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运司园亭十咏 其七 潺玉亭 北宋 · 章楶
押纸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傍砌酾小渠,回环是流水。
石蜃吐珠涎,清响醒人耳。
风彻竹影碎,月皎波光起。
飒爽无尘嚣,静适心所喜。
和运司园亭 其七 潺玉亭 北宋 · 丰稷
押陌韵
养源在西山,如玉抱精白。
引之落锦渠,历耳不可择。
风雨杂鸣球,珠玑写云液。
恰似偃溪声,醒悟迷途客。
成都运司西园亭诗(按:组诗原无二级题,据宋程遇孙《成都文类》卷七补。) 潺玉亭 北宋 · 许将
押词韵第十五部
引泉注清渠,潺潺漱寒玉。
侧出阆风迟,骤惊江雨速。
飞濑乍扬白,樛木细涵绿。
昼夜声不止,肯效楚人哭。
成都运司园亭十首 其七 潺玉亭 北宋 · 杨怡
押阳韵
使君漱流心,官府未始忘。
亭下玉溪水,扑碎白玉珰。
清耳不待洗,高怀自沧浪。
安得援瑶琴,写此声琅琅。
运司园亭 湲玉亭 北宋 · 杜敏求
押纸韵
林亭幽且深,砌下玉溪水。
淙琤环佩声,晓夕清心耳。
使君性所乐,爱玩不少已。
方持利物心,默坐穷至理。
论重县令之选奏 北宋 · 彭汝砺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〇、《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七
臣闻朝廷选职司重于郡守,选郡守重于县令,亦势之自然也。然臣尝以谓一路之为职司者不过三四人,一州为之守者一人,而为之令者或五六人或十人。事之自县而至于州者十止于三四,自州而至于职司者一二而已。故利害系于民者至多,而其迹尤与民亲者莫如令也。陛下作为法度尤用意于此,而臣所经涉遍江淮数千里之间,求其能至于不败事者已少,而其不才茍简贪冒之人,实不可胜数,其能以至诚推陛下之德意志虑以施于民者,往往而绝也。臣以谓为县终不得人,则陛下虽有善政终不得以及天下。莫不有青苗、免役也,有处以为大利,有处以为大害;莫不有赋税也,有处以为增羡,有处以为亏损。然则法之行,果系于令也。今选人有举者三人进为令,令得举者五人迁为京官知县。其所保者不为赃污而已,虽不能,不恤也。邑有小大,人之才有馀不足,循名次授之,则不才者往往误当烦剧难治之寄,而有能者或置于宽闲无事之地,此非善使人之方也。且如庐州之舒城、合肥、慎县与亳之卫真,皆用京官;如饶州之安仁、馀干与歙之祁门,皆系举令。然合肥、慎县之事十于卫真,舒城、祁门之烦非安仁、馀干比也,今不度其力而任之,其能不败乎?夫喜安逸、恶勤劳,皆人之常情也,非少优与之,则孰肯自投于危辱之地哉?臣乞令逐监司籍繁难县,皆待举而后入,稍优以恩例。其治状尤善者奖擢之,至无状者黜之,因以为举者之赏罚,因以观举者之贤否。如此,则县邑遍得才能,而民莫不受赐矣。然臣初从仕,见自选调为令,自令得以京官为县,颇自喜慰,人人皆有激昂趋赴事功之心。自此数年,至不乐为县,虽少年强力,往往自屈以就管库之安闲,而一县阙令尝更数年,假摄者以为寄寓,而事之敝败多矣。凡此,皆制御太严之敝也。且如青苗、免役,其条件已不可胜计,一行移之不如式,一出纳之不如期,则忧辱已随之。今审官、流内铨自比年停替者馀二千人矣,自县事得罪者十至六七焉。《传》曰:「未有多禁而能止者,未有多令而能行者」。计亦在择人而已,不为之方而以烦文绳之,求郡邑之治,犹驾驽马而责之千里,必不能至矣。惟陛下少宽衔辔,使得有行焉。臣向闻陛下宣谕使人曰:「化国之日舒以长,使人可为也」。士人闻之,至有感泣者。夫先王有不忍之心,则有不忍人之政,惟陛下力行之。
