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 相关资源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百六十二卷目录

 宣化府部纪事一

职方典第一百六十二卷

宣化府部纪事一

《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注〉阪泉、涿鹿在上谷。釜山在妫州怀戎县北。
〈按怀戎即今怀来县〉

《古今注》: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兵士皆迷。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
《绎史·元女兵法》云:黄帝攻蚩尤,三年不下,得一术士伍胥,问之。胥曰:是城中之将白色商音,帝之始攻得毋以秋之东方,行乎。今帝为苍色角音,此雄军也,请以战为。帝曰:为之若何。曰:请攻,三日城必下。乃设五军。五军已具,四面攻之,三日城果下。
《国策》: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酒三日,反报曰: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左右皆以为赵可伐,遽起六十万以攻赵。令栗腹四十万以攻鄗,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赵使廉颇以八万遇栗腹于鄗,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燕人大败。〈按鄗今高邑代今蔚州〉
《镇志》:燕王喜八年,割平舒、葛武阳易赵地。时燕有易水、长城。而龙兑、龙门、临乐与接。赵有代、云中,其平舒、葛武阳又近也。燕以山后平舒、葛武阳与赵,赵以龙兑、龙门、临乐与燕。〈平舒在蔚州西北葛武阳不可考龙兑龙门临乐俱为古蓟属地〉燕王喜二十三年,赵人来攻拔属城。时燕秦约好,燕以太子入质秦,秦张唐往相燕,将伐赵广河间。甘罗说赵王曰:燕秦好,欲以伐赵广河间也。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王与强秦攻弱燕,失于此,偿于彼矣。赵王从之。燕太子归。赵攻燕上谷,拔三十城。
《史记·秦始皇本纪》:十九年,王剪、羌瘣尽定取赵地。引兵欲攻燕,屯中山。赵公子嘉率其宗数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军上谷。大饥。
《镇志》:王次仲上谷人,性能窥恻造化变通无穷。隐居庸山中,不为禄仕。上古苍颉曾观鸟迹,制书历世代用之。然其文繁无所会据学者难焉。次仲因其意旨,更为隶法简略径直急速即可成章。时秦方燔书废古训,官狱多事。始皇得次仲书大喜,遣使三召,次仲皆辞不至。始皇怒,因令下杜程邈增损其书行之,以为可施诸徒隶最便者也,名曰隶书。
《通鉴纲目》:秦二世元年,赵将韩广略燕地,自立为燕王。《镇志》二世元年,陈涉起谪戍,首叛秦,自立为楚王。天下向应。遣武臣张耳、陈馀北略地。至是耳、馀闻他将为陈涉略地,还者多以谗诛。劝武臣自立为赵王,遣故上谷卒史韩广略燕地。燕故贵人豪杰劝广王燕。广以为然,遂亦自立。
《汉书·高祖本纪》:五年七月,燕王藏荼反,上自将征之。九月,虏荼。《镇志》项羽入关,徙燕王广王辽东。荼广将从羽入关,羽立为燕王。高帝二年,韩信下代定赵,荼降为汉。至是荼反,遣兵攻下上谷及代。帝自将讨荼虏之,遣郦商以兵来定上谷,将军樊哙定代,悉平。高祖十二年,周勃定代,斩陈豨于当城。豨降将言豨反时燕王卢绾使人之豨所阴谋。上使辟阳侯审食其迎绾,绾称疾。食其言绾反有端。使樊哙、周勃将兵击绾。《镇志》帝既虏臧荼,立绾王燕。及代相陈豨反,绾与豨通,豨诛。其降将言之帝,乃使使召绾,绾不就,遂反。发兵攻上谷。帝遣勃讨之。勃破绾军下蓟得绾,诸将相复破于沮阳,追至长城,绾亡匈奴。乃还上谷,定所劫十一县。
《镇志》:文帝十二年诏罪民入粟边,自赎。晁错上言: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使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武帝建元六年,赦边郡军吏不循法者。时秦、陇、燕、代间军吏多不循法。上曰:边民固不可内郡治也。向所犯特赦之。自今,有犯仍如法。
