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上书谏伐南越 西汉 · 淮南王安
出处:全汉文 卷十二
陛下临天下,布德施惠,缓刑罚,薄赋敛,哀鳏寡,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盛德上隆,和泽下洽,近者亲附,远者怀德,天下摄然,人安其生,自以没身不见兵革。今闻有司举兵将以诛越,臣安窃为陛下重之。越,方外之地,剪发文身之民也。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与受正朔,非强弗能服,威弗能制也,以为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烦中国也。故古者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远近势异也。自汉初定以来七十二年,吴越人相攻击者不可胜数,然天子未尝举兵而入其地也。
臣闻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险,中国之人,不知其势阻而入其地,虽百不当其一。得其地,不可郡县也;攻之,不可暴取也。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者。视之若易,行之甚难。天下赖宗庙之灵,方内大宁,戴白之老不见兵革,民得夫妇相守,父子相保,陛下之德也。越人名为藩臣,贡酎之,奉不输大内,一卒之用,不给上事。自相攻击,而陛下发兵救之,是反以中国而劳蛮夷也。且越人愚戆轻薄,负约反覆,其不用天子之法度,非一日之积也。一不奉诏,举兵诛之,臣恐后兵革无时得息也。
间者,数年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赖陛下德泽振救之,得毋转死沟壑。四年不登,五年复蝗,民生未复。今发兵行数千里,资衣粮,入越地,舆桥而逾领,柁舟而入水,行数百千里,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林中多蝮蛇猛兽,夏月暑时,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曾未施兵接刃,死伤者必众矣。前时南海王反,陛下先臣使将军间忌将兵击之,以其军降,处之上淦。后复反,会天暑多雨,楼船卒水居击棹,未战而疾死者过半。亲老涕泣,孤子啼号,破家散业,迎尸千里之外,裹骸骨而归。悲哀之气数年不息,长老至今以为记。曾未入其地而祸已至此矣。
臣闻军旅之后,必有凶年,言民之各以其愁苦之气,薄阴阳之和,感天地之精,而灾气为之生也。陛下德配天地,明象日月,恩至禽兽,泽及草木,一人有饥寒,不终其天年而死者,为之凄怆于心。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不习南山地形者,多以越为人众兵强,能难边城。淮南全国之时,多为边吏,臣窃闻之,与中国异。限以高山,人迹所绝,车道不通,天地所以隔外内也。其入中国,必下领水,领水之山峭峻,漂石破舟,不可以大船载食粮下也。越人欲为变,必先田馀干界中,积食粮,乃入伐材治船。边城守候诚谨,越人有入伐材者,辄收捕,焚其积聚,虽百越,奈边城何!且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又无车骑弓弩之用,然而不可入者,以保地险,而中国之人不能其水土也。臣闻越甲卒不下数十万,所以入之,五倍乃足,挽奉饷者,不在其中。南方暑湿,近夏瘅热,暴露水居,蝮蛇蠚生,疾疠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什二三,虽举越国而虏之,不足以偿所亡。
