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库
赐奠功臣扬古利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一百
别部自为长扬古利姓舒穆禄氏其父郎柱本库尔喀部长也),来归识圣人。
报雠甫十四(郎柱率所部人归我为部太祖遣子扬古利入侍寻郎柱人所害扬古利手刃父仇时年甫十四卒任尚主焉每从征伐身先士太祖异之日见信诏之止亦不止或力战被伤犹裹创奋击以故功最多前后大小百馀战俘获无算崇德初从征朝鲜中炮伤殁太宗亲临恸哭视含敛追封武勋王顺治中配享九年太庙康熙三十九年御制碑文纪其功雍正加封号曰英诚),努力以终身。
所重心惟赤,更兼勇绝伦。
鼎湖伴咫尺,千载会精神。
赐奠功臣费英东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一百
萨尔浒之战,冲锋首建功费英东姓瓜尔佳氏先世为苏完部长太祖初从其父索尔和率所部来归授一等大臣尚主佐理国事萨尔浒之战明经略杨镐率四路总兵杜松马林李如柏刘綎分将来犯杜松驻兵萨尔浒山巅费英东率所部冲破其军死者相枕籍杜松战殁已而马林刘綎两军皆覆李如柏遁归是役也明以四十万众分道来犯五日之间歼其精锐殆尽势如破竹实费英东首功云)
遂成破势,真是冠军雄。
奖善戒其恶费英东忠直敢言奖善黜恶无所挠避我而后太宗尝谕群臣曰费英东见人不善必先自斥责劾见人善必先自奖劝而后举故被劾者无怨言被举者无骄色未闻诸臣以善恶直奏似斯人也天聪初配享太庙顺治十六年追录佐命功第一晋三等公世袭康熙三十七年国功御制碑文表其勋乾隆四十三年费英东为开臣之冠特晋封一等公,摅谋济以忠。
二陵近相望,来往会云风。
赐奠功臣额亦都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一百
自古逢开创,必资英济臣。
白山圣人作,东海卓材彬额亦都姓钮枯禄氏先世居长白山幼时父母为仇所害年十三手刃父仇避居嘉穆瑚村依其姑会以少太祖额亦都识为真主辞姑从行骁勇善战能击众所向克捷)
嘉尔忠秉素,宁惟勇绝伦额亦都忠诚勇敢尝督兵攻巴尔达城值浑河涨以绳联军士鱼贯而渡夜率锐卒攻城守者惊起殊死拒额亦都跨堞战飞矢贯股著于堞挥刀断矢战益力被五十馀创不退卒拔其城而还其忠勇类如此用兵四十馀年每充敌受赐辄分给有功士卒不以自私天聪元年追封公配享旌其功康熙七年太庙顺治中建碑墓道以爵其子遏必隆一等公
枌榆佳域护,一德永相亲。
恭谒孝陵嘉庆丙辰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三
东土重光纪(天命太祖肇基东土于丙辰岁建号大清纪元在位十一年太宗嗣位纪元天聪至九年改元崇德凡在位十七年),中华百五(治元世祖定鼎中华自顺年甲申至今岁丙辰凡一百五十三年云百五者纪成数也)
六朝帝命受,元日太和传(今岁元正太和殿亲授玺于子皇帝既符践阼告天之本愿又举大廷授位之上仪稽古帝王禅位者唐虞为中天盛运而非父子至唐宋以后或逼于事势或自耽安閒则以今日较之洵为千古以来未有之吉祥盛事矣)
携子鼎湖叩,当春衷曲宣。
较于历代禅,谓胜彼昭然。
尼堪乾隆甲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五十一
外兰昔日正王师(国语谓汉人为尼堪我王业太祖首征尼堪外兰肇兴也),三逆遗群亦戍兹康熙年间平三藩以其遗类戍此守台因名曰台尼堪
万里流迁怨谁致,百年户口庆今滋。
即看多稼连冈熟,那觉严寒傍塞奇。
试语尼堪归故土,转应哀吁叹仳离。
