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三游山记之二元丰中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五、《云巢编》卷七
四月己卯润之公辟、德相来会余,将为九华之游也。
方食,景德超禅师与明推照上人至。
及行,有阴云。
至石堵,已微雨。
寺在青山下,直望金鸡峰,高木数十亩,始成于熙宁中
寺甚壮丽,与其僧徽语九华道。
徽云:「适自灵观来,水涨而桥绝矣。
马濡首,仅得渡尔」。
德相锐欲往,不听。
徽云:「今夕雨水则降,小槃桓可也」。
明日,雨不止,遂先至龙潭
出马牙市南行,观民家擗楮为纸,皆即其溪流,有足佳者。
至其寺,山甚峻,宛宛匿其寺,地微隘耳。
龙潭水出寺东,引其一支正东庑,作小山为水戏,其流汇为溪,四旁多洲渚。
寺僧云:「昔皆美田,为洚水害,遂不可治」。
润之指其尊府天章公所卜筑书堂处,但馀竹树如毛,无复故基也。
龙潭还,德相犹欲往九华,而雨势未已,颇以为恨。
将至清泉,数十里尔,犹苦泥泞不可乘,遂出铜驼亭,过公受山居,小饮乃归。
润之姓滕,名希仁
公辟姓夏名畺
公受乃其兄,名某者云。
三游山记之三元丰中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五、《云巢编》卷七
九月癸巳处善邀余游九华,即上马。
行至石堵寺,日已夕矣。
月旁死魄多浮云,与寺僧步松林间,索索始有秋气。
明入灵芝驿,朝食,过五溪寺,观前日洚水道,民田半为砂碛,其所灭木往往合抱,大石如车轮。
御者云:「方水作时,是木与石如断荄,如流沫尔」。
今溪流益南去,不复出寺下矣。
曹溪寺,寺在山麓,泽中有白鹇数十往来,与寺僧甚狎。
余语处善:「李太白黄山,闻胡公有双白鹇,能驯养之就手取食。
太白访之,胡公遂以赠太白,唯求一诗。
太白欣然会其雅意,因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黄山秋浦南百八十里,事在《翰林集》中。)」。
余谓处善:「寺僧不如胡公也」。
日已暮,乃次曾庄。
已有微雨,所见九华止一二峰尔。
滕大夫为余言:「欲观九华,至曾庄可槩见,不待登山也。
登山乃自为境耳」。
明日,先上头陀寺
寺甚佳,乃唐王文季书堂,上有五粒松。
蒋颖叔青阳时,题其壁间云:「昔金地藏自新罗浮海来,庵于左山,即化成寺是也。
种出新罗,至今生子可食,与他异矣」。
至寺,即大雨,旁其左下,食曾庄,乃上观音岩。
上山甚峻,竹夹道,云气荟蔚,跬步不见人。
临观上下二雪潭,其巅飞瀑下淙涧中,常如积雪。
寺僧云:「春夏之交尤佳,其旁数百步无暑气也」。
复上数里,几山顶,乃至其寺,亦有颖叔题处,今馀三十年如新墨,馀无佳士名迹。
出寺后数十步得观音岩,无足佳者。
且将踰小垄过刘道人庵,会大雨,从者云道恶不可乘,乃归。
坚上人云:「世传此山为雌山,有游客辄阴晦自匿如羞涩者」。
出山三十里至慕善,阴云皆溃散,望九华正如屏,突兀峭拔,不类他山。
处善云:「于是一观亦足矣」。
滕大夫云:「九华有名自太白始。
太白所名者止九子峰也。
其他仙人峰、莲华峰、侧峰、双峰,各自有名,世人合为九华,未必是也」。
今欲质诸山下,无足与语者,姑识之。
是行也,涉五日才得其一二,所未至者续访之。
处善姓曾名孝蕴,九华乃其别业也。
龙游寺宴堂记熙宁五年二月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五、《云巢编》卷八、《金山志》卷一七、光绪《丹徒县志》卷五四
金山扬子江中流,南直蒜山渡,视丹阳城下人物皆可识。
其望扬州山川,隐隐如屏障,而白沙在其西,飘帆舳舻夕至,顺趋大海,波涛汹涌,云雾晦冥,虽在数百里外,止于一瞬也。
四方之游士,始望其山,峻特不群。
其上翠微森森如冠帽,珍禽翱翔,雅音不绝;
其下鱼龙出没,千变万化,莫知其际。
及登其间,重楼复壁,横出慢回,顾瞻眺听,气象雄壮,眇然不知其身之在世网也。
近世衣冠人物多出于东南,而往来金山者,冠盖相望于道。
丹阳太守有重客乃出游其上,为雅集,而皆设馔佛右。
虽过客欣欣,莫不为止,而前为主或病之。
长老宝觉师住持二年,始作堂于其东以延太守者,嘱客以其意请名于余
余为题之曰「宴堂」,语其客曰:「若宴者岂特为太守宴哉?
