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氏族总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二卷目录
氏族总部汇考二
北齐〈文宣帝天保一则 后主天统一则〉
北周〈孝闵帝一则 明帝二则 武帝二则 宣帝一则 静帝大象一则〉
隋〈文帝开皇二则 炀帝大业三则〉
唐〈高祖武德四则 太宗贞观三则 高宗永徵一则 显庆一则 乾封一则 中宗嗣圣五则 元宗开元三则 肃宗至德一则 乾元一则 宝应一则 代宗大历一则 德宗贞元一则 宪宗元和二则 穆宗长庆一则 武宗会昌一则 懿宗咸通一则 僖宗乾符一则 中和一则 光启一则 昭宗龙纪一则 大顺一则 乾宁一则 光化一则 天复一则〉
后唐〈庄宗天祐二则 同光三则 明宗天成一则 长兴二则〉
北齐〈文宣帝天保一则 后主天统一则〉
北周〈孝闵帝一则 明帝二则 武帝二则 宣帝一则 静帝大象一则〉
隋〈文帝开皇二则 炀帝大业三则〉
唐〈高祖武德四则 太宗贞观三则 高宗永徵一则 显庆一则 乾封一则 中宗嗣圣五则 元宗开元三则 肃宗至德一则 乾元一则 宝应一则 代宗大历一则 德宗贞元一则 宪宗元和二则 穆宗长庆一则 武宗会昌一则 懿宗咸通一则 僖宗乾符一则 中和一则 光启一则 昭宗龙纪一则 大顺一则 乾宁一则 光化一则 天复一则〉
后唐〈庄宗天祐二则 同光三则 明宗天成一则 长兴二则〉
氏族典第二卷
氏族总部汇考二
北齐
文宣帝天保十年,诏冒姓元氏者,俱复本姓,赐元景安姓高氏,元蛮姓步六孤氏。按《北齐书·文宣帝本纪》:天保十年五月癸未,诛始平公元世、东平公元景式等二十五家,特进元韶等十九家并令禁止。秋八月癸卯,诏诸军民或有祖父改姓冒入元氏,或假托携认,妄称姓元者,不问世数远近,悉听改复本姓。按《元蛮传》:蛮,魏太师江阳王继子,肃宗元皇后之父也。历光禄卿。天保十年,大诛元氏,肃宗为蛮苦请,因是追原之,赐姓步六孤氏。按《元景安传》:景安,魏昭成五世孙也。父永,乾乡男。景安沈敏有干局,少工骑射,善于事人。天保初,加征西将军,别封兴势县开国伯,带定襄县令,赐姓高氏。初,永兄祚袭爵陈留王,祚卒,子景皓嗣。天保时,诸元帝室亲近者多被诛戮。疏宗如景安之徒议欲请姓高氏,景皓云: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景安遂以此言白显祖,乃收景皓诛之,家属徙彭城。由是景安独赐姓高氏,自外听从本姓。永弟种,子豫,字景豫,美姿仪,有器干。永安中,羽林监。元颢入洛,以守河内功,赐爵永安君。后为濮阳郡守。魏彭城王韶引为开府咨议参军,韶出镇定州,启为定州司马。及景安告景皓慢言,引豫言相应和。豫占云:尔时以衣袖掩景皓口,云兄莫妄言。及问景皓,与豫所列符同,获免。自外同闻语者数人,皆流配远方。豫卒于徐州刺史。
后主天统二年,赐元文遥姓高氏。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不载。按《元文遥传》:文遥,魏昭成皇帝六世孙也。齐受禅,后历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侍中、中书监。天统二年,诏特赐姓高氏,籍属宗正,子弟依例岁时入朝。
北周
孝闵帝元年,赐柳庆、王悦、韩雄等姓宇文氏,周摇姓车非氏。〈孝闵帝不改元〉按《周书·孝闵帝本纪》不载。按《柳庆传》:庆,天性抗直,无所回避。太祖深委仗焉。孝闵帝践祚,赐姓宇文氏,进爵平齐县公。按《王悦传》:悦,少有气干,为州里所称。于谨伐江陵,平,悦从军展效,因留镇之。孝闵践祚,授郢州。进爵蓝田县侯。迁司宪中大夫,赐姓宇文氏,又进爵河北县公。按《韩雄传》:雄少敢勇,膂力绝人,工骑射,有将帅材略。孝闵帝践祚,进爵新义郡公,赐姓宇文氏。
按《隋书·周摇传》:摇,字世安,其先与后魏同源,初为普乃氏,及居洛阳,改为周氏。摇少刚果,有武艺,性谨厚,动遵法度。仕魏,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周闵帝受禅,赐姓车非氏,封金水郡公。
明帝元年,赐赵昶、刘志、尞允等姓宇文氏,高宾姓独孤氏。〈是年未改元〉按《周书·明帝本纪》不载。按《赵昶传》:昶少聪明,有志
节。以功封章武县伯,世宗录前后功,进爵长道郡公,赐姓宇文氏,赏劳甚厚。二年,徵拜宾部中大夫,行吏部。按《裴果传》:刘志以广州来附。拜大丞相府墨曹参军,封华阴县男,邑二百户。迁国子祭酒。世宗出牧宜州,太祖以志为幕府司录。世宗迁莅岐州,又令志以本官翊从。及世宗即位,除右金紫光禄大夫、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武乡郡公,增邑通前一千户,仍赐姓宇文氏。按《高宾传》:宾少聪颖,有文武干用。大统六年,归阙。世宗初,除咸阳郡守。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赐姓独孤氏。又有安定尞允,本姓牛氏,亦有器干,知名于时。历官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工部尚书、临泾县公,赐姓宇文氏。按《隋书·牛弘传》:弘,字里仁,安定鹑觚人也,本姓尞氏。父允,魏侍中、工部尚书、临泾公,赐姓为牛氏。〈按:尞允事两史