《汉书·武帝本纪》:元光六年,匈奴入上谷,杀略吏民。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青至龙城,获首七百级。广、敖失师而还。《镇志》汉初兵革少息。高祖令岁转山东粟数十万石给关中。至是匈奴人上谷,杀略吏民。乃遣将军卫青出上谷塞,伐之。因增岁运至六十万石,以供军饷。青既出塞,至龙城得捕首虏七百人。还,赐爵关内侯。
元朔二年,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馀人。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获首数千级。《镇志》时匈奴数万骑入上谷,杀数百人。太守郝贤从大将军出塞,斩首二千馀,论功封众利侯。
元狩元年,匈奴入上谷,杀数百人。《镇志》时五月,匈奴万人入上谷,杀数百人。是秋,浑邪王降汉,发车二万乘迎之,令居边郡。供费不赀,府库一空。
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将四将军出定,襄将军霍去病出代,各将五万骑,步军踵后数十万人。青至幕北围单于斩首万九千级。去病与左贤王战斩获首七万馀级。《镇志》骠骑将军霍去病出代,击匈奴破之。匈奴左地遂空。去病乃请徙乌桓诸郡分置上谷及渔阳右北平、辽东。塞外置乌桓校尉拥节领之。
《镇志》:元狩五年,遣博士循行至郡,廉察吏民自造白金五铢钱后,吏民坐盗铸钱死者数十万人,犯者益众。吏不能尽诛。诏遣博士六人分循郡国,举兼并之徒及守相为吏有罪者。
元鼎三年夏,上谷饥。
《汉书·武帝本纪》:元封元年,行自云阳,历上郡,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馀里,威振匈奴。匈奴詟焉。还,祠黄帝于桥山。《镇志》驾征匈奴,自辽西历北边,祠黄帝桥山。因出长城巡视乃归甘泉。〈桥山在保安州境上有黄帝遗祠〉
昭帝始元元年,遣故廷尉王平等五人持节行郡国。《镇志》元年遣使来省风俗,帝甫即位,即命郡国守相,以春月行所至县,劝民农桑,务节俭,崇礼让,贫者振救之。至是又遣朝臣十有三人分行郡国,举贤良,察风俗,问民疾苦,布朝廷恩德。
《镇志》:成帝永始元年春,上谷旱至七月雨。
《汉书·平帝本纪》:元始四年,遣太仆王恽等八人,分行天下,览观风俗。《镇志》四年,遣使来采风谣。时王莽专政,奏遣王恽等八人行郡国,观风俗,采民间歌谣以上。恽等还,言天下风俗齐同,诈作歌谣,颂功德,凡三万言。诏以恽等宣明德化,万国齐同。皆封为列侯。《后汉书·寇恂传》:恂,上谷昌平人也。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王莽败,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胁之邪。恂曰:非敢胁使君,窃伤计之不详也。今天下初定,国信未宣,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将复何以号令他郡乎。且耿府君在上谷,久为吏人所亲,今易之,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秪生乱。为使君计,莫若复之以安百姓。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及王郎起,遣将徇上谷,急况发兵。恂舆门下掾闵业共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昔王莽时,所难独有刘伯升耳。今闻大司马刘公,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士多归之,可攀附也。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恂对曰: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力,邯郸不足图也。况然之,乃遣恂到渔阳,结谋彭宠。恂还,至昌平,击邯郸使者,杀之,夺其军,遂与况子弇等俱南。
《彭宠传》:更始立,拜宠偏将军,行渔阳太守事。及光武镇慰河北,至蓟,会王郎诈立,传檄燕、赵,遣将徇渔阳、上谷,众多疑惑,欲从之。吴汉说宠从光武,会上谷太守耿况亦使功曹寇恂诣宠,结谋共归光武。宠乃发步骑三千人,与上谷军合而南,光武承制封宠建忠侯,及即位,吴汉、王汉,并为三公,而宠独无所加,愈怏怏不得志。建武二年春,诏徵宠,遂发兵反,分兵徇广阳、上谷、右北平。又自以与耿况俱有重功,而恩赏并薄,数遣使要诱况,况不受,斩其使。明年春,宠遂拔右北平、上谷数县。
