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访乐诏景祐二年四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大诏令集》卷一四九
敕:夫礼生于人心,通于国教。
惟雅乐之作,乃治道之端。
肆朕纂图,弗忘稽古,奉郊丘宗庙之祀,正会朝享侑之容,感和神明,兹事至重。
宴居深念,躬自考求,择精学以讨论,命辅臣而参综。
尚虑旧籍多缺,遗韵莫传,思博访于知音,庶克臻于尽善。
其有簪绅之士,褒博之流,究律吕之原,达古今之变,或削章来上,或诣吏自陈,当为详裁,期于折衷。
咨尔宰辅,布于群伦。
祖宗升配诏景祐二年五月一日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
朕闻王者奉宗庙,贵功德。
禋天祀地,则有侑神作主之尊;
审谛合食,则有百世不迁之重。
朕以寡薄,获承天序,实赖先烈,迄臻治平
惧不能扬祖宗之休,丕显懿铄,夙夜惟念,弗遑宁居。
恭以太祖皇帝奋淳耀之精,辑乐推之运,属五代浇季,中华剖裂,英威一震,罔不率俾,夷僭黜暴,皇纲再张。
革其桀骜,纳诸轨度,规摹闳远,诒万世法。
太宗皇帝躬神圣之资,乃膺继体,及来闽粤,复汾晋,方夏一统,尉候万里。
兴文教,拔群材,思皇政经,忧劳庶务,惠泽渐渍,浃人骨髓。
真宗皇帝钦明孝熙,恢缵鸿绪,勤俭以率下,哀矜以谨刑。
抚和二边,兵不复用,民靡知役,物遂其生。
因时昭泰,宪章考古,登封巡祭,声明焯耀,享国多载,仁恩溥博。
昔商周之际则长发大禘,严父配天。
逮于汉氏,亦能尊二宗,立庙乐,朕甚慕之。
肆我艺祖之受天命,建大业,可谓有功矣。
二圣继统,重雍累洽,可谓有德矣。
其令礼官稽按典籍,辨崇配之序,定二祧之位,中书门下审加详阅,称朕意焉。
按:《皇朝文鉴》卷三一。又见《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七三。第二册第九九一页《宋大诏令集》卷一三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六,《东都事略》卷五,《古今合璧事类》外集卷七,《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七,《永乐大典》卷五四五五。
言恩赦除放欠负事奏天禧二年八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二、《宋史》卷二九一《宋绶传》
本司屡经恩赦除放欠负,差官详定,内有事节未圆者,凡六十八州军,共六百七十三万贯石斤两,计三千二百馀人,至今报应未备。
望令转运司选官与长吏、催欠官详酌,如合蠲免,限半月闻奏。
奉诏详定贡举未便事件奏天圣四年闰五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五之五(第五册第四四九八页)
准诏详定贡举未便事件。
切详条制,科场之时,本州府更有特恩免解。
举人即除免解人外,其取解举人并于元敕五分只解三分,次举即依元敕分数。
参详今来只是进士三举,诸科五举已上,方得免解,如只解三分,恐有亏抑。
欲乞合该解人外,其取解举人并许于元敕五分内解发四分。
四川、广南有免解人处,即以今来参定薛田等起请分数为额。
奉诏详定贡举具合条约奏天圣四年闰五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会要辑稿》选举一四之九(第五册第四四八七页)
准诏与礼部贡院详定贡举具合条约以闻。
检会天禧二年七月诏书,应命官乞锁厅应举,须先行考试,艺业合格,即许取解。
如荐发到省,却有纰缪,不及格,其前后考试官、举送官,并重行朝典,本人勒停。
雍熙二年六月诏书,锁厅应举者,须是文学优赡,才器出群,历官无负犯之尤,检身有可观之誉,先试艺文,合格以闻,待报解送。
礼部考试纰缪,发解官与举送长官,必寘重罪,本人免所居官。
参详锁厅举人,既历仕涂,复勤词业,非加奖激,恐怠进修。
而命官之内,少有全无遗阙者,须至分别轻重。
欲乞今后除历任有赃私罪,并见勒停,殿责降冲替,未经叙用人等不许取应外,馀并许奏候朝旨,依举人例荐解,即更不先行考试。
将来省试,实显纰缪,即乞以雍熙二年诏书从事