互异,存以备考。
〉
明帝二年,赐寇和姓若口引氏。
按《周书·明帝本纪》不载。按《寇洛传》:太祖以洛为右大都督。从讨侯莫陈悦,平之,拜泾州刺史。大统初,魏文帝诏,进爵京兆郡公。四年,镇东雍。五年,卒于镇,子和嗣。世宗二年,录勋旧,以洛配享太祖庙庭,赐和姓若口引氏,改封松阳郡公。
武帝 年,许叱罗协复姓。
按《周书·武帝本纪》不载。按《叱罗协传》:晋公护徵协入朝。引与同宿,深寄托之。协欣然承奉,誓以躯命自效。协既受护重委,冀得婚连帝室,乃求复旧姓叱罗氏。护为奏请,高祖许之。
建德六年,赐郭衍姓叱罗氏。
按《周书·武帝本纪》不载。按《隋书·郭衍传》:衍少骁勇,善骑射。建德中,从武帝与齐主大战于晋州,追齐师至高壁,败之。仍从平并州,以功封武强县公,邑一千二百户,赐姓叱罗氏。宣政元年,为右中军熊渠中大夫。〈按:周以建德六年平齐,故载于此。〉
宣帝 年,改高姓为姜。
按《周书·宣帝本纪》:帝不听人有高大之称,诸姓高者改为姜。
静帝大象二年,诏赐姓者悉复旧。
按《周书·静帝本纪》:大象二年十二月癸亥,诏曰:《诗》称不如同姓,《传》曰异姓为后。盖明辩亲疏,皎然不杂。太祖受命,龙德犹潜。箓表革代之文,星垂除旧之象,三分天下,志扶魏室,多所改作,冀允上元。文武群官,赐姓者众,本殊国邑,实乖胙土。不歆非类,异骨肉而共烝尝;不爱其亲,在行路而叙昭穆。且神徵革姓,本为历数有归;天命在人,推让终而弗获。故君临区宇,累世于兹。不可仍遵谦挹之旨,久行权宜之制。诸改姓者,悉宜复旧。
按《唐书·高祖本纪》:高祖,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其祖虎,西魏时,赐姓大野氏,隋文帝与高祖相亲爱。文帝相周,复高祖姓李氏。
隋
文帝开皇元年,复车非摇姓周氏,叱罗衍姓郭氏。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按《周摇传》:摇拜晋州总管。时高祖为定州总管,文献高后自京师诣高祖,路经摇所,主礼甚薄。高祖以其奉法,每嘉之。及为丞相,拜豫州总管。高祖受禅,复姓周氏。按《郭衍传》:衍,密劝高祖杀周室诸王,早行禅代。由是大被亲昵。开皇元年,敕复旧姓为郭氏。
开皇 年,赐尉迟义臣姓杨氏。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按《杨义臣传》:义臣,本姓尉迟氏。父崇,仕周为仪同大将军,以兵镇恒山。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崇以宗族之故,自囚于狱,遣使请罪。高祖下书慰谕之,即命驰驿入朝,恒置左右。开皇初,封泰兴县公。岁馀,从行军总管达奚长儒击突厥于周盘,力战而死。赠大将军、豫州刺史,以义臣袭崇官爵。时义臣尚幼,养于宫中,年未弱冠,奉诏宿卫如千牛者数年,赏赐甚厚。上尝从容言及恩旧,顾义臣嗟叹久之,因下诏曰:朕受命之初,群凶未定,明识之士,有足可怀。尉义臣与尉迥,本同骨肉,既狂悖作乱邺城,其父崇时在常山,典司兵甲,与迥邻接,又是至亲,知逆顺之理,识天人之意,即陈丹款,虑染恶徒,自执有司,请归相府。及突厥内侵,横戈制敌,轻生重义,马革言旋。操表存亡,事贯幽显,虽高官大赏,延及于世,未足表松筠之志,彰节义之门。义臣可赐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为皇从孙。按《鲍宏传》:宏为邛州刺史,秩满还京。时有尉义臣者,其父崇不从尉迥,后复与突厥战死,上嘉之,将赐姓为金氏。访及群下,宏对曰:昔项伯不同项羽,汉高赐姓刘氏,秦真父能死难,魏武赐姓曹氏。如臣愚见,请赐以皇族。高祖曰:善。因赐义臣姓为杨氏。
炀帝大业 年,赐章仇太翼姓卢氏。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按《卢太翼传》:太翼,字协昭,本姓章仇氏。善占候算历之术。炀帝即位,汉王谅反,帝以问之。答曰:上稽元象,下参人事,何所能为。未几,谅果败。帝尝从容言及天下氏族,谓太翼曰:卿姓章仇,四岳之胄,与卢同源。于是赐姓为卢氏。
大业九年,改杨元感姓为枭氏。
按《隋书·炀帝本纪》:大业九年八月壬寅,左翌卫大将军宇文述等破杨元感于阌乡。〈改姓事不载〉 按《杨元感传》:元感败,公卿请改元感姓为枭氏,诏可之。
大业十三年,唐公李渊改史大柰李粲姓。
按《唐书·高祖本纪》:大业十三年十一月丙辰,克京城。〈赐姓事不载〉 按《史大柰传》:大柰,本西突厥特勒也,与处罗可汗入隋,事炀帝。从伐辽,积劳为金紫光禄大夫。后分其部于楼烦。高祖兴太原,大柰提其众隶麾下。从平长安,以功多,赏帛五千匹,赐姓史。按《李元纮传》:元纮,本姓丙氏。曾祖粲,仕隋为屯卫大将军,炀帝使督京师之西二十四郡盗贼,善抚循,能得士心。高祖与之厚,及兵入关,以众归,授宗正卿、应国公,赐姓李。
唐
