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江南李煜不令客旅过江于江北置务折博诏乾德二年七月乙未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三、《宋大诏令集》卷二二五、《景定建康志》卷二
抚宁邦国,爱育黎民,欲礼让之兴行,期干戈之偃戢。
爰自江表内附,商旅南通车书虽嘉于混同,关市每烦于候接。
其间不无群小,罔顾宪章,或尚气以凭陵,或使酒而喧竞。
每达朕听,深用怃然,虽曾指挥,尚未严肃。
已降宣命:自今诸处不令客旅过江,只于江北置务折博,凡有货币,但于彼处贸易。
载惟通晤,当体眷怀。
汉英武皇帝新建天龙寺千佛楼碑铭 唐末宋初 · 李恽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
帝宅之西。五里而远。偫山邃谷。延袤萦拥。北自乾坎。南距申酉。苍崖峭壁。怪石灵泉薜萝荫乳窦以夏寒。丛桂向晴旸而冬绿。涧溜清泚。自激轻音。蔓草芃茸。本无毒螫。洞穴窈窕。烟岚闭亏。隔云闻鸡犬之声。度岭接樵苏之径。大哉。气通斗极。崆峒带多武之乡。地划参墟。晋野乐深思之俗。况乎刑政之经不紊。霸王之器具存。纪都邑即天下之浩穰。养士马即域中之精勇。往者北齐启国。后魏兴邦。虽未臻偃伯之称。且咸正事天之位。时或倦重城之晏处。选面胜之良游。各营避暑之宫。用憩鸣銮之驾。亦犹秦之阿房。晋之虒祁。楚之章华。汉之未央。古基摧搆。往往存焉。年历寖远。率多改作。盖以翼翼都会。豪右富民。因旧图新。增制惟错。于是乎金人塔庙。老氏宫观。星布于岩石矣。懿哉坤维之上。一舍之遥。偫木阴翳。奇峰崷崒。上有平址。东西仅五十步。北倚石壁。有弥勒阁。内设石像。侍立对峙。容旨温□其镌磨之巧。代不能及。昔睿宗皇帝再加添设。功用宛然。次东有池水甚洁。澄湛凝碧。睹之恐耸。国人俨其堂宇。偶以神位。每角亢方中。雷雨未施。即雩祷咸萃矣。驯岭西下□□约三百步。有高寺榜曰天龙。故易义云。夫龙者。潜即勿用。飞即在上。天龙之名。固其宜矣。今英武皇帝应千龄之运。居九重之尊。比自舞象执经。齿冑学优于庠序。问安侍膳。□□□□于庭闱。动叶咨询。行符典则。负对日之辩。似不能言。□秤象之智。果而勿伐。肃肃煌煌然。伟量知几。深不可测。立德在间平之右。承家继文武之基。自非道济艰危。孝安宗社。孰能与于此乎。天会中睿宗皇帝以道(阙十一字)出阁授检校司徒归义都督。时年尚幼冲。躬亲官次。寡辞敏德。务简刑清。吏不敢欺。府无留事。尝以公退休暇。与叔季诸王。方驾接轸。礼谒精蓝。一岁之中。□□□数上独于东序愬观音像一堂。其内幡花鬘盖供饰之用。靡不严洁。于兹日新。每具斋祷。罔不乾乾惕惕。潜发明诚。所志者。延鸿祚于邦家。弭灾氛于区宇。因心爱敬。不忘斯须。□□甚嘉偫论归美。攸是罢解公府。特恩检校太保。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充大内都点检贞干服勤。中外严敕。宣威敬事。动叶圣谟。及皇帝践阼。加□□太师太原尹。阶勋爵邑。悉称公台。寻领侍卫亲军事。未几。值仓卒之变。震骇非常。上独执雄断。入平内难。时戊辰秋九月嗣升宸极。立定倾危。