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择监司守令奏 宋 · 赵景纬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宋史》卷四二五《赵景纬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八、《续资治通鉴》卷一七八
知人之难,自古已然;人才乏使,莫今为甚。或观望而挠于势,或阿私而徇于情,或是非不公而以枉为直,或毁誉失实而以污为廉。遂使举刺不当,不足以服天下之心。与其纠劾于有罪之后而未必尽得其情,孰若精择于未用之先而使之各称其职?
彗出应诏上封事 宋 · 赵景纬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宋史》卷四二五《赵景纬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一三、《宋元通鉴》卷一二○、《南宋书》卷五七、《续资治通鉴》卷一七七、《续文献通考》卷二一七
今日求所以解天意者,不过悦人心而已。百姓之心即天心也。锢私藏而专天下之同欲,则人不悦;保私人而违天下之公议,则人不悦;闾阎之糟糠不厌,而燕私之供奉自如,则人不悦;百姓之膏血日脧,而符移之星火愈急,则人不悦;不公于己而欲绝天下之私,则人不悦;不澄其源而欲止天下之贪,则人不悦。夫必有是数者,斯足以召怨而致灾,愿陛下捐内帑以绝壅利之谤,出嫔嫱以节用度之奢。弄权之貂寺素为天下之所共恶者,屏之绝之;毒民之恩泽侯尝为百姓之所愤者,黜之弃之。择忠鲠敢言之士置之台谏,以通关鬲之壅;选慈惠忠信之人使为守宰,以保元气之残。又必稽乾、淳以来凡利源窠名之在百司庶府者,悉隶其旧,以济经用之急;公田派买不均之敝,听民自陈,随宜通变,以安田里之生,则人心悦,天意解矣。人之常情,惧心每发于灾异初见之时,不能不潜移于谄谀交至之后。万一过听左右宽譬之言,曲为他说以自解,毛举细故以塞责,而恐惧之初心弛,则下拂人心,上违天意,国之安危或未可知。
损玉食,不若损内帑、却贡奉之为实;避正朝,不若塞倖门、广忠谏之为实;肆大眚固所以广仁恩,又不若择循良、黜贪暴之为实。盖天意方回而未豫,人心乍悦而旋疑,此正阴阳胜复之会,眷命隆替之机也。
转对乞明辨义利之限奏 宋 · 赵景纬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宋史》卷四二五《赵景纬传》
愿明辨义利之限,力破系吝之私,以天自处而绝内外之分,以道制欲而黜耳目之累。勿以闺闼之贱干公议,毋以戚畹之私紊国常。
论窒嗜欲之要莫切于思奏 宋 · 赵景纬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宋史》卷四二五《赵景纬传》
损德害身之大莫过于嗜欲,而窒嗜欲之要莫切于思。居处则思敬,动作则思礼,祭祀则思诚,事亲则思孝。每御一食,则思天下之饥者;每服一衣,则思天下之寒者。嫔嫱在列,必思夏桀以嬖色亡其国;饮燕方欢,必思商纣以沈湎丧其身。念起而思随之,则念必息;欲萌而思制之,则欲必消。志气日以刚健,德性日以充实,岂不盛哉!
乞思致灾之由奏 宋 · 赵景纬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宋史》卷四二五《赵景纬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一四、《宋元通鉴》卷一二○、《续资治通鉴》卷一七八
雷发非时,窃迹今日之事而有疑焉。内批叠降而名器轻,宫阃不严而主威亵,横恩之滥已收而复出,戢贪之诏方严而随弛。宫正什伍之令所以防奇邪,而或纵于乞怜之卑词;缁黄出入之禁所以严宸居,而间惑于禬禳之小数。以至弹墨未乾,而抆拭之旨已下;驳奏未几,而捷出之径已开。命令不凝,则阳纵而不收;主意不坚,则阴闭而不密。陛下可不思致灾之由,而亟求所以正之哉?愿清其天君以端出治之源,谨其号令以肃纪纲之本,毋牵于私恩而挠公法,毋迁于迩言而乱旧章,去谗而远色,贱货而贵德,则人心悦而天意得,可以开太平而兆中兴也。
黄庭坚覆谥议 宋 · 赵景纬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宋元学案补遗》卷一九
先生词章,入神出天,巧妙无馀,可以谓之文矣。先生出处,夷险一致,至死无悔,可以谓之节矣。
易论 宋 · 赵景纬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宋史》卷四二五《赵景纬传》
圣人体元之妙在惟几,人君得此,则天下有治而无乱,人事有吉而无凶矣。
惕厉祗惧,乃天心之所存。圣人先处于忧,故能无忧,先处以危,故能无危。若乃先自处于安乐,则忧危乘之矣。
渔洲山龙洞记 宋 · 赵景纬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
界于潜、新城二邑间,群山纠盘,望之雄峙深秀,曰渔洲山。苍岩突起,峭立如削。山有三湫,二居其颠。水行石罅间,悬注喷薄。及第三湫,则地稍夷平,漻然以清,窈然以深,龙安其幽,时见光怪,天欲雨雪,辄冒其上。庙于山之趾,距湫二里而近,盖莫详其所自。始岁旱,则吏民争奔走,祠祷辄应,与凡吁号,其所不获者神辄应之,不啻慈父母与爱子也。及淳祐四年孟夏不雨,祷之应;涉秋禾且秀,又不雨,祷又应。于是两境人士歌舞歌神庥,声相属于涂。其耆老顾其少者言:「吾曹幸耕且食于此,耳目所不接姑勿论,自淳熙迄淳祐历雨。庚子岁大祲,他境殍死相枕藉,而吾里独饫稻粱。凡其仰父俯子,赖以乐其生,送死无憾,繄神之赐,无所报」。杨登来谒记,曰:「将显刻石以无忘大德」。谨按《祭法》,山林川泽能出云为风雨则祭之。而国家岁时命州长吏祭其境内名山大川,为民祈报,且著之令。今惟神泽两邑,效绩章显,法应命祀。而前侍郎耿公秉欲请之朝,不果。今神所以惠宁此民,愈久弥笃,其必有成耿公之志者,因并著其俗以俟,且为之辞,俾歌以侑神。其辞曰:吁嗟云汉兮,下民之恫。上帝孔仁兮,神职其功。渔洲兮山崇崇,嗟为云雨兮噫为雷风。山之阳兮水之浒,鼓坎坎兮巫屡舞。神之来兮云旗,驾飞龙兮从文螭。云溶溶兮在下,沛流滭兮横四海。横四海兮焉穷,惠我兮禾芃芃。三时不害兮去螟蜷,我仓既盈兮我庾维亿。民报事兮无怠荒,千秋万岁兮神无我忘。
按:道光《新城县志》卷二一,道光三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