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程氏世谱序 北宋 · 程志忠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
昔先王别生分类,既辨之以姓氏,复统之以宗法,所以杜祸乱之源,防散佚之失。
既严既悉矣,犹以为未也,又作谱系以明其本之所自出与族之所由分。
是以上溯数万年之远,旁推千百派之繁,靡不周知而易睹,若视诸掌上。
先儒所谓有功于姓氏而继宗法之所不及者,良有以也。
奈之何时不古,而今俗不淳而漓,宗法邈矣。
谱书亦不更行于世,遂使祖功宗德,莫可仪刑,远支近派,不相统摄。
至于知祖不知祢,兄弟若涂人者,往往而是。
无怪乎下之无世家,上之无世臣,孤族寒宗,而祸乱易起也。
若我程氏,承太守公遗烈,宗族繁炽,散处南北。
旧虽有谱以记之,再罹兵燹,简帙多亡。
岩将公淘、处士承议两加会编,而收藏不谨,几又散逸。
志忠尝欲重修,而未之敢任。
元丰戊午,景德宗人筠知婺源,以事过歙,因来黄墩谒忠壮公墓,访志忠于田野间,相与论谱,志合意孚,遂以全帙授之。
公喜甚,挈归,命其子都官郎中祁重加修辑。
于重复则删之,遗帙则补之,稽诸掌故,證以史传,历年逾岁,始克成编,乃以成书见寄。
志忠盥手受而读之,真若诸祖临之陟之在旁,盖有不胜其欣幸者矣。
遂作而言曰:谱之为书,虽所以明宗聚族,实后裔观法之要典也。
岩将公遭时丧乱,不废编摩;
都官公属居远地,最勤纂辑
无非欲后之子孙时相阅诵,以兴起其缵戎作求之志耳。
奉斯谱者,诚能朝夕追念曰:某也祖,若何而忠君安民,吾思有以弘其烈;
某也宗,若何而继先启后,吾思有以践其猷。
穷固不失为世家,达亦不失为世臣。
大宗小宗之法,盖隐焉行于其间,而国家有道之长,亦与有赖焉矣。
则斯谱也,匪直一家之幸,实天下之幸也。
序其末简如此。
按:《程典》卷三○,明万历刻本。
嘉州墓铭绍圣二年二月1094年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七一、《后山居士文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魏氏望钜鹿,自汉兖州刺史衡之曾孙始居魏之馆陶,五世而至郑公,辩毅慈明,为唐宗臣,馆陶之魏始大,甲于国谱。
又五世而至司徒谟,谟之子别居歙之婺源
其后四世而至尚书礼部侍郎讳羽,为太宗、真宗三司使十有八年。
而生龙图阁直学士讳瓘,见微致大,功昭南邦,以吏部侍郎归老下蔡,葬寿春八公山下。
仍父子赠太尉,在名臣之数,别为下蔡之魏。
太尉两娶刁氏,有子十一人。
君其第十子也,讳绍字承之,任为将作监主簿
尝知虞城县,禁蒱博而盗止,留守下其法焉。
勾当合流镇,岁大饥,君叹曰:「朝请而夕报亦不及矣」。
振廪,出以下估而后闻,旁近赖之。
通判绛州行州事,新庙学,具师徒。
士故沉浮俗间,檄县谕出之,讲试以时,君与其属过焉。
后以右朝散郎嘉州
唐开元荔子,而今乐用朱桑,人始病之,久而微矣,不给其求而刑者众。
嘉祐中,有良守哀之,作二诗刻石以讽。
君将行,要贵多求者,既至,摹其石诗以报。
黠贾夺人盐井,更数守讼不决,君刑而还之。
君孝友慎和,而不受私,居无子弟过,出有吏能。
常有劳,再登格,而赏不及,君亦不自言也。
绍圣元年二月己未卒,年五十七。
明年二月甲子,从葬寿春
两母并封崇、荣二国夫人,而所生何氏别封旌德县太君
娶李氏,左金吾卫大将军忠吉之女,封寿安县君
三子:男汶,女嫁蔡州助教宝臣濠州参军晁载之
将葬,君夫人曰葬有铭,君之行治不可不书也,使晁载之具其事,曰:君常调不及用,循职而已,毋异也。
既具,合宗而谋曰:「其谁铭」?
晁妇曰:「其陈氏乎?
不则没吾父矣」。
晁载之曰:「士求铭于陈氏,辞者屡矣,吾所见也,求可冀乎」?
其妇曰:「盍索其词以固请乎」?
于是汶来,及余于颍水之上以请。
晁与余交,又与俱来,其何辞?
铭曰:
魏氏再显,惟其有继。
有作有承,以有其位。
再登公师,有子之致。
君伏不兴,亦保其世。
犍为之政,不侮不畏。
更四十年,良有其二。
事惟其常,亦何以异。
夫人之云,铭则不愧。
以古画观音易眉子石砚歌 北宋 · 李廌
畴昔翰林苏谪仙,溪藤写赠眉石篇(自注:先生顷于南京,尝写此篇赠廌。)
欲寻此砚副此什,婺源烟水空茫然。
君家宝砚多奇石,一一玄圭与苍璧。
此砚初来众砚疑,厕居末品真可惜。
宝林大士千亿身,吾家古画妙入神。
欲持吾画易君砚,庶几速證西来因。
我持君砚复何为,嵩山之阳颍水湄。
咀藿坐蓬荜,漱流枕石书新诗。
万事推迁皆传舍,世间孰是常存者,画砚伊余聊税驾。
提点刑狱崔君墓志铭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五、《道乡集》卷三四、《永乐大典》卷二七四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符三年春,天子既嗣位,妙简畯良,助隆初政,而朝奉郎嘉兴崔君遹孝立实由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召为尚书户部员外郎
道病,十月四日常州无锡而卒,享年五十有二。
寿光县太君沈氏垂老,子传世尚幼,三女皆未行,诸弟举进士未第,弟之子以贡贺奉表沾恩未出官,上下内外赖君以济,而君逝矣,闻者悲焉。
其家以建中靖国元年某月某日葬于杭州临安县灵凤乡某所之原。
其弟适,太学名士也,以君行状来求铭,曰:「君讳仁授之曾孙,国子监丞讳伸之孙,歙州婺源主簿、赠朝散郎敏中之子。
初学即崇义理,不务词章。
会神宗以经术取士,遂登乙科,调宣州宣城主簿
朝廷方选教官,委国子监考所业以闻。
君进《诗说》十卷,丞相王文公称之,擢为夔州教授
夔险远,难侍亲以行,辞不赴。
宣城,用荐者迁杭州于潜,又用荐者改宣德郎、知袁州分宜县
丁朝散忧,服阕,知颍昌长社县。
户部奏留为校法官,又留驱磨文字,就除干当公事。
会哲宗复遣常平使者,遂使淮南西路
主义者怼不向己,降通判定州
久之事明,除广南东路转运判官
辞以母老,改江南西路,就除提点刑狱
再娶皆殿中侍御史钱公顗之女,长赠德化县,季封德清县君
君侍亲孝,友弟睦,行己待人,一本于义。
朝散贫甚,乡有高其节者出缗钱数百千助毕婚嫁,其名虽贷,其实非也。
君既终丧,乃力自俭约,月储半俸偿之,必其受而后已。
少年登科,声动辇下,公卿争欲妻之以子。
不就,曰:『以贵富偶贫贱,肯屈意事吾亲哉』!
