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怨诗(怨歌行○玉台、《文选》注作怨诗。《文选》、《乐府诗集》作怨歌行。) 西汉 · 班婕妤
 押词韵第十八部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文选》二十七。玉台新咏一。《类聚》四十一、又六十九引作扇诗。《白帖》四引作咏扇诗。《乐府诗集》四十二。合璧事类外集六十不著撰人。文章正宗二十九。《诗纪》二。又杜公瞻编珠一引雪、月二韵。文镜秘府论西卷引雪、月二韵及雪一韵。《初学记》一月部引雪、月二韵、又风部引雪、月、发三韵。《初学记》二雪部引雪、月二韵、又霜部引雪一韵。又《白帖》一月部引雪、月二韵、雪部引雪一韵作咏扇诗、霜部引雪一韵作扇诗。又《白帖》二引雪一韵。又《文选》三十和王主簿怨情诗注引雪、月二韵。又三十一杂体诗注引雪、月二韵。岁华纪丽三引热、绝二韵作纨扇诗。《御览》七子二引雪、月、发三韵作扇诗,又八百十四引雪、月二韵。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五薄游诗注引月韵一句。事类赋扇赋引雪、月、发三韵作扇诗。○逯案。玉台此诗有序云。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云云。此玉台编者语也。又梁元帝谢东宫赉辟邪子锦白褊等启云。鲜洁齐纨。声高赵谷。似梁时此诗皎仍作鲜。又《类聚》五十徐陵裴使君墓志铭云。明月团团似班姬之扇。则团圆者原应作团团。此诗盖魏代伶人所作。附此俟考。)
班昭女诫引鄙谚 汉 · 无名氏
四言诗
女诫敬慎第三曰: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故鄙谚曰:
生男如狼,犹恐其尪。
生女如鼠,犹恐其虎(○《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大雀赋 东汉 · 班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六
大家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献大雀,诏令大家作赋曰:嘉大家之所集,生昆仑之灵丘
同小名而大异,乃凤皇匹畴
怀有德而归义,故翔万里而来游。
集帝庭而止息,乐和气而优游。
上下协而相亲,听《雅》《颂》之雍雍。
自东西与南北,咸思服而来同(《艺文类聚》九十二,又《御览》九百二十二引《曹大家集》作《大雀颂》)
迁都赋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三
初封平原,转出临淄,中命鄄城,遂徙雍丘,改邑浚仪,而末将适于东阿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御览》一百九十八)。
览乾元之兆域兮,本人物乎上世。
混沌而未分,与禽兽乎无别。
椓蠡蜊而食蔬,摭皮毛以自蔽(《文选》曹大家《东征赋》注)
怨歌行 南梁 · 沈约
 押文韵
时屯宁易犯,俗险信难群。
坎坛元淑赋,顿挫敬通文。
遽沦班姬宠,夙窆贾生坟。
短俗同如此,长叹何足云(○《类聚》四十一。《乐府诗集》四十二。《诗纪》七十二。)
八咏诗 其一 登台望秋月 南梁 · 沈约
金华志曰:作咏诗。南齐隆昌元年太守沈约所作。题于玄畅楼。时号绝倡。后人因更玄畅楼为八咏楼云。
望秋月。秋月光如练。
照曜三爵台。徘徊九华殿
九华玳瑁梁。华榱与璧珰
以兹雕丽色。持照明月光。
凝华入黼帐。清辉悬洞房。
