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胡子远郎中劄子淳熙十一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书稿》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某窃以中冬凝寒,恭惟大孝提刑郎中端忧有相,启处交裕。
某久违友谊,瞻仰不忘。
才元君玉次第起镇,交游不落莫否?
名望之懿,诸公日日念,诎指祥琴,当膺擢序。
某衰病侵凌,归田念切,后会殊未敢必,临风怅然。
因府介回,附此见意。
甲辰小春十銙谩往,不多致者,以到彼则已陈矣。
馀乞节哀自重。
乞罢江南州军铁钱会子奏议1192年7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三、《诚斋集》卷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臣伏睹朝廷近降指挥,措置行使铁钱会子,令淮上屯戍官兵月给食钱,除旧用行在会子者并听依旧,量度每岁支屯戍诸军铁钱,以为榷货务入纳分数。
臣照得屯戍官兵每旬支遣已有立定钱银会子分数,难以更改。
所有淮上戍守官兵支遣钱会,从已降指挥,并听仍旧。
其合支见钱,一岁止用一十二万馀贯
西州军,递年朝廷科降应副马司支遣钱二十七万馀贯,系铁钱并行在铜钱会子,中半起发。
内铁钱一十三万馀贯,就拨支使,已是足用。
若将新降铁钱会子于榷货务算请,委实别无项目可以支遣。
臣窃详朝廷支降新印交子,止为两淮铁钱艰于行用。
今来一例令江南八州军衮同流转,非唯先有折阅之患,设或通用不行,其间屯驻大军、四处军民之情便见扰扰,比之两淮,事体尤重。
伏自此令一下,军民已皆惶惑。
盖见钱之与会子,古者母子相权之遗意也。
今之钱币,其母有二:江南之铜钱,淮上之铁钱母也。
其子有二:行在会子,铜钱之子也;
今之新会子,铁钱之子也。
母子不相离,然后钱会相为用。
会子之法曰:「会子并同见钱行使」。
新会子之法曰:「每并准铁钱七百七十足行使」。
又曰:「其新交子止两淮及沿江八郡界内公私流转行使」。
会子所以流通者,与钱相为兑换也。
新会子每准铁钱七百七十足,则明然为铁钱之会子,而非铜钱之会子矣。
淮上用铁钱,用新会子,则有会子,斯有见钱可兑矣,是母子不相离也。
江南禁铁钱而行新会子,不知军民持此会子而兑于市,欲兑铜钱乎,则非行在之会子,人必不与也。
欲兑铁钱乎,则无一铁钱之可兑也。
有会子而无钱可兑,是无母之子也。
是交子独行,而无见钱以并行也。
一钱两钱之物,十钱五钱之器,交易何自而行,商旅何自而通乎?
两淮免起发会子三年,而江南无免发之命。
江南官司以新会子发左帑内帑左帑内帑肯受乎?
左帑内帑万一不受,则百姓之输官物,州县亦不受矣。
州县不受,则是新会子公私无用,上下不受,而使镇江建康两税入纳百万,而行使不通,不知将何用也。
若止欲用之于军人之支遣,百姓之交易,其肯受乎?
万一有受有不受之间,此喧争之所从起,而纷纭之所从生也。
臣非不知时暂兼摄总司之职,奉承朝廷之命,可以免目前方命之罪,然万一镂板揭榜,及交收新会子,他日正官到任,将新会子与军人支遣,民旅交易之际,傥有如前所谓喧争纷纭之说,则朝廷推其所从,皆臣阿谀顺旨交收会子之罪,虽斩臣以塞责,于国何益哉!
