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薛叔似南宋 ? — 1221
江东运判到任谢表 南宋 · 薛叔似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中
糜廪中都,邈无报称。
将输一道,复被使令。
初入境以观风,敢吁天而披露。
中谢。)伏念臣性资戆拙,学术迂疏。
名弗振于乡闾,分甘从于州县。
骤繇冗地,躐处荣涂。
当寿皇燕翼之时,暨嗣圣龙飞之日,俱蒙异眷,数近清光。
徒怀许国之诚,以对幽显;
殊乏济时之策,有补高明。
意旷责之难逃,赖恩私之曲覆。
匠监缮脩之役,亟畀崇班
计台询度之行,旋膺重寄。
矧兹江左,实迩畿封。
惟使事之繁,非他部之比。
所甚匮者公私之积,务先源流本末之求;
所当恤者休戚之情,宜有劳来辅翼之政。
刺举官吏之能否,维持根本之安强。
岂伊凡材,所克胜任!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体元居正,一视同仁
操予夺取舍之公,无内外远近之间。
怜臣之愚,欲稍全其进退;
知臣尚壮,姑少试于驰驱。
俯徇卑悰,特颁成命。
臣敢不恪共乃职,惟既厥心。
表里江淮,因识古今之形势;
光华原隰,无忘咫尺之威颜。
臣无任。
论听言劄子 南宋 · 薛叔似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八、《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二六六、《南宋文录录》卷五、乾隆《温州府志》卷二八、光绪《永嘉县志》卷三二
臣闻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此听言之要也。
且人主惟有一心,而攻之者甚众,或以欺罔,或以谄谀,辐辏攻之,各求自售,而其为说皆有以文饰之。
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污白使黑,呼正为邪。
或辞同而情异,或言此而意彼。
辩言至于乱政,游言欲以自解。
刘向所谓营惑耳目,感移心意,不可胜载,盖谓此也。
然则孰从而察之?
曰万事有正理,天下有公论。
质之正理而然,采之公论而然,则其言为必可行之言;
质之正理而不然,采之公论而不然,则其言为妄言。
《易·系》所谓惭枝游屈,孟子所谓诐淫邪遁,盖举其大概而已。
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不知言无以知人。
乾坤所以知险知阻者,舍简易何以哉!
虽然,是非邪正之不察,固害治也;
是非邪正之兼容,尤害治也。
假如愚者至以千金与之,贤者至亦以千金与之,则愚者莫不至,而贤者日远矣。
今日以某人之忠言也听之,明日有欺罔者亦听之,不加罪焉,人何惮不为欺罔!
今日以某人之抗论也听之,明日有谄谀者亦听之,不加诛焉,人何惮不为谄谀!
是非兼容,久之是必为非所胜;
邪正兼容,久之正必为邪所倾。
《唐史》所谓引桀蹠相鬨于前,而以众寡为胜负,岂不甚可虑哉!
陛下奉三无私以劳天下,中心无为而守至正,凡臣下之进言,一经于前,无不洞见。
然优游宽容,未免过当。
故用舍进退,或至混淆,二十馀年之间,治道不振,国势不尊,其端盖出于此。
伏愿陛下廓离照之明,奋乾刚之断,审言者之事理,而一揆之公论,则宗社幸甚!
按:嘉靖温州府志》卷八,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论执中用中建中劄子 南宋 · 薛叔似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八
臣前月十四日奏对,伏蒙圣慈褒答,天语从容,且于执中用中之说明白详尽,仰见陛下天纵生知,有非臣下所能窥测万一。
夫曰执中,曰用中,曰建中,曰建用皇极,此皆帝王相传之要旨,为治之大原也。
人君而不知此,则用舍好恶孰为之机?
予夺去取孰为之衡?
本乱而末治,内暗而外明,臣未之前闻。
然既曰知之矣,而复不能行其所知,与不知何异?
故必举十六相,必罪鲧、驩兜共工,必治洪水,必定贡赋,必征三苗,而后见用中之实;
必官德赏功,必兼弱攻昧,必伐夏,必旁求俊乂,必子惠困穷,而后见成汤执中之实;
必伐纣,必反商政,必丕平富,必克知三宅,必灼见三俊,而后见武王建中之实。
夫执,言其执之不失也;
用,言其用之不差也;
建,言其建之不悖也:皆一也。
中非他也,心焉已耳。
至理虽具于心,而功业不著于世,《诗》、《书》所称,亦无其实矣。
子思氏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未发之中,不可以测也。
发不中节,则人得见之矣。
故其喜乐也,必沛然如雨露,而天下皆舒;
其怒哀也,必凛然如霜雪,而天下皆肃。
约己量物,即此而是也;
穷理尽性,即此而是也;
参天地,赞化育,即此而是也。
如是而执中、用中、建中之实始著。
今陛下生帝王千载之后,得帝王此心之同,而从欲之效未臻唐虞,拯难之功未侔汤武,岂功用犹未究欤?
