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太尉益州大都督王公神道碑奉敕撰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
天命帝子万邦。
维坤配乾母万物。
以亲九族。
后父之属尊。
以叙百官。
开府之班最。
执谦德而光重地者。
祁国公其人也。
公讳仁皎
字鸣鹤
太原祁人
王子宾天。
启灵仙之族。
司徒卫汉。
大忠义之门。
盛德之后。
仁贤继出。
曾祖景孝。
隋屯田侍郎
祖诠。
歙县
汾州刺史
考文洎。
右仆射
缵戎前列。
启迪后人。
公之生也。
膺汾霍之祯。
体敦庞之度。
礼乐狃于代袭。
忠孝萌于自然。
克宽克恭。
不激不傲。
鉴穷未兆。
而养之以蒙。
智周无际。
而处之以默。
故质胜于文。
行过于誉。
其隐德也。
三年不鸣。
其会时也。
一日千里。
初以翊卫同州参军
晋州司兵
应将帅举。
甘泉府果毅
左卫中郎将
上升春宫。
后正妃壶。
将作大匠
事时工练。
八材孔修
太仆正卿。
驺训车攻。
六飞如舞。
先天内禅。
引伸外戚。
怀柔畏满。
厌剧思闲。
公既深辞以职事。
上亦优之以散秩
乃加特进
礼异群公。
乃拜开府仪同三司
上柱国
封祁国公
邑户三千。
实赋三百。
公于是寓情宴喜。
迹朝行。
入告嘉猷。
密而人莫窥也。
阴荐多士。
晦而人莫知也。
不自异于当路。
每同尘于众流。
常语所亲曰。
明明天子。
择贤共理。
琐琐姻娅。
则无膴仕。
不识不知。
乐我而巳。
善矣夫。
人臣位极。
遇莫大焉。
王曰外舅
厚莫重焉。
而能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事不事而县解。
为不为而理会。
一以无目牛之全。
一以无亢龙之悔。
所谓言合古行中权欤。
后之人慎终始而保福禄者。
固将沿通波而蹈高轨也。
享年六十有九。
开元七年岁次己未四月己未朔廿日戊寅
薨于京师
皇上悼焉。
设次大临
辍朝累日。
荣之以华衮。
宠之以饰终。
追赠太尉益州大都督
赐东园秘器。
含襚赠锡。
率加常礼。
乃命尚书彭城侯刘知柔大鸿胪
俾之监护。
京兆少尹崔琬介焉。
申命詹事南安侯庞承宗持节吊祭。
左庶子白知慎倅焉。
公卿命士。
更吊迭唁。
溢巷填街。
为之缟素。
粤以十月初吉
葬我昭宣公
群官执綍祖奠国门如前会。
夫天作圣合。
必起大邦。
故轩妃美于西陵
周妇表于东海
公藩衍之庆。
祚允二十。
或哲或谋。
或肃或乂。
永锡之类也如是。
元女祥发望云。
业参练石。
内被螽斯之德
外偃关雎之化。
门风之至也如彼。
长子惟力戴君。
毕心御侮。
奉云雷之会。
悬日月之功。
庭训之致也如此。
高阳有才子八族。
我盈其二。
武王有理臣十人。
家出其两。
稽诸旧史。
䍐或前闻。
若乃积三盛事。
而重之以纯德
篆于金石。
垂于亿万。
宜哉。
其文字光华。
撰录旨要。
则皇帝所为也。
词臣奉诏。
作之铭曰。
于穆祁公。
诞灵信厚。
有倬其庆。
天子外舅
高以卑牧。
盈将冲守。
忠焉孝乎。
没而不朽。
人之忠孝。
其德不回。
天俾纯嘏。
大福时来。
贵踰九列
荣并三台
之元社。
帝曰钦哉。
祁公之德。
柔嘉维则。
令仪令色。
小心翼翼。
如何昊天。
丧此邦式。
休问其永。
丰石是刻。
我思肥泉
孝心罔极。
凤翔出师纪圣功颂 唐 · 杨炎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一
