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周懿文等制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一二
昔季文子有言:「见无礼于君者,犹鹰鹯之逐鸟雀也」。故《春秋》不诛其人,而诛其人之意,岂无说哉!尔服采在庭,官荣禄厚,国家平日何负汝曹?方君亲危急之时,虽嫠不恤其纬,乃乘时幸变,乾没自私,以为无复朝廷之治矣。呜呼,亦士也,何为而至于此极哉!念本无知,诛之奚益,俾全首领,投畀遐荒。尚保馀生,毋忘予德。
李纲除右仆射制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一二、《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
门下:朕博观群书,历考往古,将启中兴之昌运,必资希世之伟人。俾丕修于政经,以大慰于民望。爰登硕辅,敷告治朝。正奉大夫、守尚书右仆射李纲志大而德刚,器闳而虑远。自任以天下之重,皆谓有王佐之才。粤繇高华,每著名节。螭坳造膝,识者想闻其风声;奉常建言,公议共推其雅望。超跻丞辖,进长枢庭。风采耸于迩遐,闻誉溢于中外。尚稽魁柄,殊郁师瞻。肆朕纂临之初,首图召用之亟。遂升次辅,以率群工。民情惟嘉,国是以定。念华夏狃承平而弛备,致夷戎伺间隙以肆凌。惟民怀旧德而靡忘,惟士傒新政而甚切。当今朝有内修外攘之志,汝其比迹于樊侯;朕欲民臻仰事俯育之安,汝其希踪于裴度。使任大事,以尔为栋梁;使断大疑,以尔为龟筮。是用延登上相,秉斡鸿钧,特尊左揆之崇,兼贰东台之峻。仍其公爵,陟以文阶,增衍爰田,陪敦贡赋,荐臻殊渥,昭示显庸。于戏!得贤邦家之基,汝能追配于前哲;论相人主之职,朕则无愧于古人。益远乃猷,以对朕命。可特授银青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
诸路都监改为副钤辖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八之一一五(第四册第三五一三页)
诸路都监改为副钤辖,其请给、人从、序位等,并依旧定监例,仍于要郡驻劄。
推行枢密院立定忠义巡社之法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宋会要辑稿》兵二之五八(第七册第六八○○页)
诸路安抚使及钤辖司、提刑司各依今米措置,督责州县疾速推行,仍令尚书户部遍牒行下,及令本路置籍举催,每旬检举取会诸路已施行次第缴申枢密院。
差李祐检察措置催促纲运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二之五二(第四册第三二六○页)
差发运副使李祐自南京至真州往来躬亲检察、措置,催促粮运并应见在淮汴金帛钱物纲运,限一日起发,户部给行程历付李祐。所至州、军、府、县、镇、关、津官,批上到发月日,回日缴赴户部点检。仍令祐督责诸州县当职官并催促直达纲,及发运司干办官等亦给觉察催促纲运历,亦各每日批上行程。县知佐、巡尉、州通判及排岸催纲官,从发运及逐路转运司官点检,仍三日一次具所至检察并催过纲运物数,及逐纲押纲官职位、姓名申户部,委张悫专一督察。
陈乞词状赴洪州三省、枢密院披诉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之四七(第三册第二三五三页)
今后除官员系堂除得替人许到都堂见宰执陈乞差遣外,其馀词状如系军期边防急切机密公事,许诣尚书省陈乞,馀更不收接,并赴洪州三省、枢密院披诉。
傅亮罢制置使发赴行在御笔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一一
傅亮兵少,不可渡河,罢制置副使,发赴行在。
捉杀陈通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宋会要辑稿》兵一○之一九(第七册第六九二八页)
令浙东安抚司、浙西钤辖司、两浙提刑司起邻近州军弓兵,并江宁府鲍贻逊所领枪杖手,及令淮东安抚司摘那将兵二千人,选择将佐,火急前去会合掩杀。其军兵在路,委统领官以军法部勒,不得纵容作过。其逐项军兵等到镇江府,听赵子崧节制,平江府听赵岍节制,杭州听本路提刑司节制。