钱公方斥监秀州税,乃自请婚焉,又取其季以继其室。
诸弟试有司不利,往往连日咨慨,若无所容。
至其绌为通判,则怡然修职如州县时,在宣城复圩田,在于潜去猾吏,民到于今怀其赐。
绳奸不避要权,荐士必先寒远,与人交久而益固,闻人善不啻如己。
有自宣德郎再迁至承议郎,不磨勘者八年,或问其故,曰:『尝梦官至朝奉,母老矣,幸少延以奉甘旨』。
已而覃恩自迁其官,乃泫然叹曰:『终于此乎』!
后数月,果不幸。
其生平可知者如此,其惟恐人知与人不得而知者可以推此概见也,念非铭得所托则无以信后世,敢请」。
呜呼!
孝立者,殆庶几所谓躬行君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者欤,某何足以铭之?
然某不敏,孝立取以为友有年矣。
去年北归过赣上,相见惊喜,且曰:「自子窜瘴乡,吾母日诵佛书,祝子无恙」。
然则孝立虽不可作,所以慰其母夫人无穷之哀思者,敢不勉为铭耶?
铭曰:
孰不戴天,孰不比人?
孰无愧怍,以立其身?
安于躬行,是谓君子。
将圣不亡,我知其与。
显岂在位,传岂在嗣,昭如列星,庶其在此。
夫人张氏墓志铭政和元年四月 宋 · 刘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三、《学易集》卷八
承事郎致仕北海王景亮之夫人清河张氏,世为济州钜野人
曾祖澄。
祖永言,尚书比部郎中
父璧,沂州临沂县
彭城刘氏。
夫人居家孝谨,事舅姑尽礼,膳服温凊,先意承志,夙夜不怠,已而执丧,奉几筵如事生。
少即失父,既嫁失母,有弟又不幸,因泣曰:「吾亲之后乃如此,何以生为」!
景亮哀其意,为偕往护其丧,葬王氏墓之侧,岁时祭祀如礼。
景亮少以高材博达称,所与游皆知名士。
雅喜宾客,客至,趣供具无虚日。
又好施予,不计家有无。
王氏本赡财,繇此滋屈。
夫人移用应办,至斥卖服珥,未尝使乏事。
景亮得官,不乐出仕宦,端居二十馀年,泰然自遂,夫人实相成之。
景亮读书,时时为夫人诵说,闻奇节异行、死生之致,必嗟叹感慨,泣数行下。
有疑似,则曰:「某是欤?
某非欤」?
所造与景亮多合。
善教诸子,与宗族怡怡如也。
晚得末疾,元祐八年四月十五日终于淮阳军其子官舍,春秋六十有九。
后十六年,景亮亦终于家。
政和元年夏四月己酉,合葬于郓州须城县北庐泉乡先茔之原。
子男五人:揽,通直郎,恕、志、揲、掖。
志早卒,馀举进士
女五人:长适歙州婺源县崔汝平,次适进士吴勉,馀未嫁。
孙男三人,待、行、役。
孙女五人,长嫁承务郎刘锡老,馀尚幼。
铭曰:
汶山北原,维洛之旁,隐隐隆隆,宅兆相望。
爰有大阡,奠其中唐,茂林邃深,王氏之藏。
于昭夫人,德名既光,夫以材称,子以孝彰。
归哉此竁,可谓不亡,尚利嗣人,俾炽而昌。
婺源祁门二令母年八十求为保官注家便阙慨然慕之作诗二首自悼 其一 1111年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黄山市
庭闱无复荐芳膻,乌鸟哀情每泫然。
游子但吟春草句,门人欲废蓼莪篇。
风枝数效皋鱼泣,水菽难攀子路贤。
空羡邻封二佳令,儿啼八十寿亲前。
婺源祁门二令母年八十求为保官注家便阙慨然慕之作诗二首自悼 其二 1111年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黄山市
迎养京都突未黔,苍黄荼毒血沾襟。
百年过隙知难复,三釜缠哀政自深。
不为鲈莼归亦好,独甘羊枣果何心。
寄言世上斑衣子,温凊应须竞寸阴。
户部邵大受侍郎 宋 · 许景衡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四、《横塘集》卷一五
某近准省符,令将本州诸色钱并行装发见钱,不得买银,已具因依申禀。
窃念本州在崇山峻岭之间,婺源到州二百馀里,有五岭之限,难于登天。
黟县绩溪皆是陆路,祁门水路乃通饶州,自有郡以来,不可漕运,所以秋苗却折纳绢帛发往诸处,逐县苗米各行据数催科。
虽本州有小溪,遇春夏水涨,始可通行。
客人作排筏,隔年伺候梅雨,方趁势发下,才晴便阻。
又滩势险恶,载物舟船所不敢行。
窃念本州买银系依省,则即不亏损省部用度,每贯却又有回收头子钱。
今若必欲令本州发钱,则诸县钱物无水可以行舟;
及雨退水落,城下小溪亦通舟不得,必致稽留省限。
又有滩险不测之患,虽使官吏坐罪,何益于事?
欲望矜察,特赐怜免。
唐越国汪公行状 宋 · 胡伸
 出处:全唐文卷一、全宋文卷二九四二、《新安文献志》卷六一
公姓汪氏,讳华新安人
其先汪芒氏之后,或曰鲁成公支子,食采于汪,因氏焉。
哀公时童踦,其孙也。
汉建安中龙骧将军文和会稽,避地,始家新安
公曾祖泰,祖勋,父僧莹,皆仕于陈。
西郑氏,梦黄衣年少长丈馀,拥五云自天而下,因与之遇,觉而有娠。
至德四年正月十七日夜半乃生,香雾覆室,三日始散。
公幼颖慧,所居上常有奇气。
蚤孤,家贫,母挈归外氏。
母亦寻卒,九岁为舅牧牛。
每出常踞坐磐石,指使群儿如将帅指挥状。
有张士损者,常以失期不至,公击踣之。
群儿各骇散,张氏欲执之,公曰:「此易尔,吾能使之死,独不能使之生乎」?
因抚视之,良久复苏。
尝令群儿曰:「处山泽间卒遇风雨,无所庇,盍相与刈苫檐屋」?
既又令曰:「室成,吾且椎牛以犒若等」。
卒取舅牛分食之,牛尾插地。
既归,舅问牛所在,对已入地矣。
舅视牛尾入地中,不可拔,既素异之,不深诘。
及长,身长九尺,广颡方颐,庞眉隆准,美髭髯,不事田业,独喜昼卧。
舅母苦之,伺间抽去其箦,公复寝如初。
怪而视之,有青龙蹲负。
由是乡里惊叹,舅家改容。
公因落魄放纵。
睦州有演公者习武事,往从之游,时年十八矣。
还以勇侠闻。
婺源寇起,州遣押衙董平讨之,战不利。
郡将张公募土豪有胆气者禦之,公走应募。
即日部兵上道,直捣贼营。
远望山林草木皆为甲兵,寇惊相谓曰:「郡兵盛如此,天亡我也」。
稍稍引退,公进击灭之。
张公郊劳,赐补有差。
隋大业间王政不纲,豪杰并起,各建号郡邑。
公慨然曰:「世变如此,吾死兵革无憾,如百姓何」?