〔贴黄〕臣问审官吏,今知县阙次常有馀处,虽至好县分亦不肯注授,故诸处阙官有至数年者。今逐处县分惟能了青苗、免役等钱,则监司以为材能,亦不问其他,人不复知有县令职事。陛下之民其休戚尤系于县令,不为之计,则虽陛下日新政治,民终不获安息。
宋故抚州临川县丞李君墓志铭(熙宁七年十一月) 北宋 · 吕南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七四、《灌园集》卷一九
丞相晏元献公之妹适李氏,曰靖安县君,生六子,其次子曰亢,字伯起,幼而端谨,元献奇之。至和二年,元献公薨,遗表以李甥为言,有诏官之,为试将作监主簿。南郊放选,补饶州安仁县尉。书一考,丁父建康军节度推官忧。服除,司户于泉州。秩满,司法于台州。书一考,丁靖安忧。服除,为抚州临川县丞。书一考,以疾告,寻医归丰城之正信乡新城里宅,至一日而卒。是日为熙宁七年二月之丁亥。后二百五十日为十一月之丙申,葬于广丰乡三峰里之天堂。其季父修睦,责铭于南城吕南公曰:「而,余兄之孙倩也,勿以辞」。于是论次。初县丞君在泉,泉将贪墨,其所顾待,视僚属之进贿寡多。一时在位皆曲媚厚献以取荐称,而君与州司法独无所奉,泉将怒且恨之。提点福建路刑狱使罗公拯按部至泉问状,曰:「是二掾不从众,益可知其为人」。即并荐之。未几,泉将以赃败,连郡县佐皆得谴,而君与司法独无害。及在台谳议详平,台将为之特论。其至临川,抚缺狱官,抚将以君摄之,遽有能名,台使者过抚,抚将言之,会建昌之南丰无令,事久不治,即以君权知南丰县。居数月被疾,请于台,求还本局,台使者曰:「听之,则南丰复不治矣」。不听。久之,君益病,乃听。至临川,遂告寻医。及卒,建昌、抚之人皆叹息焉。讳承从,曾祖也。讳彦圭,祖也。讳修永,官节推,君父也。君娶清江廖氏,职方郎中询之女。生三男子,曰传经、传师、传正,皆幼。生四女子,长嫁金溪吴鼎,其三未许人。铭曰:
君为子弟,三族爱之。出为参佐,其上赖之。五十而死,其位则卑。有材无命,哀何已时!
浮玉亭(原校:一作金山) 北宋 · 米芾
五言排律 押庚韵
石赤表雄名,三辰出浊清。
江澄天上见,鳌负水中行。
瑞像浮溟海,殊香下玉京。
神灵礼金碧,梵力度幽明。
揭榜讹浮玉,庄严是化城。
壮哉夜潮落,入枕百川声。
苍玉亭(原注:在汀州府苍玉洞。) 宋 · 陈轩
五言绝句 押冬韵
我爱汀州好,山川秀所钟。
阁前横潏水,亭畔列奇松(以上《宋诗拾遗》卷七)。
方文林墓志铭 宋 · 许景衡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横塘集》卷一九
