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肘后备急方序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抱朴子丹阳葛稚川曰:余既穷览坟索,以著述馀暇,兼综术数,省仲景元《化刘戴秘要金匮绿秩黄素方》,近将千卷,患其混杂烦重,有求难得,故周流华夏九州之中,收拾奇异,捃拾遗逸,选而集之,使种类殊分,缓急易简。
凡为百卷,名曰《玉函》,然非有力,不能尽写。
又见周、甘、唐、阮诸家,各作《备急》,既不能穷诸病状,兼多珍贵之药,岂贫家野居所能立办?
又使人用针,自非究习医方,素识明堂流注者,则身中荣卫,尚不知其所在,安能用针以治之哉?
是使凫雁鸷击,牛羊搏噬,无以异也。
虽有其方,犹不免残害之疾。
余今采其要约,以为《肘后救卒》三卷,率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已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
兼之以炙,炙但言其分寸,不名孔穴,凡人览之可了。
其所用或不出乎垣篱之内,顾眄可具。
苟能信之,庶免横祸焉。
世俗苦于贵远贱近,是古非今,恐见此方无黄帝仓公、和鹊、逾跗之目,不能采用,安可强乎(《备急方》明刻本。案:此与《抱朴子内篇·杂应》略同。)
养生论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抱朴子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
胸腹之设,犹宫室也;
支体之位,犹郊境也;
骨节之分,犹百官也,腠理之间,犹四衢也。
神犹君也;
血犹臣也;
气犹民也。
故至人能治其身,亦如明主能治其国。
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
爱其气,所以全其身。
民弊国亡,气衰身谢。
是以至人上士,乃施药于未病之前,不追修于既败之后。
故知生难保而易散,气难清而易浊。
若能审机权,可以制嗜欲,保全性命。
且夫善养生者,先除六害,然后可以延驻于百年。
何者是邪?
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沮嫉。
六者不除,修养之道徒设尔。
盖缘未见其益,虽心希妙道,口念真经,咀嚼英华,呼吸景象,不能补其短促。
诚缘舍其本而忘其末,深可诫哉!
所以保和全真者,乃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
夫多思则神散,多念则心劳,多笑则藏腑上翻,多言则气海虚脱,多喜则膀胱纳客风,多怒则腠理奔血,多乐则心神邪荡,多愁则头鬓憔枯,多好则志气倾溢,多恶则精爽奔腾,多事则筋脉乾急,多机则智虑沈迷。
斯乃伐人之生,甚于斤斧;
损人之命,猛于豺狼。
无久坐,无久行,无久视,无久听。
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
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至饥。
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
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物去其身。
行欺诈则神悲,行争竞则神沮。
轻侮于人当减算,杀害于物必伤年。
行一善则魂神乐,构一恶则魄神欢(原注:魄神乐死,魂神好生。)
常以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身形安静,灾害不干。
生录必书其名,死籍必削其咎。
养生之理,尽于此矣。
至于练还丹以补脑,化金液以留神,斯乃上真之妙道,盖非食谷啖血者越分而修之。
万人之中,得者殊少,深可诫焉。
老君曰:存吾此道,上士全修延寿命,中士半修无灾病,下士时修免夭横。
愚者失道摈其性,其斯之谓与(《道藏临五》。案:此篇首百三十馀字,与《内篇、地真》略同。)
抱朴子内篇(案:内篇今见存二十卷,不录,录其佚文。) 其一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葛仙翁为丹书符,投江中,顺流而下;
次投一符,逆流而上;
次又投一符,不上不下,停住。
而水中向二符,皆还就之(旧写本《北堂书钞》一百三)
抱朴子内篇(案:内篇今见存二十卷,不录,录其佚文。) 其二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魏武帝左慈为妖妄,欲杀之,使军人收之,故欲见而不去。
欲拷之,而狱中有七,形状如一,不知何者为真。
以白武帝,帝使人尽杀之。
须臾六尽化为札,而一慈径出,走赴羊群(旧写本《北堂书钞》一百四《札篇》,又《御览》六百六。)
抱朴子内篇(案:内篇今见存二十卷,不录,录其佚文。) 其三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魏武左慈走入市。
吏传言一目眇,葛巾单衣。
于是一市皆然也(《御览》七百四十)
