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吕岱平贼诏嘉禾四年 孙吴 · 孙权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三
厉负险作乱,自致枭首。
桓凶狡反覆,已降复叛。
前后讨伐,历年不禽,非君规略,谁能枭之?
忠武之节,于是益箸。
元恶既除,大小震慑,其余细类,扫地族矣。
自今已去,国家永无南顾之虞,三郡晏然,无怵惕之惊。
又得恶民以供赋役,重用叹息。
赏不逾月,国之常典,制度所宜,君其裁之(《吴志·吕岱传》)
训天子 曹魏 · 晋景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夫圣王重始,正本敬初,古人所慎也。
明当大会,万众瞻穆穆之容,公卿听玉振之音。
《诗》云:「示人不佻,是则是效」。
《易》曰:「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
虽礼仪周备,犹宜加之以祗恪,以副四海颙颙式仰(《晋书·景帝纪》)
又上书训天子 曹魏 · 晋景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荆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
之才虽茂,不学不弘其量。
仲尼有云:「予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仰观黄轩五代之主,莫不有所禀则,颛顼受学于绿图,高辛问道于柏招
逮至周成旦望作辅,故能离经辩志,安道乐业。
夫然,故君道明于上,兆庶顺于下。
刑措之隆,实由于此。
宜遵先王下问之义,使讲诵之业屡闻于听;
典谟之言日陈于侧也(《晋书·景帝纪》)
让谥兄司马师武公 曹魏 · 晋文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臣亡父不敢受丞相相国九命之礼,亡兄不敢受相国之位,诚以太祖常所阶历也。
谥与二祖同,必所祗惧。
萧何张良霍光咸有匡佐之功,谥文终谥文成谥宣成
必以文武为谥,请依何等就加(《晋书·景帝纪》)
罪状司马师 曹魏 · 毌丘俭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
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托之任。
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
又以齐王聪明,无有秽德,乃心勤尽忠以辅上,天下赖之。
懿欲讨灭二虏以安宇内,始分军粮,克时同举,未成而薨。
齐王以懿有辅己大功,故遂使师承统懿业,委以大事。
而师以盛年在职,无疾托病,坐拥强兵,无有臣礼,朝臣非之,义士讥之,天下所闻,其罪一也。
懿造计取贼,多舂军粮,克期有日。
师为大臣,当除国难,又为人子,当卒父业。
哀声未绝而便罢息,为臣不忠,为子不孝,其罪二也。
贼退过东关,坐自起众,三征同进,丧众败绩,历年军实,一旦而尽,致使贼来,天下骚动,死伤流离,其罪三也。
贼举国悉众,号五十万,来向寿春,图诣洛阳,会太尉孚与臣等建计,乃杜塞要险,不与争锋,还固新城
淮南将士,冲锋履刃,昼夜相守,勤瘁百日,死者涂地,自魏有军已来,为难苦甚,莫过于此。
而师遂意自由,不论封赏,权势自在,无所领录,其罪四也。
中书令李丰等,以师无人臣节,欲议退之。
师知而请,其夕拉杀,载尸埋棺。
等为大臣,帝王腹心,擅加酷暴,死无罪名,师有无君之心,其罪五也。
懿每叹说齐王自堪人主,君臣之义定。
奉事以来十有五载,始欲归政,按行武库,诏问禁兵不得妄出。
师自知奸慝,人神所不佑,矫发君主,加之以罪。
孚,师之叔父,性甚仁孝,追送齐王,悲不自胜,群臣皆怒而师怀忍,不顾大义,其罪六也。
