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篇名缺 其八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八
汝南许劭与族兄靖俱避地江东,保吴郡,争论于太守许贡坐,至于手足相及(《御览》四百九十六。)
魏氏春秋异同评 其七 孙策谋袭许未发为许贡客所杀 东晋 · 孙盛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四
凡此数书,各有所失。
孙策虽威行江外,略有六郡。
黄祖乘其上流,陈登间其心腹,且深险强宗,未尽归复,曹、袁虎争,势倾山海。
岂暇远师汝、颍,而迁帝于吴、越哉?
斯盖庸人之所鉴见,况达于事势者乎?
又按袁绍建安五年黎阳,而四月遇害,而《志》云策闻曹公与相拒于官渡,谬矣。
伐登之言,为有证也。
又《江表传》说悉识韩当军士,疑此为诈,便射杀一人。
夫三军将士或有新附,大将,何能悉识?
以所不识,便射杀之,非其论也。
见杀在五年,柳城之役在十二年,《九州春秋》乖错尤甚矣(《吴志·孙破虏传》注)
请庆贺例贡马价更以所在土产奏 五代 · 任圜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四
伏见蕃牧臣僚。
每正至庆贺。
例皆进马
臣以捧日之心。
贵申其忠孝。
追风之步。
必择于驯良。
备乘奉于帝车。
资驵骏于天厩
伏见本朝旧事。
虽以进马为名。
例多贡奉马价。
盖道途之役。
护养稍难。
因此偫方。
久为定制。
自今后伏请只许四夷。
番国进驼马。
其诸道藩府州镇。
请依天复三年已前。
许贡绫绢金银。
随土产折进马之值。
所贵稍便贡输。
不亏诚敬。
兼请约旧制。
选孳生马。
分置监牧。
俾饮龁而自遂。
即騋牝之逾繁者。
将赴泰州上奏咸平元年二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自去年七月冬节已后三上章,所言者朝廷密谋,所陈者国家大体。
识见虽浅,不足动于宸聪;
果敢所陈,亦足伸于忠节。
每至奏覆公事,咫尺天颜,亦望圣聪略赐宣问。
岂谓陛下略不询所陈之事,殊不访所贡之言。
退有忧遑,虑获罪戾;
进无听纳,固不遑宁。
所以辄拜封章,乞归馆殿。
旋承敕命,令知泰州,已蒙圣恩,给与假限,许至三月初进发。
臣既受敕,不合立班,唯候朝辞,以赴任所。
二月八日方睹御札,许贡刍词。
臣子之事君亲,愚直之逢明圣,有所见闻,岂敢缄默。
臣闻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去年所上第一章,下在中书
第二、第三章,留中不出。
臣虑外人窥其曾有贴黄,乞未付中书,且宣召宰臣枢密使问其可否,然尚有不敢形于奏疏,拟俟面陈。
所虑者非轻,虑陛下失臣;
所忧者非细,忧微臣失身。
今日陛下若许臣面言,容臣口奏,即乞宣召,必得敷陈。
臣于正月十二日实录院牒,要臣太宗朝所上谏疏,臣已写录,于二月二日实录院,记其间可行之事、可用之言,先皇帝亦听纳而行之,亦优容而用之。
伏乞陛下令实录院进呈,略赐披览,有先朝未行者,乞择而行之;
有今日可用者,乞取而用之。
御札云「良由时事舛误,政化郁堙」。
臣谓李继迁不合与夏州,又不合呼之为赵保吉
赐姓与名,已自先朝,然狼子野心,终是异类。
昨以陛下登极,虽来进奉,锡之优诏,奖以来王。
识其奸谋,辨其诡计,则可;
锡之土宇,授以节旄,则非。
以臣愚蒙,料彼变诈,必不肯久奉朝命,必不能永保塞垣。
既如此惠之怀之而弗来,讨之除之而未得,翻成姑息,似失机宜。
臣谓关辅劳扰从此生,国家费耗从此起,是时事舛误之大者。
密院公事,宰相不得与闻;
中书政事,枢密使不得与议。
相承既久,骤改固难,致兵谋不精,国计未善。
求之近验,即去年灵州之役,关西之民死者十五馀万。
生民无辜而死者十五馀万,罪在何人而不问,咎将谁执而不知,此政化郁堙之大者也。
臣今为陛下言其大者远者,自馀琐屑之事,何足为陛下言之!
