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定陶道中并谢魏文学兄弟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七十一
奔走未宁息,幡然济上行。
陶朱游子姓,毛遂野人名。
风落杨桥暮,烟笼坂晴。
望门堪止宿,孔氏弟兄情。
送人返定陶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定陶多往返,君去作丘园。
少伯应留宅,夫人亦有村戚夫人定陶人。今有夫人村。)
千金羞自致,一剑喜犹存。
且复长岩穴,贫中道更尊。
蒙泉定陶 其一 清 · 汤右曾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怀清堂集卷八
十载金闺籍,蹉跎甫一官。
未应悲老大,己自饱艰难。
跼步骅骝厄,惊涛溟渤宽。
浮云俄顷事,一笑为加餐。
蒙泉定陶 其二 清 · 汤右曾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怀清堂集卷八
陶唐有遗俗,朴野几人家。
天远三朡国,春饶一县花。
讼堂馀鸟雀,农谱课桑麻。
雉乳渐渐,知应劳使车。
蒙泉定陶 其三 清 · 汤右曾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怀清堂集卷八
散绶彤墀侧,疏槐荫直庐。
畴咨民瘼切,召见主恩初。
问俗怀砖远,谈经坏壁馀。
君看一升饭,何似五车书
蒙泉定陶 其四 清 · 汤右曾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怀清堂集卷八
往者文章契,诸贤骨肉亲(谓乙亥冬丙子春文酒旧游)
风流随逝水,张饮复萧晨。
鸿雁清秋节,林泉我辈人。
他年鸡黍约,肯就越江滨。
定陶道中即目 清 · 赵执信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涓流集
钿车飞鞚乱黄尘,拂衫襦鸟傍巾。
看尽春风眉髻样,始怜曾有戚夫人
济南太守十八韵大学士文恪公长孙) 清 · 戴亨
五言排律 押阳韵
相国家声旧,孙谋奕叶光。
才华真挺拔,建树岂寻常。
贤以为郎著,名因出守扬。
恩膏被齐鲁,政绩继
儒术通敷治,词章允擅场。
披云瞻器宇,伟度识琳琅。
祖武绳经济,嘉谟卜庙堂。
欣叨大厦覆,私觊薄材彰。
腐慢遭时弃,提携愧德凉。
我生同泛梗,天意酷亡羊。
色养哀无禄,亲丧复异乡。
恒饥从妇孺,中夜独徬徨。
泪尽衰麻赤,灵归关塞茫。
麦舟谁解赠,愁病欲成狂。
宁不惜残命,还应乞大方。
深情蒙缱绻,浓荫忆松篁。
斗水枯鱼活,鸿慈再造长。
吹嘘寒谷暖,冥报吁穹苍。
芍药于双瓶题壁二首 其一 丁酉 清 · 钱载
七言律诗 押佳韵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三十九
定陶国中十二钗,相逢不独忆翻阶。
丝纶阁迥承申命,阊阖天清过巳牌。
新笋园林穿白练,嫩萍池沼聒青蛙。
江南梅子城南杜,白发悠悠自小斋。
降旨加赈河南山东去岁被灾州县诗以志事乾隆丙午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九
齐豫昨春被旱同,幸当季夏渥恩蒙。
虽然晚稼略救急,终是大田已失丰。
展赈按灾分次第(去岁河南山东被旱六月中虽已得雨田禾收成究属歉薄节经赈恤蠲缓仍恐民食不无拮据兹再加恩将河南被旱较重之汲县新乡等五县极贫赏给两月口粮其被旱稍轻之延津封邱等九县极贫赏给一月口粮其归德府灾较重之永城虞城等四属极次贫民俱展赈两月灾稍轻之商邱宁陵等八县极次贫民俱展赈一月其牧成五分之开封陈州各属之拮据贫民并令酌借口粮接济至山东兖曹济宁等属峄县定陶等九州县并卫地极次贫民于例赈外再展赈一月其六分灾及勘不成灾之德州长清等二十九州县并卫地查明无力贫民酌借一月口粮至该省散赈需用米石甚多除截留南漕二十万馀石外再将本年东省应行运通米豆尽数截留并饬该抚等率属实力妥办以副轸念灾黎有加无已之至意),借粮一例济贫穷。
