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南歌子 其四 1132年 宋 · 邓肃
 押尤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驿畔争挦草,车前自喂牛。
凤城一别几经秋。
身在天涯海角、忍回头。

旅梦惊残月,劳生寄小舟。
都人应也望宸游。
早晚葱葱佳气、满皇州
诉衷情令 其一 李状元三首1132年 宋 · 邓肃
 押删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乘鸾缥缈过三山
游戏下人间。
金樽不辞频倒,春色上朱颜。

依暖玉,掠风鬟。
语关关。
惟愁漏短,雨散云飞,骑月空还。
其二 李状元三首1132年
 押删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龙头一语定闽山。
黄色上眉间
诏书促归金阙,玉带侍天颜。

拢象板,亸宫鬟。
唱阳关
从容禁闼,若念林泉,应寄书还。
其三 李状元三首1132年
 押删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来云雨巫山
只托梦魂间。
何如醉逢倾国,春到一瓢

歌窈窕,舞双鬟。
掩云关。
重城五鼓,月下西楼,不忍轻还。
生查子 生查子 宋 · 邓肃
 押词韵第四部
执手两潸然,情极都无语。
去马更匆匆,一息迷回顾。

孤馆得村醪,一醉空离绪。
酒醒却无人,帘外三更雨。
长相思令/长相思 其二 宋 · 邓肃
 押词韵第三部
一重溪。两重溪。
溪转山回路欲迷。朱阑出翠微。

梅花飞。雪花飞。
醉卧幽亭不掩扉。冷香寻梦归。
其三
 押词韵第三部
红花飞。
白花飞。
郎与春风同别离。
春归郎不归。

雨霏霏,雪霏霏。
又是黄昏独掩扉。
孤灯隔翠帷。
感皇恩 宋 · 邓肃
 押词韵第八部
翠竹谩连云,天风不到。
帘幕重重自热恼。
冷香忽至,爱惜当同芝草
井花浮碧玉,炎威扫。

酒渴想东邻,忧心如捣
纳履生疑谩悔懊。
未容沉,相对樽前倾倒。
报君惟短句,琼琚好。
西江月 其一 二首 宋 · 邓肃
 押词韵第八部
腊雪犹埋石巘,春风已入梅梢。
冷香随马上琼瑶。
不与时人同到。

拍手恐惊星斗,高歌已在烟霄。
醉呼玉女解金貂
笑问何如蓬岛
其二 二首
 押词韵第四部
风荐荷香剪剪,月行竹影徐徐。
微闻环佩过庭除。
恐是阳台行雨

玉笋轻笼乐句,流莺夜转诗馀。
酒酣风劲露凝珠。
我欲骖鸾归去。
一剪梅 题泛碧斋1120年9月15日 宋 · 邓肃
 押尤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
雨过春山翠欲浮。
影落寒溪碧玉流。
片帆乘兴挂东风,夹岸花香拥去舟。
樽酒时追郭游
醉卧烟波万事休。
梦回风定斗杓寒,渔笛一声天地
蝶恋花 代送李状元1132年 宋 · 邓肃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执手长亭无一语。
泪眼汪汪,滴下阳关句。
牵马欲行还复住。
春风吹断梨花雨

海角三千千叠路。
归侍玉皇,那复回头顾。
旌旆已因风月驻。
何妨醉过清明去。
江城子 宋 · 邓肃
 押阳韵
酒阑携手过回廊。
夜初凉。
月如霜。
笑问木樨,何日吐天香。
待插一枝归斗帐,和云雨,襄王

