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释类 北宋 · 杨绘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八
或曰:《易》不可为典要,其义安可以类求乎?
曰:经不云乎:「《易》之为书也不可远,其为道也屡迁」。
是故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者,此终乎为道也屡迁之义也。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云者,此终乎为道也不可远之义也。
然则圣人之辞既有乎典常,则安谓不可以类求乎?
借初上之位而谕之,近取诸身,则上为首而初为足;
远取诸物,则上为角而初为尾。
故凡以首以角而取象者,未尝不(缺五字。)以足以尾言者,未尝不(缺四十四字。)七八九六之说,若老阴、少阴、老阳、少阳,其义不取。
今据刘牧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盖以天一、天三、天五为九,地二、地四为六,得生数之本也,然亦未尽七八九六成数之说尔。
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此成数之本也。
今虚其十而不息,以象易道变通之不息也。
夫用十则见其极数,而无变通者也。
以十则有百,百则有千,千则有万,万则有亿,此乃可穷之数也,故虚其十而不用焉。
然虚其十而不用,是亦有用之本也。
今言其生成之数者,乃金木水火土之谓也。
若水生一,从天一点至地十,是十数也。
火生二,从地二点至天一,是一数也。
木生三,从天三点至地二之类,故曰十亦有用也。
赵岐注关子明《易》,所谓互围头者是也。
按:《周易义海撮要》卷一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论坤兑不言方 北宋 · 杨绘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四、《周易义海撮要》卷一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八
以方隅而位八卦者,《说卦》之文也。
乾曰西北之卦也,坎曰北方之卦也,艮曰东北之卦也,震曰东方也,巽曰东南也,离曰南方之卦也,唯坤与兑不言其方。
噫,圣人之旨微哉!
夫阳者,君子之道也;
阴者,小人之道也。
阳者主乎生者也,阴者主乎死者也。
阳生于子而云「帝出乎震」,何也?
帝者造化之真(缺三字。)而名之者也。
虽不可得而名之,而生万物之功显(缺二字。)故强而名之曰「帝出乎震」,及释其义,则曰「万物出乎震」而已矣。
齐乎巽,言万物之洁齐也。
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盖取诸此也。
奈何离明方盛而杀物之阴已生其一邪?
小人之道长于此矣。
作《易》者戒于《坤》之初六曰「履霜坚冰至」,《文言》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由辨之不早辨也」。
阴之所以能消于阳者,由不防之于微而制之于著也。
小人之所以能胜乎君子者,由不虞之于渐而制之于壮也。
坤者二阴三阴之位也,兑者四阴之位也。
阴气之微而渐著,圣人特于坤、兑不言其方,所以戒阴于无形也。
如《临卦》之《彖》曰「刚浸而长」,至于《遁》之《彖》曰「浸而长也」,而不言柔者,其义同也。
至于五阴、六阴,乾之位也,辨之不早,疑盛乃动,故上六曰「龙战于野」。
《文言》曰「谓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
《说卦》曰「战于乾」,又曰「言阴阳相薄也」。
噫,不防于微而至于著,不虞于渐而至于壮,凡如此者,圣人之旨微哉!
乾能薄阴而后一阳生于坎,故谓之「劳坎」也。
艮位于丑寅之间,得非万物之终始乎!
论八卦方位 北宋 · 杨绘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四、《周易义海撮要》卷一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八
乾、坤,父母也,艮,少男也,巽,长女也,而皆处乎偏。
震、坎,长男、中男,离、兑,中女、少女也,而悉居于正,何其尊卑之不论也?
答曰:乾,纯阳也。
阳主于进,故在一阳生之前而处西北也。
坤,纯阴也,阴主于退,故在一阴生之后而处西南也。
左而旋之者,阳也。
震为长男,位正东也;
艮为少男,位东北也;
坎为中男,位正北也:皆左而旋之者也。
右而转之者,阴也。
巽为长女,位东南也;
离为中女,位正南也;
兑为少女,位正西也:皆右而转之者也。
震为长男,代父之任,故位于生物之地而主其功焉。
世子宅于东宫,盖取诸此也。
长阳既主其功,则坎、艮皆阳也。
于义为嫌,故列艮于后,而坎切于嫌者抑又后之,以居空虚不用之地也。
佐震而成功者,巽、离、兑皆属阴也。
言之于国,臣之象欤。
乾父之处西北也,岂徒逸于无为哉!
抑将防嫌于阴祸也。
战乎乾,言阴阳相薄者,则其义焉。
论重卦 北宋 · 杨绘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四、《周易义海撮要》卷一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八
重卦者,圣人也。
曰:经无所明其文,予不得以强配也。
然则司马迁扬雄,古之大儒也,之言曰:「西伯拘而演周易」。
之言曰:「《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
今按二贤之言,则重卦乃文王尔,岂不信乎?
曰:诚大儒也,余执经之文则有所不信矣。
《虞书》之文曰「龟筮协从」,则筮云者,非八卦之可为也,必六十四之然后为筮矣。
舜、禹之际而曰「龟筮协从」,则何文王重卦之有乎?
经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案是而言,则重卦之始,其在上古乎!
高宗傅说 北宋 · 杨绘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八七
高宗傅说,或曰圣人之权也。
高宗傅说之贤,欲委之代天,取于皂隶之徒,仪于百辟之上,虑人情弗协,事难以济,故称梦得贤相,刻像而求之,寔权也已矣。
且唯圣能神,奚梦之有哉?
无为子曰:兹所谓不知圣人之所存焉耳。
大哉,圣人之心也!
出处焉,而渴贤之思不忘矣。
恭默焉,而渴贤之思不忘矣。
闲燕焉,而渴贤之思不忘矣。
寤寐焉,而渴贤之思不忘矣。
大哉,圣人之渴贤之心如是其勤也!
如是其专也!
则梦帝赉于良弼,发于至诚之感也,亦宜矣,乌在其为权哉!
余以帝王之心于急贤莫如高宗高宗之心于急贤见于梦傅说,故为之赞云:
商之梦说,发于至诚。
委之代言,格乎治平
吁嗟乎武丁,汉之孝(下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