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秋日即事呈同僚 北宋 · 韦骧
五言排律 押豪韵
潇洒临霜夕,清居守决曹。
严城吹角罢,隔垄听猿号。
警卒持更切,呼囚报钥牢。
讼庭澄一水,尘事戢千毛。
檐阒蚊雷绝,池虚蛙吹逃。
逍遥静襟虑,抖擞敞(原作敝,据四库本改)袛裯。
树木彫零尽,星辰气燄豪。
月微棕影薄,风急雁声高。
忆昔随群学,当时髧二髦。
读书图皦皦,感古动忉忉。
意趣青云近,煇光白玉韬。
百钱宁问卜,一钓连鳌
直谅谋相与,回邪欲尽鏖。
自期非干蛊,幸遇岂屯膏。
翻愧彫文陋,难逢异数褒。
葳蕤从末宦,淟涊著青袍。
敛翅鹰栖臂,垂头骥伏槽。
安能枉寻尺,犹得饱藜蒿。
但恃心如砥,那矜目察毫。
穷通任甄治(四库本作冶),险恶远波涛。
养浩虽潜孟,折腰诚愧陶。
常咍强蛇足,敢叹抑牛刀。
衮衮途泥里,悠悠日月慆。
居然成俗态,何足谓贤劳。
贫贱非无赖,清平况夙遭。
边隅虚障候,弓矢载鞬櫜。
途易家音数,官閒坐食叨。
人皆讥野僻,我独固持操。
寂寞几尘甑,包并或餔糟。
趋时聊勉勉,乐道每嚣嚣。
肺腑兹尤慰,朋从义不謟。
相逢甚优渥,得兴且游遨。
胜赏当随地,秋郊况附壕。
山溪正堪屐,溪曲尚容舠。
莫计空清俸,须令贳浊醪。
菊香分嚼蕊,蟹美共持螯
谈席争挥麈,诗坛让拥旄。
纵横新义论,嗣绝(四库本作续)旧风骚。
气锐千戈立,辞抽万茧缫。
功名休挂齿,志业本
发运度支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三、《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二
右。
某伏以抱非常之略,微剧任不足见其所施;
对有为之时,唯钜贤乃可分其所寄。
材与世而相会,义兼命以不违,亦振古之所难逢,在吾儒而为盛事。
若簪绂倾风之众,驰庆争先;
而门阑德之生,致诚独后。
岂自贻于谴绝,盖久困于拘挛。
少平恐惧之衷,辄恃高明之度。
仰惟经画馀裕,福休在躬。
恭以某官气禀纯和,量函方厚,术学坚正,智谋博通。
应事变以无穷,适时宜而有要。
清平之重器,奋夷亮之大心。
未涉四邻之荣,暂颛六路之计。
风力扬于朝右,事权半于寰中。
无愧古人,真得壮行之志;
实繁舆议,尚淹入告之猷。
某顷冒奖知,复陶庇育,铭诲言而历历,向恩义以拳拳。
何日望尘,得伸却埽之礼;
惟时钦颂,固有恋轩之情。
伏望上副倚毗,精调寝膳。
论守治至难奏元祐六年十二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九、《国朝诸臣奏议》卷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六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二
臣过被圣恩驱策,得侍清光,亲闻德音,要使静而不扰,安而无危,内惠中国,外绥四方,日隆广问,未尝不及政事之得失,臣同天下庆幸。
陛下聪明,可谓知要矣。
如君臣同德,共行此道,数年之间,必复见仁宗至治之时
比观朝廷之事,似未副圣明之本意者,臣甚惑之。
岂大臣不能将顺德美,究宣睿泽,以广为宗社长久安宁之计欤?
或者圣意稍怠,奸人伺隙,得进邪说,以眩乱聪明欤?
臣早蒙知遇,擢在言路,纳忠补报,难同众人,不忍不为陛下一言也。
愿陛下察臣之志,少加听焉。
臣闻论者曰致天下之治难,守天下之治易,臣独曰致之为易而守之为难也。
盖自古人主图治之初,莫不急于求贤,渴于闻谏,得一善惟恐未能行,见一不善惟恐不能去,潜心于万事幽微之无形,用意于众人思虑之不到,兢兢业业,不敢暇豫,终至于安乐而无事,此天下之治所以致之为易也。
亦既治矣而放其心,气日益骄,志日益怠,谓贤者得矣而忽于求,谓善言尽矣而厌于听,谓事之微者为不足虑,谓患之隐者为不足防,奸生而不察,祸萌而不悟,故终致于败乱而莫之救,此天下之治所以守之为难也。
《易》曰:「君子安不忘危,治不忘乱」。
又《既济》卦之象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盖安有危之理,治有乱之机,既济而犹思祸患之潜伏,此皆圣人戒惧于治安无患之时者也。
恭惟陛下临御,七年于今。
进贤去佞,协天下之公;
兴利除害,同百姓之欲。
刑罚清平,赋歛均节。
奸宄已销,兵革略戢。
岁物丰穰,民力宽暇。
可谓有治之渐矣。
守而勿失,治道可成,正是两宫持守至难之际也。
恭惟皇帝陛下,进学不倦,临政不忽,无宫室之好,无声乐之玩,无佛老之惑,无用武之蔽,所以守之者有道矣。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仁敬明谨,济以大公,判别谗邪,裁抑侥倖,听断之间,事理常尽,照临之下,物无徇情,此之用心也。
而臣之区区,尚以为忧者,窃恐陛下以未成之治为已大治,以小康之俗为可久安。
苞桑之虑,日懈于心;
朽索之畏,不及于前。
盖积累而成者为至难,怠忽而败之者为至易。
臣区区之忠,盖已面陈,伏望陛下不以臣言为愚,审思而力行之。
臣屡蒙圣恩,降旨开纳,臣未敢以为喜。
《书》曰「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又曰「戒哉,儆戒无虞」。
愿陛下必行可听之言,儆戒无虞之事,延洪无疆之休,天下幸甚。
〔贴黄〕窃以政事之本,在于用人。
朝廷人材纯一,则政事自然安静。
但君子在内,小人在外,即是泰道。
如君子小人混而为一,则泰道何缘得成?