抱朴子内篇(案:内篇今见存二十卷,不录,录其佚文。) 其四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城阳郤俭,少时行猎,堕空冢中,饥饿,见冢中先有大龟,数数回转,所向无常,张口吞气,或俯或仰。
俭亦素闻龟能导引,乃试随龟所为,遂不复饥。
百馀日颇苦极。
后人有偶窥冢中,见俭而出之,后竟能咽气断谷。
魏王(《御览》作“拘”,又作“弃”。)置土室中闭试之,一年不食,颜色悦泽,气力自若(《艺文类聚》七十七,《御览》七百二十,又九百三十一。)
抱朴子内篇(案:内篇今见存二十卷,不录,录其佚文。) 其五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吴世有姚光者,有火术,吴主躬临试之,积数千束,坐其上。
又以数千束累之,因猛风燔之。
火尽,谓当已化为烟烬。
恬然端坐灰中,振衣而起,把一卷书。
吴主取而视之,不能解也(《艺文类聚》八十,又八十二,《御览》八百七十一,又一千。)
大蒜仲夏而枯(《艺文类聚》八十二,《御览》九百八十。) 其三十七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家有三皇图,必先斋戒百日,乃召致(此句疑有脱误。)天地五岳社稷之神,后圣君命清虚小有真人撰集《上仙真录》,总名为《上清(一本作真。)正法》,以慑万邪。
百年再授于人,须斋戒方得(《御览》六百六十七,案:此条“斋戒方得”下,复引《三元品经》《灵宝赤书》、《太素玉录经》云云,疑非抱朴子文,未敢录之。)
篇名阙 其二十七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嵇君道问二陆优劣,抱朴子曰:“吾见二陆之文百许卷,似未尽也。
淮南尝言二陆重规沓矩,无多少也。
一手之中,不无利钝。
方之他人,若江汉之与潢污。
及其精处妙绝,汉魏之人也(《意林》,《书钞》一百,《御览》六百二。)”。
篇名阙 其三十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抱朴子曰:秦时不觉无鼻之丑,阳翟憎无瘿之人。
陆君深疾文士放荡流遁,遂往不为虚诞之言,非不能也。
陆君之文,犹玄圃之积玉,无非夜光。
吾生之不别陆文,犹侏儒测海,非所长也。
却后数百年,若有干迹如二陆,犹比肩也,不谓疏矣(《意林》,《书钞》一百,《御览》五百五十九。)”。
篇名阙 其三十五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汝南郡邵陵王申为郡五官掾太守盗割官钱,密寄申。
太守暴亡,申尽买黄金太守汝南欲以列于先贤画像。
抱朴子曰:“不宜者也(《书钞》七十七)”。
葛洪引谚 魏晋 · 无名氏
抱朴子》曰:凡为道。合药及避乱隐居者。入山不知法者。多遇祸害。故谚有之曰:
太华之下。白骨狼藉(○《抱朴子》登涉篇。)
葛洪引谚 魏晋 · 无名氏
 押麌韵
抱朴子》曰: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云云。此之谓也。
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抱朴子》遐览篇。意林四。)
苻子 其二 家策 前秦 · 苻朗
 出处:全晋文
苻朗弃千钓之剑,抱朴子趋而进□□,以夫千金利剑,剖割之所存焉。
苻子之书,大道之所居焉。
何夫子弃大而存小乎?
苻朗不应(《书钞》一百一,又一百二十二,《御览》三百四十四。案,此抱朴子葛洪也,葛洪苻朗不相值。)
释疑论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八
初谓道术,直呼愚民诈伪,空言定矣。
及见武皇帝试闭左慈等,令断谷近一月,而颜色不减,气力自若,常云可五十年不食,正尔复何疑哉!
甘始以药含生鱼,而煮之于沸脂中。
其无药者,熟而可食。
其衔药者,游戏终日,如在水中也。
又以药粉以饲蚕,蚕乃到十月不老。
又以往年药食鸡雏及新生犬子,皆止不复长。
以还白药食白犬,百日毛尽黑。
乃知天下之事,不可尽知,而以臆断之,不可任也。
但恨不能绝声色,专心以学长生之道耳(《抱朴子·内篇·论仙》)
竟陵王与隐士刘虬 南齐 · 王融
 出处:全齐文卷十二
玉烛登年,金商在律,炎凉始贸,动静惟安,勤味道腴,幸遵雅尚,岂不乐哉!
仆诚幸甚,百姓一心,众生不疾,比屋可封,将又何求?
但良书独拥,善谈无析,愿言之子,实痗我心。
所以不远千里,尺书道意
自淳清既辨,浇漓代袭,隐显之术参差,默语之途纷互。
或饰智以警愚,或激情以悟俗,或秽己以暗通,或谬歌以明道。
屠羊驵马,未足磷其坚,佯狂如愚,岂能缁其白?
官楚蕃魏,人外之气逾邈;
入汉游梁,区中之韵弥少。
及推其轻重,品其得失,则渊怀洞赏,宁或符之。
仆夙养间襟,长慕出概,迹尘圭组,心逸江湖,末面自亲,间风如旧。
而回驾之念徒轸,式闾之礼无阶,固已伫轴深衷,倾筐遐路者矣。
君矫然独远,确乎难拔,素志与白云同悠,高情与青松共爽。
宣习质文,缁林枯而重茂,昭辨空有,连河壅而复滔。
所谓忘言之人,可论天人之际,岂能凤举鹤翻,有心仪群,高逾爱海,比策禅衢。
沾濠射之冥游,屈只鹫之法侣,阐三乘于穷子,发二谛于困蒙,有是因也,何其畅欤?