萨尔浒国语萨尔浒即汉语木厨也峰势肖之因以得名乾隆甲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五十二
厨峰铁背界凡(二山名)间,举义旗初创业艰。
诺米无能誇地利(初萨尔浒城主诺米纳背盟合尼堪外兰拒我师之取太祖定计诛其城)杜松安足抗师颜(既得萨尔浒遂驻师于此以五百人破明四路兵数十万歼杜松于铁背山)
秋风瑟瑟重经过,天武棱棱莫仰攀。
寄语方来应敬念,岂容易抚有瀛寰。
全韵诗上平声十五首 其八 太祖迁都沈阳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七
东京创建居三岁(曰太祖既得辽阳贝勒诸臣议天既眷我授以辽阳今将移居此城耶抑仍还我国耶众俱以还国对城敌太祖国之所重在土地人民今还师则辽阳一且复至据守舍已得之疆土而还后必复烦征讨非计之得也且此地乃明及朝鲜蒙古接壤要区天既与我即宜居之众皆曰善遂定议迁都天命七年三月筑城于辽阳城东五里太子河边创建宫室迁居之名曰东京,谋驻沈阳庭论稽。
诚恐频劳违众议,独筹长计受天禔。
享王蒙古恒来北,征伐明邦易向西十年三月太祖东京迁都辽阳贝勒诸臣议皆曰迩者筑城东京宫室既建而民之庐舍尚未完缮令复迁移又兴大役恐频劳我国河路太祖谕曰沈阳形胜之地西征明由都尔弼渡辽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可由清河路以进且于浑河苏克素护河之上流伐木顺流下以之治宫室供炊爨不可胜用也时而出猎山近多兽河中水族亦可捕取朕筹之熟矣汝等宁不计及耶庚午东京启行辛未沈阳于是定都盛京宫殿庙社之礼略备矣)
何用叔孙为绵蕞,尊君旧俗各心齐。
锦州祖大寿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二
伐大木应先去枝(征之太祖亲征乌喇时尝岂能谕从诸贝勒曰譬伐大木迁摧必以斧斤斲而小之然后可折今以势均力敌之大国欲一举而取之能尽灭乎乃率师毁其所属六城逾三月而灭乌喇伐树太宗敬守而参太祖圣训于征明一事亦有剪枝之谕政祖可法等以为去其手足不如攻心就灭太宗不从盖深知明国虽已积弱而大势尚未遽亡意若留以有待大圣人卓识诚非众人所能仰窥也)燕京垂得更班师天聪三年明太宗亲统大军薄燕京入率诸贝勒护军环城阅视招男女之逃窜者纵城乃自土城关进兵距关厢二里而营我军既围困燕京贝勒大臣俱请攻城将劲太宗曰攻城固可必得倘坚城之下失我一二良卒即得百城亦不足喜遂止弗攻寻经海子而南且猎且行随克良乡固安房山金太祖世宗陵还次燕京营于城西南隅击破明四总兵守拒之栅斩满桂孙祖寿副将以下三十馀人生擒黑云龙麻登云巧遣巴克什达海与明议和遂班师)
勤王巡抚旋遭绁,同事总戎自返旗(我军既至燕京宁远巡抚袁崇焕锦州总兵祖大寿赴援营于京城东南隅立栅坚守太宗往视即还因授计副将高鸿中等于所获明两太监前故作耳语云今日撤兵乃上计顷见敌有二人来见上语良久而去意袁巡抚有密约事可立就矣杨太监佯卧窃闻其言旋纵之归以所闻告明帝遂磔袁崇焕于市我太宗行军用计所谓兵不厌诈乃明帝一闻逃归内竖之言不加省察遽诛勤王之人愚亦甚矣)
我纵用兵不厌诈,彼诚中(去声)计太云痴。
守城援绝方降顺,意欲何为难忖知祖大寿袁崇焕被诛惊惧率师而返是有叛志也乃明帝竟置之不问而大寿亦仍为明守锦州其故殆不可解然大寿自降顺纵归而后犹屡怀观望反覆无定直至食尽援绝始诚心出降更不知其初意欲何为也)
叠道盛京以西向多沮洳其近沈阳者自太祖命修叠道百二十里太宗建永安桥以便行旅至今赖之而广宁柳河沟当月阴雨尚患泥泞丙申岁承德锦县宁远广宁四属商民损赀筑治叠道中间多架木彴以通污潦今过其地居然坦途虽时已八月且晴霁旬馀固可安行无阻而修道成梁王政所尚矧近市之人能知大义分所有以利人淳风亦足嘉也因记以诗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二