君子小人不可并用,犹冰炭之不可同器,一长一消,自然之理也。
此在人君常用意于进君子退小人,则治道可成而天下受泰矣。
伏望圣明,留意于此。
夫小人而无材者虽无足畏,然亦不可也。
小人之性,喜于嫉善良,为朋邪,是不材者使之得路,必又将引用小人之有材者以济其奸,终为国家之害。
此其不可用也决矣,愿陛下察之。
窃以臣之为道,在于尽忠。
忠之为字,谓中心一则为忠也,中心二则为患矣。
夫臣下有爱君忧国,与上同德同心,而能奋然当怨排难,无虑顾室家之忧者,可谓中心一矣。
陛下察其有是心矣,岂不为忠也,可疏之乎?
臣下有外示爱君忧国,而其中不与上同德同心,不肯当怨排难,但务收恩买誉,切切于营私者,乃中心二也。
陛下察其有是心焉,岂不为患,可亲之乎?
此用人之要也,伏望深留宸念。
王定国诗集叙1083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六○、《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七二、《文章辨体汇选》卷三六八、《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九八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
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
若夫发于性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
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五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
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
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
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
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馀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一日,定国颜复长道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范景仁墓志铭1086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一四、《皇朝文鉴》卷一四三、《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一八、《容斋三笔》卷五、《群书考索》前一集卷五○、《文章正宗》续集卷九、《翰苑新书》前集卷六七、《秘笈新书》卷一二、《三续古文奇赏》卷二四、《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二二六、嘉庆《华阳县志》卷三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熙宁元丰间,士大夫论天下贤者,必曰君实景仁
其道德风流,足以师表当世
其议论可否,足以荣辱天下。
二公盖相得欢甚,皆自以为莫及,曰:「吾与子生同志,死当同传」。
而天下之人亦无敢优劣之者。
二公既约更相为传,而后死者则志其墓。
君实为《景仁传》,其略曰:「吕献可之先见,景仁之勇决,皆予所不及也」。
轼幸得游二公间,知其平生为详,盖其用舍大节,皆不谋而同。
仁宗时论立皇嗣英宗时濮安懿王称号,神宗时论新法,其言若出一人,相先后如左右手。
君实常谓人曰:「吾与景仁兄弟也,但姓不同耳」。
然至于论钟律,则反复相非,终身不能相一。
君子是以知二公非茍同者。
君实之没,轼既状其行事以授景仁景仁志其墓,而轼表其墓道。
景仁之墓,其子孙皆以为君实既没,非子谁当志之,且吾先君子之益友也,其可以辞!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
其先自长安,六世祖隆,始葬成都之华阳
曾祖讳昌祐,妣索氏。
祖讳昌,妣张氏。
累世皆不仕。
考讳度,赠开府仪同三司
妣李氏,赠荥国太夫人,庞氏,赠昌国太夫人
开府以文艺节行,为蜀守张咏所知。
有子三人。
长曰镃,终陇城
次曰锴,终卫尉寺丞
公其季也。
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
薛奎守蜀,道遇镃,求士可客者,镃以公对。
公时年十八,与语奇之,曰:「大范恐不寿,其季廊庙人也」。
还朝与公俱。
或问入蜀所得,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于世」。
时故相宋庠与弟祁名重一时,见公称之,祁与为布衣交。
由是名动场屋,举进士,为礼部第一。
故事,殿廷唱第过三人,则礼部第一人者必越次抗声自陈,因擢置上第。
公不肯自言,至第七十九人乃出拜,退就列,无一言。
廷中皆异之。
释褐为新安主簿
宋绶留守西京,召置国子监,使教诸生
秩满,又荐诸朝,为东监直讲
参知政事王举正荐,召试学士院,除馆阁校勘,充编脩《唐书》官。
当迁校理
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为开封府推官,擢起居舍人知谏院兼管句国子监
上疏论民力困弊,请约祖宗以来官吏兵数,酌取其中为定制,以今赋入之数十七经费,而储其三以备水旱非常。
又言:「古者冢宰制国用,唐以宰相兼盐铁转运,或判户部度支,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益兵无穷,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请使中书枢密通知兵民财利大计,与三司同制国用」。
温成皇后
太常议礼,前谓之园,后谓之园陵。
宰相刘沆前为监护使,后为园陵使
公言:「尝闻法吏舞法矣,未闻礼官舞礼也。
请诘问前后议异同状」。
又请罢焚瘗锦绣珠玉以纾国用,从之。
时有敕,凡内降不如律令者,令中书枢密院及所属执奏。
未及一月,而内臣无故改官者,一日至五六人。
公乞正大臣被诏故违不执奏之罪。
石全斌以护温成葬,除观察使
凡治葬事者,皆迁两官。
公言章献、章懿、章惠三太后之葬,推恩皆无此比,乞追还全斌等告敕。
文彦博富弼入相,百官郊迎,时两制不得诣宰相居第,百官不得间见。
公言隆之以虚礼,不若开之以至诚,乞罢郊迎而除谒禁,以通天下之情。
议减任子及每岁取士,皆公发之。
又乞令宗室属疏者补外官。
仁宗曰:「卿言是也,顾恐天下谓朕不能睦族耳」。
公曰:「陛下甄别其贤者显用之,不没其能,乃所以睦族也」。
虽不行,至熙宁初,卒如公言。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
或诬人阴私。
公独引大体,略细故。
陈执中为相。
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
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
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狱犴充斥,执中当任其咎。
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
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
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
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
周王既薨,真宗取宗室子养之宫中,此天下之大虑也。
愿陛下以太祖之心,行真宗故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
章累上,不报。
因阖门请罪。
会有星变,其占为急兵。
公言:「国本未立,若变起仓卒,祸不可以前料,兵孰急于此者乎?