杜伏威起江淮,张公欲与相应,心独忌公,乃遣如箬岭凿山开道,欲因事诛之。
公与裨将汪天宝领兵开拓,不日而毕。
比还,不加礼,更劾以差役不均,稍侵之。
公怒,将士突入围府,欲兵之。
张公惧,遁去。
人人噪请于公曰:「张公贪而酷,赏罚不公。
方时扰攘,何特一守?
今幸已逐,而境内无所统壹,天子南幸江都,盗贼拥隔,诏令不至,欲求摄刺史以镇一方,非公不可,公宜从众。
,请命于朝未晚也」。
公不得已从焉。
宣州闻之,将遣兵来问。
公分部诸屯,自以精兵八百人先。
既稍入宣境,至溪方半渡,马跃鞭坠,遣卒取之,不时得。
公怒,拔剑斩之,尸立水中不仆,土人因异之,目为东灵神。
进至尘岭,驻军其上。
时大暑,士马渴甚,公仰天祝曰:「事若济,地当涌水」。
乃以戈鐏镵石,得泉脉,因加凿治,至今行旅便之。
未至宣城三十里,城中遣将陈罗明来战,罗明败走,公疾击斩之。
宣守面缚请降,公释不问。
因抚定其民,选其精锐以归。
既而杭、睦、婺、饶等四州相继皆下,公奄有六州,带甲十万,威令益隆。
诸将谓公曰:「今中原分乱,大众已集,若但以刺史统军之号临之,复恐瓦解。
天与不取,古人所戒。
公宜建王号」。
公辞再三,乃斋戒择日建吴国,称王。
以天宝为右相,铁佛为左相,皆公族也。
其他乡佐并有常员,择贤且才者处之。
然禀隋正朔不废,为政严肃,赏罚明信,远近莫不爱慕。
虽四方大扰,部内赖以平安者十馀年。
唐高祖太原,已受隋禅,而秦王出师江左
公谓群下曰:「日月出矣,爝火不息,可乎?
顷吾夜见天象,荧惑正侵太白太白西方于音为商,吾姓商音也,灾异既形,吾计决矣」。
武德四年九月甲子,乃籍土地兵民遣宣城长史铁佛奉表于唐。
高祖嘉之,是月二十二日诏曰:「具官某往因离乱,保据州乡,镇静一隅,以待宁晏。
识机慕化,远送款诚。
宜从褒宠,授以方牧。
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诸军事歙州刺史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
杜伏威丹阳自称行台
十一月,命王雄诞以饶、洪兵万馀人来侵,公遣天宝等击之。
天宝作铁盾重百二十斤,左执之以冲敌,伏威大败,死者过半。
天宝与八十人追之,贼还军合战,天宝势蹙,因奋势越巨石,所践成迹,贼军惊异,乃退,郡境以宁。
伏威入朝,其长史公祐王雄诞兵以叛,伪建位号。
公引兵讨之,旗帜蔽江而下。
公祐惧,退保武康丹阳遂平
公振旅还,兵民各复其业。
明年遂朝于京师
贞观二年左卫白渠府统军十七年忠武将军右卫,积福府折冲都尉
太宗辽东,诏为九成宫留守
夙夜尽瘁,事无所乏。
驾还,尤称其勤。
二十三年三月三日薨于长安,享年六十有四。
公初疾,上常劳问赐医药。
及薨,赐杂䌽十床、黄金百两、东园秘器,恩礼如功臣
永徽二年,诸子以公丧还。
四年十月二十六日,葬歙县北七里云郎山
公娶钱氏,右卫大将军巢国公九陇之女。
男八人:建,朗州都督府法曹,娶黄氏。
璨,费州涪川,娶朱氏。
达,以征贺鲁、龟兹高昌袭上柱国、越国公,娶葛氏。
广,娶陆氏;
逊,娶金氏;
左卫飞骑尉
逵,薛王府户曹,娶王氏。
爽,岐王府法曹,娶闵氏。
俊,郑王府参军,娶罗氏。
诸孙皆仕于朝,率以忠勤世其家。
先是,公名世华,后避太宗讳,去上字。
公初起兵,未获立城之所,乃引弓远射,矢所坠,适当形胜,遂城之,今绩溪登源是也。
后人因以立庙,广堑营垒存焉。
故宅距庙才一水,乡人不忍蓻锄其处,子孙环居之,因曰汪村。
而郡人自公入朝,即生为立祠,没益严奉,水旱必祷,今乌聊山庙是也。
唐刺史薛邕范传正吴圆陶雅之属,皆有增葺。
章圣东封,始载国朝祀典。
其后褒爵益崇,事具有司。
独取公所起始末,传后世。
谨状。
汪居士夫人朱氏墓志铭 宋 · 胡伸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二、《新安文献志》卷九八
夫人朱氏,歙之婺源人
其父曰,大父曰维甫,曾大父曰昭元,皆以积善称于乡闾。
夫人未生前一月,芝产于其母寝室。
及生,遂以命之。
年二十三,归同邑鳙溪汪居士绍子传。
有子二人,长曰存公泽,次曰仔公㢸。
夫人年六十七而终,后六年始卜葬吴村岭。
其终也,以大观二年八月二十七日,其葬则政和癸巳九月十九日也。
夫人为女,对父母不敢嚏咳唾咦,父母衣服中裙厕牏皆自漱浣。
取羊若豚刲刳菹醢而进之,父母食之未尝不既也。
夫人为妇,事舅姑弥孝。
箴管之馀,时其寒燠;
甘脆滫瀡,以待食之尝否。
居士有弟七人,有襁褓髫龀者,夫人即助其姑抱哺。
裳夏葛,费取其奁,劳出其手。
春秋享祀,取大镬小鼎,刀匕樽俎,必宿涤濯,夜半辄兴,肃肃踖踖,身作享具。
汪氏中表,时节嫁娶,祭葬往复,厚薄悉如姑意。
居士喜儒客,有过居士者,夫人必议酒食,或鬻质家具,而居士固莫知也。
夫人为母,日夜勉其子以学,归必问,所与游者贤、所阅书多即喜,或少懈辄怒,为不食。
于是存游学四方,贡礼部,入太学,《周礼》、《毛诗》、《尚书》皆通其义,因《诗》鸟兽草木,遂推寻中国动植各物,以至四夷海外瑰形诡状、飞走荣枯之由。
因《尚书》日星山川,遂究风雨电雷、霞虹霹雳、怪云变气、名山大泽、瀛海天河消息往来之理。
自清浊剖判之后,推之至于天地未分之前,太虚天地之外,存既尽得其说,乃欣然曰:「先王制礼,一形一器,精粗表里,存知其端矣」。
又因孟子放辟邪说,则悉购百家所著之书。
杨齐生死,何爱一毛;
墨守清庙,何以非乐;
龙渊之剑黄,何以坚白,何以利;
箠取何以不竭;
影飞何以不动;
钓何以有须;
海何以有裨:譬如发兵捕贼,先探其穴,故必一一索其言之所从起。
又自五季、唐、隋考之,至于炎黄,以长历甲子聚年月,并世盛衰,品人贤愚,迹其治乱兴亡所以然。
有不喻则思,思不得则问,数从予质问所疑。
仔少存十三岁,见其兄精通,益奋励,陈书箧六经在前,子史在后,读之声琅琅然。
夫人教其子如彼,而二子皆能力学如此。
夫人之疾也,自度不能起,呼子孙环立与诀,神色不昏。
将敛,发笥无绮绣靡丽之衣。
女两人,适里中王服之、俞美成。
存旧与长侄偕学相友善。
孙男四人曰仝、企、弇、令。
仝习《周易》。
孙女五人。
予年十四与公泽鼓箧鄱阳,今馀二十年矣,愈益知其为人。
公泽者,孝友修洁人也。
托其友及上舍弟楚卫彦忠状来,为其母请铭于予,冀以传其后世。
予为之铭曰:
女孝如何?
