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
拼音:rě 韵部:马
拼音:ruò 韵部:药
〈动〉
拼音:rě 韵部:马
- 〔般若〕见“般3”。
拼音:ruò 韵部:药
〈动〉
-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 同本义 又如:若时(顺应天时);若淑(温顺而善良)
- 如同;像
- 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贤中》
- 肌肤若 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 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 天涯若比邻。——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又如:视若分敌;若明若昧(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若出一辙(若出一轨。像从一个车辙里出来的。比喻言论、行动、遭遇等完全一样);若如(如;像);若卵投石(同“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若涉渊水(若涉渊冰。比喻处境艰险)
- 择菜
- 若,择菜也。从艸、右。右,手也。——《说文》
- 引申为选择
- 《晋语》秦穆公曰:“夫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训择,择菜引申之义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 同,相当
- 及;到
- 病未若死。——《国语》
- 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 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礼记》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齐策》
- 诺,应允,后作“诺”
- 已若必信,则处于度之内也。——《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
- 步骑之所蹂若。——《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 对付,处置
-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
- 如此,这样
- 出若入若。——《荀子·王霸》。注:“如此也。”
- 织自若。——《战国策·秦策》
-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若许(如许;这些);若言(此言,这样的话);若曰(这样说);若大若小(大大小小);若此(如此,这样);若是(如此,这样);若斯(如此);若然(如此);若尔(如此,如果这样)
- 你 [们] ;你 [们] 的 又如:若曹(你们这些人);若属(你们);若辈(你们)
- 其;他的 ——用于他称
- 今人处若国得罪。——《墨子·天志下》
- 这个,这样——用于近指 。如:若人(这个人);若士(这个人。同若人);若时(此时,现在);若辈(这些人,这等人)
- 用于疑问。相当于“怎么”、“哪里” 。如:若个(哪个);若之何(怎么办;也指怎么,为什么);若何(怎样,怎么样;亦指怎么办;怎么,为什么);若为(怎样;怎样的;怎堪;怎能)
- 这么;那么。用同“偌”
- 老太太若大年纪。——《红楼梦》
- 假如;如果 又如:若不是(如果不是);若曰(如果说);假若(假使);若其(假如,如果);若苟(若或。假如,如果);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若果(如果);若使(假使,假如,如果);若是(如果,如果是)
- 至于 。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又如:若乃(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
- 或;或者
-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 若有会同。——《周礼·稍人》
又如:若者(或者);若大若小(大大小小)
- 与,和
- 旅王若公。——《书·召诰》
- 而
- 禾秆皮
- 稣,杷取禾若也。——《说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秆皮散乱,杷而梳取之。”
- 香草名
- 杜若,香草。——《说文》
- 华采衣兮若英。——《楚辞·云中君》
- 顺微风,挥若芳。——傅毅《舞赋》。注:“杜也。”
-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又如:若芳(杜若的香气);若英(杜若的花);若惠(香草名。杜若和蕙草)
- 灵木 。如: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若光(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
- 秦、汉时县名 。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 古水名 。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 姓。如:若口引(复姓)
-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 用史巫纷若,吉。——《易·巽卦》
- 有孚颗若。——《易·观卦》
-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诗·小雅·裳裳者华》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 用于句首
- 若昔朕其逝。——《书·大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