仍检会天禧三年天圣二年礼部贡院奏,考试锁院不及格人,奉敕令御史台各罚铜一十斤放,仍今后不得锁厅应举。
看详,若不及格,便加责罚,不得取应,恐非诱劝之道。
今后欲乞与免责罚,并许取应。
准诏看详删正新令毕乞付施行奏天圣七年五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会要辑稿》刑法一之四(第七册第六四六三页)
准诏,以编敕官新修令三十卷,并编敕录出罪名轻简者五百馀条为附令,敕付两制与刑法官看详。
内有添删修改事件,并已删正,望付中书门下施行。
盛度升位奏天圣八年四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一四(第二册第一八七八页)、《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一○九页
蒙恩充学士,与右谏议大夫盛度并命。
在先朝已为学士,望升位在上。
仁宗乞约先天制度前殿取旨天圣九年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国朝诸臣奏议》卷九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宋史》卷二九一《宋绶传》、《楚纪》卷一一
臣伏见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奏事,常至日晏。
唐五日一开延英,止与宰相近臣论议政事。
今承祖宗基业,尽有旧制,酌中立制,正在今日。
唐先天中睿宗太上皇,五日一次听朝,处分军国重务,及三品以上除授,决重刑。
明皇日听朝,授三品以下,决徒刑。
请令中书枢密院约先天制度,自今非军国大事及大除拜,皆前殿取旨,臣寮亦止于前殿对见。
乞总揽威柄整顿纪纲奏明道二年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隆平集》卷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三、《东都事略》卷五七、《九朝编年备要》卷九、《宋史》卷二九一《宋绶传》
帝王之御臣下,在乎总握威柄,赏罚二者,必自天子出。
一纪以来,政出帘簿之间。
今陛下方躬亲万务,听断有神宗英风。
天下延颈跂踵,渴见圣政,若非惩奸革弊,无以新四方耳目。
而政刑号令,未见胜于垂帘之日,岂非三事大臣未能尽辅佐之道耶?
顷者除授恩泽,多所希望,而因缘邪倖者邀取升擢,议者皆以谓恩出太后而不由陛下。
自亲政以来,恩赏虽行,议者又云悉出大臣,盖大臣公为朋党,罔冒天聪。
朋党相结,其害实甚。
或窥测上旨,密令陈奏;
或附会己意,以进退人。
大臣市恩以招权,小人趋利以售进,此风浸长,有蠹邦政。
太宗尝云:「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
外忧不过边事,皆可豫防。
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真宗亦云:「唐朝朋党尤盛,渐不可制,以至帝室衰弱」。
愿陛下思祖宗之训,念王业艰难,整顿纪纲,正在今日。
乞勿以治平自怠景祐元年十二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国朝诸臣奏议》卷二○、《隆平集》卷七、《东都事略》卷五七、《宋史》卷二九一《宋绶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六
臣闻自古守成之君,率皆兢畏,不忘顾省。
何者?
虑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
故常立防于无事之始,销变于未萌之前。
若事至而应,不已殆欤?
臣愿饬励群司,交修庶职,勿以治平自怠,勿以纤微不谨,则可以保至尊而享洪业也。
又窃思驭下之道有三:盖临事尚乎守,当机贵乎断,兆谋先乎密。
夫惟能守则奸莫由移,断则邪莫由惑,密则事莫由变。
是三者,治乱安危之所系,愿陛下钦之念之。
至若朝务清夷,深居閒燕,亦愿陛下爱养玉体。
节宣所以顺四时,声味所以调六气,勿至伤过,乃克和平,自然拥百灵之休,享无疆之福,岂不善哉!
