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房子客郊居六韵 唐 · 张祜
七言排律 押鱼韵 出处:全唐诗补逸
三亩田东一墟,习家深处自安居。
每逢山简能骑马,长羡王弘不卖鱼。
南国烟帆低晚岸,北林霜叶堕寒蔬。
郡中旧指贤哉巷,门外多来长者车
近日稍闻池尽墨,他时谁见壁藏书
已知每事能携酒,同倚阊门四槛虚。
军事院霜菊盛开因书一绝寄上谏议(一本无寄字)870年10月9日 唐 · 皮日休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金华千点晓霜凝,独对壶觞又不能。
已过重阳三十日,至今犹自待王弘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事类赋》卷二七
紫梨之津润,可解烦而释悁。
瀚海耐寒而不枯,涂山一秀而千年。
或玩以玄光,或植以青田。
曹操山阳,见之于魏奏;
张公大谷,闻之于晋篇。
种之或比于封君,食之因成于地仙。
玩紫条之甘脆,赏缥蒂之芳鲜。
若夫常阳、真定之美,胊山、御宿之味。
哂哀家之蒸食,美道安之分遗。
玄圃则侍臣作颂,太山则百官所置。
苻武齧之而同叛,李泌烧之而独赐。
扬芳乎洞庭之中,托植乎明光之宫。
责多而贪者玄谟,取小而慧者孔融
复有宋武戏马之词,王弘河上之赐。
或以青玉为称,或以金柯见纪。
崔远比席上之珍,庄周称适口之味。
萧齐传之于谶应,介象付之于苑吏。
或融液如含雪,或投坠而成水。
故曰为百果之宗,楂何可比!
鱼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事类赋》卷二九
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多且旨。
若夫鲂鱼赪尾,王室如燬。
或逢秋而忆鲈,或当春而荐鲔。
大盈一车,广闻千里。
尔乃昭帝之养昆明,任子之蹲会稽
鄙奉车之不足,美弦章之见辞。
加美名于孔鲤,献有馀于仲尼
陶朱则养之而富,龙阳则弃之而悲。
忧在脱渊,乐宜在藻。
形备丙丁,用称鲜薧。
宿沙善渔,詹何能钓。
考信及于中孚,美于牣于灵沼。
则有形侔刀剑,价贵牛羊。
化舒姑之泉,归青田之仓。
或钓于渭,或观于棠。
掣三牵两,析缕分芒。
夜飞尝骇于文鳐,陵处亦惊于龙鲤。
纬书载其虎衔,时令标其獭祭。
别有姜诗双鲤,杨震三鳣。
或买之而啖茹,或得之而忘筌。
武王之舟,入仲御之船。
琴高初见于涿水务光始返于卢川
获灵符者涓子,寄丹书者葛玄
庄周比之于贷粟,淳于笑之于祝田。
鳝则似蛇,鳛闻有翼。
陈嚣遗之于窃盗,王弘致之于亲识。
林邑陵云,昆明刻石。
入羽渊而遽化,厌武昌而不食。
乞伏买之而尽放,王固祝之而不得。
释小传单父之政,贡大见王龚之德。
亦闻谢允致鲤,左慈化鲈,专诸奉炙,陈胜置书。
入舟豫知其解甲,有录则比于负图。
周发曾传于嗜鲍,汉彻尝闻于得珠。
既自适于濠梁,亦相忘于江湖。
片则王馀,双称比目。
或坠眼而为珠,或燃膏而作烛。
祭而获应者周平,悬以示廉者羊续
鲋惟宜暑,鯈可忘忧。
长闻横海,大记吞舟。
或七日而逢尾,或一斤而千头。
幸通水而相致,无乾谷而见求。
亦有梁水之鲂,洞庭之鲋。
应王祥之剖冰,感蔡仲之庐墓。
楚国悟之而为治,越王养之而致富。
又有感王延之孝,资陆政之养。
内药则戏于汤中,涂血则行于水上。
若其喷水为云,吐气成风。
介象钓之于殿前,王肃羹之于洛中。
或蝼蚁之所制,岂蹄涔之见容。
丙穴而赴水,度禹门而化龙。
或义不及宾,或功称微禹。
必芳其饵,乃先于俎。
