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淳化五年正月 宋 · 杨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
先生讳白字太白,事迹已具范传正姑孰碑及李阳冰《文集序》矣。
蛟龙能神于云雨,不能为人用;
凤凰能瑞于王者,不能为人畜。
先生以自天之材,能神于为文;
异人之表,能瑞于当世。
始投袂而来,竟解组而去,所谓不能为人用与人畜也。
烁哉储星,精生井络。
属在开元天子,御宇日久,天下无事,聿修文教,卷四溟而抉瑰异,顿八纮而罗英佐。
先生拖屐剑阁,西入长安
天子闻其名,忻若有得,召见之日,前席礼之,延于金銮,待如僚友。
自是畴咨若采,潜俾草奏,造膝诡辞,人莫知者。
恩隆宠洽,王公向风,不浃日而声烜于华夏,亦先生之遇,一代之盛也。
夫有高世之德,则讪毁者伺其隙;
有超人之行,则姤嫉者窥其衅。
故士无贤不肖,女无美与丑,斯褚先生所以兴叹也。
值非常之时,遭非常之主,宜必立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
以开元之盛,非谓无时矣,以玄宗之明,非谓无主矣。
然而青蝇之营,棘樊斯止;
贝锦之斐,豺虎可投;
贾谊既疏,崔骃亦弃。
岂非得时不难得君难,得君不难立事难,立事不难建功难?
故功难成而易败,事难就而易失。
猗欤!
先生以卷舒无悔吝,趋舍有进退,遂乃北游燕赵,东访梁宋,南憩楚,周流数十载,思与乔松而饵金丹为事尔!
由是纵酒放荡,刘伯伦之傲世也;
赋诗寓怀,阮嗣宗穷途也;
学仙养性,嵇叔夜之迈俗也。
观其才思骏发,浩荡无涯,组绣史籍,粉绘经典,若鼓号钟而繁音杂沓,辟武库而剑戟森罗,而又缥缈悠扬,迥出风尘之外,不似人间笑语,故当时号为谪仙人焉
如《蜀道难》可以戒为政之人矣,《梁甫吟》可以励有为之士矣,《猛虎行》可以勖立节之子矣,《上云曲》可以化愚夫之懵矣,《拟古诗》可以革浇风之寖矣。
其馀所作虽以感物因事而发,终以辅时匡君为意。
自西窜夜郎南流江左,坎𡒄顿踬,飘泊羁绁,悲夫!
仆尝论蜀中自昔多出名才士,其尤者,汉则司马长卿王子渊扬子云唐则陈子昂先生尔!
长卿武皇之重,终卧病而闲;
子渊宣帝之好,亦无用于事;
子云王莽之乱,复贫困而卒;
子昂愤文章之坏,一变古道,又以贬而退。
先生振风雅之纲,再革今弊,更以放而去。
噫,天厚其才而薄其命乎?
若不然,以褒贬圣贤,毁誉今古,主阴者罚之乎?
又不然以才学富多,器识双茂,司命者黜之乎?
是乌可知也!
抑此数子,千百年后,闻其名者莫不耸慕,宗为楷模,亦可谓拔乎其萃者矣。
先生旧宅在青莲乡,后往县北戴天山读书,今旧宅已为浮图者居之。
仆少览先生之文,每为太息。
辛卯岁,谪莅斯邑,因暇披,挈侣来寻。
嗟呼!
城郭皆是,丘陵如故,其人已往,其迹空在。
辽海玄鹤,尚千载而却归;
苍梧白云。
竟一去而不返。
为铭勒石,置之金田。
其辞曰:
岷山之精,上为金星。
母也梦协先生
厥名暨字,则而象之。
风尘表,标天人姿。
词源学派,若泄尾闾
自恃王佐,欲致唐虞。
谓予弗起,苍生其如。
遂来京师,荃芬兰霭。
天子召我,金銮赐对。
礼为前席,千载一会。
王公卿士,莫不倾盖。
英声雷飞,鞫予区外。
有始有卒,其惟圣人。
孰谓谁来,我思奉身。
稽颡丹陛,愿乞骸骨。
天子从之,出苍龙阙,鹤返青汉,云归碧天。
缅追安期,邈寻偓佺
夕饵琼浆,晨漱玉泉
放情肆志,养吾浩然。
诗吟千首,酒饮百船。
西浮南汎,夫何系焉!