今陛下得臣疏,不以留中而付中书,是欲使大臣奉行也。
臣两至中书,大臣皆设辞以拒臣,是陛下欲为宗庙社稷计,而大臣不欲也。
臣窃原其意,特恐行之而陛下中变耳。
中变之祸不过于死,而国本不立,万一有如天象所告急兵之忧,则其祸岂独一死而已哉!
夫中变之祸,死而无愧,急兵之忧,死且有罪,愿以此示大臣,使自择而审处焉」。
闻者为之股栗。
除兼侍御史知杂事
公以言不从,固辞不受。
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
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
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凡见上,面陈者三。
公泣上亦泣,曰:「朕知卿忠,卿言是也。
当更俟三二年」。
凡章十九上,待罪百馀日,须发为白,朝廷不能夺。
乃罢知谏院,改集贤殿修撰判流内铨修起居注,除知制诰
公虽罢言职,而无岁不言储嗣事。
仁宗春秋益高,每因事及之,冀以感动上心。
及为知制诰,正谢上殿,面论之曰:「陛下许臣今复三年矣,愿早定大计」。
明年,又因袷享献赋以讽。
其后韩琦卒定策立英宗
翰林学士史馆修撰,改右谏议大夫
英宗即位,迁给事中,充仁宗山陵礼仪使
坐误迁宰臣官,改翰林侍读学士,复为翰林学士
中书奏请追尊濮安懿王,下两制议,以为宜称皇伯,高官大国,极其尊荣,非执政意,更下尚书省集议。
已而台谏争言其不可,乃下诏罢议,令礼官检详典礼以闻。
公时判太常寺,率礼官上言:「汉宣帝昭帝为孙,光武平帝为祖,则其父容可以称皇考,然议者犹非之,谓其以小宗而合大宗之统也。
今陛下既考仁宗,又考濮安懿王,则其失非特汉宣、光武之比矣。
凡称帝若皇若皇考,立寝庙,论昭穆,皆非是」。
于是具列仪礼及汉儒论议、魏明帝诏为五篇奏之。
翰林侍读学士出知陈州
陈饥,公至三日,发库廪三万贯石,以贷不及奏,监司绳之急,公上书自劾,诏原之。
是岁大熟,所贷悉还,陈人至今思之。
神宗即位,迁礼部侍郎,召还,复为翰林学士兼侍读群牧使、句当三班院知通进银台司
公言:「故事,门下封駮制敕,省审章奏,纠举违滞,著于所授敕,其后刊去,故职寖废,请复之,使知所守」。
从之。
纠察在京刑狱
王安石为政,始变更法令,改常平为青苗法。
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最为近古,不可改。
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
且陛下疾富民之多取而少取之,此正百步与五十步之间耳。
今有二人坐市贸易,一人下其直以相倾夺,则人皆知恶之,其可以朝廷而行市道之所恶乎」!
疏三上,不报。
迩英阁进读,与吕惠卿争论上前,因论旧法预买䌷绢亦青苗之比。
公曰:「预买亦敝法也。
若陛下躬节俭,府库有馀,当并预买去之,奈何更以为比乎」?
韩琦上疏,极论新法之害,安石使送条例司疏駮之。
谏官李常乞罢青苗钱,安石令常分析,公皆封还其诏书。
诏五下,公执如初。
司马光枢密副使
以所言不行,不敢就职,诏许辞免,公再封还之。
上知公不可夺,以诏直付,不由门下。
公奏:「由臣不才,使陛下废法,有司失职,乞解银台司」。
许之。
会有诏举谏官,公以轼应诏,而御史知杂谢景温弹奏轼罪。
公又举孔文仲为贤良。
文仲对策,极论新法之害。
安石怒,罢文仲归故官。
公上疏争之,不报。
时年六十三。
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
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
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
闻者皆为公惧。
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又曰:「望陛下集群议为耳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成为腹心,以养和平之福」。
天下闻而壮之。
安石虽诋之深,人更以为荣焉。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
客至,辄置酒尽欢。
或劝公称疾杜门。
公曰:「死生祸福,天也。
吾其如天何」!