高祖武德二年,赐徐绩、罗艺姓李氏。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按《李绩传》:绩,字懋功,曹州离狐人。本姓徐氏,隋大业末,韦城翟让为盗,绩年十七,往从之。李密亡命雍丘,绩与浚仪王伯当共说让,推密为主。武德二年,密归朝廷,其地东属海,南至江,西直汝,北抵魏郡,绩统之,未有所属。谓长史郭孝恪曰:人众土宇,皆魏公有也。吾若献之,是利主之败为己功,吾所羞也。乃录郡县户口以启密,请自上之。使至,高祖讶无表,使者以意闻。帝喜曰:纯臣也。诏授黎州总管,封英国公。赐姓,附宗正属籍。按《罗艺传》:艺自称幽州总管。宇文化及至山东,遣使招艺,艺斩使者,时窦建德、高开道亦遣使于艺,艺谓官属曰:建德等皆剧贼,不足共功名,唐公起兵据关中,民望所系,王业必成,吾决归之。敢异议者戮。会张道源抚辑山东,亦谕艺降,武德二年,乃奉表以地归。诏封燕王,赐姓,豫属籍。
按《旧唐书·高祖本纪》:武德二年闰二月己酉,李密旧将徐世绩以黎阳之众及河南十郡降,授黎州总管,封曹国公,赐姓李氏。冬十月己亥。封幽州总管罗艺为燕郡王,赐姓李氏。〈按:徐绩赐姓,纲目作元年。〉武德三年,赐刘季真、杜伏威、高开道姓李氏。
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按《刘季真传》:季真弟六儿,附刘武周,季真从之,迭为边害。西河公张纶、真乡公李仲文合兵讨之,季真降,诏以为石州总管,赐姓李,封彭山郡王。按《杜伏威传》:伏威,徙丹阳,自称大行台。上表越王侗,侗以为东南道大总管,封楚王。是时,秦王方讨王世充,遣使招怀,伏威乃献款。高祖授以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安抚大使、上柱国、吴王,赐姓,豫属籍。按《高开道传》:开道称燕王,建元,署置百官。窦建德围罗艺于幽州,艺请救,开道以骑二千赴之,建德解去,乃因艺使请降,诏以为蔚州总管、上柱国、北平郡王,赐姓李。
按《旧唐书·高祖本纪》:三年三月甲戌,封贼帅刘季真为彭城王,赐姓李氏。六月壬辰,徙封楚王杜伏威为吴王,赐姓李氏,加授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冬十月庚子,怀戎贼帅高开道遣使降,授蔚州总管,封北平郡王,赐姓李氏。
武德四年,赐胡大恩姓李氏。
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按《旧唐书·高祖本纪》:四年春正月丁卯,窦建德行台尚书令胡大恩以大安镇来降,封定襄郡王,赐姓李氏。
武德五年,赐郭子和姓李氏。
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按《李子和传》:子和,同州蒲城人,本郭氏。为隋左翌卫,以罪徙榆林。大业末,郡饥,子和与死士十八人执丞王才,数以不恤下,斩之,开仓赈穷乏。自号永乐王,建元丑平,武德元年献款,授灵州总管、金河郡公,徙郕国公。五年,从平刘黑闼有功,赐姓,拜右武卫将军。
太宗贞观 年,赐拓跋赤辞姓李氏。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宋史·西夏传》:唐贞观初,有拓跋赤辞者归唐,太宗赐姓李,置静边等州以处之。其后析居夏州者号平夏部。
贞观十二年,颁氏族志。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高士廉传》:初,太宗尝以山东士人尚阀阅,后虽衰,子孙尤负世望,嫁娶必多取资,故人谓之卖婚。由是诏士廉与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责天下谱谍,参考史传,检正真伪,进忠贤,退悖德,先宗室,后外戚,退新门,进旧望,右膏粱,左寒畯,合二百九十三姓,六百五十一家,为九等,号曰《氏族志》,而崔干仍居第一。帝曰:我于崔、卢、李、郑无嫌,顾其世衰,不复冠冕,犹恃旧地以取赀,不肖子偃然自高,贩鬻松槚,不解人间何为贵之。齐据河北,梁、陈在江南,虽有人物,偏方下国,无可贵者,故以崔、卢、王、谢为重。今谋士劳臣以忠孝学艺从我定天下者,何容纳货旧门,向声背实,买昏为荣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次有爵为公、卿、大夫,世世不绝,此谓之门户。今皆反是,岂不惑邪。朕以今日冠冕为等级高下。遂以崔干为第三姓,班其书天下。
按《通鉴纲目》:贞观十二年春正月,颁《氏族志》。
按《贞观政要》:贞观六年,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元龄曰: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乃诏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普责天下谱牒,兼据凭史传,剪其浮华,定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士廉等及进定氏族等第,遂以崔干为第一等。太宗谓曰: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官宦,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际,则多索财物,或才识庸下,而偃仰自高,贩鬻松槚,依托富贵,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且士大夫有能立功,爵位崇重,善事君父,忠孝可称,或义道清素,学艺通博,此亦足为门户,可谓天下士大夫。