《王霸传》:建武九年,拜霸上谷太守。十三年,增邑户,更封乡侯。是时,卢芳与匈奴、乌桓连兵,寇盗尤数,缘边愁苦。诏霸将弛刑徒六千馀人,与杜茂治飞狐道,堆石布土,筑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百馀里。又陈委输可从温水漕,以省陆转输之劳,事皆施行。〈注〉飞狐道在今蔚州飞狐县,北通妫州怀戎县,即古之飞狐口也。温馀水,《水经注》曰:出上谷居庸关东。
《光武本纪》:建武十五年二月,徙雁门、代郡、上谷三郡民,置常关、居庸关以东。《镇志》十五年春,匈奴入寇。诏大司马吴汉、将军马成马、武等击之。先是遣使通匈奴,赂遗金帛以修旧好。匈奴亦遣使来献。而单于骄倨,自比冒顿。帝方内平诸夏,未遑外事。而匈奴数与卢芳共侵渔阳、上谷。于是命吴汉等出塞击之。经岁无功。而匈奴转盛,锐暴日增。乃倍置边兵,大筑亭障以谨备焉。时匈奴寇抄日甚,州郡不能禁。因徙上谷及代、雁门吏民六万馀口入常山并居庸关东以避之。于是匈奴左部乘虚入居塞内。
建武二十一年冬十月,遣伏波将军马援出塞击乌桓。不剋匈奴寇上谷中山。《镇志》乌桓、匈奴数连兵为寇。其在上谷塞外白山者,尤强骜。上因诏援行视上谷、并、代、雁门障塞。援至高柳,猝出五阮关掩击乌桓。乌桓侯者觉之,相率逃避。援追斩百馀级。乌桓发兵尾击援,援晨夜奔还,比入塞,马死者千馀匹。
建武二十五年春正月,辽东徼外貊人寇右北平、上谷、太原,辽东太守祭彤招降之。乌桓大人来朝。《镇志》貊人一曰秽貊,西汉时,以其部居岭东七县,置东部都尉。光武建武六年省都尉官,遂弃岭东地,悉封其渠帅为县侯,皆岁时朝贺。至是连遭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大半。因寇,上谷又辽东乌桓大人郝旦等朝贡献奴婢牛马。乌桓多愿宿卫。于是封其渠帅为侯、王、君长八十一人,留居塞内,布于沿边诸郡。给其衣食,令招来种人,为汉侦候,助击匈奴。鲜卑司徒椽班彪上言,宜复置乌桓校尉府,于是置于宁城开营府,并领鲜卑,质子互市。
建武二十五年,乌桓大人率众内属。二十六年,南单于遣子入侍。于是云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雁门、上谷、代八郡民归于本土。发遣边民在中国者,还布诸县,皆赐以装钱,转输给食。《镇志》初,帝徙吏民似失策,及其责州郡以防禦,分谒者以转输,马援出视障塞,王霸兼领屯兵,未尝一日忘边土也。卒之乌桓内属,南虏入朝,戍兵大减,徙口尽归,乃知安攘有道云。《镇志》:中元元年夏四月,上谷甘露降。
《后汉书·明帝本纪》:永平八年,诏三公募郡国中都官死罪系囚,减罪一等,勿笞,屯朔方、五原之边县。其大逆无道殊死者,一切募下蚕室。亡命者令赎罪各有差,凡徙者赐弓弩衣粮。
永平十六年春二月,骑都尉来苗出平城,伐北匈奴。《镇志》初,匈奴分为南、北,不相统摄。至是北匈奴寇抄边郡。帝欲遵武帝故事诛击之。诏来苗将上谷、渔阳、北平、雁门兵及乌桓鲜卑之众出塞。北匈奴闻之,悉度募去,无获而还。
《邓禹传》:禹子训,建初三年,拜谒者。会上谷太守任兴欲诛赤沙,乌桓怨恨谋反,诏训将黎阳营兵屯狐奴,欲以防其变。训抚接边民,为幽部所归。六年,迁护乌桓校尉,黎阳故人多携将老幼,乐随训徙边。鲜卑闻其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
《和帝本纪》:永元五年二月,诏有司省减内外厩及凉州诸苑马。《镇志》时四方献马众多,内厩充满。因多置外厩畜之。其凉州等地,水草丰美,滋息又不可胜计。适幽、朔军告征伐,马耗无以禦敌,乃令有司发外厩并凉州诸苑马,给焉。
永元十一年春二月,遣使循行郡国,廪贷灾害不能自存者,令得渔采山林池泽,不收假税。《镇志》先是以旱、蝗除田租及山泽税,至是又遣使循行廪贷及徵民间助义者,其有司一切苛政悉为罢去。使还,各以郡国便宜事闻。又令边郡岁举孝廉一人,以弘仕路。元兴元年九月,辽东太守耿夔击貊人破之。《镇志》时辽东貊人为患,诏发上谷乌桓兵击之。《镇志》:安帝永初元年,上谷大饥,死者十四五。
