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公翊清溪图 北宋 · 张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六
九华郁兮江南山,清溪下兮贯山间。
江北骛兮溪东旋,浊汤汤兮清漫漫。
山几转兮水几盘,近交臂兮远连环。
决天末兮浮云端,齐之山兮秋之浦。
景晦明兮气吞吐,草木蓊兮媚林莽。
绣屏张兮翠绡舞,深窈窕兮掩幽坞。
雨吟猿兮风啸虎,下凫雁兮泳鲂鱮。
商之樯兮渔之罟,互出没兮更散聚。
樵有舍兮梵有宇,云岩阿兮棘樊圃。
翚连甍兮岸之浒,弄潺湲兮棹容与。
中横绝兮梁为渡,隐孤城兮其西去。
春之朝兮秋之夕,风既清兮月又白。
遐矫首兮俯陈迹,携佳人兮不可得。
空远望兮中感百,思悠悠兮情恻恻。
怅兴亡兮怀今昔,独兹溪兮无终极。
嗟夫人兮摆尘滓,遥徜徉兮玩山水。
移山川兮置窗几,手舒卷兮千万里。
辀余车兮秣余马,往其从兮山之下。
枻吾舟兮泛清泻,乐鱼鸟兮放林野。
愿未适兮胡为者,聊寓言兮公墨画(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
句 其一 北宋 · 张励
押元韵
莫言伯道无儿嗣,看取千秋祀事存(宋张元干《芦川归来集》卷一○附录《宣政间名贤题跋·李易跋》 《芦川归来集》:陈晋之梦得其六世外祖郑氏故茔于荒榛野蔓间,岁既踰百,烝尝弗坠。殿撰张公深道作诗以纪异云云。)。
其二
押尤韵
青林蔽日明为晦,绀宇生风暑亦秋(大来寺)。
按:《舆地纪胜》卷一二八《福建路·福州府》
乞将海阳县主簿一员改作县尉奏 北宋 · 张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六、《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八之六六(第四册第三四八八页)
潮州倚郭海阳县,地理最为阔远,傍临大海,道路险恶,前后盗贼惊劫不常。本县止是县尉一员,责使巡警,显见力所不逮。今相度既有知县,又有县丞,其主簿两员委是责轻事简。欲将一员改作县尉,量添弓手,分定地界管认巡捕。
陕州大都督府奉诏兴建府学记(崇宁二年七月) 北宋 · 张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六、《蒐古汇编》卷五五
崇宁元年秋七月天子大修熙宁、元丰政事,考慎其相,以翰林学士承旨臣京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谕所以继志述事之意者。后数日,复下手诏,诹求天下之务,命即尚书省置司讲议,辟除佐属,无问从官大吏,咸使得自选择。条具凡目非一,而法度之所施,繇学校始。臣窃伏观之,自昔圣帝明王所以治登太平,号称最隆极盛者,曷尝不本诸此。《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帝莫盛于尧,王莫隆于周。盖孔子之称尧曰:「巍巍乎,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其称周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然则文者,治功之成,礼乐法度无不完具,要其初,所以美教化、成风俗,舍学校则无以为矣。夫道揆明于上,然后法守严于下,此所以道德一而风俗同。于斯时也,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非独为士者之得,而人莫不有士君子之器,理势然也。自乡举里选之法废,为士者大抵失其本守矣。遭秦灭书,经籍文丧,天地之全,性命之蕴,学者无自而稽见。汉虽购求亡逸,表章六经,然专门传授,统类不一,而传注更为之蔽。至唐取士以虫篆之技,违道愈远,经籍之传,不亡而泯。士虽有聪明智识之质,孰从而成之?伐精神于蹇浅无用之习,圣人之指归,漫莫之知,非夫不待文王而兴者,恶能自拔于流俗哉!斯弊也,非一日之积也。神宗皇帝天纵圣神,文武超观前古,慨然深悼其弊,一刬而革之。时则有若丞相臣安石,实始厥谋,乃命以经术造士,大兴学馆,置官师,分三舍以明教养之法,士得释无用而致有功,去蹇浅而抗高明。聪明智识,有以启发,真贤实能,由道术德业,为世显人,先后接武而奋,亹亹乎三代之风矣。犹有未者,以俟后圣而赓续焉。主上躬睿圣之姿,克绍其德,追念先烈,缉而熙之,且欲士者渐复乡举里选,而宾兴之也。上自朝廷,外逮郡县,增筑馆舍,广教导之员,厚廪饩之给。凡郡县长佐、诸路刺举之吏,咸有职事于学,劝禁之方,纤悉备饬。有司承奉诏旨,罔或不虔。陕旧有学,本唐开元中夫子庙,记识具存,而图经称后魏所建,莫可考验。地褊巷穷,制度卑陋,介于民居之间,不容展斥,大惧非所以称明诏。