李纲罢左相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制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一三、《中兴小纪》卷二、《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
论人臣之大戒,罪莫重于擅朝;置辅相以仰成,责尤严于误国。式扬明命,敷告治朝。具官李纲顷以时才,列于清要。属戎兵之急变,参纲辖于中台;同流俗以沽名,秉枢机于右府。既统师而败绩,举绌典以投荒。肆朕绍图,惟人求旧。念召环之已赐,适揆席之犹虚。首登次辅之崇,旋陟上台之峻。而乃谋谟莫效,狂诞罔悛。亏恭慎之前规,负弼谐之初望。既请尽括郡县之私马,又将竭取东南之民财。以喜怒自分其贤愚,致赏罚匪出以功罪。出令允符于清议,屡抗执以封还;用刑若拂于群情,必力祈于亲札。弟欲恃恩于己,靡思移怨于君。比劾江浙骚扰之官,亟下闾里宽恤之诏。贴改已画之旨,巧庇外姻之奸。兹遣防秋之师,实为渡河之援。预颁告命,厚犒缗钱。费踰百万之多,仅达京师而止。每训趣其速进,辄沮格以不行。设心谓何,专制如此。忽览剡章之奏,具陈引咎之辞。顾物论以大諠,岂邦宪之可屈?宜解钧衡之任,俾从祠观之游。仍联秘殿之近班,并推加恩之异数,以全体貌,以厚股肱。于戏!国步多艰,方切履冰之惧;鼎司失职,更怀覆餗之忧。尚缘注意之求,特徇乞身之请。往祗训语,毋怠省循。
令检会李纲乞都江宁府奏状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
近者大臣以擅朝误国去位,而小人在外,乃谓请还京师,执争而去,未烛厥由。可检会李纲乞都江宁府奏状榜示,以解众惑。
赐杭州招谕作过军民黄榜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咸淳临安志》卷八九
赐杭州黄榜,招谕作过军民。若能率众归降,当赦其罪,一切不问,仍审量事状情理,命以官赀;若敢抗拒,仍旧为恶,则掩杀正贼外,父母妻子并行处斩。如大兵会合,已到城下,即今来改过出降放罪推赏指挥更不施行。仍令监司召募土豪自率乡兵,会合讨荡,亦许先次借补官职。
差江端友等抚谕闽浙湖广江淮京东西诸路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二之六九(第四册第三二六九页)
昨金人入寇,朝廷命令隔绝,贼盗骚扰,民不奠居。近朝廷已措置捍御金贼,扫荡群盗,崇俭除苛,弛役薄歛,凡不便于众者悉行蠲除,稍向就绪,令学士院降诏差官抚谕,及体访官吏廉谨勤恪、军民利病以闻。两浙东西、福建路差兵部郎官江端友,荆湖南北、广南东西路差殿中侍御史马绅,淮南东西路、江南东西路差监察御史寇防,河东路就差王𤫉,河北路就差马忠,陕西路就差钱盖,四川就差喻汝砺,京东西路、京西南、北路差吏部郎官黄次山。朕绍膺骏命,寅御宝图,以万方之戚休,为一体之舒惨,思敷渥泽,溥润黎元。日者奸臣隳败边防,胡骑凌犯京邑,是以盗贼伺其间隙,郡县为之残破,井邑萧然,田畴荒矣,毒流民体,痛轸朕心。每一顾瞻,为之流涕。虽号令间阻者半载,而臣民爱戴者一心。惟祖宗德泽之深,致海宇怀来之固,岂朕菲薄,所敢遑宁?惕然若涉春冰,懔乎如驭朽索。夜分忘寐,日再御朝,补缉政纲,讲究民瘼。捍御北戎之备亦既图严,荡平群盗之奸几于弭息。以至崇节俭之至朴,除繁苛之细文,弛役蠲徭,薄征轻歛,凡不便于众者,急有闻而罢之,若时所为,稍向就绪。是用分遣信使,具宣恩言。及官吏之勤惰廉污杂于并进,与兵民之利害疾苦壅于上闻,咸俾周询,尽期洞照。将大明于升黜,且悉议于革因。嘉与多方,复跻至治。诞告尔众,咸体朕怀。
天下诸州建祈福道场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
天下诸州于天宁节并前一月,即寺观建祈福道场,靖康圣节依此。
许景衡除御史中丞制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民国《瑞安县志》文徵卷六