上人所以宴坐也。
日出而人境諠哗,酾酒击鲜,慢舞夭歌而宾客驩然者,太守宴尔。
江无飙,山气清冷,寂不闻世俗之声,而虚白生者,上人宴也。
余以为在人情者不足而今有馀,而宝觉师是能为转物者耶?
无以吾言为是而所以是者在此」。
客以为知言,请以示其师,因以叙其桷云。
熙宁五年二月八日记。
翰林唐公祠堂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五、《云巢编》卷八、《西湖志》卷二六
公讳询,字彦猷,性高介,中劲而外庄,与世寡合。
少慕贾谊刘向之为人,以愤吊世故为意。
及为御史,遂欲行所闻,正色纠劾,无所顾避。
其后虽出处内外,犹以言责为己任。
大要以威福当归人主,而规劘上意,皆陈天戒,朝廷竦然,执政者惮之。
及为江东转运使,入辞,仁宗尝劳公曰:「吾极知卿清正,数谕执政,尚未来请,得无不悦于其意耶」?
公拜稽首,辞以不佞。
未几,乃召还修《起居注》,遂知制诰
司言公自为御史,官十馀年不迁。
上以为廉,于是进秩二等以褒赏焉。
青州时,仁宗宴驾,哀号尽礼,一夕须鬓皆白。
官吏愕然,知公为忠义之至也。
历苏、杭、青三州镇,所至皆留滞久之。
有以不容规,公曰:「吾孤立无援,姑尽直道,岂可屈哉」?
其为政常若不屑意,方其抚纳指擿,莫不造礼,当时号严明
凡与人交,固少与可,及已知之,终不可间。
所不与者,亦不茍合以为欢。
平居清澹,无他嗜好,唯书画研墨,焚香烹茶以为娱尔。
所为文章,论事似贾长沙,下笔逼欧阳率更,皆其所喜者。
自先内阁时,田畴生业甚厚,皆归诸昆弟而未尝复问。
岁得任子,亦先诸族。
比其终,二子七孙乃未荐。
公卿尤贤之,以为不可跂及。
历职既多在东南,最爱钱塘灵隐,以为山水当为天下第一,而公之幽宫乃卜于宝峰。
葬后三年,仲子垌为图其像,作堂于寺之西轩,以申公志。
公神骨清峻,有圭之质,所谓神仙中人也。
其行事世次,有国史与墓碑在,欲瞻公之像者,此粗知其为人,以警夫世云。
浮碧轩记熙宁元年八月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五、《云巢编》卷八
文慧师始作南漪堂成,客有湖山之赏者必造焉,驾车马者盖相续,御舟舫者轴相衔。
文慧师顾其人可与游者与之,其所不者亦不拒,繇是往来之士惟惧其至之后也。
后三年,客至益繁,师曰:「吾宁为是纷纷者欤?
使我安所适」。
乃筑次于其东,中间五筵,为宴坐之所,而其趣尤清旷平澹,与其志相宜也。
尚书郎元君始至,为篆其榜曰「浮碧轩」,而游者复至焉。
凡出西城者,不至浮碧为不能尽其胜。
一日,文慧访余曰:「昔作南漪为客馆也,所以不拒人者,以为人皆假物以适其性。
唯山水之胜,人人皆宜之,我欲使人人皆得其乐也。
今我作此轩而又至焉,我乃不得其所。
我学清净者也,安得一语之,使毋慁我而人得其乐乎」?
余曰:「然亦何惮?
正为来者不知意尔。
吾师能使人得其乐,而人于吾师何独不然?
岂人情也哉」?
文慧曰:「善」!