龙饮山前,涪江之涘。
先生一去,宅留故里。
数变乔木,几迁人世。
草蔓荒蹊,棘罗废址。
乡人故老,犹话厥美。
吁哉先生,不为不遇。
命也如何,拂衣自去。
蓬莱金阙,昆仑珠树。
定往游沓,孰知其故。
悠悠我思,伤心日暮。
大宋淳化五年正月八日建。
将仕郎、守绵州彰明县主簿事马国祥同题。
张□明镌字。
按:《四川历代碑刻》第一四八页,四川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年版。又见清王琦辑注《李太白全集》。
石曼卿学士挽词 北宋 · 胡宿
五言排律 押东韵
才出群英表,文推一代雄。
灵蛇操掌上,云梦纳胸中。
醉墨千峰立,吟毫八极空。
居官疏皎覈,处世倦磨砻。
绿酒常埋照,清琴自寄通。
昌言曾拂治,密疏早谈戎(自注:曼卿天圣中建言武备宜置土兵。宝元初西戎犯边,始行其策。)
天子知亭伯,时人重孟公
何言执戟滞,便到阖棺穷。
鵀鸟巢门止,骅骝挶枥终。
筋留御帐(自注:曼卿受诏书李文靖公神道碑石本,奏御之日,有司以曼卿不起闻,上深嗟惜之。),箫赋落王宫(原校:箫赋,原本作箫武,义不可解,考《汉书·王褒传》,曾著《洞箫颂》,元帝为太子时,令后宫皆诵之,《文选》载其文,则《洞箫赋》非颂也,与传小异,此诗盖兼引二书,原本作武者误,今改正)
薄葬依庄叟,残书付所忠
惟馀身后得,凛凛是英风。
王褒子渊 北宋 · 宋祁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二、《宋景文集》卷四七、《成都文类》卷四八、《全蜀艺文志》卷四四、嘉庆《四川通志》卷三四、咸丰《资阳县志》卷四八、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二四、《锦江书院纪略》卷三
子渊轩轩,洵美有文。
宵雅《鹿鸣》,帝用攸闻。
此盛德事,让不克堪。
颂圣得贤,戒是耽。
谏大夫,数从幸巡。
受诏作赋,持节迎神。
未克告猷,少谢良臣。
上潘郢州求见书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宋景文集》卷五○
晋卿执手,然明才止于一言;
韩牧寓书,太白靡荣于万户。
盖以铺闻介善,逖听休风。
肆嘉议以盈庭,披粹襟而向道。
伸于知己,按油素而具存;
垂厥方来,属飙流而有在。
敢缘斯义,罄叙曲衷。
窃念宝异荆璆,利非楚铁。
采蓝终日,妄希一匊之盈;
削牍弥年,未足三冬之用。
幸以时丁鲁变,运偶尧稽,搜屋壁之亡篇,集桥门之盛观。
五尺童子,耻王道之不谈;
三事大夫,美人材之乐育。
外被向儒之化,中勤辨志之功。
渐暨弥文,寖寻高矩。
充车联驷,虽力冀于论都;
毁瓦画墁,终远惭于食志。
尚念世袭相承之绂,幼闻独立之诗。
策驽乘以载驱,砺族庖而一割。
每至雪园授简月观裁章,颂圣主之得贤,王褒释蹻;
感儒林而作传,太史废书。
曷尝不概见万殊,精浮八极。
辨国异家殊之政,穷王驰霸骛之原。
诚欲接充赋之珍群,当造庭之清问。
森罗三道,振穆若之颂声;
磅礴九流,冠裒然之举首。
至于博求前载,明练庶工。
论盐铁于县,财成经制
绳《春秋》于臣下,专附旧章。
翼景化之猗那,济群黎于仁寿。
见诸行事,是乃素心。
岂谓质以愿违,岁非我与。
值所天之早世,越散地以无图。
块若尸居,窘同匏食。
刘桢绵痼,但议于窜身;
令伯私情,永怀于终养
仅成赍志,宁暇亢宗
掷昌辞而翻悔立言,委秀句而真同长物。
庄生晦迹,惜樗散以难彫;
邢劭进身,恐花狂而自落。
永言孤远,益困沈冥。
傥勇退而自谋,必倒行而逞诮。
比者幸遇执事,褰赤帷而莅政,纡文组以班春。
泥札十行,奉温纯于汉令;
吏衣三寸,革舒缓于齐风。
邑罕鸣桴,里无喧鹊。
然犹盱衡奖善,撇席登贤。
相如至之词,移谈靡倦;
文举不空之酒,更仆居多。
是敢撰礼屦以祈通,造宫墙而请见。
虽沧溟甚广,集乘雁以非多;
而岱巘至高,受纤尘而何让。
傥或俯矜陋,靡间柴愚,许亲月旦之评,俾觌山庭之表。
然后叙长世字氓之术,谈经天纬地之文。
质以大中,会之前牒。
庶使深源雅议,落孙盛之麈毛;
暴胜起迎,伟不疑之櫑具。
将披符采,弥积震遑。