《后汉书·安帝本纪》:元初五年秋八月,鲜卑入寇代郡,杀长吏。冬十月,鲜卑寇上谷。《镇志》鲜卑初役属匈奴。北匈奴破,渐移居匈奴故地。建武末,遣使诣辽东太守祭彤求自效后,其大人燕荔阳入朝,诏封为王。至是秋八月寇上谷,烧官寺,杀长吏。诏发沿边甲卒来屯。十一月,复攻居庸关。仍诏前兵分据要害禦之。建光元年秋八月,鲜卑寇居庸关。九月,云中太守成严击之,战殁。《镇志》鲜卑入寇云中,太守成严、功曹杨穆来禦,死之。初,辽西鲜卑大人乌伦、其至鞬率众。诣度辽将军邓遵奉贡献,诏封乌伦为率众王,其至鞬为率众侯。至是鞬反,攻居庸、上谷。严率兵来禦,兵败,穆以身蔽严,俱殁。
《镇志》:顺帝阳嘉元年冬,乌桓校尉耿煜出塞击鲜卑,败之。初,鲜卑来朝贺。邓太后令止乌桓校尉宁城下。因筑南、北两部质馆,鲜卑邑落百二十部,各遣入质。是后,或降或叛,边人岁苦其害。至是乌桓校尉煜击,败之。
桓帝延熹元年冬,南匈奴及乌桓鲜卑入寇。南匈奴效顺久。至是反,连兵乌桓、鲜卑抄掠沿边诸郡。是后,鲜卑檀石槐者,因其部落畏服,推为大人,乃立庭于弹汗山,兵马甚盛。尽据匈奴故地,东接濊貊二十馀邑,为东部。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十馀邑,为中部。从上谷以西至燉煌接乌孙二十馀邑,为西部。各置大人主之。
灵帝建宁二年,乌桓反,遂入寇。初,乌桓居上谷者,其大人难楼有众九千馀落。至是反,结辽西丘力居辽东苏仆延右北平乌延几二万馀落,扰边为患。《后汉书·灵帝本纪》:熹平六年八月,遣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出云中,使奴匈中郎将臧旻与南单于出雁门,护乌桓校尉夏育出高柳,并伐鲜卑,晏等大败。《镇志》六年,乌桓校尉夏育出塞,击鲜卑败绩先是幽并边郡岁被鲜卑寇掠。至是育上言:鲜卑寇边,自春已来益甚。请徵幽州诸郡兵出塞击之,一冬二春必能擒灭。召百官议,中郎蔡邕议止之,帝不从,遂遣育等三万骑,三道并出。檀石槐命三部大人率众逆战,育等大败,奔还,死者十七八。
《刘虞传》:虞拜幽州牧。初,诏令公孙瓒讨乌桓,受虞节度。瓒屡违节度,积不能禁,虞乃密谋讨之。时州从事公孙纪者,知虞谋而夜告瓒。瓒时部曲放散在外,仓卒惧不免,乃掘东城欲走。虞兵不习战,又爱人庐舍,敕不听焚烧,急攻围不下。瓒乃简募锐士数百人,因风纵火,直冲突之。虞遂大败,与官属北奔居庸县。瓒追攻之,三日城陷,遂执虞并妻子还蓟,斩虞于蓟市。《三国·魏志·乌丸传》:广阳阎柔,少殁乌丸、鲜卑中,为其种所归信。柔乃因鲜卑众,杀乌丸校尉邢举代之。会太祖平河北,柔帅鲜卑、乌丸归附,遂因以柔为校尉,犹持汉使节,治广宁如旧。
《鲜卑传》:文帝践阼,田豫为乌丸校尉,轲比能本小种鲜卑。太和二年,豫遣译夏舍诣比能女婿郁筑鞬部,舍为鞬所杀。其秋,豫将西部鲜卑蒲头、泄归泥出塞讨郁筑鞬,大破之。还至马城,比能自将三万骑围豫七日。上谷太守阎志,柔之弟也,素为鲜卑所信。志往解喻,即解围去。
《高贵乡公本纪》:甘露元年夏五月,邺及上谷,并言甘露降。
《镇志》:晋武帝太康元年,分郡地置广宁郡,以沮阳、居庸县属上谷,下落、涿鹿县属广宁,馀为镇分属。其郡守皆加将军,时监幽州诸军事。乌桓校尉唐彬开斥旧境,复筑秦长城,塞分兵屯守,烽堠相望。是年,幽州塞北有死牛头语。
《晋书·惠帝本纪》:元康四年秋八月,上谷居庸、上庸并地陷裂,水泉出,人有死者。大饥。九月,赦州之遭地灾者。《镇志》四年,以郡境地震赦罪人。时寿春、上谷、居庸、上庸地震被灾,诏振贷,特赦有罪吏民。次年,又诏有司曰:边郡连年受敌,或亡叛投贼,其亲戚留在本土不安者,特赦之。其逋债负皆勿收。除旧嫌,解禁锢,复亡失官爵咸与更始焉。
《镇志》:元康五年,索头来居塞外。鲜卑索头部世居漠北,后渐南徙居匈奴地。其可汗禄官用代人卫操、箕瞻等谋,招集边人,部落渐盛。至是分其国为三,一居上谷,塞外濡源禄官,自统之。一居参合、陂北,使兄子猗㐌统之。一居定襄之盛乐,使猗㐌弟猗卢统之。《晋书·王沉传》:沉子浚,怀帝即位,以浚为司空,领乌丸校尉,又领冀州。诏进浚为大司马,加侍中、大都督、督幽冀诸军事。使者未及发,会洛京倾覆,浚大树威令,专征伐,刘琨与浚争冀州。琨使宗人刘希还中山合众,代郡、上谷、广宁三郡人皆归于琨。浚患之,与琨相距。遣燕相胡矩督护诸军,与疾陆眷并力攻破希。驱略三郡士女出塞,琨不复能争。
《镇志》:悯帝建兴二年,晋刘翰以郡地入辽西公段匹磾王浚,既谋逆心志益肆。石勒伪遣表劝进,浚信之,不设备。至是勒袭浚,先驱牛羊数千头,声言上礼,遂入蓟,执浚,杀之。以晋尚书刘翰为宁朔将军,行幽州刺史,置诸守宰而还。勒既还,翰以郡入于段匹磾。成帝咸和四年,上谷相侯翕以郡地降于赵,后赵石勒使石虎攻破段匹磾于厌次,杀之。匹磾弟牙立。牙从祖就,陆眷之孙辽牙立。至是,石虎攻辽,遣将支雄等率步骑七万为前锋,长驱入蓟,辽所署上谷相侯翕及代相张收皆以郡降。
