪水,饭蔬食,教子读书,未尝有所不足形于颜色。及官吴门,同列适皆势要子弟,嘉声伎游燕,公每以儒素道谊礼法开警之,久悉感励,谓公言为然。部使者得旨兴水,则檄公共事,有醲赏可转两官,公辞以疾曰:「吾不敢希赏,且是役也,非郑渠、召埭之比,吾谁欺」?已而同列代公督役,受赏进秩,随复镌去,识者谓公如有先见。吴俗喜斗,太守韩公彦古治尚严整,以母忧当解去,公摄守事,有总管司禁卒二十馀辈,持白挺夜掠娼优家。盖久病韩之严,谓公儒者,且与总管同寮,必不深治之。公明发亟遣人罗捕,械送有司,为首者黥徙他郡,馀皆杖脊移降。总管知公不可解,至白部使者,讽公为末减,不从。公秩满,代者未至,属疾。计年劳与上供等赏,当转朝奉郎,公欲俟到阙,就乞磨勘。逮疾益侵,常平使者薛公元鼎素与公友善,恐公之泽不及子,因候病微以为言,且曰:「公欲陈乞进秩,当以书抵政府,旬日可得告下」。公笑曰:「此意不敢忘,第某病若此,则是天不欲某之遗泽及子,天胡可违」?薛公退叹息。又踰月,公始易箦,年才五十有七。病中呼诸子戒曰:「吾寒苦立门户,止于是,命也,而辈能续吾志,死且无憾」。父以公升朝籍,遇郊祀恩累赠奉议郎。母吴氏赠孺人。妻故福州通守林公雱之女,赠孺人,以子贵赠宜春、通义、清源郡夫人。子男四人:杲,故不仕。矩,故太中大夫、工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徽猷阁直学士,累赠少保。楶,从事郎、新泉州惠安县丞。棠,故朝请大夫、秘阁脩撰、试秘书监、朝议大夫、右文殿脩撰。孙男九人:南叔,故迪功郎、池州贵池县主簿。炜叔,朝奉大夫、宣差主管华州云台观。煇叔,通直郎、江南西路转运司干办公事。光叔,迪功郎、新循州兴宁县主簿。燧叔,宣教郎、前知邵武军邵武县、主管劝农公事。爚叔、爔叔,从事郎、泉州晋江县主簿。煜叔,故通仕郎。煓叔,将仕郎。孙女五人。太学生陈介可、陈洁,故泉州文学谢骏,承直郎前福州长乐县主簿朱诚之,故迪功郎漳州龙溪县尉方渭公,其婿也。曾孙男十五人:文瑞,故童子科免解进士;文宝,将仕郎;文礼、文厚、元发、文振、元达、文虎、文豹、汉僧、文度、至僧、同僧、𥙿翁、全僧。元孙一人,槐孙。公以淳熙二年乙未九月七日卒。明年丙申夏五月,诸子奉公柩葬于莆田县温泉山之源,清源夫人先葬者九年。公为人澹重,不妄语笑,孝友出于天性。王母与父母之葬,皆公只力负土竣事。凡分业之有无,悉不问,居官所得薄俸亦散不蓄。公行己洁而和,莅事明而恕,择交严而笃,处乡靖而逊。常自言平生行事无一毫不可以告人者,其所自立如此。韩子有言:「根之茂者其实遂」。公自高曾祖考咸晦迹藏德。公童稚失父师而能刻志嗜学,劬躬焘后,人皆期公子孙必大,而恨公不及身见也。公卒未数岁,诸子皆学成行修,推重乡党。尚书公擢淳熙进士甲科。秘监公登绍熙进士第,华闻日大。赞府君累试礼部,以特奏补官。于时工部艾轩林先生、徽猷郎中林公、元枢郑公、刑部黄公及先公皆喜公有子,谓如执左契,取必于天云。铭曰:
养不逮父,感奋孤童。泽不逮子,课孝与忠。居官振职,受知名公。徼荣冒赏,如恫在躬。德浮爵齿,厥后益隆。温泉之原,岿彼公宫。过者必式,有穆清风。
道门通教必用集序录 南宋 · 吕太古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三