淮民两年已被拣择铁钱之扰,怨咨之言有不可闻。
今幸少宽拣钱之禁以安淮民,若江南八州复欲力行铁钱会子,是江南之民又将不胜其扰也。
欲乞圣慈洞察经久之利害,先事而改,患犹可销,事至而收,则无及矣。
缘有此利害,不敢镂板晓谕,若将来降到会子,亦不敢交收。
此事必出圣断,力赐寝罢江南八州行使铁钱会子指挥,庶几沿江军民得以安靖。
须至奏闻者。
〔贴黄〕臣传闻乾道初间尝降铁钱会子于两淮,军民都不行使,一两月间,朝廷尽行收上。
今来窃恐复蹈前辙,乞下有司检照,寝罢上件指挥
应诏条上封事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八、《育德堂奏议》卷四
吏部牒:「承嘉定二年五月二十七日都省劄子:三省同奉御笔节文,天久不雨,虑伤禾稼,应两省侍从台谏暨百执事之臣,并许条上封事」。
臣仰惟陛下寅畏之诚,对越天地;
仁俭之德,追企帝王
自更化以来,忧勤匪懈,宜蒙嘉应,以厎丰年。
而两岁之閒,旱蝗为沴,近自畿甸,远及淮堧,饥疫相仍,死亡枕藉。
独幸二麦小熟,尚可支梧。
深谓今秋庶几一稔,而入夏以后,复苦亢阳。
祈祷虽周,膏泽未沛,凡在艰食之地,复罹闵雨之忧,民之馀生,何以自保?
陛下哀矜恻怛,发于中心,汲汲求言,兢兢罪己,内外臣子,孰不乐于纳忠?
况臣久玷论思,惭无补报,敢不勉竭愚陋,以裨圣明。
臣谨条三事如后:
一、臣闻人主之为天下,所以上与天通,而下服民心者,惟公道而已。
曩者权臣擅朝,屏弃公道,专任私情,其极至于窃弄兵权,流毒天下。
权臣既斥,公道复开。
两年以来,公卿大夫之论,未尝不欲扶植此道,见诸设施,尽革十馀年蠹弊之源,以培千百载久长之业也。
窃睹近事,乃不尽然。
爵赏之有所滥加,法令之有所特贷,命由中出,人皆致疑。
谏臣尝以为言,陛下已可其奏。
既往者虽若无及,方来者尤当预防。
正本澄源,不可不深加圣虑也。
盖恩施于所不当得,则不得者起觖望之意;
法弛于所当罪,则同罪者怀忿怨之情。
积其不平,皆足以干和气。
况夫公道易晦,私意易滋,开端之渐,初若甚微,而流弊之深,将不可禁,安可不谨之又谨哉!
臣愿陛下以主张公道为心,大臣以修明公道为任。
进退赏罚,必尽循天下之至公,而私意毋得以干之。
批旨之所行,茍有未安,则大臣不嫌于执奏;
诏令之所达,茍有未当,则给舍不惮于封还。
内外相维,一归于正,明白洞达,而无所容议焉,则国体尊崇,人心悦服,而天地之至和自应矣。
一、臣窃见自五月以来,三省、枢密院所进拟施行事至为稀少。
盖以丞相辞免新命,至于六七,犹未治事;
而二三执政方待丞相之出,不欲专有所行。
朝廷之上,从容推逊,固为盛时之美,然当此旱暵之际,又当以宣堙郁、疏壅滞为念可也。
四方之陈请,关于民瘼;
列郡之奏谳,系于民命。
士大夫之任满而来者,皆欲得差遣
其被罢而归者,皆欲得祠禄
彼其徯望朝廷之意,惟恐报应之或迟也。
今至于一月之閒,少所予决,则何以慰其望哉!
臣愿陛下特遣中使宣召相臣,入对便殿,谕以圣意,押赴都堂治事。
或相臣尚以微恙未可造朝,则照已降指挥,且令执政一面书拟其事稍重者关白相臣,相与议定,而后闻奏。
则于事体,自为两全。
凡陈请之未报者报之,必使其无留事;
奏谳之未下者下之,必使其无淹狱。
差遣者,量其材否,随宜而授,以释其久旅之困;
祠禄者,视其久近,循次而与,以慰其家食之情。
庶几德意流通,中外无壅,其于导迎和气,不为无补。
一、臣恭睹御笔,已再令内藏库拨钱接济,拯救民命。
此命既下,都城之民孰不仰戴陛下生死骨肉之恩?