成都府新建汉文公祠堂碑1058年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六、《宋景文集》卷五七、《宋元宪集》卷三六、《皇朝文鉴》卷七六、《文章辨体汇选》卷六四、《全蜀艺文志》卷三七、嘉庆《四川通志》卷三四、嘉庆《华阳县志》卷三九、《锦江书院记略》卷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蜀之庙食千五百年不绝者,秦李公冰、汉文公翁两祠而已。
冰为蜀凿离堆,逐悍水,以溉所及,常无旱年。
西人德之,因言冰身与水怪斗,怪不胜死,自是江无暴流,蛟蜃怖藏,人恬以生。
故侈大房殿,岁击羊豕雉鱼,伐鼓啸籥,倾数十州之人,人必侍祠,奔走鼓舞,以娱悦神,祝以传嘏,而后敢安。
公之治蜀,开学校,以《诗》、《书》教人,澡刷故俗,长长少少,亲亲尊尊,百姓顺赖。
其后司马相如王褒扬雄以文章倡,张宽以博闻显,严遵李仲元以有道称,何武入为三公,汉家号令典章,赫然与三代等。
蜀有儒自公始,班固言之既详。
初,公为礼殿,以舍孔子及七十二子之像,殿右庑作石室,舍公像于中。
晚汉学焚,有守曰高眣,能兴完之,后人又作眣像,进偶公室。
岁时长吏率掾属诸生,奉笾豆饔醪荐之于前。
虔跽谨洁,一再奠而退,辞无敢不信焉。
冰以功,公以德,功易见,德难知,故祀虽偕而优狭异焉。
嘉祐二年,予知益州,往款公祠。
至则区位湫偪,埃蚀垢蒙,不称所闻。
大惧礼益懈忽,神弗临享。
其明年乃占学宫之西,攻位鸠工,弗亟弗迟。
作堂三楹,张左右序及献庑,大抵若干间。
布寻以度堂,累常以度庭,疏窗以快显,壮阖以严闭。
采有青丹,陛有级夷。
瓦密栋彊,若棘若飞。
乃肖公像于宁间,绘相如等于东西壁。
本古学之复莫若眣,本今学之盛莫若故枢密直学士蒋公堂,故绘二公于宦漏,皆配祠焉。
于是择日告成于神,揖而升,簠斝果湆脯脩纷罗而有容,可以告虔;
趋而降,罍樽巾洗席燎并施而不慁,可以尽仪。
相者循循,任者舒舒。
礼生于严广,灵妥于阒寂故也。
噫!
自公之来,之人自视若邹鲁。
宋兴,名臣钜公踵相逮于朝。
先帝时,巨盗再作乱,弄库兵,争剑阁
是时蜀豪英无一污贼者,群顽愁窘,不容喘而灭。
非人好忠、家知孝使然耶!
所使然者,不自公欤!
传曰:「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公在之矣,则是祠之作,愿自予而古,无俾壤息云。
祠之兴,同尚之贤,则转运使赵抃提点刑狱使者,凡三人;
赞辅之勤,自通判军州祝咨以降六人
营董之劳,自兵马都监毛永保而下二人。
咸书象于西厢,列官里于石阴。
铭曰:
二千石兮守大邦,冠峨峨兮绂斯皇。
出有瑞节兮车骑罗,石室孔卑兮人谓何。
新堂翼翼兮耽耽,庭广直兮序岩岩。
吏奉承兮不哗,神来徙兮此其家。
俨群贤兮并陈,公所教兮如其仁。
庖鱼挺兮俎肉鲜,神来享兮憺冤延。
公教在人兮无有颇,蜀贤不乏兮才日多。
俗祥顺兮孝慈,公祀百世兮庸可知。
治平四年记。
按:《宋元宪集》亦收此文,误,删彼存此。
洪州新置州学景祐三年十月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九、《武溪集》卷六、《广东文徵》卷五五、乾隆《南昌府志》卷一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三代之制,天子之学曰辟廱,诸侯曰泮宫,党遂所居,必有庠序,释菜之奠,其来旧矣。
孔子之道,万世师表,故昔唐氏尊之以王爵,奉之以时祀,而礼用祭菜。
夫祭菜之义,本于太学,存庙而废学者,礼之失也。
大江之西,处都会而山水佳者,洪为率,郡之造秀,以文获仕,岁有人焉,固宜兴学校以宠其俗。
景祐改元明年天水赵槩叔平,以祠曹副郎兼东壁图书之职来守是邦,剪弊擿蠹,树立群善,和气被境,庭无宿奸。
乃思本朝一祖二宗,承平八十年,垂白耇老不识攻守之器。
今上复好文以守成业,而学校之风未甚流布,殆于守臣之阙请。
遂露奏:豫章介在江左,为支郡准的,援南西二都暨上始封之国为比,即其祠宫,愿建黉舍。
诏从之。
繇是葺旧模新,补败增卑,广其壖垣,峻其廉陛。
或易椽而朽,或筑基而营,起桡为隆,变蔀为丰。
寝殿奕奕,俨然南面,龙衮珠旒,备乎王章
自高第弟子至汉魏大儒,坐而侍,壁而立,于堂于庑,列像有次。
考室百楹以处生徒,凡大夫、士、庶人之子为俊士者,皆许游焉。
仍乞上庠版书以赋其时习,给閒田五百亩以充其日廪。
选文行之士观察推官陈肃总其众而谨其号令,事由中覆,咸得请焉。
又俾设色之工,以夏、商、周车服、圭璧、梡俎、彝斝之器见于经礼者,绘之讲论之堂,使朝夕观焉。
孟子所谓「乐得英才而教育之」者,其是之谓乎!