方氏子讳某者,字从礼,故新定人。远祖干有诗名。五代之乱,有家于台州临海者,以彊勇捍贼,乡人德之,血食至今。子孙滋衍,然业儒多举进士。自皇祖讳某,饶州安仁县令,累赠金紫光禄大夫。皇考讳某,有政事才,善论议,知名士大夫间,卒赠朝奉大夫。从礼天姿开爽,文思清婉,自儿时,已能习其家世,饬以涖官之大略,有所拨置,辄从容以办。故方其未出而处也,识者皆以能吏许之。以大夫恩补郊社斋郎,选于吏部,易阶将仕,调信州玉山尉。八宝恩,进登仕郎,再调越州萧山尉,差杭州方田指教官,充点检杭、越、温州均税,又点检两浙路方田。用举者,升文林郎,大平州司兵曹事,未赴而卒。玉山旧多盗,从礼治之有方,其尤奇者,羁縻狡甚者三人,使执其类,于是境内帖然。衢、信境上往来之冲也,登陆者百许里,有显者议凿以通漕,郡邑翕然和之,独从礼不可。议者致诘,从礼曰:「二溪相望,中虽通涂而岗势益隆,一里而尺,中且数丈,果兴此役,劳民费财而未必见功,岂徒为公私害,且贻执事羞也」。议者乃屈,二州之民无重困,从礼有力云。萧山湘湖湮废久,民田无以溉,从礼亟以浚治请于有司,而躬督其役,未几湖复,邑人赖其利。国家承平日久,田野滋辟,下民售易不常,奸弊百出,于是议者请用元丰法,方田均税。事下有司,而部使者差择习民事悉心办公者莫如从礼,从礼亦慨然任其责。奔走数州,不惮深阻,其考覈钩深,洞见民隐,凡高下肥瘠,广狭盈缩,黑白判然,而关键笼络,胥吏无所肆其奸。其在温州平阳课督官吏,定税置籍,方隆冬夜常达旦,因感寒气得疾,比至杭寖剧,遂卒于僧舍。其始得疾也,或告之曰:「乡版浩若烟海,公能尽瞩之乎?徒自苦耳」。从礼不听,力疾检察愈谨。呜呼!其可谓不苟也已。朝廷建立法度,凡以为民,为有司者或非其人,则反被其害者有矣。今方田之法行于天下,使人人如从礼者,民有不受其实利者乎?惜乎未究其所长而不幸短命死矣,悲夫!从礼事亲能承其意。大夫疏财好义而恬于进,年未五十,致其仕而归,生事萧然。从礼受命,十年不敢调,极力营其家,弟妹婚嫁不失其时,而亲旧劳问馈遗,纤悉毕举,大夫一无所问,议者谓非从礼无以全其父之高,非大夫无以致其子之孝也。常告其弟曰:「我所以不惮粗剧,政恐若等废学也,勉之」。故其弟试可、行可皆自励,相继贡于乡,而以学行见称于师友云。从礼年四十六,卒于政和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共弟以重和二年某月,葬于天台县太平乡鸡头奥先茔之次。两娶:陈氏前室,同郡奉议郎贻序之女;其继永康人朝请郎惕之女,后从礼十四日卒。子曰茂。三女:长适进士刘之珍,二未行。葬有日,其仲从道自台抵福,曰:「吾兄游最旧且厚惟子,敢请铭」。余谢以非其人,然尝闻诸杨先生中立曰:「仕于州县,诚心爱民,若吾从礼者无几」。从礼小官,又卒不得年,未为当世所知,而独见称于有道者如此,则为从礼家若其朋游皆无可憾也。故余录其语而铭之。铭曰:
呜呼从礼,敏于为吏,而死于勤事,盖食人之禄而无愧者也。凡墓有文,以告后人,我铭从礼,以劝当世。
秋日登鸣玉亭 北宋 · 谢薖
山路秋阳何赫赫,山亭凄冷多秋色。
岂惟醒耳玉淙琤,照眼光寒如练白。
旧闻瀑布垂云间,恍疑银河堕天关。
西望香炉不得往,个中元有小庐山。
论人物桥杓关城寺观山居舟车四时之景 宋 · 韩拙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七三、《山水纯全集》卷三