同天节乞随班上寿,许之。
遂著为令。
久之归蜀。
与亲旧乐饮,赈施其贫者,期年而后还。
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朝廷有大事,辄言之。
官制行,改正议大夫
今上即位,迁光禄大夫
初,英宗即位,祔仁宗主而迁僖祖
神宗即位,复还僖祖而迁顺祖
公上言:「太祖宋州有天下,与汉高祖同,僖祖不当复还。
乞下百官议」。
不报。
及上即位,公又言乞迁僖祖,正太祖东向之位。
时年几八十矣。
韩维上言:公「在仁宗朝,首之议,其后大臣继有论奏,先帝追录其言,存没皆推恩,而镇未尝以语人,人亦莫为言者,虽颜子不伐善,介之推不言禄,不能过也」。
悉以公十九疏上之。
端明殿学士
特诏长子清平县百揆改宣德郎,且起公兼侍读提举中太一宫。
诏语有曰:「西伯善养,二老来归。
汉室卑词,四臣入侍。
为我强起,无或惮勤」。
公固辞不起,天下益高之。
提举嵩山崇福宫
公仲兄之孙祖禹,为著作郎,谒告省公于许。
因复赐诏,及龙茶一合,存问甚厚。
数月,复告老,进银青光禄大夫,再致仕。
初,仁宗李照改定大乐,下王朴乐三律。
皇祐中,又使胡瑗等考正,公与司马光皆与。
公上疏,论律尺之法。
又与往复论难,凡数万言,自以为独得于心。
元丰三年神宗诏公与刘几定乐
公曰:「定乐当先正律」。
上曰:「然。
虽有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公作律尺、龠、合、升、斗、豆、区、釜、斛,欲图上之,又乞访求真以定黄钟。
刘几即用李照乐,加用四清声而奏乐成
诏罢局,赐赉有加。
公谢曰:「此刘几乐也,臣何与焉」。
提举崇福宫,欲造乐献之,自以为嫌,乃先请致仕。
既得谢,请太府铜为之,逾年乃成。
李照乐下一律有奇。
二圣御延和殿,召执政同观,赐诏嘉奖,以乐下太常,诏三省、侍从台阁之臣皆往观焉。
时公已属疾,乐奏三日,而薨。
元祐三年闰十二月癸卯家朔,享年八十一。
讣闻,辍视朝一日,赠右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忠文
公虽以上寿贵显,考终于家,无所憾者,而士大夫惜其以道德事明主,阅三世,皆以刚方难合,故虽用而不尽。
及上即位,求人如不及,厚礼以起公,而公已老,无意于世矣,故闻其丧,哭之皆哀。
公清明坦夷,表里洞达,遇人以诚,恭俭慎默,口不言人过。
及临大节,决大议,色和而语壮,常欲继之以死,虽在万乘前无所屈。
笃于行义,奏补先族人而后子孙,乡人有不克婚葬者,辄为主之,客其家者常十馀人,虽僦居陋巷,席地而坐,饮食必均。
兄镃卒于陇城,无子,闻其有遗腹子在外,公时未仕,徒步求之两蜀间,二年乃得之,曰:「吾兄异于人,体有四乳,是儿亦必然」。
已而果然。
名之曰百常。
以公荫,今为承议郎
公少受学于乡先生庞直温。
直温之子昉卒于京师,公娶其女为孙妇,养其妻子终身。
其学本于六经仁义,口不道佛老申韩异端之说。
其文清丽简远,学者以为师法。
凡三入翰林,知嘉祐二年六年八年治平二年贡举,门生满天下,贵显者不可胜数。
诏脩《唐书》、《仁宗实录》、《玉牒日历类篇》。
凡朝廷有大述作、大议论,未尝不与。
契丹高丽皆知诵公文赋。
少时尝赋「长啸却胡骑」,及奉使契丹,虏相目曰:「此长啸公也」。
其后兄子百禄亦使虏,虏首问公安否。
有《文集》一百卷,《谏垣集》十卷,《内制集》三十卷,《外制集》十卷,《正言》三卷,《乐书》三卷,《国朝韵对》三卷,《国朝事始》一卷,《东斋记事》十卷,《刀笔》八卷。
积勋柱国,累封蜀郡开国公食邑加至二千六百户,实封五百户。
娶张氏,追封清河郡君
再娶李氏,封长安郡君
子男五人。
长曰燕孙,未名而卒。
次百揆,宣德郎监中岳庙
次百嘉,承务郎,先公一年卒。
次百岁,太康主簿,先公六年卒。
次百虑,承务郎
女一人,尝适左司谏吴安诗,复归以卒。
孙男十人。
祖直,襄州司户参军
祖朴,长社主簿
祖野、祖平,假承务郎
祖封,右承奉郎
祖耕,承务郎
祖淳、祖舒、祖京、祖恩。
孙女六人,曾孙女三人。
公晚家于许,许人爱而敬之。
其薨也,里人皆出涕。
元祐四年八月己未,葬于汝之襄城县安乡推贤里,夫人李氏祔。
公始以诗赋为名进士,及为馆阁侍从,以文学称。
虽屡谏争及论储嗣事,朝廷信其忠,然事颇秘,世亦未尽知也。
其后议濮安懿王称号,守礼不回,而名益重。
及论熙宁新法,与王安石吕惠卿辨论,至废黜不用,然后天下翕然师尊之,无贵贱贤愚,谓之景仁而不敢名,有为不义,必畏公知之。
公既得谢,轼往贺之曰:「公虽退而名益重矣」。
公愀然不乐,曰:「君子言听计从,消患于未萌,使天下阴受其赐,无智名,无勇功,吾独不得为此,命也夫。
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
轼以是愧公。
铭曰:
凡物之生,莫累于名。
人顾趋之,以累为荣。
神人无名,欲知者希。
人顾忧之,以希为悲。
熙宁以来,孰擅兹器?
嗟嗟先生,名所不置。
君实,公在颍昌
皆欲忘民,民不汝忘。
君实既来,遁归于洛。
絷而维之,莫之胜脱。
为天相君,为君牧民。
道远年徂,卒徇以身。
公独坚卧,三诏不起。
遂解天刑,竟以乐死。
世皆谓公,贵身贱名。
孰知其功,圣人之清。
贪夫以廉,懦夫以立。
不尸其功,无丧无得。
君实之用,出而时施。
如彼水火,宁除渴饥。
公虽不用,亦相其行。
如彼山川,出云相望。
公维蜀人,乃葬于汝。
子孙不忘,尚告来者。
和人腊日 北宋 · 李之仪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又听村村腊鼓鸣,年丰物阜庆清平
星霜陡觉岁华晚,时序祇伤今古情。
装景雪花飞点点,催诗云叶乱英英。
自惭伏腊尤多误,和语烦公子细评。
连州重修车陂 北宋 · 郑侠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七六、《西塘集》卷三、《永乐大典》卷二七五四
熙宁九年岁除日杜靖国连州
明年正月初,明以书来言车陂之利,曰:连,江山之佳郡。
惟冈岭重复,而地形硗确,穴地数尺,鲜不遇石。
城中之井以十数,而少旱即涸。
湟川自郡北南行,而陂于西域,百步而近。
其流清,其味甘,唯大旱,山焦泽焚,而此不竭也。
昔有就陂之深而为车者,漱石为渠,道之入城。
凡仓廪府库,官之廨宇,皆得以周济
岁旱,则引其流,环之城中,盖民屋吏家,僧居道室,军士之垒,与夫沟池之浸润,园圃之灌溉,鲜不赖其施者。
有缪于政体,不思其费小而利大也,因废而不修,郡人甚叹息之。
岁少涸,则公私皂仆,汩汩远至城外,溪汲以待餴饎涤濯,而馀无及矣,如是者累年。
予之交代郎中张公,始复其旧,且言:「张公之为政,清平夷易,无矜聪明,以掩前人之美,而见己之善,惟公私之利是图。
予嘉焉,子其志之,予砻石待之」。
未几,又以书来,曰:「石既具矣,然予以城中之民,其口万计,而车陂之利,一轮为不足,又于其旁,增置一轮,于是城中远近,无不均
盖其费无几,功用之成,曾不旬日,而举郡皆利。
此为政之急务也,何惮而不为哉」!