然臣窃以为,内外远近无非陛下之赤子,恻怛之惠既及于都城,则轸恤之恩当循而达之天下可也。
去秋请对,尝奏乞检照祖宗成宪,应收复流亡、赈救饥荒等事,朝廷有不能尽给者,特以内藏库钱物通融应副。
虽蒙圣慈付之三省,而未及施行。
今国计日虚,民力日竭。
目前遭旱去处,皆是去岁狼狈之馀;
况于两淮乍归之民,有田而不可种,求生无路,实可悯伤。
陛下平日自奉简约,未尝妄费一钱,诚于此时出其所积,以救民命,则德泽所被,何可胜穷。
臣愿陛下断自宸衷,明谕大臣,今岁举行荒政,特许兼拨内藏钱物。
仍及秋成,即令旱歉州郡会计所须粜济钱米之数,早行申请,量其所当用多少,即以内库及朝廷钱相兼应副。
责之州郡,一意奉行,庶使艰食之民,无不深知陛下德意,或可保全性命,免于死亡。
所以上当天心,莫切于此。
右,谨条具如前。
臣窃惟古之明君贤臣,畏天克己,同德协诚,见于诗书,可为后法。
桑谷共生之异,太戊伊陟巫咸更相警戒,作《书》数篇,不能自已。
周宣王遇灾而惧,侧身修行,而《云汉》之诗以「鞠哉庶正,疚哉冢宰」为言,于以见群臣之莫不戒惧也。
臣愚伏愿陛下与大臣常持兢业之诚,共图消弭之道。
昭示大公,以当天意;
平决滞务,以慰人心;
推广至仁,以救斯民之命。
充是以往,有加无已,则转灾为福,易危为安,庶乎可冀。
臣不胜惓惓。
钱相士邂逅灵山 其一 南宋 · 韩淲
七言绝句 押药韵
玉溪深处灵山阁,一片孤云飞野鹤。
从人索相问穷通,照破髑髅错不错。
钱相士邂逅灵山 其二 南宋 · 韩淲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古来云海本茫茫,见素谭玄总自藏。
挥手出门何处去,华阳且道是仙乡。
监察御史钱相右正言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九、《东涧集》卷四
出入禁闼,补阙拾遗,必得正人,始称厥职。
以尔至刚以直,特立无朋,虽才德之俱高,每韬藏而不耀。
擢居宪府,克振台纲。
然于激扬清浊之间,初蔑好恶党偏之意,人无异议,朕所深知。
进升谏省之华,冀获忠言之益。
引以当道,时乃之休。
钱相国子监簿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二二、《永乐大典》卷一四六○八
勾稽胄监,职闲事简,虽号冷曹,然华涂要津由兹而升者,前后相望也。
以尔禀资凝重,遇事精明。
宰邑佐州,厥绩用懋。
典司纶告,未究所长。
擢寘此官,以养资望。
往祗厥职,嗣有宠荣。
应诏荐士状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五三、《西山文集》卷一七
朝奉大夫湖南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赵希稷,忠信笃实,宽厚和平。
臣昨帅长沙,实掌书记,公廉一节,勤瘁百为。
若建社仓,若行税酒,宽省租赋,字养茕嫠,惠稍及于斯民,希稷多为之赞画。
其后帅臣余嵘因而委任,降酃县之寇,筑茶陵之城,绩效著明,公论推予。
朝散郎主管西外睦宗院郑逢辰,生于贵介之族,不为居养所移,好学自修,亲师取友,志尚不茍,才识亦优,屡任宗官,安恬不竞。
臣令暂摄机幕,裨赞颇多。
条醝政之便宜,革其苛扰;
讲舟师之利病,为之捍防。
详其器能,实为通用。
二人者若蒙朝廷以叙进擢,付之麾节,必有可观。
朝散郎通判漳州钱相,才力敏强,识见开豁。
办治之长,著于宰邑
关决之助,见于佐州。
履正奉公,乃其素守;
剸烦破剧,实所优为。
傥膺临遣之荣,必有澄清之效。
乾淳讲论会子五事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三、《鹤林集》卷一五
乾道四年五月四日,上宣谕宰执曰:「朕昨疑会子三二年后壅并,必不通快。
卿等有救之之术否」?
王炎奏曰:「会子行之既广,自然通快」。
蒋芾奏曰:「今以会子收钱银,若会子稍多,便出钱银以收之,如此所谓行权」。
陈俊卿奏曰:「敛散抑扬之道,权在于上,则无弊矣」。
上曰:「然」。
淳熙二年,辅臣进呈淮东西两总领所各乞以金银换兑会子支遣。
上曰:「纲运既以会子中半入纳,何故乃尔缺少」?