又故光禄大夫张缉,无罪而诛,夷其妻子,并及母后,逼恐至尊,强催督遣,临时哀愕,莫不伤痛;
而师称庆,反以欢喜,其罪七也。
陛下践阼,聪明神武,事经圣心,欲崇省约,天下闻之,莫不欢庆;
而师不自改悔,修复臣礼,而方徵兵募士,毁坏宫内,列侯自卫。
陛下即阼,初不朝觐。
陛下欲临幸师舍以省其疾,复拒不通,不奉法度,其罪八也。
近者领军许允当为镇北,以厨钱给赐,而师举奏加辟,虽云流徙,道路饿杀,天下闻之,莫不哀伤,其罪九也。
三方之守,一朝阙废,多选精兵,以自营卫,五营领兵,阙而不补,多载器杖,充聚本营,天下所闻,人怀愤怒,讹言盈路,以疑海内,其罪十也。
多休守兵,以占高第,以空虚四表,欲擅强势,以逞奸心,募取屯田,加其复赏,阻兵安忍,怀乱旧法。
合聚诸藩王公以著邺,欲悉诛之,一旦举事废主。
天不长恶,使日肿不成,其罪十一也。
臣等先人皆随从太祖武皇帝征讨凶暴,获成大功,与高祖文皇帝即受汉禅,开国承家,犹相传也。
臣与安丰护军郑翼、庐江护军吕宣、太守张休淮南太守丁尊、督守合肥护军王休等议,各以累世受恩,千载风尘,思尽躯命,以完全社稷、安主为效。
斯义苟立,虽焚妻子,吞炭漆身,死而不恨也。
案师之罪,宜加大辟,以彰奸慝。
《春秋》之义,一世为善,十世宥之。
懿有大功,海内所书,依古典议,废师以侯就第。
弟昭,忠肃宽明,乐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诚为国,不与师同。
臣等碎首所保,可以代师辅导圣躬。
太尉孚忠孝小心,所宜亲宠,授以保傅。
护军散骑常侍望,忠公亲事,当官称能,奉迎乘舆,有宿卫之功,可为中领军。
《春秋》之义,大义灭亲,故周公诛第,石碏戮子,季友鸩兄:上为国计,下全宗族。
殛鲧用禹,圣人明典,古今所称。
乞陛下下臣等所奏,朝堂博议。
臣言当道,使师逊位避贤者,罢兵去备,如三皇旧法,则天下协同。
若师负势恃众不自退者,臣等率将所领,昼夜兼行,惟命是授。
臣等今日所奏,惟欲使大魏永存,使陛下得行君意,远绝亡之祸,百姓安全,六合一体,使忠臣义士,不愧于三皇五帝耳。
臣恐兵起,天下扰乱,臣辄上事,移三征及州郡国典农,各安慰所部吏民,不得忘动,谨具以状闻。
惟陛下爱养精神,明虑危害,以宁海内。
师专权用势,赏罪自由,闻臣等举众,必下诏禁绝关津,使驿书不通,擅复徵调,有所收捕。
此乃师诏,非陛下诏书,在所皆不得复承用。
臣等道远,惧文书不得皆通,辄临时赏罚,以便宜从事,须定表上也(《魏志·毋丘俭传》注)
齐王攸弘训太后服议 曹魏末晋初 · 贾充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
河南尹王恂上言:「弘训太后入庙,合食于景皇帝齐王攸不得行其子礼」。
充议以为:「礼,诸侯不得祖天子,公子不得祢先君,皆谓奉统承祀,非谓不得服其父祖也。
身宜服三年丧事,自如臣制(《晋书·贾充传》)
降吴表 曹魏 · 文钦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一
禀命不幸,常隶魏国,两绝于天。
虽侧伏隅都,自知无路。
司马师滔天作逆,废害二主,、高、莽,恶不足喻。
钦累世受魏恩,乌鸟之情,窃怀愤踊,在三之义,期于弊仆
前与毋丘俭、郭淮等俱举义兵,当共讨,扫除凶孽,诚臣慺慺,愚管所执。
智虑浅薄,微节不骋,进无所依,悲痛切心。
退惟不能扶翼本朝,抱愧俯仰,靡所自厝。
冒缘古义,固有所归,庶假天威,得展万一,僵仆之日,亦所不恨。
辄相率将,归命圣化,惭偷苟生,非辞所陈。
谨上还所受魏使持节前将军山桑侯印绶。
临表惶惑,伏须罪诛(《魏志·毌丘俭传》注。)
司马师邑诏嘉平六年二月 曹魏 · 曹芳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一
奸臣李丰等僭谮庸回,阴构凶慝。
大将军纠虔天刑,致之诛辟。
周勃之克吕氏,霍光之擒上官,曷以过之?