岂有得其理而无其功用者欤?
伊尹曰:「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
臣不胜拳拳。
按:光绪永嘉县志》卷三二,光绪八年刻本。
提举史局事奏绍熙五年闰十月 南宋 · 薛叔似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八、《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九八(第三册第二八○三页)
检照宋朝典故,司天监大两省一员提举,合用印令铸造。
今来提举太史局正是举行宋朝故事,合用印记。
乞下文思院铸造,以「提举史局印」六字为文。
凡系占候公事,各令属官依久例自奏外,馀并取提举指挥
今来置提举官,所有日奏及合申去处,亦合照宋朝典故,令属官自奏申外,如遇有天象风云气候等凌犯,占属官书下休咎申提举官提举官或径乞入对,或具奏状密封投进。
所有奏状,乞于通政司用黄袋具「提举史局臣姓名」封,许非时进,直达御前拆封。
史局久隶秘书省,今来从臣僚请,举行故事,差提举官
设或躔度稍异,自当入告,以图消弭外,其馀合行事件并乞依旧隶秘书省施行,令关牒提举所照应。
所有合置办黄袋及纸扎之类,乞逐季于临安府关支钱一十贯文,付本局置历收附支用。
提举所合有行遣文字吏人二名相兼行遣,除本身请给外,每月特添破茶汤钱六贯文,逐月于太史局大历内帮支。
司天监初差大两省一员提举,令取索日后条贯看详遵守;
内有未便事,即具奏请。
国用司条奏开禧元年二月 南宋 · 薛叔似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八
一、本司行移,并以国用司为名,合行下内外官司并诸路监司州军照会。
仍从都进奏院疾速遍牒施行。
一、今来国用司创置之初,合行下在京及外路官司取会帐目文字,其第一次行移,乞用省劄,自后从参计官径押公文催促取会。
将来间有紧要事节,亦乞用省劄。
一、所会内外官司帐目文字,但欲参考财赋所入、经费所出,一切会计总覈,务宽民力。
户部出纳之数,自有所属,元申到帐册,可以就行攒写回报。
窃虑部胥并缘生事,方更翻符,属部重行取会,或追唤吏人,旋令供具,甚至妄作名色,科配搔扰。
乞严立罪赏约束,所有两浙转运司临安府提领户部犒赏酒库所、点检激赏酒库所、榷货务及外路总领所、诸路监司州郡亦乞一体令进奏院关牒施行。
一、应取会帐目,当职官并列衔亲行书押回报。
如有本年漏落隐蔽不实之数,却于以后年分参考得出,其元申官不以去替,具名奏劾。
一、今来踏逐抽差到人吏,恐其间见充吏役人,向后有妨名籍,及有官人新授待阙差遣,并作兼充,开局后须管专一在司办事,不许往来充应。
本司亦已帖付各人,不许兼管他处职事,或充应承受文字。
今尚虑间有违戾,又复干预,乞严行劄下元官司,照已降指挥,按月支行请给外,不许容令更管本处旧役职事,及令承受文字,如违,重作施行。
一、已降指挥,向来国用司案籍簿书帐目并往年所造会计录,令于合属去处取索。
今乞行下户部,将上项案籍帐目及绍熙庆元会计录并王寺丞稽考财赋册及外路总领所、监司州军等处所申嘉泰元年四年分岁册年帐并上供钱物册,解赴本司,以凭参照施行。
一、诸处帐状文字,今欲且令开具嘉泰元年四年分共四年数目供申,候到参考总覈外,所有开禧元年正月以后收支见在之数,内自户部财赋官司,外自总领所监司、州郡合令按月攒具帐册,供申本司参照施行。
一、参计官禀议职事,乞依都司官例,诣都堂禀白。
其入局假故,亦依都司体例施行。
一、照得敕令所复置以来,每月支笔墨油烛等钱,依前项体例施行。
一、应合行移取索内外官司及州郡监司等处文字,除御史台谏院后省承旨司、检正司、左右司检详所、秘书省编修敕令局、玉牒所互关外,其馀并以状申本司,会计财赋,务要关防机密,不容漏泄。
今乞照敕令所已行体例,给降黄榜约束。
一、所差人吏,已降指挥,不以见任待次,有官无官,并自到司日理为实历月日。
一、承受提点文字及所差人吏,于本处请给外,每月支茶汤折食添支食钱各有差。
按:《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二七。第三册第二五○九页
宣谕湖北京西路条具合行事件劄子开禧二年正月 南宋 · 薛叔似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八、《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一一(第四册第三一七二页)