慕道之初,必求标准,发愿持戒,经训具存。自汉及今,扶宗立教,人天师表,皆可模范。故立《矜式篇》第一:《太上出家经训》、《历代宗师略传》。童蒙入道,应和居先。起自启堂,讫于辞圣。皆可赞颂,著于经科。点授之初,可无善本。故立《词赞篇》第二:《步虚词及赞颂》、《祝诸品真文符简》、《五方消灾真文》、《十二愿念》。童子长成,教习音韵,单声诵念,赞助行持。传闻舛差,蹈袭芜鄙。悉加釐正,俾就谨严。故立《赞咏篇》第三:《五方卫灵咒》、《五劫生尸章》、《外坛赞咏》《、法桥文》、《为亡者归依三宝忏罪两章》、《安慰亡者并奉送文》。旧本《步虚篇》第四,今删《出步虚添鍊教启奏篇》:《关奏启白》、《上御案香》、《祝香后入意》《、启坛文》、《黄箓斋祝香后文》、《宿启白五师文》《、建坛发炉》、《启斋五师前启师》、《黄箓为国三时告师》、《本命经文》、《真武经文》、《安宅经文》。冠简之初,必由赞佐,内外法事,非止一条。文或未安,本或多误。初步宜谨,择善而从。故立《职佐篇》第五:《三日叹经文》、《黄箓启散忏悔》、《消灾明真忏悔》《、开五方文》、《三度召请文》、《咒食仪沐浴仪》。举扬之职,分司威仪。节奏详明,音韵典雅。广成著述,专立为科。必得其人,以动众听。故立《赞导篇》第六:《杜天师赞道仪序》、《开坛仪轨》、《宿启仪轨》、《行道仪轨》《、诸忏举方》、《转经仪轨》、《斋堂仪轨》、《言功设醮仪轨》。古称威仪,今号都讲。一坛节奏,同著前篇。敕水戒严,启经赞述。皆为紧要,尚多讹误。故立《威仪篇》第七:《敕坛仪》、《九时引经文》。高功之任,道德威仪。檄召存思,百灵咸听。各有仪注,考诸前人。集为一篇,以备讲究。故立《精思篇》第八:《发奏诀法》、《白事说》、《升坛关奏说》、《朝夜出户入户咒《、》礼师存念法》、《鸣法鼓说》、《步虚命魔存思法《、》诵经静念诀》、《开经蕴咒四首》、《出官精思存神诀》、《宣章读太清御说并歌》、《印章七元符并说》、《通天门符聚散形并咒》《伏章步斗图并歌》。右八篇皆从道教经科及历代宗师、近世知名之士,参详考究,集为一编,不敢少有臆说,以误后贤。秘为一家之私,则非通论。爰锓诸木,与同学共有,为传道度人指教之须。吾侪勿以轻授白衣之徒,自取悔吝。盖此集稍似详备,彼必弃业背本,从事于斯,他日败亡,不无谤怨。其如老庄玄虚之学,金丹养鍊之方,奉道之家,人人有分。非此道之在世,系乎朝廷科制也。通识之士,必以斯言为然。嘉泰辛酉季夏中浣,江原鹤林道士吕太古书。
按:《道门通教必用集》卷首,正统道藏本。
送三衢货墨童文宝子玉序 南宋 · 吕午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四、《竹坡类稿》卷一
柯山童君子玉,挟陈玄之艺以游,素昧生平,来访霅上。忽出示余畏友汪兄平叔赠行叙,请下一转语。余苦不解书,然有挟是见过者,辄罄羞囊,为收一工七,积之岁月,不觉盈箧,足了此生矣。窃又自叹,人之磨墨未若墨之磨人也。收者且当束之高阁,何须更求?今于童君复得二螺(事见《竹坡诗》前集第九卷。),把玩再三,弗忍去手。遂并藏诸箧中,乃知此宝如良金美玉,愈多不厌。昔阮孚蜡屐自谓一生宁著几两,犹对客自蜡,略无愧色。彼癖于所嗜,且汲汲若是,况楮生、毛颖、陶泓三公子所资以为友者?人人皆知贵重,其肯夸其已有,而倦于搜罗乎?童君试将此以谒当世钜公,艺何患不售?嘉定八祀十月旦,新安吕午伯可书。