请官给议谥者酒食奏景祐四年六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
本省集官覆谥,而请谥之家,皆自具饮馔。
夫考行易名,用申劝沮,而享其私馈,颇非政体。
请自今官为给酒食。
详定贾昌朝言仪卫三事奏景祐五年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会要辑稿》舆服一之一九(第二册第一七五一页)、《宋史》卷一四五《仪卫志》三
卤簿内有诸司供奉,盖资备物,以奉乘舆。
昌朝所奏,以斋宿之时,不可陈玩乐之具。
欲望祀前一日,应供奉官等令宿于幕次,候皇帝行礼毕降坛,导引至青城,由青城前引归大内
又按后汉刘熙《释名》曰:「骡车、羊车,各以所驾名之也」。
《隋书·礼仪志》曰:「汉氏或以人牵,或驾果下马」。
此乃汉代已有,晋武偶取乘于后宫,非特为掖庭制也。
况历代载于《舆服志》,自唐至今,著之礼,欲望且仍旧陈列。
其卤簿仪仗,每遇南郊前五日,预行点阅,素队各认地方。
欲望下仪仗卤簿使更切点检,整肃。
奉诏详定乐律奏景祐五年九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会要辑稿》乐二之二○(第一册第三○一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二、《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八
参详李照新乐,比旧乐减下三律,众论以为无所依据,欲望将来郊庙行礼,且用和岘所定旧乐。
兼得大乐令仲辛等状,称旧乐钟磬内不经李照镌磨者见存馀七架,将来郊庙殿庭,可以互换祗应。
乞郊祭且依旧例奏景祐五年十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会要辑稿》礼三之一(第一册第四四○页)
参详真宗崇奉圣祖,营建宫馆,每行郊祭,必亲荐飨。
陛下五经郊籍,并修此礼。
今如候郊礼毕依下元朝拜,则大为简略;
如别择日备仗卫宿斋亲谒,又诚烦并。
况尊祖之地,务极严祗。
欲望且依旧例。
乞立赏募告讹言惑众者奏宝元二年四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三
府界民间讹言有寇兵大至,老幼皆奔走入城郭。
又乡民多为白衣会以惑众。
请立赏募告者。
度支学士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珊瑚网》卷六、《六艺之一录》卷三九四
绶顿首:度支学士,近奉宴言,深慰劳答。
忽承手札,曲示勤私,贶及吴中碑本及藤帽、一奁,伤费颇多,不敢辞拒,但增腼佩之至。
谨因来介,辄奉片幅为谢。
绶顿首,四日。
按:《书画题跋记》卷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景祐卤簿图记序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皇朝文鉴》卷八五、《玉海》卷八○、《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卷一六二、《渊鉴类函》卷三六七
古者黄帝氏创轩冕之容,列营卫之警,舆驾仪物,盖本于此。
唐尧彤车,有虞鸾和,夏后之绥,商人之路,《周官》有司常、巾车之职,虎贲旅贲之从。
三五之际,其所由来尚矣。
秦、六国兼属车九九之数,上甘泉,备千乘万骑之众。
自时厥后,损益可知。
历李唐之艰屯,接五代之卑替,风流文物,荡然罕馀。
艺祖神武之姿,膺乐推之运,霆断电扫,王略载清,绵蕝示天子之尊,黄屋削诸侯之僭,始议郊飨,即诹典文。
宰司儒臣,讨求扬搉,补缉漏目,崇饰新规。
捍卫既雄,羽仪兼备。
初,吏士所服,皆用画帛,被袭且久,污蔑不鲜。
乃命易以厚缯,加之文绣,采綷相错,焕乎一时。
若继代相传,洎代国所得于古戾者必褫去其制,朴者必增华。
自是天畤报功,洛坛拜况,遗老嗟睹,旧章顿还。
二宗继猷,慎守丕则,柴泰兆耕,东廛篆石,仙闾薶牲,汾浒顺风,访道案历上陵,巡祭便蕃,威容震耀。
羽旄舆马,咸慰夫东西人之望焉。
在昔蔡邕十《意》,首著车服之目。
范晔绪成其事,史官颇续此作。
其旁记别录,又有董巴徐广、周迁数家。
中朝江左,亦尝图卤簿。
至道中,诏翰林承旨宋白内侍画郊丘仗卫,缄在秘府
景德中资政殿学士王钦若上《卤簿记》三卷,敕付太史
盖古今之论,其详可得而睹。
皇上绍庭正统,拱己中宸,睿德天成而日跻,洪化火驰而风偃。
崇儒向学,文之经也。
讲兵训武,士之畏也。
奉先登侑,礼之大也。
度曲接神,乐之广也。
包文武以居业,总礼乐而播宪,则清光景铄,可臆度而遽数哉!