乃相而迁之,得州子城之东稍北故铸钱监地,基步修广,面势轩豁,远去阛阓,而井邑涂陌,皆直其下,屹然独据一隅,阴阳允臧,不考而合度。前为台门三重,内挟以东西大序,亘以南北之庑。讲书议道皆有堂,祭器、经籍、钱粮皆有库。为庖湢于东序之外,为小学于西序之外,为先圣庙于外门之内。东偏为教授位,于外门之内;西偏皆南向,而便门东西向。缭以土垣再周,耽耽翼翼,咸应程度。入其门者廓如也,升其堂者肃如也,处其室者申如也。盖经始以二年五月庚辰,而落成以七月壬辰。先是,工人伻图计材,所须甚博,患不可办。距城之东十里,得入官民地,有林木乔挺,皆累数十年雨露之所养。一伐□巨材所须,无不充足。前此未有倪之者,岂固有所待耶?呜呼,幸哉!士之生斯时也,其居有庐,其承有师,其食有储,月选岁考,勤勤眷□□父兄之诏子弟。然道艺之成也,又以爵禄从之,出使长,入使治,达而论道于王,以下膏泽于斯民,以显荣其亲,以垂名于后世,皆繇此涂出也。呜呼,顾非幸欤!臣之始至,学未有定议。越三日,谒先圣,见诸生祗修厥职,仰惟圣上德意深远,加惠天下,三穷惕不敢后。退帅僚吏,相与协力,亟营之,维不费于公,不扰于民。不日而功成,有司职也,夫何足道!然作始之岁月,使来者有考,不可以无述,谨推原本末,而书于石。臣励谨记。十月十二日立石。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各地六七二二。
广州重修五仙祠记 北宋 · 张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六、雍正《广东通志》卷五九、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一○、同治《南海县志》卷二八、同治《番禺县志》卷二四、光绪《广州府志》卷八八、一○一、《广东文徵》卷五五
广为南海郡,治番禺之山,而城以五羊得名,所从来远。参考南越岭表游记录并图经所载,初有五仙人,皆手持谷穗,一茎六出,乘羊而至。仙人之服与羊各异色,如五方。既遗穗与广人,仙忽飞升以去,羊留化为石。广人因即其地为祠祀之,今祠地是也。然所传时代不一,或以谓繇汉赵佗时,或以谓吴滕修时,或以谓晋郭璞迁城时。说虽不一,要其大致则同。汉距今千三百馀年,而吴、晋亦九、八百馀年,前此未之有改也。乃者守吏更治州舍,辄迁祠他所,后守继以其地斥酒室,真仙失故处,非徒神之不安也,而人亦不安,岁多盲风怪雨,疫疠间作,或海溢水潦为患。州人咸以谓五仙失所处而然,愿还其旧有日矣。政和三年春二月,余自乡郡移守此州。夏四月至官,闻州人之说,访问故址,犹有存者。又因读昔守程公师孟诗云:「欲举轻身上碧虚,善邻犹得道流居」。及蒋公之奇诗云:「州宅之西敞华堂,我来跪拜焚宝香。堂中塑像何所见,乃有五仙乘五羊」。二公近在熙宁、元祐间,则知其迁徙亦未久。今不复,将遂失其故处,遗迹扫矣,名存实废,后何所考据?秋八月,乃即故地规度,还其所侵,畚除瓦砾草莱,以胥栋宇。恭承元圭冬祀赦文,应古迹坛场福地,灵祠圣迹所在,令守令常严加崇奉。繇是滋不敢置。明年八月祠成。其月二十七日,奉旧像并五石还祠。维守土之臣,事神治民,皆其本职,矧朝廷命令丁宁如是,其敢弗虔?予且代去,虑来者之不知,又有改之者,谨书以吉期,永无废焉。十月十五日,长乐张励记。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二八二。
佛会山题名 北宋 · 张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六、乾隆《历城县志》卷二三
政和二年仲春既望,张励深道招王勤无逸、张仲纲彦正、杞世享延国、王有方承之、韩思永子长、洪炎玉父、周洵彦直、史安民惠叔同瞻石龛大佛□登览,晚还城中。
灵岩寺题记 北宋 · 张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六
观音道场,灵岩山观音菩萨昔所化现。政和岁在丁酉首春甲午,朝请大夫、先右文殿修撰长乐张励来守济南,为题峰著名,以彰其实。
按:《济南金石志》卷二,石刻史料新编本。
龙洞祷雨题名 北宋 · 张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六、《济南金石志》卷二
长乐张励深道问农祷雨至龙洞,大梁刘公彦君贶,郡人张仲纲彦正、韩思诚存仲、杞世享延国、李孝鹤、王有方承之,绛郡史安民惠叔、长乐李撰德修、大梁宋宗年嘉绍、赵士𡖓彦威、赵公回子发同来,政和七年四月二日。龙洞在府城东南三十六里,山长而深,独秀峰最高峻。其北为天门,又高以峻,至者必缘崖蹑蹬,盘折而上。祠横山腰百数十步,湫在后涧半里馀,水色黝然,大旱不枯,古传黑龙渊云。深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