叶衡奏:「户部岁入一千二百万,其半为会子。
南库以金银换收者四百馀万,流行于外者才二百万,安得不少」?
上曰:「此是户部之数,不知两总领所分数入纳如何?
恐久而有弊」。
钱良臣申到民间入纳缺少会子,并两淮收换铜钱已支绝会子,乞再给降。
上曰:「会子直如此少」?
茂良奏:「闻得商旅往来贸易,竞用会子,一为免商税,二为省脚乘,三为不复折阅。
以此观之,会子可谓通流」。
上令从所请。
因宣谕曰:「卿等子细讲究本末,思所以为善后之计」。
六年,辅臣进呈权户部侍郎陈岘言:「契勘每月大军支遣会子,昨缘折阅,以见钱银两抵换。
今来会子与见钱相等,欲乞住行抵换」。
上曰:「可权住一月。
近来会子闻民间甚贵重之,见钱等。
朕若不爱惜会子,散出过多,岂得如今日之事乎」?
七年,辅臣进呈淮西总领叶宏再乞支降会子。
赵雄等奏:「陛下称提会子,今见其利,遂使会子反重于钱」。
上曰:「利在天下,权在朝廷」。
十年,辅臣进呈镇江总领所乞降新会兑换。
上见所具新印会子数目,乃曰:「新印会子比旧又增多。
大凡行用会子少则重,多则轻」。
臣闻周太公立九府圜法,其言金钱布帛之用,曰:「利于刀,流于泉,布于布,束于帛」。
欲其重轻相权,公私俱利也。
至汉造皮币,唐置飞钱。
国朝在京有便钱务,天圣初益州创造交子务,所以与钱相权,或便商贾之懋迁,或佐公上之不给。
造端立法,实本于周。
然法之创也,求以便民;
而其弊也,或以厉民。
盖楮犹水也,源清流洁,支畅旁通,则可以泽物;
而源壅流多,溃防决溢,则亦可以为民害。
东南之有铜会,创始于绍兴六年,其数至鲜也。
乾道初,增印二百万。
三年丁亥,流行于民间九百八十万。
四年戊子,又诏以一千万为一界,寻又以两界沓而行。
夫以十有二路之广,一百三十州之众,行二千万缗之楮,未甚害也。
孝宗皇帝之谕辅臣,乃曰:「会子少则重,多则轻」。
曰:「民间甚贵重楮,不可使散出过多」。
曰:「恐二三年后壅并,必不通快」。
又曰:「利在天下,权在朝廷」。
又曰:「卿等子细讲究本末,思所以为善后之策」。
大哉圣谟!
忧深思远,真可以为后世法也。
矧今日楮会之书放者已十三倍于乾、淳,若能体孝宗皇帝圣训,思所以少重多轻之因,从其源头受病处止之,然后多方求所以救之之策,则子母必能相权,气血必能滋,而其弊可渐革矣。
宋户部侍郎刘忠公墓志铭淳祐六年十一月 南宋 · 程公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四○
淳祐四年九月三日宰相史嵩之以父忧去位。
后二十有五日,诏以前监察御史刘汉弼自崇禧祠直宝章阁、知温州
踰月,改除太常少卿
于是谏议大夫刘晋之殿中侍御史王瓒揣上意将有易置,率监察御史胡清献龚基先夜草奏,叩银台门缴入,乞将汉弼新命寝罢。
上遽揽衣秉烛阅过,出手札付外。
翌日太祖忌,百官侍班景灵宫
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范钟拆封,则四人左迁,而汉弼独以谏院召。
嵩之谋起复,依四人为肘腋,俦侣翕訾,声势张甚。
圣上天造神断,百辟震悚,有旨以汉弼侍讲帏幄。
越三日,又有台端之命,申诏趣发,且面谕范钟以书速其来。
十一月四日,引见论事称旨。
流风不竞,以天子耳目官为柄臣私人,公道堙郁。
方赖公一振起之,俄感末疾,明年正月三日,遽以遗奏闻。
上震悼,士大夫相顾骇愕。
二月朔旦丞相杜范始自天台来朝,扶病治事。
四月二十日,亦以薨闻。
五月二十九日起居舍人徐元杰无疾暴亡。
三君子忠鲠端亮,上所注意,不五月相踵沦谢。
世故之不可料若此,岂气运消长,天实为之?