稍纾心幸逢三白(去岁各省冬雪普遍河南山东各据报得雪自六七寸至盈尺不等于麦苗大有裨益)两省都叨颖芃。
题养正图六十首 其三十二 嘉奖勤学乾隆戊寅 清 · 弘历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八
定陶初好学,习法律文辞。
加服遣之国,旌劝传一时。
入继政乃乱,虚名害可思。
降旨加赈去岁河决被灾江南河南山东各州县诗以志事乾隆壬寅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八十五
昨年河三决(昨岁先据萨载等奏江南之邳睢南岸魏家庄大堤漫没旋据韩鑅河南祥符南岸焦桥漫水过堤嗣韩鑅复奏仪封北岸曲家楼漫溢上游既经夺溜于是全河水势由山东下注而江南魏家庄旋报合龙矣),决莫不为灾。
江南先合龙,实因河涸培(北岸曲家楼漫口后黄水大溜分为二一南流南阳昭阳微山等湖入南运河归海其一北流自赵王河至张秋入北运河由大清河归海于是焦桥口门一带旋亦报堵塞断流)
邳睢已受沴,禾难重(平声)栽。
崇明别风潮,田宅率污莱。
丰沛以湖溢,乃致城垣隤(上年上江之凤阳泗州等属因淮睢各河同时泛涨低田被渰因加恩将凤阳五河宿州灵璧泗州等州县卫被灾七八分极次贫民加赈一月其勘不成灾之区并分别酌借籽种口粮其下江之邳睢等州县因魏家庄河水漫溢被灾崇明等县猝遇风潮禾稼受伤又徐州丰沛等县以微山湖涨风暴冲激城垣亦俱被水除节次降旨截漕拨银外兹再加恩将睢宁沛县崇明三县十分灾之极次贫民加赈两月其邳州宿迁铜山丰县桃源清河海门通州海州沭阳并各卫极次贫民均加赈一月
豫省实两岸,南轻北重(去声)(豫省因焦桥曲家楼南北两岸漫口屡经降旨赈恤今青黄不接时再行加恩将陈留仪封考城三县十分灾之极贫加赈两月九分灾之极次贫加赈一月祥符杞县荥泽淮宁西华等县并酌量借粜母致灾黎失所)
浸淫至山左山东曹县金乡等州县因豫省漫口黄水下注被灾因于正赈外加恩将菏泽曹县单县定陶城武金乡鱼台等县卫成灾八分以上贫民概行加赈一月,三湖连无涯。
冬月报合龙,曾未三日排。
旋复报溃堤,蒿目心为灰(上年十一月内据阿桂等奏豫省漫工已于二十六日堵筑合龙金门断流大溜全归引河等语至十二月初三日复据奏坝上合龙后仍复蛰陷云云实为意外之变惟传谕阿桂等另行设法再筹诸事倍加慎重庶几仰邀灾神祐要工得以速蒇黎早获安全耳)
嗟嗟四省民,昏垫良可哀。
均当与加赈,轻重则有差(叶)
致灾岂无由,究由我政乖。
五字当自责,南望诚惭哉。
侍郎明兴奏报疏浚水利工程完竣微山湖水势增长情形诗以志慰乾隆丁未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三
迩年微山湖水微,斯因上游多淤滞。
所关运河之灌输,是以向称为水匮。
河臣奏请浚上游,因谕会勘估工计四月兰第锡微山湖水现深六尺馀并查勘河西岸应行疏浚河渠酌修涵洞各事宜又据毓奇奏本年微山湖水甚弱微山湖为济运水匮必须撙节启放请及早辨理以期收蓄转输等语因谕令兰第锡两省适中处毕沅河南而东长麟山东西会勘应疏应浚处所悉心妥酌确估兴工以冀迅速蒇事)
复思总河宣抚,各有防汛封疆寄。
明兴内用为贰卿,本其地方未了事(明兴向为山东巡抚近方调至京为侍郎
命之往来勤督修,汛前告工备(因思疏浚工程须于伏汛前一律完竣关系𦂳要必须专派大员董率稽查方能妥速周到兰第锡现已将届防汛之期毕沅长麟又应赶办本省秋审及地方事务难以分身兼顾乃命明兴即往督工且系伊任内未经妥办之事令其往来稽察俟伏二汛过后再行回京供职)
例虽民修民力艰,即动官帑期速济。
农田漕运两资益,带徵还项为次第(又据兰第锡汶上县引渠及牛头河并各州县柳林万福白花乐成等河原系从前民修之工仍各饬劝民实力疏导等语因思豫东二省俱系前岁灾歉之馀民力未能宽裕且现在应辨工程甚急若俟民力未免缓不及济谕令该督抚等将此次应行民修之工先动帑兴工完竣后分年带徵以纾民力如动帑过多民力未能依限完缴者该督抚等据实奏明候降旨豁免朕于国计民生所关从不稍存靳惜也)
兹称挖深及取直,自原至委各因势。