一、合差官属,今比拟权刑部侍郎周聿昨充宣谕使例,更加裁减,止乞差主管机宜文字一员、干办官二员、准备差遣五员,并许于内外见任、得替、待阙、寄居文武并选人内,不以有无拘碍,踏逐指差,不许辞避。
仍申朝廷给降付身差劄,并与理为资任,及在任月日许带行见任或前任或新任请给。
仍支给本身驿券一道,每月支破赡家钱。
主管机宜文字四十贯,干办官三十贯,准备差遣二十五贯;
并日给食钱,内主管机宜文字一贯,干办官八百文,准备差遣七百文。
各自供职日起支,发遣日住支。
已上无旧请,或不愿旧请,更各每月支别给钱。
主管机宜文字三十贯,干办官二十五贯,准备差遣二十贯。
所有人从,主管机宜文字,乞差当直兵士一十二人,干办官各十人,准备差遣各八人。
其差人并当直兵士许于三衙内依数差拨。
如愿带见破人者听,不得过合破之数。
当直人除见请外,并依一行兵士例,添破馀米。
其所差属官下共差破手分一名、贴司一名,许于内外官司公吏内踏逐指差,不得辞避。
其所差人除旧请外,合破进义副尉券一道,日支食钱三百文。
无旧请人支别给钱八贯,自被差日起支,发遣日住支。
如分遣属官前去干事,许于所在州县官司指差手分一名,同所委属官前去请给,亦乞依此支破。
如碍名色次数,并许依今来则例支给。
一、今来所差属官,乞依例与免谢辞,事毕日依旧发遣归元来去处。
如辟差不尽,乞于前路不以见任、寄居、待阙文武并选人踏逐申辟,朝廷给降付身。
所辟官候公文到日,仰所在州军限日下先次发遣前来,赴司供职,不许辞避。
其差辟并支破请给,并依前项事理施行。
内合破兵士、鞍马、于所在州军差拨,及口食钱米等,亦乞依例施行。
其属官下手分、贴司亦各乞差兵士一名,差破请给,依一行军兵例施行。
一、行遣文字,乞依周聿例,差点检文字一名,主管文字四人,赞引知班二人,书写文字五人,书表司、通引官各二人。
许不拘常制指差,不得辞避,并理为资任及通理在任月日。
如有前后特旨,不许发遣,并特依今来指挥,候事毕归元来去处,依旧祗应。
如有见兼差遣,回日亦令依旧。
内点检文字、赞引知班止于本台人吏内差拨外,其馀许于本台及六曹寺监内外官司人吏内踏逐指差。
带行旧请,其差出名阙,止许时暂差人权替,候回日依旧。
所有被差人吏内,点检文字、主管文字各日支食钱七百文,每月各支赡家钱十一贯;
赞引知班、书写文字通引官、书表司各日支食钱五百文,每月各支赡家钱七贯。
有名目人各破本等券一道;
无名目人,点检文字、主管文字各支破进武副尉券,赞引知班、书写文字、书表司、通引官支破进义副尉券。
若有拘碍名色次数,并乞特依今来则例支破。
无旧请人每月支别给钱,内点检主管文字二十贯,书写文字通引官、书表司各一十五贯。
其差人自被差日起支,发遣日住支。
其一行公吏,并行重禄。
兼今来系两路宣谕,及抚劳将士,体访事宜,并诸杂使唤,不可阙人。
今乞依周聿例,差准备差使准备使唤各五人,于见任、寄居、待阙已未到部大小使臣、校副尉内,不以有无拘碍,踏逐指差,不许辞避。
其请给等并依主管文字例一等支破。
一、除见破亲随、厅子亲事官承送人等随行外,今乞依奉使条格,更差亲随三人,并差当直兵士五十人。
乞下殿前马步司差拨,随逐前去。
内点检文字、主管文字、准备差使、使唤各差担擎兵士三人,赞引知班、书写文字、书表司、通引官各二人,亲随、厅子各一人,并乞下三衙差拨。
其所差兵士,亲事官承送厅子,除旧请外,内亲事官承送每日各支别给钱四百文,米二升;
当直、白直军兵并每日添破食钱三百文,米二升半;
厅子日支食钱五百文。
内亲随请给等依书写文字例支破。
厅子亲事官承送自被差日起支,发遣日住支外,其馀一行当直兵士并自出门日起支,入门日住支。
并乞下临安府差破茶酒司厨子各二人,其请给依兵士例支破。
一、沿路合要乘骑、鞍马,令乞下殿前司差拨堪好乘骑马二疋、控马兵士四人。
所有一行官属人吏等合用鞍马并控马兵士,亦具数下殿前司差拨堪披带马、控马兵士各二人,限日下差拨,前来应副。
仍乞下所属出给控马人口券,分擘草料小历前路批勘。
所有控马兵士添破日支钱米依一行兵士体例支破。
尚虑道路险远,所差马羸弱病患,不堪乘骑,许所至州军时暂权差人马,或和顾人轿,逐州交替。
其所差鞍马、兵士候到置司处权留乘骑,候回日发遣元来去处。
一、所有将带一行官属使臣、人吏、兵士等周聿例,各借请两月,候回日通旧欠作五釐回尅。
所有一行人愿分擘请受于行在或所在住家州军勘给者听。
更合取自朝廷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