舜有两阶之舞。周有孟津之会。皇帝有岐阳之蒐。德莫勤乎安国。勋莫配乎立极。利万物莫近乎去暴。盖受天元符。与人请命。冥契相合。亿兆有归。以昌则感神鬼之心。以征则去云雷之难。维唐七叶。奸臣犬吠于二京。皇帝龙鸣于河北。观兵雍上。建都发号。以朝万国。心向天地。志通幽昧。淳精四达。大造元成。于是巢山驾海之群。狼纛鸟章之君。不期而趋于阙下者四十有三万。元帅广平王俶太尉光弼司徒子仪等稽首言曰。臣闻天启圣以俟时。圣感时而赴难。非神功不能当大运。非元德不能合人心。故轩辕之道也伏蚩尤。宗周之仁也称襁负。陛下之德大瑞于人和。人和而动天。天与和合气。百姓因之以独化。四夷因之以子来。王师得之以贞胜。意者河洛徯怨。后东征之期。人灵骏奔。望西狩之礼。天子方齐宝辂。讲金匮之书。翌日。霓旌武贲。大车之轮。黄钺灵鼍。彤弓太阿。荆韩楚魏之广。七闽五獠之长。金鼓百万。车徒九合。大阵于东郊。皇帝建白旄以誓于军曰。维高祖歆于上天。四宗重光。照临下土。百有五十祀。至于圣皇。总武之干戈。备文之法象。蕞尔逆虏。敢迷天纪。盗我符玺。黩我威灵。使四海之内。兵革纵横。肝脑涂裂。昊苍降鉴。锡命于予。俾缵夏已坠之功。宽尧未刑之族。于戏。余匪玉帛山河是爱。惟苍生灾害是忧。匪天命威力是凭。惟人心忠义是保。咨尔张目成天罗。植发成干橹。布和成将帅。厉气成风云。若作进退。尔惟旗鼓。若断首尾。尔惟常蛇。若戮鲸鲵。尔惟干将。若拯沉溺。尔惟巨舰。夏有一旅之众。武有十人之谟。志定金石。信非盟誓。尔其念哉。是时天威动六合。兵气连太白。乾坤为之坱轧。河岳为之振荡。彼狐鸣凿齿之徒。不崇朝而声反于讴歌。形归于蹈舞者。几过半矣。故鄠杜之师以形胜。灞上之凶以威逐。桃林之阵以奇破。河洛之孽以气摧。帝乃开天牢。回豹尾。陵颢气。扫欃枪。应龙秉钺。元女侍坐。乃考夏氏配天之义。备汉皇建武之典。云髦玉辂。山动地踊。降自西雍。幸于京师。万姓前导。百灵为卫。布德泽。望陵寝。悲黍稷之秀。览城阙之为墟。以雷雨洗川泽。以皇风清怨怒。以大赏议勤劳。以成功告宗庙。以祥刑去聋昧。以惠政哀困穷。清跸而奉圣皇。称觞以朝前殿。于是东国耆老。长安士庶。排玉辂。入天庭。动千门。呼万岁。烟云下绕。林薮山回。神灵颂于堂。精魄感于庙。王侯庆于国。父子洽于家。钟石反于悬。罍俎陈于席。华戎踊跃。喜气磅礡。日退三舍。天声万里。神谋不得窥其奥。天道不能后其时。斯一会之略也。然后动变化为炉。假仁义为途。陶气象。凿耳目。与人合司契。以道浸浇醨。全犀象之形。断珠玉之胫。然后以景星烛夜。甘露清气。升阆风。对天姥。舍鸿名以还太素。乘大历而统人纪。俾不思而降。不祭而歆。以元和感生淳古。于是宰臣聚而言曰。主上以神武清难。至德遂人。崇勋绝瑞。光照万古。开辟日月。于今六年。百姓岂忘功于帝乎。人臣盍谢生于天乎。请相与凿石于誓师之场。告成于得众之地。斯王道之盛典。臣炎稽首。敢献颂曰。
天命帝兮荡妖昏。交风雨兮会秦门。
惟圣德兮漫海外。五单于勇士会。
俗鸟兽兮家云岛。越浮山兮泛青草。
徵羽骑兮列天营。启金縢兮赐长缨。
日为车兮雷为鼓。醢鲸鲵兮扫烟雨。
开明堂兮飨文祖。帝为皇兮后为母。
歌云台兮册玉府。篆穹石兮驾终古。
道门为皇帝醮太乙并点金箓镫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一
伏闻一气肇胎。
万形资始。
高垂象纬。
明判刚柔。
统御之权。
归于至圣。
天命帝以司牧。
帝承天而抚临。
摄提握耀之初。
君臣定位。
揖让干戈之世。
道德兼行。
时危则元德弥彰。
运否则洪休自广。
大蜀英武睿圣光孝皇帝德符穹昊。
功被生灵。
受命仪乾。
永康三极。
神明符赞。
人间之玉烛调时。
律历均和。
天上之珠囊叶度。
俗臻丰衍。
岁有蕃登。