先过飞燕户。却照班姬床。
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
上林晚叶飒飒鸣。雁门早鸿离离度。
湛秀质兮似规。委清光兮如素。
照愁轩之蓬影。映金阶之轻步。
居人临此笑以歌。别客对之伤且慕。
经衰圃。映寒丛。
凝清夜。带秋风。
随庭雪以偕素。与池荷而共红。
临玉墀之皎皎。含霜霭之濛濛。
𨏼天衢而徙度。轹长汉而飞空。
隐岩崖而半出。隔帷幌而才通。
散朱庭之奕奕。入青琐而玲珑。
閒阶悲寡鹄。沙洲怨别鸿。
文姬泣胡殿。昭君思汉宫。
余亦何为者。淹留此山东(○玉台新咏九作望秋月。文苑英华百五十一作咏月篇。《诗纪》七十四。又《类聚》一引练、殿、、珰、光、房、床、素、步、暮、丛、风、红、濛、通、珑十六韵。)
行路难五首 其五 南梁 · 吴均
君不见上林苑中客。冰罗雾縠象牙席。
尽是得意忘言者。探肠见胆无所惜。
白酒甜盐甘如乳。绿觞皎镜华如碧。
少年持名不肯尝。安知白驹过隙
博山炉百和香。郁金苏合及都梁
逶迤好气佳容貌。经过青琐历紫房。
已入中山冯后帐。复上皇帝班姬床。
班姬失宠颜不开。奉帚供养长信台。
日暮耿耿不能寐。秋风切切四面来。
玉阶行路生细草。金炉香炭变成灰。
得意失意须臾顷。非君方寸逆所裁(○玉台新咏九。文苑英华二百。《乐府诗集》七十。《诗纪》八十一。)
连珠 其一 南梁 · 吴均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
盖闻艳丽居身,而以娥媚入妒,贞华炤物,而以绝等见猜。
是以班姬辞宠,非无妖冶之色;
扬子守玄,岂乏炫曜之才(《艺文类聚》五十七,《文苑英华》七百七十一。)
中山王孺子妾歌二首 其二 南齐 · 陆厥
 押鱼韵
如姬寝卧内,班姬坐同车。
洪波陪饮帐,林光宴秦馀。
岁暮寒飙及,秋水芙蕖
子瑕矫后驾安陵泣前鱼
贱妾终已矣,君子定焉如(○《文选》二十六。玉台新咏四。《乐府诗集》八十四。《诗纪》六十二。)
诗品上 其三 南梁 · 钟嵘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五
汉婕妤班姬诗,其源出于李陵
《围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侏儒一节,可以知其工矣。
班竹团扇诗 陈朝 · 周弘正
 押愿韵
齐纨将楚竹,从来本相远。
将申湘女,宜并班姬(○《初学记》二十五。万花谷续七作周弘正诗。《诗纪》百一。)
赋得班去赵姬升诗 南北朝 · 徐湛
 押东韵
《诗纪》云。鲍明远白头吟曰: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
班姬与飞燕,俱侍汉王宫。
不意恩情歇,偏将衰草同。
香飞金辇外,苔上玉阶中。
今日悲团扇,非是为秋风(○《类聚》三十二。《诗纪》百七。)
仁山深法师罢道书 陈朝 · 徐陵
 出处:全陈文卷十
窃闻出家间旷,犹若虚空,在俗笼樊,比于牢狱,非但经有明文,亦自世间共见。
瞥闻法师覆彼舟航,趣返缁衣之务,此为目下之英奇,非久长之深计。
何以知然?
从苦入乐,未知乐中之乐,从乐入苦,方知苦中之苦。
弟子素与法师,虽无曩旧,相知已来,亦复不疏。
夫良药必自无甘,忠谏者决乎逆耳,倚见其僻,是以不忍不言。
且三十年中,造莫大之业,如何一旦舍已成之功,为可惜。
敬度高怀,未解深意,将非帷帐之策,欲集刘侯,形类卧龙,拟求葛氏,黄石兵法,宁可再逢,三顾茅庐,无由两遇,封爵五等,惟见不逢,中阁外门,难朱易白,鸣笳凤管,非有或闻,舞女歌姬,空劳反玩,觅之者等若牛毛,得之者譬犹麟角,以此之外,何所窥窬
法师今若退转,未必有一称心,交失现前十种大利,何者?