怡声降气。
妇顺伊何?
日用甘旨。
妻顺其夫,母诲其子。
无曰未贵,有礼有义。
无曰逾贫,有子有孙。
即高大之,于公之门。
程氏世谱序元祐间 北宋 · 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三、道光《休宁县志》卷二○
程氏望出广平,其上世盖高阳之诸孙也。
在五帝世为火正,为祝融,为和仲和叔
逮及周之际,始受封为程国
由周而下,世有闻人,见于传记可考。
唐末五代之乱,亡失旧谱,上世次序,不可复知。
为儿时,受教于先祖曰:「程氏中微,不得祖谍。
自吾有知,深忿惜之。
今且老矣,子孙必当承吾志。
凡遇同族,宜博采访,期于必获而后止」。
且吾闻之先府君,以为吾家盛德之后,盖重安忠壮公之系姓也。
其后家君为和州历阳县,故吴门光禄洪道南豫,从容谓家君曰:「吾姓同出黄墩,而谱书不传,意其遗落民间,尚未泯坠。
吾曹游宦,先至歙郡,当力求之,毋忘以成书相寄也」。
熙宁十年春,家君由小著得请知歙之婺源
明年岁在戊午,实元丰元年正月之九日,于歙县得程氏数十家于黄墩,其豪曰志忠,率诸族父子兄弟迎谒道左,虽皆未学,然颇知礼,盖有衣冠遗风焉。
从而询之,乃出《家谱》一卷,祖孙相传,多历年数,文字漫灭,世次不明。
又得所谓相公墓及宅基,射蜃湖、浴马池等处,里民谈忠壮公遗事,历历可听。
其盛德在民,岁时相与祠事不绝。
家君既拜墓下,又从张世望借取图经,因以考实所闻,盖皆符合
居无几,海宁族人程立亦献其所藏世次一卷。
两家谱叙仅足以相补,词多鄙野,不成句读。
或传歙县程璇家有善本,会其家因回禄之变,并以亡失。
先是家君将之歙,留居家,自婺源至黄墩,岭道回还,凡二百馀里。
既行之三日夜梦如迷途入一大墓中,意甚恐。
适一古衣冠丈夫援手指之曰:「道此可还而家也」。
及寤,颇记其状。
比家君还自歙,述墓茔林隧之势,如梦所睹。
于是家君悉以所得程氏谱书付,曰:「女当论次。
吾读旧谱,至荆州骠骑,有三世不修谱之戒,诚哉是言也。
忠壮精灵英爽,死且不朽。
殆神有意属女于梦寐,吾滋异之」。
奉命不自揆度,实始载其事于心,由是稽考史传,以相證佐。
一代定著为一谱,以《开元谱》为第一。
其后十年,调补玉溪掾,其书粗成,然犹未敢以为是也。
东南族人或有好事者,随辄取去,离析卷帙,迁附臆说,其所写本,率多异同,往往标写以为所定,前后相诡,理出厚诬。
元祐间掌教卫学,暇日复加铨择,铅椠编简,不去几案者垂又五年,乃能讫事。
因窃叹曰:程氏谱谍散漫无纪久矣,凡我同姓,宜所共惜。
今以之固陋,其所论次,大惧不文,不足以发扬万分之一。
然其世序条例,颇用史法,井井条理,不为不备也。
宗人与我同志,或嗣有所见,或别有藏书,与今谱不同者,益以见教焉。
犬马之齿或未衰也,尚庶几改之,予日望之。
按:《程典》卷三○,明刻本。
三灵山人程惟象 北宋 · 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三、《新安文献志》卷一○○上
婺源石墨镇三灵山,有程惟象者,以方术名于当时。
惟象字则之,与先祖叙世契旧矣。
往来江淮间,亦目击其言事,大抵十中八九。
如今权渭帅毛校理渐未第时,则之言二十九岁决登科第;
又家君以淮南幕令泰兴则之言四十后改官升朝。
皆如其言。
以至两丁家艰,年月日时皆中。
章丞相惇在翰苑,则之言后当以事出守东南有水傍州,自此不快,却有还朝之命,则决正钧席;
后果左迁湖州丁内艰服阕,遂领大政。
又家君在婺源时,徐少卿总守歙,游郎中通守饶,则之言两郡皆灾,饶为甚,游必不起,徐亦止于此,未几游果卒,徐罢歙,竟致政。
窦学士卞以书属家君问则之则之云:「数已极矣,与前歙守王郎中同」。
久之,王卒于京师,而窦亦死于迁谪。
凡此皆记其实也。
祁学进士时年甚少,每科诏下,则之辄见劝:「未宜往,顷逢如鸡,戌乃如公志,兼姓名少为人所道」。
岁在辛酉,祁忝乡书,明年南省奏名在第一,赐集英第进士,乃壬戌也。
调补信溪掾,待次于乡里,则之忽过访,曰:「子于我厚者,惟象老且死,恐一旦先朝露,不及相属也」。
因袖出朝贤记赠诗刻,并故工部杨侍郎佐、右丞皇甫泌理寺丘丞浚所为传序:「愿子异时为我铭墓,俾我实迹有传于后,是在子也」。
以姓家旧相还往,且其意厚,不敢辞,然未必其果死也。
后数月,祁侍家君赴建昌任。
忽一日,则之遣仆送书赴葭函,伸纸乃叙违之语。
相继其孤铸以不起报。
则之之托,铸不之知也,乃以铭问于天台方佐著洵武,祁怅然久之,为赋挽诗云:「昔读先生传,埋铭属鄙文。
里门经岁别,人事一朝分。
宿诺成虚语,遗言忍重闻。
伤心吟楚些,知我不欺君」。
则之平生,见于皇甫右丞之文甚详,其略曰:「侍御史马遵员外郎李康为举人时,同问则之则之云:『马二十四当成名,不出十年典南方大邑,仍损初妻,再婚必徵姓贵族』。
后果自台职谪官宣城,至仪真则之则之又云:『不久复职,寻将漕京东』。
数月果还台。
且云寿终于四十七,鄱阳程廉志其说于壁,皆验。
又云李、马必同升官至员外,亦如其言。
吕景仁初自殿中侍御史责倅金陵,以父讳欲请易地,则之云:『已有迁书矣,不须也』。
数日果徙知卫州,俄还台。
王景都官则之则之云:『请过夏至言灾福』。
前一日,又尝以丞郎命问则之则之云:『今方迁谪在南方,明年当改官复职矣』。
张给事存时左迁鄱阳次年遇大礼恩,贰起部,遂复职知豫章
张尚书方平金陵,问一丁酉人命,则之云:『天宝星行初度,不可作内职,寿止五十四』。