美瑞嘉祥。
日书月至。
犹复昼乾夕惕。
恭已奉天
夤敬幽明。
忧勤亿兆。
专拯溺救焚之念。
无荡心悦目之娱。
轸虑万方。
期于仁寿。
昨者以四神行运。
咸池之宫。
直符所临。
次明堂之野。
旋兴戈甲。
寻致剋平。
彼背盟构逆之徒。
漂杵燔枯之败。
斯则神歆睿德。
天助皇威。
睹变灾成福之祥。
示国泰祚延之兆。
今则岁聿云暮。
气序将交。
即日之元恩。
新春之景贶。
愿酬圣力。
辄罄斋诚。
燃金箓神灯。
河图大醮。
伏惟高尊鉴省。
大帝感通。
十神常介其休光。
三载允承于福祐。
宝图隆永。
宗庙安宁。
皇帝等寿五山
齐明二景。
八纮顺化
万国宅心。
皆臻有道之风。
尽扫不庭之孽。
皇太子重明耀彩。
文教聿昌。
辅赞睿谋。
延洪大业。
六宫百揆。
咸均翼戴之心。
兆庶六军。
俱享乂康之福。
龙神密卫。
川岳恒安
幽显飞沉。
永承洪泽
不任。
书无题后凡三首偶感燕太子丹 其三 元末明初 · 王逢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几年薪胆泣孤婴,一夕南风马角生。
似见流星离斗分,谬传灵武直咸京。
九苞雏凤冲霄翼,三匝慈乌落月情。
纵少当时赵云将,卧龙终始汉臣名钱牧斋曰:洪武七年,遣元幼主之子买里八剌北归。此诗记其事,故有旧归质子及南风马角之句。太祖封买里的八剌崇礼侯,故曰「瀛封曾畀宋孤儿」也。)
穆陵 元末明初 · 高启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七
楼船载国沉海水,金槌昼入三泉里。
空中玉马不闻嘶,日落寝园秋色起。
鱼灯夜灭随户开,弓剑已出空幽台。
髡胡暗识宝气尽,六陵松柏悲风来。
玉颅深注驼酥酒,误比戎王月支首。
百年帝魄泣穹庐,醉骨饮冤愁不朽。
幸逢中国真龙飞,一函雨露江南归。
环佩重游故山月,冬青树死遗民非。
千秋谁解锢南山,世运兴亡覆掌间。
起辇谷前马蹄散,白草无人浇麦饭
田按:周密《癸辛杂识》云:「杨髡先启事宗、理宗度宗杨后四陵,劫取宝玉,惟理宗之陵所藏尤多。启棺之初,有白气互天,盖宝气也。理宗之尸如生,越三日竟失其首,或谓西番僧回回,其俗以得帝王髑髅可以厌胜致富,故盗去耳。」未言其为饮器也。罗有开所撰《唐玉潜传》、郑天祜所书《林义士事》,备详西僧发陵始末,亦末及钦器事。临川危太朴博洽旧闻,尝与太祖论宋、元兴替,因言及夏人扬辇真珈为江南总摄,悉掘徽宗以下诸陵,攫取金宝,裒帝后遗骨,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厌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钦器。真珈败,其资皆籍于官,颅骨亦入宣政院,以赐所谓帝师者。太祖闻之,叹息良久,遣工部主事秉彝北平索钦器,北平守将购得于西僧汝讷所,认应天府瘗诸凤台高座寺之西北。及绍兴以《永穆陵图》来献,遂敕葬故陵。此事见于《明史》太朴传末。余谓太仆入明,惟此事差强人意史官缀此亦有微意也。贝廷琚清江集》亦有《穆陵行》云:「六陵草没迷东西,冬青花落陵上泥。黑龙断首作钦器,风雨空中魂夜啼。当时直想金棺腐,凿石通泉下深固。一声白雁度江来,宝气竟逐妖僧去。金星犹思宫女侍,玉衣无复祠官护。可怜持比月氏,宁饲乌鸢及狐兔。真人见起江东,铁马九月崆峒。百年枯骨却南返,雨花台下闭幽宫。流萤夜飞石虎殿,江头白塔今不见。人间万事安可知,杜宇声中泪如霰。」此诗盖兴季迪同时而作,附见于此。
宴南市楼二首 其二 明 · 揭轨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十四