赫然大□垂裕终古。自是□□洁念。恒切归依。每届良辰。必亲行幸。至壬申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诏有司于大殿后正面造重楼五间。寻遣良冶铸贤劫自拘留孙如来已降铁佛千尊。□审像□□容光相圆明等无差别。如是匀分龛室。各安上级。时诏宣徽北院使永清军节度使检校太保范超自始监修。应期成就。基砌柱础。广槛飞甍。丹彩相望。□□□□巍乎窗扉下瞰于云端。栋宇勃兴于地表。金炉晓炷。惟闻薝卜之香。玉磬晨鸣。不假莲花之漏。议者曰。树超世之果。图不朽之功。必依惟睿之谋。宜享终天之禄。岂比夫望祭□□□□□祷之。驾骋瑶池。徒纵盘游之乐者哉。上御宇之八年乙亥岁。天赞皇帝。义敦天性。礼叶彝章。洎春末夏初。累飞诏示。必以备物典册。将加徽号洪名。□□君亲之恩。敬修迎受之礼。至夏六月十六日。果降贵近昭宣□容寻于正殿□□英武皇帝兼颁龙衣玉带。驷马雕鞍。别赐神旗鼓吹。殊私异将□□□□□众心悦随。偫后称庆。宝函金简。扬命舜命禹之书。驭朽持盈。尽为子为臣之敬。礼之大者。帝载无穷。先是英武皇帝以今岁摄提建月青风□□□□□升寒气将退。严整仪卫。亲率公卿。驾苍虬之骙骙。衣赭袍之熠熠。云韶寅导和乐□□□□□曲之居误届初禅之境。臣幸陪天仗。亲奉德音。既成□福□□□□□□之佑遽兹承诏。俾志胜缘。将纪洪猷。潜思秘祝。所冀龙华会上。侧聆善嘱之言。星宿劫中。遍睹青莲之相。欢心有待。谨作铭云。
觉皇递兴,大教垂世。
成位有期,坏空相继。
大哉贤劫,千佛重光。
六度万行,轨躅相望。
浩劫迢遥,一念可摄。
勿谓难逢,声尘相接。
惟彼陶唐,上列参墟。
莓莓沃野,煌煌帝居。
天启亨会,神输瑞图。
英武定难,后来其苏。
圣人有作,抚宁邦域。
治民事天,允釐庶绩。
金像玉楼,伊帝之力。
普济苍生,永尊皇极。
曹彬奏胜捷表986年4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咸平集》卷二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臣锡言:今月七日进奏院状报三月十七日并州雁门两路前军都部署侍中曹彬等奏:三月八日十日,杀下蕃贼二千馀人,馀三千馀人中伤,其馀并皆逃遁;
涿州、寰州等伪命官吏率百姓僧道归降,已安抚讫者。
伏以皇威大振,戎捷遐闻,才兴貔虎之师,遽破犬羊之众。
照临所被,欢抃皆同(中贺。)
伏惟尊号皇帝陛下抚宁万国,底定三边,武经方咏于止戈,文德诞敷于振铎。
尚以蓟门遗俗,久不隔于虏廷,燕朔旧疆,宜复归于王略。
安边上策,或伐叛以怀来;
命帅嘉谋,亦乘机而破敌。
滹水朝宗之浪,方鼓威声;
稿街献捷之音,载光睿算。
臣伏限所守,不获奔诣阙庭,无任瞻天恋圣、欢呼激切屏营之至。
全魏罹寇戎巡幸抚宁咸平二年十二月丙寅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五、《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七、《宋会要辑稿》兵七之一一(第七册第六八七五页)
朕奄宅中宇,茂育群生,眷全魏之部封,罹寇戎之侵轶,念兹疮痏,惕然疚怀!
