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陈同甫 其十六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六、《东莱吕太史别集》卷一○
前月小舍弟不幸,特辱慰唁,不胜悲感。
继又辱教字,以方在明招营葬,故皆不得拜答,必蒙恕悉。
便介又领诲字,从审晴寒尊候万福。
前月相别后一日,小舍弟疾势顿变,遂以不救。
此弟生而痼疾,先人尤怜念之,今竟不能全,追痛摧恸,生意殆尽。
近方还舍,扰扰犹未定也。
政欲一得晤语,以释郁陶,承许见过,幸甚。
所欲言者,悉俟面道。
胡明仲《通鉴论》,先附一册去,所谓多其父兄遗论,盖诚如此。
然其间亦自有佳处,至于卓然自见于诸儒之表,则非命世之材莫之能,固不可以此例之也。
天民五日离此,径往新昌会葬。
买田之约,后来语意又似转移,再三与之言,方始论定,又不知他时果坚确否。
景元始一再相见,亦以在郡斋,不欲频出也。
《三先生论事录》、《礼书补遗》及《本政书》续刊已了者,入城幸各携一帙来,盖朱元晦累书欲得之也。
伊川简,叔昌犹寻未见也。
陈同甫 其十七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六、《东莱吕太史别集》卷一○
专人至,辱手字及温、海物之况。
审闻行李至永嘉,虽未即晤语,然伸纸疾读,驰系之心亦以少解。
即日阴晴不常,伏惟尊候万福。
某近以家婶之葬,前月末方还城中,而旦夕韩丈经从,又须略出迓之,过是又欲稍休愒,永嘉之行,势须及秋也。
诸公相聚,彼此想互有发明。
君举缺在何时?
所谓止为学官,则无一事,此语深有味,岂特于君举分上切中其病,尝折肱者,尤觉有益耳。
然知之非艰,亦望少致意于斯也。
知与象先款语,甚善。
前此政虑或不甚款耳。
士龙所学固不止于所著书,但终尚有合商量处耳。
则且得有啖饭处,去岁相聚,觉得其慨然有意,若到雁山,必须过存之也。
所欲言者甚多,不欲滞来介,尚俟后便。
浙西之行,莫只在四月间否?
后此则极暑,非跋涉之时也。
它惟为道义厚爱。
陈同甫 其十八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六、《东莱吕太史别集》卷一○
曾秀才见过,出示字,方欲治报,兹奉手笔,从审冬暖尊候万福。
某哀苦待尽,无足言者。
比亦闻有意外少挠,要是自反进德之阶。
来谕不忘惕厉,政所望者,更愿益加培养为幸。
昔人谓天下之宝,当为天下爱之,此言可念也。
十二月二十后定到坟山,文字当携行,它俟面道也。
叔度已为道来意,曹子亦老成,但渠欲求馆,以素不预事,不能如其意耳。
薛士龙数得书,郡事亦渐有绪矣。
陈同甫 其十九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六、《东莱吕太史别集》卷一○
分手又已四五十日,以差入殿庐,久不得作书,区区惟切驰仰。
即日初夏微暑,伏惟尊候万福。
某官次粗安,但沈浮无补,祗自愧耳。
乍归田间,徜徉当有佳趣,卷舒出处,盖自有所系在我者,政自绰绰有馀裕也。
廷对四方极有忠言,大氐皆在甲乙科。
既经乙览,惟就前五名中略加次第,其馀悉仍有司之旧。
容纳如此,甚盛德也。
但如德远少望,乃复漏落,世间事往往难尽满足人意耳。
今因少望经从,略此问讯,它惟为远大业厚自葆毓。
陈同甫 其二十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六、《东莱吕太史别集》卷一○
盛暑,久不为问,政此倾乡,伏奉诲字,欣审秋热尚力,尊候动止万福。
某碌碌粗遣,随群上下,略无所裨补,每自愧负。
然声迹销沈,如稊米之在太仓,渐不为人指数,或去或住,皆可以自如也。
诲喻深悉,所谓井渫,盖政指汲汲于济世者,玩味爻策自可见。
其曰「为我心恻」,忧思盖深长矣;
又曰「王明,并受其福」,盖言王者能识拔而用之,则臣主俱泰。
此岂小知小才之谓哉!