鸠工于三月庚子,告成于八月庚申
役用卒徒,不劳于民,赋以羡材,不歛于众,而克成焉。
噫!
汉袭秦令,以太守领郡,而泮宫之制阙焉,其或著理效,称循吏,大抵谨绳墨、挟钩距、尚威刑以束缚人耳。
能知学校为教民之本者,惟文翁唱之于蜀,故司马相如王褒之徒,文章揄扬汉美,与三代相照耀于先后者,文翁之力也。
后人复声而和者亡几焉,盖学校之益人也缓,威刑之取名也速,故为政者有所趋焉。
叔平文学进士而升鼎科,以器识居宦途而历显仕,复能敦大教之本,储诗书而萃英髦,以尊圣育贤为事,夫其远大,安可量哉!
与夫徼福于神、盛祠庙者异矣,又岂知洪人戴之不若文翁之于蜀耶?
某以上书忤旨,贬筠州,道出大府,目是懿绩,故为之记云。
宋景祐丙子岁十月日建。
公仪龙图忆小鹤1057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闻忆华亭双鹤雏,苍毛未变顶微朱。
闲情且与稻粱饱,寄语休将鸡鹜驱。
丁令再归移岁月,王褒端为约僮奴。
主人必欲看飞(据残宋本,万历本、宋荦本作双)舞,太液池宽肯放无。
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十九 赐书(善经二字)1059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选来金殿尽英豪,帝笔亲承始是遭。
就里少年贾谊,其间蜀客乃王褒
善经有意尊儒甚,推泽方知待士高。
归付子孙传百世,深堂閒挂亦萧骚。
次韵酬潭州周沆学士见寄 北宋 · 张方平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鳌背三山压海涛,云台高议接时髦。
一麾忽到江湖外,回首方惊日月高。
不善取容同曼倩,且歌乐职学王褒
贾生自是长沙远,更吊湘累赋广骚。
上蜀帅王密学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八、《成都文类》卷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九
窃以文者宣言之器也,行者处身之基也。
有其器无其基,身不得进;
有其基无其器,言不得达。
天下承平之日久,尚简易,崇教化。
发乎途巷,被乎弦管,无非文也;
称于宗族,著于金石,无非行也。
生今之世,舍文与行,而欲处身宣言于公侯大人门下者难矣!
伏念镇天与奇薄,幼即孤露,始生四岁而先人殁,七年而母氏终。
所赖诸兄养之长之,又从而诲之,得于盛明时服为儒者事业。
歌古咏今,不知壮之将至。
去年主上发德音,下明诏,天下学士靡然向风。
始以嫌疑进,故牒试他郡;
终以忌讳免,其罢归里中。
射而出正,但知求己;
战而失律,岂敢怨天?
阖扉静居,引咎俟命。
《易》曰:「困,亨」。
又曰:「未济,亨」。
当未济与困之时,而云亨者,此圣人教人之深也。
退而力于文,谨于行,孜孜然不舍昼夜者又有日矣。
时其或者遂亨之乎?
不然,何以遇明公西来也?
伏惟明公受天地粹气,为朝廷正人。
大谋远猷,简在扆宇,丰功钜绩,纪于旂常,耳所著闻,目所共瞻者,岂可一二言焉?
间自江淮至坤服,廉问疾苦,宣布经常,颁爵级以歛有馀,行糜粥以拯不足,贸贸然晦而明、踣而行、死而生者几万计。
大臣乘朝车,处国事,如此其重乎!