臣闻道路言,闽越王弟甲弑而杀之,甲以诛死,其民未有所属。陛下若欲来内,处之中国,使重臣临存,施德垂赏以招致之,此必携幼扶老以归圣德。若陛下无所用之,则继其绝世,存其亡国,建其王侯,以为畜越,此必委质为藩臣,世共贡职。陛下以方寸之印,丈二之组,填抚方外,不劳一卒,不顿一戟,而威德益行。今以兵入其地,此必震恐,以有司为欲屠灭之也,必雉兔逃入山林险阻。背而去之,则复相群聚;留而守之,历岁经年,则士卒罢倦,食粮乏绝,男子不得耕稼树种,妇人不得纺绩织纫,丁壮从军,老弱转饷,居者无食,行者无粮。民苦兵事,亡逃者必众,随而诛之,不可胜尽,盗贼必起。臣闻长老言,秦之时尝使尉屠睢击越,又使监禄凿渠通道。越人逃入深山林丛,不可得攻。留军屯守空地,旷日引久,士卒劳倦,越出击之。秦兵大破,乃发适戍以备之。当此之时,外内骚动,百姓靡敝,行者不还,往者莫反,皆不聊生,亡逃相从,群为盗贼,于是山东之难始兴,此老子所谓「师之所处,荆棘生之」者也。兵者凶事,一方有急,四面皆从。臣恐变故之生,奸邪之作,由此始也。《周易》曰:「高宗伐鬼方,三年而克之」。鬼方小蛮夷,高宗,殷之盛天子也。以盛天子伐小蛮夷,三年而后克,言用兵之不可不重也。
臣闻天子之兵,有征而无战,言莫敢较也。如使越人蒙侥幸以逆执事之颜行,厮舆之率有一不备而归者,虽得越王之首,臣犹窃为大汉羞之。陛下以四海为境,九州为家,八薮为囿,江汉为池,生民之属,皆为臣妾。人徒之众,足以奉千官之共,租税之收,足以给乘舆之御。玩心神明,秉执圣道,负黼衣,冯玉几,南面而听断,号令天下,四海之内,莫不响应。陛下垂德惠以覆露之,使元元之民安生乐业,则泽被万世,传之子孙,施之无穷。天下之安,犹泰山而四维之也,夷狄之地,何足以为一日之间,而烦汗马之劳乎!《诗》云:「王犹允塞,徐方既来」。言王道甚大,而远方怀之也。臣闻之,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愚者言而智者择焉。臣安得为陛下守藩,以身为鄣蔽,人臣之任也。边境有警,爱身之死而不毕其愚,非忠臣也。臣安窃恐将吏之以十万之师为一使之任也(《汉书·严助传》)。
时人为沈麟士语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纸韵
南史曰:沈麟士隐居馀干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士数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时人为之语曰:
吴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南史沈麟士传。《御览》五百五。《诗纪》六十三。)。
三馀童谣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鱼韵
梁陈故事曰:梁武时有童谣云云。武帝于馀干、馀杭、馀姚为禳厌之法。其时长兴有馀干山、馀罂水、馀鱼里。盖陈高祖长兴三馀人也。
夫子之居在三馀(○太平寰宇记九十四。)。
寄赵七侍御 唐 · 李华
押词韵第一部
自馀干溪行,经弋阳至上饶,山川幽丽,思与云卿同游,邈不可得。因叙畴年之素,寄怀于篇云。
摇桨曙江流,江清山复重。
心惬赏未足,川迥失前峰。
淩滩出极浦,旷若天池(一作地)通。
君阳青嵯峨,开拆混元中。
九潭鱼龙窟,仙成羽人宫。
阴奥潜鬼物,精光动烟空。
玄猿啼深茏(楚越谓竹树深者为茏,茏一作靘),白鸟戏葱蒙。
飞湍鸣金石,激溜鼓雷风。
雨濯万木鲜,霞照千山浓。
草闲长馀绿,花静落幽红。
渚烟见晨钓,山月闻夜舂。
覆溪窈窕波,涵(一作滔)石淘(一作汹)溶溶。
丹丘忽聚散,素壁相奔冲。
白日破昏霭,灵山出其东。
势排昊苍上,气压吴越雄。
回头望云卿,此恨发吾衷。