所以未为井之盛者,盖汲汲亟欲施之,与知命者殊科耳。
孔子请讨见却,但云「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
孟子虽有自任气象,亦云「吾何为不豫哉」。
殆可深玩也。
春初之举,虽是习常守故者自应怪骇,然反观在我,亦未得为尽无憾。
借曰无憾,观《论语》既说智及之,上面更有所谓守,所谓莅,所谓动,节次阶级犹多也。
此话甚长,何由握手讲论,要非纸上所能写耳。
君举去意已决,但近颇有少曲折,更须放缓两三月,乃可申前请也。
天民尪怯病时作时止,甚可念。
未相见间,惟以时厚自爱。
陈同甫 其二十一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六、《东莱吕太史别集》卷一○、《文章辨体汇选》卷二六三
人至辱示字,欣审秋晚气清,尊候万福。
某官次粗遣,一向沈迷书册中,它无所预。
虽粗可藏拙,但冗食极不遑安耳。
垂谕,备悉雅意,再三玩怿,辞气平和,殊少感慨悲壮之意,极以为喜。
驱山塞海,未足为勇,惟敛收不可敛之气,伏槽安流,乃真有力者也。
吴益恭以其尊人不忍相舍,来乞祠,已得请矣。
共甫下世,此公实系轻重,遗奏惓惓,殊可念也。
陈应求尚辞免未来。
朱元晦南康,见次未知肯起否。
石天民日来踪迹为人摇撼,方求去,势须得请。
君举却少安。
韩丈再临旧治,诸事必妥帖。
所当言者既已言之,但恐言轻不能有所轩轾尔。
人回,匆匆作此,它祈厚为道义护爱。
陈同甫 其二十二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六、《东莱吕太史别集》卷一○
巩仲至行,尝拜书及纸五十番,当已到几格。
子义来,辱手字,欣审冬令晏温,尊候万福。
某碌碌窃食如昔,无足云者。
里居为况必甚适,闻便欲为陶朱公调度,此固足少舒逸气。
但田间虽曰伸缩自如,然治生之意太必,则与俗交涉,败人意处亦多,久当自知之。
恃契爱之厚,不敢不尽诚也。
阳羡之行在何时日?
望经从相聚。
今既超然在利害之外,虽甚款曲,无复嫌忌,非如前日场屋狭径窘步也。
徐子仪云明日有人行,详以此纸问起居,笔十枝偕往,它惟为远业自厚。
陈同甫 其二十三 1175年闰9月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六、《东莱吕太史别集》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明招山
前此幸得款聚,归涂亟欲投宿寿山,故不得复见,殊歉然也。
辱手教,恭审剧暑,孝履支持。
某归后十馀日,即为三衢之行,往反近两旬。
汪丈静阅之久,论事益深稳综练,因知经历信不可不多也。
示谕蔼然忠厚,有以知别后进德之深。
微指固已钦佩,第衰退之人,惟当闭门反己,著实以求其所未至,然此心则不敢忘也。
未往三衢时,吴益恭得半日款语,语间极称叶蔚宗之为人,尊兄里闬,亦知其详否?
益恭亦甚以不得一见为恨也。
月旦日,自三衢归,陆子静已相待累日,又留七八日,昨日始行。
笃实淳直工夫甚有力,朋游间未易多得。
渠云虽未相见识,每见吾兄文字开阔轩翥,甚欲得相聚。
觉其意勤甚,渠非论文者也。
人回,略此上布,它祈厚为远业节抑。
陈同甫 其二十四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六、《东莱吕太史别集》卷一○
便介辱手字,区区不胜感怿。
即日极暑,伏惟孝履支持。
某碌碌如昨,近属舅氏曾仲躬为求祠禄,幸已得之,遂可专意读书,殊以为幸。
前书所论,固深识之。
比尝患孑孑小谅者,或畏避太甚而善意无人承领,遂至消歇。
或隔限太严而豪俊无以自容,遂至飞扬。
惟笃于忠厚者,视世间盎然,无非生意,故能导迎淑气,扶养善端。
盖非槩以为近厚语言也,第向者言之略耳。
然于此盖有则焉,又须精察,不可侵过也。
薛士龙墓志,以畏暑作未成。
所论行状极切当,祭文皆肝鬲语也。
策问当详读。
人回甚速,略此上布,它祈节哀自爱。
陈同甫 其二十五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六、《东莱吕太史别集》卷一○
伏被手况及正则书信,具审迩日视履之详,殊以欣慰。
某病体只如旧。
昨日已拜祠官之命,自此遂奠枕矣。
四铭皆妙,而喻夫人志,范蔚宗所谓「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也」。
《易》、《春秋》、《周礼》,恨未得即听教。
记得《世说》载何次道学佛,阮思旷语之曰:「卿志大宇宙,勇迈终古」。
何曰:「卿今日何故忽见推」?