四明尊尧集表政和元年六月 北宋 · 陈瓘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通市
臣某言:臣六月初五日通州牒,准编修政典局牒奉圣旨,取臣所著《尊尧集》。
臣依禀圣旨,不敢违滞
缘臣著撰此集,未经奏御,今具状申编修政典局,乞为缴进,合于御前开拆者。
臣窃以畎亩爱君,精诚虽至;
刍荛议政,迂阔难行。
向不习而常倾,陋敢期于得献。
独因睿断,许贡危衷。
中谢。)伏念臣粪土下材,犬马贱质。
数罪固多于擢发,舍生无意于兼鱼。
初欲糜捐,终难缄默。
因续前言之绪,聊输垂绝之忠。
非敢有善善恶恶之辞,但欲明尊尊卑卑之义。
此蝼蚁所能知也,在搢绅安可藐然?
八十卷之私书,夺此与彼;
十九年之懿绩,可从而违。
陛下于继述之初,首辨明于兹事。
微臣持将顺之志,在流窜而靡忘。
铺张痛诋之言,编类厚诬之语。
初谓熙宁之辅,不愧有商之臣。
成汤敢肆厥欺,疑安石有所弗忍。
及究观于怼笔,始粗见其游辞。
因思大典之久诬,益愿忘躯而往诉。
合浦十论,申旧疏之馀言;
四明八门,撮其要于一序。
实欲彰火德之盛,不敢畏王氏之强。
宁碎首于邦诛,忍谩心于国是?
彼效尤于往辙,亦茍逞于陈编。
难以缕窥,略举纲要。
艺祖滥诛无罪,谓真宗矫诬上天。
讪薄裕陵,攘夺先美。
以托训为钳口之术,以归过为自誉之媒。
但矜诋訾之极工,罔顾威灵之如在。
几乎骂矣,岂不痛哉!
读其书宁忍终篇,稽其文可为流涕。
代言之笔,尽目其徒为儒宗;
首善之宫,肇塑其形为坐像。
礼官舞礼而行谄,史书献佞而请观。
光乎仲尼,乃子雱圣父之赞;
比诸孔子,实卞等轻君之情。
彼衰周之僻王,弃真儒之将圣。
当时不得配太庙之飨,后世所以广上丁之祠。
今比安石为钦王之臣,则方神考为何代之主?
又况一人幸学,列辟班随,至尊拜伏于炉前,故臣骄倨而坐视。
百官气郁,多士心寒。
自有华夏以来,无此悖倒之礼。
神考之再相安石,始终不过乎九年;
安石之屏迹金陵,弃置不召者十载。
八字威加于邓绾,万机独运于元丰。
岂可于善述之时,忽崇此不逊之像?
因坏先朝三舍之法,遂费今日千倍之财。
人材之可擢不殊,国用之添费徒广。
脧吾民之膏血,增彼像之精神。
美成其私,怨集于国。
陆贽设枝颠之喻,承业以财尽为忧。
忠哉古人爱君之诚,异乎今日养士之意。
又况临川之所学,不以《春秋》为可行,谓天子有北面之仪,谓君臣有迭宾之礼。
礼仪如彼,名分若何!
此乃衰世侮君之非,岂是先王访道之法?
赣川旧学,记刊于四纪之前;
辟水新廱,像成于一婿之手。
唱如声召,应若响随。
使王氏寖至于强梁,乃元祐助发其气燄。
宣仁权同之际,谓介甫节行甚高,宜赠崇官,仍加美谥。
司马光书之于简吕公著行之于朝。
不以稽弊为心,徒发镇浮之议。
安石者重加黜责,欺神考者略不谁何。
遂至于枝蔓而难图,岂非由偏助之太过?
虽当时未见诬史,而先朝自有圣批。
恬不奉行,养成乖悖。
蒙蔽裕陵之众美,眩耀钟山之一书。
四辅之行谋画,本生于《日录》;
三卫之设规模,初定于新经。
密密乎邓、蹇之安排,草草乎京、摅之传授
考其音声,则篪唱而埙和;
譬诸手足,则左弱而右强。
凝为冰山,烈若原火。
愚公老矣,益坚平险之心;
精卫眇然,未舍填波之愿。
殁而后已,志不可渝。
望虽隔于戴盆,梦不忘于驰阙。
丹诚上格,天语遥询。
要观尊主之恭,缓议奸时之罪。
渊冰在念,枭磔宁逃。
恭惟皇帝陛下天大普容,日明遍照。
览熙丰记动之史,仿虞夏采诗之官。
咨舆议于多方,證私书之百毁。
舜纂尧绪,孜孜乎善继之勤;
武广文声,斤斤乎丕承之美。
兹所谓一人之庆,可以得万国之欢。
凡有识知,孰不将顺?