乃嵇频也,是年除内相,不及拜命而终。
丙戌年则之游仪真,是时三发运使向传式袁抗许元皆问动静,则之云:『二月袁为三司副使八月向亦为省副,许亦迁发运副使』。
又言终于两制
朝廷故事,不由科举不预选御史,遂为待制而终。
杜起自广西漕移两浙则之语杜曰:『此去一日,除三内制,数俱尽』。
陈执中苏绅滕宗谅也,并如其说。
杜赠诗云『有验如有神』,盖谓此也。
沈遘年十六,则之云:『二十二岁必登鼎科』。
范大参守杭州则之云:『享年六十四』。
后皆验。
泌传闻则之生则性乐阴阳,年十六丧父,在哀戚中,夜梦一人云:『子有道气而喜术数。
予,司马季主之师也。
后此三年,可见我于九华山中』。
则之念念不忘,年十九,遂游池阳,于九华庙中见一人,如昔日梦者,谓则之曰:『子乃有信,是可教也』。
授以要诀。
十馀年,自此洞达幽微,知人寿夭矣。
泌闻之而未及见也。
甲午岁,自右省出守雒阳,故人王亿则之俱来,谓泌三十一岁成名,有酉生子。
泌念此人所习知,未之奇也。
又云『心灵梦灵』,此稍异矣。
泌平生所为,多先有飨,既去,留曰:『此月中旬日当迁』。
是日乃初七日也,泌颇不以为然。
至旬有二日,邸吏报云当迁移,翼日云除书入递矣。
又数日寂然无闻,至十九日乃到郡,顾异其言,曰:『但差一日』。
及取历视之,此日乃二十日节气也。
噫!
言术者多矣,未有如则之之准的」。
又故丞相王荆公安石赠诗云:「家山松菊荒芜,策杖人间信所如。
占见地灵非卜筮,算知人贵自陶渔。
最谙郭璞言皆验,窃比颜含意又疏。
只欲勒成方士传,借君名姓在新书」。
其为名士所推重如此。
欧阳文忠公有书帖往还,情分甚欸。
则之家藏永昭陵御书于宝墨阁,朝士赋诗甚多,李龙图师中句云:「心怀婺水身难到,事感昭陵泪独伤」。
最为警策云。
宋故右侍禁宋君墓志铭大观四年十一月 北宋 · 张克涣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
君讳元孙,字从善,世为开封人
曾大父世安,赠左领军卫大将军
大父良臣,故任左藏库使,赠右领军卫大将军
父京,故任右侍禁致仕;
母刘氏。
君因祖遇明堂大礼,奏补三班借职,四迁至右侍禁
君夙性开悟,不为儿童戏,好学嗜书,绰有成人之操。
平居简出,言动必有法则,喜愠不形颜色。
好贤乐善,赒人之急。
孝于其亲,友于其弟,恪勤廉慎于其官,盖无毫釐可訾也。
初调歙州婺源县茶盐酒税,历定州北平蒲阴城稻田务兼巡检,权安肃军管界巡检
广信军榷场。
广信俯近界河,朝廷置榷场以招来北客,使之贸易,察视者稍有不逮,辄以败去。
君领其任,裁处损益,物价适平,虏人乐输其货,南北两获其利。
长吏嘉其能,有请于朝,愿留再任,吏部拟格不行,当涂钜公表荐者二十馀人,非缘请谒,皆愿使出其门下。
君事父尤孝谨,父因疾失明,君朝夕侍侧,饮食必躬进,虽大寒盛暑,未尝少怠。
丁外艰,哀毁过制,尝先护丧归西洛,道多险隘,君以身率,下致力焉。
既还,感疾,卒于清平坊之故第,实大观二年四月九日也,享年四十有三。
先娶赵氏,再娶黄氏,皆先君而亡。
男三人:伟、伸、佃,并未仕。
呜呼!
死生之理,君自得之,然寿不克永,诚可悲也。
宗族内外,闻见者莫不悲悼焉。
大观四年十一月八日葬于河南府洛阳县贤相乡杜泽村先茔之次,二夫人合祔焉。
克焕于君为表弟,得闻君之行尤详,诸孤有请,以志其墓,不得已而辞也。
谨为之铭:
嗟尔宋君,业武而文。
事亲以孝,饬躬克勤。
莅官则理,令誉有闻。
有德未报,当裕后昆。
河南处恭刊。
按:《千唐志斋藏志》第一三一一页。又见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墓志三八一二。
汪发之见访并简婺源江明府 宋 · 汪藻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怪底青灯缀玉虫,忽传车马到溪东。
鸟声应为故人好,梨雪欲将春事空(鸟声二句,《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三言与石敏若诗相犯)
老去渊明三径在,病来弥勒一龛同。
总持相见问生死,为报百忧如梦中。
张光祖改名字盈之序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七五
古之言立功名者,必曰才与识。
然处之以贫贱则歉然而不满,引之以投重委难之地则郁然而不释,及其得富贵,则又酌然无以容之也。
如是而能引重致远者寡矣。
然则功名岂才与识之所能独济乎!
盖才能用于有为而不用于所不为,识能用于有见而不能用于所不见。
至于深沉宏大。
非浅中能窥识者,其唯量乎?
然天下之量固相远矣。
阴阳水旱不为之消长,风涛潮没不为之动摇,纵纳百川不为之变者,海之为量而无所待者也。
虚焉则欹,满焉则覆,中焉则正者,欹器之为量而无所待者也。
然量之有所待者,能慎而持之,则无所待者可以循而至其所以待者。
然有道乎?
养之以气而锄其骄,节之以礼而鸣其谦,盖将有大者焉。
孔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大受而可小知」。
孟子曰:「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以我之浩然而使在彼者莫能挹,何往而不可受哉」!
孟子之至刚大,不能为孔子之大受。
受大者,其在于既盈之际乎!
