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承奉郎致仕杨君墓铭宣和四年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五、《北山小集》卷三三、绍定《吴郡志》卷二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吴郡有二老焉,或仕或不仕,皆隐者也。
居城之东北曰方公,居城之东南曰杨公,余少壮客吴下获交焉。
宣和四年春,二老相继没。
方氏既以铭为请,杨公之没实二月丁巳,以九月辛酉葬于长洲县武丘乡祖兴墩之原矣。
其子友夔始克状公行实,走书京师曰:「葬当有铭,地远不时请,既埳以俟,非公无以图不朽」。
余不佞,束发行四方,所交往往天下善士。
今吴有二老,生相从游,死志其墓,其又何辞?
矧所谓发潜德之幽光者,亦余之职也。
公讳懿孺,字彝父,世为建州浦城人
曾祖有證,赠太仆少卿
祖伉,赠光禄卿
父讳,尚书屯田员外郎
屯田始葬常州无锡县,诸孤因家长洲,遂为吴郡人
公少孤,能自力学,长为进士
家素贫,事母尽孝养。
言行相顾,疾恶无隐情。
宗族有疑,咨而后决。
其子弟有过失者,踧踖不敢见。
既丧亲,生事益废,朝无夕储。
家人以告,公方读书,哦诗泊如也。
猝然遇之,神夷气昌,剧谈大笑,未尝有饥寒忧,虽闾里不尽知其贫也。
凡三预乡贡,五试礼部,卒不第。
崇宁二年特奏名,始授简州文学,监杭州富阳县茶场
遇郊恩,以将仕郎亳州城父县主簿
八宝汎恩,迁登仕郎,调洪州南昌主簿
居一年,忽载妻子归吴下,且告老。
中书侍郎清河公时守洪州,与部使者固留,皆荐之。
公辞,不听,不得已求沿檄浙西,至则复告老。
奏下,以承奉郎致仕。
又七年,乃卒,年七十有六,属纩不乱如平生。
公年艾耆始禄仕,平居直心自信,不知世间有倾巧事。
见用于州县者或纤利导谀,否则害人以自便,辄眙𥈭却立,退或以言劘切之,以是益不喜为吏。
自未仕及老于家,不入州县,不事乡里请谒,间一过所亲厚,岁不过数四。
客至,相与辨论古今或终日。
性简介,见其状貌,知非俯仰人也。
虽尝出而仕,余犹谓隐者云。
娶章氏,甚勤以和。
二男,曰友益,先公三十七日卒。
曰友夔,能文,有志操。
一女,嫁修武郎侍其佃。
二孙,曰瞻,曰睦。
铭曰:
行险狙利,荣犹辱也。
和光处顺,群犹独也。
五试三仕,仕以禄也。
其隐者存,安且谷也。
濂溪周先生建炎二年六月 宋 · 朱胜非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五、《周敦颐画像题跋》(江西省博物馆藏抄本)
先生讳惇颐字茂叔
用舅氏龙图阁学士郑公向奏,授洪州分宁主簿
以荐为南安军司理参军,移郴及桂阳,改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县事,签书合州判官事,通判虔州事,改永州权发遣邵州事。
□初,赵清献公吕正献公荐为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兼提点刑狱公事
未几而病,遂求南康军以归。
既葬,上其印绶,分司南京
赵公再尹成都,复奏起先生
朝命及门,而先生卒矣。
熙宁六年六月七日也,年五十有七。
江州德化县清泉社。
先生博学力行,闻道甚早;
遇事刚果,有古人风。
为政精密,严恕务尽道理。
尝作《太极图说》、《易说》、《易通》数十篇,务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少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
奉己甚约,俸禄尽以周宗族。
襟怀飘洒,有亭临于濂溪之上,先生濯缨而乐之。
建炎二年六月既望尚书右丞朱胜非撰。
南昌县吴君墓志铭1123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君姓吴氏,讳彦申字圣时处州龙泉人也。