予于是喟然叹曰:靖国,其真乐人之善,而爱民深之所为也。
苍山巨崖,陂湖池泽,丘陵阪险,凡在天地之间者,孰非民之利?
患在乎人之不尽其心耳。
惟智为能,乐运其才,而思以济众为己任。
是故位无小大,地无远近,凡可以有为者,无不举。
而世之饰智矜愚,嗜功名而喜新奇者,往往率意妄作,诞谩诬罔。
绣春葩而画凝脂,有徒费而无实效,固多矣。
而忌修惮作,乐因循而茍岁月者,又皆惧谗畏讥,偷懦窜缩,毁佳庸于已成,指厚利为无益,比比皆是也。
是以山泽之利,闭而不施,阴阳失其道,而民不被其赐也。
如张公所为,修之已废,而不自以为功;
靖国又能乐道前人之善,而益其所未至。
使环州之人,无不均,率皆更政易任,未尝相知名,而所以兴滞起废,惟公私是利者,犹之同席而谋也。
呜呼,何其用心之公,措事之当!
与夫所谓绣春葩,画凝脂,徒费而无实效,毁佳庸于已成,指厚利为无益者远矣!
予是以乐为之书。
乞革大害去大奸奏元祐元年正月甲辰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四、《太平治迹统类》卷一八、《续资治通鉴》卷七九
臣闻盛德之君必有所畏,上所畏者天道,下所畏者民心,故常悦民心以求天道,顺天道以慰民心。
伏见自不雪,今涉春矣,旱暵为灾,非独一方,而广及四远,苗槁悴,水泉消涸,变异甚大。
此天道之所以警陛下也。
民心嗷嗷日惧,疾疫交生而饥馑继作,流亡无所而盗贼繁兴,非国家小事。
陛下何不于民心而求之?
今陛下仁爱之念固深且至矣,然徒为祈禳小数,以冀消伏,则臣以谓未得所以求天道之要。
天道之要,在民所苦者革之而不吝,民所恶者去之而勿疑尔。
传曰:「动民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
非欺后世之说也。
惟陛下无忽,幸甚。
臣观天地之所以示意于陛下者,非不再三。
比者既阴而复晴,欲雪而还已,陛下知其然乎?
犹陛下于天下之大害、朝中之大奸,已悟而复疑,将断而又止也。
如陛下旷然判忠邪,别是非,除大害,复大利,使亿兆鼓舞,欢然一辞,和气上薄于天,则天自将以膏泽嘉瑞答陛下矣,何忧乎灾变,何事乎祈祷也哉?
今天下之大害莫如青苗、免役之法,阴困生民莫如茶盐之法,流毒数路,陛下固知之矣。
且优柔而未断以绝其源,此民心之所以犹郁,而天意之所以未开也。
朝中之大奸莫如蔡确之阴邪险刻,章惇之谗贼很戾,相为朋比,以蔽天聪,虐下罔上,不忠之迹著于两朝。
天下之人皆愿逐而去之,以致清平,而陛下反容而留之。
此民心之所以犹郁,而天意之所以未开也。
伏望陛下上体天心,下观民意,奋厉威刚,一革大害,一去大奸,以为宗社无穷之休,以为生灵莫大之福。
然臣章虽数上,而天听益远,言已极而圣心未回。
意者,陛下以臣怀嫌挟怨,不本天下公议而私出己意,妄诋大臣。
愿陛下出臣前后章疏,集百官于朝堂会议,以决是非。
傥以臣言为非,则臣甘从窜斥。
如以臣言为是,则乞罢
臣非敢有激也,不然,恐无以解圣心之疑,而成天下之治。
臣不胜拳拳忠告之至。
〔贴黄〕今奸邪在朝,格陛下之良心,害陛下之美政者,非一二人。
然莫如蔡确章惇为奸臣之杰也。
臣不得不先为陛下力言之,惟睿明省纳,幸甚。
〔又贴黄〕臣窃听中外之议,皆望升祔后大有所变,进忠退奸,兴利除害,以满四海之望。
而沈然不闻,但闻升祔后执政大臣无名转官,受厚赐而已。
今大旱如此,正当如两汉故事,策免三公之时,而反滥赏等,此天道之所以不顺也。
伏望陛下鉴古而行,以答天戒,国家幸甚。
吉老清平戏作集句(原注:即普觉。按:《年谱》编入元丰六年太和作。)1083年 北宋 · 黄庭坚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
飞盖相追随,携手共行乐。
我有一樽酒,聊厚不为薄。
珍木郁苍苍,众鸟欣有托。
密竹使径迷,初篁包绿箨。
有渰兴南岑,森森散雨足。
万物生光辉,夕阳山谷集作阴)平陆
蚕月观时暇,振衣聊踯躅。
沈迷簿领书,未尝废丘壑。
王度日清夷,镇俗在简约。
人生非金石,亲友多零落。
漆园有傲吏,君平寂寞
所愿从之游,逝者如可作。
圣与权郡 其一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九○、《山谷全书·续集》卷一
伏辱书赐勤恳,叙襄贲总角之旧,欣怅兼怀。
道出贵郡,遂有参承之幸,何慰如之?