乃若夫至大者,则自善持积之而已。
故志功名者,不可不学也。
婺源张君从予游,秀整可喜,求更其名,故名之曰大盈、字持之,而告之以量之说。
婺源县清风堂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六、《新安文献志》卷一一、《方舆胜览》卷一六、弘治《徽州府志》卷一二
婺源去州二百馀里,皆取道山间攀缘、不可舟车之地,当四方之穷,非人物都会。
土著之民且十万,寡求而易足,多负豪使气,争为长雄,难于弹治。
故吏之宰于婺源者,往往畏避隐去,如探汤然,蒙被恶声,既久而不衰。
然邑有溪山之秀,足以登临;
有鱼稻之珍,足以宴乐;
平岁无过客使者厨传之劳,足以安佚。
其人实聪明廉武,好义而尚施,苟幸而得平,有终身不肯违法者。
故至而悉其风土者,亦乐而安之。
崇宁三年,叔孙元功之为政也,胸中泾渭甚明。
既来而得民所以易治之意,则略除烦苛,一镇之以清静,盖未几月,而数百年之陋坐失于谈笑之间。
于是昔之吏俗朋党、投隙抵巇为凿穴首鼠者,既已化而为心膂股肱,而椎埋摽轻、武断乡里为奔蜂乳虎者,亦从而为婴儿处女。
元功多民之洗濯刮磨果可以与治也,乃筑燕居之堂而以「清风」名之。
予闻而叹曰:天下之物,盖无不可化者。
然其所以化,非深于理者不与焉。
今夫徜徉于万物之表,而人得之以除烦解暑者,惟清风为然。
是故至人之所御,隐君子之所赏,骚人才大夫之所乐,政足乐也。
如使不善为政者结意于绳墨之端,置民于牛羊之地,物我俱弊矣,乃始丝棼而禽狝之,政之愈劳而愈炽,而其于治日益远矣,尚能知清风所以涤烦解愠之理,而与民同快适之乐哉?
元功才有馀而不区区俗务之是营,徒以从容无为,使斯民洒然以新,释然以喜,而元功亦将鸿渐于此而羽仪于天朝也,宜其所得清风为尤多。
且吾邑雅多秀民,安知无儒者作「穆如」之颂,歌咏吾子以配斯堂之永久者?
元功博古静深君子也。
观其命名之意,足以知其为人。
奉议公行状1105年6月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七、《浮溪集》卷二四、《新安文献志》卷九一、《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二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
公讳谷,字次元姓汪氏
汪氏、轩辕,皆古国名。
春秋时,童子踦以功显鲁,孔子韪之。
中间谱系不传,至五季有自歙之黄墩徙婺源还珠者,于公为九世祖,子孙因家焉。
用高资为江左著姓,至公之父子,始以进士继踵起家,知名一时。
文正范公韩康公王文公,雅相知友。
年位皆不满其德,搢绅悼叹。
皇祐五年及第,一命抚州宜黄县
少年明锐,遇事莫为持难。
盗杀里中民,胥惮于捕鞫,则为虎伤以闻。
公一见辄穷其伪,曰:「凡兽食人不容偏齧,今迹如此,谓之虎伤,何哉」?
胥不意情得,即叩头吐实,一邑以为神。
泰州泰兴,会中遣御史按水灾,他邑长以裁减民赋不均,诉者纷然。
及被诘,莫知所为,独泰兴有经式,公私交便。
御史以公为能,喜甚,召与语,大奇之。
坐公堂上,庭折诸邑长,指泰兴为法。
当是时,汪泰兴名闻淮东
公进曰:「此未足为御史言也,县濒江,民依沙为田,出租赋,岁久沙溃,民抱虚责,阅数十吏无告,害莫大此。
愿益得为民除去」。
于是奏可,蠲复者无算,讫今泰人诵之。
丁外艰,以长孙承祖母万年君忧。
改建康节度推官,知汉阳军汉阳润州金坛县、泉州晋江县丞
元丰初县官立法,期会旁午,晋江雅多权右,前为丞者,熟视强梗莫敢治,以故给纳常殿。
公至,则系执政家吏一人,曰:「咎当归我,不诿他人」。
太平州军事推官庐州观察推官
部使者怒旁郡守,谋以危法中伤,鞫者莫敢直,直者辄以罪去。
最后请公,公曰:「祸人自免,岂吾心耶」?
考正于理,不为屈。
使者大怒,亟劾。
公益不能夺,则以狱上刑部
刑部,则以公言为当,乃已。
闻者壮之。
有新贵人京师,厚征从兵之食者,众多附之。
公曰:「国家之著挈令也,日给粮如所给之秩,否则有刑,费则有偿。
今日汝何令之有?
惟吾之所从,欲他日刑吏而偿之。
无乃不可乎?
且何必剥贱媚贵」?
不听。
后果及于败,皆以公为知言。
初令泰兴,以材敏称,至荐者一日倍当迁之数人,谓公且显矣。
无何忧患十年,仅得一幕吏汉阳以县省去官,金坛以避仇称病免官。
当公之免也,法以期叙,而遽踵新令告满二年,其为幕吏,法当减举将之半,而又以坐免沮格。
居晋江日,有哀公者,骤荐于朝,皆为公庆。
会盗起闽中,按察者多得罪,复报闻罢。
呜呼,可谓穷矣!
公亦自以直道孤立,知者不为无人,然动辄跋疐,若阴有柅之者,乃益退缩,不为表暴。
欲为地者,皆推而不受。
一旦弃官,老于故居龙溪之上,治田、保坟墓。
客至则酾酒击鲜,剧谈竟日,为温厚长者。
无纤介隐衷,然于亲疏,曲有礼意,各得其欢心。
虽面刺人过,而受者更以为喜。
与人说理,道成败,反覆曰「后当如是」,初若阔疏,事验皆信服。
间则翻诗书,铅椠不释手。
凡经抄录者,无不精审。
岁时书问,无贵贱必亲治惟谨,未尝敕子弟占答,故辞翰可师,人皆藏之以为珍。
有诗百篇,意深语典,因事立诫,要不虚发,而不以示人,其隐德如此。
家居十有二年,以致仕恩转通直郎,以覃恩转奉议郎,赐五品服,盖晚而子孙取科第,仍祖孙五世,基绪不绝。
人方以鲜俪为荣,而公卒矣,享年八十,寔崇宁乙酉六月某甲子也。
曾祖某,故不仕。
祖某,任司封员外郎,赠光禄少卿
父某,任都官员外郎,以公故赠中散大夫
开封陈氏,永嘉县,继室寿光县
男六人,槃、棐、槩、楶、藻、汇。
楶,先公卒。
藻,从事郎、宣州州学教授
公清慎刚介,出于天资,终始完节,不以势利毫发干挠,质之神明无愧也。
乞身强健,时优游自得。
常曰:「吾先世以才短年,今奇拙而寿足矣」。
其退居龙溪,家日益贫,或以赂怵公者,曰:「吾宁贫,忍为此耶」?
官闽日,僧居岁熟荔支守贰而下皆馈焉,无虑万计。
公曰:「是豢吏也夫」!