曾祖讳某,赠大理评事
曾祖妣胡氏,赠河东县太君
祖讳某,赠承事郎
祖妣朱氏,赠蓬莱县太君
考讳某,故任奉议郎、知湖州长兴县事;
妣鲍氏,封金华县君
吴氏之先,家于会稽山阴,唐末有为谏议大夫者,避董昌乱,徙籍永嘉
谏议之季,自永嘉转择幽胜,爱龙泉松源乡溪山深秀,因卜居马。
兄弟每一相思,则束剑呼仆,千里命驾,其友爱如此,于君盖始祖也。
五代暨国初,吴氏世有隐德,弗显。
天圣中,君之从祖伯仲始相继登科,丞于秘书殿中,由是君之曾大父廷评公蒙追荣之恩;
长兴府君擢第升朝,而君之大父承事公复被褒赠,于是吴氏为名家著姓,而宗族之登仕版者,踵相接于朝矣。
长兴府君生三子,君其长也。
幼力学有大志,才弱冠,美秀而文,一举与计偕,识者皆以早达远到期之。
居无何,丁长兴府君忧,哀毁逾礼,庐于墓侧。
终丧,思所以为偏亲之荣者,五举于礼部不见收,而行义日益著于宗族,信于朋友,推于乡闾。
大观中,诏以八行取士,君为乡人称荐。
长乐郑修提举两浙学事,檄邑官敦请君就黉舍,君辞不获命,则以书力荐其友人吴达而归,一时士夫高之。
政和二年进士第丙科,君行年四十有九矣。
喜见眉睫,谓所亲曰:「此何足云,所可喜者,世先人之科以拜吾亲耳」。
秀州司理参军,归未及家,而金华君捐馆舍,以不得拜亲为恨,哀动路人。
服除,授宣州宣城县主簿,以举者改从政郎,授洪州南昌县丞
在官逾二年,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五十有九,实宣和四年十二月十有七日也。
君孝友惇睦,出于天性,终身之慕,至老不衰。
吴氏素以富厚称。
长兴府君没既久,从父议析居,君当得善利田宅,悉以畀从父,而自取其次,且以家事付诸弟,一不问,故昆弟义聚,人无间言。
所友皆一时善士,与故尚书郎鲍辉乐平吴逵相好尤笃。
举动造次,必以礼自持。
乐道人之善,所称皆天下长者。
其学问渊源,不务华藻,著述文章,根于理致,久困场屋,于得丧澹如也。
晚始仕,虽折腰州县小官,然遇事不苟随,所至皆有可称。
其在宣城,尝摄水阳镇,土豪有与镇官交结者,因持一事请托,无不满意。
君至之日,首发其奸,土豪一夕自恨死。
既而朝廷行方田法,君被檄领祁门,尽瘁所职,毫发无私,吏不能欺,同僚相率以为模楷,由是一方安之。
其在南昌富民子冒户产免输至千疋,君适摄邑丞,按治之,伏罪,下户赖免输者殆以千数。
尝兼尉事,弓兵获盗以奉君,曰:「此于法可得改秩」。
君笑谓曰:「汝之获,我何与焉」。
凶岁,他邑惮大吏,莫肯弛租。
君尽蠲之,以裕民力。
君初官才佐两邑,其施设已如此,使其素所蓄积,得少伸于世,其可量也哉!
初,君调南昌丞也,懿戚有在要路者欲挽之诸公间,且俾注见,君卒不注,谓所亲曰:「是区区何为者,庶几以吾所当得则无愧矣。
他日倘改秩,致其事而归,因得恩及先人,此我平日所愿也」。
然卒不能如其志,岂非命耶!
长兴府君之丧,君乞铭故给事中同郡龚公原;
金华君即世,后铭属故右司谏大夫延平陈公瓘。
君尝曰:「吾之所以托我亲于不朽者,徒以二公故也」。
公好学,虽至老,手不释卷。
晚节颇喜浮屠氏书,能达其要旨。
将殁知时,至蔬食逾旬,屏左右衣冠而化,其践履所至如此。
浮梁臧氏,故秘书丞君锡之女。
生四男,长曰士敏,早卒;
次曰士宽,承信郎
次曰士彬,亦早卒;
幼曰士元
一女,适从事郎、监潭州南岳庙李论,后君七年亦亡。
孙二人,曰昭、曰惠。
士宽以宣和五年十一月二十有三日葬君于松源石龙山之阳。
既葬,以状来请铭于某。
惟先妣卫国太夫人,君之姊也,君少从先公太师学,而某自幼得从容侍君左右,甥舅之情甚厚,且知君为详,义不得辞。
铭曰:
扶策读书,劳苦半生,能成名,而不得一拜其亲。
歛板折腰,非利斗升,欲及其先人,而不得少如其志。
岂是二者,命亦有所制耶?
故富其德而啬其寿,深其蓄而狭其施,岂造物者之有意耶?
将不在其身,而在其子孙,庆流有衍,为后人之利耶?