今崔、卢之属,唯矜远叶衣冠,宁比当朝之贵。公卿以下,何暇多输钱物,兼与他气势,向声背实,以得为荣。我今定氏族者,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祗看卿等不贵我官爵耶。不论数代已前,祇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遂以崔干为第三等。至十二年,书成,凡百卷,颁天下。又诏曰:氏族之美,实繁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自有魏失御,齐氏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燕、赵古姓,多失衣冠之绪,齐、韩旧族,或乖礼义之风。名不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自号高门之胄,不敦匹嫡之仪,问名唯在于窃赀,结缡必归于富室。乃有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姻,多纳货贿,有如贩鬻。或自贬家门,受辱于姻娅;或矜其旧望,行无礼于舅姑。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朕夙夜兢惕,忧勤政道,往代蠹害,咸已惩革,唯此弊风,未能尽变。自今已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之序,务合礼典,称朕意焉。
贞观二十 年,赐奚可度者姓李氏。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北狄奚传》:奚,亦东胡种,太宗贞观三年始来朝,阅十七岁,凡四朝贡。帝伐高丽,大酋苏支从战有功。不数年,其长可度者内附,帝为置饶乐都督府,拜可度者使持节六州诸军事、饶乐都督,封楼烦县公,赐李氏。
高宗永徽六年,皇后改王皇后,姓为蟒氏,萧良娣姓为枭氏。
按《唐书·高宗本纪》:永徽六年冬,皇后杀王庶人。〈改姓事不载〉 按《高宗王皇后传》:后王氏,并州祁人,太宗以为晋王妃。帝即位,立为皇后。初,萧良娣有宠,而武才人贞观末以先帝宫人召为昭仪,俄与后、良娣争宠,更相毁短。昭仪以偏言怒帝,遂下诏废后、良娣皆为庶人,囚宫中。俄为武后所杀,改后姓为蟒,良娣为枭。
显庆四年,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按《高士廉传》:太宗《氏族志》,高宗时,许敬宗以不叙武后世,又李义府耻其家无名,更以孔志约、杨仁卿、史元道、吕才等十二人刊定,合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帝自叙所以然。以四后姓、酅公、介公及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仆射为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为第二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孙,馀属不入,改为《姓氏录》。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缙绅耻焉,目为勋格。义府奏悉索《氏族志》烧之。又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泽、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昏;三品以上纳币不得过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为归装,夫氏禁受陪门财。先是,后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以宝等为冠。其后矜尚门地,故《氏族志》一切降之。王妃、主婿皆取当世勋贵名臣家,未尝尚山东旧族。后房元龄、魏徵、李绩复与昏,故望不减,然每姓第其房望,虽一姓中,高下县隔。李义府为子求昏不得,始奏禁焉。其后天下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皆称禁昏家,益自贵,凡男女皆潜相聘娶,天子不能禁,世以为敝云。按《李义府传》:义府,瀛州饶阳人。已贵,乃言系出赵郡,与诸李叙昭穆,嗜进者往往尊为父兄行。给事中李崇德引与同谱,既谪普州,亟削去,义府衔之,及复当国,傅致其罪,使自杀于狱。贞观中,高士廉、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修《氏族志》,凡升降,天下允其议,于是州藏副本以为长式。时许敬宗以不载武后本望,义府亦耻先世不见叙,更奏删正。委孔志约、杨仁卿、史元道、吕才等定其书,以仕唐官至五品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进者,悉入书限,更号《姓氏录》,缙绅共嗤靳之,号曰勋格。义府奏悉收前志烧绝之。自魏太和中定望族,七姓子孙迭为婚姻,后虽益衰,犹相夸尚。义府为子求婚不得,遂奏一切禁止。按《通鉴纲目》:显庆四年六月,改《氏族志》为《姓氏录》。