贺方察院启(自编脩右司除)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一、《铁庵集》卷四四
恭审绿绨锡命,白简凝威。赞国纪纲,正参毗于二府;作朕耳目,俄亲擢于九重。邮音翕传,士勇斯倍。上临御二十七载,台有察五十馀人,当其慨然极意所欲言,久则决于当世之定论。彼若讷诚不足移诮,如希文或犹曰近名。必爱君端出真诚,而论事当关大体,能身是责,惟公其人。某官响大声宏,芒寒色正。四十围溜雨,如柏斯苍;三千里长风,如鹰必击。识者谓密袖威棱之手,知其非久踏州县之尘。粤畴最邑之庸,便应入台之制。而乃徜徉胄监,删润机庭。宰司借协助之勋,天子已深知之久,甫弄此印,即峨其冠。必佥议论之所期,必大设施而后惬。外夷来款,方觇中国之有人;善类易摇,全倚尽臣而为命。举动耸旁观之目,抨弹足深服其心。朋党苟消,何忧乎河北;戆直可惮,自寝于淮南。乃歛风霜,霈为霖雨。某纳节欲去,摄符转羁。聆要路之登贤,为清时而增气。诚驰贺厦,岂燕雀之不如;梦已归田,傥狐狸之勿问。所为欣奋,未易剡裁。
答欧阳秘书书 其二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六四、《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三四
某伏承委教雄文一编,衰惰久矣,巽斋尚欲私淑之耶!旬月玩味,饥肠顿饱,昏眸重朗。盖记十三,序、赞、题跋六,四六一,古律诗二十三。仆读他人文或拘狭不调鬯,或支离欠警策,或胶旧闻,或少新意。至巽斋所作,委蛇曲折如弦庙瑟而缲壅茧,菁华秾艳如谢朝华而启夕秀,精义多先儒所未讲,陈言无一字之相袭,虽累数千言而义理一脉,首尾贯属,读之使人心满意足。其间为有位者记轮奂,尚可企而及,若《吟炉》,若《灵泉院》,皆无可说,而巽斋亦剪裁残锦以衣被之,可见笔力宽馀矣。顷文宋瑞示《碧落》、《翠微》二记碑本,私谓《碧落》篇似《有美堂记》。今见《答承心制问》,似为人后议抛梁之作,雅俗语皆可传诵,每置此编几案间,以警退惰。诗比旧作精进,内长篇似韩,短章似柳。相距二千馀里,安得与公把臂论文如辛酉、壬戌时乎!某内去第三藁,巽斋暇时试一过目,用考试法,合作者与朱点,不合者加红勒帛付下,虽老尚欲切磋此事也。谭训之殁许多年,心常怀之,乃不知其诸郎人人有集,生子不当如仲谋耶!得其书,以山长行速未能答,见闻或因书先乞致意。其父子文编各欲着数语于后。并恐台悉。
跋董朴发干文藁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九、《后村题跋》卷一一
余山居十年,不见近人文字。白首入京,稍有袖文卷私淑余者,大率章句多而议论少。天台董君之作,尽卷无一篇诗,惟记序题跋志诔,繁者千百言,简者三数行。他人文或读数句辄义堕,或首尾不相贯属,惟君引笔行墨略无凝滞。其融液先儒同异,掊击后学疑误,透彻痛快,必达其意而后止。使君进用而行其言,必有补于世道,贤于风云月露之作远矣。初,余未识君,见修斋王尚书称其人;后识君,又见其文,叹曰:知人!