石龙之冈,先陇相望,安此幽宫,而所以升跻神明者,其无所不至耶(《梁溪集》卷一六九。)
自此句「行方田法」至篇末,底本阙,据道光本补。
宋故奉议郎新差知邵武军邵武县管勾学事管勾劝农公事蔡公墓志铭宣和六年八月 宋 · 龚端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
予友二人,其一人曰庐陵曾南夫,其一人曰新昌蔡儒效。
南夫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儒效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皆余之所畏也。
今死矣!
其子各从余求铭,以著不忘。
予许诺久之,而莫能措辞,两家子弟,抑疑余食此言也。
呜呼!
予视世间纷纷者,率安乐亡恙,而二公独早死,盖欲极论所以然之故,使幸而免者,知其卒不为学士大夫所齿,而善人君子虽不幸死,千岁之下犹与日月争光
胸次偪亿,开口中忌讳,故终莫能摅吾愤懑之气,以塞予悲,予其负此良友也夫。
儒效且迁葬矣,始载其终始岁月,使归而刻之,作儒效铭。
儒效名康国姓蔡氏,筠之新昌人,儒效其字也。
曾祖仲堪,祖谠,皆以学行名乡里。
父瑜,任宣义郎,致仕赠承议郎
母李氏、罗氏、邹氏,赠孺人
儒效邹出也。
熙宁五年四月丙子生,登绍圣元年进士科,起家为洪州南昌主簿,历舒州太湖县饶州知录
用举者改宣德郎,监在京粳米界,知临江军新淦县,转奉议郎
岁满,差知邵武军邵武县,未行。
宣和元年六月己卯,疾卒于正寝。
六年八月戊申,自竹园之兆,改葬于宝云院三峰山之麓,从日者言也。
其配孺人李氏,生四男五女。
男曰宽、曰寔、曰宪、曰寅,皆竞爽可喜。
宽后儒效一年卒。
女长嫁李荩,亦卒;
次嫁李允
馀幼在室。
孙男二人。
儒效资警敏,自载籍之传,诸子百家之说,天文、地理、律历、象数、阴阳卜筮之书,盖无所不观,亦无所不记,落笔辄数千百言,发辞吐论,务为汪洋无涯涘,虽善辨者不容于致诘也。
当官而行,廉隅自将,不置官上丝毫物。
南昌守帅多大吏,他日,委儒效税河渡,收其赀益公使,儒效持不可,曰:「濒江之民,穷赤无褓,藉舟楫以为生资,而济者亦易与耳,今夺而徵之,公其问诸水滨」。
帅怒,儒效争之力;
帅益怒,儒效争之益坚;
帅语塞,命罢之。
遂荐儒效堪为县令以长百姓。
东南方田,自提举常平官以下,市奸渎货,人莫孰何。
儒效在新淦,小人捧檄而至,往往敛迹,民赖不扰。
平生无他玩好,其被服至简易,而与人极周旋,喜宾客,喜振贫乏,喜称人之善,爱其弟如爱其子也。
造次执礼,当大著中。
病且革,虽妻子不冠不见。
死之日,远近无大小,哭之哀。
端与儒效生同里,幼同学,长而东西南北。
予坐贫,将不能卒业,比冠,始发愤读书。
时儒效已登科,归,一见予文,大惊喜,乃造予先人曰:「何不遣之上国」。
予不佞,被知最旧,则书其事宜致详,惜其不得施用以死,而予欲昌言以信后世者,又未能毕其说也。
儒效年十八时,于庐山,梦入小刹中,有僧谓之:「子前住此」。
因指堂中大阿罗汉像曰:「此前身也,后四十年当复来」。
今追数之,似然,岂命也哉。
铭曰:
人蘤其葩,我实而华。
我也颉颃,人则婆娑。
百岁如夭,五十而寿。
尚观后嗣,流泽之久。
按:江西省博物馆藏拓片。
朱安人墓铭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四五、《盘洲文集》卷七六
夫人饶州乐平朱氏,赠右宣教郎、同县夏公讳某之妃;
左朝奉郎、知洪州南昌县康佐之母。
夏氏三世寿母,年皆望百。
夫人始执箕帚,逮事祖姑,以及其姑。
节适寒暑燥湿,进甘毳唯谨,有疾视絮汤液不去侧。
缝纫漱浣之事,必躬亲之。
故称为夏氏孝妇
勉其君子,游学四方,有籍籍声。
故称为夏氏令妻
蚤嫠,居家浸贫,或怵其事它姓,则毅然自誓。
诲其二子,曰:「康乂,尔干家之蛊,毋远仟佰,以奉我水菽」;
曰:「康佐,尔努力校官,究六经百氏之说,毋荒于嬉,以开厥家」。
二子衔训不怠。
夫人见其伯焦心治生则喜,仲旬岁一归,叩其说则又喜。
天子即位于睢阳,仲徒步入阙,上疏论时政。
尝求可使绝国者,其子在选中,或以亲老尼之。
及归以告,夫人谯之曰:「立功名,显父母,其孝大于录录膝下也」。
其后仲子擢进士丙科,壹为尉,再为令,奉板舆之官,事有疑必启而后行。
夫人尝以省刑罚、薄税歛为戒。
素有识鉴,其子与僚朋接,必从屏间窃听其语。
已而曰某贤人也,可以友;
某小人也,欲其子必思有以远之。
故称为夏氏贤母
夫人生少疾,春秋高,视听不衰,食生饮寒,少壮所不及。
岁时庆会,内外戚疏遮前塞后,以其次曹偶奉觞,饮之既虽多而不乱。
以子恩封太孺人,又进太安人
绍兴二十七年六月辛亥终,寿八十有四。
康乂已先卒。
某人、某人,其婿也。
孙男四人,女六人,曾孙六人,玄孙一人。
顾言曰:「勿远营宅兆」!