爰整师徒,聿来巡幸,冀吾蒸庶,咸遂抚宁
应惊扰流移人户,诏到日,各复本业,当别行优恤,仍委所属州县,倍加安抚。
令举大藩及边郡知州景德元年九月庚寅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宋大诏令集》卷一六五、《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七之八(第五册第四六六六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七
牧守之官,历代为重,共治之叹,兹焉不诬。
方将惠养黎元,抚宁边鄙,询于有位,举尔所知,勉择周才,以副虚伫。
宜令翰林学士承旨宋白而下七十二人,于京朝官及诸司使已下、閤门祗候已上,举历任无赃罪、堪充大藩及边郡知州各一人,具历任功过以闻。
如任内犯赃及不如举状,并连坐之。
赵德明拜官封西平王景德三年十月庚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三
利用建侯外监方国。
抚宁陬落,临长士民。
在名器以斯崇,匪勋贤而弗授。
定难军节度使赵保吉德明,袭其令绪,蔚有长才。
举宗联命氏之荣,奕世殿邦之寄。
务尊王室,动守朝经。
率职献琛,拜章请吏,眷言恭顺,宜及褒崇。
是用建上将之旌旗,锡真王之印绶,缵乃旧服,镇于夏台
于戏!
信誓之言,与丹青而炳焕;
宠荣之固,同带砺以绵长。
期宣翼戴之勤,协赞混同之化,永作藩辅,不其美欤!
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夏州刺史、充定难军节度使银绥宥静等州管内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上柱国,封西平王食邑六千户、食实封二千户,赐推忠保顺亮节翊戴功臣,仍依内地节度使例给俸。
太宗御制妙觉集编入佛经大藏诏大中祥符八年闰六月甲辰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宋大诏令集》卷二二三
恭以太宗皇帝抚宁万宇,宠芘群元,致周道之和平,发尧文之炳焕。
游心释部,观妙真宗,演畅一音,辅昭至理。
灵山之密印,冠汾水之英辞。
朕仰奉威神,思流金石,爰稽类次,式就编联,昭示无穷,用传景铄。
宜以太宗《御制妙觉集》五卷编入佛经大藏。
赦天下制天禧三年八月丁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宋大诏令集》卷二一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四、《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二四
门下:朕夤奉丕基,抚宁中宇,庆灵积厚,高明博临。
受河、洛之成书,开圣真之鸿绪,陈嘉牲于崇巘,沈宣玉于隆睢。
顺拜文罽之坛,恭荐镂琼之板。
储精渊妙,敷化醇醲。
矧惟咸、镐之区,是为神明之奥,名山之内,福地在焉。
载严曲密之都,式伫鸿蒙之驾,清心昭格,璿极鉴观。
由兹鹑首之封,荐锡龙绨之检。
谕朕以辅德,勖朕以爱民。
告临降之先期,述延洪之景祐;
介子孙于千亿,保社稷于大宁
而又大顾皇储,继颁葆命,昭其仁孝之志,示以报应之祥。
齐庄载披,惕厉弥至,考诸册谍,允谓殊尤。
昔燧皇握机,但有苍渠之刻;
虞舜负扆,止观河渚之文。
岂若祚我菲躬,庆及元嗣,膺兹繁祉,实冠皇图。
思与万邦,同均纯嘏,仰答高旻之贶,用推肆眚之恩。
可大赦天下(云云。)
于戏!