其增邑九千户,并前四万(《晋书·景帝纪》。)
封禅仪 其六 西晋 · 张华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八
冬,王公有司又奏:自古圣明,光宅四海,封禅名山,著于史籍,作者七十四君矣。
舜禹之有天下也,巡狩四岳,躬行其道。
《易》著观民省方,《礼》有升中于天,《诗》颂陟其高山,皆载在方策。
文王西伯以服事殷,周公以鲁藩列于诸侯,或享于岐山,或有事泰山,徒以圣德,犹得为其事。
自是以来,功薄而僭其义者,不可胜数,号谥不泯,以至于今。
况高祖宣皇帝肇开王业,海外有截;
世宗景皇帝济以大功,辑宁区夏;
太祖文皇帝受命造晋,荡定蜀汉
陛下应期龙兴,混壹六合,泽被群生,威震无外。
昔汉氏失统,吴、蜀鼎峙,兵兴以来,近将百年,地险俗殊,民望绝塞,以为分外,其日久矣。
大业之隆,重光四叶,中羁之寇,二世而平,非聪明神武,先天弗违,孰能巍巍其有成功若兹者欤!
臣等幸以千载得遭运会,亲服大化,睹太平,至公至美,谁与为让。
宜祖述先朝,宪章古昔,勒功岱岳登封告成,弘礼乐之制,正三雍之典,扬名万世,以显祖宗。
是以不胜大愿,敢昧死以闻。
请告太常,具礼仪复上(《晋书·礼志下》,《宋书·礼志三》)
奏议郊配 晋 · 诸葛绪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四
博士祭酒刘憙等议,帝王各尊其主所自出。
大晋礼:郊天当以宣皇帝配,地郊宣皇后配;
明堂以景皇帝文皇帝配。
博士宣兆议:礼:王者郊天以其祖配。
周公以后稷配天于南郊,以文王配五精上帝于明堂。
经典无配地文。
魏以先始配,不合礼制。
周配祭不及武王,礼制有断。
今晋郊天宜以宣皇帝配,明堂宜以文皇帝配。
谥裴秀诏三月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三
司空经德履哲,体蹈儒雅,佐命翼世,勋业弘茂。
方将宣献敷制,为世宗范,不幸薨殂,朕甚痛之。
其赐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
谥曰元(《晋书·裴秀传》)
上言景献羊后服 西晋 · 王恂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九
弘训太后入庙,合食于景皇帝齐王攸不得行其子礼(《晋书·贾充传》)
司马师相国进号大都督 曹魏 · 高贵乡公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一
朕闻创业之君,必须股肱之臣;
守文之主,亦赖匡佐之辅。
是故文、武以吕、召彰受命之功,宣王山甫享中兴之业。
大将军世载明德,应期作辅。
遭天降险,帝室多难,齐王莅政,不迪率典。
公履义执忠,以宁区夏,式是百辟,总齐庶事。
内摧寇虐,外静奸宄,日昃忧勤,劬劳夙夜,德声光于上下,勋烈施于四方。
深惟大议,首建明策,权定社稷,援立朕躬,宗庙获安,亿兆庆赖。
伊挚之保乂殷邦,公旦绥宁周室,蔑以尚焉。
朕甚嘉之。
夫德茂者位尊,庸大者禄厚,古今之通义也。
登位相国,增邑九千,并前四万户。
进号大都督、假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
赐钱五百万,帛五千匹,以彰元勋(《晋书·景帝传》)
令公卿议司马师丧制诏(二年二月 曹魏 · 高贵乡公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一
公有济世宁国之勋,克定示固乱之功,重之以死王事,宜加殊礼。
令公卿议制(《晋书·景帝纪》)
景献皇后哀策文 西晋 · 潘岳
 出处:全晋文
于穆先后,俪黄协运,世宗之胤,德博化先,用俭礼峻,任姒隆周,后亦母晋,终温且惠。
其仪淑慎,既慎其仪,克明礼教,抚翼齐蕃,训成弘操,其慈有威,不舒不暴,乃家乃邦,是则是效。
嗟余艰屯,仍遭不造,靡恃惟妣。
景命弗保,心之云痛,痛贯穹昊,袭龟筮之良辰。
启幽房之潜𡑞,整武驾之隆牡,结龙辀之缟驷,望旗常而崩摧。
彼辒辌以增欷,口呜咽以失声,目横迸以洒泪,邈雨绝于宫闱,长无觌于仿佛(《艺文类聚》十五)
王弼 西晋 · 何劭
 出处:全晋文卷十八
幼而察慧,年十馀,好老氏,通辩能言。
父业,为书郎
裴徽吏部郎未弱冠,往造焉。
一见而异之,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也,然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者何」?