佛法不简细流,入者则尊,归依则贵,上不朝天子,下不让诸侯,独玩世间,无为自在,其利一也。
身无执作之劳,口餐香积之饭,心不妻妾之务,身饰刍摩之衣,朝无践境之忧,夕不千里之苦,俯仰优游,宁不乐哉,其利二也。
躬无任重,居必方域,白璧朱门,理然致敬,夜琴昼瑟,是自娱怀,晓笔暮诗,论情顿足,其利三也。
假使棘生王路,桥化长沟巷吏门儿,何因仰唤,寸绢不输官库,升米不进公仓,库部仓司,岂须求及,其利四也。
门前扰扰,我且安眠,巷里云云,余无惊色,家休小大之调,门停强弱之丁,入出随心,往还自在,其利五也。
出家无当之僧,犹胜在俗之士,假使心存杀戮,手无断命之愆,密里通情,决胜灼然矫俗,如斯烦垢,万倍胜于白衣,一入爱河,永沈无出,其利六也。
听钟声而致敬,寻香馥以生心,朝睹尊仪,暮披宝轴,刹那之善,逐此而生,水滴微功,渐盈大器,未知因缘果报,善恶皎然,就此而言,其利难陈矣。
假使达相白衣,犹有埃尘之务,纵令遥寄弹指,远近低头,形去心留,身移意往,间有者得如此,贫苦者永无因,近在目前,不言可见,其利七也。
山间树下,故自难期,枕石漱流,实为希有,犹斯之类,不可思议,如此者难逢一心人,悕遇法师,未能不学,交习听胜之因,一旦退心,于理邀矣,其利八也。
开织成之帙,见过去之因,摛琉璃之卷,验当来之果,识因识果,不以为愆,知福知报,何由作罪,上无舟楫,交见没溺之悲,下失浮囊,则有沈身之患,其利九也。
旷济群品,为天人之师,水陆空行,皆所尊贵,言必阇黎和尚,书辄致敬和尚,远近嗟咏,贵贱颙仰法师今必退转,立成可验,才脱袈裟,逢人辄称汝我,始解偏袒,姓名便亦可呼,平交者故自不论,下劣者亦恐不让,薄言称已,榻席悬异,从来小得自在,便以君为题封,若不屈膝敛手,自达无因,俯仰承迎,未闲合度,如此专专,何由可与,其利十也。
略言十事,空失此机,其间深道,宁容具述。
仰度仁者,心居魔境,为魔所迷,意附邪途,受邪易性,假使眉如细柳,何足关怀,颊似红桃,讵能长久,同衾分枕,犹有长信之悲,坐卧忘时,不免秋胡之怨,洛川神女,尚复不惑东阿,世上班姬,何关君事?
夫心者面焉,若论缱绻,则共气共心,一遇缠绵,则连宵厌起。
法师未通返照,安悟卖花,未得他心,那知彼意?
呜呼桂树,遂为豆火所焚,可惜明珠,乃受淤泥埋没。
弟子今日横咨,必为法师所哂,世上白衣,何訾何限。
且一人退道,而不安危,推此而言,实成难解,譬如瓦砾盈路,人所不惊,片子黄金,万夫息步;
正言法师入道之功已备,染俗之法未加,何异金博赤铜,银换铅锡,可悲可惜,犹可优量,能忍难忍,方知其最,愿弃俗事,务息尘劳,正念相应,行志两全,薄加详虑,更可思惟,悔之在前,无劳后恨
如弟子算,远即十数年中,决知恻恻,近即三五岁内,空唱如何?