上帝敷祐,永锡庞鸿之禧;
兆姓赖予,俾覃昭旷之泽。
咨尔群庶,当体至怀。
永兴谢上表1039年1月24日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文庄集》卷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某言:伏奉制命,特授臣奉宁军节度使、知永兴军府事、驻泊马步军都总管泾原秦凤路安抚使,已于今月二十四日于本府上讫。
斋坛授受,拜丽泽以惟优;
外阃临戎,望严宸而乍远。
寄付尤重,感惧增深中谢。)
伏念臣出自孤生,误登制举。
既踰弱冠,亟掌训词。
抱椠和铅,首预东朝之选;
解衣推食,独承先帝之知。
但以赋性至愚,立身多难。
权臣共恶,众口争非。
自揣单危,分甘捐弃。
伏遇尊位皇帝陛下睿明继体,仁悯象天。
轸黄屋之非心,记青宫之旧物。
擢参台鼎,再贰枢衡。
耻巧宦以依人,惟朴忠而自竭。
仰蒙圣庇,获守近藩。
旋以东夏抚宁南郡居守
三腰郡组,六换年华。
每怀襆被之行,敢有赐环之望。
岂谓陛下力排舆议,召委计司
爰当视事之初,便主摘山之议。
群情向背,密疏纵横。
非上赖于辨明,已立成于祸患。
寻以禋燔下诏,赏赉均恩。
为国尽忠,虽明神之可谅;
入朝见嫉,鉴前世以堪惊。
尝因赐对之间,曾沥由衷之恳。
候终考秩,傥议迁除。
祈都省之便安,或预译场之润色。
庶未从乎外补,得时望于迩颜。
况臣自忝三司,始踰八月
惟自勤于本局,敢辄预于朝经?
实无片言,偶侵上位。
矧伤弓之最甚,惟敛翼之是图。
岂意羌戎,妄为狂孽;
不期公论,误及非才。
遽由端右之资,擢授元戎之寄。
臣出于将种,粗读兵钤,誓竭素心,仰酬异遇。
其如边防务重,京阙路遥,动繄帷幄之指踪,方遂藩篱之固圉。
敢祈睿哲,更赐主张。
俾成横草之功,免累知臣之德。
宥过无大赋(民罪之误,无大宜宥。)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三、《宋景文集》卷三
过无故作,宥必有因。
非缓狱于中典,盖原情于庶民。
事异刻深,宜屈一成之法;
理当诖误,率从三赦之仁。
于穆圣皇,抚宁四海。
慎上世之明罚,清下民之多罪。
刑小必重,以其恶而怙终;
宥大必轻,以其善而能改。
明德攸尚,深仁念兹。
义或出于彼失,情非因于我欺。
虽深文之具止,在降等以行之。
虑有司之误传,申恩必速;
顾智者之一失,屈法何疑。
且夫法以降奸,过非有素。
傥议事之一贯,则淫刑之可惧。
在夫审克无爽,哀矜合度。
赐缣或失,可明郎吏之非;
书马不全,足验侍臣之误。
则知刑惟一体,事有万殊。
盖情之无状者,非民之失;
文之徒备者,乃法之辜。
所宜虑万方之有罪,察一夫之向隅。
宥诚我出,过亦谁无?
宣父之知仁,必于其党;
同汉文之赎罪,岂忍加诛?
噫,欲正莫若去邪,欲利莫先除害!
赖奸隐匿者虽小,吾不见其轻;
失辞无简者虽繁,吾不见其大。
诚昭察于政条,乃兼该于理会。
胁从罔治,但计恶于刑中
非意相干,悉恕情于度外。
故得有宥在治,不愠不知。
非厚诬而专意,成善贷以从宜。
事偶出于忘遗,法诚可降;
义稍干于深固,罚亦无私。
异哉!
狱贵简孚,君惟精究,情不踰矩,政思从旧。
致斯民之不偷,自哲王而获宥。
秘书丞邠州通判王稷太常博士(六人转官同词)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五、《武溪集》卷一○
敕某等:国家以三载黜陟,八柄予夺,总摄群吏,抚宁庶民,克著善状,则用嘉宠。
尔等或词藻敏赡,或学术通博,题舆而赞郡条,操刀而专邑治,莅事赋政,人得平一。
集其岁课,率应迁格。
尔其毋贪名誉以希进,毋畏高明而弛令。
吾不吝爵赏,以待俊乂,抚我赤子,予而懋官。
其勉之哉!