上方欲置天下于仁义礼乐,故崇明公以辖枢之贵,专明公以方面之重,意且观效于彼,而图大任乎。
明公始受署,则布宽大、谕上意,而老幼遂其欢;
黜细苛、用忠恕,而善良得其性。
厚以处之,明以裁之,教化以驯之。
人事作于下,天应见于上,阴阳和,风雨时,原田登,民俗熙。
异日坐庙堂,宰天下,仁义之化著,礼乐之风格,跻生灵于仁寿,赫胥大廷,与主上同无疆之福者,由此物也。
然而未济之人处方困之势,虽欲勿亨,明公其舍诸!
王褒部刺史作《中和》、《乐职》、《宣布》诗,一旦其徒游长安,隶太学,厥声转而上闻,汉宣以为盛德之事。
镇虽不敏,能不听聆风美,参验谣俗,作为声颂,上讲炎宋得贤之盛,次扬明公坐镇之略,以开示将来乎?
重念镇初自广汉伏车下,进坐末,固有望于今日矣。
缮写所业二编,恭贽铃斋,非敢以文行自沽,庶几备请见之仪,毕馀论于左右。
上蜀帅韩密谏书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八、《成都文类》卷二○、《全蜀艺文志》卷二九、《蜀藻幽胜录》卷一、康熙《四川总志》卷二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九
镇闻圣王之治以得贤为首,而贤之登必本于乡也。
故登于其乡,则知所以为人父,知所以为人子,知所以为人兄,知所以为人弟,而慈孝友恭、惠聪质仁,秀出于众者,可得而官使。
周之王制,家有塾,党有庠,遂有序,国有学,简帅教者而宾兴之,故其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汉则渐焉,繇刍牧而起者有之,自贾竖而奋者有之,亦已小驳。
及其下郡国以贤良方正逊让之诏,而班固云「大汉文章与三代同风」。
有唐沿隋制,专用诗赋策论而升黜,尔时美谈之尤尚者若同人举然,故开元元和间号称得人之盛。
国家顺考古道,思皇多士。
四门允穆,而畜德积行无壅闭于上;
数路兼取,而藏才韬能绝沉冥于下。
受大小以咸足,来远近而弗间。
内有伊、周之德之美,谟明而告猷;
外有甫、申之才之珍,蕃宣而树教。
固宜宅岩廊而高拱,造大庭而与稽,恭己无为,仰成左右而已。
尚且深诏执事,求之如不及,岂非首贤而为治乎?
逖矣西土,上当井络之次,下亘坤维之隅,江汉炳灵,岷峨储精。
司马相如王褒何武扬子云之生,遗风流闻,不绝若线。
近年移三互之法,除限口之令,而扬轩戺、服王涂者岁闻,起闾闬、游圣阃者日有。
方朝廷申大比之号,而执事当敦遣之职,其为书自干荐者以百数。
至如服儒学之旧,屡困不更其守,则杨助;
高行谊之履,懿诚以发于辞,则章君陈、杨韵、李纲、何褧、赵众
谨子弟之帅,美闻已彰于时,则李南纪吴师孟李慎修
其间事业美中,忠信待举,怀良玉以被褐,藏颖锥而处囊者,岂可胜道哉!
伏惟执事春风以煦之,白日以暴之,定鉴以临之,诚衡以平之,使其扬芬芳、破暗昧、定好丑、审重轻,而后先方物之贡、利国光之观者,岂惟诸生幸甚,亦西南幸甚!
若镇之能薄才谫,进之使与计偕可也,退之以警不肖可也。
异日明天子再拜受书,执事三适为功,加地进律,以举上赏之典,赐弓若矢,以推蕃锡之数,亦将褰裳连衽而来贺。
重念镇文陈于此者,直以方今济济以宁,三代同风之辰,而同人之举或几于息矣。
伏望执事悯其狂且僭,虚怀而恕接之。
干冒台严,伏深战惧。
彭学士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六六、《成都文类》卷二二、《全蜀艺文志》卷三二、《蜀藻幽胜录》卷二、嘉庆《华阳县志》卷三九之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九
蜀当西南陬曰舆坤,坤为文为臣,故世有方正柔静之士作。
西汉时司马相如始以文章显,而后王褒何武扬雄事业著于篇。
唐陈子昂用古道振,而时文于变。
意者岷峨蕴精,江汉畜灵,须其时克生其人乎。
祥符四年,宋兴五十二载矣,是邦人新去兵革之苦,始渐声教之学,而陇西集仙公以道艺行谊登王府。
主上绍休,总秉权纲,独观昭旷,恢大同之化,罢三互之法,遂有普慈之授焉。
县令前驱,弩𨏼甚宠。
子弟帅教,檄文不修。
里有冠盖之华,家连序塾之盛。
议者谓文翁玉堂、子云书台,兴儒以来,未有侈于今日者已。
盖圣人用一贤,出一令,劝悦之道,其利博哉!