既见射而流血,亦高飞而乘雨。
尔其金齑、玉脍,青鲈、碧鳞。
有负函盛水之嗜,有当乳辍网之仁。
复闻杜孝置筒而寄归,张昭结网以供膳。
吴隐嫌其用意,公仪辞其争献。
效双角于元海,革阳乔于子贱
鲸死而彗星乃出,鳄去而潮人无患。
茍耕田而可种,奚临河而见羡。
若乃林邑变铁,流渊出琼,懒妇羞闻于𬵔类,水君可骇于人形。
既得书而加饭。
亦通梦而延龄。
烹之则忌其屡扰,致之则嫌其至清。
取泽戒竭,察渊恶明。
斯足以验人事、制国经,岂徒诵《毛诗》之《九罭》,观天文之一星。
欧阳氏谱图 其四 谱图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二
景达(生一子)/僧宝(生三子)/頠(生二子)/纥/(生四子)询/亮/德/器/约/(生一子)胤/盛/(阙)邃/(阙)询/(生四子)长卿(阙)/肃(生一子)/顗(阙)/伦(阙)/通(生二子)/幼明(生一子)/昶(生二子)/璟/琮/幼让/(阙)自琮以下七世,其谱亡。
琮之八世孙曰彪,彪弟曰万,万生某,某生雅。
自万以下世次具如左:
万/(生一子,名亡某/(生一子)(生二子)/效(生三子)/谟/托/远/楚(生三子,二名亡)/长子名亡/第二子/名亡戌/托(生三子)/鄠(阙)/郴/(生八子)(生一子)/翱(生一子)//伸/(生一子)颙/(生二子)至/起/仪/(生四子)猛/(生二子)绶/丽/谷/(生二子)焕/炳/宽/(生四子)曦/炜/晃/煦/载(生一子)/鉴/伾/(生一子)(生一子)/霈/信(生一子)/端/(无子)偃/(生三子)(生二子)/炳/修/旦/(生二子)宗古/宗道/晔/(生三子)宗颜/宗闵/宗孟/佺/(生一子)(生二子)/凯/勋/仿(生三子)/颖(生二子)/景/昱/顗/(生一子)顼/(生一子)右自亭侯蹄因封命氏,自别于越,其后子孙散亡,不可悉纪。
其不可纪者,千乘渤海之后。
盖其后亡在乎人,有其人,虽历千载不绝;
其人无所称,其世辄没不见,可不勉哉!
千乘之族以《尚书》显于汉,自生传歙八世,歙子复无后,世绝,经不传家,其他子孙亦遂微弱不复见。
渤海之后独见于今,然或微或绝,中间失其世次者再。
盖自质奔长沙,至于景达,七世而始见。
自琮至于安福府君,又八世而始见,其后遂不绝。
安福府君之九世孙曰修,当皇祐至和之间,以其家之旧谱问于族人,各得其所藏诸本,以考正其同异,大抵文字残阙,其言又不纯雅。
然取其所同多者,并列其世次,为《谱图》一篇,而略存其旧谱所载。
旧谱前列司空清河崔林宋太保王弘齐、太尉王俭、梁御史中丞王僧孺尚书兵部马将臣贾贽等上。
又列唐吏部尚书高士廉中书舍人徐令言等重定。
其谱多载千乘之族,至歙而止,魏晋已后,无复次序,疑其脱乱不真。
其尤可疑者:《汉书》曰「生子和」,而谱自涿郡太守而下列其十世而无生。
太守亡其名字,有其夫人曰楚春申君之女也,生子曰睦,字公安
睦夫人陈氏,生子曰钦,字子敬
钦夫人张氏,生三子,曰容、曰述、曰兴,皆不著其字,而云同受业于济南伏生
容为博士,其夫人夏侯氏,生子曰巨,字孝仁
巨夫人戴德之女,生子曰远,字叔游
远夫人倪宽之女,生子曰高,字彦士
高夫人孔安国之女,生子而亡其名,有其字曰仲仁
仲仁夫人赵氏,生子曰地馀,字长宾
地馀夫人戴氏,二子,曰崇、曰政。
字少翁,夫人孙氏,生子曰歙,字正思
汉氏以歙为和伯八世孙。
然今谱无生而有容,又云容受《尚书》于伏生,自容至歙八世。
疑汉所谓欧阳生者以其经师谓之,如伏生之类,而其实名容
容字和伯,于义为通。
此其可疑者也。
《汉书》曰「高字阳」,而谱字彦士,小不同,此不足怪。
其夫人世家无可考證,莫知其是非,故存之。
