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故太平令李寰墓志铭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长庆元年
故太平令李寰之丧。
其妻沈氏。
挈其稚嗣。
哭丐于姻党之门。
以事其殡。
事将具。
命其族亚之为铭。
以志其圹。
府君唐之裔也。
其先奉高祖入关定隋。
封定州刺史
曾祖承昕。
鸿胪丞
丞生少连
溵水
令生牟。
梁县
尉生府君
世以宗荫调官
卒无达显。
贞元中
沈氏始以外戚隆贵。
而冑得为列卿
太府
乃以子女归之府君
府君贫。
负其屈而家。
仰给为生。
元和中调为太平令。
卒于官舍。
亲党语为善人。
多痛之。
铭曰。
廓乎圆穹。
覆乎万古之中。
贤者或塞。
而𡗝者或隆。
唯达识不穷。
善人有终。
哀哉。
韦妇墓志铭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夫人姓王。
祖曰楚。
天宝中吴王府司马
父曰新。
贞元中杭州文学卒。
河南姚氏。
永贞初
归夫人于京兆韦氏。
夫人之归。
年始十四。
已能成妇道。
年十八。
暴疾亡。
亚之姊。
乃夫人诸父之兄嫂也。
或谓姻家之丧。
必有赙。
亚之贫无货。
请以文易之。
故韦氏妻之丧。
沈氏得为铭志。
夫人之邦曰琅琊
夫人质多于容。
行多于和。
岂天不命。
于寿不多耶。
实既命短。
可奈何。
已矣莲湖之西。
山东趾。
南极于江。
近十五里。
元和三年
四月庚子
琅琊氏之骨归于是。
沈参军故室李氏墓志铭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汉孝武时
匈奴累犯塞。
夫人之先为都尉
居延
力战且陷。
遂与其部居胡中为贵落。
其后入唐为功臣
世世以武绩显。
至大父临淮王光弼
尚书汇。
皆为帅长。
及父殁。
门下客沈亚之
请其属以夫人归于从祖之子曰称师。
从祖讳房。
代宗时
取良家配帝。
其姑以妃受选入官。
雍王
沈氏之先。
继列组冕。
显于籍牒者。
皆由文学
德宗即位
追尊皇太后
太后昆弟父祖既追封矣。
其子侄皆蒙宠荫。
遂以房为将军执金吾
冕为卿掌太府
羽为驸马都尉
尚长林主。
夫人既嫁三年而卒。
生子男。
未能视在。
元和十四年正月六日
具葬城南。
次于沈氏之陇。
作铭。
其词曰。
冗叶虽荣。
逮霜霰兮。
劳飙罹灾。
延而眉兮。
韶妖之葩。
笄刻晷兮。
触烟寤露。
条委衰兮。
元金苍砾。
安静镕兮。
琼海碧。
包脆危兮。
呜呼夫人。
曷而得支。
姑啼夫哀。
丛咽咿兮。
姊弟酸屑。
垂涎洟兮。
悽风送魄。
樽生漪兮。
黄圹圆隆。
缄若帷兮。
明能之魄。
来而安兮。
无越违兮。
金兰墓志铭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金兰昭华
本亦良家子。
长安中。
无昆弟。
有姊四人。
其母以昭华父殁而生。
私怜之。
独得纵所欲。
欲学伎。
即令从师舍。
岁馀。
绿腰玉树之舞。
故衣制大袂长裾。
作新眉愁嚬。
顶鬓为娥丛小鬟。
自是而归。
诸姊不为列矣。
因恚泣。
谓其母曰。
今不等我。
不若从所当耳。
年自十五归于沈。
居二年。
从沈东南。
浮水行吴越之间。
从七年。
乃还都。
又二年。
沈复东南。
昭华留止京师
不得随。
病且逝。
从沈凡十一年。
