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省试颜子不贰过论793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论曰。
登孔氏之门者众矣。
三千之徒。
四科之目。
孰非由圣人之道。
为君子之儒者乎。
其于过行过言。
亦云鲜矣。
而夫子举不贰过。
惟颜氏之子。
其何故哉。
请试论之。
夫圣人抱诚明之正性。
根中庸之至德。
苟发诸中形诸外者。
不由思虑。
莫匪规矩。
不善之心。
无自入焉。
可择之行。
无自加焉。
故惟圣人无过。
所谓过者。
非谓发于行。
彰于言。
人皆谓之过而后为过也。
生于其心。
则为过矣。
故颜子之过。
此类也。
不贰者。
盖能止之于始萌。
绝之于未形。
不贰之于言行也。
中庸曰。
自诚明谓之性。
自明诚谓之教。
自诚明者。
不勉而中。
不思而得。
从容中道。
圣人也。
无过者也。
自明诚者。
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不勉则不中。
不思则不得。
不贰过者也。
故夫子之言曰。
回之为人也。
择乎中庸。
得一善。
则拳拳服膺而不失之矣。
又曰。
颜氏之子。
其殆庶几乎。
言犹未至也。
孟子亦曰。
颜子具圣人之体而微者。
皆谓不能无生于其心。
而亦不暴之于外。
考之于圣人之道。
差为过耳。
颜子自惟其若是也。
于是居陋巷以致其诚。
饮一瓢以求其志。
不以富贵妨其道。
不以隐约易其心。
确乎不拔
浩然自守。
知高坚之可尚。
忘钻仰之为劳。
任重道远
竟莫之致。
是以夫子叹其不幸短命。
今也则亡。
谓其不能与已并立于至圣之域。
观教化之大行也。
不然。
夫行发于身。
加于人。
言发乎迩。
见乎远。
苟不慎也。
败辱随之。
而后思欲不贰过。
其于圣人之道。
不亦远乎。
而夫子尚肯谓之其殆庶几。
孟子尚复谓之具体而微者哉。
则颜子之不贰过。
尽在是矣。
谨论。
争臣792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
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
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
晋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
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
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
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
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愈应之曰。
是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
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
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则曰。
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夫不以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
若蛊之上九。居无用之地。
而致匪躬之节。蹇之六二。
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
则冒进之患生。旷官之刺兴。
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也。
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
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
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
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
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问其官。则曰谏议也。
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也。
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
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
且吾闻之。有官守者。
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
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言乎哉。
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
无一可者也。阳子将为禄仕乎。
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
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
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柝者可也。
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
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
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阳子之秩禄。
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
而如此。其可乎哉。
或曰否。非若此也。
阳子恶讪上者。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
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书曰。尔有嘉谟嘉猷。
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
曰斯谟斯猷。惟我后之德。
阳子之用心亦若此者。愈应之曰。
阳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谓惑者矣。
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
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
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谊。
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
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
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庶岩穴之士。
闻而慕之。束带结发
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
致吾君于。熙鸿号于无穷也。
若书所谓。则大臣宰相之事。
阳子之所宜行也。且阳子之心。
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是启之也。
或曰。阳子之不求闻而人闻之。
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
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
愈曰。自古圣人贤士