凡画人物,不可粗俗,所贵纯雅而幽闲。其有隐居傲逸之士,与村夫农者渔父牧竖等辈,体状不同。窃观古之山水中人物优容闲雅,无有粗恶者,近世所作,往往粗俗不谨,殊失古人之态。言桥杓者,通舡曰桥,不通舡曰杓。杓以横木渡于溪涧之上,但使人迹可通也。关者在乎山硖之间,只一路可通,无旁歧小峡,方可用关也。城者雉堞相映,楼屋相望,须当映带于山崦林木之间,不可一一出露,恐类于图经。山水中所用惟古堞城可也。画僧道寺观者,宜掩抱幽谷深岩峭壁之处。惟酒旂旅店方可当途村落之间,而山居隐逸之士,务要幽僻,不同于此,宜画草庵茅舍、房屋平林、牛马耕耘之类。有广水处可画渔市、渔泺、捕鱼、采菱、曝网之类。言舟舡者大曰舟,小曰舡。渔人所泛者曰艇,隐逸高尚之士所乘者曰舫。或插以罾罩,或拖以丝纶者,渔艇也。或为木屋,或为棚幕者游舫也。以小桨所摇者谓之飞航,独一木所造者谓之桐槽,于山水中所宜用者惟此耳。其舟舡宜游漾轻浮,不可重载,其馀江海巨载之舟,于山水中少用也。品四时景物,务要明乎物理,度乎人事。春时可以画人物忻悦而舒和,郊游踏青,翠陌秋千,渔唱渡水、归牧耕锄、山种捕鱼之类也;夏可画以人物,但于山阴林壑之处,或行旅憩歇,水阁高亭,避暑纳凉,玩水浮舟,临江浴涤,晓汲涉水,风雨过渡之类也,秋画以人物,则吹箫、玩月、采菱、浣纱、渔笛、捣帛、夜舂、登高、赏菊之类也;冬画以人物,则围炉饮酒、惨冽游宦、雪笠寒僮、骡纲运粮、雪江渡口、寒郊游猎、履冰之类也。若水野之间,可兼于禽鸟者,春宜画燕雀、黄莺,夏宜鸂鷘、鸥鹭,秋宜征雁、群鹜,冬宜落雁、寒鸦,今略言其大槩耳。若能法此以随时制景,任其才思,则山水妆饰而无有不备者矣。
奏发遣倪从庆等三十四人赴行在所状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六五、《石林奏议》卷三
近据本部严州遂安县广洲源作过凶贼倪从庆等投降首领甲头三十四人,并人仆一十八人,共五十二人,各于五月初六日节次出洞,赴遂安县统领官朝奉郎詹大和、本司差监捕官干办公事承奉郎王嘏处出头并足,已于五月十一日略具奏闻。臣寻行措置将徒党一千二百七人出给公据免罪,各放令归业外,五月二十三日,据本司干办公事、承奉郎王嘏押到倪从庆等以下首领并甲头二十八人,二十五日,经制司官从事郎詹大方押到方忠等六人,共三十四人,来到本司公参。臣今依统领官先诱说投降等第许借补官资名目,权□出帖付逐人,差官管押前赴行在勤王。谨具姓名并借过官资名目下项,须至奏闻者:一名借补保义郎:倪从庆。五名借补承信郎:何通、叶善、方忠、姜光祖、徐周。一十三名借补进武校尉:胡国度、何子、吴彦和、管通、方俨、郑男、姜双、姜义南、吴全、范师尹、吴安仁、胡国史、钱子明。一十五名借补进义副尉:范彦诚、汪存、吴义、吴什、吴丘、王德胜、徐来、吴世诚、张郑、彭寿、吴九仪、吴中正、王宝、钱子和、钱子超。右,臣勘会本司先行下遂安县统领官等会集弓兵,约日并力并进讨荡。三月二十九日,统领官等先遣人入洞招诱倪从庆等,欲缓其计。倪从庆寻遣腹心用事人胡国度、姜光祖相随出见统领官等,欲要投降。逐官未敢凭信,再遣人入洞商量,一面于四月初七日,统领官詹大和、梁泽民、朱师说、本司干办官王嘏会合两县弓兵保甲,并截留邵武军、泉、建州枪杖手,同日进讨,直至贼洞。贼众穷蹙,并不敢迎敌,止于洞口排列把截等待。缘官兵不得地利,无由进入,相持至晚,各退守本寨。