康佐乃卜所居之西惟锦坡食,盖其县之某乡某里也。
次年十一月壬申塴,走书币,来谒铭。
始予举博学宏词南昌寔同年进士,讲同郡之好,而知其学问之富。
予贰郡天台南昌奉化,壤相接也,则闻其官事之办。
及予省亲炎荒,再道江右,会之于吉水,又会之于南昌,益得其弦歌之绩。
母之教然也,其可以不能铭为解?
乃铭曰:
边铏孔时,以芼之。
不爱其织,惟乐告之。
有言恤纬,谁者导之?
黄发紫诰,斯其所以报之。
文其哀石,后也考之。
黄公墓志铭 南宋 · 汪应辰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文定集》卷二○
绍兴二十有四年应辰通判静江,而黄君克己为帅司僚属。
前此岭南帅守监司,相为敌雠,屡起大狱,其僚各为曹朋,以相倾轧,至是馀习未殄也。
而黄君纯厚静重,不见圭角,众人方哗,而泊然如不见闻,往来诸公间,亦莫得而亲疏也,余窃心重之。
既而有习于君之家世者,曰此其家法有自来矣,因为余言其先君子之详。
余叹曰所谓故家遗俗者,此其是也。
又六年,黄君以其先君子行实属余为之铭,余固不敢辞也,乃考其本末而叙次之曰:公讳升,字进仲殿中丞觉之曾孙,朝奉郎孝绰之孙,中奉大夫艺之季子也。
世居建之浦城,至朝奉公游东平,乐其风土,因家焉。
公与二兄皆登进士第,而公则崇宁二年进士也。
初授济州郓城县主簿丁中奉公忧,除服,为真定府真定县主簿,授邓州南阳县丞
丁母忧,服除,授顺安军司户曹事,改宣教郎,授袭庆府仙源县,知真定府真定县庐州合肥县、邵州永州主管建州冲佑观台州崇道观,又除知筠州,以绍兴八年十二月辛未卒于临安旅舍。
积官至左朝散大夫,享年六十有五。
诸孤以明年三月丁酉,葬公于抚州金溪县归德乡传禅山之下。
公自为县佐,郡有事不能决,率以委公,辄办治。
真定帅遇吏属严甚,动即诃斥,公以主簿与之论是非不少屈,帅亦不敢以他吏待之。
合淝当兵兴之际,州有急,一切赋取于民,公随事力争,有不得已,视其等衰而均之,吏不得并缘为奸,民亦无怨。
湖南大旱,米斗千钱。
公在永,既发官廪赈之,又劝富民,犹不足给,乃请于连帅李丞相,愿出诸司封桩以续之,丞相从之。
沾丐一路,永民至今有遗爱焉。
盖公之为人,虽平居缜密,似不能言,而剖析吏事,精明勇决。
虽待人和易,惟恐伤之,而遇事有守,权势不能夺也。
终身小官,处之泰然。
于书无所不读,其文以理致为尚,有家集十卷。
娶鱼氏,御史中丞周询之孙,有贤行,封宜人
四男子:曰正己右通直郎
曰克己,右通直郎、新知洪州南昌县事;
曰行己,右从政郎广东市舶司干办公事
曰立己,未仕而卒。
四女子,长适右职郎、吉州永新县县令王田功,次适右朝请郎通判黄州军州事刘符,次适右儒林郎通州军事判官聂升,又次适右从事郎饶州录事参军孙听。
孙男四人。
铭曰:
位不充德,其施也小。
行浮于言,知者亦少。
有子似之,不改其旧。
天于善人,其报则厚。
其四 宋 · 王度
 押支韵
樵斧和云斫,渔蓑带雪披(以上宋赵与虤《娱书堂诗话》卷一。《娱书堂诗话》:王武臣度豫章新建人。吟诗有警句云云。张紫薇谢艮斋极口称赏。)
夜梦从数客雨中载酒出游山川城阙极雄丽云长安也因与客马上分韵作诗得游字1165年12月 南宋 · 陆游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
有酒不谋州,能诗自胜侯。
但须绳系日,安用埋忧
射雉侵星出,看花秉烛游
残春杜陵须溪本卷八作残年杜陵客),不恨湿貂裘。
西山老人1180年10月 南宋 · 陆游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
生世不把笔,残年惟灌园。
赁舂来并舍,卖画到前村。
勤苦供租税,清贫遗子孙。
从来栖遁志,剩欲与翁言。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1165年9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鼕鼕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寄答绵州杨齐左司1165年9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