抑人事与天理不相为谋而然耶?
公卒之明年十一月庚申,始克葬。
孤怡尝以墓铭属公许论撰,谊不得辞。
谨按,公讳汉弼字正甫,汉中山靖王之后。
其先居金华,九世祖仕吴越武肃王殿中丞,左迁象山,道由上虞,因家焉。
曾祖讳平,贡太学
祖讳开,举进士
父讳昌龄,贡里选,赠宣教郎
公生四岁而哭父,家贫,薪水莫继。
太夫人谢氏悯其孤弱,一意保抱。
少长,课以经籍,能通大义。
习举子艺业,敏赡绝出流辈。
乡先生李磐翁,故参政庄简公嗣子也,以风节为一时闻人。
公从之游,学识益茂。
寻以书学冠嘉定丙子乡贡。
明年奉召南省,庭策甲科第七人,调吉州教授
江西安抚干官,监南岳庙,浙西提举司干官
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序迁校书郎,兼沂王府教授
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史馆校勘,权考功郎,升著作郎
明堂大礼,差充读册官,以更迭乞补外,知嘉兴府
召还著廷,兼兵部郎,改兼考功,寻真除为员外
崇政殿说书编修国史、检讨实录,擢监察御史奉祀崇禧,知温州
寻除太常少卿,以左司谏召,擢侍御史兼侍讲,以户部侍郎致仕。
公奋自儒生,居今学古,尤明于义利取予之辨。
初为教官,学廪出纳皆归之纠曹
江西崆峒徭挺乱,邱寿隽以路帅开幕府,虚席以待其来。
公至而邱已卒,魏大有摄帅事,与邱有旧怨,意若移怒于公。
公即请辞以归。
魏竟以暴刻激变,识者嘉其有远见。
赞画吴门,督牢盆之利,凡以事例为名者,公未尝有纤芥入私室。
用大臣荐入馆介,时上欲勉戚里以学,诏皇后宅置讲官
公首被选,慨然曰:「三馆清流,出入贵戚之门,岂惟辱其身,是辱其官也」。
力辞不就,事亦随寝。
时值岁歉,一意抚牧,民德之深,曰:「天其吾民累公乎」!
还执经筵,惟谈经析理,默寓规谏,上益简注。
至是为察官,入谢,上奖谕之曰:「以卿纯实不欺,故此亲擢,更宜悉心忠告」。
公益自励。
每谓台纲久弛,疏三事,曰定规模、正体统、远谋虑。
首论给事中钱相巧于迎合,睥睨政地,直学士院吴愈不称其职,当罢去之。
濮斗南南床掌外制叶贲宫教为言事官,公察其回曲不少贷,疏留中不出。
时宰腹心,有纵臾使互按者。
明日,左迁螭,而公有少常之命。
公力伸辞请,径绝江去。
后一年,始有崇禧之除。
甲辰冬,再入。
先是时宰久擅国柄,予夺废置,恣睢自由,时论愤郁,上亦患苦之。
以公正色不挠,为可属任,而淫朋胶固,未悉上意,日夜引领傒其来。
公引见,首赞上分别邪正,以息众疑。
上领之再三。
奏疏论立君心、正君道、谨事机、伸士气、收人材五事,次轮台谏之劾奏不当循月课,官寮见台谏不当循月礼,皆切中时弊。
上嘉其言,并付外施行之。
公自迁南床踰月,上于朝廷大议未有予决,密奏两疏,其一谓:「自古来未有一日无宰相之朝,今相位之虚已三月矣,尚可狐疑而不断乎?