独斥还之。
后有坐是而黜者,人方服公之廉。
王文公于公为父执,方用事时,汲汲于人物,诸附丽者多贵。
有劝公以异时所得缄尺为献者,公笑而不答。
虽缘吏事,一再造请,谆谆道旧故,而卒无一语及私。
建昌李公常治湖,公以故人子往依焉。
常屡以美官勉公,公不屑也。
渤海张公择宾、南剑陈公称一见公于稠人,即嗟重论荐。
公曰:「不缘介绍而能然,真知我者也」。
录其讳日,岁蔬食以报之。
公尤善摄生,至老精神容貌不少衰,时与壮者角膂力起步为笑乐,往往多不及。
常诵佛书,愿脱疾苦。
方与亲串命酒如平时,神识不谬,俄侧身而逝,众以为获报。
诸孤期以某月某日,奉公葬于龙溪源冕木坞,永嘉夫人祔焉,从公卜也。
谨录公行事如此,以待立言者图不朽焉。
谨状。
信州二堂1121年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八、《浮溪集》卷二○、《方舆胜览》卷一八、《新安文献志》卷四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
宣和二年十月,盗发清溪,入睦入歙入杭,蹂十州之地。
间以兵围信,不克。
天子为出禁旅,付大臣讨平之。
初,清溪民阻山为暴,吏不时制,寖剧。
部使者不以闻,益放兵无所忌,至攻府寺,略人民,由是东南皆警。
时守州令邑者,疆比壤连,无一人奉尺书为朝廷言者。
信州君曰:「贼兴篁竹间,不旬日其锋如此,势非可以朝夕破者。
今不百里俯吾境,万一不戒,如吾民何」?
即斥金帛募士,增陴浚隍,修战斗具。
按蹊隧所通者二十馀所,悉以兵戍之。
通守王侯策,起其属高志临,付以军政。
条便宜,章十馀上。
且以计策告当路之用事及城守者。
十二月,贼覆浙东,军张甚。
顷之焚婺源开化,屡以兵偪信。
知有备,引去。
正月,攻江山、常山,残之。
于是绕信境数百里,皆为贼区。
君居其中,部勒诸将益严,与王、高二侯,勠力缔谋,屯韩岩以托开化,屯馆头以捍常山,屯巘以捍江山。
率深沟固垒,日扬兵境上,为不可测者。
独柳家都不为备,匿精甲数里间,志临以亲兵仆旗鼓踵其后。
贼果虞三戍之众,不敢犯。
二月,既入衢,则鼓行寇柳家都。
营崄峙枨,益驱人为兵,欲必举信。
初以偏师尝,我克之。
已而尽锐攻,号十万
志临出奇兵鏖击,贼大败,拔营去。
追奔数十里,焚荡俘馘至不可胜计,缚其伪统军以献。
因分其兵为三:一自韩岩复开化,一自馆头复常山,一自柳家都复江山。
长驱迅卷,遂复衢州
贼之在他境者,皆望风遁去,东南以平。
于是天子下诏曰:「信州守臣愈,斩贼有功,其进职若官殊等。
通守举舜亦裨赞之良也,增秩次之」。
而以志临为衢州
君与王侯既相与侈上之赐,而喜释于守城之劳也,乃筑堂二,曰「示喜」、曰「后乐」,而书其本末来请。
藻曰:天下之事,所贵于智者,以审于祸福成败之机,而图其大者,区区一时胜负之功,不足议也。
方盗奋于承平百年之馀,民不知兵,吏不知守,独君察于几微,慨然以书抵在位者,或非笑,或怒,且排妒之。
卒之无一不如君策
及情见势屈,而向之为吏者,方狃于故常,曰「吾知谨簿书期会而已。
吾书生也,何以兵为」?
巽懦诪张,争为完躯保妻子之计,视刈其民如草菅然,而无以善之,曾未有奉一州六县无秋毫之失归报天子如君者。
而余顾以为区区一时胜负之功,诚以信于江南为四塞地,使狺然吞噬之心西摇,抚南窥建,北扰宣饶,则虽磨以岁月,未能遽下也。
惟君以方千里之地,屹然于横流奔沸之中,扼其吭,笞其背,使气夺力殚,不能尺寸进,卒夷其众。
当是时,并江循海,三路三十馀州,皆坚壁清野,倚君为重,则君之建立为何如哉?
是宜天子差功第赏,书君令甲,而信州一日暴于天下。
则斯堂之以喜乐名者,君与信人果得而私哉?
君通经术,长于吏治,所至皆可纪。
始君之至州,无十日之赢。
既二年而镪腐粒陈,以之赏功募士,调兵食,皆出于此,可谓为政知所先后,而功非偶然立者,可歌也已。
乃作诗曰:
惟帝奠治,以天为区。
藐彼南服,大江之隅。
八圣休养,狃于丕平。
有不能驯,啸呼以惊。
奋厥蝼蚁,敢仇王师。
帝顾在列,孰予往笞?
矫矫禁旅,统之公侯。
春祃于野,旋师麦秋。
囚献刑得,第勋策劳。
孰固吾圉?
予其汝褒。
在列咸启,信为偏城。
守臣愈,实能弭兵。
惟昔首孽,众为不闻。
曰此猘者,吾疆惧纷。
乃理隍壁,乃褒选锋。
爰走爰集,严兵待攻。
贼屡闯境,引师环之。
一遇鏖击,崩奔不支。
坐以支堞,扼其三方。
邻国仰首,如川得防。
帝曰俞哉,惟汝予力。
锡之命书,光宠而国。
愈拜稽首,敢扬王休
乃作华屋,睇山俯流。
君在斯堂,寄适云杪。
里民户歌,杂以嬉笑。
君在斯堂,宾客粥粥。
间于忧虞,起舞相属。
民祝君寿,长为父师。
毋或去我,阽于垫危。
士曰君材,维试之仂。
如何此州,私我贤伯。
凡厥本剽,载之民谣。
来者是式,君将在朝。
我为颂诗,繄史之订。
匪民之私,天子之庆。
左朝请大夫全州汪君墓志铭绍兴十三年十二月1143年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九一、《浮溪集》卷二六、《新安文献志》卷八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新安汪氏,见于隋末唐初。
五季之乱,有自黄墩徙婺源者,以赀雄饶、歙间。
数世而至君之高祖讳某,擢进士第,起家为秘书丞,赠光禄少卿
曾祖讳某,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赠中大夫
祖讳某,官至奉议郎,赠少傅
三世踵相蹑登进士第,世有清德,为江南闻家。
皇考讳槃,少傅长子也。
少傅春秋高,就养左右不求仕,而纵其弟藻于学。
藻复与君连取科第,里人荣之。
皇考以君赠大中大夫
君讳恺,字伯强
少奇颖浑厚,甫冠,为有司所推,入太学诸生,有能文声。
绍圣四年,解褐调常州晋陵主簿,用荐者升通仕郎、为宣州太平县
坐小法免,授岳州录事参军
丁大中忧,服除监泗州军资库
会盐筴兴,朝廷选君监泰州海安镇盐场
课最,改宣义郎知淮阳军宿迁宣州宁国县。
丁太硕人王氏忧,服除添差通判饶州,除知常州汉阳军吉州,未行,移处州
到官未几,复移知抚州
期年请奉祠,得主管江州太平观
秩满,起知袁州
于是资政殿学士叶梦得给事中胡交修以十科善治财赋荐君,擢提举两浙东路盐香、江南西路转运判官
莅事两月,除知江州
奉祠,得主管台州崇道观
久之,起知全州
君之官簿如此。
岳州平江民以竞渡斗死。
狱上于州,守恶令,欲深探其狱,株连数百人。
时大暑,牢户皆满。
君止系其当罪者数人,馀悉平反出之。
守大怒,君引法力争,守不能屈。
太平有为五斗米道者,相传能致雷雨,迕者立死。
县檄尉捕,尉辞。
君不俟众,躬造其庐,人为君惧,卒禽之置于法。
靖康初,朝廷诏令未通,饶州酒官郝升者,出军伍,怙勇挟奸,持郡短长,郡守不能制而深怨之。
会盗侵旁郡,举城皆奔,升之子亦佩剑出城,为关吏所录,守即诬以叛,并共械于狱,将斩之。
君曰:「急装时以刀剑自卫,人情也,可尽诛乎」?