昔日萧邵游(萧颖士、邵轸),四人才成童。
属词慕孔门,入仕希上公。
纬卿陷非罪,折我昆吾锋(邵字纬卿,以冤横贬,卒南中)。
茂挺独先觉,拔身渡京虹。
斯人谢明代,百代坠鹓鸿(萧天宝末,知乱弃官,往江东殡葬先人,逝于江南)。
世故坠横流,与君哀路穷(逆胡陷两京,予与赵受辱贼中)。
相顾无死节,蒙恩逐殊封(华贬杭州司功,赵贬泉州晋江尉)。
天波洗其瑕,朱衣备朝容(华承恩累迁尚书郎,赵拜补阙御史)。
一别凡十年,岂期复相从。
馀生得携手,遗此两孱翁。
群迁失莺羽,后凋惜长松。
衰旅难重别,悽悽满心胸。
遇胜悲独游,贪奇怅孤逢。
禽尚彼何人,胡为束樊笼。
吾师度门教,投弁蹑遐踪。
馀干旅舍 中唐 · 刘长卿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馀干夜宴奉饯前苏州韦使君新除婺州作 中唐 · 刘长卿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
复拜东阳郡,遥驰北阙心。
行春五马急,向夜一猿深。
山过康郎近,星看婺女临。
幸容栖托分,犹恋旧棠阴。
登馀干古县城 中唐 · 刘长卿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干越亭
孤城上与白(一作迢递楚)云齐,万古荒凉(一作萧条)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绿,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江渺渺来人远(一作夕),落日亭亭向客低。
沙鸟不知陵谷变,朝飞(一作还)暮去(一作往)弋阳溪。
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 中唐 · 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 中唐 · 刘长卿
五言排律 押齐韵
引用典故:武陵溪 阮生集 谢公
迹远(一作心远,一作意惬)亲鱼鸟,功成厌鼓鼙。
林中阮生集(一作阮家醉,一作阮氏集),池上谢公题。
户牖垂藤合,藩离插槿齐(一本无此二句,一作门径苍苔合,窗阴绿筱低,一作深巷行人少,闲门卧柳低)。
夕阳山向背,春(一作秋)草水东西。
度雨诸峰出,看花几路迷(一作看竹谁家好,高原几处迷)。
何劳问秦汉,更入武陵溪(后四句,一本“作旧架悬藤老,疏篱插槿齐。风尘不可到,谁羡武陵溪。”尘一作烟)。
同姜浚题裴式微馀干东斋 中唐 · 刘长卿
五言排律 押歌韵
引用典故:傲吏 雀罗 吊屈
世事终成梦,生涯欲半过。
白云心已矣,沧海意如何。
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春风骑马醉,江月钓鱼歌。
散帙看虫蠹,开门见雀罗。
远山终日在,芳草傍人多。
吏体庄生傲,方言楚俗讹。
屈平君莫吊,肠断洞庭波。
负谪后登干越亭作 中唐 · 刘长卿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干越亭
引用典故:不惊鸥 啸起青萍
天南(一作南天)愁望绝,亭上柳条新。
落日独归鸟,孤舟何处人。
生涯投越(一作岭)徼,世业陷胡(一作边)尘。
杳杳钟陵暮,悠悠鄱水春(一作江入千峰暮,花连百越春)。
秦台悲(一作怜)白首,楚泽(一作水)怨青蘋。
草色迷征路,莺声伤(一作傍)逐臣(一本无此四句)。
独醒空(一作翻)取笑,直道不容身。
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
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鳞。