阮曰:「我图数千户郡尚不能得,卿乃图作佛,不亦大乎」?
疾病呻吟之馀,方课诸弟辨虫鱼,读笺注,而兄横飞直上,凌厉千载之表,具可谓大矣。
聊发一笑。
手倦,不能多作字,悉留面言,惟早命驾为望。
陈同甫 其二十六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六、《东莱吕太史别集》卷一○
伏被手教,具审归自天台,陟降安隐,极以为慰。
两调兴寄所属,固深感叹,第兀然枯木朽株,岂知有所谓春光秋色耶!
某病势只如旧,都无增损。
近蒙朝廷记识不忘,使还故官,废痼何由可动?
寻以实控告,既得请矣,但文字犹未到尔。
甚渴一见,得暇能命驾否?
城隅穷巷,落叶满庭,亦无异游山也。
手弱不能多及,悉留面布。
舍弟蒙问念,感甚。
渠近挈其妇往会稽归宁矣。
士龙志铭,以行役扰扰,未曾下笔。
数日间少定,当属藁。
近得君举书,云吾兄擿《行状》中数处极当,便中告批示,欲得知也。
陈同甫 其二十七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六、《东莱吕太史别集》卷一○
伏辱手况,具审归自永嘉,川陆安隐,极以为慰。
正则书及墓刻,已收。
相聚计甚乐。
景元廓落,自其所长,区区所望于渠者,政欲其爱养气血,点检细行以待时而已。
腕弱,不能作书,因便幸为达此意也。
陈益之留意礼学,甚善。
蔡行之有安齐之志,可惜不拈出一掊击之。
雨后千万见过,为十日款。
今年缘绝口不说时文,门前绝少人迹,竹树环合,大似山间,若得复听快论,则石桥龙湫不远求也。
病体萎痹,虽已成沈痼,而目力心力,反胜往时,造物之见赐厚矣。
自馀悉俟面究。
今日闻刘共甫消息不佳,令人作恶,殆废寝食也。
陈同甫 其二十八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六、《东莱吕太史集拾遗》卷一
某掩关幸无他恼,但立秋后以酷热,翻阅亦稍废耳。
桓灵宝之喻,读之竦然。
凡读《易》者,要当深知此观象之妙,非克尽己私者不能与。
然自昔英豪于事几之际,反瞠然乎其后,彼固非屈意于克己者,果何说耶?
若便以私意揣摩亿则,屡中断之,则其悬解于秒忽毫芒之表者,揣摩之讥,殆不足以当其心也。
盖天姿之高,得气之清,其所以迎刃破竹者,何莫非此理?
但矜为己有,则不能与时偕行,多迎随附益之病,未知其所自,则随血气盛衰,此一段精明,不能常保。
论至于是,则所谓克己者,虽若陈言,要是不可易耳。
策问诚有味,其言反覆展玩,不能去手。
诸生有能领此意者否?
《读裴度》处,尤慨然三叹也。
章侍郎行状》已展阅,第恨平生未尝接其言论风旨,故于书法详略不能措议,祗见文气之疏宕高胜而已。
其间如论鄂州财赋,云公戚焉若不自得人,亦莫解也。
戚方仍旧管军,公慨然曰是不足问矣,即上言参知政事云云,论虞丞相罢去之时,参知政事钱端礼以肺腑与政,至允文去而端礼之议亦寝,末云因叹世之量人者甚浅,不足据。
此数条皆是尤妙处,亦是合斟酌处也。
陈同甫 其二十九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六、《东莱吕太史集拾遗》卷一
专价,伏奉诲示,引纸疾读,恍如握手,不知相去数百里之远也。
长夏溽暑,伏惟尊候动止万福。
馆下粗遣,自入夏来,以史限督趣,平明趋局,日落乃还舍,人事酬酢,一笔句断,终日在书册堆中,与往在明招况味无异。
只是糜耗廪稍,每自愧恐耳。
时事非唯未易插手,职守各有攸司,又兀然无上下之交,若欲强聒则尚口乃穷矣。
平生非孑孑拘小谅者,苟有善意,其敢不承接而疏导之?