可。
玉津园开启保祐圣躬为民祈福道场青词八月二十六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二、《欧阳文忠公集》卷八五
伏以祗绍庆图,抚宁方夏。
仰荷百祥之时集,思同庶品以均休。
乃即清郊,载严净侣。
诵蕊宫之真训,瞻璇极之高灵。
伏愿圣寿无疆,永锡厖鸿之祐;
物生咸遂,并臻康泰之期。
主柄论 其四 藩镇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〇七、《乐全集》卷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一、八一、一八七、二九一、《右编》卷一五、二二
臣闻议者曰:唐失御于藩帅,至于一道百城,跨制千里,列郡长吏,出其所署,戮二千石而不请,专地继世,仅如战国
自安、史起衅,河北非王土;
德、顺姑息,河南皆寇壤。
章武勤劳,夙夜拔材练谋,极力十年,粗夷险阻。
懿、僖之后,寖微益削。
朱氏兼领十镇,遂行窥逼而受终矣。
五代圮坏,颠危相逐,皆由强诸侯拥重兵而夺取焉。
及我太祖之受命也,天谋神机,风雷变动,创艾前弊,谋建长策。
于是不爱乎节钺,多命乎帅臣,权分而势自轻,外与而内实取。
于后诸侯入觐,渐留不遣。
方面都府牧伯之位,更除士大夫,而僚吏掾佐,悉天官选补。
塞觊望之蹊隧,覆奸乱之巢穴。
故四圣累盛,六纪于兹,寰海乂宁,不震不扰。
门无关键,岂烦击柝之虞?
蓄无扃鐍,安容胠箧之变?
可谓藏身之固,置器于安,规摹之深远也乎!
臣闻而论之曰:唐自天宝之乱,天下剖裂。
至我朝太平兴国,擒刘继元,静并、汾,而天下始大一统,生民离锋镝之祸。
伏惟祖宗之大功盛德,无与较焉。
然三王之善制,不能无敝;
百世之长轨,难以遐御。
故自古无乱国而有乱君,有治人而无治法。
利害倚伏,势数之常。
幽、厉享文武之国,桓、灵继高、光之法,弃彝败典,昵邪远正,周、汉宫庙,鞠成榛莽。
夫历世始王创基垂裕,莫不鉴前之败,深思经久。
其为秦谋者,盖见三代之继,皆由诸侯,于是有废五等之画;
为汉计者,盖见秦无盘维之固,孤而易危,于是有郡国杂建之策;
魏、晋之议者,盖见陈、项之事,黄巾之扰,乘州邑之无备,遂溃漫而不制,于是有都督持节之命。
皆所以诫覆辙,遏乱略,坚凿契以抵欹坏,平衡石而均重轻。
然其负舟而趋,迁鼎奄有者,则又不常在存藉世家、抚宅疆宇者矣。
故闾左戍卒,攘臂以亡秦族
泗水亭长,提剑而启汉祚。
光武以书生起宛,曹公以孝廉去谯,司马氏无凌、俭之众,宋高祖乏敦、温之势,欢、泰出偏裨之微,隋文因戚里之重。
及其乘隙定业,势归事济,备物九锡,建国立台,比夫西伯以二分而事,小白奉四履以勤王,体迹殊矣。
是故鞅、斯罢侯置守之算,徒见其辐毂运动之劳;
谊、错强干弱枝之论,盖昧于皮毛附丽之本。
至于天乙之后,王室数衰,每及贤王,九琛复会;
周厉之削,宣王中兴。
秦天下一家,二世遽灭,恶在乎郡县而安也?
且唐之授历几三百年,内难四兴,外寇三作,大帝、孝和,祸稔帷薄;
宪宗昭悯,毒由宫臣
范阳之乱,奉天之逼,虽安、泚为之戎首,而甫、杞实其祸胎。
恭、惠不君,纪律亏替,私昵执钧衡之柄,阍寺专帷幄之谋,于是患结安南,兵连徐土,发邛、蜀之役,构云、代之衅。
恭定继立,王纲已解,半天之下,巢、让之所涂炭;
自陕以东,权、儒之所践食。
禁旅为蒲人所歼,邠师以襄王僭命。
原其祸孽,都由令孜。
是故唐之倾危,不自藩镇,皆自萧墙之内也。
向使明皇勤恤,无怠开元之初,神武励精,常若建中之始,懿皇绍称,克守大中之政,则范阳、泾帅,乘何衅而犯顺?