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
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无所不足」。
寻亦为傅嘏所知。
于时何晏吏部尚书,甚奇,叹之曰:「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
正始中黄门侍郎累缺。
既用贾充裴秀朱整,又议用
丁谧争衡,致高邑王黎于曹爽用黎。
于是以台郎
初除,觐,请间,为屏左右,而与论道,移时无所他及,以此嗤之。
专朝政,党与共相进用,通俊不治名高。
寻黎无几时病亡,王沈代黎,遂不得在门下,为之叹恨。
在台既浅,事功亦雅非所长,益不留意焉。
淮南刘陶善论纵横,为当进所推。
每与语,常屈
天才卓出,当其所得,莫能夺也。
性和理(《艺文类聚》七十四作「性好𢎪理」。),乐游宴,解音律,善投壶。
其论道傅会文辞,不如何晏,自然有所拔得,多也。
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
钟会善,论议以校练为家,然每服弼之高致。
何晏以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其论甚精,钟会等述之。
与不同,以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
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
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者也。
今以其无累,便谓不复应物,失之多矣。
注《易》,颍川荀融《大衍义》。
答其意,白书以戏之曰:「夫明足以寻极幽微,而不能去自然之性。
颜子之量,孔父之所预在,然遇之不能无乐,丧之不能无哀。
又常狭斯人,以为未能以情从理者也,而今乃知自然之不可革。
足下之量,虽已定乎胸怀之内,然而隔逾旬朔,何其相思之多乎?
尼父之于颜子,可以无大过矣」。
注《老子》,为之指略,致有理统。
注《道略论》、注《易》,往往有高丽言。
太原王济好谈,病《老》《庄》,常云:「见《易》注,所悟者多」。
为人浅而不识物情,初与王黎、荀融善,黎夺其黄门郎,于是恨黎,与亦不终。
正始十年曹爽废,以公事免。
其秋遇疠疾亡,时年二十四,无子绝嗣。
之卒也,晋景王闻之,嗟叹者累日,其为高识所惜如此(《魏志·钟会传》注。案:《世说·文学篇》注引《别传》,其文小异。)
改元大赦令建武元年三月 东晋 · 晋元帝
 出处:全晋文卷八
令:昔我高祖宣皇帝,至备应期,受天明命,玄石著瑞,肇基帝道;
景皇纂戎,文皇扇烈,重离宣曜,庸蜀稽服;
武皇受终,登陟帝位,光宅天下,九州顺轨;
惠、怀多难,帝主不造,夷狄豺狼,肆其暴乱,京都倾覆,宗庙为墟。
孤悼心失图,靡知所措,缮甲修兵,补结天网,将以雪皇家之耻,荡鲸鲵之害,然后谢责象魏,归身藩臣,生死之志毕矣。
今百辟卿士亿兆之人,上陈灵符,下称人情,同见翼戴,若影响焉。
孤誓心不回,至于三至于四,有司固请,所守有辞,志不可夺。
孤逼于群吏之议,用上奉蒸尝,虔祀祖考,明告灵神,以祇休命。