咸和五年,无麦禾,饥。
穆帝咸和六年,燕取郡地,徙其人。山南冉闵篡赵国,大乱。燕王慕容俊,图兼并,以兵南伐,出自卢龙。赵幽州刺史王午弃城走,留将王他守蓟。俊攻,破之,斩他。俊因都蓟,迁上谷、广宁人于徐,无代郡人于凡城。帝奕太和五年,秦伐燕,取郡地。秦王坚遣王猛伐燕,灭之。遂有上谷。
孝武帝宁康二年,蝗。
太元元年,秦遣侍臣来考政教,秦王坚下诏,曰:往得丞相,常谓帝王易为,自丞相违世,须发半白。今天下既无丞相或政教沦替,可遣侍臣分巡郡县,问民疾苦。〈又〉匈奴别部刘卫辰,素属代。至是叛以。秦伐代,代王什翼犍病,不能战。奔阴山避之。秦兵退,犍还。庶长子实君犍。秦兵复至,国大乱。秦主坚诛实君,欲迁犍孙圭于长安长吏。上谷人燕凤请分代,授库仁及卫辰,以须圭长,坚从之。分代为二,自河以东属库仁,以西属卫辰。库仁乃徙居上谷,塞下奉圭甚谨。太元六年,无麦禾,饥。
太元十年,郡地复归于燕。刘库仁死,秦长乐公符丕弃邺,走还晋阳。于是河北郡县皆复降于慕容垂。是年,垂自立,定都中山,号后燕。
《北魏书·道武帝本纪》:登国二年二月,帝幸宁川。十一月,遂幸赤城。
皇始元年三月,慕容垂来寇桑乾川。至平城,疾甚。遂遁走,死于上谷。子宝僭立。六月,遣将军王建等三军,讨宝,广宁太守刘亢泥斩之。徙其部落。宝上谷太守慕容普邻捐郡奔走。《镇志》是时,代属魏,上谷属燕。慕容垂欲取代,亲将兵攻平城,拔之。魏主震怖,诸部皆有二心。垂过参合,因见积尸如山,为之设祭,军士恸哭,声震山谷。垂惭愤,疾作。乃筑燕昌城而还。至沮阳卒。魏闻之,遂发兵,命莫题、王建攻燕。燕上谷太守邻弃城走,广宁太守刘亢泥战死。于是悉降于魏。
天兴元年八月,诏有司正封畿,制郊甸,端经术,标道里,平五权,较五量,定五度。遣使循行郡国,举奏守宰不法者,亲览察黜陟之。《镇志》是时,魏都平城,去上谷、广宁甚迩,其所遣使盖首至焉。
《镇志》:天兴二年秋八月,广宁嘉禾生一茎十一穗,告于宗庙。九月,东巡幸广宁,白兔见于乘舆前,获之。《北魏书·道武帝本纪》:天兴三年五月,车驾东巡,遂幸涿鹿,遣使者以太牢祀帝尧、帝舜庙。
天赐四年正月,行幸豺山宫,遂如参合陂,观鱼于延水,至宁川。
《明元帝本纪》:永兴五年夏五月,诏前军奚斤等先行,讨越勤泥部于跋那山。秋七月,奚斤等破越勤泥部落于跋那山西,获马五万匹,牛二十万头,徙二万馀家于大宁,计口授田。
神瑞元年冬十一月,诏使者巡行诸州。《镇志》时遣使者巡行诸州,校阅守宰资财,凡有赢羡悉簿为赃其家所赍者不得入记。又上谷、广宁,南北民人错居,风俗淳厚。近列郊圻可资以守,所惜长吏多皇室贵臣,为民人害。其严覈之毋得挠法。
神瑞二年五月丁亥,次于参合,东幸大宁。六月丁卯,幸赤城,亲见长老,问人疾苦,复租一年。南次石亭,幸上谷,问百年,访贤俊,复田租之半。
《镇志》:泰常元年秋八月,广宁郡木连理。
泰常六年秋九月,涿鹿温泉出,凡疾者浴辄愈。泰常七年,幸涿鹿,登桥山,使使祀黄帝。至广宁,登历山,使使祀舜。凡所过郡邑,俱复岁租。
《北魏书·太武帝本纪》:神麚元年八月,东幸广宁,临观温泉,以太牢祭黄帝、尧、舜庙。
神麚三年,行幸广宁,临温泉,作温泉之歌。
《镇志》:延和三年秋九月,上谷郡上言:木连理。
《北魏书·太武帝本纪》:太延三年二月乙卯,行幸幽州,存恤孤老,问民疾苦。还,幸上谷。
《镇志》:太平真君元年春二月,上谷郡黑风起,坏屋庐,杀人。
太平真君七年,建岳渎庙于桑乾水之阴,命有司祀之。
文成帝兴光元年,修黄帝祠于涿鹿,修舜祠于广宁。黄帝祠在涿鹿县桥山。舜祠在广宁郡历山。天兴中建,诸帝东巡幸率,亲临以祀,或遣官代之。至是,诏修祠宇。
《北魏书·文成帝本纪》:太安元年三月己亥,诏曲赦京师死囚,已下。《镇志》时以平城为国,所自立之地,每巡狩辄蠲,租肆赦。上谷、平城邻郡,称畿内地,赦必及之。凡死囚以下,俱得曲宥。至五年春,复下此令焉。和平元年又诏:郡人犯死罪若亲年老更无成丁子孙者,仰按后为奏,待报。
《镇志》:献文帝皇兴三年,令罪民及官奴为佛图户。先是徙青、齐民于平城、桑乾。僧昙曜奏其民有能输粟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祇户,粟为僧祇粟,备凶岁,赈民。又请民犯重罪及官奴为佛图户,供诸寺洒扫。并许之。自是僧祇佛图户遍燕、赵州镇矣。
孝文帝延兴二年,曲赦郡人死罪。时平城、广宁、上谷、河西、秦泾、枹䍐、凉诸镇,罪殊死以下,皆曲赦。至五年,及承明元年,复有此令。帝以先朝用刑率尚严,刻一切除之。又令高闾修旧文,随例增减,务从宽厚,渐致刑措之风焉。
延兴五年春正月,上谷郡白雉见。