持之数日,升与其子皆免。
君之将如处州也,敌已至会稽,人皆劝君毋行,君不听。
既而溃兵四集,君求所以绥驭之术,至不解衣而寝者两月。
寻移抚州,未行间,王𤫉马俊兵入属邑,州之南北数百里皆震,新守入境不敢行。
民挽留君,君曰:「此吾心也」。
乃调护其众,使出疆,而民初不知。
未一月,盗宫仪焚处州,于是人人思君,至于感泣。
抚州民许以女归其邻久矣,既而悔之,一日白官,女死于兵半年,请公署为异日之信。
君立械其人于狱,僚属愕然。
君笑曰:「女诚死,不白官也,必女家不良,其父欲盗吾判耳。
请为诸君致其女」。
明日而女果出,人以为神。
绍兴十二年八月某甲子,以疾卒于饶州德兴县所居之第,春秋七十有三。
积官至左朝请大夫
君刻意学问,欲直造作者之域,而不乐为科举之文。
未第时,见秦少游括苍少游奇其文,以手书勉之,然未尝引以自名。
平居孝友清修,日以慕古人、追前辈为事,循循然有德君子也。
及守官临民,则精明刚正,人不能欺,亦不能夺,而卒归于忠厚。
方大中无恙时,承数世清德之后,家贫不能自如,君之所以养志周旋者,无所不至。
时二妹未行,大中以为忧,君继纳两妇,皆公卿大家,乃尽举其嫁时衣珥分遣之,不名一钱。
及官至五品,遇恩当任子,而首任其弟,人以为难。
先是君恬于进取,数免稀迁,居閒之日多。
洎大中与太硕人弃诸孤,家徒四壁立,无置锥可耕。
君合兄弟数房,同食其所得之俸。
他人见之,若不堪其忧,而君绝甘分少,于长幼亲疏必均,未尝以一介取诸人。
客至,饭蔬相对,清淡终日,出于至诚。
乃并其家仆隶儿童,亦怡然无不满之色,可谓贤也已。
故卒之日,无不出涕。
凡三娶:初室吕氏,次蒋氏,次李氏。
朝散郎、赠通奉大夫吕全、宣德郎蒋珍、中散大夫李演之女,而观文殿学士蒋之奇枢密使李咨之孙也,皆封宜人
三子。
曰尧举,右迪功郎铸钱司催纲官
舜举右修职郎漳州龙岩县
仲举,未仕。
一女,适进士俞允恭
尧举等以十三年十二月丁酉,奉君葬饶州德兴县龙溪少傅墓南三里。
藻虽于君为诸父,而少君九岁,少同学,长同仕也,是宜为之铭。
铭曰:
呜呼!
人皆乐其所忧,而君独忧其所乐;
人皆丰其所约,而君独约其所丰。
以孝友纯诚懋其本,以康宁寿祺赍其终。
故所居人慕之,所莅民思之,无秋毫愧怍于其中。
盖古之德人,今之循吏也,尚千万年,勿毁其宫。
左朝奉郎处州江君墓志铭绍兴九年正月1138年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九一、《浮溪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
崇宁初,余入太学诸生,始识兰溪江安中
望其容粹然而温,听其言款然而诚,与之谈经,超然得其指归,及议论反覆,确然莫可回夺也。
余于是定交焉。
自此间数年必一相从,见于婺源、于会稽,而婺源为最久。
绍兴戊午,余居吴兴之长城,与安中不相闻者三年。
一日,其孤䩚以状来告曰,六月壬午安中卒矣。
余为位以哭,曰:嗟乎,安中之材而止于是哉!
非予铭安中而谁欤?
君讳惇提安中其字也。
高祖澄,以赀雄其乡,重功名,省器识,厚币致四方贤者,使与其子游。
数十年间,诸孙登进士第者十馀人,繇是兰溪之江闻天下。
祖逊,赠朝请郎
父术,以奉议郎致仕,赠朝散大夫
君少沈厚秀整,长七尺,美须眉,闭门读书,不关世事。
游太学,以俊伟称。
大观三年,擢进士第,调湖州司法参军
丁内艰,筑室墓左,终丧而归。
歙州司士曹事婺源阙,州以属君。
县居山谷间,民喜讼,凡令至皆谢病去。
君曰:「是不足与为治耶」?
涖以至诚,俗为之变。
郓州州学教授
以父忧,居家。
方腊之党陷兰溪,求官吏甘心焉。
或执君以献,适用事者婺源人,识君,曰:「此吾邑江令君也,其可杀耶」?
趣释之。
处州丽水增城陴于群盗喋血之馀,至今为邑人所纪。
以功改宣教郎、权衢州江山丞。
苗傅兵溃,王师蹑之。
县以不前知,官吏皆遁去,君攘袂曰:「贼趋闽且得险,攻之引日,今追兵之机,间不容发,为州县者,当亟索所有迎饷,奈何尺寸纸耶」?
即扩廪赍粮而前,师赖以济,士大夫服其知变。
金人渡江,傅崧卿防遏使,君以客从。
时溃兵踵降,州县无见储,或请取诸民以给。
君不听,悉发封桩钱粟赋之,所过无秋毫扰人。
乘舆还阙,千里晏然,君力为多。
奉议郎通判宣州
州承废乱之后,流冗系道,君抚纳有恩,人争图君像事之。
监察御史刘大中宣谕江南,诏求人材可用者,大中异之,至州察君而信,首以君应诏
承议郎,诏诣行在所,入对合旨,除知处州,迁朝奉郎
未行,卒,年六十。
娶胡氏,封安人
二男一女。
男曰䩚、曰𩊭。
䩚,求君铭者也。
女未行。
君襟量冲夷,与之游者未尝见有喜怒之色。
为文简劲,似其为人。
平居退然不能言,遇事刚决,率出人意表,又裁处悉得其宜,故当多事时,数以功显
甫中寿而殁,用不极其材,闻者惜之。
诸孤以绍兴己未正月己酉,葬君其县龟坑之原。
其铭曰:
古儒者,学不虚。
出逢时,乃发舒。
逮世庞,异古初。
以儒名,类阔疏。
反卿相,出戏车。
安中,少凛如。
取儒科,始一摅。
属民间,去里闾。
曰予吏,责在予。
起创残,已喟歔。
果遄追,觐帝居。
达虽晚,出有旟。
谓功名,当特书。
曾甲子,不少馀。
孰君藏,俯故庐。
学士藻,识厥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