至于他说可知其缪者,皆不录。
渤海之族自景达以下至于通,事见于史记,谱尤详。
自幼明以下至于今,或见于谱,或得于家,而多阙,谨录乎左,以俟乎将来(自此后历序谱中名字、官爵、寿数、丧葬及夫人名氏,有事迹可纪者,名随其人纪之。)
谱例曰:姓氏之出,其来也远,故其上世多亡不见。
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玄孙而别自为世。
如此,世久子孙多,则官爵、功行载于谱者,不胜其繁。
宜有远近亲疏之限,凡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
此人情之常也。
孙既别自为世,则各详其亲,各承其所出。
是详者不繁,而略者不遗也。
凡诸房子孙,各纪其当纪者,使谱谍互见,亲疏有伦,宜视此谱为例而审求之(《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一。)
又集本《谱图序》自「以其族奔」至「则具于谱」有大段异文,今录于后:「以其族南奔。
已而晋室大乱,欧阳氏之诸族曰举、曰迹、曰绳,亦以其族随晋渡江,散居丹阳吴郡豫章,然皆不显。
而质之族居于长沙
其七世孙曰景达,仕于齐无所称。
至其孙頠子纥,纥子询,询子通,仕于唐,四世有闻,遂显。
自通三世生琮,为吉州刺史,子孙因家于吉州
自琮八世生万,万又为吉州安福县
其后世或居安福,或居庐陵,或居吉水,而谱著庐陵县儒林乡欧阳里为定者,因其旧也。
初,景达家于长沙临湘,故自至通,史皆以为临湘人
而询之旧谱,则以渤海重合县都昌乡仁贵里为著定者,亦因其旧矣。
自修皇祖,始居吉水沙溪
至和二年,分吉水永丰县,而沙溪永丰
今谱虽著庐陵,而修之世实为吉州永丰人也。
自唐末之乱,士族亡其家谱,今虽显族名家,多失其世次,谱学由是废绝。
而唐之遗族,往往有藏其旧谱者,时得见之。
而谱皆无图,岂其亡之,抑前世简而未备欤?
因采太史公《史记》表,郑玄《诗谱》,略依其上下、旁行,作为《谱图》。
上自高祖,下止玄孙,而别自为世。
使别为世者,上承其祖为玄孙,下系其孙为高祖
凡世再别,而九族之亲备,推而上下之,则知源流之所自;
旁行而列之,则见子孙之多少。
夫惟多与久,其势必分。
此物之常理也。
凡玄孙别而自为世者,各系其子孙,则上同其出祖,而下别其亲疏。
如此,则子孙虽多而不乱,世传虽远而无穷。
此谱图之法也」。
程运判 北宋 · 徐积
江南风物可醒酒,江山气势侵牛斗
大庾梅花入界香,南康瀑布从天吼。
此閒好共吴人乐,井蛟为害须除却。
观风未到庾公,褰帷先上滕王阁
仙籁鸣时独凤吟,剑池黑处双龙跃
县令宁无种秫翁,还似王弘就翁酌。
最是高贤徐稚坟,急赍酒脯祠溟漠。
部吏争迎使者车,野人夹道亦欢呼。
且得官司减鞭笞,若逢水旱放田租。
关市如何从薄赋,设法通商为远图。
方今圣世虽无事,须修武备戒不虞。
生民所恃在城邑,更严壁垒完其郛。
何况荆湖与二广,溪洞尽是蛮所居。
一日除书遣受降,便持斧钺建油幢。
阵上风神应更伟,军中才气亦无双。
势似疾雷从便道,挥兵直指富良江
贫士七首,并引 其六 1095年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老詹亦白发惠州太守詹范字器之。),相对垂霜蓬
赋诗殊有味,涉世非所工。
杖藜山谷间,状类渤海
半道要我饮,意与王弘同。
有酒我自至,不须遣庞通。
门生与儿子,杖屦聊相从。
缄题道先诗句尚多未和酬者因书短律奉寄 北宋 · 吕南公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已作醉乡贫户限,更逢诗匠恶穿裁。