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
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
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
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
席不暇暖。而得黔。
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
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
岂使自有馀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
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
听其是非。视其险易。
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
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
圣贤之身也。且阳子之不贤。
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
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吾闻君子不欲加诸人。
而恶讦以为直者。若吾子之论。
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
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
吾子其亦闻乎。愈曰。
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
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
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
且国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尽言于乱国
是以见杀。传曰。
惟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
子告我曰。阳子可以为有道之士也。
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哉。
三器论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
或曰。
天子坐于明堂。
执传国玺。
列九鼎。
使万方之来者。
惕然知天下之人。
意有所归。
而太平之阶具矣。
后王者或阙。
何如。
对曰。
异乎吾所闻。
归天人之心。
太平之基。
是非三器之能系也。
子不谓明堂。
天子布政者耶。
周公成王居之而朝诸侯。
美矣。
幽厉居之何如哉。
子不谓传国之玺。
帝王所以传宝者耶。
汉高文景得之而以为宝。
美矣。
新莽胡石得之何如哉。
子不谓九鼎。
帝王之所谓神器耶。
夏禹铸之。
周文迁之。
而为宝。
美矣。
桀癸纣辛有之何如哉。
若然。
归天人之心。
兴太平之阶。
决非三器之所能也。
帝王之圣者。
卑宫室。
贱金玉。
斥无用之器。
以示天下。
贻子孙。
而后王犹殚天下之土木不肯已。
又安忍誇广之。
尊其为明堂欤。
若传国玺之狂嬴贼新。
童心侈意而为之。
示既有之
不抵之足矣。
称其符瑞则未也。
若九鼎之死百牢不能膏其腹。
万载不能黔其足。
其烹饪祠之用又足取。
岂不为无用之器哉。
尧水滔天。
人禽鬼神之居相混已。
导川决水。
以分神人之居。
乃销九金
乃铸九鼎。
仪万有之族。
露怪异之状。
其护人己。
其救人已。
后王决不如大禹识鬼神之状。
又无当时汨没之危。
而徒欲阃金大广器物。
与夫垫巾效郭异名同蔺者。
岂不远哉。
是亦见谬也。
噫。
不务其修诚于内。
而务其盛饰于外。
匹夫之不可。
而况帝王哉。
送穷文811年1月30日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
主人使奴星结作车。缚草为船。
载糗舆粻。牛系轭下。
引帆上樯。三揖穷鬼而告之曰。
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
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
日吉时良。利行四方。
子饭一盂。子啜一觞。
携朋挈俦。去故就新
驾尘彍风。与电争先。
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
子等有意于行乎。屏息潜听。
如闻音声。若啸若啼。
𥒐歘嚘嘤。毛发尽竖。
竦肩缩颈。疑有而无。
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
吾与子居。四十年馀。
子在孩提。吾不子愚。
子学子耕。求官与名。
惟子是从。不变于初。
门神户灵。我叱我呵。
包羞诡随。志不在他。
子迁南荒。热烁湿蒸。
我非其乡。百鬼欺陵
太学四年。朝齑暮盐
惟我保汝。人皆汝嫌。
自初及终。未始背汝。
心无异谋。口绝行语。
于何听闻。云我当去。
是必夫子信谗。有閒于予也。
我鬼非人。安用车船。
鼻嗅臭香。糗粻可捐。
单独一身。谁为朋俦。
子苟备知。可数已不。
子能尽言。可谓圣智。
情状既露。敢不回避。
主人应之曰。子以吾为真不知也耶。
子之朋俦。非六非四。
在十去五。满七除二。
各有主张。私立名字。
捩手覆羹。转喉触讳
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
皆子之志也。其名曰智穷。
矫矫亢亢。恶圆喜方。
羞为奸欺。不忍害伤。
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
摘抉杳微。高挹偫言。
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
不专一能。怪怪奇奇。
不可时施。祗以自嬉。
又其次曰命穷。影与形殊。
面丑心妍。利居众后。
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
磨肌戛骨。吐出心肝。
企足以待。寘我雠冤。
凡此五鬼。为吾五患。
饥我寒我。兴讹造讪
能使我迷。人莫能閒。
朝悔其行。暮已复然。
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
跳踉偃仆。抵掌顿脚
失笑相顾。徐谓主人曰。
子知我名。凡我所为。
驱我令去。小黠大痴。
人生一世。其久几何。
吾立子名。百世不磨。
小人君子。其心不同。
惟乖于时。乃与天通。
携持琬玉。易一羊皮。
饫于肥甘。慕彼糠糜。
天下知子。谁过于予。
虽遭斥逐。不忍子疏。
谓予不信。请质诗书。
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烧车与船。延之上座。
武侍御所画佛文811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御史武君。
当年丧其配。
敛其遗服栉珥鞶帨于箧。
月旦十五日。
则一出而陈之。
抱婴儿以泣。
有为浮屠之法者。
造武氏而谕之曰。
是岂有益耶。
吾师云。
人死则为鬼。
鬼且复为人。
随所积善恶受报。
环复不穷也。
极西之方有佛焉。
其土大乐。
亲戚姑能相为图是佛而礼之。
愿其往生。
莫不如意。
武君怃然辞曰。
吾儒者。
其可以为是。
既又逢月旦十五日。
复出其箧实而陈之。
抱婴儿以泣。
且殆而悔曰。
是真何益也。
吾不能了释氏之信不。
又安知其不果然乎。
于是悉出其遗服栉佩
合若干种。
就浮屠师请图前所谓佛者。
浮屠师受而图之。
韩愈闻而吊之曰。
晢晢兮目存。
丁宁兮耳言
忽不见兮不闻。
莽谁穷兮本源。
图西佛兮道予勤。
以妄塞悲兮慰新魂。
呜呼奈何兮吊以兹文。
后汉三贤赞三首 其三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
仲长统公理
山阳高平
高干有雄志而无雄才。
其后果败。
以此有声。
俶傥敢言。
语默无常。
人以为狂生。
州郡会召。
称疾不就。
著论见情。
初举尚书郎
后参丞相军事。