西汉之末,王氏专政,刘向尝欲去之,而成帝惑于杜钦、永谷之奸言,故王氏卒不去,以移汉祚。
西晋之始,贾充用事,裴楷尝欲去之,而武帝惑于荀勖冯紞之邪说,故贾充得以复留,而为晋祸。
臣观廷臣为刘向裴楷者少,为、永、勉、者多,窃恐奸言犹有以惑圣德。
愿奋发英断,拔去阴邪,庶可转危为安」。
其二以十一月十二日西北方时有雷声,天文书大臣专政、君弱臣强之应。
愿亟选贤臣,早定相位。
上览公奏,意遂决。
公许蒙恩召,以左螭兼内命。
嘉平月三日,入奏事,俄顷有旨宣锁。
翌日文德殿宣布范公、杜公并命,百官举笏庆,国论大定,赖公密奏之力为多。
公自入台,累章劾奏同签书枢密院金渊兵部尚书兼直学士院郑起潜宗正少卿兼检正舍人院陈一荐司农卿谢逵起居舍人韩祥、新泉州濮斗南步帅王德明,皆畴昔托身私门,为之腹心,盘踞要路,公论之所切齿者。
马光祖夺情总赋淮东,乃去预为引例之地,乞令追服终丧,尤有补于名教。
呜呼!
使公少假岁月,得以展布,则群憸何所逃罪?
天下尚可得而理也。
上尝属公以荐人才,退而条具以奏,皆时望所归重。
公以受知特异,而奸邪未尽屏汰,议论未能坚定,积忧薰心,遂感末疾。
上闻之,忧形于色,命上方赐药饵,给钱楮。
公感上恩,泣数行下。
然病日寝,不可复疗,抗草纳禄。
有旨真除户部侍郎,以贲其终。
乙巳正月三日,卒于台治之正寝。
特赠四官,与致仕遗表恩泽。
奉丧归葬上虞,赙赠银绢甚厚,敕绍兴府量给丧事。
八月,御札赠官田五百亩,新楮五千缗,以给其家,庶为臣者知所劝焉。
生荣死哀,君子孰不以是为古今鲜俪?
岂知主眷之渥而未能竭知以图报,亲年之高而莫克竭力以终养,殁且有知,九原赍恨,曷维其已乎!
公气度凝远,识趣正大,平居简默,未尝妄发一语,而疾恶好善,见义必为。
尝谓士大夫穷达有命,苟依附不得其人,躐进躁求,他日势去援孤,所得毫芒,所丧邱山,虽欲痛自澡濯,不可得也。
呜呼,斯可为名言也已!
年五十有八,官从四品,而姱节修名,照映宇宙。
其为寿与显也,不既多矣乎!
太安人谢氏,封太夫人。
夫人周氏,封硕人
一男子怡,承务郎、新差监嘉兴府都酒务。
一孙。
公抚其侄悦如己子,怡以遗表之泽官之,遵父志也。
墓在上虞县上管乡南岙之原。
公许来自西州,与公并游蓬馆。
甲辰更化,后先被召,相与矢心,协济国事。
公首被选,疑议无所质,两载殚劳,一无补报。
念此伤心,不愧芜陋,为叙次而铭之。
非有关于国事者不著。
铭曰:
天之生材,为国寿脉。
脉得其养,坚壮充实。
外邪客气,奚自得入!
古先哲王,念此怵惕。
涵养成就,汲奖珍惜。
不以匪类,为之蟊贼。
元气保固,国乃其国。
允毅刘公,端亮纯实。
山立朝端,休问霭郁。
翩其引归,帝念不释。
岁甲辰冬,更理化瑟。
诏以公起,为国司直
分别忠邪,如辨黑白。
开陈利害,如品药石。
朝纲放纷,如发斯栉。
公道堙塞,如斯拔。
淫朋坚固,如距斯脱。
甫浃六旬,天日开豁。
故不憖遗,而夺之亟。
厚其植矣,遽夭阏矣。
菑其获矣,暴摧折矣。
殄瘁之痛,何嗟及矣!
当宁轸念,顾瞻太息。
多士闻讣,匍匐涕泣。
赠赙从厚,土田加锡。
节惠易名,国有彝式。
尚克举之,光被幽穸。
诗刻墓门,庸诏罔极。
按:光绪上虞县志》卷四八,光绪十七年刻本。
钱相召赴行在指挥劄子 南宋 · 徐元杰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四七、《梅野集》卷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五
臣窃见钱相起自儒科,殊乏器量,龌龊自守,荣进是贪。
仕于外则政以贿成,仕于朝则公为私夺。
其居于乡,则纵容子侄,恣肆干仆,广占民产,闾里怨嗟,众谓其多赀发身。
尝遍历言路矣,凡所论列,摘微过而蔽钜奸,每借之以为修怨之地。
迨其蹑天官之长,兼夕琐之任,都人为之谣曰:「要过铨衡银台,除非大钱小钱来」。
盖指其父子黩货而言也。
不是察,身居通显,行每由径。
故曩为学校所诋,又为吏议所斥。
尝假老丐祠,今其亲九十馀矣,而又急于规图超用。
召命一下,人言藉藉,咸谓圣化方新,污俗渐洗,讵容愚而能伸,复觊于穿金门、入紫闼乎?