年二十六。
生男一人。
女一人。
葬于城南尹村原之下。
作铭。
其词曰。
野辽刺兮众草罗生。
飕郁蓊兮孰先殒零。
绮颜奄忽兮辞金楹。
去何止兮归无程。
芳霍红荃兮昔所迟。
今销亡兮不可再馨。
魂魄归来兮复此园茔。
灵光寺灵佑塔铭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释家之法。
以弟子嗣师由子。
其事死送葬。
礼如父母。
由是籍书赞记之。
常名而不姓。
今通氏言释者。
必祖自佛派。
分诸系于七祖。
各承其师之传。
以为重望。
律师光范者。
始为童子时。
事师曰灵佑
且满岁。
师与其曹为状喻之语。
律师侍侧。
辄达其至。
既学五年。
而通经纪。
年及冠。
遂去发被褐。
言语应引。
则老缁不能对矣。
大历中诏度。
始成僧仪。
初居吴之嘉兴空王寺。
其后缁衣男女相与诵其能。
于是俱使授学。
更居灵光寺
遂与其徒讲赞微言百流会归之说。
自吴南北郡邑。
缁衣咸果受。
人人自得。
若濡露然。
又著会释章句十五卷。
贞元十六年十月某日。
灭于其寺之居。
僧年四十五。
寿年七十四。
遗言令其子弟曰。
当殡我寺之居西园中。
其后四年。
门弟子相与成塔于其所。
元和中
余游
弟子明辨来求铭焉。
律师字楷
其家本吴人
其乡里在昆山县
曾祖师利。
开府仪同三司
食邑三百户
元亮
于潜
君卿
彭泽丞。
河东裴氏。
其子与明辨之列凡六人。
皆童子受学。
是哀氏之仪由子也。
作铭。
其词曰。
唯寂之门。
呜呼已矣。
匪媾匪育。
孰后尔已。
能传其心。
即继乃嗣。
以图我铭。
以纪万祀。
为汉中宿宾撰其故府君行状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户部尚书左金吾大将军御史大夫上柱国河南县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赐紫金鱼袋赠太子少保柳公行状。
曾祖该,皇任陵州录事参军陵州刺史
祖岑,皇赠秘书监
父潭,皇太仆卿驸马都尉司空
状。
公讳晟。
其先河东人
肃宗时诏取儒贤配主。
其父以门叶中选。
太仆卿
和政公主
主及太仆继丧。
而公年始十二。
孝闻宫姻。
既去丧。
代宗怜之。
召养宫中。
令与皇子诸王俱受学。
故公得通籍中禁。
诏以吴大瓘为之师。
又以大瓘子通元通微为助教
令十日考学绩。
劝所进。
乾元初尚舍奉御
得归故邸。
又诏吴大瓘通微通就舍授学。
广德中检校太常卿
赐佩金鱼。
德宗即位
以公故奉铜辇。
将欲加赐迁官。
未几而属车驾西狩矣。
公徒走会难奉天
因泣奏曰。
臣愿得尺诏。
持而东入都。
购其豪人以为效。
德宗奇其忠。
赐诏如奏。
公于是佣装入贼军中。
见贼伪右将军郭常左将军张光晟
公说曰。
阴潦之灾。
鱼鳖游其墀坛。
即扬光赫明。
是辈不知枯挂之地者。
公等宁能从其挂哉。
乃出诏示常等。
皆捧诏伏。
与誓约所归。
未及期。
会枢籍宦臣朱既昌阴以公之状飞告泚。
遂为泚捕系。
定死矣。
泚诘二将。
词不伏。
即徙于外狱。
稍宽之。
有顷。
贼兵累败。
守吏益怠。
公因其共系者十馀人谋。
相与脱其锢。
瞢而走之奉天
德宗为之抚背流涕。
明日。
宸舆幸汉中
公奉辔至南梁
还拜原王府长史
贞元六年改嘉王府长史
岁馀。
林舍人吴通元谪死。
公为疏陈雪。
再进不得命。
公之季止公曰。
上方怒。
宁可为也。
公不听。
公章卒三贡。