岭表、彭门,因何隙而啸聚?
譬之瘣木,蠹由中生;
譬之累棋,势从上坠。
故知治乱本乎法度,兴亡系乎时君。
御得诸道,远可以宾绝俗;
抚乖乎方,近不能保宫室。
方州者,关柅动静,臂指伸缩,制不在外而在中矣。
且夫我太祖之以睿武拯天下,则有经纶恢定之略,驾驭威怀之术。
太宗之以英文继大业,则有缉熙抚宁之道,裁节画一之制。
真宗之以至仁缵丕图,则有宽冲恭睦之德,持盈保成之方。
维其拨乱守文,理致小异,然皆主威独运,国命自制,政不容于姑息,思不假于近习
此所以高拱南面,子孙无疆之法也。
主上烁震耀之精,体乾刚之德,揽威福二柄以照临四表,剸制无牵忍之爱,采拔罔卑远之隔,广谋以明听受,独断而绝浸润,此其上所以建皇极,下所以绥天下者。
彼郡县之制,茍曰不虞,岂朝廷之所恃者乎!
谨论。
韩绛奏己处事率多纷乱奏熙宁四年三月 北宋 · 吕公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一
韩绛奏臣本路处置事率多纷乱,外以应副为名,其实欲坏边事。
兼自诸路出兵牵制以来,彼贼无重兵救应,困之极甚。
窃料今点集不行,向去修此堡寨,有何不可?
臣本路昨仓猝出兵应接,比他路最为深入,偶不败覆。
以至修第一寨,贼马首来争夺,杀退及数万人,义勇强壮运粮修寨,皆平安归业,即无「外以应副为名,其实欲坏边事」之理。
延州界贼马十馀万人,攻破抚宁城,以此知所奏西贼点集不行之说未得其实。
使臣本路有抚宁之败,则说得行,臣亦何以塞朝廷之责?
臣已累表乞解寄任,惟陛下幸许。
文密学 其一 北宋 · 张俞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成都文类》卷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五
八月日,郡人张俞再拜上书府主密学阁下:观春秋列国以来,游客谈士始用书历干王侯,皆因势利而起,故其文词钩键险谲,变挫于事,以著安危。
当时列国嗜利之君,必售其说以图世变。
故其言易合,其利易动,则时势然也。
今天下之政皆出朝廷,生民之命皆本天子,有司分其职,公卿守其位,内外一统,上下一法,若天刚而平,地柔而成,何有于事哉?
假今之人有若古之谋士,能通先正百家之言,明治乱之变,审当世之务,有安生民之心,欲持此安归乎?
言之而孰听乎?
虽强言之,世不谓之狂,则将被之刑矣。
由此而言,古之士也易为功,今之士也难为贤,则时势亦然也。
又尝观乐毅《与燕惠王书》,李斯《上秦王书》,邹阳《上梁孝王书》,未尝不感慨流涕也。
何谓?
彼三人者皆以羁旅游士历干强国,观变审虑,纳说时君,谋行计从,志树功业,兹亦遭其用矣。
一旦时变世易,谗邪交构,为亡臣,为逐客,为囚隶,堙阨怨愤,发于文词,名败身辱,仅能免死,可不悲哉!
其馀钩诬斥逐,古今相望于天下矣。
由此观之,士不患道之不修,患无其时;
有其时,患无其主;
有其主,患用之不尽;
用之尽,患信之不固。
茍乃主信而固,用才而尽,功立名著,保身而退,兹谓为士之义尽矣。
虽然,古亦罕闻其人焉,况后之人乎?
