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云孙世兄夙从予游,媚古之馀兼工追琢,体势刀法私淑先兄师曾者为多,今集其印存为题一律 清末至现当代 · 陈方恪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积世声华庆历前,置书犹及见精专。
阿鸿已敛摩天手,司直同过斫地年。
自有风流散金石,更馀清思寄兰荃。
欲收榱楠吾滋愧,青眼高歌孰子贤。
贺圣朝 夜来香 清末至现当代 · 陈方恪
押词韵第十部
夏日晚凉,坐瘿公斋头閒话,庭际有夜来香一盆,南产也。瘿公指而告曰:此花幽馨冉冉,不减梅菊水仙,酷郁恶同乎?薝卜侧媚,羞侔于素柰,除珠兰之璅碎,无跗蕊,不足道,花之与茎叶同色者,惟兰有之,不炫耀色相,全天真也。凡人在日间,七情扰攘,六根溷窒,虽有香而不闻。夜昏息机,鼻观乃清,香界无差别也。香以专夜,名不宾实,而余氏《板桥杂记》至斥为媚夜淫葩,殢人妖草,冤矣!盍为清词一洒之?予噭然曰可,遂信笔赋此解。
遥怜可可窥人乍。
伴风廊琴榭。
好将空谷比幽姿,合泛人姑射。
吴舲初到,纱橱睡起,定绿珠无价。
几回偷眼避游蜂,又夜凉如画。
(注:见陈方恪遗稿《鸾陂词》《殢香馆词草(甲)》。瘿公即罗惇曧(一八七二-一九二四),字孝通、敷堪,号瘿安、瘿公,广东顺德人;光绪二十九年副贡,曾为邮传部郎中;工诗词;历任总统府秘书、参议、顾问,国务院秘书等,为陈衡恪挚友。
声声慢 清末至现当代 · 陈方恪
押词韵第一部
梦窗此调有合咏梅、兰、瑞香、水仙四香,伯兄为作图,命谱词题之。即和梦窗原韵。
石桥冰泮,屐路苔疏,还从岁晚相逢。
细雨吴郎,几回梦想春容。
银屏夜凉初觉,引醉魂、低袅香风。
铢衣软,向玲珑灯馆,弄影奁空。
前事故山愁绝,伴岩扉临水,目送飞鸿。
漫道如今,相思人比花浓。
天涯料怜雅澹,有檀奴、俏染蛮红。
凝恨处,伫崔徽、长在画中。
(注:见陈方恪遗稿《鸾陂词》《殢香馆词草(甲)》。民国初寓居北京期间作。伯兄即陈方恪长兄陈衡恪。)
洞仙歌 题秭园《梅花香里两诗人》画卷 清末至现当代 · 陈方恪
押词韵第三部
画看初罢,共商量奇字。
梅样风姿澹春倚。
恁隃麋黛浅,宝鸭香温,帘下了,占尽寒闺清致。
鹃啼催早,小住江南,璧月琼枝吊佳丽。
带甲满关河,断梦征尘,莫更溯、兰成愁思。
转海印、祥云护华鬘,总福慧、双修比肩人瑞。
(注:见陈方恪遗稿散页(三)。寓居北京时所作。秭园即关赓麟(一八八〇-?),广东南海人;字颖人,号秭园;光绪三十年进士,历官兵部、邮传部主事,铁路总局提调,京汉铁路会办、总办。民国后任财政部秘书、交通部司长、参事,交通大学校长等。民国初年在北京与陈衡恪、陈隆恪等陈氏兄弟诗词来往较多。)
庆清朝 海棠。用碧山榴花韵(一作陈衡恪诗) 清末至现当代 · 陈方恪
押词韵第一部
绝艳宜簪,倩魂易冷,几回亸袅东风。
春娇乍倚,曲栏独映嫣红。
和醉重鸣怨瑟,弦间幽意有谁同。
斜阳外,断霞作被,残粉成丛。
犹忆故山步月,听杜鹃啼夜,绿碎烟空。
朱英数点,飞帘应为诗工。
镜里暗藏清泪,怕教零落乱云中。
深深院,浓愁未醒,争似花浓。
(注:见陈方恪遗稿《鸾陂词》;又载《词学季刊》第三卷第一期。)
浣溪沙(一作陈衡恪诗) 清末至现当代 · 陈方恪
押词韵第五部
惆怅临歧酒一杯。
悄风黄叶共徘徊。
青灯低映绣帘开。
故国寒砧传晚信,锦衾瑶瑟动清哀。
三更残月渡秦淮。
注:见陈方恪遗稿《说病词》;另载《词学季刊》第三卷第一期,载时“惆怅临歧酒一杯”作“银汉临歧一道催”。
浣溪沙(一作陈衡恪诗) 清末至现当代 · 陈方恪
押东韵
回首秦林人望空。
片云流水隔香红。
玉箫帆落石塘风。
辛苦犹怜天上月,素秋飞影出瑶宫。
千门人语断肠中。
注:另一版本前四句作:“一曲霓裳兴未终。琼箫翻谱玉玲珑。片云流水隔香红。应念长安今夜月,”见陈方恪遗稿《鸾陂词》《禽犊萃编》《殢香馆词草(甲)》散页(三)又载夏敬观《忍古楼词话》又见《词学季刊》第三卷第二期和《同声月刊》第一卷第八号。
长田江古槐堂祠 近现代 · 江峰青
对联 出处:里居楹语录存
溯源由桂岩徙宅而来,十子九登科,沈籍仁恩开阀阅;
聚族与槐厦丛祠俱古,三公重衍庆,济阳华胄媲琅琊。
送金巩伯赴日本画会 清末至民国 · 梁鸿志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朝士苍黄正避兵,独携笭箧卷单行。