跋东村绎山碑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九九、《鲁斋集》卷一二
东村赵公出示《绎山碑》,俾予缀名其后,此固予之幸也,而未得其说。徐而思之,好古者先当以其人之可尊,次当以其事之可传,又其次始以其字之可法耳。三者咸无焉,虽古不足贵也。此碑徒以其篆之古也,然登绎山者不见其石,著《史记》者又无其词,踪迹茫昧,不可致诘。自唐已有枣木本,徐骑省模唐刻于后,今不可见矣。徐文宝刻于长安者亦不易。宋公本今刻于墨妙堂者,正与此本同。自骑省以下,又三模矣,所谓双钩者亦隐然可见。东村谓此虽摹传之馀,然亦自可贵,此言为不诬云。
偈颂八十五首 其十八 南宋 · 释妙伦
押词韵第十四部
来住瑞峰,去住瑞岩。
未操雪曲,且打乡谈,天上人间一十三(退院)。
按:以上辑自文宝等编《断桥和尚初住台州瑞峰祇园禅寺语录》
太上感应篇三教至言详解序 南宋 · 龚幼采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六四、《太上感应篇》卷首
太上无言,不得已而言其言。《感应篇》云者,律程严备,逵径朗分。策之使趋,尼之使辟,总一千二百七十有四字,始之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终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指归精切,不过此一十六字,愚夫愚妇易知易行。李注言逾十万,不既多乎?矧蔓而为序为跋未已也。且天地之间惟一感应,心吾心也,无欠无假,感之在我,应之亦在我。故善者常福,不善者常祸。感而为应,应复为感,循环无端,有以类至,宜非可以文宝索也。彼托文字而传者,削之又削之,至于不容削;繇文字而悟者,忘之又忘之,至于无可忘,销声剥华,呈真露朴,心与道混,随感随应,若是则文字诚不足尚矣。虽然,动而之乎情,其不谬于感应者几何人哉。性命之薄,文字之滋也,集众妙以钩其玄,揭诸徵以昭其信,曾谓疏略简淡之辞可以振遗响于大道将隐之后耶?编牍烂熳,主一善而已,使人人果能以善为感应根,则诸福之物皆其心官统之,虽太上此篇藏诸金匮可也,吾亦将守中焉。端平乙未长至后三日,方厓龚幼采谨跋。
按:《太上感应篇三教至言详解》卷首,宋刻本。
紫阳名公文海天琛序 南宋 · 陈辅龙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弘治《徽州府志》卷一一
流形于地者海最大。海之大亦众矣,纪诸图经,其名目可稽,曰沧、曰瀛、曰溟、曰浡、曰青、曰瀚,表表显著;而曰碧、曰紫、曰员、曰涨、曰蒲、曰昌之类,虽远在化外,苇未易航,然皆天地富藏珍贝窟宅,其间异品错有,凡目未瞩者,莫能名状。闻昔有嗜异宝者,视世间常品皆不入。或告以海藏所有,则必询某方某产,倾赀倒橐,求遂所欲。欲而未遂者,虽问槎结筏,萍泛而往,至犯天吴、蝄象、蜃楼、鳅旗之怪不顾也。一旦闻有天琛名,起羡访之而莫知津涯,乃浮诸海,南谒之倏而不遇,北谒之忽而无获。及抵沧海,石晖甲质,且诡且异,锦文罗光,或被或散。突杌岩𡾄,过鲛人之室,而后得见焉。昔之闻者今见矣。龙宫之守藏者,犹靳而不予,何其得之之难邪。呜呼,予之酷嗜于文者亦然。文之鸣于人者,必聚山川之秀,而泄天地之精者也。求其杰然而显于海内者亦有数。若眉山以苏氏显,庐陵以欧阳氏显,永嘉以水心、止斋显,鄱阳以盘州、野处显,新安以龙溪、紫阳翁显,是皆至宝之产于诸海,吾求而得之矣。而其藏于龙宫者,闻其名且老而未获见焉。倚席此来将两考,潘君岩肖忽携一编以过予,曰:「吾郡之文如龙溪、紫阳者,家蓄人诵,世共宝之,如其他诸公,未易枚举,皆名节宇宙。而文或秘其传,人莫得见者,今悉萃此编」。予披阅而叹曰:「此向之所谓天琛者欤」。潘君应之曰:「正后学所以命名之意也」。以予之所宝,与潘君之所宝无殊,然潘君以积日累岁采取之艰,予一旦顿得之易,喜为之书。咸淳辛未九月朔,三山梅所陈辅龙次传序。
挽刘云卿 金 · 张邦直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五十一
桃李双凫舄,风霜一豸冠。
才华惊世易,勋业到头难。
白日空金马,青天下玉棺。
传家有贤子,文或似欧韩。