承明元年秋八月,上谷郡民献所获玉印,上有蛟龙文。
太和元年,合上谷、广宁为东燕州,置三刺史。皇室一人,异姓二人。比古上、中、下士,改其县,下落曰:文德阳原曰:长宁。馀,仍旧各治以三令如州。后,又于长宁东置安塞军。
太和八年春正月,上谷郡惠化寺醴泉涌出。又令吏民有罪应减死者,徙边。时守宰坐赃死者四十馀人。受禄之官,无不跼蹐,赇赂殄绝然。吏民犯他法者,帝率宽之。疑罪奏谳,多减死徙边,岁以千计。都下决大辟,岁不过五六人,州镇亦简。
《北魏书·孝文帝本纪》:太和十六年二月丁酉,诏祀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镇志》初,知祀尧涿鹿为非,仍祀舜者,盖以舜会都潘故尔。
《镇志》:太和十七年,柔然犯塞中。书监高闾表请修筑长城,曰:臣闻北敌悍愚,所长者野战,所短者攻城。若以所短,夺其所长,则虽众不能成患,虽来不能内逼矣。夫敌,散居野泽,随逐水草,战则与家业并至,奔则与畜牧俱逃,不赍资粮而饮食自足。是以古人北伐,攘其侵掠而已。昔周命南仲,城彼朔方;赵灵、秦始,长城是筑;汉之孝武,亦踵前迹。此四代之君,皆帝王之雄杰,所以皆同此役者,非智术不长,兵众不足,防敌要事,其理宜然也。欲依故事于六镇之北修筑长城。虽有暂劳,实获永逸。请于要害开门造城。因地却敌,多置弓弩。敌来有城可守,有兵可扦。彼既不能攻城,野掠无获,草尽则走,终必惩艾。宜发近州武勇六万人,各备戎作之具,秋高分兵扬威塞外来,则与之决战,不来,则分散于地,以筑长城。计六镇东西不过千里,一夫一月,为工三步,三万人则得三百里,若役丁十万一月必就,运粮一月不足为多。计筑长城,其利有五:罢游防之苦,一也;北部放牧,无抄掠之患,二也;登城观敌,以逸待劳,三也;省境防之虞,息无时之备,四也;岁尝递运,永得不匮,五也。从之。
宣武帝景明二年春二月,上谷郡上言:木连理。群臣表贺。
正始元年夏五月,武川陨霜。〈武川今葛峪〉
正始二年春二月,上谷郡黑风拔树,杀人。
正始四年,桓州马驹生肉尾,长一丈,騣处不生毛。孝明帝神龟元年,燕州上言:上谷郡木连理。
神龟三年夏四月,上谷郡大雨,雪。
《北魏书·常景传》:杜落周反于燕州,以景兼尚书为行台,与幽州都督、平北将军元谭以禦之。景表求勒幽州诸县悉入古城,山路有通贼之处,权发兵夫,随宜置戍,以为防遏。景遣府录事参军裴智成发范阳三长之兵以守白,都督元谭据居庸下口。俄而安州石离、穴城、斛盐三戍兵反,结洛周,有众二万馀落,自松岍赴贼。谭勒别将崔仲哲等截军都关以待之。仲哲战没,洛周又自外应之,腹背受敌,谭遂大败,诸军夜散。诏以景所部别将李琚为都督,代谭征下口,降景为后将军,解州任,仍诏景为幽安元等四州行台。洛周还据上谷。授景平北将军、光禄大夫,行台如故。景与都督于荣、刺史王延年置兵粟国邀其走路。大败之,洛周率众南趋范阳,景与延年及荣复破之。又遣别将重破之于州西虎眼泉,擒斩及溺死者甚众。洛周寻为葛荣所吞。
《神仙传》:瑕丘仲,宁人也。结庐大翮山中,日以采药为事,修合自服。久之,出山每于数百步内卖药。一日宁谷地震,被压死。或取仲尸弃延水中,收其药贾之。俄而见仲披一羊裘,拍手曰:吾去矣。后为夫馀王驿使,自北乘车至宁北方。人谓之谪仙。
《北齐书·文宣帝本纪》:天保六年,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长城。自幽州北夏口至恒州,九百馀里。
《镇志》:武成帝河清元年秋九月,长城下多生白毛,时北筑长城,人苦劳役。
北周宣帝大象二年,司徒于翼巡长城,立亭障,创新改旧,咸得其要。
《隋书·高祖本纪》:开皇六年二月丁亥,发丁男十一万修筑长城,二旬而罢。
开皇七年二月,发丁男十馀万修筑长城,二旬而罢。炀帝大业三年七月,发丁男百馀万筑长城,一旬而罢。死者十五六。
《镇志》:大业五年,郡民饥。
《隋书·炀帝本纪》:大业九年九月,车驾次上谷,以供费不给。上大怒,免太守虞荷等官。
大业十一年二月丙子,上谷人王须拔反,自称漫天王,国号燕。贼魏刁儿自称历山飞将,众各十馀万。北连突厥,南寇赵。《镇志》时敕上谷、妫州等处将吏讨平其无功者,械系京师,处以极刑。自是各处盗起,刑不能禁,卒底于亡。