乾封元年,皇后改武惟良等姓为蝮氏。
按《唐书·高宗本纪》:乾封元年八月丁未,杀始州刺史武惟良、淄州刺史武怀运。〈改姓事不载〉 按《高宗武皇后传》:后武氏,并州文水人。父士彟,始,士彟娶相里氏,生子元庆、元爽。又娶杨氏,生三女:伯嫁贺兰越石,早寡,封韩国夫人;仲即后;季嫁郭孝慎,前死。杨以后故,宠日盛。始,兄子惟良、怀运与元庆等遇杨及后礼薄,后衔不置。及是,元庆为宗正少卿,元爽少府少监,惟良司卫少卿,怀运淄州刺史。后伪为退让,请惟良等外迁,无示天下私。由是,惟良为始州刺史;元庆,龙州;元爽,濠州,俄坐事死振州。元庆至州,忧死。韩国出入禁中,一女国姝,帝皆宠之。韩国卒,女封魏国夫人,欲以备嫔职,难于后,未决。后内忌甚,会封泰山,惟良、怀运以岳牧来集,从还京师,后毒杀魏国,归罪惟良等,尽杀之,氏曰蝮。
中宗嗣圣元年,太后复李敬业姓徐氏,赐李思文姓武氏。〈即武后光宅元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光宅元年十月丁酉,复敬业姓徐氏。按《李绩传》:绩子震,震子敬业,袭英国公,武后既废中宗,又立睿宗,实亦囚之。诸武擅命,唐子孙诛戮,天下愤之。敬业乘人怨,起兵,魏思温为军师。武后遣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兵三十万往击之,削其祖父官爵,毁冢藏,除属籍,初,敬业之叔思文为润州刺史。敬业兵起,以使间道闻,固守踰月。城陷,敬业责曰:庐陵王继天下,无罪见废,今兵以义动,何过拒邪。若太后是助,宜即姓武。思温等欲杀之,敬业不许。及扬、楚平,乃独免。后遂赐武姓,历春官尚书。
嗣圣五年,太后改越王贞、琅琊王冲等姓为虺氏。〈即武后垂拱四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垂拱四年九月丙辰,削越王贞及琅琊郡王冲属籍,改其姓为虺氏。丙寅,杀韩王元嘉、鲁王灵夔、范阳郡王霭、黄国公撰、东莞郡公融及常乐公主,皆改其姓为虺氏。按《韩王元嘉传》:垂拱中,元嘉与子撰及越王子冲纠合宗室同举兵,谋泄,后逼令自杀,诏改氏元嘉、鲁王、越王为虺。按《越王贞传》:中宗废居房陵,贞乃与韩王元嘉及王子黄公撰,鲁王灵夔、王子范阳王霭,霍王元轨、王子江都王绪,及子琅琊王冲计议反正。垂拱四年九月,后遣左豹韬卫大将军曲崇裕、夏官尚书岑长倩率兵十万讨之,以凤阁侍郎张光辅为诸军节度,乃下诏削贞父子属籍,改氏虺。
嗣圣六年,太后改纪王慎为虺氏。〈即武后永昌元年〉按《唐书·武后本纪》:永昌元年七月丁巳,流纪王慎于巴州,改其姓为虺氏。按《纪王慎传》:初,贞连诸王起兵,慎知时未可,独拒不与合。将就诛而免,改氏虺,载以槛车,谪巴州,薨于道。
嗣圣七年,周改睿宗姓及傅游艺等姓俱为武氏。〈即武后天授元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天授元年九月壬午,改国号周。乙酉,降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按《武后传》:御史傅游艺率关内父老请革命,改帝氏为武。又胁群臣固请,妄言凤集上阳宫,赤雀见朝堂。天子不自安,亦请氏武,示一尊。按《傅游艺传》:游艺,卫州汲人。载初初,由合宫主簿再迁左补阙。武后夺政,即上书诡说符瑞,劝后当革姓以明受命。后说,擢给事中。阅三月,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拜鸾台侍郎。乃黜唐称周,废唐宗庙,自称皇帝,赐游艺姓武氏。按《突厥传》:阿史那弥射子元庆,拜镇国大将军、行左威卫大将军。武后擅命,率诸蕃长请赐睿宗氏曰武。
按《通鉴纲目》:嗣圣七年九月,武氏改国号曰周,称皇帝,以豫王旦为皇嗣,改姓武氏,以史务滋为纳言。宗秦客检校内史傅游艺为鸾台侍郎平章事,并赐姓武。
嗣圣八年,周改光顺等姓为武氏。〈即武后天授元年〉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按《通鉴纲目》:嗣圣八年八月,周改义丰王光顺等姓武氏,幽之宫中,光顺,太子贤之子也。与弟守礼、守义及睿宗诸子皆幽闭宫中,不出门庭者十馀年。
按《唐书·契苾何力传》:何力子明,袭封,武后时,明妻及母临洮县主皆赐姓武。〈按:此年月无考,以类相从姑附于此。〉
元宗开元元年,改窦怀贞姓为毒氏,赐太平公主子崇简姓李氏。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窦怀贞传》:怀贞,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子詹事,监修国史。又以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军国重事宜共平章。元宗受内禅,进左仆射,封魏国公。与太平公主谋逆,既败,投水死,追戮其尸,改姓毒氏。按《太平公主传》:主谋废天子,赐死于第。子崇简素知主谋,苦谏,主怒,榜掠尤楚,至是复官爵,赐氏李。