为相之计,正当回顾亲老,退处宽閒,日供滫瀡之奉。
惟内存畎亩不忘之念,庶乎其少逭清议矣。
乃独不然,何耶?
言之至此,不觉寒心。
臣滥尸缴驳之职,若不正救于未用之先,何以为士大夫风俗之戒?
欲乞睿断,将相召赴行在恩命亟赐寝免。
世道幸甚,士论幸甚。
所有录黄,臣未敢书行。
莲社淳祐十二年三月 南宋 · 黄英复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七、康熙《松江府志》卷二六、嘉庆《松江府志》卷七六、光绪《金山县志》卷八
云间夙壮县,崇尚梵教。
虽地里广袤,风俗淳庞,管下十有三乡,寺院大小凡四十六所。
有如井邑阛阓之地,檀那辐辏,殿宇鳞差,金碧交辉,固不费经营抄注之力;
若夫僻壤荒郊,古刹孤立,自非贤厚长者与之外护,则栋瓦倾颓,粥饭废缺,僧徒不能自给,飘然涣散。
虽有灵踪异迹,亦将沉没于榛荆之域,岂不惜哉!
考之纪载,兴塔院乃我朝治平初海慧月禅师重修祈祷道场,屡有感应。
绍兴间奉敕立额,僧师展主之。
续当里淡轩居士盛熙举于开禧丙寅创建忏堂等屋,效庐阜莲社会。
宝庆丁亥忽遭震淡,扫荡几尽。
免解进士直学盛熙朝慨成规之遽废,悯先志之湮微,遂率里之信士褚友璿究心经画,改建法华经会。
同邑李塔汇、进士钱相印施《莲经》六十部供检,杨萃装彩普贤菩萨圣像及宝塔一所。
淳祐九年四月内启建。
自是远近翕然归向,旧观复兴。
乡进士朱浃又虑经会每月旋注了日,必难悠久,约同志各助钱置租,命寺僧清了、道芳主之,经官给据,镌石以垂不朽,并求余记其实。
予少游庠序,已知盛君贤而有文,勤于教子,今其子时以童科敕免文解。
观其游心内典,仰承先志之传,刻志义方,俯垂家庭之训,作善之报,固宜有此。
继是入社者,盍相与勉之。
淳祐十二年岁次壬子,三月日,奉议郎、特差通判平江军府兼劝农事黄英复撰。
按:正德松江府志》卷一八,天一阁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
承事郎徐溪庄墓志铭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一、《文山全集》卷一一
咸淳九年夏六月壬午朔,天子亲擢徐君卿孙监察御史,旌县最也。
于是某不佞适叨一节,按部湖右,亲见衡山之父老子弟歌思遗爱馀绩于岳云湘波间,皆曰:「徐公字我民六年,我父母之,其敢忘」。
及闻圣天子所以褒擢选表,又皆手额距踊,为朝端贺,为天下贺。
某退以语客曰:「麟仲信才且贤,何以得此于邑之人,去而不忘如此哉?
木则有本,水则有源,若灵芝俄现,醴泉滃出,居然瑞世,其钟和孕秀,岂伊一夕之积,盍相与论其世,可乎」?
客曰:「徐氏居清江,于庐陵东西家。
御史君之考曰溪庄公,溪庄公,厚德人也」。
余闻而心识之。
亡何,麟仲自京以书走湘,抵某曰:「卿孙不夭,生而二十有五年,而先妣即世。
又五年,先人弃其孤,露濡霜降,于今二十有五年,禄养弗可及也。
欲报之德罔极,奈何?