天地尊卑之已定,首足上下之宜分。
孔志在乎《春秋》,汉律严于名分。
戴上者皆知此义,尊尧者岂独臣书?
燕马市骨为先,鬻骥者必将来矣;
郑校决防川之壅,有舌者其忍默乎?
臣命可危,众口难遏。
伏望皇帝陛下念臣役志于享上,悯臣积祸于敢恭。
以尺朽之废材,贡一得之愚虑。
言多妄发,事则有稽。
宣宗当绍宪之时,宁容德裕之夺语;
武帝以述景为事,忍视马迁之短辞?
父子至情,古今一揆。
不徵谤史之罪,则何以谢过于宗庙;
不毁坐像之悖,则何以示顺于华夷?
国是方强,势难遽改;
大器至重,要在深思。
庶乎苗莠之分,始于冠屦之辨。
至美成于刚健,大患生乎因循。
儒宗数人,自是一家之说;
圣主独断,乃为我宋之休。
天心笃爱之甚明,人情企想而有待。
神考在天之怒,成圣主奉先之仁。
克果断于蔡方,人将大觉;
善光扬于尧绩,上可无为。
于一颦一笑之中,成允文允武之业。
臣将献骏惠太平之颂,岂特进狂简不裁之书。
胸臆无奇,但尽恭于文字;
筋骸已惫,当致命于君亲。
仰酬再造之恩,退听一成之议。
阖门待尽,殒首知归(《皇朝文鉴》卷七一。又见《四明尊尧集》卷首,《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二下,《桯史》卷一一,《唐宋元名表》卷下之一。)
中谢」二字原无,据《播芳大全》补。
武士等贡举事诏宣和二年七月丁卯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群书考索》后集卷二九
武士该贡人特许贡小学上舍上等特许赴来年控试,如合格,与补太学外舍
太医学俟殿试人特许赴来年特奏名试。
上都大书 南宋 · 员兴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三六、《九华集》卷一二
窃观近世外司庶府,辟召宾客,虽有古之礼而无其法,有其法而无其意。
至于比年则礼法意俱渐衰矣。
此无他,求之者名未甚优,而应其求者实有不副故也。
古者宾主之相值甚贵而不骄,甚贱而不謟,奔走不惮而慕义无穷,岂为势利回哉?
虽区区之唐诸道幕府温造处士来,石洪山人显,未尝闻曰某资未入,而某格未合也。
故唐末辟召之礼与其法意犹雍容可睹,不若今时漫漶纷沓而俱亡也。
路帅臣监司之客,不惟人品之论,而惟资格之拘,不然则以势却者也,不然则以利倾者也,不然则亲旧桑梓之私者也。
其有卓然才行温实主者,欲首荐而不得,则辄拘资格乃止,故曰辟召之礼与法意渐衰于此耳。
先生特立独行所以自为者,皆前修之典刑,进退不依乎势,卷舒不袭乎时。
是以虽某之不肖,一旦获受知,列于门下,使某名字暴于蜀而不愧者,知先生有以取之,皆非取之近世资格势利者也。
凡古之辟召,礼法意三者已粲然而陈前矣。
在上者养待之甚优,在下者名实之不副,某夙夜无以处此。
迩者又蒙许贡以辟书而达之二府,则是荒唐寂寞之音收录于夔,虽未必能中韶濩而已,可一警世之聩聩者矣,岂非某之幸,而亦蜀士者之劝也!