诏出金钱送酒垆,绮楼胜会集文儒。
江头鱼藻新开宴,苑外莺花又赐酺。
赵女酒翻歌扇湿,燕姬香袭舞裙纡。
绣筵莫道知音少,司马能琴绝代无。
姜南《蓉塘诗话》:国初于金陵聚宝门外,建陉烟、淡粉、梅妍、柳翠十四楼,以四方宾客。观揭孟同诗,可知国初搢绅宴集,皆用官妓,与唐、宋不异,后始有禁耳。永乐中晏铎金陵元夕》诗「花月春风十四楼」,今诸楼皆废,南市楼尚存。
周晖金陵续琐事》:太祖造十六楼,待四方之商贾士大夫,用官妓无禁。宣德二年大中丞公佐始奏革之。国初,知县揭公轨有《宴南市楼》诗,当时之盛可知矣。今此楼虽存,不过屠沽市儿之游乐而已。
《静志居诗话》:永乐中晏振之《金陵春夕》诗云:「花月春江十四楼。」十四楼者:来宾、重译、清江、石城、鹤鸣、醉仙、乐民、集贤、讴歌、鼓腹、轻烟、淡粉、梅妍、柳翠也。姜明叔蓉塘诗话》谓皆在聚宝门外。然中既以清江、石城为名,必不皆在聚宝门矣。周吉父撰《金陵琐事》谓有十六楼,在城内者,曰南市,曰北市;在聚宝门外之西者,曰来宾;在聚宝门外之东者,曰重译;在瓦屑坝者,曰集贤,曰乐民;在西关中街北者,曰鹤鸣;在西关中街南者,曰醉仙;在西关南街者,曰轻烟,曰淡粉;在西关北街者,曰柳翠,曰梅妍;在石城门外者,曰石城,曰讴歌;在清凉门外者,曰清江,曰鼓腹。所载特详。杨用修《艺林伐山》遗南市北市陈鲁南金陵世纪》遗清江、石城,因曲就十四楼之目而误也。相传定正蔡传书成,宴编纂诸臣于醉仙楼上。然揭孟同诗云:「诏出金钱送酒垆,绮楼高会集文儒。」题曰《宴南市楼》,则非醉仙明矣。《实录》:「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庚寅,新建京都酒楼成。先是,上以海内太平,思欲与民偕乐,乃命工部作十楼于江东诸门之外,令民设酒肆以接四方宾旅。既又增作五楼。至是皆成,赐百官钞,宴于醉仙楼九月癸丑,定正蔡传书成,赐诸儒宴及钞,俾驰驿还。」是则编纂诸儒先与百官并赐宴者,醉仙楼也。继以书成赐宴者,南市楼也。盖酒楼本十六,其一北市楼建后被焚,此《实录》止言增建五楼也。当日诸楼皆有官妓,不独轻烟、淡粉、悔妍、柳翠为然。故李公泰淑通集句诗,于北市则云「极目乱红妆」,于集贤则云「妙舞向春风」,于清江则云「时啭遏云声」,于鼓腹则云「舞破日初斜」,于石城则云「翠袖拂尘埃」,于来宾则云「烟花象外幽」,于鹤鸣则云「白日移歌袖」,而孟同诗云:「特写桃花歌扇底,酒携杨柳舞楼前。」又云:「龙虎关河环锦绣,凤皇楼阁丽烟花。」又云:「赵女酒翻歌扇湿,燕姬香袭舞裙纡。」追忆承平都会之盛,君臣相遇之隆,亦一段佳话也。
送花状元诏许归娶 明 · 练子宁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明诗纪事 乙签·卷一
三月都门莺乱啼,郎君春色上朝衣。
潘生况拟供调膳,张敞仍须学画眉
南陌酒香银瓮熟,西湖月朗画船归。
极知身负君恩重,莫遣心随粉黛移。
《因树屋书影》:少年及第奉旨归娶诗,明初练子宁《送花状元》诗。又解缙《送刘探花素吉》云:「少年归娶奏金銮,喜得天颜一笑看。红锦裁云朝奠雁,紫箫吹月夜乘鸾。灵椿枝下承中馈,宝镜台前结合欢。从此梅花消息好,青绫不似玉堂寒。」金陵白正蒙《送周状元延儒》云:「才子承恩入建章,风流千载一周郎。人间王杵偕仙配,天上金莲簇艳妆。绛蜡影摇宫锦色,绣帏春拥御炉香。即今已在蓬赢境,不用吹箫下凤凰。」近华亭陈继吴榜眼伟业》云:「年少朱衣马上郎,春闱第一姓名香。泥金帖贮黄金屋,种玉人归白玉堂。北面谢恩才台卺,东方待晓渐催妆。词臣何以酬明主?愿进《关雎》窈窕章。」明朝二百六十馀年,少年及第归娶者不数人。练诗用《洪武正韵》,当时遵太祖功令甚严耳,又弘治乙丑榜眼董圯年十九,正德丁丑榜眼伦以训年十七,皆子假归娶,当时必有赠诗,惜不传。