于是德宗寤之。
谓公见义不回。
赐书宠劳。
竟雪通元。
澧州别驾
十一年入为少将作。
永贞初大将作。
朝请大夫
起崇陵功。
检校左常侍居使内作。
河东县开国子
食邑五百户。
又加银青光禄大夫
起澧陵功。
上柱国
元和初
西蜀叛。
发岐陇邠泾朔方太原山东六郡之卒。
皆属长武军。
诏以高崇文讨之。
既诛。
三蜀大困。
汉中最险狭。
益不能赈输所奉。
中朝以器用当济。
遂拜工部尚书御史大夫
节帅汉中
始诏诸征蜀卒各还故部。
而独以汉中卒三千人移戍梓州
其卒以为始去父母乡里。
既劳而归。
及境乃不得见其闾。
亦以功自赖。
今则徙之。
谓若谪耳。
皆锋奋食所。
引刃援弓。
迫中贵人。
时公行未及郡。
闻之。
遂疾驱倍走。
往其所。
先劳其苦心。
劳已。
乃问曰。
君等何以而成功乎。
俱曰。
某等伐辟耳。
又问。
辟何以而得伐。
俱曰。
骄不受指于天子。
公曰。
君等既知辟以不受指而得伐。
又亲灭之而得功。
反不受指耶。
今即不受指。
即受灭矣。
于是卒皆免冑匍匐。
遂从所徙。
岁馀。
入为大将作。
使匈奴
先是戎相出视国使。
必自据偃。
以相辱傲。
公知之。
乃先谓曰。
闻若等皆以去信为强。
亡礼自大。
礼信不为。
诚不仁也。
何足奉吾国乎。
于是单于王贵人闻之
愕然失恃。
皆莫能词。
见则改容跪伏。
遂致天子之命。
约信成礼而归。
金吾右将军
始得居公爵。
封千五百户
加为大金吾
九年户部尚书
以大金吾左将军
元和十三年三月九日殁。
享年六十九。
上闻之。
一日废听奏诏。
命从官临吊之。
赐赙粟帛。
赠太子少保
公强辩多学。
谦下好问。
因危而致其节。
见义不顾其私。
输公之急。
某从僚其门。
备得前行。
谨以所闻所见。
实录于斯。
谨状。
元和十四年七月十七日状。
喜子传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喜子者。饥年女子小字也。
且困时。蒙活于估人刘承家女使。
喜子为人惠口而柔颜。承载与往来襄闽楚越之间。
常之闽纳货于息客崔氏。闽市中有韦生者。
居比屋。与喜子旦夕交候言。
韦动悦喜子。而承顾颇喜酒多亡。
故韦生得纵语靡曼。喜子既拒。
韦益欲淫之。会欲北舟向利。
韦思得与偕及图。假载于
曰诺。且因匿货。
坐抵禁系公室。独得与喜子在舟。
因赂傍者教以语。云承得死罪事。
其财妾奴婢当输入。度终不能脱矣。
不如以财亡。韦语达喜子。
子立谋自杀。即夜就溺。
人相与出之。几死。
及苏。复与言。
然知其妄。乃已。
自是各去。其后不复相闻。
事在元和四年。卫人程生为之说。
赞曰。吾闻程生云。
喜子之事。至死不变。
亦可谓烈。呜呼。
狐死正邱首。而喜子之仁也。
李绅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李绅者。本赵人
徙家吴中元和元年
节度使宗臣锜在吴。进士及第
还过谒锜。锜舍之。
宴游昼夜。锜能其材。
留执书记明年
锜以骄闻。有诏召。
称疾不欲行。宾客莫敢言。
坚为言。不入。
又不得去。会留后使王澹专职为锜具行。
锜蓄怒始发于。阴教士食之。
初士卒当劳赐者。皆会府中受赐。
与中贵人临视。次至中军
士得赐者俱不散。齐呼曰。
逆可食。既尽。
即执中贵人胁曰。尔宁遂众欲。
宁饱众腹。曰。
请所欲。曰。
为我众书报天子。幸得复锜位。
贵人惧。伪诺之。
书记以疏闻。闻之。
亡入锜内匿。众索不得。