今立宗庙,备百僚,所以奉先帝,传晋祚,总九牧,保生灵也。
惟尔股肱爪牙之佐,文武不贰心之臣,其各立功立事,以扶我帝室。
其与天下荡涤瑕衅,改往自新,同率子来,致天之罚;
其大赦天下,孤老不能自存者赐帛二匹,其杀祖父母及刘载石勒,不从此令。
有能斩获载首者封郡公食邑五千户,金二百斤,绢万匹;
首者封郡侯食邑三千户,金百斤,绢五千匹。
其为载、所诖误者,赦书到日,解甲散兵,各还所属,一无所问。
有能率众从顺,随本官及所领多少,论其爵位。
被书后百日,若故屯结,遂附贼党,诛及三族。
建兴五年建武元年(《文馆词林》卷六百九十五)
晋鼙舞歌五首 其一 洪业篇 魏晋 · 无名氏
古今乐录曰:晋鼙舞歌五篇。一曰洪业篇。当魏曲明明魏皇帝。古曲关东有贤女。二曰天命篇。当魏曲大和有圣帝。古曲章和二年中。三曰景皇篇。当魏曲魏历长。古曲乐久长。四曰大晋篇。当魏曲天生烝民。古曲四方皇。五曰明君篇。当魏曲为君既不易。古曲殿前生桂树。按曹植怨歌行云。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不知与此同否。〖○、《宋书》乐志载此五诗。俱不言是傅玄作。乐府作诗。或别有考也。
宣文创洪业,盛德在泰始。
圣皇应灵符,受命君四海。
万国何所乐,上有明天子。
唐尧禅帝位,虞舜惟恭己。
恭己正南面,道化与时移。
大赦荡萌渐,文教被黄支
象天则地,体无为。
聪明配日月,神圣参两仪。
虽有三凶类,静言无所施。
象天则地,体无为。
并佐命,升王臣。
兰芷登朝肆,下无失宿民。
声发响自应,表立景来附。
虓虎从羁制,潜龙升天路。
备物立成器,变通极其数。
百事以时叙,万机有常度。
训之以克让,纳之以忠恕。
群下仰清风,海外同欢慕
象天则地,化云布。
昔日贵雕饰,今尚俭与素。
昔日多纤介,今去情与故。
象天则地,化云布。
济济大朝士夙夜综万机。
万机无废理,明明降畴咨。
臣譬列星景,君配朝日晖。
事业并通济,功烈何巍巍。
五帝继三皇,三王世所归。
圣德应期运,天地不能违。
仰之弥已高,犹天不可阶。
将复御龙氏,凤皇在庭栖(○《宋书》乐志。《晋书》乐志。《乐府诗集》五十三。《诗纪》四十。)
改元大赦诏义熙元年正月戊戌 东晋 · 晋安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二
朕以寡德,夙纂洪绪。
不能缉熙遐迩,式遏奸宄。
逆臣桓玄乘衅肆乱,乃诬罔天人,纂据极位。
朕躬播越,沦胥荒裔,宣皇之基,眇焉以坠。
赖镇军将军忠武英断,诚冠终古。
运谋机始,贞贤协其契,抆泪誓众,义士感其心。
故霜戈一挥,巨猾奔迸,三率棱威,大憝授首。
而孽振猖狂,嗣凶荆郢。
幸天祚社稷,义旗载捷,狡徒沮溃,朕获反正。
斯实宗庙之灵,勤王之勋。
岂朕一人,独享伊祐,思与亿兆,幸兹更始。
其大赦,改元,唯振一祖及同党不在原例。
赐百官爵二级,鳏寡孤独谷人五斛,大酺五日(《晋书·安帝纪》)
武帝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七
世宗光光,文武是攘。
威震百蛮,恢拓土疆。
简定律历,辨修旧章。
封天禅土,功越百王(《艺文类聚》十二,《御览》八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