如今满目雨新黄。
绕高堂。
自芬芳。
不见堂中,携手旧鸳鸯。
已对秋光成感慨,更夜永,漏声长。
南归醉题家圃二首 其一 1122年 宋 · 邓肃
六言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
填海我如精卫,当车人笑螳螂。
六合群黎有补,一身万段何妨。
其二 1122年
六言诗 押元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
近辅暴迫狼虎,圣君德大乾坤。
万里去黄金阙,一杯得杏花村(以上《栟榈先生文集》卷一)
花石诗状 宋 · 邓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栟榈集》卷一
太学生邓肃
右,臣窃见东南所进花木怪石无甚异者,又不能无费。
臣今有策,欲取天下奇绝之观毕置皇帝陛下圃中,比之今日所贡者固万万胜之,较之今日之费则无万分之一。
臣已撰成文字一轴,伏望宣索。
辞免除左正言劄子建炎元年五月 宋 · 邓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栟榈集》卷一二
建炎元年五月二十日,准当月初八日劄子,奉圣旨除臣左正言
闻命震惊,罔知所措。
窃以国家多难,无如今日。
北虏方炽,二圣未回,奸佞在朝,盗贼满野。
若献可替否之臣挟私心,有误圣听,则天下之患,有不可尽言者。
顾臣何人,敢与兹选?
臣虽不食伪禄,有死无二,然比之犬马,仅可无愧而已;
求其所以过于犬马者,臣实无有。
若置之言路,恐非所宜。
伏望圣慈追还成命,以安愚分。
臣除已迤逦前去听候指挥外,谨录奏闻。
谨奏。
乞赐假十馀日治病劄子建炎元年七月 宋 · 邓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栟榈集》卷一二
臣自供职以后,伏暑伤冷,且汗且下,日加一日,状至危急。
终未能一望冕旒,以吐胸中之所欲奏者。
然臣贪冒圣时,有死无二,终不忍巧为身谋,矫情求去。
但虑台谏之职,天子耳目之官也,不可一日无人,岂容不才之人,藉此以养病乎?
臣今幸得国子监待问堂,粗可安身。
臣欲望圣慈赐臣假十馀日,就此将治。
此身万一未先朝露,当粉身碎骨,求所以为君父之报,端不敢在众人之后也。
臣不胜瞻天望圣哀祈之至。
取进止。
乞立赏功司劄子 宋 · 邓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栟榈集》卷一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八、《大学衍义补》卷一四○、《宋史》卷三七五《邓肃传》、《南宋书》卷二一、《南宋文录录》卷四
臣尝备员鸿胪主簿,因虏人须道释板籍,以职出拘于敌中凡五十日,虏人之情,已备知之。
粘罕以下,至于步卒,分朝廷所赐之绢,人得五十有五疋。
计朝廷所出之数,以千万为率,则尽虏人之数,不过十六万有馀而已。
况有阵亡者,有疾病者,有以事还虏者,有随军以供战具者,其得绢亦与粘罕等。
以诸色人所占之数,当与战卒中分,则虏人正兵固不过八万耳。
因得朝廷所与绫锦等,虏人谓之表段,当时分俵,其数虽同,其物不等。
金人得锦,勃海得绫,契丹得绢织之类,而九州所得者杂色而已。
一日,忿然欲起相攻,攻则虏兵之心亦不齐矣。
忽一日,有虏人遇臣,泣下,臣问之,对曰:「某兄弟三人,戈而来,伯亡于真定,季亡于京城
今闻元帅之兵大集,而南方兵马动连数州,某岂复得见乡曲耶」?
臣初不信其语,及见虏中士夫道释各有饷饭之人,其皇恐之语,皆如臣所闻,则虏兵亦何尝不怯也?
夫虏兵之数既不甚多,又加之以其心离,其气怯,倘合天下之力以攻之,若无足畏者。
然虏兵未尝少挫,而中国之势陵迟至此,其故何也?
盖虏无他长,惟信赏必罚,不假文字,故人各用命,不以死为畏耳。
朝廷则不然,有同时立功而功又相等者,或以转数官,或尚为布衣,轻重上下,正在吏人之手。
赏既不明,人谁自劝?
此正朝廷之大病也。
臣愚欲望圣慈专立赏功一司,用重禄法,使凡立功者人人自陈。
若功状已明,辄踰旬日而不得告者,有所立之功同而赏有轻重者,有立功之时等而赏有后先者,并重置之法,常赦不原。
又专委台谏官二员提点其事,若台谏不知觉察,亦置之法。
如是,则寸功无不录矣。
夫寸功毕录,人孰不乐赴功名之会乎?
若天下人人有乐赴功名之心,而使之攻八万已骄之虏,则社稷生灵又何患哉?
惟陛下留神。
取进止。
乞立叛臣罪格劄子 宋 · 邓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栟榈集》卷一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三
臣闻有同腹心之臣,然后可与同患难;
有可与同患难之臣,虽患难之来,无足虑也。
孝慈渊圣皇帝恭俭之德,可追汤禹,一旦奇祸起于不测,正为无同腹心之臣耳。
圣驾既出,无一人以蒙尘为念者。
邀上皇则宫臣奉之,邀太子詹事奉之,皇后诸王惟其所欲。
是举朝之臣,争用私心,捐上皇本支,以保其私家耳。
呜呼痛哉,古未闻也!
及伪楚一立,则争拜其庭,略无难色。
有愿为事务官者,以讲伪帝之礼;
有愿为奉使者,以结天下之心;
有闲为宫观而下为庶官者,皆弹冠而起,争为禁从
甚者至有居宰执,持枢柄,传呼道路,洋洋得志。
其下下无能者,又竭奸谀之心,有名犯邦昌,即请于朝以改之。
举国委然知有伪楚而已,倘言圣朝,往往窃笑。
呜呼!
渊圣皇帝其无腹心之臣如此,乌能保天下哉?
不在围城之中者,不能尽知,往往为奸人游说,似是而非,以惑其听。
凡在城内者,又各食伪禄,以污其身,故无肯为陛下尽言者。
遂致陛下虽念二圣之未回,而恶叛臣之卖国,稍正典刑,以立朝纲,终未足以慰天下之望,而快二圣之怒也。
渊圣临行,以批谕徐秉哲,托市少物以为路费,遂签御讳,如与平交,其意岂在物耶?
正为行计已迫,欲速相救援耳。
岂意举朝叛臣,他肠有在,坐视君父,如弃路人。
陛下若不正其罪,无乃辜二圣乎?
臣窃惟去年治王黼蔡京等罪,不肯果决,费台谏一年之力,遂致边事有失防闲。
臣愚欲乞先立罪格,然后按籍定刑,使凡有司者皆不得以容私焉,则一按而定,可以绝后患矣。
侍从官而伪为执政者,诸庶官及宫观而起为侍从者,与撰《劝进文》、献《赦书》者,事务官与因张邦昌改名者,是皆已不复知有宋德矣,臣请定为叛臣之上。
执政侍从、台谏曾称臣于伪楚,及拜于庭下者,及愿为奉使与庶官升擢差遣者,是皆臣服伪楚矣,臣请定为叛臣之次。
叛臣之上,乞置于岭外;
叛臣之次,乞远小处编管,仍乞带叛臣名目。
若夫卿监以下庶官也,朝廷初不以国士待之,亦安得以国士责之?
若未尝升擢及如前所论二等之罪,惟戴伪楚,供职不废,以苟禄食而已,臣乞赦之,然亦乞籍定姓名,从此不复用为台谏、侍从矣,盖其恶无立也。
若用此法,则一网而尽,不惟上可以报二圣之德,亦所以破天下奸雄之胆也。
使举朝之臣略无奸雄,则人人可与同腹心矣。
「予有臣三千而一心」,此武王之所以胜也,况以天下之大而平一隅乎?
惟陛下察之。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