今不肖孤藉先人之教,有位于朝。
去秋九月,天子有事于明堂,推锡类恩,我先考妣实该初赠。
惟先世之志行事治,未有以诏子孙,传无穷,敢稽颡下拜以请」。
某发书怆然,念所见闻不谬,因不果辞,乃摭御史君所撰行述而书之。
徐氏祖伯翳,宗偃王偃王子孙散处徐、扬二州间,江右之徐,以南州高士重。
其后溯豫章而上,今家清江县崇学乡之檀溪
庄公讳森字寿叔
曾祖讳彻,祖讳源,皆隐而能诗。
考讳大经,桂山谢公题其所居曰「溪云小隐」,里人因称为溪云先生
溪云性严介,家人嗃嗃然。
好客,车辙满门。
溪庄天分宽平,春和玉温,撰杖屦,侍琴瑟,书册左右,色养无违。
族居千指,融融怡怡,无一间言。
少游乡校,文声籍甚。
嘉定丙子,待试成均,继以词赋为郡诸生第一,士论翕然。
中年干蛊用誉,晚谢场屋,雅淡谦谨。
疏戚一致,未尝言人过失。
其尊尊、亲亲、贤贤、老老、幼幼,无不得其欢,故乡里远近,一以吉德厚善归之,而徐为德门矣。
淳祐壬子,得末疾。
越五年殁,实宝祐丙辰十二月三日也,享年六十有七。
妃熊氏,丰城著姓。
既归,奉尊辈,相夫子,主馈治家,延师教子,宾嘉丧祭,常黾勉有亡间,必如礼乃止,有昔人剪髻断机风。
子男二,稚孙先七年卒。
女二,适黄一鹗、郑一夔
孙男三,垕、震、必茂,震亦早卒。
女二。
曾孙男二。
开庆己未十二月,奉二柩合葬于所居之西园。
呜呼!
家之将兴,非必其先世有奇节异事,足以耸动流俗耳目也。
风流笃厚之意多,孝友睦姻之味长,君子长者之泽有馀而不尽,所谓有是父,有是子,或曰非此母不生此子者,非偶然也。
徐氏之泽,始基于溪云,浸大于溪庄。
御史君玉立山峙,川增日起,由邑最结主知,岁中三迁,遂陟台端,为国纲纪,骎骎且大任。
少顷暇之,泷冈之阡,何患不表。
顾墓上之刻,不鄙以余属,余其敢不铭诸,以昭徐氏德盛流光之懿,以对扬天子之休命。
铭曰:
江西徐宗宗处士,介临洪间盖其徙。
檀溪源委深且长,溪云为父溪庄子
溪庄恂恂允诚笃,温兮如玉天钟美。
融为瑞芝溢为醴,积庆绵绵开御史
朝为暮汲魏,公朝旌擢清风起。
西阡虽旧命则新,我铭宰上材可梓。
立身扬显殊未已,木杪龟趺此其始。
酒旆 其二 金 · 李奎报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东国李相国后集卷第一
但将百万钱相掷,岂问青帘得见不。
天上酒旗犹傍,绿杨相映亦风流。
四月四日蜀郡袁景文大梁程冲霄益都张翔云间吕德厚会稽时敏汝南殷大章同游钱氏别墅饮于亭僧舍赋此书于壁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山公今日饮何处,为爱东池似习池。
乔木尚传钱相宅,苍苔已上岳公碑。
井羵或从双剑起(一作出),石人夜逐五丁移。
中天艮岳平地,可但平泉草木悲。
寓怀 清 · 尹推
七言律诗  出处:农隐先生遗稿卷之一
未识安山柳太守,嗟君志行我堪羞。
纵称孝友心犹慊,常恐清高世不知。
前后曾于五邑罢,归来辄以百钱随。
其中何事差堪比,茅屋年凶苦抱饥(隅看东岳集。有赠排安山祠诗。孝友今初见。清高众莫知。曾于两邑罢。不以一钱随。初句以生与同时自幸。末句以茅屋年丰。抱饥伤他。此足见其人之志行矣。如我者。平生自谓谨慎。而每罢官而归。亦不无一二贯钱相随。虽累入居家孝友有学行之荐。心常自慊。不无愧于名过其实者。性且轻躁。常有世不我知之叹。视此人不及远矣。其中有一事差可比。茅屋抱饥也。然彼以丰年抱饥。吾以凶年抱饥。亦又不侔。可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