万恨万悲,宁知远及,自误自错,永弃一生,乃知断弦可续,情去难留,或若火里生花,可称希有,迷人知返,去道不遥,幸速推排,急登正路。
法师非是无智,遂为愚者所迷,类似阿难,更为魔之所娆,犹须承三宝之力,制彼群凶,竖般若之幢,天魔自款。
若此言旨当,即便冀弃刍浇,若不会高怀,幸停深怪耳(《释藏》经九《广宏明集》二十四。)
夜宿玉台作游。)柏斋诗 南梁 · 萧绎
 押缉韵
烛暗行人静,帘开云影入。
风细雨声迟,夜短更筹急。
能下班姬泪,复使倡楼泣。
况此客游人,中宵空伫立(○玉台新咏七。《诗纪》七十一。)
萧洗马画屏风诗二首(《诗纪》云。萧子范太子洗马。) 其一 阳春发和气 南梁 · 费昶
 押翰韵
日静玉台作净。)班姬门,风轻董贤馆。
卷耳缘阶出,反舌登墙唤。
蚕女桂枝钩,游童苏合弹。
拂袖当留客,相逢莫相难(○玉台新咏六。《诗纪》九十二。)
行路难二首 其二 南梁 · 费昶
君不见人生百年如流电。心中坎壈君不见。
我昔初入椒房时。讵减班姬与飞燕。
朝逾金梯上凤楼。暮下琼钩息鸾殿。
柏梁昼夜香。锦帐自飘飏。
笙歌枣下曲。琵琶陌上桑。
过蒙恩所赐。馀光曲沾被。
既逢阴后不自专。复值程姬有所避。
黄河千年一清。微躯再逢永无议。
蛾眉偃月徒自妍。傅粉施朱欲谁为。
不如天渊水中鸟。双去双飞长比翅(文苑作翅。按当作翍。○玉台新咏九。文苑英华二百。《乐府诗集》七十。《诗纪》九十二。)
赞道赋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二
下臣侧闻先圣之格言。常览载籍之遗则。
伊天地之元造。洎皇王之建国。
曰人纪与人纲。资立言与立德。
履之则率性成道。违之则罔念作忒。
望兴废如从钧。视吉凶于纠纆。
至乃受图膺箓。握镜君临。
因万物之思化。以百姓而为心。
太仪之潜运。阅往古以来今。
尽为善于乙夜。惜勤劳于寸阴
故能释增冰于瀚海。变寒谷于蹛林。
总人灵以胥悦。极穹壤而怀音。
赫矣圣唐。大哉灵命。
时维太始。运钟上圣。
天纵皇储。固本居正。
机悟宏远。神姿凝映。
顾三善而必宏。祇四德而为行。
每趋庭而为礼。常问寝而资敬。
奉圣训以周旋。諟天文之明命。
观桥而望梓。即元龟与明镜。
自大道云革。礼教斯起。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
君臣之礼。父子之亲。
尽情义以兼极。谅宏道之在人。
夏启周诵。亦丹朱商均
既雕且琢。温故知新。
惟忠与敬。曰孝与仁。
则可以下光四海。上烛三辰。
昔三王之教子。兼四时以齿学。
将交发于中外。乃先之以礼乐。
乐以移风易俗。礼以安上化人。
非有悦于钟鼓。将宣志以和神。
宁有怀于玉帛。将克已而庇身。
生于深宫之中。处于偫后之上。
未深思于王业。不自珍于匕鬯。
谓富贵之自然。恃崇高以矜尚。
必恣骄很。动愆礼让。
轻师傅而慢礼义。狎奸谄而纵淫放。
前星之耀遽隐。少阳之道斯失。
虽天下之为家。蹈夷险之非一。
或以才而见升。或见谗而受黜。
足可以省厥休咎。观其得失。
请粗略而陈之。觊披文而相质。
在宗周之积德。乃执契而膺期。
赖昌发而作贰。启七百之鸿基。