夏气暄浊,不审何如?
伏惟简易清平,从民所愿,寝食之味,有神相之。
两日苦宾客,至二鼓乃办作此,极草草,伏幸裁察。
论君道在立己知人奏元祐三年十月 北宋 · 曾肇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七七、《国朝诸臣奏议》卷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
臣伏见陛下即位以来,早朝晏罢,负扆端庄,渊默弗言;
虽在深宫之中,不为佚豫之好。
可谓有克肖祖宗之圣质。
退朝燕处,翰墨是亲;
日御迩英,虚心恭己,以延讲诵。
可谓有急于问学之诚心。
夫有克肖祖宗之圣质,又有急于问学之诚心,则引而达之,广而大之,正今日之所务也。
盖圣人之性与人同,在谨其初而已。
夫性之初,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火之始然,一荧爝之微尔
及其至也,其明足以烛万物,其用足以铄金石,其利博矣。
然设之弗当,则燎原野,焚玉石,而不胜其害也。
泉之始达,一勺之多尔;
及其至也,大而为江河,细而为沟浍,其利博矣。
然导之非理,则暴怒悍突,怀山襄陵,而不胜其害也。
人之性,何以异于是哉?
况夫有天下之大,享四海之富,靡曼之声,妖淫之色,足以移其耳目;
宫室狗马,珠玉绮绣之玩,足以移其心志。
与贤人处矣,而不肖者参之;
与正士游矣,而邪人间之。
日渐月渍,习与性成,则明者或至于昏,仁者反而为暴。
岂其天资之固然哉?
设之弗当,导之非理故也。
故以舜之为君,而禹告以「无若丹朱傲」;
以禹之为君,而其戒见于《五子之歌》;
武王之为君,而太保作《旅獒》以训。
至于成王,而训戒益详。
周公作《无逸》,又作《七月》之诗;
召康公作《公刘》以戒民事,又作《泂酌》以言皇天。
亲有德,飨有道,其诲可谓谆谆矣。
故以成王中材之主,而能持盈守成,卒为贤君者,设之得其当,导之适其理故也。
自古治世少而乱世多,天下之柄,或移于权臣,或假于外戚,或出于宦寺
诸侯或强大而不可制,夷狄或骄慢而不可屈,兵或恣睢而不可使。
海内之赋入,或专于彊藩悍将,而县官不能有也;
百里之长,或专杀而司寇不能治也。
有一于此,人主虽有特起之资,欲治之志,而其势不能以大有为。
此古今之通患也。
本朝承平百有馀年,政出于一,群臣奉法遵职,外戚奉朝请宦寺供扫洒而已。
州县之势,如臂使指;
夷狄引首,待我衣食。
制兵与赋,皆得其要。
刑罚清平,又前世之所未有也。
六圣相传,以至陛下。
言其德则光大,言其业则富有,言其势则便利。
陛下又有克肖祖宗之圣质,有急于问学之诚心,引而达之,广而大之,欲王则王,欲帝则帝,惟陛下之所向而已。
孔子曰:「为君难」。
知为君之难,固有时而易矣。
何以言之?
君道莫难于立己,莫难于知人。
己非礼不立,人非言不知也。
孔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臣请为陛下言之。
夫所谓礼,非制度文为之事也。
奸声乱色,不留于聪明;
淫乐慝礼,不接于心术。
非正勿视也,非正勿听也,非正勿言也,非正勿动也。
视听言动由于礼,则内之非僻之思无自而生,外之非僻之习无自而入。
内有以正其心,外有以正其行。
夫然,故施于事亲则孝,施于兄弟则顺,施于族姻则睦,施于郊庙则敬,施于朝廷则庄,施于治民则仁,施于军旅则威,无所施而不当矣。
孔子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其守岂不约,其效岂不博哉!
至于知言,其事尤难。
盖言亦多端矣,有辩有讷,有华有质,有是而非,有迂而直,不可不察也。
非独如此,人主必有好恶之心,有是非之心。
所好者正,所恶者邪,以忠为是,以佞为非,则固善矣。
不幸反此,则小人必将逢其所好,避其所恶,矜其所是,讳其所非,以售其奸言,以行其私说。
故人主好高远,则窾言入;
好卑近,则迩言至;
好刑名,则惨刻之说进;
好功利,则兴作之谋用。
上以此求于下,下以此应于上,同者谓之贤,异者谓之愚。
而君子杂处于小人之间,方且逆其所顺,强其所劣。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必献其否,以成其可;
君所谓否而有可焉,必献其可,以替其否。
如是而君不察焉,则小人日亲,君子日疏,小人日进,君子日退,君子道消,小人道长。
此治乱安危之所以分也。
治乱安危之分,在于听言之际,岂不可畏也哉?
汉文帝张释之而退啬夫,则风俗至于笃厚;
唐太宗魏郑公而绌封伦,则致治几于太平。
齐桓公不听管仲而进易牙苻坚不听王猛而信慕容垂,则不旋踵而败亡,其效岂不深切著明哉!
伏惟陛下有克肖祖宗之圣质,有急于问学之诚心,宜其于礼不勉而中,于言不思而得。
然臣犹惓惓以是为献者,盖天下之物,接于我者无穷,而不能以道观物,则为物所引,而欲必至于败度,纵必至于败礼,尚何以立己哉?
天下之言,接于我者无穷,而不能以道观言,则为言所蔽,而浸润之谮,肤受之愬,无所不行,尚何以知人哉?
