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通奉大夫华文阁待制淮南东路制置安抚使兼知扬州李曾伯宝章阁直学士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九九
淮海扬州,久藉东土尔侯之重;
图书秘府,肆升西清学士之华。
锡以丝纶,光于牙纛。
具官某,中和而笃实,谨厚而闳深。
密庸堂上之兵,富有胸中之甲。
智虑沉潜于言表,算有成谋;
事几迎解于目前,神无滞用。
入则弥纶于省闼,出则总护于戎旃。
以十连之帅镇星纪之区,如七尺之躯护风寒之处。
北门之管钥汝寄,西州之唇齿汝兼。
城池高深,事事皆有其备;
卒乘辑睦,人人咸得其心。
以守则持重而养威,以战则奋厉而倡勇。
宽予忧顾,嘉汝勤劳。
尔虽执辞赏之谦,朕欲示劝功之信。
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尚垂竹帛之功名;
一乃心力,其克有勋,迄保江淮之清晏。
祗承茂渥,益厉壮猷。
朝请郎太常少卿枢密副都承旨赵希𡉙右文殿修撰枢密都承旨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九九
庀职机廷,吁谟密勿;
侍朝便殿,导旨禁严。
自熙宁以三馆兼行,逮绍兴两制充选。
兹为重任,允属清流。
尔才挺宗英,学高儒望。
行己恭而事上敬,知无不为;
见善明而用心刚,介然有守。
久弥纶于省闼,复陪辅于筹帷。
国论赖以主张,边算资之裁决。
乃正宥府钦承之职,载升道山论撰之名。
四郊多垒之时,出纳朕命;
凡五兵六师之事,敉宁图功。
惟乃之休,则予以怿。
和州防禦使淮西安抚副使兼知庐州吕文德特授福州观察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总统两淮出战军马捍禦边面制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永乐大典》卷一三五○六
护风寒之冲,非宿望隆名不足以夺敌人之气;
合云屯之众,非高爵厚禄不足以壮将军之威。
惟予杰臣,膺此褒律。
具官某,神锋劲捷,胆略沉雄。
勇盖三军,久矣灭匈奴之志;
身更百战,毅然有良将之风。
驱驰疆埸之间,趋赴功名之会,命即就道,事不辞难。
其正位于廉车,用提师于突骑。
必可畏若合淝之虎,必相应如常山之蛇。
禦侮折冲,虽千万人吾往矣;
论功行赏,岂万户侯道哉
益肩乃心,毋替朕命。
朝请郎太常丞兼权侍右郎官刘籈秘书丞侍左郎官奉议郎秘书丞张霆振秘书省著作郎兼权侍右郎官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永乐大典》卷一三五○七
册府著庭,最为清选;
文铨武选,俱号剧曹。
经术该通,尔霆振词华蔚赡,或丞册府而文铨共二,或长著廷而武选得兼。
相辉群玉之堂,交映积星之舍,既清且要,各懋乃庸。
朝请大夫太府少卿谢达除直敷文阁静江府经略安抚司公事制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永乐大典》卷一三五○七
朕惩长吏数易之弊,法累朝因任之规,务在安民,尤不忘远。
有上闻其治行,辄申命以玺书,矧惟十国以为连,不但千里之蒙福。
尔才猷敏卲,正术疏通,顷从郡最以召环,复自郎潜而分土。
繇麾而节,皆广与湘。
载畴八柱之庸,已播五襦之咏。
尝以卿召,旋为朕留,爰升内阁之班,就畀帅垣之绂。
指麾部属,多至二十五州;
绥抚蛮徭,不知几百馀种。
庶有上下相安之便,而无新故更代之劳。
共理惟良,端足分于忧顾;
美成在久,尚毋替于初终。
惟暨厥心,将选所表。
修武郎左屯卫郎将俞兴权发遣夔州主管路安抚司公事制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永乐大典》卷一三五○七
夔当全蜀之口,据荆楚上游,委寄莫重焉。
尔奋身忠勇,有志功名,兹用分虎符而畀之,实兼一道藩垣之任。
尔其控三峡,以保我荆蜀之间,上宽顾忧,嗣有褒陟。
朝请大夫太府寺簿赵汝㴧除司农寺簿朝奉郎司农寺簿薛光除太府寺簿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永乐大典》卷一四六○七
《洪范》八政,一食二货。
大农司九谷,外府掌百货。
有位于朝者,非更迭不相通知。
尔汝㴧由外府大农,尔光由大农外府,仍以簿正易地而处,所以通知食货之事也。
生民之本,在斯二者,懋哉!
各展所长,以佐而长,将观阜通之效,嗣有明陟。
奉议郎武学博士孙梦观太常寺主簿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永乐大典》卷一四六○七
簿领虽卑,奉常盖礼乐所自出,有列其则,与闻稽古制作之事,其选清矣。
茂才粹德,久横经于右庠,俾簉曲台,将观稽诹之学,岂特簿书云乎哉!
朝奉郎添差通判临安府韩集除大理寺主簿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永乐大典》卷一四六○七
廷尉天下之平,有列其间,皆以才选。
尔践扬中外,明习吏事,往佐而长,审克用刑,岂特簿书云乎哉!
光禄少卿致仕张君靖侄焘可试将作监主簿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永乐大典》卷一四六○八
朕嘉尔之伯父雅操自高,厌薄于世累,颜发犹壮,遂归老乎涢溪之上,用是赐尔以大匠试簿,讵将誇荣于里人哉,盖亦念尔伯父之爱。
益懋厥修,则世禄之大来,其阶于此乎!