今皇风具穆,至道弘被,四海不溢,五岳无尘,胶序肇修,经法敷广,人贱玑璜,家习礼让,樵苏必时,郊林全郁,罿网有节,鳞羽偕翔。
至于层山绝涧,还带畿畎,膏田沃野,互望庑躔,信可以招往隐沦,栖集胜寄。
文举筑室冶城之阿,次宗植援西山之趾。
葛洪考槃于海岫,释远肥遁于钟幽。
每践其遗踪,辄深九原之叹,若高步可迁,复何怀乎四子。
宣尼之见伯雪,师利之往维摩,岂不知相忘之道哉?
谅有以也。
未叙之间,为道自爱,一二令凌琚之口具(《广弘明集》十九。末云王元长之词也。)
华阳陶先生墓志铭 南梁 · 萧纲
 出处:全梁文卷十三
维大同二年龙集景辰克明三月王寅朔十二日癸丑己时,华阳洞陶先生蝉蜕于茅山朱阳馆。
先生讳弘景字通明,春秋八十有一。
屈伸如恒,颜色不变。
有制赠以中散大夫谥曰贞白先生,遣舍人主书监护事。
十四日己时,窆于平之山。
若夫真以归空为美,道以无形为贵。
不知悦生;
大德所以为生,不知恶死,谷神所以不死。
妙矣哉!
隐显变化,物莫能测。
既而岫开折石,天坠玉棺;
银书息简,流珠罢灶。
九节丽于空中,千和焚于地下;
仙官有得朋之喜,受学振临谷之悲。
余昔在扮壤,早逢圯上之术;
今簉元良,屡禀浮丘之教。
握留符而恻怆,思化杖而酸辛。
乃为铭曰:
无名曰道,不死为仙;
亦有元放,兼称稚川,遁形解化,自昔同然。
猗欤夫子!
受箓归玄。
传苑吏,书因贾船;
虎车照景,蜺拂凌烟。
馀花灼烁,春涧潺湲,郁郁茅岭悠悠洞天,三仙白鹤,何时复旋(《艺文类聚》三十七)
谢东宫赉宝枕启 南梁 · 萧绎
 出处:全梁文卷十六
泰山之药,既使延龄;
长生之枕,能令益寿。
黄金可化,岂直刘向之书;
阳燧含火,方得葛洪之说。
况复重安玳瑁,独胜瑰材;
非匹,称榴未拟(《艺文类聚》七十)
刘璠 南梁 · 萧绎
 出处:全梁文卷十七
邓禹文学,尚或执戈;
葛洪书生,且云破贼。
前修无远,属望良深(《周书·刘璠传,元帝承制,授树功将军镇西府铭议参军,赐书。)
金楼子序 南梁 · 萧绎
 出处:全梁文卷十七
行生曰:余于天下,为不贱焉。
窃念臧文仲既殁,其言立于世。
曹子桓云:立德著书,可以不朽。
杜元凯言,德者非所企及,立言或可庶几。
故户牖悬刀笔,而有述作之志矣。
常笑淮南之假手,每嗤不韦之托人。
由是年在志学,躬自探纂,以为一家之言。
粤以凡庸,早赐茅社;
祚土潇湘,搴帷陕服
早摄神州,晚居外相;
文案盈前,书幌未辍。
俾夜作昼,勤亦至矣。
其间屡事玄言,亟登讲肆。
外陈玉铉之文,内宏金叠之典。
从乎华阴之市,废乎昌言之说。
其事一也。
六戒多务,千乘纠纷,夕望汤池,观仰月之势,朝瞻美气,眺非烟之色,替于笔削,其事二也,复有西园秋月,岸帻举柸;
左海春朝,连章离翰。
虽有欣乎寸锦,而久弃于尺璧。
其事三也。
而体多羸病,心气频动。
卧治终日,睢阳得善政之声;
足不跨鞍,聊城有却兵之术。
吾不解一也。
常贵无为,每嗤有待。
间斋寂莫,对林泉而握谈柄;
虚宇辽旷,玩鱼鸟而拂丛著。
爱静之心,彰乎此矣。
而侯骑交驰,仍麾白羽之扇;
兵车未息,还控苍兕之军。
此吾不解二也。
有三废学,二不解,而著书不息,何哉?
若非隐沦之愚谷,是谓高阳之狂生者也。
窃重管夷吾之雅谈,诸葛孔明之宏论,足以言人世,足以陈政术,窃有慕焉。
老生有言:知我者希。
则我者贵矣。
有是哉!
有是哉!
裴几原刘嗣芳、萧光侯、张简宪,余之知己也。
伯牙之琴,嗟绿绮之长废;
巨卿之骥,驱白马其安归。
昔为俎豆之人,今成介胄之士,智小谋大,功名其安在哉?
盖以《金楼子》为文也。
气不遂文,文常使气;
材不值运,必欲师心。
霞闾得语,莫非抚臆;
松石能言,必解其趣。
风云元感,傥获见知。
今纂开辟已来,至乎耳目所接,即以先生为号,名曰《金楼子》。
盖王安之玄晏,稚川之抱朴者焉(《金楼子》,《永乐大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