开元二年,诏更定《氏族志》。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柳冲传》:冲好学,多所研总。中宗景龙中,迁左散骑常侍,修国史。初,太宗命诸儒撰《氏族志》,甄差群姓。其后门胄兴替不常,冲请改修其书,帝诏魏元忠、张锡、萧至忠、岑羲、崔湜、徐坚、刘宪、吴兢及冲共取德、功、时望、国籍之家,等而次之。外蕃酋长袭冠带者,析著别品。会元忠等继物故,至先天时,复诏冲及坚、兢与魏知古、陆象先、刘子元等讨缀,书乃成,号《姓系录》。历太子宾客、宋王师、昭文馆学士,以老致仕。开元初,诏冲与薛南金复加刊窜,乃定。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二年七月丙午,昭文馆学士柳冲、太子左庶子刘子元刊定《姓族系录》二百卷,上之。
开元十年,赐黑水靺鞨倪属利稽姓名为李献诚。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黑水靺鞨传》:黑水靺鞨居肃慎地,亦曰挹娄,开元十年,其酋倪属利稽来朝,元宗即拜勃利州刺史。于是安东都护薛泰请置黑水府,以部长为都督、刺史,朝廷为置长史监之,赐府都督姓李氏,名曰献诚,以云麾将军领黑水经略使,隶幽州都督。讫帝世,朝献者十五。
按《金史世纪》:金之先,出靺鞨氏。唐初,有黑水靺鞨居肃慎地,东濒海,南接高丽,开元中,来朝,置黑水府,以部长为都督、刺史,置长史监之。赐都督姓李氏,名献诚,领黑水经略使。
肃宗至德二载,赐安抱玉姓李氏。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按《李抱玉传》:抱玉,本安兴贵曾孙,世居河西,善养马。始名重璋,闲骑射,少从军。其为人沈毅有谋,尤忠谨,李光弼引为裨校。天宝末,元宗以其战河曲有功,为改今名。禄山乱,守南阳,斩贼使。至德二载,上言:世占凉州,耻与逆臣共宗。有诏赐之姓,因徙籍京兆,举族以李为氏。
乾元二年,赐董秦姓名为李忠臣。
按《唐书·肃宗本纪》:乾元二年十月乙巳,李光弼及史思明战于河阳,败之。〈董秦赐姓事不载〉 按《李忠臣传》:忠臣,本董秦也,幽州蓟人。少籍军,以材力奋,授濮州刺史,屯杏园渡。许叔冀以汴下史思明,秦力屈,亦降。思明抚背曰:始吾有左手,今得公完矣。与俱寇河阳,秦夜挈五百人冒围归李光弼。诏加殿中监,封户二百,召至京师,赐今氏名。
年,赐安国臣姓李氏。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按《李国臣传》:国臣,河西人,本姓安。力能挟关,以折冲从收鱼海五城,迁中郎将。后为朔方将,积劳擢云麾大将军,赐姓李。从光弼守河阳,累封临川郡王。
宝应元年,代宗即位,赐张忠志姓名李宝臣。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按《李宝臣传》:宝臣字为辅,本范阳内属奚也。善骑射。范阳将张锁高畜为假子,故冒其姓,名忠志。事安庆绪为恒州刺史。九节度师围相州也,忠志惧,归命于朝,史思明度河,忠志复叛,勒兵三万固守,贼将辛万宝屯恒州相掎角。思明死,忠志不肯事朝义,使裨将王武俊杀万宝,挈恒、赵、深、定、易五州以献。雍王东讨,开土门纳王师,助攻莫州。朝义平,擢礼部尚书,封赵国公,名其军曰成德,即拜节度使,赐铁券许不死,他赉与不赀,赐姓及名。按《通鉴纲目》:宝应元年十一月,以张忠志为成德军节度使,赐姓名李宝臣。
代宗大历五年,赐尚可孤姓名李嘉勋。
按《唐书·代宗本纪》:大历五年三月癸酉,内侍监鱼朝恩有罪自杀。〈尚可孤赐姓事不载〉 按《尚可孤传》:可孤,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鱼朝恩主卫兵,器其勇,养为子,名智德。使将兵三千,屯扶风、武功,队伍闲整。朝恩死,诏赐氏李,名嘉勋。李希烈叛,擢为招讨,应援荆襄,使复本姓名。
德宗贞元三年,赐骆元光姓名李元谅。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李元谅传》:元谅,安息人。本安氏,少为宦官骆奉先养息,冒姓骆,名元光。以积劳迁镇国军节度使,封武康郡王。俄与李晟收京师,加检校尚书左仆射,李怀光反,与马燧、浑瑊讨之。贞元三年,吐蕃请盟,诏以军从瑊会平凉,元谅军潘原、游瑰军洛口以为援。元谅曰:潘原去平凉七十里,如有急,何以赴。请与公连屯。瑊以违诏,不听。瑊壁盟所二十里,元谅密徙营次之。既会,劫盟,瑊奔还,元谅兵成列出,而泾原节度使李观亦以精兵五千伏险,与元谅相表里,振旅徐还,时以为有古良将风。是会也,微元谅、观二人,瑊且不免。帝嘉叹,赐善马金币良厚,因赐姓及名。
宪宗元和元年,赐奚索氐檀、没辱孤等姓李氏。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按《北狄奚传》:元和元年,君梅落身入朝,拜检校司空、归诚郡王。以部酋索氐为左威卫将军、檀蓟州游奕兵马使,没辱孤平州游奕兵马使,皆赐李氏。