及中贵人至。促锜行。
锜益怒。急召授纸笔。
令操书上牍。坐锜前。
佯惴怖战。管摇纸下。
札皆不能字。辄涂去。
累数十行。又如是。
几尽纸。锜怒骂曰。
是何敢如是。汝欲下从而先人耶。
对曰。不敢恶生。
直以少养长儒家。未尝闻金革鸣。
今暴及此。且不知精神在所。
诚得死在畏苦前。幸耳。
锜复制以兵刃。令易纸。
复然。傍一人为锜言曰。
闻有许侍御纵者。尤能军中书
不足与等。请召纵。
纵至。锜锐意自举。
授词操书。无不可锜意。
遂幽于润之外狱。兵散乃出。
纵竟逆死。赞曰。
李锜之贼江东也。其抗节者有李云李绅
则山中刘腾为书以大之。而之迹未及称。
肘腋下。举动顾盼有一不诚。
则支体立尽众手。而亦不顾。
而晓然自效如此。可谓临大节而不可夺者耶。
冯燕传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冯燕者。魏豪人。
祖父无闻名。燕少以意气任。
专为击毬斗鸡戏。魏市有争财斗者。
燕闻之。往搏杀不平。
沈匿田间。官捕急。
遂亡滑。益与滑军中少年鸡毬相得。
相国贾公耽在滑。能燕才。
留属中军。他日。
出行里中。见户傍妇人翳袖而望者。
色甚冶。使人熟其意。
遂室之。其夫滑将张婴者也。
婴闻其故。累殴妻。
妻党皆怨望婴。会婴从其类饮。
燕伺得间。复偃寝中。
拒寝户。婴还。
妻开户纳婴。以裾蔽燕。
燕卑脊步就蔽。转匿户扇后。
而巾堕枕下。与佩刀近。
婴醉且暝。燕指巾。
令其妻取。妻取刀授燕。
燕熟视。断其妻颈。
遂持巾去。明旦
婴起。见妻毁死
愕然。欲出自白
婴邻以为真婴杀。留缚之。
趣告妻党。皆来。
曰。常嫉殴吾女。
乃诬以过失。今复贼杀之矣。
安得他杀事。即其他杀
而安得独存耶。共持婴。
且百馀笞。遂不能言。
官家收系杀人罪。莫有辨者。
强伏其辜。司法官小吏持朴者数十人。
将婴就市。看者围面千馀人。
有一人排看者来呼曰。且无令不辜者死。
吾窃其妻而又杀之。当系我。
吏执自言人。乃燕也。
司法官与俱见贾公。尽以状对。
贾公以状闻。请归其印以赎燕死。
上谊之。下诏凡滑城死罪皆免。
亚之曰。予尚太史言。
而又好叙谊事。其宾党耳目之所闻见。
而为予道。元和中
外郎刘元鼎语予。贞元中有冯燕事。
得传焉。呜呼。
淫惑之心。有甚水火。
可不畏哉。然而燕杀不谊。
白不辜。真古豪矣。
表医者郭常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郭常者。饶人。
业医。居饶中。
以直德信。饶江其南导自闽。
颇通商外夷。波斯安息之货。
国人有转估于饶者。病且亟。
历请他医莫能治。请常为诊。
曰。病可去也。
估曰。诚能生我。
我酬钱五十万。常因舍之。
先以针火杂治。导其血关。
然后辅以奇药。诫曰。
第橐虑。块居月馀。
估称愈。欲归常所许财。
常不听。估曰。
先生以为寡欤。常曰。
不也。吾直吾之药。
计吾之功不能损千钱。而(一作令)所受非任。
反祸耳。卒不内。
人以常为诈而责常。常曰。
夫贩贾之人。细度而狭见。
终日希售榷买。计量于毫铢之间。
所入不能补其望。今暴夺之息钱五十万。
则必追吝郁惋。宁能离其心。
且药加于人。病新去而六腑方惫。
复有悒然之气。自内而伐。
即不可救。奈何。
彼方有疾时。知我能治而告我。
我幸免之。因利其财。
又使其死。是独不畏为不仁。
而神可欺者。吾何敢欺。