王弘一酎何曾送,崔立千篇不住来。
枕上精神难托梦,床头卷轴易成堆。
贺兰溪上如归去,省得衰翁合勺才。
章邦杰移家馀杭包家山(章字子才,熙宁中僚友也。自江州瑞昌休官,居城中十三年,不与人事。为道友筑室相招,遂有是行。丙子五月,道由九江邂逅,章登舟南浦,因赋是诗)1096年5月 北宋 · 贺铸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
九江令尹,千载两相望。
昔也陶彭泽,今之章瑞昌
拂衣置五斗,高兴挹羲皇
避俗陶无悔,达生吾与章。
渊明三径荒松菊,我携一瓢寓僧屋。
渊明乞食踵人门,我卖神丸办蔬粥。
渊明为酒接休元,我每移书谢州牧
渊明纸笔课儿曹,我子长歌紫芝曲
萧闲门户十三年,尚畏尘缘生处熟。
行将卜隐包家山,誓与苍生鍊大还。
愿君门外诛榛菅,来者勿拒容跻攀。
镜湖遗老老且孱,犹堪护鼎诃神奸。
功成拔宅自仙去,唯馀井臼留人间。
方仁声四绝句 其二 1142年 宋 · 叶梦得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水槛新开似浣花,傍溪须更作浮槎。
祗应屡费王弘酒,时要清樽对落霞。
同家弟用前韵谢判府惠酒 其一 1120年 宋 · 陈与义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衔杯乐圣便称贤,无酒犹堪卧瓮间
使者在门催(四库本作虽)仆仆,曲车入梦正班班。
不烦白水真人力,来自青城道士山
千载王弘同并美,未应杞菊赋寒悭。
奉和李元叔察院秋怀 宋 · 张嵲
 押词韵第三部
屯云生广泽,白日互亏蔽。
如何三秋杪,顾作九暑炽。
高风摧蒲柳,未觉到兰蕙
幽人感岁徂,节生悲远志。
伊予老忧患,感激志鉴寐。
起视篱下花,节过真少味。
岂无王弘酒,深渊明意。
未然招隐诗,默契幽林思。
瞻彼区中人,清冽成萎悴。
安得西山药,飘然以超世。
谢周尉用前韵致丹砂且见劝葆真 宋 · 胡寅
七言律诗 押肴韵
寒衾未暖睫先交,晓漏那闻促点敲。
非有真丹存下海,讵同和气满春郊。
王弘颇亦知陶令仲达何劳诮石苞。
为报迩来幽意惬,箨龙拳鳖渐充庖。
赠归宗长老道贤1192年3月 南宋 · 杨万里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庐山
地下归宗天下传,老夫剩欲到云边。
王弘送酒催归去,且省远公沽酒钱。
苏州史君张子仪尚书赠衣服送酒钱1202年9月 南宋 · 杨万里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香山老益窭,欲卖宅与田。
荆南赠春服,侍中送酒钱。
何如韦苏州,一日兼两贤。
酒钱随春服,并至南溪边。
寄物已不轻,意更在物先。
仆也拙生理,巧亦营不前。
病废非为高,抛官馀十年。
纸田蜗牛庐,纵卖谁作缘。
故人岂云少,衮衮青云端。
王弘不可作,范叔空自寒。
忽揽苏州书,冷窗回春暄。
急褫九月絺,径追八酒仙。
竹烟为我喜,波月为我妍。
篱菊冻不花,一笑粲然
醉中化为蝶,飞堕虎丘山
齐云已在眼,忽然远于天。
仁实分柑仲躬碧泉各赋一绝 其二 南宋 · 李洪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寂寞东篱嗅落英,渊明止酒任天真。
江州无复王弘惠,一斛葡萄赖故人。
九日病中无酒无菊寄王信州老谢丈 南宋 · 赵蕃
有身那识禁酒国,何乃飘零堕其域。