初八日,倪从庆遂再遣人赍款诣大和等处,称从庆等于去年十一月内为见金人犯顺,朝廷德音召募武勇勤王,实欲结集徒党,依应前去。缘为不晓所降指挥本意,有失申明,被保正吴昌时等告官,蒙差人掩捕,别无生路,不免抵敌,误伤官兵,罪恶深重。今来不住蒙安抚司差拨弓兵等前来四面围定,并给到旗榜招喻徒党。见为人众心离,粮食已尽,忧惧大兵进讨,势已急迫,又蒙统领官遣人入洞诏诱,已先具状令甲下姜光祖、胡国度陈乞悔过投降,各求生路。所有累次不合惧死抵敌官兵,杀伤人命罪犯,欲乞宽贷性命,特赐开纳,依仿召募勤王官资格目借补,发遣前去京城,愿尽死力,报答国恩。寻据统领官詹大和等缴到上件状称:昨遣人招喻之时,皆许以官资名目,然后压以大兵,申取本司指挥。臣相度农桑是时,兵众暴露日久,连月阴雨,山路险滑,后来未保晴霁。见有江宁府军贼作过,与本路界三州接连,两处防守不及。今大兵虽进,既未敢深入,贼又不出迎敌,若不便宜借补名目,许以出降,恐迁延未肯出洞,失此几会,贼情翻悔,别致生事,遂因逐官所申,许以投降。其倪从庆等三十四人,选差宣教郎、前河北河东路宣抚使司干办公事梁泽民,文林郎、前杭州司户曹事张鐻,承节郎盛珏,进义副尉宋轮、姜安仁,同共管押,前赴行在所听候处分。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小贴子〕契勘今来倪从庆等借补官资,止是据统领官元初说诱所许名目,申奏不及,逐急权暂出帖前去。候到行在,合取自圣裁。伏乞睿照。
安福县厅上梁文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六、《卢溪文集》卷四○
儿郎伟。西晋雄藩,东吴旧壤。郡楼相对,犹名经史之斋;父老流传,云是大康之郡。风声未泯,城郭犹存。冠盖如云,时迓天边之客;言谈弥日,光馀江左之风。可不高弘决事之厅,远引回廊之序。山川环绕,动气象以生光;民吏争趋,拂旌旗而改观。势若虹蜺之夭矫,雄秉柱石之瑰奇。山出晴云,地增胜槩,可无善颂,用助欢声!
儿郎伟!抛梁东,画栋飞檐出半空。百里烟霞迎晓日,万家帘幕捲清风。
儿郎伟!抛梁西,西湖官柳荫长堤。未羡河阳花满县,只今桃李自成蹊。
儿郎伟!抛梁南,钲鼓舞声白昼閒。耕罢牛眠烟雨里,夜阑渔唱水云间。
儿郎伟!抛梁北,如今令尹真侯伯。路人犹指县衙庭,便是当年使君宅。
儿郎伟!抛梁上,寅陂新筑堤千丈。未说秋成大有年,且看麦垄摇青浪。
儿郎伟!抛梁下,四面溪山如罨画。罨画光中听鼓声,修梁夭矫如虹驾。
伏愿上梁之后,风不鸣条,吏无黩货,士皆升俊,俗不喧嚣。入其里闾,而长幼相孝慈于家;行于道途,而子弟争扶持其老。户门不闭,囹圄常空,强暴不至于夺攘,田野各安其教化。遂成乐土,协济中兴。
绍兴壬子某南迁过疏山上一览亭见拟东坡煨芋诗刻龛之壁间诗律句法良是殆不能辨乃宣卿侍郎守临川时所拟作也后数日道次安仁县一士人吴君出宣卿诗数十解示余奇丽清婉咀嚼有味如啖蔗然读之惟恐尽于是拊卷三叹而后知公置力于斯文久矣又二十年宣卿筑室荆溪山中别营一堂以平生所蓄东坡诗文杂言长短句残章断槁尺牍游戏之作尽椟藏其中号景坡自书榜仍为记刻之某欲具小舟造观而宣卿召用今以集撰守吴门乃赋诗为之先 宋 · 孙觌
王公制练衣,谢傅捉葵扇。
歘若置邮然,一昔遍海县。
东坡百世师,乘云上骑箕。