元和四年,赐阿跌光进姓李氏。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按《李光进传》:光进,其先河曲诸部,姓阿跌氏。贞观中内属,以其地为鸡田州,世袭刺史,隶朔方军。光进与弟光颜少依舍利葛旃,葛旃妻,其女兄也。初,葛旃杀仆固玚,归河东辛云京,遂与光进俱家太原。以沈果称。从马燧救临洺,战洹水有功。历前后军牙门将、兼御史大夫、代州刺史。元和四年,王承宗、范希朝引师救易定,表光进为都将。时光颜亦至大夫,故军中呼大小大夫。俄检校工部尚书,为振武节度使,赐姓以光宠之。
穆宗长庆二年,赐王日简姓名李全略。
按《唐书·穆宗本纪》不载。按《李全略传》:全略,本王氏,名日简,事王武俊为偏裨。承宗时,虐用其军,故入朝,授代州刺史。田弘正遇害,穆宗以全略故镇州将,召问所欲言,全略多陈利害,冀合帝意,且请尽死力以报,遂授德州刺史。是时,杜叔良兵败博野,故以全略为横海军节度、沧德棣州观察使,赐今姓名。
按《旧唐书·穆宗本纪》:长庆二年二月甲戌,王日简赐姓名李全略。
武宗会昌二年,赐回鹘、嗢没斯等姓李氏。
按《唐书·武宗本纪》不载。按《回鹘传》:嗢没斯率三郡及特勒、大酋二千骑诣振武降。诏拜嗢没斯为右金吾卫大将军,爵怀化郡王,以天德为归义军,即拜归义军使;阿历支宁边郡公,习勿啜昌化郡公,乌罗思宁朔郡公,并为冠军大将军、左威卫大将军;爱邪勿宁塞郡公,为右领军大将军。嗢没斯等既朝,皆赐李氏,名嗢没斯曰思忠,阿历支曰思贞,习勿啜曰思义,乌罗思曰思礼;爱邪勿曰弘顺,即拜归义军副使。按《旧唐书·武宗本纪》:会昌二年六月,回纥降将嗢没斯将吏二千六百馀人至京师。制以嗢没斯检校工部尚书,充归义军使,封怀化郡王,仍赐姓名曰李思忠;以回纥宰相爱邪勿为归义军副使、检校右散骑常侍,赐姓名曰李弘顺。
懿宗咸通十一年,赐朱邪赤心姓名为李国昌。
按《唐书·懿宗本纪》不载。按《沙陀传》:宣宗,迁赤心蔚州刺史、云州守捉使。庞勋乱,诏义成康承训为行营招讨使,赤心以突骑三千从。勋平,进大同军节度使,赐氏李,名国昌,预郑王属籍,赐亲仁里甲第。
按《旧唐书·懿宗本纪》:咸通十一年春正月己酉,以河东行营沙陀三部落羌浑诸部招讨使、太子宾客、监察御史朱邪赤心为检校工部尚书、单于大都护、御史大夫、振武节度、麟胜等州观察等使,仍赐姓名曰李国昌。
按《五代史·唐本纪》:懿宗咸通十年,神策大将军康承训统十八将讨庞勋于徐州,以朱邪赤心为太原行营招讨沙、陀三部落军使。以从破勋功,拜单于大都护、镇武军节度使,赐姓名李国昌,以之属籍。
僖宗乾符 年,赐李茂勋姓。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按《李茂勋传》:茂勋,本回鹘阿布思之裔。张仲武时,与其侯王皆降。资沈勇,善驰射,仲武器之,任以将兵,常乘边积功,赐姓及名。〈按:李茂勋
以乾符三年致仕,故附于此。
〉中和 年,赐拓拔思恭姓李氏。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按《五代史·李仁福传》:唐僖宗时,有拓拔思敬者,为夏州偏将,后以与破黄巢功,赐姓李氏,拜夏州节度使。
按《宋史·西夏传》:唐末,拓拔思恭镇夏州,统银、夏、绥、宥、静五州地,讨黄巢有功,复赐姓李。〈按:拓拔思恭东渭桥之战,在中和元
年,而巢之败在四年七月,故载于此。
〉
按《元史·李恒传》:恒,字德卿,其先姓于弥氏。唐末,赐姓李,世为西夏国主。
光启二年,赐宋文通姓名为李茂贞。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按《五代史·李茂贞传》:茂贞,深州博野人也。本姓宋,名文通,为博野军卒,戍凤翔。黄巢犯京师,郑畋以博野军击贼,茂贞以功自队长迁军校。光启元年,朱玫反,僖宗出居兴元。玫遣王行瑜攻大散关,茂贞与保銮都将李铤等败行瑜于大唐峰。明年,玫遂败死。茂贞以功自扈跸都头拜武定军节度使,赐以姓名。
昭宗龙纪元年,赐胡弘立姓名为李顺节。
按《唐书·昭宗本纪》不载。按《杨复恭传》:复恭以诸子为州刺史,号外宅郎君;又养子六百人,监诸道军。天下威势,举归其门。守立为天威军使,本胡弘立也,勇武冠军,人畏之。帝欲斥复恭,惧为乱,乃好谓曰:卿家胡子安在。吾欲令卫殿内。复恭以守立见帝,赐姓李,名顺节,使掌六军管钥,光宠甚。既势钧,遂与复恭争恨相中伤,暴发其私。
按《通鉴纲目》:龙纪元年十一月,上祀圜丘,宦官始服剑佩侍祠,上在藩邸,素疾宦官。及即位,杨复恭恃援立功,所为多不法,上意不平,复恭假子天威军使守立,勇冠六军。上欲讨复恭,恐守立为乱,谓复恭曰:朕欲得守立在左右。复恭见之。上赐姓名李顺节。
大顺元年,诏削李克用属籍。
按《唐书·昭宗本纪》不载。按《通鉴纲目》:大顺元年夏四月,诏削夺李克用官爵、属籍,以张浚为招讨、制置使,会诸道兵讨之。
乾宁四年,诏削李茂贞姓名。
按《唐书·昭宗本纪》不载。按《通鉴纲目》:乾宁四年冬十月,诏削夺李茂贞官爵姓名,发兵讨之。
光化元年,诏复李茂贞姓名。
按《唐书·昭宗本纪》不载。按《通鉴纲目》:光化元年春正月,诏复李茂贞姓名、官爵,罢诸道兵。
天复元年,赐孙德昭姓李氏。
按《唐书·昭宗本纪》不载。按《五代史·孙德昭传》:德昭为神策军指挥使。光化三年,刘季述废昭宗,幽之东宫,宰相崔引谋反正,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承诲、董从实应引,引裂衣襟为书以盟。天复元年正月朔,未旦,季述将朝,德昭伏甲士道旁,邀其舆斩之,承诲等分索馀党皆尽。德昭破锁出昭宗,御丹凤楼反正,以功拜静海军节度使,赐姓李,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