敕: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德者之心,能为天下国家。上忠于君,下为于民,知当世之先务,不为空言而已。朕于中执法之任,盖贵之以此尔。朝散大夫、试给事中许景衡博学多识,砥节励行。有古人之风,知君子之守。西省东堂,扬历既久,凝然远度,宜长风宪。今天下之势若涉渊冰,罔知攸济。尊尔所知,明为朕一一言之。先其大者,后其小者,悉陈无隐,嗣有大用。可特依前官试御史中丞。
荣国柔惠夫人郭氏等位祗候使臣支破身分驿券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宋会要辑稿》后妃四之一三(第一册第二七一页)
荣国柔惠夫人郭氏、永嘉郡夫人王氏、宜春郡夫人孙氏位祗候使臣、诸色祗应人等,依和国王夫人例支破身分驿券、诸般请给。
令吕颐浩等准备修治城池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三(第八册第七三三二页)
将来巡幸驻跸扬州,可行下知扬州吕颐浩修治城池,差膳部员外郎陈兖干办顿递行宫、一行官吏将佐军兵安泊去处,虞部员外郎李俦干办舟船并桩办粮草,发运使李祐、淮南转运使李传正并差随军转运使。
巡幸所过无得骚扰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一三、《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三(第八册第七三三二页)、《中兴两朝圣政》卷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一六
荆襄、关陕、江淮皆备巡幸,并令因旧就简,无得骚扰。访闻州县不能深体至意,色色求备,吏卒并缘为奸,百姓受害。朕临位以来,欲求民瘼、恤民隐,思所以为民利者,未厌朕心。有司以巡幸之故,乃更前期骚动,朕甚痛之!今戎马惊扰之后,盗贼间作,朕夙夜忧维,念不暂安。纵未能尽除大患,使吾民各安南亩,其可事一己之奉以重困吾民乎?凡巡幸所止之处,当使百姓若不预知。朕饮食取足以养气体,不事丰美;亭传取足以庇风雨,不易卑陋;什器轻便不求备用,供帐简寡不求备仪,可赍以行,皆无取于州县;桥梁舟楫取足济渡。道路无治,官吏毋出,一切无所追呼,随从臣僚皆体朕意。有司百官敢骚扰,重寘于法。惟是军马刍粮必务丰洁,将士寨栅必令宽敞,官吏无得少懈,部使者皆朕耳目之官,有违戒敕而不以闻者,当与同罪。若自为骚扰,罚更加重,许民越䜣。
奉迎太庙神主赴扬州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
遣官具舟奉迎太庙神主赴扬州,就命徽猷阁待制从槔提举一行事务孟忠厚干办礼仪公事。合用礼器,随宜充代,荐新物令本州酌量应付。
召募水手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之九(第六册第五六六一页)
逐州召募能没水经时伏藏之人,以五十为额,每月请给外,更支食钱三百文,百姓支食钱二百文,月给米一石。当职官能于限内计备堪委战舟船,召募水手足备,并转一官,知州、通判减三年磨勘;限满不足,当职官展二年磨勘,知州、通判展一年;不及八分,展三年磨勘,知州、通判展二年;不及七分,降一官,知州、通判展三年磨勘。内当职官计备舟船与招募水手事不相须应赏罚者,递降一等。其公共办力干办招置数目不等者,并比类分受赏罚。仍仰逐路提刑司各具应该赏罚官职位姓名,及别具优劣一两处,申尚书省取旨,重行升黜。
溃逃人逐急投充效用功赏补授事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宋会要辑稿》兵一八之二七(第八册第七○七一页)
近来军兵多因溃散,及避逃罪逃窜,却缘诸处召募并不显军额,逐急投充效用,以应一时之选。偶因功赏补授副校尉及使臣了当,陈乞称元系某处军分职名,情愿不就校副尉及使臣名目,只乞于已前军额名目上一并改转。可将应今日以前似此投充效用获功补转之人愿依旧军额者,每两资止当一资收使,其一资人更不许换。如日后更有如此投充效用获功之人,更不推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