粤再郊之明年,命华光侍臣图写大簿。
是时臣充仪仗使,督摄容卫,又以太仆奉车,承被顾问,官守之事,得以周知。
乃与侍讲冯元侍讲孙奭议曰:前二图书写形纪事,不相参会,盍象设而又文陈乎?
繇是著为《图记》十篇,名物夥多,但续其居首者,非有小异,不复重出。
先摽其形制,后载其因造,有未周尽,复具于末篇,别依兵部字图画横幅,其轴纤悉无漏,合丹青而不乱,非见闻之异辞。
天行星陈,莫斯为盛。
嘻,夫圣人制情之动,防民之踰,为之辨贵贱名数之差,著陟降进止之节,训之以物则显之以器服。
故方轸圆盖以观法象,镂锡辰旂以昭声明。
寝兕持虎以养其威,升龙左纛以副其德。
天下尊之,百官奉之,邪心弗萌,乱原以消,非谓尚文貌之繁,矜纷华之饰。
我后之置图自正观古作鉴者,其是之谓欤!
岁在戊寅,燔祀有期,敕内省副鉴监,逮属艰难,常从领护,其属重饰帝车,爰及法物,并加釐正,询博士之论,择国工之工,巧惟藻绚,臻夫典美。
臣又适分使节,专职礼仪,因念曩编,宜益今制,而名标天圣,事从景祐,义则非顺,理当改为。
辄取近所修正,各附其下,他即如旧。
仍以亲政之初元冠其篇题,表一王而大居正也。
荐尘衡石之览,将谨名山之藏,庶几裨《中经》丙部之馀,为官注一家之说耳。
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序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以前医籍考》页七八
臣闻人之生也,陶六气之和,而过则为沴。
医之作也,求百病之本,而善则能全。
若乃分三部九候之殊,别五声五色之变,揆盈虚于表里,审躁静于性韵,达其消息,谨其攻疗,兹所以辅含灵之命,裨有邦之治也。
国家丕冒万宇,交修庶职,执技服于官守,宽疾存乎政典。
皇上秉灵图而迪成宪,奉母仪而隆至化,明烛幽隐,惠绥动植,悯斯民之疚苦,伫嘉医之拯济。
且念幅员之辽邈,闾巷之穷阨,肄业之士,罕尽精良,传方之家,颇存疑舛。
四种之书或阙,七年之习未周。
以彼粗工,肆其亿度,夭害生理,可不哀哉!
是形憯怛,或怀重慎,以为昔之上手,效应参神,前五日而逆知,经三折而取信,得非究源之微妙,用意之详密乎?
盖诊候之教,肇自轩祖,中古以降,论者弥繁,思索其精,博利于众。
乃下明诏,畴咨旧闻,上稽圣经,旁摭奇道,发延阁之秘蕴,敕中尚而雠对。
《诸病源候论》者,隋大业中太医巢元方等奉诏所作也。
会粹群说,沉研精理,形脉治證,罔不该集。
明居处爱欲风湿之所感,示针镵挢引汤熨之所宜,诚术艺之楷模,而诊察之津涉。
监署课试,固常用此。
乃命与《难经》、《素问》图镂方版,传布海内。
洪惟祖宗之训务,推存育之惠,补《农经》之阙漏,颁禁方于遐迩。
逮今搜采益穷元本,方论之要殚矣,师药之功备矣。
将使后学优而柔之,视色毫而靡愆,应心手而胥验。
大哉!