沈亚之曰。仲尼盖言。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而后学之徒。
未闻明好恶也。岂其言之愤不足畏耶。
今世或有邦有土之臣。专心聚敛。
残割饥民之食。以资所欲。
忍其死而不愧。受刑辱而无耻。
是亦不仁甚矣。终无有恶者。
若郭常之贱而行之。又焉得不称于当时哉。
表刘薰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刘薰者。
洛阳中女子也。
字嫣荪
故居家时名郑儿。
元和九年
年十六。
叔豹来求弹弦者。
其母以郑儿入焉。
后以善笑得大悦。
更名薰兰
叔豹为人喜酒多废。
勉之曰。
某以孙稚蒙君曲娱之爱。
使得奉巾馔。
诚不足以正非是。
然而君之齿方壮。
且又足给。
幸疴恙无有。
乃终日碌碌自堕。
如即至力□旦暮将何以拔之。
若终不更。
则亲戚友朋。
视君若某。
皆貊之乎。
于是房叔豹蹶然自咎。
遂取古籍诗书并学之。
是岁余罢陇西军。
来舍房氏。
始闻其语。
因嘉之。
遂为著篇以继劝。
且古语有云。
女为悦己者容。
亦见其志也。
如薰之能引媚其志。
归于至理。
岂不知贤女之为容。
汉武帝祈雨文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维长庆三年正月己巳栎阳沈亚之
承命于大京兆。以岁旱。
用乾肉清醪。恭祀于汉武皇帝神之祠下。
因巫人以达其祝语。呜呼。
阴阳水旱。其司惟神。
五行六气。神得而均。
如愆且灾。神何为仁。
惟神昔帝汉日。何祥不臻。
雍熙滂洋。甘露麒麟。
其泽。亦仰如
气配高明。没而为神。
居满必诛。居抑必申。
今者献阳始岁。亢而为屯。
草木蔽萌。塞脉沈津。
不蒸不泄。逾于十旬。
雨师慢傲。尸违不宾。
潜深骄高。枯此下人。
风伯嚣戏。陶浓尘。
溃为凝霾。坌若颓云。
鸿混突渤。上蒙无垠。
掩蔽光明。以垢春晨
彼风伯雨师。皆神所司。
处位不职。荒役不祇。
神假之权。使之用为。
上帝如怒。其殃孰罹。
神明胡不督其稽。察其欺。
坏法者戮。后期者笞。
然后泰阳蒸云。雨膏以时。
发生有涯。农力有施。
今官庶并诚。虔虔于祠。
集于宫室。鼓舞弹吹。
神其听之。无敢苟祈。
刘岩夫哀文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秀才刘岩夫。父殁不胜丧。
余吊而作词以哀之。其词曰。
号呼窒懑。喑呜呼兮。
一溢不入。百体痡兮。
醴泉渴竭。白发枯兮。
脆黄摧乱。如霜兮。
形若龙蜕。骸骨瘏兮。
悲占六腑。神无居兮。
魂魄惝惝。客四隅兮。
去依风云。将君疏兮。
待待(一作得得)地之。赴幽都兮。
生成(一作诚)果克。志意舒兮。
厚姻薄养。世有诸兮。
俗浸且广。无谁诛兮。
清魂佳宇。赫来图兮。
鼎设海陆。备肴俎兮。
吴梅狄酪。浃浓腴兮。
逢果错实。态味殊兮。
酣颜若颊。视若珠兮。
香津桂醑。蚁沈浮兮。
绿盎既发。有樽盂兮。
醪醴百味。君安须兮。
惟君之尝。恣所如兮。
三爵与洗。祝延呼兮。
为君浇奠。一飨余兮。
河南府李少尹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维长庆四年五月十七日福建等州都团练副使沈亚之
谨遣郡吏李权。奉酒肴之奠。
敬祭于故河南少尹李公之尊灵。夫哲智之达塞兮。
系其时之艰通。故孔子厄而周公通。
管遇齐而卒业。贾遭汉而不终。
呜呼哀哉。古昔何思。