《唐书·刘世让传》:世让起为检校,并州总管。会突厥入寇,又诏以兵屯雁门,世让驰骑八百赴之,而可汗军大至,乃保武州。可汗与高开道、苑君璋合众攻之,城数坏;辄立栅完拒。时郑元璹先使可汗,可汗使来说世让,世让叱曰:丈夫奈何为叛贼作说客耶。久之,虏引去。元璹还,具道其忠,诏赐良马、金带。《高开道传》:武德元年,开道陷渔阳郡有之,自号燕王。先是,怀戎浮屠高昙晟因县令具供,与其徒袭杀令,妫号大乘皇帝,遣使约开道为兄弟,封齐王,开道引众从之。居三月,杀昙晟,并其众,复称燕王。时群盗相继平,开道欲降,自疑。然将士多山东人,思归,众益厌乱。初,开道募壮士数百为养子,卫閤下,及刘黑闼将张君立亡归,开道命与爱将张金树分督之。金树潜令数人伪与养子戏,至夕,入閤,绝其弓弦,又取刀槊聚床下。既暝,金树以其徒噪攻之。诸养子将搏战,亡弓槊。君立举火外城应之,养子穷,争归金树。开道顾不免,先缢其妻妾及诸子而后自杀。金树罗兵取养子,皆斩之,亦杀君立而归。开道起兵凡八年咸。以其地为妫州,诏以金树为北燕州都督。
《镇志》:太宗贞观初,突厥颉利窥边。群臣请筑障塞,不从。帝答群臣曰:突厥盛夏而霜,五日并出,三月连明,赤气满野,见灾而不务德,不畏天也。迁徙无常,六畜多死,不畏地也。俗死则焚,今葬皆起墓,背祖父命,慢鬼神也。与突利不睦,内相攻残,不和于亲也。兼是四失行,将亡矣,安在筑障塞乎。因北伐遂擒颉利。贞观四年,以克突厥。赦郡中吏民。是年,李靖袭破突厥于阴山。颉利可汗遁走,往依沙钵罗设苏尼失部落,任城王。道宗引兵逼之,使苏尼失执颉利。行军副总管张宝相取之。以献苏尼失,举众来降。漠南遂空。上御楼受俘,因诏沿边从军诸郡吏民,有罪者赦除之。
贞观八年,复改北燕为妫州,其武州西没于突厥者,咸取之,属河北道,置节度经略使。
贞观十年,诏置妫州折冲府。府兵千二百人为上,千人为中,八百人为下民。年二十籍于兵,六十乃免。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六人,士以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正。十人为火,火有长。
贞观十九年,幸妫州鸡鸣山。
高宗永徽元年,置狼山都尉府。
《唐书·裴行俭传》:调露元年,突厥阿史德温傅反,单于管二十四州叛应之,众数十万。都护萧嗣业讨贼不克,败死系踵。诏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讨之。先是,嗣业馈饷粮,数为虏抄,军馁死。行俭曰:以谋制敌可也。因诈为粮车三百乘,伏壮士五辈,赍陌刀、劲弩,以羸兵挽进,又伏精兵踵其后。虏果掠车,羸兵走险。贼驱就水草,解鞍牧马。方取粮车中,而壮士突出,伏兵至,杀获几尽。自是粮车无敢近者。贼拒黑山,数战皆败,行俭纵兵,前后杀虏不胜计。伪可汗泥熟匐为其下所杀,持首来降;又擒首领奉职而还,馀党败走狼山。
《高宗本纪》:弘道元年五月乙巳,突厥寇蔚州,刺史李思俭死之。《镇志》先是突厥骨咄禄合馀众反,都督薛仁贵击破之。至是复寇妫州,诏右武卫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使禦焉,突厥引去。
《黑齿常之传》:垂拱中,突厥复犯塞,常之率兵追击。久之,为燕然道大总管,与李多祚王元言等击突厥骨咄禄、元珍于黄花堆,破之,追奔四十里。
《镇志》:嗣圣十一年,郡大雨,雹。
嗣圣十三年,免郡囚,令从军以伐契丹。时契丹屡寇菅、滦、妫、檀诸地,因令武攸宜为总管,将兵伐之。攸宜府参谋陈子昂上疏曰:制免沿边州郡罪人及募诸色奴充兵,讨击契丹,此乃捷急之计,非天子之兵。况当今天下忠臣勇士万分未用其一,契丹小孽,假命待诛,何劳免罪赎奴损国大体耶。
《唐书·突厥传》:默啜自立为可汗,契丹李进忠等反。默啜请击贼自效后美其功,复言有女,愿女诸王。诏淮阳王武延秀聘其女为妃,诏知微摄春官尚书,与司宾卿杨鸾庄持节护送。默啜猥曰:我以女嫁唐天子子,今乃后家子乎。且我世附唐,今闻其子孙独二人在,我当立之。即囚延秀等,自将万骑南向入围妫、檀,后诏击之。默啜破蔚州飞狐,进残定州。后怒,下诏购斩默啜者王之。时中宗还自房陵,为皇太子,拜行军大元帅,默啜闻之,取赵、定所掠男女八九万悉坑之,出五回道去。
《镇志》:元宗开元中,命燕国公张说巡边。因筑妫州北塞,延邪千里。帝以虏患,命说巡行障塞,为诗送之,群臣咸和。
天宝二载改妫川为妫州郡,以山后诸县属。罢刺史置守,其武州仍领县文德。
天宝三载,诏许、幽、朔军市马。时突厥款塞上,厚抚之。许、幽、朔诸边军于受降城东西为互市,以金帛市马,择水草善地牧之。马乃益壮。嗣后诸边军战马动以万计。至十三载,总计各边三十万馀。安禄山以内外闲厩都使兼知楼烦监阴,选胜甲马归范阳,卒以叛唐。