杨仲桓教生徒,上名录者三千;
鲁仲康选高第,至郡守者数十。
异时立本朝,议外廷,丝纶王言,润色神化,则西州士夫未量其被教育也。
南荆领军非久留之地,故略而无述。
冯枢密还朝诗序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全蜀艺文志》卷三二、《成都文类》卷二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九
茂州羌,汉冉駹之遗也。
成都十舍而遥,虽羁蜀郡县,而不以中国之法治之。
故其叛服不常,缓则盗边,急则啸聚,自昔然也。
熙宁九年春,围茂州,劫略吏民,杀官兵剑南诸城骚然震惊。
夏四月,乃诏资政殿学士谏议大夫冯公自渭徙成都镇抚之。
人闻公之风旧矣,欢喜踊跃,迎拥于道。
公既至,则一切镇以无事,忧者释然,骇者晏然,陇亩市里,按堵帖息。
王师徂征,以诛以怀,嵓居涧饮,悉复故处。
乃赋田器、给种食,以振业之。
莫不稽颡厥角,洗心易虑,要神而誓曰:「自今以往,不复敢干王略矣」。
公以为武威既申,文教不可后也。
崇饬学校,以绍文翁之隆;
讲明中和,以追王褒之盛。
宣恩德,问病苦,方且与蜀人相安,从其俗以为遨嬉,曾未暇皇。
而蜀人亦欲偃公之休,恃以涵养,以永岁月。
冬十月,即拜公给事中知枢密院事,图旧德以急贞贤也。
于是蜀之在官者及其学士大夫相与采民之言,作为歌诗序引以献,曰:「公其不终惠吾蜀而遂东邪」?
又曰:「公虽东,当泽天下,于何而不终惠吾蜀也」?
凡若干篇,以美以劝,以致其诚爱,慊然若犹以为未也。
《干旄》之诗曰:「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其是之谓乎。
公且从容上前,日道其诗之所云,兴民之利而除其害,则众君之作岂特赠离纪别之为哉,盖有以补治道而致和理也。
答吴职方书 北宋 · 张俞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一、《成都文类》卷二一、《全蜀艺文志》卷二九、嘉庆《郫县志》卷三七、嘉庆《华阳县志》卷二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二四
俞顿首:二三月至导江,遂入山,复归治弊庐,加以人事,久不启讯。
四月二十七日书,良释思仰之劳。
相示府公谓俞所作《讲堂颂》为叙己之德,于书衔立石,体未便安,俾别为记。
闻之惶恐。
俞游天下二十馀年,知识士人甚众,然未尝以文字求卿大夫之知。
去年十二月,何侍郎语仆曰:「府公兴学,大作讲堂,愿为之记」。
及行,又云:「记成,愿示其文」。
今年二月醇翁见语,亦如何侯
自李伯永、赵先之及诸士大夫,累累相问《讲堂记》如何。
因念国家大兴学校,三十年来凡作孔子记、州学记者遍天下,殆千百数,烂漫甚矣,古未尝有也。
蜀郡之学最古,又世传其文翁讲堂久坏,今府公复作之,高明宏壮,上可坐五百人,非列郡之可拟。
茍欲作记,则土木尚未足称也。
且记之名又不足铺扬讲堂之义,唯歌颂可以传于无穷。
文既成,投于府公,辱书云:「求记若铭尔,今以颂为贶,顾何德以堪之?
奚可轻示于人」?
仆窃思之,以文辞浅陋邪,不示于人,实惠之大者也;
茍以府学不可为颂邪,则古人作之者多矣。
自汉至唐,文章大手皆采风人之旨,以为赋颂,凡宫室苑囿,鸟兽草木,君臣图像及歌乐之器,意有所美,莫不颂之,不独主于天子乃名为颂。
晋赵文子室成,张老贺焉曰:「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君子曰「善颂」。
郑昌上书颂盖宽饶颜师古曰:「颂,谓称美之」。
班固皇甫谧皆曰:「古人称不歌而颂谓之赋」。
王延寿曰:「物以赋显,事以颂宣。
匪赋匪颂,将何述焉」?