于是为述其意以告来者。
若浮碧之著景与文慧师之为人,有吾友关彦长之《南漪堂记》云。
熙宁元年八月十五日
大悲阁熙宁元年八月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五、《云巢编》补遗、民国《萧山县志稿》卷八
江南浒,其地名曰萧山
往来吴越之间者,横流而济,望钱塘萧山相为归焉。
方其人蹈风波不测之虞,怵生死一时之命,必有动于中者。
于是大雄之尊,能仁之道,有以胜焉。
觉苑寺大悲阁者,沙门智源之所造也。
为其像,工未半而入灭,慧严继之。
为像矣,以其事死非命。
太原王承涣乃与缘广谋其阁焉。
阁未就,而广与涣皆卒,于是中废,人不敢复视,而圣像委仆在地,其阁为墟矣。
天台教主荣上人,早以其道为人祈囗。
一日,慨然将兴之,使门弟子允中尸其事,且孱工。
而中又不幸,说者莫不以其像为不偶。
而上人独拳拳不懈,决信不疑。
熙宁元年秋八月既望,逐克终事,大启法席,以落其成。
善哉!
紫金之相,巍巍堂堂。
千手应现,千眼光明。
其崇三丈六尺,重构外周,宝华相鲜,厥容千具。
于是人人知为吉祥善事也。
其始小基近教院之法堂,而上人之道场也。
大众围绕,咸相称赞曰:「圣像多难,师既成之,则是师道场传于后,以殖以熏。
其有能嗣师以教导人者,则为主,不能嗣师者斥。
毋以私为累,自今为始」。
大众曰:「善」!
于是,其徒走钱塘,为余言其始卒之故,将刻之。
余欲以偈赞功德之盛,会病未果,始叙其大方,以俟他日云。
放生池碑记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五、乾隆《鄞县志》卷二五
隐学山之栖真寺有放生池焉,在钱湖之阴,其流西出而南𣿬,其为浸三百亩。
唐大历时,宏教诠师于此修行垂三十年,有徒万指。
方天下凿放生池,而此寺谁为胜者?
钱湖之广,弥亘数百里,而虫鱼龟鳖蠡蚌之属,咸集于幢下,洋洋然,圉圉然,使有生之命享无穷之乐者,于是为圣人之泽其至乎。
熙宁元年太常博士张侯峋为令,乃复改作,使聚十方僧,召山旁耆耋画其经界,于是地仿正矣。
后三年,黄侯颂时民或治其地,益辨正之,四隅为立石表焉。
盖池与湖相通而不相绝也。
迨今光禄丞虞侯大宁乃始白于州,州为出檄以诏来者,然后犁然复大历之胜矣。
于是喜为书之而不拒焉。
越州永福院大像赞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六、《云巢编》卷六
浮屠之说传中州,使人知真如寂灭之法,然后中州承事,佛为圣人。
事佛,非佛心也。
佛名如来,佛之生也,以诸相为佛耶,是相为妄;
以火身为佛耶,是身无体。
然而非佛则不名,为法是有生者,所以登正觉,成上道也。
佛不灭,世以为灭也。
不灭不生,一佛灭,诸佛生;
诸佛灭,一佛生
故支提偷婆生,人以土木为佛,俨然佛也。
人以风火为身,宛然身也。
吾谓还之土木,还之风火,则是佛与我皆妄也,故知我则知佛。
是以明慧之士以佛为一,而愚者事分器也,犹假以摄心。
所谓有尽为有为法,无尽为无为法者是已。
昔者,钱氏有吴越之地,事佛为最笃。
文穆王有子曰仪,开府治于会稽
公宫据卧龙之山,仪亲以其女为尼者三人,又出其私财数千万,即卧龙之阴为佛庙,名曰「宝积」。
仪自为文内佛藏中。
越国既除,忠懿王以其族归京师
繇是宝积衰,而其徒浸以散去。
日脧月坏,大殿之外鞠为荆榛,龙象罅侧,禽鼠攸居。
嘉祐六年长兴公来为是州,既将大治学宫,乃取宝积之旧殿以为孔子殿。
顾视其中,则大像岿然在焉。
或谓公:「儒者必毁之」。
公曰:「夫功难成而易坏。
前人历年而成之,吾一旦而坏之,顾未足以抑浮屠,而徒伤前人之功。
且浮屠之法方行于天下,而塔庙之役未有禁也,坏于此将成于彼。
使徙而归之其徒,是可省十万之赀于后也」。
于是,永福智印师闻而谒公,愿得以归永福之正殿,曰:「为是殿十有六年矣,而大像不能成,计其费盖千万也。
今愿因公而成焉」。
公许之,为命工度作。
凡佣役之费,悉取之其徒。
二月癸巳,先迁中躯,其脩丈有八尺,大十有三围,其重莫能胜计。
乃作樏车于陆,方舟于河以迁。
山动风旋,隐隐隆隆,人不知其功。
三佛以次迁,逮诸菩萨弟子凡十有二躯,以及四壁楣带奥窔之像,或突或绘,咸因彼寘此。
小则寻尺,大至逾丈,皆不失毫釐,有若其素。
金相玉毫,大𬗕重襦,堂堂乎正位。
端严跂立之侍,冠胄撄甲之神,森然在列。
六月壬申乃讫工,内外完具,焕若新焉。
观者夔夔,稽首瞻仰,咸以是为大事胜缘,非偶然吻合者,不可以知见道也。
于是时,长者之施日以大来,重屋崇崇,中严外隆,爰及别殿,增卑为穹,不函其力而靡不庸。
是岁秋八月,公去而治于杭。
智印始欲赞其事,乃来请文于余。
余方得维摩之说,蹈无生法,忍辱杜门,远谢人事,何能为文?