后唐
庄宗嗣晋王位仍称。天祐十年,赐奚王扫刺姓名为李绍威。按《五代史·唐庄宗本纪》:天祐十年十月,刘守光请降,王如幽州,守光背约不降,攻破之。〈赐姓事不载〉 按《四夷附录》:奚王去诸徙妫州,依北山射猎,常采北山麝香、人参赂刘守光以自托。其族去诸卒,子扫刺立。庄宗破刘守光,赐扫刺姓李,更其名绍威。
天祐十二年,赐元行钦姓名为李绍荣,房知温姓名为李绍英。
按《五代史·唐庄宗本纪》:天祐十二年,贺德伦以魏、博二州叛于梁来附。王入魏州。按《元行钦传》:行钦,为刘守光裨将,晋攻幽州,守光使行钦募兵云、朔间。是时明宗掠地山北,与行钦相拒广边军,凡八战,行钦屡败,乃降。明宗养以为子。常从明宗战,数立功。庄宗己下魏,益选骁将自卫,闻行钦骁勇,取之以为散员都部署,赐姓名曰李绍荣。按《房知温传》:知温,少以勇力为赤甲都官健,后隶魏州马斗军,稍迁亲随指挥使。庄宗取魏博,得知温,遂赐姓李氏,名曰绍英,以为澶州刺史。
庄宗同光元年,赐梁臣归命者姓名。
按《五代史·唐庄宗本纪》不载。按《温韬传》:韬,少为盗,后事李茂贞,为华原镇将,冒姓李,名彦韬。末帝时,降梁,梁使复其姓温,更其名曰昭图。庄宗灭梁,韬来朝,因伶人景进纳赂刘皇后,皇后为言之,庄宗待韬甚厚,赐姓名曰李绍冲。按《康延孝传》:庄宗用延孝策,自郓入汴,凡八日而灭梁。以功拜郑州防禦使,赐姓名曰李绍琛。二年,迁保义军节度使。按《朱友谦传》:友谦,初名简,梁太祖更其名友谦,录以为子。友圭立,友谦乃附于晋。末帝即位,友谦复臣于梁而不绝晋也。贞明六年,友谦复叛,始绝梁而附晋矣。庄宗灭梁入洛,友谦来朝,赐姓名曰李继麟,赐予钜万。按《袁象先传》:象先,为平卢军节度使,徙镇宣武。诛敛其民,积货千万。庄宗灭梁,象先来朝洛阳,辇其资数十万,赂唐将相、伶官、宦者及刘皇后等,由是内外翕然称其为人。庄宗待之甚厚,赐姓名为李绍安。按《段凝传》:梁亡,凝率精兵五万降唐,庄宗赐以锦袍、御马。凝出入唐朝无愧色,见唐将相若倡优,因伶人景进纳赂刘皇后,以求恩宠。庄宗甚亲爱之,赐姓名曰李绍钦,以为泰宁军节度使。按《霍彦威传》:彦威,为陕州留后。庄宗灭梁,彦威自陕来朝,赐姓名曰李绍真。按《王晏球传》:晏球,少遇乱,为盗所掠,汴州富人杜氏得之,养以为子,冒姓杜氏。末帝即位,以功拜澶州刺史。梁、晋军河上,以晏球为行营马步军都指挥使。庄宗入汴,晏球解甲降唐,庄宗赐姓名曰李绍虔,拜齐州防禦使。
同光 年,赐白承福姓名为李绍鲁。
按《五代史·唐庄宗本纪》不载。按《四夷附录》:吐浑,本号吐谷浑。庄宗时,有首领白承福者,依中山北石门为栅,庄宗为置宁朔、奉化两府,以承福为都督,赐其姓名为李绍鲁。
同光四年,复李继麟姓名为朱友谦。
按《五代史·唐庄宗本纪》不载。按《朱友谦传》:友谦入朝。景进使人诈为变书,告友谦反。庄宗惑之,遣朱守殷夜以兵围其馆,驱友谦出徽安门外,杀之,复其姓名。〈按:友谦以四年春正月入朝。〉
明宗天成元年,诏庄宗赐姓名者皆复其故。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不载。按《夏鲁奇传》:鲁奇,字邦杰,青州人也。唐庄宗时,赐姓名曰李绍奇,其后庄宗赐姓名者,皆复其故。
按《通鉴纲目》:天成元年夏四月,唐主嗣源立李绍真、李绍琼、李绍英、李绍虔、李绍奇、李绍能各复旧姓名,为霍彦威、苌从简、房知温、王晏球、夏鲁奇、米君,立晏球本王氏子畜于杜氏,故请复姓王。
长兴元年,赐契丹突欲姓名为东丹慕华,其部曲等皆赐姓名。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不载。按《四夷附录》:契丹阿保机死,长子东丹王突欲当立,其母述律爱德光。诸部希述律意,共立德光。突欲不得立,长兴元年,自扶馀泛海奔于唐。明宗因赐其姓为东丹,而更其名曰慕华。以其来自辽东,乃以瑞州为怀化军,拜慕华怀化军节度、瑞慎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其部曲五人皆赐姓名,罕只曰罕友通,穆葛曰穆顺义,撒罗曰罗宾德,易密曰易师仁,盖礼曰盖来宾,以为归化、归德将军郎将。又赐前所获赫邈姓名曰狄怀惠,捏列曰列知恩,前刺曰原知感,福郎曰服怀造,竭失讫曰讫怀宥。其馀为契丹直者,皆赐姓名。
长兴二年,更赐契丹突欲姓名为李赞华。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不载。按《四夷附录》:二年,更赐突欲姓李,更其名曰赞华。
按《辽史·义宗传》:义宗,名倍,小字图欲,太祖长子,太宗既立,见疑,唐明宗闻之,遣人跨海持书密召倍,倍因浮海而去。唐以天子仪卫迎倍,倍坐船殿,众官陪列上寿。至汴,见明宗。明宗以庄宗后夏氏妻之,赐姓东丹,名之曰慕华。改瑞州为怀化军,拜怀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复赐姓李,名赞华。移镇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