牢落机心尽,惟怜鸥鸟亲(一作流落谁相识,空将鸥鹭亲)。
同姜氾水题裴司马东斋 中唐 · 刘长卿
五言排律 押歌韵
不记鄱阳郡,俱因谪官过。
白云心已矣,沧海意如何?
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春风骑马醉,江月钓渔歌。
步履侵苔廨,顷冠拂薜萝。
远山终日在,芳草傍人多。
莫学灵均怅,愁竟楚水波。
按:《新撰类林钞》卷四,据小川环树录文。(按:《全唐诗》卷一四九收此诗,题作《同姜浚题裴式微馀干东斋》。内容大异,今重录。)
祭李处州文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二
年月日。淮南节度掌书记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梁肃。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故处州刺史陇西李公之灵。和气䜣合。乃生灵芝。乃流醴泉。降于人伦。是为俊贤。猗欤李公。有德有言。煌煌九葩。澹澹一源。弱岁含章。典教宏文。闻喜太邱。遗爱斯存。于越于宣。先在西藩。名高兰台。风动輶轩。濯缨归朝。再践郎官。鸿鹄入冥。白云在天。或谓盛才。宜管丝纶。润色谟训。以垂后昆。官无中人。吾道不兴。留滞周南。退守恭陵。剖符于处。美化斯宏。云油露濡。山静江澄。解印归来。考槃是卜。龙沙游衍。馀干耕凿。与道为徒。以农代禄。河洛谶纬。桓谭不学。草元法言。扬雄有作。志一穷通。身安淡薄。遇酒便醉。工文且博。脱遗形骸。奄就冥漠。士友殄瘁。翰林凋落。嘤鸣既合。久要乃申。四海兄弟。如公几人。公去南州。角巾衡门。予集艰棘。哀茕苦辛。眷恤何深。吊问慇勤。江湖然。书札相因。方期岁暮。以德为邻。今也则亡。吾谁与亲。邓攸无嗣。桑扈反真。天道茫昧。谁云与仁。呜呼哀哉。我图其室。得公之出。相维茂族。于以纳吉。眷彼三星。成之不日。魂而不亡。知此亲昵。呜呼哀哉。季奉裳帷。九原是归。葬于洛表。路出淮夷。平生欢爱。一恸申悲。已矣夫子。忽乎何之。旨酒盈樽。幽明此辞。尚飨。
馀干赠别张二十二侍御(一作馀干别张侍御) 中唐 · 权德舆
七言绝句 押冬韵
芜城陌上春风别,干越亭边岁暮逢。
驱车又怆南北路,返照寒江千万峰。
诗三百三首 其一百九十一 唐 · 寒山
押元韵
昨见河边树,摧残不可论。
二三馀干在(一作蕊卉),千万斧刀痕。
霜凋萎疏(一作黄)叶,波冲枯朽根。
生处当如此,何用怨乾坤。
刘府君神道碑铭 中唐 · 裴度
押职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八
公讳太真。字仲适。族彭城。晋永嘉末。衣冠南渡。遂为金陵人。一代祖悱。隋伏波将军桂阳太守。高祖关。皇襄州别驾。曾祖轸。皇沂州刺史。祖际。皇洪州录事参军。考若筠。皇赠谏议大夫。蹈道轻世。为儒澡身。庆流后昆。追荣幽壤。公十有五而志于学。弱冠以行义修洁。词藻瑰异。名声藉甚于诸公间。当时文士兰陵萧茂挺。才高意广。诱接甚寡。一见公。便延之座右。以孔门高第。不在兹乎。天宝中。与伯氏太冲迭升太常第。议者荣之。属被虐虏包祸。中原俶扰。潜心坟素。退迹村庐。乐以忘贫。安乎终养。至广德二年。江淮宣慰使御史大夫李公季卿荐授左卫兵曹。永泰二年。河内副元帅太尉李公弼闻风加礼。致望参赞。除大理评事。辟书诏命。謺至里门。初感招弓之遇。犹怀捧檄之惠。及溯淮而北。稍远家庭。以干戈未弭。乱离斯瘼。倘贻忧于一夕。又焉用乎三牲。乃飞咫尺之书。布方寸之心。而理归棹。李公初甚迟之。迄用嗟悼。谏议府君尝被热疾而为疽。医者之言。手不可触。公乃自吮。至于良巳。则刘瓛之药渍指伤。胡可比也。后因与元兄营甘鲜之膳。自城邑而归。未至所舍。而遇曛黑。则有偷者。引弓遮道。公遽告之名居。且曰。身惟所取。无害吾兄。盗者乃愕然自失曰。不谓是刘家兄弟。乃惭而退。