送白常侍存抚江陵(文宝) 其一 元 · 闵思平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出处:及庵先生诗集卷之三
分忧重命出须臾,杖钺欲巡山水区。
尽道芳洲迎候盛,已将春色作先驱。
送白常侍存抚江陵(文宝) 其二 元 · 闵思平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及庵先生诗集卷之三
玟瑰红雨鹧鸪天,萧洒行装地上仙。
马首婵娟供一笑,春风几处好因缘。
送白常侍存抚江陵(文宝) 其三 元 · 闵思平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及庵先生诗集卷之三
关东虽是好江山,岂待菰期衣锦还。
应见佳人乘玉箸,海棠也似别君难。
伏次拱北楼应制诗韵(并序○楼在清州州北三里) 元末明初 · 白文宝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淡庵先生逸集卷之一
岁在辛丑。宫驾迁自福而尚。行驻清州。壬寅秋九月十九日。上率群臣。拜贺正表于郊。因御州之拱北楼。览一斋权汉功旧题五言句。即命知申事元松寿,代言李穑,成士达次韵制进。于是左政丞洪阳坡,李杏村,黄桧山暨诸大夫儒士皆和进。文宝时适承命如京。歆闻引颈。自以不获睹盛事为恨。及时承召。窃尝追和续尾。亦以为幸。而州伯金君成甲。以柳思庵之言属之曰。命制诗成而将镂板。不可无序。文宝辞以无文。而幸其传不朽。遂操笔而拜稽首曰。昔者君臣赓歌。固是升平制作。而去年奔乱以还。岂谓有今日胜事于乎。吾王事大敬命之诚。与名拱北而可表者。不在斯楼欤。
拱北名虽旧,吾王敬命初。
氛埃今已扫,云物正当书。
宸极瞻依远,川原向背虚。
斯民知所感,责在一人予。
安成王子文宝持其祖遗书与古今名公诗文于丧乱中甚不易也文廷刘先生哀其志为之叙其事因附以诗 元末明初 · 刘崧
金田王郎行蹙蹙,独抱遗书如宝玉。
往时奔窜亡一纸,十日山中望天哭。
王郎苦心真可怜,与书同食仍同眠。
如何浮薄心不古,世业弃捐如粪土。
李太白赞 元末明初 · 孙作
押词韵第六部
玄元奕叶圣神孙,邈然跨海超无垠。
锦袍淋漓舞郁轮,秕糠斯文遗世纷。
羿娥招摇迎帝阍,诉以九河导昆崙。
飞鱼挟辀湘女嫔,回光下照扶桑暾。
洞庭钧天弭节闻,俯仰一笑三千春。
天台子微未足论,大儿汾阳谁与伦。
知章识公尚几尘,日衡气机与地文。
采石之水青山云,魑魅夜啸狌鼯坟。
吁嗴夫人此栖神,文或不死非其存。
君平遗镜歌为家上舍(思赞)赋 清 · 朱彝尊
押支韵 出处:曝书亭集卷第十九
古铜一片汉所治,冷光溶漾符月仪。
其背有文缭绕之,由中及外皆铭诗。
文或中断字横施,读之百过犹嗫唲。
聱牙龃齿摧髯而,良久始获通其辞。
乃是君平之所持,惜乎未睹书年支。
成都卜肆新雨时,若榴花分槎上枝。
手挽织女机中丝,以之自鉴鸾鹤姿。
轴帘布卦营神蓍,百钱挂杖足自怡。
酒家户户招青旗,从游弟子侯芭师。
暇日长定肩相随,识此奇字当解颐。
千年土蚀苔髬髵,绣成碧绿丹黄缁。
阿谁磨刮无纤疵,吾宗子仲性爱奇。
裹以重锦导长緌,大笑俗尚蟠蛟螭。
开奁一照冰雪肌,木魅却走山精驰。
吾闻仙人镜四规,澄心定志有所思。
方来之事罔弗知,是物度亦神所司。
慎莫使近粉浆胰,华山精舍春日迟。
长廊急溜鸣阶墀,落梅满地药甲滋。
主人劝饮墨玉卮,相与考古恣遨嬉。
古来金石各有宜,其人已往文在兹。
金尤易铄质易亏,昔贤嗜好情不移。
钱志小大印官私,家有款识宋传贻。
七钟九卣廿鼎彝,镫槃刀尺别等差。
何哉镜铭独见遗,啸堂旧篆曾取斯。
挂一漏百人交嗤,吾今对此兴不衰。
思拓茧纸研隃糜,亟令巧匠为装池。
镜兮镜兮尔勿悲,神物遇合信有期。
九日同诸兄弟醵饮时霜降前一日也 清 · 彭孙遹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松桂堂全集卷四(甲午乙未丙申)
九日开樽兴未阑,登楼莫复怅盘桓。
己看黄叶惊秋老,渐觉繁霜逼岁寒。
王粲悲歌愁愈剧,杨凭得句夜先残(唐杨凭兄弟三人皆能文或同赋一篇共坐庭石霜积襟袖课成而巳)。
独怜迟暮逢摇落,空对黄花拥箨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