所思维时。谟不我进。
纲不我维。民不得济。
道不得施。虽富且贵。
何大用为。夫子之道殁矣。
今将遗谁。卷清明之特达。
归壤厦而藏之。哀哉尚飨。
祭胡同年文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维长庆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同年韩复张正谟庞严沈亚之
馔庶羞清酌之奠。
祭于故安定胡君之灵。
惟温毅之龙颜兮。
含朴谦而苞野。
工时言之便诗兮。
斗风识于远雅。
同遭恩于昔年。
蒙擢身于长者。
念嘉欢之平生。
君何先而捐舍。
痛彫华之谁疾兮。
闻号号之稚寡
省余奠之不遒兮。
促将征于前马。
何决迈而无顾兮。
岂乐居乎壤厦。
既启全而无尤。
君子美其终也。
哀哉尚飨。
为韩尹祭韩令公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泽梁宋之戎郊。涵雄浑于云水。
陶沈毅与浓刚。作咣咣之巨士。
绵将流于洪光。鼓神涛之在已。
丞相之东征。统梁城之千雉。
命宾余以掌檄。踪之遗美。
见公佩之横腰。冠衙旗于宋垒。
及夷门之节卧。余奉归于故里。
宁后者之无当。顾狂埃以渤起。
司马啖而宾徒烹。血肉肆而为市。
何继师之无作。始公之功由是。
伏豺豹于神猊。遂清宁乎千里。
闻君书于天阍。帝嘉悦而忘耻。
尝叙族以侄予。谓同原于康子
康乐于一方。竟绵历乎再纪。
廪蓄以亿计。积有馀而流委。
枥甲马之万衔。惟君王之所指。
扑淮童与齐虿。犹烹冰以燎苇。
视燕赵之强侯。若负垤之偫蚁。
彼承风其如何。闻当饭之遗匕。
及柱天而辙日。信博壮之可倚。
逢谅闇之初晨。遂践阼而为治。
推毂兮升坛。河桥兮鄜畤。
恩光被以湛稠。仍分疆以及嗣。
遵往年之来觐。见差班于父子。
复何殃之不造。遽相追而没齿。
荣华之不遒兮。倏云乎已矣。
悼皇情以注想。每凝旒而抚扆。
锡秘物之必周。予得命为临视。
还壤厦之将驾。导清笳于哀徵。
鉴卑志之洁恭。愿降歆而省此。
呜呼哀哉。尚飨。
祭故室姚氏文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噫佳惠之淑敏。承严明以信修。
既笄佩之有仪。俟嘉人以为仇。
岂位者以无当。顾采贽以纳予。
惟鄙夫之蓬尘。牵阻离以为尤。
始仕笔而关塞。俄自夏而涉秋。
谁来归之须臾。遂省拜于东陬。
洁幼弱之室处。奉板舆于修途。
值凝冰之溯川。乃筑居以舍舟。
念姻嫁之以时。负重钧于薄躯。
何困蹇之多淹。汨岁序之忽周。
误闻恙于中闺。言迅辔于皇都
及郑洛之外郊。承凶言于来书。
悼追悲之莫及。声失恸以咽呼。
目虚疑而直想。容髣髴之在眸。
之觞奠。感百年之永乖。
缆繐帷之抚臆。非彷徨于故居。
惟灵魂之昭昭。省余心之劳劬。
为人祭媵者文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念昔媵者。容华不常。
喜颜如春。酣葩之芳。
㸌乎将然。煜乎为光。
偏然去步。如烟洋洋。
萃然来居。如鸾下翔。
佳言如酒。和人中肠。
情如茧丝。缭不可央。
繄云其御。惟我所当。
遂栖余床。为余馨香。
自始于今。六谢冰霜。
才云就木。言归陇首
道既已隔。淹不可久。
呜呼哀哉。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