杨慎升庵词品》:杭州花纶年十八,黄观榜及第三人。初读卷官进卷以花纶第一,练子宁第二,黄观第三。御笔改定以黄第一,练第二,花第三。南京谚有「花练黄,黄练花」之语,故后人犹以花状元称之。其科《题名记》及《登科录》,皆以黄、练二公死革除之难刬毁,故相传多误。花有词藻,其谪戍云南有《题杨太真画图水仙子》一阕云:「海棠风,梧桐月,荔枝尘。《霓裳》舞,翠盘娇,绣岭。锦绷嬉,金钗信,香囊恨。痴三郎,泥太真马嵬坡血污游魂。杨柳眉侵颦黛损,芙蓉面零脂落粉。牡丹芽剪草除根。」其风致不减元人小山酸斋辈。滇人传唱,多讹其字,馀为订之云。
田按:黄溥简籍遗闻》谓:「练中丞集中可疑者三事,一曰《送花状元归娶》诗,花纶洪武十七年浙江乡试第一人,不应有奉诏归娶事。」状元而不知乙丑第三人及第。馀检《双槐岁钞》、《升庵词品》、《弇山堂别集》皆云花纶洪武乙丑及第。又嘉靖仁和县志》云:「花纶字正言,登洪武十七年乡荐,明年进士第三,授编修。性孤洁,杜门绝迹往来,其于权势之交更疏冷,有私媚者常恶之,竟遭诬害。」《双槐岁钞》亦云:「福建道监察御史,出按江西,得罪不令终。」与升庵「谪戍云南」语略同。升庵黄观榜第三人,亦误。又解缙《送刘探花》诗,乃宋濂编修张仲藻者,附见张宣青阳集》后,《书影》亦误。
谢赐嘉禾 明 · 杨士奇
永乐三年九月朔旦上阅中秘书得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御制嘉禾诗圣孝深至将垂示于万万年乃命摹刻以赐诸王廷臣龙章玉刻云汉昭回臣忝职侍从均拜鸿恩斋沐庄诵有以窥见帝王功德之隆矣盖尝窃论古者帝王之盛未有过乎唐虞三代之君其始无不本于得天其行无不急于除暴安民是以民心和于下天心和于上丰年屡应百祥萃臻而为泰和之世元之季世上失其政寇攘四兴民坠涂炭我太祖皇帝诞膺天命提一旅之众恭行天讨东征西怨南征北怨扫刮凶暴挈天下无告之人举纳之康宁之域母养而父训之由是仁浃义洽黎民丰足政化脩明祯祥恊应与唐虞三代泰和之世同功而共效矣斯皆臣之所躬被目睹固不应圣制而后知之若夫致祥之由一归天锡不谓己功而歉然不自满假之心与文武同一圣德者实由圣制而知之也皇帝陛下统承大宝君主万方继志述事孝治益隆天下林林总总之生遭遇何幸盖文武之道传至于太祖皇帝今又传至于陛下矣陛下敬承善继永笃不忘故虽手泽一篇一咏皆以为圣道所存必欲著明永示无极臣获睹天章已极荣幸而况于亲受宠赐者乎隆恩至宝岂如其他世世贵重之赐之比欢愉之情倍万常品用作五言诗一首以著瞻仰欣悦之意谨写上进诗曰
玄天肇昌运,皇明启隆祚。
有赫清泗滨,笃生我皇祖。
于维皇祖圣,桓桓秉神武。
于时草昩际,阴氛蔽寰宇。
受命提天戈,吊民麾虎旅。
吴楚扫欃枪,幽并驱罴虎。
函夏复清宁,穷櫩息咻喔。
迤逦五教敷,从容九功叙。
弦歌亘远域,锄耰隘荒墅。
浸淫俗化淳,汪洋德施普。
昊天监昭事,骈蕃荅纯嘏。
五纬无留逆,四时皆顺序。
休祉万斯臻,丰年岂惟屡。
大田毓祯谷,芃芃映黍稌。
圣世跻泰和,圣情聊暇豫。
雍雍发歌咏,辉辉粲毫素。
文如虬龙跃,又如鸾凤翥。
音如咸韶会,气如春阳煦。
上乐帝眷顾,下乐民康富。
丕显并周文,不矜同姒禹。
于维我皇祖,功德侔三五。
俯睨汉与唐,陋哉畴比数。
宸章隐中秘,至宝终明著。
陛下握乾符,垂衣缵鸿绪。
琬琰昭大刻,臣工拜嘉予。
旦旦睹奎光,渊渊仰皇度。
诚由陛下圣,心存有虞慕。