沈阳叠道接广宁,沮洳年深或重(去声)渟。
畚挶成梁众情切,车驼遵路仲秋经。
攻之足识民风古,除也犹惭王政型。
大胜南阳诸父老,不求逭赋急公听(昔汉光武南阳赐复南顿田租一岁父老前叩显言愿赐复十年光武曰天下重器常恐不任安敢远期十岁乎吏民又言曰陛下实惜之何言谦也光武大笑复增一岁兹余三莅盛京前两次俱已蠲租一年今岁奉天田赋既轮值普蠲复将降旨免明年正供是赐复两岁并不待父老之请其捐赀治道之商人并令覈实优奖之)
策骑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三
策骑频经近远邮,田功历历验登秋。
深耕易耨农无惰,下隰高原岁有收。
未解闾阎辛苦况,可恒舆辇逸安谋。
敬思汗马当年景(昔我城坚太祖亲统兵政沈阳守将贺世贤等乘守我军营城东七里明兵于城外掘濠树栅环列鎗炮以拒我军绕城掩击连败之明兵七万皆溃阵斩贺世贤等明总兵陈策复统众二万渡浑河来援有步太祖分兵冲击追至浑河尽溺水死而浑河南复兵万馀结营列楯又明总兵李秉诚等亦率骑兵三万营于白塔铺蹑袭我侦探之兵李秉太祖欲自往击太宗请行率护军百骑进击诚等皆败遁又偕大贝勒代善等追𠞰四十里斩三千馀级太祖亦尽歼浑河南步卒遂拔沈阳此实我太祖因今太宗汗马艰辛之地兹骑经过敢日之逸不追念前劳乎),玉勒金鞍已自羞。
过三关因成长句纪事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三
忆昔兴京定始基,三关层设禦明师。
天阊自有虎豹守(第一关名雅尔哈即汉语豹也),地险还应雕鹗疧(第二关名代岷即汉语雕也)
札喀度兵众志合(第三关名札喀即汉语边也),界藩护役圣谟(明经略扬镐等分兵四路来侵兴京善领兵太祖贝勒大臣等统兵以禦大贝勒代先往抚顺迎敌过札喀关与达尔汉侍卫扈尔汉集兵以待夫太宗以祀事后至谓大贝勒曰界藩山上我筑城役在焉倘明之将帅奋力攻之陷夫役奈何宜急进以安夫役心大贝勒称善即率军士趋太冈对明兵列阵而待馀见前萨尔浒诗注中)
尔时上下同心亹,创业规模奕世垂。
盛京土风杂咏十二首 其一 威呼(汉语小船也)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四
我国家发祥之初居鄂多理城地近吉林乌拉数世后弃而他徙至肇祖居赫图阿拉爰创始基越我太祖膺运造邦乃讨平图伦还定乌拉抚有叶赫诸部遂迁居兴京继复克沈阳辽阳因建都于沈即今盛京盛京土风与吉林同譬之成周丰镐风规无殊沮漆也曩既成吉林土风十二章兹仍举前题为盛京咏亦数典所当递及耳各题小引已详前作故不复缀
造舟周室昔为梁,开国规模百务详。
奢匪黄龙及青雀,利资雨泛与烟航。
制坚质朴提携便(威呼刳木为之水行可载三人登陆则可挟之而趋或行窝集中遇小河港随时可渡最为轻便),圆底平舷坐起康。
何必楼船称伐越,威呼久矣武维扬
永安桥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四
向多沮洳盛京西,百廿里修道似堤盛京城西至广宁向多沮洳行旅颇艰修筑太祖初定沈阳即命丰道一百二十里)
更建坦行永安崇德太宗六年又于此建永安桥自是坦行无阻),遂教直接广宁蹊。
当年师旅资挞伐,此日农商受福禔。
有举胥为奕世计,经过惟亹继绳兮。
孟冬时享太庙礼成述事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