则赵孝之争死让生。不是过也。故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浙西观察使御史大夫李公栖筠闻之。表为常熟令。公以为入则安亲。出则养人。斯可矣。既到官。不逾岁而一邑自化。未几。再罹家祸。乌鸟之叹若此。齐斩之哀何极。除服。浙东观察使陈少游虚右职而勤请焉。公以陈之镇宣城也。实厚于谏议府君。岁时礼遗。不绝于道。乃从之。奏授监察御史。及陈之移镇扬州。又为节度判官。再迁至侍御史。正违理烦。不负知者。德宗皇帝即位。徵拜起居郎。载笔丹陛。休风蔼然。改尚书司勋员外郎。寻转吏部员外郎。综覈流品。练达程式。藏奸立见。析滞如流。名著南宫。望归西掖。迁驾部郎中知制诰。焕发人文。昭宣帝命。典谟载晖于紫闼。讽议独立于清朝。以称职赐绯鱼袋。建中四年夏正授中书舍人。是冬狂寇窃发。乘舆薄狩。奔走陪扈。遑恤其家。兴元反正。拜工部侍郎。属两河兵旱。徭费骚然。慎选名臣。往劳来之。乃召入内殿。亲承中旨。德宗嘉之。遂赐金紫。充河东泽潞恒冀易定等道赈给宣慰使。是行也。将之明之。阴雨膏之。与山甫召伯。同具歌诗矣。贞元元年转刑部侍郎。详刑议狱。无复烦累。改秘书监。遗编脱。有以刊正。三年拜礼部侍郎。天下宾王之士。尚实远名者窃相贺矣。秉公心而排偫议。履正道而杜私门。以为耸善兴能。试言考艺。若求虚誉。护小嫌。是全身之计。非取士之方也。乃贬抑浮伪。仍岁不回。适值时栋变更。朝柄夺移。怒不在公。而及于公矣。遂因嚣嚣之口。成是贝锦。出为信州刺史。求仁得仁。不以屑意。则下惠焉往而不黜。子文三巳而无愠者。于是信焉。亦既按部。风行化洽。劳罢者息。离散者来。易政成。剽轻俗革。官刑不用。阖境熙熙。呜呼。黄霸未徵于颍川。贾谊不闻于宣室。移疾去郡。以贞元八年三月八日。薨于馀干县之旅馆。春秋六十八。朝廷遂亡其宿重。士子俄失于津涂。故哭于寝丧于心者。寄声相吊。其恸也极。嗣子讽。祇服严训。可谓成人。衔哀致毁。几于越礼。以言归兆域。未叶蓍龟。权窆于丹阳县之别墅。至贞元十八年十月十九日。方从理命。克葬于宣城郡溧水县方墟之古原。夫人赵郡郡君李氏。皇许州刺史崇俭之孙。皇申州罗山县令遐之女。昔之嫔则。今也母仪。以讽从事于浙东连帅府。授试金吾卫仓曹参军。学由断织。禄可供赡。不幸又夭。谓之何哉。孤孙曰祐。仅毁齿矣。夫人抚视而哭无时。非不知短长之命也。其所哭者。公之谮愬。巳消于晛见。公之徽烈。将示于来裔。而高碑未刻。良允继没。于是门生之在朝廷者。谏议大夫杜羔。中书舍人裴度。起居舍人卢士玫。殿中侍御史李修。光禄少卿卢长卿。右司郎中韦乾度。工部员外郎李君何。在藩牧者。浙东观察都团练使御史中丞李逊。黔中观察经略使御史中丞李道古。泽州刺史御史中丞卢顼。嘉州刺史王良士。复州刺史郑偫。沔州刺史严公弼。慈州刺史刘元鼎。其在幕府者。侍御史田伯。殿中侍御史卢璠马逢。监察御史冯鲁杨巨源。其在畿者。栎阳令麻仲容。蓝田丞崔立之。盩厔尉曲澹等。咸怀赏鉴。自悼遗阙。以为沂川表德。鲁□生徒。岘首铭□荆州僚吏。况公忘家体国。正心诚意。历位崇显。而惟欲下人。应事该明。而未尝矜巳。虚和善守。廉俭好施。至于开诱后学。旌别偫才。时皆见其奖之之过也。而莫知其辨之之精也。故始异论。终共称。其为实乎。观于今可知矣。其为名乎。传于后可必矣。若不升台座。不及期颐。将时邪命邪。岂道至人不至邪。如羔辈。被蒙拔。附丽墙宇。树之贞石。贲此元扃。匪报也。永以为泣拜之所焉尔。铭曰。
行高世兮才经国。学以聚兮文以饰。奉丝纶兮诒楷则。宰宾贡兮宏鉴识。人丑正兮我好直。时风谬兮天听侧。隼为𣄣兮鹏对臆。不俾屏兮长太息。门下诸生愤何极。惟有修业为报德。德之馨兮间谗慝。石之贞兮垂万亿。
答饶州元使君书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 创作地点:湖南省常德市