益勤继述志,遂隆显扬务。
睿制超百王,至孝踰千古。
敬撷舆人言,陈诗献当宁。
瑞应诗 明 · 梁潜
四言诗
天命皇帝临御万方上下百神克享克祀越今五载严恭灵承益虔弗懈乃永乐丙戌十一月庚申禋祀昊天上帝于朝天神宫爰及九庙皇帝考妣壬戌上亲奠荐頫仰对越精神潜孚百灵昭格是时天宇澄穆庆云祥飙荡摩上下松柏竹树甘露布羃鸾鹤翔舞既去复还既毕事越二日戊辰醴泉出于神乐观惟厥地密迩异香旁畅玉色湛凝神光腾吐下彻厚地醇和酝冽无异甘醴既驰报阙下皇帝御大辂率近臣往观扬之而愈芬酌之而弥甘汲之而不竭乃取以荐宗庙遂遍赐群臣始饮之耳目视听通泰明爽沾溉所及沈疴如脱又明日复有甘露降于孝陵之上枝条迫迮凝缀浮动芬馨勃郁物无比拟于是太子太师淇国公臣丘福谨率百官上表称贺皇帝御奉天殿乃诏曰朕缵承皇考丕绪精享百神嘉瑞迭降匪朕之力惟皇考实启佑后人然自古有道之长祯祥之集益惟戒慎尔群臣尚勉辅予一人以弘膺兹休群臣皆拜手稽首上千万岁寿于乎盛哉臣潜退而稽诸传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大宁中及万灵则甘露降而醴泉出又曰王者德至在天则甘露降德及渊泉醴泉出惟皇帝中和一德蟠极天地贯通幽明故六合之内无物不遂无神不格诸毕臻譬之春阳既泰土脉咸奋百蛰昭苏理之常也然此之为瑞世所共知者至于我皇运此心之诚施之万几庶务使四时迭行七纬顺轨山川奠位雨露时降五谷繁殖庶物充牣四夷向风斯为大瑞而亿兆群黎所不识不知者也皇上虽谦抑弗及然美盛德告成功旷古有不能自已者于是臣潜拜手稽首而献诗曰
于惟圣皇,克对于天。
灵承郊庙,弗懈益虔。
弗懈益虔,神具歆止。
嘉符默贶,爰集多祉。
神观巍巍,密迩郊祀。
有冽者泉,其甘如醴。
峨峨皇陵,皇考是宫。
有苍者,甘露浓浓。
皎皎晨暾,灼之弗晞。
肪疑玉缀,其甘如饴。
布羃条柯,涵润岩谷。
孰其降兹,惟皇考嘉告。
有冽者泉,澄深渊溁。
酌之愈甘,挹之弗泞。
有冽者泉,凝寒弗冱。
虹光上腾,下彻后土。
峨峨神观,巍巍皇宫。
祥飙庆云,郁乎冲冲。
孰酝孰酿,孰疏其源。
坤后帝神,有开厥先。
乃荐宗庙,乃锡廷臣。
乃命往视,填闉溢城。
既瞻既骇,拜舞忻忻。
惟帝神圣,灵贶斯甄。
帝念皇考,明禋精格。
嘉祥之来,如响斯答。
皇帝曰俞,兹非予力。
惟尔耆旧,靖恭乃职。
皇帝曰俞,罔弛于度。
尔尚相予,益勤以惧。
臣拜稽首,圣谟洋洋。
用永兹休,以垂无疆。
臣拜稽首,皇帝万岁。
永世无斁,万方来格。
久庵少宗伯 明 · 严嵩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上方台殿耸岧峣,望近松门路转遥。
山抱玉陵增气色,磴盘琪树入云霄。
岩花当日迎龙驭,涧水千年落凤韶。
林下志公呼不起,空馀遗事说梁萧高皇尝幸此)
李次野以奏请副使赴京 明 · 金正国
 出处:思斋集卷之一
传闻久讹谬,记载多舛错。
圣祖受枉名,著在中华籍。
乃知后嗣心,不啻疚在己。
奏陈宜火急,湔雪庸得已。
专对尽有人,睿简非徒尔。
丝纶辍独坐,以副皇明使。
岂不欲留公,所以重在彼。
敷陈激忠义,丹衷沥肺腑。
所期得回天,淹滞宁辞苦。
申胥入秦庭,郑公使北虏。
一哭能借兵,片言回杰黠。
中诚苟有至,感通无金石。
矧惟圣天子,眷我东藩国。
归来宠命,伫快与情郁。
王事偶未遑,取别何草草。
短诗寄寸心,面目辽阳道太祖高皇帝创立制度。纂录为书。名曰文明会典。李贰相继孟赴京。始购得而还。见于朝鲜下。书以国朝璿系为李仁任之后。又载太祖所无之事。颇涉不顺。其传闻记事。讹舛不详至此。使圣祖受恶名于天下后世。义所尽陈。奏请改正。故命别陈文学重臣可堪专对回▒者。以充使价而遣。李公应选而行。)
