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读籍田诏 宋 · 王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七
臣恭睹诏书,今春皇帝亲籍千亩,行三推之礼,以为农先。
此盛事也,亦时务也。
汉文帝二年诏开籍田,时天下之民历战国至秦、刘、项之后,生齿尽矣。
文帝收其馀黎,劝之力穑,故海内富实,几至刑措。
今兵革不用,流亡来归,吾君务农重谷,期于富而教之,兹治道之本也。
臣昔官在礼曹,又兼职太史,而负罪婴衅,黜居穷裔。
既不得讨论盛典以与从事,又不得执笔书之于策以传无穷,似亦有留滞周南之叹。
是命也夫,是命也夫!
诸子名字说 宋 · 王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七五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反是。
墙薄亟坏,酒薄亟酸,未有厚而非善者也,未有薄而非不善者也。
积乎,汝宜择哉!
故字积曰伯厚
《书》曰:「若稽田既勤,敷菑惟其陈,修惟厥疆畎」。
稽乎,乃父常学而仕矣,稽田敷菑之譬也,艺而敛之,则以望女。
故字稽曰伯艺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书》曰:「天秩有礼」。
礼者人之大常也。
秩乎,予惧汝之不由礼也,故字秩曰伯常
老子曰「柔弱者生之徒也」,又曰「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孤臣孽子,心危虑深,故达善用弱者也。
积乎,汝余兄遗腹子也。
故字稚曰仲孺
予生积十五年而生稠,何其艰哉!
毕万之筮仕也,遇《屯》之《比》,人其必蕃昌,魏之子孙众多且大,盖自万始。
稠乎,予筮审矣,故名稠字仲
而为之说云。
史见可字后说 宋 · 王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七五
史君名炤,旧字见素,□安权易之曰见可
其说以□天之照于学术、酬酢、进退之间,能见其可,以至其不可,其末乃及孔子无可无不可,不执一见,以明君子之权。
呜呼!
尽之矣,然予于此窃有忧焉,故广其说。
且学术必正,酬酢必理,进退必义,所谓见可者见此而已,而酬酢、进退二者之可,又先在乎学术。
学术正焉,立夫天地之间无不可者。
然酬酢、进退有迹,则见可不可易,学术有道,则见可不可难。
酬酢理不可焉,则遭变事而不知其权,守经事而不知其宜;
进退义不可焉,则进为干利,退为求名,故曰易见。
若夫学术,由武周公孔子者为正,非武周公孔子者为不正,而有奸人焉,窃其近似者以为正。
言伪而辩,足以乱真;
顺非而泽,足以汩是。
上以荧惑人主,下以鼓动流俗,举天下皆从之而莫知其不正。
之所谓乡原,而子思之所谓无忌惮者,故曰难见。
《中庸》曰:「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爵禄可辞,君子有时乎不辞,不以为贪。
白刃可蹈,君子有时乎不蹈,不以为畏。
盖以求合乎中庸而不为苟难也。
小人亦不辞爵禄,不蹈白刃,窃中庸之名,而其实则贪且畏也。
孔子无可无不可与所谓权者,皆君子之中庸,而小人则似之而非也。
夫能持君子之正,而后可以行君子之权,人必先能立而后能步、能骤。
正者其立也,权者其步骤也,未能立而能步骤者,吾未之闻也。
噫!