传使至。蒙致书一函。辱示政事与治兵之要。明体以及用。通经以知权。视阴阳惨舒之节。取震虩泽濡之象。知天而不泥于神怪。知人而不遗于委琐。先乡社之治。以浃于举郡。首队伍之法。以及于成师。犹言数者起一而至万。操律者本黄钟以极八音。诚通人之说。章章必可行者也。鄙生涉吏日浅。尝耳剽老成人之言熟矣。今研覈至论。渊乎有味。非游言架空之徒。喜未尝不至抃也。故杨榷所见。以累下执事云。盖丰荒异政。系乎时也。夷夏殊法。牵乎俗也。因时在乎善相。因俗在乎便安。不知发叙重轻之道。虽岁有顺成。犹水旱也。不知日用乐成之义。虽俗方阜安。犹荡析也。徙木之信必行。则民不惑。此政之先也。置水之清必励。则人知敬。此政之本也。缿筒之机或行。则奸不敢欺。此政之助也。则有以其弛张雄雌。唯变所适。古之贤而治者。称谓各异。非至当有二也。顾遭时不同耳。夫民足则怀安。安则自重而畏法。乏则思滥。滥则迫利而轻禁。故文景之民厚其生。为吏者率以仁恕显。武宣之民亟于役。为吏者率以武健称。其宽猛迭用。犹质文循环。必稽其弊而矫之。是宜审其救夺耳。太史公云。身修者官未尝乱也。然则修身而不能及治者有矣。未有不自已而能及民者。今之号为有志于治者。咸能知民困于杼柚。罢于征徭。则曰司牧之道。莫先于简廉奉法而已。其或材拘于局促。智限于罢懦。不能斟酌盈虚。使人不倦。以不知事为简。以清一身为廉。以守旧弊为奉法。是心清于枨闑之内。而柄移于胥吏之手。岁登事简。偷可理也。岁札理丛。则溃然携矣。故曰身修而不及理者有矣。若执事之言政。诣理切情。斥去迂缓。简而通。和而毅。其修整非止乎一身。必将及物也。其程督非务乎一切。必将经远也。坊民之理甚周。而不至皎察。字民之方甚裕。而不使侵牟。知革故之有悔。审料民之多挠。厚发奸之赏。峻欺下之诛。调赋之权。不关于猾吏。逋亡之责。不迁于丰室。因有年之利以补败。汰不急之用以啬财。为邦之要。深切著明。若此其悉也。推是言桉是理而笃行之。乌有不及治耶。古称言之必可行。非乐垂空文耳。有人民社稷。固可践其言也。濒江之郡饶为大。履番君之故地。渐瓯越之遗俗。馀干有亩钟之地。武林有千章之材。其民牟利斗力。狃于轻悍。故用暴虐闻。重以山茂槚楛。金丰镣铣。齐民往往投镃錤而即铲铸。损丝枲而工搴撷。乘时诡求。其息倍称。间闻主分土者。尽笼其利而斡之。坐簿书舛错。为中执法所劾。事下三府。以受赇论。其刑甚渥。于今列郡。不寒而慄。彼邦人聆其风声。固曰彼浚民者。上罪之若此。其念民也至矣。今二千石以前失职非其罪。执事者即人心而用之。彼邦人是必翘然须其至而安矣。以思治之民。遇习治之守。欲不至于富庶。得乎。昌黎韩宣英。好实蹈中之士也。前为司封郎。以馀刃鄟剧于计曹。号无逋事。能承其家法而绍明之。庭坚仲容之族也。坐事为彼郡司马。更闰馀者再焉。是必能知风俗之良窳。采寮之善否。盍尝问焉。足为偫疑之宝龟也。至于否臧文律戢玩之戒。均权以制动。函隶以稔勇。平居使不堕。萃聚使不哗。坐作疾徐。心和气振。诚纤悉于所示也。故置之以须执事。异日承进律之命。握兽符而驾寅车。然后贡其瞽言。重晓左右耳。
硫黄 唐 · 张祜
七言绝句 押元韵
一粒硫黄入贵门,寝堂深处问玄言。
时人尽说韦山甫,昨日馀干吊子孙。
饶州馀干县琵琶洲有故韩宾客宣城裴尚书脩行李侍郎旧居遗址犹存客有过之感旧因以和吟 唐末至五代 · 韦庄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
引用典故:川媚 昴降 簪缨
琵琶洲近斗牛星,鸾凤曾于此放情。
已觉地灵因昴降,更闻川媚有珠生。
一滩红树留佳气,万古清弦续政声。
戟户尽移天上去,里人空说旧簪缨。
赠馀干袁明府 晚唐 · 曹松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引用典故:越吟
一雨西城色(一作城邑),陶家心自清。
山衔中郭分,云卷下湖程。
公署闻流木,人烟入废城。
难忘楚尽处,新有越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