扶苏之副秦。非有亏于闻望。
以长嫡之隆重。监偏师于亭障。
始祸则金以寒离。厥妖则火不炎上。
既树置之违道。见宗祧之遄丧。
伊汉氏之长世。固明两之递作。
高惑戚而宠赵。以天下而为谑。
惠结皓而因良。致羽翼于寥廓。
景有惭于邓子。成纵理之淫虐。
终生患于强吴。由发怒于争博。
彻居储两。时犹幼冲。
防衰年之绝义。识亚夫之矜功。
故能恢宏祖业。绍三代之遗风。
据开博望。其明未融。
哀时命之奇舛。遇谗贼于江充
虽借兵以诛乱。竟背义而●FDC6终。
宣嗣好儒。大猷行阐。
嗟被尤于德教。美发言于忠謇。
始闻道于韦匡。终获戾于
太孙杂艺。虽异定陶
驰道不绝。抑惟小善。
犹见重于通人。尚传芳于前典。
中兴上嗣。明章济济。
俱达时政。咸通经礼。
极至情于敬爱。敦友于于兄弟。
是以固东海之遗堂。因西周之继体。
五官在魏。无闻德音。
或受讥于妲己。且自悦于从禽。
虽才高而学富。竟取累于荒淫。
暨诒厥于明皇。构崇基于三世。
得秦帝之奢侈。亚汉武之才艺。
遂驱役于偫臣。亦无救于彫弊。
中抚爱。相表多奇。
重桃符而致感。纳钜鹿之明规。
竟能扫江表之氛秽。举要荒而见羁。
惠处东朝。察其遗迹。
在圣德其如初。实御床之可惜。
悼悯怀之云废。遇烈风之吹沙。
尽性灵之神艺。亦自败于凶邪。
安能奉其粢盛。保此邦家。
惟圣上之慈爱。训义方于至道。
同论政于汉幄。修致戒于京鄗。
韩子之所赐。重经术而为宝。
咨政理之美恶。亦文身之黼藻。
庶有择于愚夫。惭乞言于遗老。
致庶绩于咸宁。先得人而为盛。
帝尧以前哲垂裕。文王以多士兴咏。
取之以正人。鉴之于灵镜。
量其器能。审其检行。
必宜度机而分职。不可违方以从政
若其惑于听受。暗于知人。
则有道者咸屈。无用者必伸。
謟谀竞进以求媚。玩好不召而自臻。
直言正谏。以忠信而获罪。
卖官鬻狱。以货贿而见亲。
于是亏我王度。斁我彝伦。
九鼎遇奸回而远逝。万姓望抚我而归仁。
盖造化之至育。惟人灵之为贵。
狱讼不理。有生死之异途。
冤结不伸。乖阴阳之和气。
士之通塞。属之以深文。
命之修短。悬之于酷吏。
是故帝尧画象。陈恤隐之言。
夏禹泣辜。尽哀矜之志。
因取象于大壮。乃峻宇而雕墙。
将瑶台以琼室。岂画栋以虹梁。
或凌云以遐观。或通天而纳凉。
极醉饱而形人力。命痿蹙而身受殃。
是故言惜十家之产。汉帝以昭俭而垂裕。
虽成百里之囿。周文以子来而克昌。
嘉会而通礼。重旨酒之为德。
至醉归而受祉。在齐圣而温克。
若其酗醟以致昏。沈湎而成惑。
痛殷受与灌夫。亦亡家而丧国。
是故伊尹以酣歌而作戒。周公以乱邦而贻则。
咨幽閒之令淑。实好逑于君子。
辞玉辇而割爱。固班姬之所耻。
脱簪珥而思愆。亦宣姜之为美。
乃有祸晋之骊姬。亡周之褒姒
尽妖妍于图画。极凶悖于人理。
倾城倾国。思昭示于后王。
丽质冶容。宜永监于前史。
复有蒐狩之礼。驰射之场。
不节之以正义。必自致于禽荒。
匪外形之疲极。亦中心而发狂。
夫高深不惧。胥靡之徒。
鞲緤为娱。小竖之事。
以宗祏之崇重。持先王之名器。
与鹰犬而并驱。陵艰险而逸辔。
马有衔橛之理。兽骇不存之地。
犹有腼于获多。独无情而内愧。
以小臣之愚鄙。忝不赀之恩荣。
擢无庸于草泽。齿陋质于簪缨。