马融《长笛赋》序曰:「追慕王子渊枚乘、刘伯康傅武仲等《箫》、《琴》、《笙颂》,作《长笛颂」》。
嵇康《琴赋》序亦曰:「自八音之器,歌舞之象,历代才士,并为之赋颂」。
又若扬雄有《赵充国画颂》,史岑有《邓骘师颂》,蔡邕有《胡广黄琼》、杨戏有《季汉辅臣》,夏侯湛有《东方朔》,陆机有《汉高祖功臣》,袁宏有《三国名臣》,刘伶有《酒德颂》,马棱广太守,吏民刻石颂之,蔡邕桓彬而颂之,崔寔为父立碑颂之,至若袁隗崔寔刘操姜肱李膺、陈实之韩韶郭正法真赵岐季札
若此之类,史传甚众,略举数者,以明体要。
又沈约之徒,文章冠天下,其所博见,通达古今,皆为以美王侯。
至唐,文章最高者莫如燕、许、萧、李、梁肃韩愈刘禹锡辈,未有不歌颂称贤人之德,美草木之异者。
仆故取其体而讲堂焉,则颂之义岂有嫌哉?
且郡府之有学校,学校之有讲堂,乃刺史为国家行教化,论道义之所,又非刺史之所自有也,其于义可乎,不可乎?
与夫一贤人,美一草木,其旨如何?
且自汉已来,千数百年,通大贤、文人、史官,未有以不可施于人,美于物,而有非之者。
俞窃惟府公谦恭畏让,以名为嫌,应以郑康成孔颖达解《鲁颂》之义也,故未敢以书自陈。
今足下见教,果以府公之言谓体未便安,而云重撰一记,鄙人岂敢复欲妄作,以取戾乎?
况夫《讲堂颂》者,始称国朝文章之盛,次述府公兴劝之由,遂明学者讲劝之义,终美宣布之职,振天声于无穷,庶乎词义有可采者也。
至于郑康成孔颖达云:「《鲁颂》咏僖公功德,才如变《风》之美者。
颂者,美诗之名,非王者不陈。
鲁诗以其得用天子之礼,故借天子美诗之名,改称作,非《周颂》之流也。
孔子以其同有名,故取备三颂」。
又曰:「成王以周公有太平之勋,命鲁郊祭天,如天子之礼,故孔子录其诗之,同于王者之后」。
又曰:「颂者,美盛德之形容。
鲁侯有盛德成功,虽不可上比圣王,足得臣子追慕,借其嘉称,以美其人,故称颂」。
凡孔、郑之说,支离牴牾如此。
伯以璧假许田,《春秋》非之。
请隧,襄王弗许。
于奚请曲县繁缨以朝,仲尼曰:「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武子作钟而铭功,臧武仲谓之非礼。
季氏舞八佾于庭,孔子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子路欲使门人为臣,孔子以为欺天。
孔、郑既谓鲁不当作,而曰借天子美诗之名而称颂,是名器可以假人也。
孔子曾无一言示贬,反同二颂为经,孰谓孔子不如林放乎?
噫!
而可僭,则僭莫大焉,乱莫甚焉,非圣人删《诗》、作《春秋》之意也。
且孔、郑解经,时多谬妄,此之妄作,何其甚哉!
传曰:「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盖章句之徒,守文拘学,各信一家之说,曲生异义,古之作者,无取焉,仆亦无取焉。
足下以为如何?
忽因起予,遂答来谕,非逞辩而好胜,亦欲释千载之惑,用资抚掌解颐,且假一言介于府公,可乎?
如曰未安,愿复惠教。
颁诏厅记 北宋 · 张俞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三、《成都文类》卷二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二四
昔诸侯异政,周道所以衰微;
刺史宣化,汉德所以隆盛。
有宋建国,承唐弊,极刬五代乱本,造四海法制,废诸侯,削武力,割郡县,建官司,齐统纪,壹号令,相臣议政于上,守臣布职于下,上下合德,君臣同功,淳乎无为,陵轶周汉。
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给事中弘农公治蜀二年,举汉刺史之职,宣号令于方国,乃相府门之右地,作宣诏厅,恢廓穹崇,壮观藩宇。
于是文武僚佐将校吏士,相与观而议曰:夫诏者,天子之命令,制治之大猷也。
礼乐由之而生,教化由之而成,刑罚由之而清,赦宥由之而行,赋敛由之而平,法度由之而明,兵以之休,民以之宁。
大哉诏旨,包天地,昭日星,泽群生,定八极,帝王之彝训也。
在昔睿圣用之而兴,昏季失之而废。
循良奉之而治,奸宄违之而乱。
诏之所系,可不慎哉!