文争日月光,气敌嵩华齐。
诸儒望先觉,坐待成风斲。
一斤应手挥,郢鼻无留垩。
公生不并时,关楗同一机。
识真属具眼,造的今中眉。
诗亡束晰补,书受伏生所。
神交接混茫,参差梦中睹。
授我笔如椽,五色光属联。
醉上金銮殿,挥泉洒谪仙。
风玉亭记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九、《太仓稊米集》卷六○
唐人以诗名家者甚多,独以李长吉、李义山、杜牧之为诡谲怪奇之作。牧之之诗其实清丽閒放,宛转而有馀韵,非若义山之僻,长吉之怪,隐晦而不可晓也。其作《晚晴赋》有「竹林裹号十万丈夫,甲刃摐摐,密阵而环侍」之句,至使后人号为粗才杜牧,诗家者流未尝不为之扼腕而深恨之。及赋《斫竹诗》,则云:「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其风味妩媚乃尔,殆非古今诗人所能追而及也。夫物固有可以娱人之耳目者,必其声色臭味之美,瑰奇伟异之观。而竹之为物,特草木中一种类耳,初岂有感于人心者哉?然而见其面则辄喜与之居而无厌,故其受知于高人逸士为甚深,而形于诗人之啸咏者亦甚众,惟其孤风绝韵非世间言句所能酬对,此牧之之词所以独高于今昔也。仆之嗜竹固不后于古人,有竹之门,未尝不款而造,亦未尝问于主人。其间禅房隐庐幽扉曲池往往时有佳处,独取名之陋而固世俗常谈,遂使风雨之姿,冰雪之操,不能凌厉物表,而败人之意殆亦不少矣。文殊山妙相寺去邑甚远,古木茂林,宏堂杰阁峥嵘于奔峰绝壑之间,似非人境。丈室之侧缭以修篁,旧筑小亭其间而未名。余尝访常禅师于山中,与之论唐人诗为一笑。禅师欣然取牧之「风玉」之句以名其亭,更欲仆记所以名亭之意。余时方欲卜居山间,与之相从于林下,为杖屦往来之游,喜为师作此文。自王子猷之死,而樊川之诗不作盖已久矣。岂举世无能知此君者?固当有之而余未之见也。至于知杜子之诗为奇作而领会吾言如吾妙相老人者,能复有几哉?此又可为知者道而难与俗人言也。
题安国寺翠玉亭呈平老(鄱阳) 宋 · 李纲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安国寺
兰若何年种碧瑜,凌霄高节笑楸梧。
渭川谩说三千亩,杜牧宜誇十万夫。
月舞清阴金影碎,风敲幽韵玉音敷。
烦师长养休斤斧,试问江南有此无。
蒲中杂咏 淙玉亭(亭在栖岩寺) 宋 · 赵鼎
七言绝句 押盐韵
跳珠溅雪满空岩,疏涤心灵爽气严。
彷佛瑶台明月下,佩环声在水晶帘。
万玉亭 宋 · 陈与义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万玉中间作此亭,规模虽小意高深。
稚篁畏日生檐下,老树禁风长绿阴。
不道官中尽汤火,谁知闹里有山林。
公馀独在斜阳外,百岁顽身万古心(以上清刘昆光绪《湖南通志》卷三四)。
溅玉亭 宋 · 詹友端
昔闻东坡老,险语壮庐阜。
向来诗漱玉,光焰不可覆。
飞龙擘翠峡,绝响还许步。
追观秋霜岸,奔流作雷怒。
舂撞碎圭璧,雪溅入窗户。
头眩怯初高,眼眈久反顾。
恍疑尘埃踪,误落清净土。
永怀琴高生,控鲤得仙去(清李德淦嘉庆《泾县志》卷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