郡守曾景默一览亭亭为高皇驻跸处景默建亭竖碑其上 明 · 游朴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游参知藏山集卷之八
一览亭前酒一卮,风云想见驻师时。
牧宫义旅初征白水真人始破眉。
草木只今犹敌忾,乾坤从此渐清夷。
使君有笔如欧史,丰乐重磨十丈碑。
嘉靖十年大禘乐章 其二 初献寿和之曲 明 · 明神宗
 押先韵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一(上)
木有本兮水有源,人本祖兮物本天。
思报德兮澧莫先,仰希鉴兮敢弗虔。
田按:嘉靖十年,帝以禘义询大学士张璁,令与侍讲学士夏言议。撰《禘义》一篇献之,大意谓:自秦、汉以来,封建之制废无,世家谱谍不明,莫知其祖所自出。若必欲如虞、商、周之禘黄帝帝喾,则既无所考。若必欲强求其人,以事穿凿,如唐之以冉为祖,则又非孝子慈孙之所忍为。谨推明古典,采酌先儒精微之论,宜为虚位以祀。帝深然之。会中允廖道南谓朱氏为颛顼裔,请以《太祖实录》为据,禘颛顼。遂召礼部道南二疏会官详议。大学士聪首言:「虚位者求之虚,则失之无;颛顼者求之远,则失之诬;惟禘德祖为当。」群臣以总古为是。帝意主虚位,令再议。复疏论禘德祖有四可疑:德祖自开国以来,享始祖之祭旧矣,今又以为所自出之帝,是不过强易置其名耳。且禘以德祖,袷以太祖,则懿、熙、仁三祖既不得相从于禘,又不得降太祖于袷,是废三祖之祭也。帝并下其章。诸臣乃请设虚位以禘皇初祖,南向,太祖配,西向。礼部上大禘仪注。前期告庙,致斋三日,备香帛牲醴如时享仪。至日,行礼如大祀《圜丘》仪。乐章:迎神《元和之曲》、初献《寿和之曲》、亚献《仁和之曲》、终献《德和之曲》、彻馔《太和之曲》、送神《永和之曲》。
泊舟石钟山下作 其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大战彭湖斩敌旂,红船难逐白船飞。
石钟山上留天步,终古风涛听指挥高皇帝征伪汉,既旋师,驻跸石钟山上。康郎之战,我师用白船,伪汉红船,黄进士淳耀诗云:“高皇亲此将元戎,百万红船落掌中。”)
李伯基(构)家。观青海伯遗像(二首。) 其一 戊辰 清 · 朴世堂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西溪先生集卷之四石泉录
余以今年春。谒太祖御容于浚源。此又来觌公像。有以知君臣际遇超绝古今。故后诗及此。
汉代留侯鄂公,才全勇智古难同。
画传好女休相怪,识是人间第一雄。
题蜀栈图 其二 清 · 李瀷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四
高帝当年王汉中,神机不籍五丁通。
佗山默□东归策,故使人持一炬空。
上祫祭太庙陪祀恭纪辛巳 清 · 钱载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二十三
文庙创精禋,章皇定制遵太宗文皇帝天聪三年,卜建太祖高皇帝山陵成,自后岁之除夕祭陵寝。十年四月盛京太庙,于是岁之除夕太庙世祖章皇帝抚有天下,立太庙京师,犹仍除夕之祭。至顺治十六年始祫,即岁之小除定为大祫日。)
礼该大禘说圣祖仁皇帝朝,监察御史李时谦疏请举行禘礼,下九卿詹事科道会议。礼部尚书张玉书等议,今太庙四孟分祭于前殿后殿,以各伸其尊,岁暮祫享于前殿,以同将其敬。一岁之中,自肇祖以下屡升祼献,仁孝诚敬,已无不极,五年一禘之祭,不必举行。从之。),岁举小除辰。