卒不至于荥。
论说古今。
发愤著书。
昌言是名。
友人缪袭
称其文章。
足继西京
四十一终。
何其短耶。
呜呼先生
五箴 其一 游箴805年12月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余生二十有八年。发之短者日益白。齿之摇者日益脱。聪明不及于前时。道德日负于初心。其不至于君子而卒为小人也昭昭矣。作五箴以讼其恶云。
余少之时。将求多能。
蚤夜以孜孜。余今之时。
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
呜呼余乎。其无知乎。
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乎。
其二 言箴805年12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
不知言之人。乌可与言。
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传。
幕中之辩。人反以汝为叛。
台中之评。人反以汝为倾。
汝不惩邪。而呶呶以害其生邪。
瘗砚铭794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陇西李观元宾。始从进士贡在京师
或贻之砚。既四年。
悲欢穷泰。未尝废其用。
凡与之试艺春官。实二年。
登上第。行于褒谷
役者刘允误坠之地。毁焉。
乃匣归埋于京师里中。昌黎韩愈
其友人也。赞且识云。
土乎成质。陶乎成器。
复其质。非生死类。
全斯用。毁不忍弃。
埋而识之。仁之义。
砚乎砚乎。与瓦砾异。
讳辩810年11月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
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
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
和而唱之。同然一辞
皇甫湜曰。若不明白。
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
释之者曰。谓若言徵不称在。
言在不称徵是也。律曰。
不讳嫌名。释之者曰。
谓若禹与雨。邱与蓲之类是也。
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
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
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
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
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
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皙。
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
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
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
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
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为野鸡。
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
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者宫妾。
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
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
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
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
为可耶。为不可耶。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
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
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
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
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
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耶。
杂说四首 其一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八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元閒。
薄日月。伏光景。
感震电。神变化。
水下土。汨陵谷
云亦灵怪矣哉。云。
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
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
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
信不可欤。异哉。
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
既曰龙。云从之矣。
其二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八
善医者不视人之瘠肥。
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
善计天下者。
不视天下之安危。
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
天下者人也。
安危者肥瘠也。
纪纲者脉也。
脉不病。
虽瘠不害。
脉病而肥者死矣。
通于此说者。
其知所以为天下乎。
夏殷周之衰也。
诸侯作而战伐日行矣。
传数十王而天下不倾者。
纪纲存焉耳。
秦之王天下也。
无分势于诸侯。
聚兵而焚之。
二世而天下倾者。
纪纲亡焉耳。
是故四支虽无故。
不足恃也。
脉而已矣。
四海虽无事。
不足矜也。
纪纲而已矣。
忧其所可恃。
惧其所可矜。
善医善计者。
谓之天扶与之。
易曰。
视履考祥。
善医善计者为之。
其三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八
谈生之为崔山君传。
称鹤言者。
岂不怪哉。
然吾观于人。
其能尽吾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
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昔之圣者。
其首有若牛者。
其形有若蛇者。
其喙有若鸟者。
其貌有若蒙倛者。
彼皆貌似而心不同焉。
可谓之非人耶。
即有平胁曼肤
颜如渥丹。
美而很者。
貌则人。
其心则禽兽。
又恶可谓之人耶。
然则观貌之是非。
不若论其心与其行事之可否为不失也。
怪神之事。
孔子之徒不言。
余将特取其愤世嫉邪而作之。
故题之云尔。
其四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八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閒。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师说802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我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偫聚而笑之。问之。