磊落人为磊落州,滕王阁越王楼
欲凭梦去直虚语,赖有诗来宽旅愁。
我老一官书纸尾,君行千骑试遨头。
遥知小寄平生快,春酒如川炙万牛。
去年余佐京口王嘉叟张魏公督师过焉魏公道免相嘉叟亦出守莆阳近辱书报魏公已葬衡山感叹不已因用所遗拄颊亭诗韵奉寄1165年12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
河亭挈手共徘徊,万事宁非有数哉。
黄阁相君三黜去,青云学士一麾来。
中原故老知谁在,南岳新丘共此哀。
火冷夜窗听急雪,相思时取近书开。
自咏示客1166年1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钳纸尾,客来苦劝摸床棱。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自注:庐山僧近寄藤杖甚奇。)
陶茂安监丞1166年1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
永州太守鬓毛残,矍铄犹能起据鞍
徵士虽思赋松菊,隐居未可挂衣冠
功名梦境元非实,歌舞山城且自宽。
也胜钟陵别驾,闭门无客遣忧端。
烧香1166年1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
茹芝却粒世无方,随食江湖每自伤。
千里一身凫泛泛,十年万事海茫茫。
春来乡梦凭谁说,归去君恩未敢忘。
一寸丹心幸无愧,庭空月白夜烧香。
玉隆得丹芝1180年10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玉隆万寿宫
何用金丹九转成,手持芝草已身轻。
祥云平地拥笙鹤,便自西山朝玉京
往在都下时与邹德章兵部同居百官宅无日不相从仆来佐豫章德章亦谪高安感事述怀作歌奉寄1165年9月 南宋 · 陆游
 押庚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
巷南巷北月明,东家西家读书声。
官闲出局各无事,冷落往往思同盟。
出门相寻索一笑,亦或邂逅因俱行。
黄中掀髯语激烈,韶美坚坐书纵横。
子充清言喜置酒,赤梨绿柿相扶檠。
寒灯耿耿地炉暖,宫门风顺闻疏更。
故交一作霜叶散,外物已付秋毫轻。
两穷相遭世果有,我与邹子俱南征。
豫章高安本一郡,挂帆起柂无三程。
簿书衮衮不少借,怀抱郁郁何由倾。
明年君归我亦去,早卜三亩开柴荆。
软红旧路莫重蹋,二升脱粟同煨铛。
全州赵都曹1165年9月 南宋 · 陆游
 押词韵第十七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
霜叶无停声,脂车有行色。
正悲南浦,又送清湘客。
啼饥儿颊红,待养亲发白。
努力事上官,世路日已迫。
病中作1165年10月 南宋 · 陆游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
豫章大江,气候颇不令。
孟冬风薄人,十室八九病。
外寒客肺胃,下湿攻脚胫。
俗巫医不艺,呜呼安托命
我始屏药囊,治病以清静。
幻妄消六尘,虚白全一性。
三日体遂轻,成此不战胜。
长年更事多,苦语君试听。
醉中歌1166年1月 南宋 · 陆游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
吾少贫贱真臞儒,贪食嗜味老不除。
折腰敛版日走趋,归来聊以醉自娱。
长瓶巨榼罗杯盂,不须渔翁劝三闾
牛尾膏美如凝酥,猫头轮囷欲专车。
黄雀万里行头颅,白鹅作鲊天下无。
浔阳糖蟹径尺馀,吾州之蔊尤嘉蔬。
珍盘饾饤百味俱,不但项脔与腹腴。
悠然一饱自笑愚,顾为口腹劳形躯。
投劾行矣归园庐,莫厌粝饭尝黄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