顾不得已,强为之赞云:
金仙颀妙相尊严,稽首十方尸正法。
于何为生何为灭?
我闻诸佛号如来(其一)
大匠升天巧模画,一切有为吾知假。
或盛或衰系其逢,得福在心不在佛(其二)
在昔王子今何往?
成就爱女青莲中。
阿育文殊在深谷,繇来所赎本虚空(其三)
善哉檀施非一力,所愿此地臻极乐。
种种妙香杂诸珍,我咸供舍无贪著(其四)
彼时如来在宝积,我心永坏若不足。
今日如来归道场,我心欢喜遂瞻依(其五)
愿我诸佛施慈悲,咸以是心承是报。
世世子孙应供养,长获饶益无时衰(其六)
稽山盘盘翠相叠,鉴水泱泱回无极。
地势博平人物古,晋代衣冠盛于此(其七)
遗风胜事缅可寻,大士游方谅无碍。
龙光有应我为證,亿万斯年示来者(其八)
澹岩先生姓周氏,讳贞寔。)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七
零陵之地多峻山美川,弥亘数千里,而士之生其间,有异行特操者亦不茍合。惟其远中州也,故多隐晦不出。至修身学道,化为神仙,盖其地然也。余放斥于时,閒居无事,采其人有可传者,为论次其行,追琢为文辞,使人可颂咏,遂至于不朽。若其强䀨蒙幸,虽能邀宠利于一时者,皆不著。岂特人乎哉?苟器之有足称者,亦传于篇。
矫矫先生,其道孔夷
当秦之暴,不为世羁。
世方尚名,干禄之资。
先生鄙是,非我之知。
名患之本,禄祸之基。
果蓏为食,草木为衣。
人敦不死?
富贵何为?
秦人徵之,蜕解其尸。
方床曲几,及其尊彝,皆化为石,可隐可持。
千载以还,遗风曷追?
其言不朽,斯吾之师。
三元先生姓屈氏,讳处静。)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七
三元之山,其下维穴。
旁通罗浮,神施鬼设。
在昔白公,逃彼楚𠨜。
厥宗来繁,后氏为屈。
道人之生,夙契仙骨。
幽栖山间,功行浚发。
爰驾白鹤,上朝金阙。
于今高名,揭若日月。
李氏子,访道岩窟。
乃得素书,皆其隐诀。
喜未及读,期我不殁。
袖之出山,半道灰灭。
我来自西,稽首致谒。
遗基岿然,告以勿伐。
高溪老人姓唐氏。)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七
我居溪旁,我乐其流。
老厌世纷,乃即于舟。
告尔子孙,我将我游。
游不复止,长川悠悠。
泛彼孤篷,人不堪忧。
我方自适,鱼鸟之俦。
岂不衣食?亦过旧邱。
岂无其事?于是垂钩。
垂三十年,皤然不休。
我度其心,于世无尤。
安知世间,为公为侯。
维其无尤,此其为优。
法华道人讳志遇。)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七
法华道人,德完行孤。
于岩之下,结草为庐。
文蛇穹龟,往来睢盱。
师不怛骇,伏于座隅。
化是邦人,我正如愚。
不诛不距,建为浮屠。
时有盗来,窃其衣襦。
适与师遇,窜于崎岖。
师徐劳之,毋伤尔肤。
盗还稽首,其去徐徐。
年七十馀,不畜其徒。
茍非法器,安用鄙夫?