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郯子苌宏师襄老聃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专攻
如是而已。李氏子蟠。
年十七。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获麟解801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麟之为灵昭昭也。
咏于诗。
书于春秋。
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
虽妇人小子。
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
不畜于家。
不恒有于天下。
其为形也不类。
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
然则虽有麟。
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
鬣者吾知其为马。
犬豕豺狼麋鹿。
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
惟麟也不可知。
不可知。
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
虽然。
麟之出。
必有圣人在乎位。
麟为圣人出也。
圣人者必知麟。
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
麟之所以为麟者。
以德不以形。
若麟之出不待圣人。
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进学解813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馆下
诲之曰。业精于勤
荒于嬉。行成于思
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
治具毕张。拔去凶邪。
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
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
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
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
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
无患有司之不公。言未既。
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
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元。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
补苴罅漏。张皇幽。
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沈浸醲郁。含英咀华。
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
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春秋谨严。左氏浮誇。
易奇而法。诗正而葩。
下逮庄骚。太史所录。
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
子来前。夫大木为杗。
细木为桷。欂栌侏儒
椳闑扂楔。各得其宜。
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
牛溲马勃。败鼓之皮。
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
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
杂进巧拙。纡馀为妍。
卓荦为杰。校短量长
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
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荀卿守正。大论是宏。
逃谗于楚。废死兰陵
是二儒者。吐辞为经。
举足为法。绝类离伦
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
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
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
子不知耕。妇不知织。
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
然而圣主不加诛。宰相不见斥。
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
名亦随之。投闲置散
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
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
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
而訾医师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通解789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今之人。以一善为行而耻为之。
达节而称夫通才者多矣。然而脂韦汨没。
以至于老死者相继。亦未见他之称。
其岂非乱教贼名之术欤。且五常之教。
与天地皆生。然而天下之人。
不得其师。终不能自知而行之矣。
故尧之前千万年。天下之人。
促促然不知其让之为美也。于是许由哀天下之愚。
且以争为能。乃脱屣其九州。
高揖而辞尧。是后之人竦然而言曰。
虽天下。犹有薄而不售者。
况其小者乎。故让之教行于天下
许由为之师也。自桀之前千万年。
天下之人。循循然不知忠易其死也。
龙逢哀天下之不仁。睹君父百姓入水火而不救。
于是进尽其言。退就割烹
故后之臣竦然而言曰。虽万死。
犹有忠而不惧者。况其小者乎。
故忠之教行于天下。龙逢为之师也。
自周之前千万年。浑浑然不知义之可以换其生也。
伯夷哀天下之偷且以彊。则服食其
逃山而死。故后之人竦然而言曰。
虽饿死。犹有义而不惧者。
况其小者乎。故义之教行于天下。
伯夷为之师也。是三人俱以一身立教。
而为师于百千万年閒。其身亡而其教存。
扶持天地。功亦厚矣。
向令三师耻独行。慕通达。
则尧之日。必曰得位而济道。
安用让为。之日。
必曰长进而否退。安用死为。
周之日。必曰和光而同尘。
安用饿为。若然者。
天下之人。促促然而争。
循循然而佞。浑浑然而偷。
其何惧而不为哉。是则三师生于今。
必谓偏而不通者矣。其可不谓之大贤人者哉。
呜呼。今之人其慕通达之为弊也。
且古圣人言通者。盖百行众艺备于身而行之者也。
今恒人之言通者。盖百行众艺阙于身而求合者也。
是则古之言通者。通于道义。
今之言通者。通于私曲。
其亦异矣。将欲齐之者。
其不犹矜粪丸而拟质随珠者乎。且令今父兄教其子弟者。
曰尔当通于行如仲尼。虽愚者亦知其不能也。
曰尔尚力一行如古之一贤。虽中人亦希其能矣。
岂不由圣可慕而不可齐。贤可及而可齐邪。
今之人行未能及乎贤。而欲齐乎圣者。
亦见其病矣。夫古人之进修。
或几乎圣人。今之人行不出乎中人。
而耻乎力一行为独行。且曰我通同如圣人。
彼其欺心邪。吾不知矣。
彼其欺人而贼名邪。吾不知矣。
余惧其说之将深。为通解。
择言解789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火泄于密。而为用且大。
能不违于道。可燔可炙。
可镕可甄。以利乎生物。
及其放而不禁。反为灾矣。
水发于深。而为用且远。