肃宗至德二载,赦吏民罪蠲租庸三载,叛乱甫平。上御丹凤楼肆赦天下,蠲来载租庸三分之一。惟范阳、卢龙、密云、渔阳、上谷久为安禄山所困,特蠲租庸三载,以安集之。其吏民非从逆犯他罪者,咸除赦焉。德宗建中元年,遣黜陟使来巡省。自元宗以来,各道置采访使。时或罢之。至是乃令黜陟使十有一人,分巡天下,察民情好恶,吏治臧否。河北黜陟使洪纶不晓时务,闻节度使田悦军七万人,罢其四万还农。悦阳顺命,阴谓应罢者曰:汝曹失军,何以衣食家口。其还伍军士,德。悦归,怨朝廷焉。
贞元十年四月,桓州有巨人迹见。
宪宗元和七年,夏大水,无麦禾。
元和八年,释内郡死罪皆流边。诏两京、关内、河东、河北、淮南、山南东西道死罪十恶杀人、铸钱造印、若强盗持杖劫京兆界中及他贼赃踰三疋者,论如故。其馀死罪皆流妫、蔚、丰、朔、天德等城。父祖子孙欲随者,弗禁。
《唐书·刘怦传》:怦子济,济次子总性阴贼,尤险谲,已毒父,即领军政。及吴元济、李师道平,承宗忧死,田弘正入镇州,总失助,大恐,谋自安。因上疏愿奉朝请,且欲割所治为三;以幽、涿、营为一府,请张弘靖治之;瀛、莫为一府,卢士玟治之;平、蓟、妫、檀为一府,薛平治之。尽籍宿将荐诸朝。会穆宗冲逸,宰相崔植、杜元颖无远谋,欲宠弘靖,重其权,故全付总地,唯分瀛、莫置观察使。拜总检校司徒兼侍中、天平节度使。
《镇志》:长庆二年,改妫川复为妫州,领县一,怀戎。改涿鹿为新州,领县四:永兴、矾石、龙门、怀安。改广宁为儒州,领县一:缙山。俱置刺史,属卢龙道寻改属河东。《唐书·武宗本纪》:会昌五年八月壬午,大毁佛寺,复僧尼为民。《镇志》上恶僧尼耗蠹天下,并勒还俗。寺皆立期撒毁仍遣御史分道督之。五台僧众,多私奔幽州。德裕召进奏官谓曰:汝速白本,使五台僧为将,必不如幽州将。为卒,必不如幽州卒。何为虚取容纳之。名染于人,口张仲武,乃封二刀付居庸关,曰:有游僧入境,则斩之。
《李茂勋传》:勋子可举,领留后,进为节度使。中和末,太原李克用始彊大,可举恶其窥山东为己患,乃遣使约叶浑都督赫连铎、镇州王镕联和,扬言易、定本燕、赵属,得其地,且参有之。即遣军司马韩元绍击沙陀药儿岭,斩首七千级,收牛、马、器铠数万。又战雄武军,杀获万人。铎又破沙陀于蔚州,诏以铎为云州刺史,进可举检校侍中。
《镇志》:昭宗大顺二年六月,妫州市楼灾。时风雨大至,延烧民居百间,人多焚死。
乾宁元年,李克用及李嗣源等来山后略地,黄巢入京师。诏赦克用讨贼。克用破巢有功,拜河东节度使,封陇西郡王李可举之死也,众推李全忠为留。后全忠死,子匡威嗣。匡威为其弟匡筹篡。燕人不服,克用遂攻幽州。十一月,陷武州。十二月,陷新州,使李嗣源、李嗣昭出飞狐、定山,后取妫儒州。
昭宣帝天祐十年,晋王李成勖来讨,刘守光取其地。初,李克用破李匡筹,表刘仁恭为节度使。后仁恭叛,克用附梁。其子守光复囚。仁恭称帝,及是晋王。存勖来讨,战于妫州,破之。守光遣其将元行钦募山北军,以应契丹。又以骑将高行圭为武州刺史,晋李嗣源分兵徇,山后八军皆下之,进攻武州。行圭以城降。天祐十一年,契丹入寇武、新、妫、儒州。以次陷,遂改武为归化州,妫为可汗州,新为奉圣州。是年,契丹取山后八军仍籍为兵共十七万六千,统以节度使。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隶兵籍。每正军一名马三匹,军装器械自备。铸金鱼符调发,传命用银牌,法甚严厉。
天祐十三年,契丹寇蔚州。因及新州,庄宗遣周德威击之。德威兵败,走幽州。契丹围之。幽蓟之间虏骑遍野,德威拒守百馀日,契丹兵败,乃解去。
天祐十四年,晋新州裨将卢文进杀防禦使李存矩,以叛。存矩矫惰,时晋王命发兵,卢文进为裨将押行,存矩自部送之。行者皆惮远役,存矩复不存恤。至祁沟关,小校宫彦章与士卒杀存矩,文进不制。还,新州守将杨全章拒之。文进率其众奔契丹。
后唐明宗长兴四年,敕边镇择蕃马市易。先是上问见管马数,枢密使范延光奏天下常支草粟者,近五万疋。见今诸蕃卖马者,往来如市,其邮传之,费中估之。值日四十五贯,以臣计之,国力十耗其七,马无所使,财赋渐销。朝廷甚非所利。上善之。因敕沿边藩镇或有蕃部卖马,可择其良壮者,给券具数以闻。潞王清泰三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割山后诸州赂契丹。是年,契丹籍奉圣州兵为亲军。时契丹主选州郡精甲,署诸爪牙,为皮室军。在奉圣州有弘义宫提辖司长,宁宫提辖司永,兴宫提辖司积,庆宫提辖司彰,悯宫提辖司崇,德宫提辖司兴,圣宫提辖司延,庆宫提辖司文,忠王府提辖司总名皮室。盖御帐亲军云。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云州嘉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