一旦入灭,正坐跏趺。
于是末世,快哉归乎!
景星观真人(唐氏女,讳法信。)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七
昔我真人(下缺。),□□来迎。
紫云之车,白羽之屏。
鸾鶱凤翔,旂盖亭亭。
先生稽首,上朝太清。
弟子何知,但闻其声。
瞻仰太虚,乍隐乍明。
顷之双履,堕于清冥。
寂寥故宫,谁其经营?
匪鸠自鸣,乃唯阴兵。
至今二神,守其门扃。
邦人祷之,载赫厥灵。
维其神灵,垂休我氓。
白鹤观(屈真人上升处。)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七
白鹤之观,在祁阳东。
先生上升,此其遗踪。
爰有信钟,甚宽且洪。
一旦风霆,跃于江中。
黄冠震惊,鸠僝水工。
探溯索沿,其谁能穷?
时有巨商,昭潭息风。
夜梦道人,托身江篷。
曰惟祁阳,乃吾之宫。
其人闯然,上锐下丰。
旦而求旃,长江溶溶。
斯钟偃蹇,乃在水冲。
视其款识,与梦实同。
遂载以归,骇我众聪。
文彩煌煌,上蟠二龙。
至今大声,与天相通。
阿育王塔(在福田虚山上。)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七
东方有山,名曰福田。
其下维虚,旁流二川。
苍烟白云,上巉青天。
乃有屋堵,压于层巅。
世传育王,道力无边。
神兵所造,八万四千。
惟是夷人,如鸟兽然。
不汝遐外,亦摄善缘。
金轮上标,力士四旋。
天龙护持,何千万年?
何千万年,陵谷或迁。
维是圣功,不崩不骞
子厚姓柳氏,讳宗元。)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七
我游愚溪,我思若人。
孰使之文,而罹其屯?
譬彼璆琳,谁不汝珍?
一毁于琢,遂投穷津。
孰贤而昌,孰拙而湮?
唯其所遭,毁誉乃振。
子厚之贤,胡不是循?
泣岐叫阍,犹幸一申。
或怒或嫉,越十二辰。
曷若其默,以休天均
我来溪旁,想其风神。
阴崖之,下濑之
十世以还,半为荒榛。
当时宠华,俱为黄尘。
世或为名,有伪有真。
谁如子厚,轲、雄之邻?
零陵王姓唐氏,讳世旻。)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七
五代之乱,天步失纲。
兵缠九有,厌于夺攘。
孰顺不贼,孰暴不昌?
踰五十年,相为侯王。
惟我唐王,孔武且强。
威神赫然,万夫之防。
一旦起兵,其众攘攘。
遂杀州将,宅是永方。
马氏之兴,剽悍陆梁。
我屈于众,乃天之亡。
方其就擒,怒气抑扬。
巨刃穴胸,不仆不僵。
已而为神,白昼旁洋。
福祸我民,克相彼苍。
迨我天朝,父老献章。
为之请封,乃封故乡。
作我王庙,在江之阳。
春秋祠事,白醪骍羊。
坎坎其鼓,幽幽其篁。
孰敢不虔,祀典是将。
陶公讳岳。)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七
陶公振振,好学有文。
自其少时,已拔不群。
晚为诸生,益肆厥存。
既陟士籍,业履孔尘。
遂为闻人,期于青云。
通籍郎曹,历刺江濆。
其才有馀,不忘典坟。
有志旧史,荆湘是论。
惟是故州,总记群分。
子长实录,更生博闻。
于惟陶公,挹其清芬。
详述备言,贻彼后昆。
却视峤寿,乃穫乃耘。
使之执鞭,彼犹欣欣。
进贤女真姓何氏。)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七、《云巢编》卷六
进贤之阜,东江北湋。
青林白砂,烟云霏霏。
先生下翔,蚤令英徽。
时会三女,若梦而飞。
以食我,妙龄不饥。
大道不晦,至人发挥。
公南迁,顺风有祈。
示以金镜,识其仙衣。
清风泠泠,潜光隐辉。
亦或不逆,露我天机。
冥数有期,人将畴依。
尸解示变,如蝉斯飞。
我游南冈,观阙巍巍。
簪履如此,孰抟其微?
兴禅师贞赞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七、《云巢编》卷六
堂堂者谁?咄咄者谁?
以为是者不识,以为非者不知。
圆融孤峭,绘素何为?
绘素何为?稽首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