遇大道行而两仪泰。喜元良会而万国贞。
以监抚之多暇。每讲论而肃成。
仰惟神之敏速。叹将圣之聪明。
礼贤于秋实。足归道于春卿
芳年淑景。时和气清。
华殿邃兮帘帷静。灌木森兮风云轻。
花飘香兮动笑。莺娇啭兮相鸣。
以物华之繁靡。尚绝思于将迎。
犹允蹈而不倦。极耽玩以研精。
命庸才以载笔。谢摛藻于天庭。
异洞箫之娱侍。殊飞盖之缘情。
阙雅言以赞德。思报恩以轻生。
敢下拜而稽首。愿永树于风声。
奉皇灵之遐寿。冠振古之鸿名。
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志铭676年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夫人尔朱氏
河南洛阳人也。
若夫阴山表里。
冲北斗之玑衡。
瀚海弥纶。
直西街之毕昴。
四时衔火。
烛龙开照地之光。
六月抟风。
大鹏垂天之翼。
由是奄有京县
遂荒中土。
车书礼乐。
三王之损益可知。
将相公侯。
百代之山河不殒。
祖敞。
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岐同金申信临徐七州总管兵部尚书金城郡开国公
天列尚书之星。
地标光禄之塞。
出身万里。
吕岱之元勋。
专命一方。
刘宏之重寄。
父休最。
左千牛备身朝散大夫王府司马
袭封爵金城公
大夫称伐。
诸侯胙土。
淮仙致雨。
攀桂树之山。
楚客临风。
更入芙蓉之水。
夫人玉台贞气。
金河仙液。
蔡中郎之女子。
早听色丝。
谢太傅之闺门。
先扬丽则。
彭城公发源殷伯。
承家汉相。
山川气候。
彰白虎于皋陶
象纬休徵。
下苍龙于曼倩
三星照夜。
伫稽鸣雁之期。
七日
坐荐飞皇之兆。
夫人年甫十八。
遂归于我。
巫山南眺。
逢暮雨于瑶姬
华岳西临。
明星玉女
动合诗礼。
言成轨则。
晨昏展敬。
事极于移天。
藻挈诚。
义申于中馈。
女郎砧石。
响明月而思秋风。
织妇机床。
听寒蛩而催络纬。
曹大家之明训。
执宋伯姬之贞节
加以心依八觉。
理会三空。
游智刃于檀林。
泛仙舟于法海。
几神独照。
默言象而无施。
空有兼忘。
束筌蹄而不用。
人生天地。
寿非金石
银台窃药。
想奔月而何年。
金殿煎香。
思反魂而无日。
以某年月。
终于平原里之私第。
上元三年十月二十日
合葬于城南之毕原
礼也。
齐侯寝侧。
杜氏阶前。
文王毕原
周公之合葬。
偃松千古。
长无寡鹤之悲。
文梓百寻。
还见双鸳之集。
铭曰。
合葬非古。
周公所存。
死生千载。
棺椁双魂。
野旷风急。
天寒日昏。
烟霾杳嶂。
雾失遥村。
黄绢之碑表。
青松之墓门。
凤箫曲(一作古意)701年 初唐 · 沈佺期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班姬 飞燕
八月凉风动高阁,千金丽人捲绡幕
已怜池上歇芳菲,不念君恩坐摇落。
世上荣华如转蓬,朝随阡陌暮云中。
飞燕侍寝昭阳殿班姬饮恨长信宫
长信宫昭阳殿,春来歌舞妾自知,秋至帘栊(一作荣华)君不见。
昔时嬴女厌世纷,学吹凤箫乘彩云
含情转睐向萧史,千载红颜持赠君。