米家虹月一船载,徐韨山川五日程。
仙侣同舟陈道复(师曾同行。),画禅随笔董华亭(君有缩临董册。)。
求书日本多干禄,应讶东游少宦情。
除夕前一日同陈石遗先生罗瘿公夏剑丞陈师曾黄晦闻黄哲维集法源寺祭陈后山 清末至民国 · 梁鸿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卅年穷不死,一寒幸逃命。
惟馀作诗手,敌此朔风劲。
平生陈无己,异代同我病。
举世孰敢怜,闭门聊自圣。
一生耽寂寞,万事付啸咏。
诗昌天不厄,名远谁能胜。
祭君亦何有,岁晚萧寺静。
招邀任人笑,斋洁类僧定。
方今西江诗,谬与后山竞。
行间语尽死,触处位犯正。
纵贤亦臧获,虽美犹妾媵。
未能窥门藩,遑论辟畦径。
吾侪不自馁,今日要为政。
先参曹洞禅,莫恤钝根评(王阮亭尝斥后山为钝根。)。
朴拙非所耻,俗弱要深儆(后山尝标「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十六言以论诗文,不啻为近今肤廓甜熟之作痛下针砭。)。
公传无尽灯,我击有心磬。
狂言众所骇,降鉴神或听。
纷纷说通塞,已矣无究竟。
陈师曾铜画拓本为程穆庵题 清末至民国 · 梁鸿志
押词韵第一部
师曾一世豪,未老伴翁仲。
当时槐堂集,事往不可控。
画铜如画纸,意到笔先纵。
云胡三物微,乃此千金重。
穆庵具毡蜡,中有宿草痛。
将以贻后昆,岂曰备清供。
论交贵死友,何用誓腹痛。
宝此永故人,神来定吟讽。
读近代江右人诗,得绝句十六首(录十五) 其十 陈师曾衡恪 现当代 · 黄福基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陈君峭峭霜中竹,只影槐堂送日斜。
几许哀吟诉肝肺,果然才艺损年华。
日本海啸地震火发毁东京横滨大半灾广三万馀里死伤百万人亘古奇劫披图感叹成诗 其二 现当代 · 李家煌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始奏集已删稿
脩罗宫倒波旬泣,地水火风弹指中。
藕遁难逃天帝谴,陆沈虚拥甲兵雄。
幻师术就终成劫,妙语机先冥若通(去年密师曾预言之,盖天眼通也。)。
毕竟山河无寸土,道人定起咒香红。
哭吴师 近现代 · 宋词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痛哭无声泪已乾,死生不复见师颜。
乱时战地多壮志,盛世华街有奇冤。
千里同归江水冷,百年共穴雨花寒。
感恩知遇平生少,愿掷头颅斥暴蛮。
注:一无锡知青自南京探亲归,带来噩耗,恩师吴天石与夫人李敬仪,被学生拖去游街示众,头戴高帽,面涂墨水,百般折磨凌辱。吴老夫妇不堪凌辱,游街回家后,双双含冤而亡!此为盛夏间事,曾轰动南京。余得悉后,悲愤欲绝,闭门痛哭。今春在南京,吴师曾约余一见,语多鼓励,情甚殷切,许以相助。音容犹在,竟成永诀!吴师投身革命,献身于教育事业,为人敦厚和善,一生俭朴,道德文章为世所推重,堪称一代师表,竟遭此厄难,蒙此奇冤,死于学生之手!一九六六年底。
好事近 现当代 · 赵尊岳
押词韵第四部
蕙风师曾号玉梅词人,旧藏倚声集,缪艺风丈假观未归。丈归道山,遗籍散落,坊肆是者适在其中。余展转得之,蕙师谓贤于入他人手多矣,赋此志快
珍重旧金荃,曾见玉梅风度。
无那移阴院落,怅飘零谁主。
多情脉望作清缘,来伴锦芸住。
从此奇珍什袭,秘鸳鸯绣谱。
秋晴读画(北京画院美术馆同时有《门人半知己--齐白石于非闇王雪涛师生三人展》暨《艺者仁心--诸乐三诞辰百廿周年艺术展》,诸乐三与潘天寿吴茀之同为吴昌硕弟子而风貌各异,展品中最喜三人合作之《兰石牡丹丛篁白头》四尺横披) 当代 · 幻庐
善学萍翁得神髓,非闇雪涛去形似。
况复乃师耻人同,学我者生似我死。
于笔堂皇入宣和,斓斑古缂洗绮靡。
王笔性近喜新罗,骨法写生参西理。
各秉灵机归殊途,大匠之门合双美。
春申四绝当缶庐,阔笔点厾俱趋吴。
犹龙老子彊其骨,钝根谁梦纵横涂。
固吃入室仙家饭,出山交手头筹输。
雾迷老缶专画气,辛苦求脱沦画奴。
师曾染苍别蹊径,天寿茀之调丹炉。
白阳青藤生八怪,孰为老罴孰野狐。
逡巡忍罢如新读,昔贤心契粗追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