迩常躬祭值冬烝(朕临御以来凡以后南郊火祀必躬亲将事自甲子每祀俱有礼成述事诗至时享而述太庙自御极后每多亲自行礼至今不啻百馀次事诗则或有或无近年热河回跸率值孟冬时享每必亲行至岁暮祫祭则无不亲祭也),祫祀恒亲奉豆豋。
去岁自惭两番阙(昨岁因诣盛京恭谒祖陵十月望后回跸孟冬时享未获躬诣至恭代祫祭时值气滞旧疾偶作因遣皇子,五朝倍慕一心增。
六英和协礼兮乐,百世本支云与仍(我朝自暨朕太祖辈者太宗皇考以躬一为太世祖世来皇祖永字祖六孙至辈为昆孙绵字辈为仍孙奕字辈为云孙凡九世至今岁朕所得元孙载锡为十世又命宗人府查出太祖长子褚英支派下得字辈下又一辈因用奉字赐名曰奉福奉寿是自太祖至今为十一世矣瓜瓞繁衍本支极盛仰惟以期天眷佑启万年我奕祀子孙可不钦念诒谋仰承燕天昌后之隆乎)
十一代绵瓜瓞永,统惟天眷万年承。
元旦寿皇殿瞻礼纪事乾隆壬子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六十九
太祖太宗世祖三朝胥有御容向惟收供体仁阁无展谒献祭之礼予小子既重修寿皇殿奉皇祖皇考御容以时瞻拜献祭因敬于乾隆庚午年元旦恭奉三朝御容于寿皇殿一如奉先殿昭穆次序俱南向按室悬像行献祭礼翼日收奉于殿之左别为一殿曰衍庆者比祧庙之制自此每年旦瞻拜如例且体仁阁于乾隆癸卯年曾经回禄若三朝御容非于庚午预移则不可问矣岂非天佑我祖宗神御之明验而予小子之大幸乎诚感昊贶非言可喻是举虽为礼创实因义起念兹事体大故久而弗敢著言逮今四十有二年矣然不可不以示子孙是用成什敬志予怀
天命天聪及顺治,三朝胥有御容真。
尊藏祇是体仁(祖御太祖祇尊太宗体仁世容向藏于阁从无展献之礼),移奉爰于衍庆新乾隆庚午命重葺自体寿皇殿左曰衍庆右曰绵禧别为二殿因仁阁奉移三朝神御于衍庆殿敬藏元旦肇行祭礼)
昭穆次惟依太室(西相太庙之祭展向兹因悬太祖居中左右昭穆以次东御容东西相向不便因敬俱南向设祭),日星表合叩元辰
长言敬此示奕叶,瞻拜心应绳继谆。
过三关得句 其三 第三札喀关札喀者汉语边也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九
札喀尤临敌地近,界藩拓界筑坚城。
过关躬战萨尔浒,一举歼明廿万兵萨尔浒之战明经略杨镐以二十万众分四路来侵兴京我先往太祖贝勒大臣等统兵以禦大贝勒代善统兵抚顺迎敌过札喀关与达尔汉扈尔汉集兵以待藩山太宗以祀事后至谓大贝勒曰我筑城夫役在界上宜急进以安夫役心且可并力合攻大贝勒即率军士趋太冈对明兵列阵以待由是出奇制胜一举克捷五日之间悉破四路明兵详见萨尔浒题句诗注)
恭阅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实录圣训告成敬纪五言排律二十四韵乾隆庚申 清 · 弘历
五言排律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四
丰沛贻谋远,天人应德同。
明纲方扫地,帝顾实维东
用净欃枪气,徐开阊阖风。
庥凝皇有极,德厚祚无穷。
开创驾千古,驱除仅一戎。
三韩恢旧业,万国仰重瞳。
爰布明堂令,方吹嶰谷筒。
顺时敷巽命,驭物凛乾衷。
往者滇南乱,曾烦八阵攻。
运筹尽伊吕,奋力总罴熊。
奏捷凭边将,颁恩自法宫。
平成歌圣德,熙皞戴神功。
道洽阴阳序,时清礼乐崇。
诗书延俊秀,恩泽被昆虫。
茹拔交成泰,芒销象应丰。
戎行甲沽酒,村妇乳孳童。
六十一年久,皇王帝治隆。
春秋旋气运,张弛协苍穹。
日昃犹勤政,民安更省躬。
欢呼遍白叟,声教届乌蒙
𬗟想承光烈,端惟予幼冲。
绍庭励初志,推斗赖群工。
成宪犹堪鉴,孚诚或可通。
永言钦陟降,胜似拜崆峒。
萨尔浒十二韵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三