臣愚愿陛下及此春秋方富,血气未定,早为之制。
不迩声色,不殖货利。
出入起居,凡所以害德之事,勿为也;
左右前后,凡可以荡心之物,勿近也。
便僻侧媚,远之而勿亲;
直谅多闻,亲之而勿远。
动容周旋,唯礼之从,则己无不立矣。
无作好恶,无作聪明,使人不能窥。
有言逆于心,必求诸道;
有言逊于志,必求诸非道,使奸言不得入。
虚心广览,以揆众论。
辞寡者,知其人之吉;
辞多者,知其人之躁。
辞游者,知其诬善;
辞枝者,知其心疑。
以至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则人无不知矣。
有以立己,充而至于美风俗,不难矣;
有以知人,推之以修政事,不难矣。
方今海内虽号治安,然内则忠邪杂揉,是非纷乱,士节不励,奉公守义者寡,而交私合党者多;
外则争讼盗敚,法不胜奸,岁论大辟五千馀人。
祖宗以来,未尝如此,风俗未可谓美也。
朝廷上下,纪纲不肃,百司庶务,类多文具。
官不胜其冗,而未有以革;
财不足于用,而未有以制。
哀矜恻隐之书日下,而百姓之力未裕也。
是故和风未洽,而岁之顺成者常少;
恩信未孚,而夷狄之侵侮者尚多。
以至寇贼奸宄,所在窃发,政事未可谓修也。
陛下诚能蚤留意于此,正己以先之,得人而任之,力行以久,驯致以渐,则岂惟卿士大夫相化以义哉!
刍牧之微,裨贩之陋,可使忠厚而知耻矣,岂惟朝廷之上百工得其职哉!
海隅障塞之远,抱关击柝之贱,亦皆向方而宿业矣。
如是而风俗不美,政事不修,未之闻也。
舍是而不务,则接物而不能无累,听言而不能不惑。
接物而累,则虽有克肖祖宗之圣质,而败之者众;
听言而惑,则虽有急于问学之诚心,而蔽之者多。
如是,则风俗愈入于薄恶,政事愈入于弛坏。
贵者不能自克,况其贱者哉?
近者且犹弗治,况其远者哉?
非独如此,人事不立,而望天道之助顺;
中国不尊,而望夷貊之允怀,抑又难矣。
臣愚故曰:陛下有克肖祖宗之圣质,有急于问学之诚心,则引而达之,广而大之,正今日之所务也。
不然,则用心虽劳,而去道愈远;
用力虽勤,而为术愈疏。
虽日接多士,日求谠言,而终于无补也。
《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
《传》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陛下欲致此,非他,学以求之,思以精之而已。
惟陛下留意毋忽,则天下幸甚。
真如禅院十方住持新记元丰八年八月 北宋 · 吕南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七二、《灌园集》卷九
聚人徒,驾师说,其为奉养劝相,固有法度立乎其间。
举之存乎人,谨之系乎官。
孔王之庠校,佛老之寺观,所以茀废兴盛,未有不繇此者。
盖善众以道,明道以教,振教以法。
法者,事之成始成终。
小之不持,大之安放?
维佛事满天下,而戒律之席为多,禅定名门居其百二而已。
禅定之师缺,则官谋之;
戒律之席,则如不闻。
吾求其说矣,非以戒律精苦,不俟饬勉,而禅定汛众,宜有所齐乎?
是为政者未之思尔。
夫精苦,行之至难也,人人能之,则无所用乎师资矣。
然则相与易而勿治,是纵蠢蜳者假衣饰以醉饱膏腴,匿形钟梵,以遂其私焉耳。
始制失之矣,方来则不图,所以裁而革之,其为不思,孰若无政之愈?
民之鼓舞于佛,视其所至,刻食减衣,自一而百至于千万亿,足以供四海之僧,而况于占莫限之美田?
诵书拜像,自惷不慧至于仅有形气,莫不仰东渐之声,而况于值见性之达人?
维泽有水,浚则为渊,导则为川,吹则为澜,而水未云自表也。
有天下者,奉佛惟恐不足,而百官有司不谨于为其徒择师长,考名实,过亦甚矣。
余行人间,览观大山长谷奇胜之地,必在佛老所家,其以禅命院有旧,而师一非其人。
官适不之察,则钟梵馀閒,坐为盗寇屠博之林,岂论夫草草勿问之聚乎哉?
真如院故曰地藏,西距南城县六十里,在应宝山之阴,长岭之阯。
天成三年,闽僧惠通于此结庵,能以精苦动人,故归向者日加。
居老矣,得文敢者继之。
盖自初舍至于乾德甲子,积三十七年,而敢始建堂殿,佛事以盛。
有田七百亩,亩二穫钟一而赢。
其山林场圃池籞之利,又从而具,其为奉养裕矣。
惟戒律无德嗣,故裕乃所以资其为𠎝。
夫中下易流而劝相莫尸,则亦何恶之不长,何心之或回?
烂漫无稽,果至于屋破田荒,举债以度晨夕,其敝可谓极矣。
元丰六年临邛李公在令位,听采所及,为之太息,曰:「是亦吾民也」。
呼其主者诘而诮之,凡院之所有,尝见侵者使之还,尝致罔者使之止,无稽之游党使之绝。
又告于上,命以十方住持。
择其师,得今长老守讷,而付之禅席,曰:「其尔克举」。
师唯唯。
后三年,遣其门人介乘来请文以记其事。
初,师寄庐阜,与大知识惠颙游相好。
元丰五年建昌太守太平兴国,而师与俱行。
故李公之择真如,近得之馀,未识师也。
其请文则为之先。
夫虚心正意,明不二以待群迷,倡宗风而全独有,师其有以葆之,是之谓举。
使是院之兴,终亦茀而不废,系乎能得其人,则必有令如李公察择清平,在法有严,在教有明。
夫然,故十方之名实无负,是之谓谨。
若今执笔志叙,则又余职也,其何避之?