西台舍人泗州刺史徐府君709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叙曰。经天地。
揭日月。文之义也。
掌邦籍。出王命。
位之崇也。本乎言行。
君子之枢机。成乎易。
贤人之德业。则徐公其人也。
昔公奋明哲之姿。当高宗之盛。
天保大定俊乂用彰。
而光耀天台。云飞纶阁。
文敏以畅机务。稽古以析嫌疑。
礼乐政刑。择三代之令典。
典谟训诰。有唐虞之遗风。
较然于庶绩者。可得而闻也。
其嘉猷谠言。沃心造膝。
滋液内润。精微外密。
混成于元象者。不可得而闻也。
公讳齐聃。字将道
姓徐氏东海郯人也。
远祖偃王。基仁义于上代。
严考孝德。济宏美于近世。
公始以宏文生通五经大义。发迹曹王府参军右千牛兵曹王府文学崇文馆学士兼侍皇太子讲。
又芳林门修书。于时中朝硕老。
下国英隽。皆忘年请交。
不远来谒。望其路者。
若晨风之赴北林。得其门者。
如众山之仰东岱。公不乐趋竞。
雅尚退谧。深以椒房之家。
声名太甚。求为外职。
出宰桃林。未下车。
敕改沛王掾。终岁选拟司绩员外司议郎
并不就。乞补云阳
到官累日。诏除司城员外郎
乃迁西台舍人。其为政也。
如始云尔。初公幼而殊异。
八岁工文。太宗闻其聪明。
召试词赋。锡以佩刀金鞘。
称曰神童。及中年。
高宗嘉其道优。悉命皇子受业。
吁谟帝采。许以国钧
故公备更潞沛豫诸王侍读。上之在周邸也。
公尝来诲诗焉。夫然。
集虎观之书。承龙楼之问。
二宗之代。矫首辞林。
四王之门。从容经席。
非有海山之艺。温良之德。
仪形以孚。柔嘉维则。
其孰能发挥圣智。启迪天人者乎。
咸亨元年出为蕲州司马二年坐事徙于钦州
夫君子大守道而小守位。污隆随时。
屈伸以义。去令尹而不愠。
司寇而遂行。蕙兰败不为不芳。
日月蚀不为不明。姑务忠信。
何陋蛮越。优游钦江
岁馀而没。春秋四十有三。
惜乎不登宰衡。以平天下。
天夭是瘃。命也欤。
既而庆隆嗣子。返公孙之柩。
德施后王。拜先师之爵。
上元三年某月。归葬于少陵原
中兴神龙元年。赠泗州刺史
褒贤追远。念道尊师
圣人之礼也。议者以公考果州府君高学才华。
香名省闼。武帝贤姊也。
大帝婕妤妹也。公既高步掖垣
子又践修旧职。同生标藻于鸾殿
重世含章于凤池。自班姬父兄。
文雄汉室。左思女弟。
词蔚晋宫。悠哉二族。
徐氏三矣。才难不其然乎。
凡是好文之君。赏音之士。
公之逝也。岂不慨然阅青而存淩云之气。
操朱弦而想流水之属哉。厥子曰坚。
景龙中加金章紫绶。行礼部侍郎
得以命卿之禄。奉蠲洁之祀。
无念烈考。树之家风。
乃刊石立颂。将以识往行。
摅无穷。使本支百代。
不忘先人之不陨其名也。其词曰。
王言惟令。中禁是司。
帝嘉文父。曰汝宜之。
终温且。习礼明诗。
长裾传道。大笔修辞。
鸿业润色。元黻缉熙。
昊天大戾。君子明夷。
苍梧启手。涅而不缁。
中兴受命。逝者无追。
灵符泗水。崇赠先师。
髣像精魄。丕承圣期。
教近子贵。荣跻父慈。
学嗣三叶。才俱一时。
春秋孝享。霜露深思。
后之视昔。斯文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