已撰长文(每恭读兄弟太祖实录至萨尔浒之战心父子同心合力未尝不流涕动思我佑曾祖之勤劳感以纪上苍之眷作书事长篇之),仍吟近体宣。
重经用武地,深感命时天。
萨尔浒列阵明帝经略杨镐等统兵二十万号称四十万分四路来攻兴京我西南两路侦卒驰告来者太祖曰明兵使我先见南路者诱我而南也其西必大兵即统众趋抚顺往拒时明将杜松萨尔浒山复引兵围吉林崖仰攻我兵)吉林崖据巅(大贝太宗兵至勒代善扈尔汉欲驻兵隐僻地之胆太宗曰正宜耀兵列阵明示敌人壮我夫役士卒令并力以战岂可置僻地耶额亦都以击明太宗之言为然乃对明兵管列阵而待别设伏邀兵追至界藩渡口与筑城夫役合据界藩之吉林崖)
夹攻旗拨四,压击骑才千(明兵攻吉林崖者约二万人与萨尔浒军遥为声势助俾太宗与众贝勒及诸将议增兵千入往吉林崖相登山驰下冲击而以右翼四旗兵夹攻之祖命太祖至问破敌策典左太宗具以前议对浒山太分右翼四旗之二四旗兵先破萨尔再令右二旗兵遥望界藩明兵俟我兵由吉林崖驰下冲击时并力以战)
合力冲其要,移时破彼坚(我合兵进攻萨尔浒山明兵驻营列阵发鎗炮相我兵仰射之奋力冲击不移时破其营垒死者枕藉)
纵横恣驰突,陇种尽刘虔
雁鹜蔽河下,鲸鲵封陆填(我遣助吉林崖之兵自山驰下冲击石二旗兵渡河直前夹击明兵短刃相接我兵纵横驰突无不一当百遂大破其众明总兵杜松王宣梦麟等皆没于阵横尸蔽山野血流成渠士卒死者蔽浑河而下如雁鹜马)
斐芬斫营速,尚间(去声)夺壕连(明总兵马林兵营于尚间崖浚濠三重严斥堠鸣金鼓自卫又潘宗颜一军营于斐芬山人太祖集兵驰往令我兵之半下马仰攻宗颜兵万楯遮蔽连发火器我兵突入摧其楯遂破之宗颜全军尽没皆战太宗又破明兵于斡珲鄂谟游击龚念遂李希泌死其营尚间崖者凡四万众欲登太祖驰往趣令我军先据山巅向下搏击众兵方山马林营内之兵与壕外兵合我兵太祖曰是将与我战也我兵且勿登山宜下马步战下马方四五十人明兵已自西突至大贝勒代善即怒马迎战直入其阵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与众台吉等各鼓勇奋进遂败明兵我六旗兵见之不及列阵人自为战前后弗相待纵马飞驰直逼明营明兵发鸟鎗巨炮我兵冲突纵击飞矢利刃所向无前明兵不能支大败遁走我兵乘胜追击明副将麻岩及大小将士皆阵没马林仅以身免尚间崖下河水为之尽赤)
我卒羞为后,明兵避不前。
成城众志合,创业一人权。
以此先声赫,允惟隆估专。
数朝平四路(明总兵刘綎由南路出宽甸鄂所过悉遭焚掠将逼兴京太宗与大贝勒贝勒引兵往禦时所率精锐二万分其半欲趋阿布达哩冈布阵我兵与之遇太宗即率左翼兵往先引精骑三十超出众军前自山驰下奋击后军随至冲突而入大贝勒亦率左翼兵自西夹攻明兵大溃力战太宗乃纵兵追击歼其两营兵万馀仓卒不及阵死太宗复督兵攻明海盖道康应乾明兵与朝鲜兵合竞发火器忽大风扬沙烟尘反扑敌营昏冥尽晦我军乘之飞矢雨集其兵二万人尽歼焉应乾遁去明游击乔一琦逃于朝鲜营中惧为所擒献自缢死朝鲜帅姜功烈等遂诣军门降是役也五日之间尽破明兵四路其宿将猛士暴骸骨于外士卒死者不啻十馀万我兵以少击众所至克捷仅损二百人实邀声威上天佑助于是我国益震远迩矣)大武耀千年。
兴京癸亥旧作五言十韵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五言排律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三
阅年廿四久,拜祖仲秋时。
定鼎缅初创,契龟溯始基。
四攻分路入(我二月太祖己未岁明帝杨镐等统兵二十万号四十万来攻左翼中路以杜松等督兵六万由清河出抚顺关右翼中路以李如柏等督兵六万由清河出鸦鹘关左翼北路以马林等督兵四万由开原叶赫兵出三坌口右翼南路以刘綎等督兵四万合朝鲜兵出宽甸口期并趋我兴京,一战启神思。