学术之不正,而曰吾所学则孔子无可也无不可也,权也。
此奸人求售其邪说而以适己自便也。
予之所忧者此也,见可其亦难之。
郫县犀浦镇修文宣王 宋 · 王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八、《成都文类》卷三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四
韩愈称:「自天子至都邑守长通得祀而遍天下者,惟社稷与孔子」。
然社稷祀事无如孔子之盛。
勾龙弃以功,孔子以德,固自有次第。
柳宗元亦言,夫子之祀,爰自京师太学,遍于州邑,夫子之道闳肆尊显,二帝三王其无以侔大也。
韩、柳以文名唐世,其论孔子之祀,因以推崇其道德,然后知自生民以来,果未有如孔子者。
予尝谓孔子之道德不过仁义而已尔,大中而易行,至正而难犯。
天地之所以久,日月之所以明,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所以蕃,山川之所以宁,鸟兽之所以若,莫不由此。
在昔尧授之舜,舜传之禹,禹传之汤,汤传之文、武,周公为之礼乐以文之,政刑以齐之,天下之中国以尊,四夷以服。
周衰,王者之迹熄,而仁义之教几乎绝矣。
孔子以大圣之资,继、文、武、周公之所传,无其位,不得行其道,书之六经,以传后世。
孔子以来,有生之类不至于灭者,岂不知其所自哉?
、文、武之治,止于当时,孔子之教,垂之万世,其祀也固宜。
呜呼!
仁义之说行,为人君者修己以安百姓,为人臣者尽忠而不固其位,为士者难进而易退,为民者亲上而不怨,则天下无不治矣。
下治而虽有夷狄,莫之敢窥矣。
苟或不然,则虽崇其庙像,洁其牲币,新其簠簋,犹曰不祀也。
朝廷自庆历中诏郡国皆立学,学必有孔子
犀浦旧为县,肄成治平间府尹清献赵公始葺而新之,县令冯接为记。
熙宁五年县废,而庙犹存。
历年既多,椽栋毁坠,宣和中叔豹监镇,又修之。
至建炎四年,有司议鬻官田,庙亦与焉,镇人费大受以前输官而得之。
庙在田野之间,为民居所蔽,大受又以其私舍易民居,撤屋为道,以通往来。
监镇张君楫见之,慨然曰:「庙独有一殿尔,其入无门,其进无廊,为村僮牛羊践履,可乎」?
乃出钱三万,授镇人舒禹圭、禹大受之子如渊,使成之。
为重门两廊,又辟其廊庑为斋厅、讲堂及弦诵之舍,奕奕峻整,克称厥居。
乙丑岁二月,张君率镇之士子释菜于庙,以其胙行乡饮酒礼,观者欢叹。
禹圭等请记于予。
予嘉张君聪明材智,长于吏事,故能尊道崇教如此,是以乐为之书。
企武阁铭 宋 · 王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八四、《成都文类》卷四八、《全蜀艺文志》卷四四中、嘉庆《四川通志》卷四九、嘉庆《温江县志》卷三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四
温江苏国士企先,于东郊别墅创为小阁,前有脩竹,后有流水,予名之曰「企武」,而为之铭,曰:
淇水汤汤,绿竹猗猗
武公之德,托兴在兹。
圭璧之质,琢磨成器。
愿子百年,惟武是似。
广游箴 宋 · 王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八六
予尝读韩退之《五箴》,而以《游》为首。
信乎,游之为害也。
方是时,已生四十八年,文章道德昭昭著人耳目矣,犹自谓不至君子而卒为小人。
况方进修,而终日游而不知咎,岂独小人哉!
虽土木偶人不若也。
因作《广游箴》,庶几改之。
我思古人,伊韩退之
四十有八,令名已融。
自讼其恶,谓饱而嬉。
犹曰无知,小人之归。
况汝愚鲁,才不迨古。
年已踰冠,昏昧无睹。
终日安坐,竟亦何补?