味百草而救枉者,古皇之盛德;
忧一夫之失所者,二帝之用心。
弭兹札瘥,跻之仁寿,上圣爱人之旨,不其笃欤!
翰林医官副使赵拱等参校既终,缮录以献,爰俾近著,为之题辞。
顾惟空疏,莫探秘赜。
徒以述善诱之深意,用劝方来;
扬勤恤之至仁,式昭大庇云尔。
谨序。
按:《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传芳集序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四○○
彭城公纂其宗门歌诗,凡得格律长言四十五首,合为一编。
族子仙芝又纂为五卷,目曰《后集》。
按:《读书敏求记》卷四,书目文献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点校本。
契丹风俗记天禧五年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七、《宋会要辑稿》蕃夷二之八(第八册第七六九六页)
绶等始至木叶山,山在中京东微北。
中京东过小河,唱叫山道北奚王避暑庄,有亭台。
古北口中京北皆奚境。
奚本与契丹等,后为契丹所并,所在分奚、契丹、汉人、渤海杂处之。
奚有六节度都省统领,言语风俗,与契丹不同,善耕种、步射、入山采猎,其行如飞。
凡六十里至羖䍽河馆,过惠州,城二重,至低小,外城无人居,内城有瓦屋仓廪,人多汉服。
七十里至榆林馆,前有小河,屈曲北流。
自此入山,少人居。
七十里至讷都乌馆,蕃语山为「讷都」,水为「乌」。
七十里至香山子馆,前倚土山,临小河,其东北三十里即长泊也。
涉沙碛,过白马淀,九十里至水泊馆。
度土河,亦云撞撞水,聚沙成墩,少人烟,多林木,其河边平处,国主曾于此过冬。
凡八十里至张司空馆,七十里至木叶馆。
中京皆无馆舍,但宿穹帐,欲至木叶三十里许,始有居人瓦屋及僧舍。
又历荆榛荒草,复渡土河,至木叶山,本阿保机葬处。
祭天之地,东向设毡屋,署曰省方殿,无阶,以毡藉地,后有二大帐。
次北,又设毡屋,曰庆寿殿,去山尚远。
国主帐在毡屋西北,望之不见。
尝出三豹,甚驯,马上附人而坐,猎则以捕兽。
蕃俗喜罩鱼,设毡庐于河冰之上,密掩其门,凿冰为窍,举火照之,鱼尽来凑,即垂钓竿,罕有失者。
回至张司空馆,闻国主在土河上罩鱼,以鱼来馈。
是岁,隆庆卒。
隆庆初封常王,及请盟,改梁王,后封秦国王,又加秦晋国王
隆裕有子宗业,封广平王中京留守,改幽州幽都县宛平县
其衣服之制,国母与蕃官国服,国主与汉官即汉服。
蕃官戴毡冠,上以金华为饰,或加珠玉翠毛,盖汉、魏时辽人步摇冠之遗象也。
额后垂金花织成夹带,中贮发一总。
服紫窄袍,加义襕,系䩞鞢带,以黄红色绦裹革为之,用金玉、水晶、碧石缀饰。
又有纱冠,制如乌纱帽,无檐,不擪双耳,额前缀金花,上结紫带,带末缀珠。
或紫皂幅巾,紫窄袍,束带。
丈夫或绿中单,绿花窄袍,中单多红绿色。
贵者被貂裘,貂以紫黑色为贵,青色为次。
又有银鼠,尤洁白。
贱者被貂毛、羊、鼠、沙狐裘。
弓以皮为弦,箭削桦为簳。
鞯勒轻简,便于驰走。
以貂鼠或鹅项、鸭头为捍腰。
蕃官有夷离毕参闻国政,左右林牙掌命令,惕隐司宗之类。
又有九行宫,每宫置使及部署掌领部族,有永兴、积庆、洪义、昭敏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