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权 北宋 · 杨绘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对敌常观势,临机便得先。
安危心不动,杀活手能专。
勿以欺为行,须知劫是权。
旁人烂柯看,当局是神仙(同上书卷五七)。
荷花借字诗 北宋 · 杨绘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香艳怜渠好,无端杂芰窠。
向来因藕断,特地见丝多。
实有终成的,露摇争奈何。
深房莲底味,心里苦相和。
中秋月 北宋 · 杨绘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素月玉寒空,乾坤灏气通。
光华一夕满,节候九秋中。
万里天衢峻,四方人望同。
妖邪无处匿,方显照临功(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卷三二)。
游春 北宋 · 杨绘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倾城追逐艳阳天,上巳清明节序连。
桃李光阴足骀荡,湖山风月更鲜妍。
谷中答响飘新曲,波底妆光飏䌽船。
迟日未西人已醉,绿杨柔弱舞秋千(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卷一三)。
落花 北宋 · 杨绘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夜来经雨学啼妆,今日摧红怨夕阳。
已落旋随春水急,强留还怯晚风狂。
应将别恨凭莺语(《永乐大典》卷五八三九作说),更把归期趁(《永乐大典》作倩)蝶忙。
谁谓多情消不得,梦魂犹惜满栏香(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八)。
诗寄东坡 北宋 · 杨绘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仙舟游漾霅溪风,三奏琵琶一舰红。
闻望喜传新政异,梦魂犹忆旧欢同。
二南籍里知谁在,六客堂中已半空。
细问人间为宰相,争如愿住水晶宫(以上宋吴聿《观林诗话》)。
送淳用长老归邛州 北宋 · 杨绘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曾扣禅扉喜接陪,师将境物谕轮回。
灯笼不灭心中火,香印空残死后灰。
绵邑难留真锡驻,临邛还庆法堂开。
临邛绵邑何分别,无去无来无去来(元陈世隆《宋诗拾遗》卷七)。
凌霄花 北宋 · 杨绘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直饶枝干凌霄去,犹有根原与地平。
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鲜明(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前集卷一四)。
柳花 北宋 · 杨绘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春光(原作花,据元刻残本改)未老杨花飞,游子此情伤别离。
扳折杨柳(原作花,据元刻残本改)赠离别,骎骎匹马归何时(同上书前集卷一八)。
寿山 北宋 · 杨绘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寿山北耸侵隋碧,涢水南流接汉清。
宋玉阳台犹暮雨,子虚梦泽半春耕(明徐学谟万历《湖广总志》卷八六)。
醉蓬莱 夏寿太守 北宋 · 杨绘
押词韵第十二部
对亭台幽雅,水竹清虚,嫩凉轻透。
碧沼红蕖,送香风盈袖。
白首冯唐,诞辰同庆,上百分仙酎。
鳌禁词垣,乌台谏省,昔游俱旧。
千里长沙,五年湓浦,近捧丝纶,更藩移守。
桂苑馀芳,有孙枝新秀。
罗绮雍容,管弦松脆,愿拜延椿寿。
岁岁年年,今朝启宴,欢荣良久。
黄鹤楼 其一 北宋 · 杨绘
押支韵
高骖黄鹤望天飞,千载谁能继费祎。
按:《舆地纪胜》卷六七《荆湖北路·鄂州》
句 其二 北宋 · 杨绘
押陌韵
源有雌雄分碧白(蒙泉)。
按:同上书卷七八《荆湖北路·荆门军》
其三
押阳韵
清香旧已亲陶令,红艳新能惑阮郎。
其四
何必口辞山简醉,但教心似屈原醒(以上《观林诗话》)。
其五
押支韵
烂紫妖红色尽卑(宋史铸《百菊集谱》卷三)。
其六
押支韵
高唐神女兰供泽,姑射仙人雪莹肌(荼蘼)。
按:《全芳备祖》前集卷一五
婉容周氏进封贤妃册文(熙宁九年三月一日) 北宋 · 杨绘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二、《宋会要辑稿》后妃三之一六(第一册第二五五页)、《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皇帝若曰:家邦风化之原,必先内职之正;嫔御典司之秩,无尚列妃之华。上稽乾文,制法四星之次;外视官品,盖比三公之崇。必推其人,乃命以位。眷言禁掖之媛,逮事祖先之庭。懿范有闻,勤诚无懈。粤受显册,厥惟旧章。咨尔婉容周氏,早膺法相之求,入践宫闱之列。材咨淑哲,性质温和。动循环佩之音,雅出衣冠之胄。奉承阴教,遵训诲于保阿;蹈袭阃仪,服箴规于图史。外言罔入,内则弥彰。昔生帝女之贤,今位皇姑之贵。肆加徽数,庸示涣恩。遂择日辰之良,昭陈礼物之备。今遣使礼部侍郎、参知政事王圭,副使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元绛,持节册命尔为贤妃。于戏!《周南》戒饰于险诐,《汉史》称扬于肃雍。惟善庆足以降福祥,惟为谦足以长富贵。式永终誉,不其美欤!
上神宗乞放内人景氏奏 北宋 · 杨绘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二、《国朝诸臣奏议》卷二九、《历代名臣奏议》卷四三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窃闻内人景氏者,曾在仁宗朝为御侍,后放出嫁许宗贤。近已听离,却召入内者。臣窃以文、武之政,治于衽席;家人之道,脩于近小。而况已经从良,岂可复尘于禁掖哉!伏乞放之于外,以清物议。
上神宗论不当差王中正等往外干事奏 北宋 · 杨绘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二、《国朝诸臣奏议》卷六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九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谨按《春秋》,君之始,年变一年而谓之元年者,欲其善于始也。变一月而谓之正月者,欲其正于始也。恭惟陛下肇升大宝,新布天令,天下之民倾耳拭目以观听乎圣功睿业。实所谓善之于始,正之于始之时也。凡百注措,可不谨诸?近闻差干当御药院王中正往陜西干事,续又差干当御药院李舜举继往,未几又差押班王昭明继往。御药院押班最为亲近之职,祖宗已来差出甚少。外之官吏,茍奉上所亲近之人,不唯扰民,抑甚骇物。今乃旬月之中,差御药院二人,押班者一人,接迹而行。陛下以此辈为腹心乎?则馆阁台省之臣乃朝廷所养以待用者,其无一人可为腹心,而必用此辈乎?臣近又闻冬至节假,百官颇循旧例游相国寺,闻有小黄门随而抄劄姓名。臣不审陛下以之为耳目而使之然乎?抑此辈自欲以媚于上乎?如陛下使之然,则非前旒蔽明人主不窥私之义也。若其自媚于上,则蔽陛下之聪明,其可量哉!臣切意陛下之所为,慕居尧、舜之上,而反有不鉴汉、唐之季,臣窃惑之。伏乞委腹心耳目之任于世之贤者,无俾宦者之权从此渐盛,乃所以为善之于始、正之于始之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