能不违于道。可浮可载。
可饮可灌。以济乎生物。
及其导而不防。反为患矣。
言起于微。而为用且博。
能不违于道。可化可令。
可告可训。以推于生物。
及其纵而不慎。反为祸矣。
火既我灾。有水而可伏其焰。
能使不陷于灰烬矣。水既我患。
有土而可遏其流。能使不仆于波涛矣。
言既我祸。即无以掩其辞。
能不罹于过者亦鲜矣。所以知理者。
又焉得不择其言欤。其为慎而甚于水火。
原道804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八 创作地点: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
博爱之谓仁。
行而宜之之谓义。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
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
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
非毁之也。
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
曰天小者。
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为仁。
孑孑为义。
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
道其所道。
非吾所谓道也。
其所为德。
德其所德。
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
合仁与义言之也。
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
去仁与义言之也。
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
孔子没。
火于秦。
于汉。
佛于晋魏梁隋之閒。
其言义者。
不入于杨。
则入于墨。
不入于老。
则入于佛。
入于彼。
必出于此。
入者主之。
出者奴之。
入者附之。
出者污之。
噫。
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
孰从而听之。
老者曰。
孔子
吾师之弟子也。
佛者曰。
孔子
吾师之弟子也。
孔子者。
习闻其说。
乐其诞而自小也。
亦曰吾师亦尝云尔。
不惟举之于其口。
而又笔之于其书。
噫。
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
其孰从而求之。
甚矣人之好怪也。
不求其端。
不讯其末。
惟怪之欲闻。
古之为民者四。
今之为民者六。
古之教者处其一。
今之教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
而食之家六。
工之家一。
而用器之家六。
贾之家一。
而资焉之家六。
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
人之害多矣。
圣人者立。
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道。
为之君。
为之师。
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
寒然后为之衣。
饥然后为之食。
木处而颠。
土处而病也。
然后为之宫室
为之工以赡其器用。
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
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
为之礼以次其先后。
为之乐以宣其湮郁。
为之政以率其怠勌。
为之刑以锄其强梗。
相欺也。
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
相夺也。
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
害至而为之备。
患生而为之防。
今其言曰。
圣人不死。
大盗不止。
剖斗折衡。
而民不争。
呜呼。
其亦不思而已矣。
如古之无圣人
人之类灭久矣。
何也。
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
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
出令者也。
臣者。
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民者。
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
君不出令。
则失其所以为君。
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
则失其所以为臣。
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
则诛。
今其法曰。
必弃而君臣。
去而父子。
禁而相生养之道。
以求其所谓清静寂灭者。
呜呼。
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
不见黜于武周公孔子也。
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
不见正于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
号名殊。
其所以为圣一也。
夏葛而冬裘。
渴饮而饥食。
其事殊。
其所以为智一也。
今其言曰。
曷不为太古之无事。
是亦责之裘者曰。
曷不为之之易也。
责饥之食者曰。
曷不为饮之之易也。
传曰。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
将以有为也。
今也欲治其心。
而外天下国家。
灭其天常。
子焉而不父其父。
臣焉而不君其君。
民焉而不事其事。
孔子之作春秋也。
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经曰。
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夏之亡。
诗曰。
戎狄是膺。
荆舒是惩。
今也举夷狄之法。
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
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
博爱之谓仁。
行而宜之之谓义。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
其文诗书易春秋。
其法礼乐刑政。
其民士农工贾。
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
其服麻丝。
其居宫室
其食米果蔬鱼肉。
其为道易明。
而其为教易行也。
是故以之为已。
则顺而祥。
以之为人。
则爱而公。
以之为心。
则和而平。
以之为天下国家。
无所处而不当。
是故生则得其情。
死则尽其常。
郊焉而天神假。
庙焉而人鬼享。
曰。
斯道也。
何道也。
曰。
斯吾所谓道也。
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
舜以是传之禹。
禹以是传之汤。
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
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之死。
不得其传焉。
荀与扬也。
择焉而不精。
语焉而不详。
周公而上
上而为君。
故其事行。
周公而下。
下而为臣。
故其说长。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
曰。
不塞不流。
不止不行。
人其人。
火其书。
庐其居。
明先王之道以道之。
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
其亦庶乎其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