于是应其请而记焉。
是时元丰八年八月戊辰,灌园吕某记。
咏古十六首 其十四 北宋 · 华镇
 押庚韵
唐昔先天后,天步复清平
君王图治定,槐棘来群英。
渭水亦投竿,莘原犹弃耕。
丈夫敦志尚,不为轩冕轻。
矫矫同州,素风独峥嵘。
慷慨论十事,激切观王明
献纳无迕言,始来歆大烹。
富贵岂不念,直道思有行。
驭者信所学,不为嬖奚更。
况当秉国钧,见利难自倾。
行己或可枉,乘轩何所荣。
风虎既相从,云雷底光亨。
开元及贞观,当日乃悬衡
至今夸毗人,闻风心骨惊。
道守董公重成寇公楼集宴僚属因赋长句 北宋 · 华镇
 押词韵第八部
九峰翠滴天光晓(自注:楼面九疑。),日射三川波浩溔(自注:潇、营、沱三水会于楼前。)
朱门画戟古城西,岑楼新驾长林杪。
飞栾叠楶横纷错,重覆交疏深䆗窱。
幕开碧落四垂低,屏列好山千叠绕。
卧听羲驭转轣辘,坐看星车回缥缈。
啸歌微动薄寥虚,樽俎平铺俯萝茑。
耳前燕语得其所,目外鹏图莫之夭。
帘翻江日酒霞鲜,窗度天风香穗袅。
平昔莱公此栖止,目穷佳丽真明瞭。
云归自惜(原作昔,据鸣野本、翰林本改)故乡非,日低谁念长安杳。
帝居阊阖深难叫,世路风波古㳽渺。
饥乌得食吓鹓雏,嫫母在宫憎窈窕。
干将莫耶不惜折,威凤麒麟耻羁扰。
北瞻曾冠拱辰星,南飞却过随阳鸟。
滔滔不足问,荣悴冥冥未宜了。
沐猴缨弁竟非真,明玉在尘终自皦。
百年同气姤贤守,抉隐搜遗思远绍。
网罗胜赏得偏多,怀想高风情不少。
鲵蟠陈迹久寂寞,虹揭画梁重夭矫。
已知青竹播馨香,更看华榜延光皎。
自怜值遇分濩落,重此登临思悽悄。
举目频惊五岭明,回头却顾长沙藐。
局促可能参庾亮清平岂是刘表
楚天不断故关迷,危栏倚遍前山小。
上扬帅吕大资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云溪居士集》卷二一
某尝谓激楚阳阿,至妙之容,掌技者之所贪;
飞兔騕袅,绝足奔放,善驭者之所急。
至于翕然繁奏,师旷过而勿问,必淫哇之滥吹;
衒粥都市,伯乐去而勿顾,必不材之驽马。
宗工大人莫不以推贤乐善为先务,清世之士,幸亲遇之,而不在题品者,则斯人也岂复有寸长片善可称道者哉!
四海之内亦必以为迂疏阔略无似之散人矣。
颜渊曰:「舜何人也?
予何人也」?
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
古之为士者,远则拟舜,近则师文王
今衣帛食与人同,而立身扬名,不得比于一乡之善士,可不自悲也耶!
恭惟知府枢密大资阁下,以豪杰之才,世公辅之位,聪明高远,道术宏博,识量深厚,鉴裁昭融,加以世德渊源,中外履历,论之既稔,所阅且多,天下之士不幸不得见之则已,苟得见之,倘有一介,无虑遗逸。
故下车之日,人人翘首抗足,想钧目之顾盼,而自忘其鄙陋。
某也不肖,窃高下风,慕钧屏之日久矣。
何幸备员小邑之佐,属在使麾之末,虽拘文有地,不得时望副车之清尘,聆謦欬之馀训;
然分官效职,亦幸从属吏之后。
今代者已至,将远旌麾,而踪迹疏贱,未预甄采之列。
天下之士,其将以某为何如哉!
夙夜之所愧耻,而不自得者也。
窃惟趋事钧严,及兹期岁,固非日月之未久也;
然而台光绵邈,未烛衡荜之下者,岂致身疏远,自取弃遗耶?
将材资驽散,无所取于大君子之门耶?
今不敢默默自弃,辄一鸣于旄节之下,傥在所进,愿扬鸣律之馀声,激洪河之溢流,俾寒谷,涸辙生波,少见于清平之时,无愧于天下之士,岂胜幸甚!
题楼观南楼 北宋 · 大中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纷纷尘事日婴怀,一见南山眼暂开。
好是晚云收拾尽,半天苍翠望中来(《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册四○页六 石刻后跋:自清平如郿虢过此,元丰辛酉孟夏二十七日大中题。)
冠氏县斋书事寄滏阳朋游(魏之西园,在滏阳南漳水上。辛酉四月赋)1081年4月 北宋 · 贺铸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聊城市冠县
小阁烧香麝煎浓,翠苔庭院绿阴风。
卷帘燕自双飞去,敧枕人方半梦中。
秋鬓先于怀县,春愁多似义城公。
西园酒伴无消息,欲寄鱼笺水自东。
冠氏寺居书怀辛酉五月赋)1081年5月 北宋 · 贺铸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聊城市冠县
古刹荒凉昼掩门,鸣鸡吠犬接西村。
窗间(小集作前)自记曾归梦,楼外谁招欲断魂。
漫赋(四库本作汗)新诗题琬琰,少逢佳客佩兰荪
更堪愁肺经春病,负尔商歌酒一樽。
僧居对雨二首辛酉四月冠氏赋) 其一 1081年4月 北宋 · 贺铸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聊城市冠县
檐雨溅溅滴砌沙,绿丛深处一榴花。
小窗隐几俄成梦,堪笑无功饭后
僧居对雨二首辛酉四月冠氏赋) 其二 1081年4月 北宋 · 贺铸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聊城市冠县
平沙四绕护城堤,小雨经旬不作泥。
似与幽人慰牢落,一双黄鸟隔墙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