伏惟幸察。
孙伯符 南宋 · 韩淲
 押词韵第四部
自无太史慈,孰对孙伯符
群舒有馀地,周郎或知予。
既推道南宅,以湿谩相濡。
本拟驰中原,扫灭邺中都
天乎许贡客,一箭失壮躯。
黾勉付后事,张昭乃其奴。
赤壁之火攻,仅可保全吴。
公瑾复不长,伯业益荒芜。
至今春草生,高坟在姑苏
传言尚相点,经行倍踟蹰。
异代岁月速,谁为(疑当作谓)我非夫。
酹酒起英爽,白杨鸣赤乌。
荆州或已分,曹刘竟称孤。
堂堂破虏冢,归命诚足俘明钱谷吴都文粹》续编卷三七)
咏史(下) 其三 曹操 宋末元初 · 陈普
 押虞韵
无限英雄睨许都,到头倖免岂天乎。
平生邂逅都经念,曾识篁中许贡(自注:按谋袭许者五,而皆不成。袁绍刘表无足云,孙策以部署而死,天也。不死,则许危而袁绍未败。)
刘中镇萃美 明 · 韩邦奇
杭州佳丽天下强,中镇才名动圣皇。
近侍班中亲简陟,玉符金篆双龙敕。
号令一出神鬼惊,两浙六月寒风生。
叱咤指顾雷电走,智士勇夫皆俯首。
我有忠勤结主知,御书时复来丹墀。
我行我止谁敢斁,一或撄予天子怒。
上方四时充珍鲜,长江大海飞黄船。
三十二宫被龙凤,匪我玄纁谁许贡
湖山奇处起生祠,飞碧流丹百尺危。
穹碑高碣凿瑶石,雄文大字论功绩。
复有钱塘百万民,黄童白叟传俱真。
湖山高,湖水深,恩光荡漾君王心。
湖水深,湖山高,烨烨声华中镇劳。
君臣同德 明 · 卢禛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玉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千载亨嘉泰运隆,明良际会一堂中。
旰宵忧切思敷德,夙夜精殚许贡忠。
相说聊为追小雅,无荒敢忘戒唐风。
从今益卜瑶图永,民物讴歌四域同。
其六 明 · 徐渭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鳞中许贡止常鳞,但取冰鲥片厣新。
五马敢团茶叶饼,一车不动荔枝尘。
许氏客(美许贡客也孙策吴郡太守许贡客亡匿江边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遂卒) 明末 · 黄淳耀
 出处:陶庵全集卷九
江东猘儿勇如虎,身骑骏马手击鼓。
朝冲强阵偃朱旗,暮奋雄谭摇白羽。
许家奴客草中来,飞髇猛射金甲开。
一死为酬吴郡,九泉不避孙文台
君不见桥边豫子耸长剑,五起不成衣血溅。
又不见河南小吏怀霜刀,阁中董卓怖欲逃。
此剑此刀不常有,阿瞒老死红颜手。
蒙古诸王公乾隆壬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三十七
瑞云卿拥拂庐穹,诈马筵陈许贡衷。
典属威仪五等列,本朝恩数一家同。
屏藩各守无踰志,敦朴群欣有古风。
咨尔嘉宾思乃业,自绵带砺福无穷。
陈其美 清 · 王师曾
对联 出处:陈英士先生纪念全集
伟绩著三吴,陡闻野桐单骑,狭路竟逢许贡客;
大名垂千古,可惜燕云唾手,渡河未集岳家军。
二哀诗 其一 丙戌 清 · 龚自珍
 押元韵 出处:定盦文集古今体诗上卷 破戒草
谢学士(阶树)陈修撰(沆)作也两君皆以巍科不自贤谓高官上第外有各家师友文字皆乐相亲近而许贡其言说辛巳冬癸未夏数数枉存余求师友有造述皆示余余僭疏古近学术源流及劝购书皆大喜学士德量尤深莫测所至修撰闭门斐然怀更定之志殊未成而忽然以同逝命也作二哀诗时丙戌夏
读书先望气,谢九癯而温。
平生爱太传,匪徒以其孙。
翰林两抗疏,志欲窥大源。
春华不自赏,壮岁求其根。
谁谓寻求迟,迈越柂与藩。
造物吝君老,一邱埋兰荪
初秋陈次亮许贡宸泛舟二闸癸未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四
秋气凉侵白袷衣,一船分半载斜晖。
静闻风叶敲篷响,閒数沙禽避缆飞。
国计艰难筹北漕,乡心惆怅说南归。
丛芦高柳添萧瑟,未觉江湖素愿违。
题曹按察吉三丈诗集并怀旧志别四首 其三 己丑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八
忘年昔论交,展卷魂因旧雨销。
挥麈夜谈宣武巷,买鱼秋醉大通桥
黄垆泪尽何堪洒,白社踪疏不可招。
更忆珠江垂老客,歌离吊梦总无聊(集中张延叶兰雪两年丈,许贡户部,皆与余为忘年交。张寓宣武门外香炉营,屡相过从。许尝以秋禊招游二闸。今张没两年,许官江西,久不通问。叶归东粤,又赋悼亡。存殁离合,均足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