雄奋子兮弟,志同尊与卑。
搴旄多上勇,决策自英姿。
明将身膏斧,败军血染陂萨尔浒吉林崖斐芬尚间崖等处之捷已见前诗注中时南路刘綎等之兵复丘逼兴京兵二太祖扈尔汉率千人往禦复命二贝勒率千继之大贝勒贝勒亦相继行趋登太宗请同行因亦驰往而刘綎所率精锐二万将阿布达哩冈太宗率石翼兵往先引精骑三十人超出众军前自山驰下奋击战甚酣后军随至并力冲突大贝勒自山之西夹攻乾寻太宗纵兵奋击歼其两营兵万人刘綎战死康应亦遁去经略杨镐闻三路兵败大惊急檄总兵李如柏等回军复为我兵击杀四十人明兵夺路而逃相蹂践死者复千馀是役也明以倾国之兵云集辽沈五日之间悉为我军诛灭死者不啻十馀万我军邀天佑助以少击众仅损二百人自古克敌致胜未有若斯之神者也)
朝鲜降合栅(初朝鲜兵与康应乾合营于富察之野其兵被纸甲胄以柳条为之火器层列忽大太宗既破刘綎遂督兵攻之明兵朝鲜兵竞发火器风骤作走石扬沙烟尘反扑敌营昏冥昼晦我军乘之飞矢雨集其兵二万人歼焉明游击乔一琦朝鲜营众贝勒整兵逐一琦遂攻朝鲜都元帅姜功烈欢请执一琦以降一琦自缢死姜功烈遂率众降)叶赫惧旋旗(先是叶赫贝勒锦台什布杨古欲助明与潘宗颜合甫至开原中固城闻明兵败大惊而遁)
豳野安斯固,沈阳取不迟。
艰辛伊古独,缔搆至今垂。
书事述实录(屡读之不太祖实录萨尔浒之战益信兵之上天眷佑爽且其时地之里未盈数千众弗满数万而心膂亲冒矢石授方略开万同兄弟子侄之众率股肱之臣用集鸿勋以年丕绪每披读及此未尝不起敬起慕起悲曾恭依庶期实录叙述书事一篇以示我大清亿万年子孙臣共勉以无忘创之祖宗开艰难云),期均薄海知。
大政殿六韵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五言排律 押文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四
一殿正中据,十亭左右分(大政殿前建亭左右各五居首者为宗室王贝勒议政所其八则八旗大臣议政之处)
同心筹上下,合志立功勋。
辛苦缅相共,规模迥不群。
世臣胥效荩,宗子更摅勤太祖行若太宗创业之始凡征剿皆分领命王贝勒统兵而亲征则王贝勒随军队宣力抒忠是以不建开国诸王贝勒无军功者)
每用思前烈,谁当继旧闻。
推恩与旌雪睿亲王统众入关扫荡贼氛肃清京邑寻分遣诸王追歼流冠抚定联隅凡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即奉迎摄政世祖车驾入都定鼎以立万世丕基厥功甚钜惟多年威福不无专擅为众所畏忌于其薨后搆诬倾陷因指敛衣踰制坐以叛逆定罪除封削其属籍时世祖尚未亲政故众得逞私修怨也予每恭阅王誓实录载辅立太宗升遐时诸王推戴请王即尊位死不从世祖其后更以王贝勒等多謟媚王而不知尊崇济格主上严词训饬勖以尽忠而于同毋兄英亲王阿之违法妄行责其非而降其爵王之荩诚公正心迹炳然岂可令其抱不白之冤于地下特降旨昭雪补入宗支复其王封仍予世袭并为修建园寝追谥曰忠诏太常春秋祠祀又豫亲王西平流寇南定江浙实开国诸王战功之冠乃因系睿亲王同母弟诬狱株累降封郡王致令勋绩湮没未免遗憾亦敕复其亲王世袭如故又礼亲王以让王而兼伟伐郑亲王肃亲王克勤郡王著壮猷克昭骏烈载在宗盟顾其后之王号礼改为康豫改为信郑改简肃改为显克勤改为平其子孙所袭皆非其始封之字因命复称原号俾其后裔承家袭庆念祖功共知效法亦所以风示宗族也又以此六王配享太庙用昭展亲酬庸之典且敬体我太祖太宗缔造之初心推恩弗替云),奕世励慇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