岂止小人,特木与土。
农夫力田,乃获有秋。
耕而莽卤,莽卤亦酬。
业精于勤,中性易流。
学问无他,放心知求。
人谁无过,贵能必改;
过而文之,其过也大。
今汝已往,当思勿怠。
汝知不知,有此箴在。
为父禳灾设醮青词 宋 · 王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四
爱敬尽于事亲,敢忘喜惧;
斋戒可以事帝,惟务感通。
辄钦翼翼之诚,仰渎高高之听。
伏念臣某高年耄矣,衰发皤然。
少违摄养之方,稍至虚羸之疾。
胃弱倦于饮食,疥痒疲于抑搔。
敢应元命之辰,恭设上穹之供。
仰祈真圣,俯鉴丹心。
病勿药而遂瘳,寿如山而益固。
誓崇至道,永答诸恩。
为母保安设醮青词 宋 · 王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四
赫赫在上,无声臭之能通;
款款之愚,有精诚而可格。
敢冒雷霆之谴,冀申驹犊之情。
伏念臣久寘周行,上依洪造。
一门受禄,恩逮旄倪;
六岁守边,效无毫发。
幸启居之良便,获温凊之不违。
属当揫敛之初,间多耋艾之感。
用深沐惕,惧失和平。
敢涓时日之良,具致黄污之荐。
祓除旧悔,召致吉祥。
伏愿上帝博临,众真昭格。
锡以康娱之应,蠲其约结之劳。
天地至仁,岂弃捐于蝼蚁;
母子为善,当传付于子孙。
为母禳灾设醮青词 宋 · 王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四
欲寿其亲,实人心之至愿;
无私于物,仰天监之弗违。
毕竭精诚,恳祈孚佑。
伏念臣母封邑某氏,尝婴疾疹,备极忧虞。
虽谐药石之功,尚有夙宵之惧。
盖虑曩愆未弭,阴罚犹深。
恭启净筵,仰干洪造。
愿赐康宁之福,偕登耆耋之年。
均逮家庭,悉仰寿祉。
乾元节功德疏 宋 · 王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五
天祐祖宗之仁,克肖其德;
世锡圣神之嗣,全付有家。
应交泰之亨期,属纯乾之令月
仰凭佛力,上年。
恭惟皇帝陛下性自聪明,德惟恭俭。
虽强邻之外侮,实大运之中兴。
伏愿睿知有临,干戈载戢。
鬼方远遁,克不待于三年;
崧岳欢呼,声屡闻于万岁。
天申节道场疏 宋 · 王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五
祥开甲观,天申命而用休;
寿祝南山,臣归美以报上。
广延梵侣,恭缔法筵,辄申翌翌之诚,用祷穰穰之福。
皇帝陛下伏愿与天无极,如日之升。
三边无饮马之虞,四海有梦鱼之乐。
声传万岁,永符嵩岳之呼;
庆浃多男,愿效华封之祝。
天申节道场疏 宋 · 王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五
祺祠飞乙,既谐弓韣之祥;
华渚流虹,允协电枢之庆。
恭逢华诞,申祝寿祺。
皇帝陛下伏愿受福无疆,降年有永。
康衢击壤,咸臻奠枕之安;
边圉橐弓,永享垂裳之治。
恳普贤菩萨示现疏 宋 · 王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八一
峨眉异境,普贤道场。
显殊胜之妙光,救昏迷之末俗。
凡兹瞻礼,无间贤愚。
圣赴感以示慈,人因相而生悟。
某等愿心虽笃,宿障未除。
逮此来游,起于一念。
初登山而雨作,既升顶之烟迷。
险路八十四盘,已惊破胆;
白毫数百千丈,未见示人。
恭惟普贤菩萨大士现如幻身,具大慈性。
扫重云之阴冷,阶白日之光明。
使我同来之人,得毕此生之愿。
誓兹以往,永依上乘。
无任虔恳之至。
佛母孔雀菩萨疏 宋 · 王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八一
毒龙尽而释迦出世,乾坤还清泰之风;
末劫终而弥勒下生,日月垂贞明之像。
静观宿命,弥切悲悰。
恭惟我佛母孔雀明王大菩萨薄迦梵身,独路三界;
迦罗眼,普照十方。
凡属含灵,悉资覆育,至使神明,顿还旧观。
虽捐躯命,莫报鸿恩。
私等再生,感深○涕。
鹫峰话别,坐擎天上之春回;
象岭言归,又是人间之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