此盖兄之所深悉也。
谕及近况之详,慨然浩叹者久之。
百围之木,近在道隅,不收为明堂清庙之用,此自将作大匠之责耳。
如彼木者,生意濯濯,未尝不自若也。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盖非井爻之盛而兄以此自处乎?
惟冀益加宽裕,从容自颐,以慰见慕之徒之心,幸甚。
廷对,山林草茅之论,自应有少斟酌者,后来亦深勉诸人勿誊本传播,政如来谕所虑也。
居厚正则景明道夫,已一一道来意矣,益恭诸公方且调护,未知能回否。
不然则且归,俟阙期近来请祠,亦必可得也。
张钦夫近丧子,得书极无况,力请出广,遂有鄂漕之命,亦且得归也。
刘茂实固贤者,但举削一事,从前不曾破戒,然既蒙再三之谕,俟见李寿翁,如其语及,亦当赞助也。
陈同甫 其三十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六、《东莱吕太史集拾遗》卷一
某馆中碌碌粗遣,但毫发无补,蠹耗太仓,积愧如山耳。
居厚往见,必已前到,今正则又赴约握手剧谈,亦是快事。
一官所缚,不能追逐上下,其间殊慊然也。
清馥香一贴,凤团一斤,漫为山中之信,其他正则自能详道
偶记荀子论儒者进退处,有一句云:「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
颇似有味。
畎浍之水,涓涓安流,初何足言,唯三峡九河,抑怒涛而为伏槽循岸,乃可贵可重耳
陈同甫 其三十一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六、《东莱吕太史集拾遗》卷一
某官次粗遣,但朋游散落,益复鲜况。
适当天民、君举相继引去之后,又以欲成群队,只得痴坐静待而已。
天民、君举于私计极便,但恐天民规摹散漫,未必能为求田问舍计耳。
三启一志,展玩叹赏不已,然议论断绝之久,领解者必少也。
知安居定志,日就平实,此政惓惓所系望者,甚休。
居厚一病闻甚殆,知已平复,但渠须是调伏得性气一段,然后养生处世亦少龃龉,不然忧未艾也。
正则忧居后曾得消息否?
陈同甫 其三十二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六、《东莱吕太史集拾遗》卷一
某碌碌如昨,无足云者。
示喻敢不敬领,但太仓一粟,或出或处,岂能有所关系?
但自当靖共守位,固不敢无事自生疮痏也。
陈同甫 其三十三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六、《东莱吕太史集拾遗》卷一
某碌碌官况粗遣,无足云者。
秋成,田间必多乐事。
试闱得失,想自见惯,然诸公却自无心,非向者之比,秪是唱高和寡耳。
漕台却尽如人意,王道父尤济事也。
此月二日已毕芮氏姻事,祭酒夫人自送来,感念畴昔,不胜慨然。
儒家清贫,次第须可共淡泊也。
试闱得失,本无足论,但深察得考官却是无意,其间犹有误认监魁卷子为吾兄者,亦可一笑也。
岁事既毕,田间必有佳况,亦时有著述否?
书院中亦有一两士子伴否?
李寿翁升从班,差强人意,但又减李仁甫,殊可惜耳。
郑文移过宗寺君举踪迹遂安矣。
陈同甫 其三十四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六、《东莱吕太史集拾遗》卷一
某只今病状除手足萎痹外,其他顽健,略如平时。
看书以旧难除,终是有过当处,凡见爱者无不痛口镌戒,虽未能勇从,然亦渐就减少也。
永嘉之行,未便登途否?
比写得正则一书,而人不来取,今以拜纳。
书中数语偶与来教叫屈之说合,与正则发缄,可共发一笑也。
荆州不起,此自有所关系,岂独游从之痛哉!
使其不死,合点检整顿处甚多,至于不自是、不尚同,则相识中未见两人也。
居厚无他苦否?
吾不敢尽之语也。
王道夫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八、《东莱吕太史别集》卷一○
辱手字、药物,具闻近况之详,极以为慰。
视事既久,阅历浸广,远业必日昌。
楙惟韬敛光芒,而致详朱墨细碎之间,庆历嘉祐诸老由此其选也。
同甫居乡无聊,甚可念。
手倦不能多作字。
只今病势,除把笔及登高外,其它皆如常时,不须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