可。
光禄卿冯沆遗表男安国可将作监主簿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永乐大典》卷一四六○八
尔父,修方砥节,服于卿次。
今兹沦谢,良用怃然。
遗牍之来,乃以大匠掌簿加赐于尔。
往其祗践,无忘清白之训,以怠其家声。
可。
贵妃沈氏遇圣节奏侄孙直方侄婿许该并可试将作监主簿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永乐大典》卷一四六○八
朕以载诞之辰,中外蒙庆,而贵妃沈氏进言其戚属,请预仕籍。
厥维旧哉,朕安得不听!
咸用甄擢,试吏于大匠
惟尔直方洎该,无以得之易而不思其所守,以隳我之宠章。
并可。
工部尚书余靖遗表女婿张元淳可试将作监主簿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永乐大典》卷一四六○八
之在南服,功状最显白。
及其殒没,遗渥亦厚,至于在闺之女子,亦所不遗。
今已结缡而归于汝,故授兹一命。
宜思其恩荣所由来,以顾恤其家,不亦善乎!
可。
朝请郎主管台州崇道观赵汝舶除将作监主簿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永乐大典》卷一四六○八
匠监掌缮工之事,土木不兴,则为清曹,有列其间,皆号清选。
尔以宗英,优有政术,出长入治,咸称曰能。
兹庸进尔勾稽于匠属,益涵器业,以俟柬求。
承议郎监登闻鼓院庄黻军器监簿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永乐大典》卷一四六○八
昔我神宗,留意戎器,制度精详,著为法式。
设监置官,实司训工程作之任。
朕率循祖武,申饬戎事,肆命尔司于簿正,使器械咸精其能,将观通务之学。
朝散大夫干办行在诸军审计司赵希镒除太府寺簿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永乐大典》卷一四六○八
外府掌贡赋之贰,有列其间,皆以才选。
尔以宗英,明习吏事,往佐而长,稽其出纳,岂特簿书云乎哉!
刘公子翚覆谥议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刘氏传忠录·正编》卷三
覆议曰:自源徂流,而后圣贤之道传
沿流溯源,而后君子之论定。
晦翁,学者之师;
屏山刘公,又晦翁之师。
我宁考褒美先儒,易名曰文,而晦翁之道益尊。
然天下知尊晦翁,而屏山谥阙焉,沿流溯源,君子犹有遗憾。
安刘氏,三世五贤,以忠传家。
公,忠显之季子也,天姿卓特,于诗书无所不读,自谓《易》之「不远复」,吾之三字符也。
尝曰:「视听而知复,则匪易匪轻,悔吝不生」。
故执父丧则哭墓三年,事继母则尤尽诚敬,怡怡于兄弟,偲偲于朋友,修于家庭者此学也。
平寇则使盗不作,论维民则当维其心,经制不恤小而忘大,州县先择守而化令,施于佐郡者此学也。
复斋有铭,圣传有论,训诫数百言,文字二十卷,著于文字者此学也。
年甫三十,称疾奉祠屏山之下,潭溪之上,独处一室,自称病翁
或终日默坐,或咏歌自适,弹琴赋诗,考德问业,如是十有七年,安于命义者此学也。
以公之学问,蚤夺于年,弗克措诸事业,其天乎!
晦翁表公之墓,自叙所以游公门者,具有颠末。
公始得疾,晦翁以童子侍问入道次第,公欣然告之曰:「吾道之大,体用之全,于《易》之《复》得入道之门焉,汝尚勉哉」!
公之学于是得其传矣。
善乎晦翁之言曰:「精微之学,静退之风,足以发蒙蔽而消鄙吝」。
非渊源所渐、自知公之深者,孰能语此?
太常定谥,有取于道德博文之谓文,宽乐令终之谓靖,其以晦翁之所以诵公者谥公欤
博士议是。
谨覆议。
太学前庑学位记淳祐四年正月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咸淳临安志》卷一一
网必有纲,丝必有纪。
太学群天下之英,而前廊帅之,亦纲纪之意也。
举录二员,与正录通治其事,学谕以下隶焉。
学谕八员,敷经训,命课题,长谕以下隶焉。
诸生书行艺于藉,季终以其可选者考于学谕,又十日考于举录,而后上于博士
直学二员司出入之禁,周知来学之数,而察其踰矩者。
十五以下入小学,则置教谕一员以教之。
斯其大凡也。
建炎驻跸吴会绍兴十三年太学,今一百有二年,为举录者一百一十有四人,学谕四百九十有八人,直学一百四十有九人,教谕四十有八人。
登巍科,都显位,前后相望。
事业伟然而碑题未立,来者无所考,乃命举录刘实甫范处义鸠工砻石,萃其名氏州里,序其后先,大书深刻,列于崇化堂之左。
夫自补弟子员而升舍级,升前廊,涉历深矣,必业精行成,资望俱重,始称其职。
近制:考其满岁者上上,部录其年劳,所以劝也。
未仕而不苟,他日之事业占焉。
继自今,居此位者于前有光,是所望也。
淳祐四年甲辰岁春正月既望
社稷祝文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永乐大典》卷二○四二五
七月之旱,荐求膏泽之流;
一雨所濡,庶有丰年之望。
随感辄应,因谢致祈。
有社稷焉,实为土谷之主;
时雨旸若,迄臻禾稼之登。
雨师雷神风师太社太稷祝文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永乐大典》卷二○四二五
春夏耕耘,正切有秋之望;
阴阳缪戾,实深不雨之忧。
斯民何辜,惟德弗类,命迩臣而恳祷,念我众之焦熬,转为年丰,在兹旬浃。
闵此七月之旱,引领望霓;
沛然三日之霖,覆手为雨。
俯伏以俟,肸蚃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