凡今之所为士者则著焉,谓能记诵典章,采饰言语文字,观揖让进退之士也,非若古之所谓特立之士也。
古之曰士者志于道也,今之曰士者志于利也。
士之名则一,而有利、道之殊焉。
若俞,乃今之士也。
早岁善诵文史,习章句之学,府郡屡荐,曾不得下等之名。
自念亲老贫甚,决志西归,不干荐试。
乃尽锄去旧学,始复穷玩古书。
见天地之运,与人通理;
圣贤道德,在乎治物。
后之学者皆忘失原本,务刻浮文,欲致其用,失圣贤之道甚远。
由是潜心考古,庶见性命变化之致。
虽处穷厄顿挫,未尝一日而忘也,亦未尝一日而言也。
故将以此乐其身而安其亲,岂谓求闻达而后能为哉?
去年秋天子有命,再召赴阙,惟念贫不能行,遂游三峡丐贷,八月而后返。
伏闻阁下受命作镇,张立法度,明刑布德,抚宁西土,西土之人咸被其泽。
唯贱生流落不偶,速戾久矣。
阁下上惟君令之厚,下恤穷士之困,顾瞻方面之表,不加大罪,尚能以礼寻访,欲俾万人有所仰劝,则阁下志量渊远,非俞小子所敢知也。
但受恩德,不知感报,谨诣府门伏谒,庶免乎为狂为囚,不胜大幸。
星变曲赦开封府畿内德音天圣六年四月庚寅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四八
朕以嗣服丕构,抚宁庶邦。
真圣之延祥,钦祖宗之垂裕。
几微是慎,旰昊靡遑。
内奉慈闱,务协大中之训;
外繄良弼,期臻纯一之风。
而星纬差常,流辉示变,厥咎安在,斯可骇焉。
民听惟聪,官占有契,此则上穹乃眷,垂诫甚明。
顾循菲冲,敢忘抑畏?
且都畿之攸广,虑狱讼之尚繁。
属兹炎燠之辰,良切哀矜之念。
顺薰风而布令,推渥惠以为宜。
朕今前后殿不视事五日,以今月二十五日为始。
庶伸惕励,仰答灵心。
可赦开封府畿内诸县(云云。)
于戏!
好生恤下,用洽于群情;
迪吉敷和,克遵于懿典。
咨尔有众,体朕意焉。
按:《宋大诏令集》卷一五二
试茂才异等进士富弼制策天圣八年七月二十五日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五一、《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一九(第五册第四四二一页)
昔者周室尚文,兴贤能道艺之士;
汉庭稽古,举方正茂异之人。
皆所以登用俊髦,俞咨谠直,以裨治道,用致和平。
故卜世踰三十之期,飨年盈四百之数,垂之竹素,焕若日星。
我国家奄有多方,抚宁四海。
仰祖宗之治范,顾冲眇之守成,秩历代之旧文,兴前王之坠典。
尚虑朝廷之政经或阙,民俗之寿域未跻,申明旧章,周询嘉话。
此诚子大夫强学待问、发策决科之辰也。
然则将御于今,必求诸古。
茍方策之博达,在取舍以咸宜。
若夫百代殊风,总其道曰皇帝王霸;
六经异说,立其教曰礼乐诗书。
思适用于兹时,当概陈其大略。
且尧之为君也,八元不举,四凶未流,洪水怀山,庶民艰食,其虑患大矣,而夫子称聪明光宅,何也?
舜之为君也,省巡方岳,类祀神祇,敷教恤刑,耄期无怠,勤劳至矣,而夫子称其无为恭己,何也?
夏禹之有天下也,奠山川,平水土,厎慎财赋,致孝鬼神,上帝锡以龟书,箕子述为《洪范》,其理要何也?
文、武之有天下也,绥兆民,恭天命,体国经野,涖事惟能。
成王作乎《周官》,公旦著于《经理》,其会归何也?