今天下州郡,唯蜀为大。
封域有岳镇之重,刺史方伯之尊。
梁岷奠其区,江汉流其域。
左控秦陇,右扼戎夷。
统制二方,包带万里。
俗侈物众,奸讹易动。
往者守将贪戾,虐用其人,蒐慝聚顽,赏罚自任。
上恤之则下暴,上与之则下夺,上宥之则下罚,上通之则下塞。
诏令不布,王泽不流。
于是三盗乘而互乱,顺、均、旰也。
则非蜀之罪,奸臣之罪也。
我公图治乱之本,冀安斯民,莫若宣诏旨,谕群心,薄赋敛,省刑罚,屏贪吏,戢骄兵,节财用,息民力,隆学校,厚风俗。
一年而教遂行,二年而岁大稔。
和气昭洽,休祥蕃滋。
天子闻之,宠以休命。
观夫大厦岳立,号令神行,尧言舜谟,天光日照,乃有黎老童稚鼓舞而颂曰:「昔之婪婪,吾民亦贪;
今之煦煦,吾民乃豫。
颁诏之德,永我王度」。
于是天下知公之在蜀,不茍利其身,若此之远矣。
黄霸颍川太守,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
王襄益州刺史宣风化于众庶,使辩士王褒作《中和》、《乐职》、《宣布》之诗。
汉宣嘉二守臣之良,史册载为后世法。
今圣上德冠孝宣,我公政邵于
斯厅之作,上扬君德,下敦政本,可以风天下,励后人,孰有间哉!
俞从郡士之后,采录谣颂,纪德音,以备史官之载册,如班固者焉。
福昌张尉耒书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二、《司马公文集》卷六二、《宜阳县志》卷一四
五月五日,陕人司马光谨复书福昌少府秘校足下。
行能固不足以高于庸人,而又退处冗散。
属者,车骑过洛,乃蒙不辱而访临之,其荣已多。
今又承赐书,兼示以新文七篇,岂有人尝以不肖欺听闻邪?
何足下所与之过也?
始惧中愧,终于感藏以自慰,知幸知幸。
以居世百事无一长,于文尤所不闲。
然窃见屈平始为《骚》,自贾谊以来,东方朔严忌王子渊刘子政之徒踵而为之,皆蹈袭模仿,若重景叠响,讫无挺特自立于其外者。
柳子厚耻其然,乃变古体、造新意,依事以叙怀,假物以寓兴,高扬横骛,不可羁束。
若《咸》、《韶》、《骚》、《武》之不同音,而为闳美条鬯,其实钧也。
自是寂寥无闻。
今于足下复见之,茍非英才间出,能如此乎?
钦服慕重,非言可迨。
然彼皆失时不得志者之所为,今明圣在上,求贤如不及。
足下齿发方壮,才气茂美,官虽未达,高远有渐。
异日方将冠进贤,佩水苍,出入紫闼,吁谟黄閤,致人主于唐虞之隆,纳烝民于三代之厚。
如斯文者,以愚陋,窃谓不可遽为也。
不宣。
再拜。
陈奇秘校游寝邱 北宋 · 刘敞
 押豪韵
世往人物非,古今共滔滔。
闻君寝邱客,因忆孙叔敖
脱身田野间,功业青云高。
忧国不顾(四库本作忧)家,子孙负薪劳。
苟无滑稽士,亦已埋蓬蒿。
嗟来千户封,晚受侯王褒
贤卿尚遗忘,反慕贪与饕。
况彼里闾人,安能厌糠糟。
伊昔方断蛇,许身轻鸿毛
阴德尚有报,天宁绐吾曹。
努力道路勤,我心良郁陶。
扬州知府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四、《公是集》卷四五
右,某困于期会之文,藐在僻陋之国,颠瞑乎从政,愦眊而无奇。
故虽当世之贤,平生所慕,犹疏竿牍之问,徒仰云汉之高。
岂优游迩邻,敦尚风义,欲收一日之雅,固枉八行之音。
伸纸慨然,终夕如接。
矧以某官,秉彝迪哲,成德镇浮。
绩醇醇以为文,濯皓皓以为白。
汉武之称严助,海内少双;
扬雄之叙子渊,天下鲜俪。
固将大用,必愿自珍。
倾跂之深,敷陈非究。
送朱屯田赴辟成都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赞条初罢浙江回,辟命还从蜀道来。
朱绂聊光新幕府,乌星重(钞本作仍)照旧行台。
秋登危栈烟霄界(道光本作外),晓望通阛锦绣堆。
乐职定应能赋颂,知君堪继子渊(自注:府公端明尝镇馀杭,复之时已在上幕,今再登旧府,实为盛事。)
成都护戎韩舍人 北宋 · 范祥
五言排律 押豪韵
全蜀兵符重,霄宸注念劳。
临戎号人杰,分组得时髦。
军府威名播,斋坛世阀高。
历桥题驷马,扬旆启三刀。
矍铄前谋大,澄清此志豪。
忠臣希子贡,民颂继王褒
腊市繁千盖,春江涨万艘。
浣溪云粉薄,公暇废援毫宋程遇孙成都文类》卷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