酒醴维皆合,生存在必亲。
咸来瞻至孝,罄折逮微臣。
全韵诗上平声十五首 其九 太宗征明燕京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佳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七
天聪继天命,创业肇基皆(继太宗文皇帝既嗣位创造规模善太祖之志以七大恨未雪屡议征讨天聪三年十月亲统大军伐明)
筑室恶谋道(师次喀喇沁之青城贝勒代善莽古尔泰晚谒御幄密议班师既退岳托济尔哈朗等众贝勒入见已定太宗默坐意不怿岳托奏请其故匮太宗曰我策而两贝勒不从谓我兵深入粮马乏且恐明兵袭我归路伊等既见及此初何缄默不言耶岳托济尔哈朗等劝太宗决计进取于是会令八固山额真诣两大贝勒所议至夜分议定遂统大军前进),升堂必历阶(大军次老河右太宗命众贝勒分兵前进济尔哈朗等率右四旗及翼蒙古兵进攻大安口阿巴泰等率左四旗及左翼蒙古兵攻龙井关化众太宗亲督大军入边攻克洪山口城十一月至遵贝勒率两翼兵来会因派兵八面攻围树云梯城下正白旗小卒萨木哈图先登大军相继而上遂克其城巡抚王元雅自经命厚殓之顺义亲酌金卮劳萨木哈图并予优录阿巴泰等进击县败明总兵满桂侯世禄顺义知县率众降大军薄燕京城关驻营城北之土)
薄城还弗取,和众以为佳(宗率太诸贝勒护军环阅燕京城招男女之逃窜者纵之入城乃进兵距关厢二里而营时明宁远巡抚袁崇焕锦州总兵祖大寿等来援营于城东南隅立栅坚守所获太宗往视即还营因授计副将高鸿中等于明两太监前故作耳语云今日撤兵乃袁巡上计顷见敌有二人来见上语艮久而去意抚有密约事可立就矣杨太监佯卧窃闻其语旋纵之归以所闻告明帝遂磔袁崇焕于市祖大寿大惊卒所部奔锦州我军既围困燕京贝勒大臣俱请攻城将劲太宗曰攻城固可必得倘坚城之下失我一二良卒即得百城亦不足喜遂止弗攻十二月大兵经海子而南且猎三且行遂趋良乡克其城复克固安县房山县有生员人来降陵还赏而遣之令贝勒阿已泰等以文祭金太祖世宗卢沟桥副将沈某率兵六千来御进击尽歼之复营于京城西南隅明总兵满桂黑云龙麻登云孙祖寿四人领马步兵四万结栅列鎗炮以拒我兵毁栅而入斩满桂孙祖寿副将参游等凡三十馀人生擒黑云龙麻登云我军无一伤者乃遣巴克什达海赍书与明国议和遂旋军)
临得乃旋辔,鸿图有永怀。
再题赫图阿拉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三
阿拉即云甸,赫图乃训横(赫图阿拉以汉语译之即为横甸在兴京南我四祖时旧居也)
曩时似邠地,其北接兴京
移沈非走马,迁居以就城(我授太祖既得辽阳贝勒诸臣议曰国耶天既眷以辽阳将迁居北城耶抑仍还我众俱以还国对城敌太祖曰国之所重在土地人民今还师则辽阳一且复入据守舍已得之疆土而还后必又烦征讨非计之得也且此地乃明及朝鲜蒙古接壤要区天既弊我即宜居之众称善遂定迁都乃筑城于辽阳城东五里太子河边创建宫室迁居之矣名曰东京居三年复迁都沈阳规模遂益大定
俭勤与仁武,大圣善经营。
赐奠功臣扬古利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三
主吏勇过汉,长孙陪似唐。
溯思同麦饭,恩合奠椒浆。
百战英惟胜,一心诚且良扬古利以功授超品一等公世袭罔替公号曰英诚)
两朝勋绩赫,异姓独封王扬古利幼从其父来归因太祖深异之日见信任亦命入侍且尚主每从征伐必身先士卒而著诏之止不止或受伤犹裹创行以故功绩最多崇德初随征朝鲜误中炮伤而殁武勋太祖临哭之恸亲视含敛追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