又若嬴、刘而下,隋、唐之间,务立便宜,以济邦国。
其理财也,晁错议乎贵粟,赵过称乎代田,桑羊置均输之官,寿昌常平之制;
其选士也,则仲舒言其择吏,左雄取其限年,杜预陈黜陟之规,杨绾述贡举之弊。
此皆见用当世,垂法后人。
尽为发明,以资折衷。
子大夫辞章雅丽,学术兼该,究文史之精微,洞圣贤之指趣,所宜辨论,用副详延。
康定二年南郊改庆历元年赦天下制庆历元年十一月二十日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六四
门下:朕诞膺宝命,嗣守鸿基,荷上灵降监之祥,奉列圣绍庭之宪,抚宁兴运,司牧黎元。
慎保盈成之难,思隆久大之业,祗勤抑畏,垂二十年,何尝不中昃励精,幽微博听。
虑一夫之不获,期百志之惟熙,务汤盘之日新,致禹畴之时若。
至于秉慈俭之训,绝游畋之娱,器物屏雕文之功,刑政革烦苛之弊,虽未臻于淳古,庶无怠于始初。
幸以诸夏谧清,百嘉汇茂,民涵丰楙之乐,物违疵疠之伤,玉烛四时,萧勺群祀。
斯皆三神之所孚祐,九庙之所抚绥,岂繄眇眇之躬,克召穰穰之福。
是用顺考声名之典,寖寻禋燎之仪。
祓饰坛壝,祗荐瑄币。
揆天元景至之序,定国阳郊见之仪。
皇穹后祗,勔降瞻飨之厚;
艺祖文考,毖陈升侑之严。
本陶秸以致其诚,合膻芗以达其气。
望秩群祀,怀柔百神。
冀精意之获伸,奚备物之能称。
若乃首趋真馆,前谒太宫,肃修祼献之常,罄兹僾忾之慕,所以因昭事之大,述追孝之恭。
交集盛容,克成美报,礼由众举,庆靡专承。
当天地并贶之仁,聿均大嘏;
法雷雨作解之施,用霈醲恩。
仍建号以纪元,美受釐而布度。
可大赦天下。
宜改康定二年庆历元年
于戏!
谨汉畤之亲祠,兹为大事;
体《虞书》之肆眚,所重好生。
许清多辟之流,咸沐维新之泽。
尚赖臣邻同德,官尹修方,协进忠规,允釐庶绩,丕格至平之治,共酬纯锡之私。
按:《宋朝事实》卷四。又见《宋大诏令集》卷一二一,《宋会要辑稿》礼五四之八。第二册第一五七六页
贾昌朝昭文相庆历五年四月戊申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六九、《宋大诏令集》卷五四
朕奉若天命,抚宁中枢
眷惟神务之难,实重台衡之寄。
其有左右一德,表仪群伦。
宜敷告于治廷,庸冠升于宰路
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光禄大夫、行尚书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常山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二百户贾昌朝,方严迪志,亮肃存诚。
学贯变通之源,辞搴质文之粹。
逢昌会,寖陟要涂。
进不越于数年,位已更于二府
魏相之总众职,辑其大经;
巫咸之乂王家,孚以纯德
方仰成于鸿业,俾进践于台司
肆临褒拜之辰,并举便蕃之数。
于戏!
阴阳未豫,实繄邦论之和;
股肱惟良,乃起帝歌之载。
勉恢闳略,终致丕平。
可特授依前行尚书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鄜延路筑寨等事奏熙宁四年一月1071年1月 北宋 · 韩绛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九
鄜延路当筑四寨,已令种谔驻兵筑娄城,候毕功,进兵筑永乐川、赏逋岭二寨。
仍令遣都监燕达赵璞抚宁故城。
又令荒堆、三泉、吐浑川、开光岭、葭芦与河东路修筑通接道路,各相去四十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