儿曹强欲觅市酤,颇畏饮灰仍饮湿。
寻菊未芳,飞蓬野蔓交加长。
是知此物贵晚节,无意与俗充杯觞。
生平浪说爱重九,今年无菊还无酒。
要携藜杖作登临,病不如人空伫首。
使君闻说同王弘,半道邀公绝送迎。
要见一时宾与主,舆篮侍坐俱门生。
宋 · 喻良能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香山集》卷一
喻子有转园二亩,畦菊百本,日游其间,乃为之赋。
其辞曰:
西风兮东篱,金英兮紫枝。
著嘉名兮既远,岂众卉兮等夷。
标黄华兮《月令》,寓落英兮《楚辞》。
生高冈兮蠋原隰,吟鲍昭兮赋潘尼
兮偕杞径,渊明兮宅天随。
秋日兮凄凄,秋露兮离离。
万木槁兮既下,一雁鸣兮初飞。
孟嘉兮帽落,逆王弘兮白衣。
其操兮箕山之洁,其韵兮竹林之绝。
浏兮御寇御风,慄兮马曹之泛雪。
临清流兮子陵之居濑,含夕霏兮真长之望月。
孤丛兮特秀,幽香兮微透。
紫蝶兮黄蜂,凛既寒兮犹凑。
聘芙蓉以为妃兮,命秋兰以为友。
官槐敛迹以香逝兮,岩桂容沮而色黝。
揖江梅以先发兮,曰子之茂兮其庸可后。
黄葵以旅处兮,曰珠玉其在侧,予岂不知予之陋。
一束既多兮帝之赐,少者百年兮甘谷之寿。
枝叶老硬兮饱予腹于五月,葩华丰好兮悦予目于重九
岁植百本,日绕百匝兮,抑临风而三嗅。
重阳赵使君惠酒 南宋 · 汪莘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何尝自觅王弘酒,颇怪曾麾道济
处士固应高一着,江州太守味尤长。
汉永平碑阴绍熙五年四月 南宋 · 晏袤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四、石门碑醳
汉中郡太守鄐君修桥格碑,壹百五十有九字。
汉明帝永平六年刻于褒余谷中,其纪号先《巴官铁盆铭》一岁。
绍熙甲寅三月甲□,南郑令晏袤以堰事至褒谷,获此刻于石门西南险侧断崖中。
先是癸丑夏秋积雨,苔藓剥落,至是□画始见,字法奇劲,古意有馀。
光武中元二年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体势相若。
建武永平西汉未远,故字画简古严正,观之使人起敬不暇。
高皇帝兴王汉中,出散入秦,道由子午,涂路涩艰,因秦取蜀之石牛道,开通石门
史虽不书,灵帝建宁五年衡官掾仇审颂太守李翕郙阁碑》云:「嘉念高帝之开石门,元功不朽」。
石门虽基于秦,而开于高帝明矣。
威帝建和二年汉中太守王升镌碑石门中,纪永平四年司隶校尉杨君孟文以诏书凿通石门,则又从而广之。
通道几五十年,至安帝永初元年,西夷虐残,桥梁断绝,复循子午,凡十五年。
顺帝延光四年,诏益州刺史子午道,复通褒余。
则此路自秦汉以来,通塞屡矣。
今碑刻于永平六年,载汉中郡以诏书受广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余道。
太守钜鹿鄐君部掾治级,王弘、史荀茂、张宇、韩岑等典功作,太守广汉杨显始作桥阁六百廿三、大桥五,为道二百五十八里。
九年四月成就,刻石纪工器钱粟成数于崖壁中,去石门不百步。
惜乎崖庼碑断,字有□阙。
今所凿栈道石窍具存,乃知杨孟文石门于四年辛酉岁,鄐君、杨君治桥。
壹千一百三十三年之后,物之显晦,盖有定数如此。
鄐君、杨君为民兴此阁道,三年而后成,曾不讳劳,而史逸其名。
苔藓封护至今,必为风雨所剥,此□遐亦摩灭矣。
敬书碑阴,俾来者有以取信焉。
夏四月六日临淄晏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