由支达干以至湖,无不疏淤潦流遂(兹据明兴奏称督同道员沈启震等于兖曹二府济宁州各属河道上下往来分投催䟎将估挑最深之车家寨双河口迤东间挖生地之处先行辨竣其由济河分支通入北渠河处所亦一并挑完或因河势过湾酌为取直通身三百数十里之内均令先将沟底三丈挑挖并于大雨之时沿河查看稍有阻碍立即挑通是以积水尽行下注归湖自六月初一后天气晴霁加倍䟎辨除单县城武金乡等县及济宁临清挑办支干各河并分挑赵王河之直𨽻东明长垣三县已先于五月六月初陆续报完外其曹县定陶汶上嘉祥菏泽郓城钜野济宁滋阳各河工程均于初四日初十日内先后报竣仍自上至下通行查验逐一竿签至南阳马公桥一带为尾闾归湖之地水头至此溜急下趋实有建瓴之势)
昭阳南阳胥深通,下达微山宣迅利。
湖水长至七尺馀,伏雨可期如旧志(复据奏现在南阳湖水深四尺二寸昭阳湖水深四尺五寸微山湖陆续长水现已深至七尺五寸各州县田渠路沟亦逐一挑浚深通由支入干畅达归湖现在汶泗两源亦俱旺发独山湖现已收水七尺有馀南旺湖亦收至四尺将来伏雨尚多必能加长俟重运过完之后一由西岸十四单闸入昭阳湖一由新修之芒生涵洞入牛头河源源灌输注于微山湖即可收符每年应收水一丈一尺之志等语)
更报田功可卜,以手加额诚欣慰。
既恐欣慰或怜放,自箴戒满仍兢惴。
山东巡抚玉德续报得雨诗以志事嘉庆丙辰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四
省城暮春初得雨,飞报得知同此际三月玉德连次奏东省二月初八日各得雪雨以后至三月初十日济南省城及附近州县各得雨三寸其各府州属亦于二月初十至十四等日得雨二三寸及深透不等正与京畿三月上旬频沾优泽之时大略相同)
即今续奏各属沾,或致沾足或寸四(嗣据续奏督办赴官兵四月初四日曹县途次得有澍雨兹又奏称济南府属之历城长清德平泰安府属之泰安新泰武定府属之滨州利津兖州府属之滋阳峄县汶上沂州府属之蒙阴曹州府属之菏泽单县城武曹县定陶钜野濮州范县观城朝城东昌府属之聊城茌平冠县馆陶莱州府属之掖县平度胶州高密青州府属之临朐安邱济宁直隶州并所属之金乡等三十三州县均于四月初四初六等日各得雨二三四寸及深透不等现在农田正需雨泽得此甘澍应时牟可期丰稔秋禾益见发荣此外未经报到之处现在饬查另行具奏等语)
不惟二麦可期丰,禾黍发荣大田暨。
幸哉近郊农象同,月初却阙甘膏继。
驰询保定被泽否,称一二寸深透未京畿春雨优沾农兆甚佳乃自三月初十以后至今将及一月未得继泽而梁肯堂自前月中旬奏直𨽻各属得有透雨后至今未据续奏亦即驰旨询问兹据覆奏两旬以来省城间有微雨其保定顺天河间广平大名深州所属之高阳等十九州县于四月初四五六等日仅得雨一二寸不等然近日云气四布远近可冀共沾又称今春雨泽至优现在未经续霈之处地土甚为滋润并无乾燥之虑等语所奏固系实在情形但予缱念农功六十年来每切先忧此时虽距麦收尚早惟虑因循日久不能不盼甘霖速霈耳)
以此冲冲切盼霖,每惜云生突风忌。
嘉苗实可冀稔收,恐孤初望方寸惴。
或云今岁愁过早,愁早六十年余志。
城武县学有虞书孔子庙堂碑又有汉竹邑侯张寿金王庭筠四诗碑宋张即之书息心铭一县学中具汉唐宋金四代名迹方纲按试曹郡既为题跋并赋四诗示学官弟子 其二 壬子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四十三
城武何年析定陶崇仁笔尚涌飞涛。
曾稽内史银印东序天球并赤刀。
泗水却回川岳抱,华云西射日星高。
光芒傥卜延津合,买石商量兖与曹。
庙堂碑宋拓城武本同石公用超字甲辰 清 · 翁方纲
 押萧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十九
大河东决石怒漂,半夜势走鱼龙骄。
虞家妙笔记虞迹,秘宝涌见惊灵飙。
有如图书出河雒,圣符景纬光斗杓。
右将军印敢比例,王节度刻追迢遥。
岁时沙水齧不坏,笔画细瘦庄非恌。
至正以前孰摹勒虞胜伯定陶河决出此碑事在至正二十六年。),古本侧想真丰标。
虎林隐吏叹断本,不惟于陕还于饶鲜于伯几所见,尚有饶州锦江书院旧藏一本。)
我由宋元溯贞观,眼光扫尽南北朝
中间一二蹲注法,出入王廙郗超
呜呼陕刻不传处,犹赖此本工斲雕。
况乃堕水以前拓,庚庚墨彩浮缣绡。
踌躇两侧无字觅(闻此碑阴侧无题识。),缀拾百琲来珠跳(补陕本,凡得百九十字。)
研山旧帙虽借补,虚舟著录犹寥寥。
今我闭目静光绕,珊瑚碧树森柯条。
惜无百金卖宅买,怅比一字萧家萧。
街东狂杀张秘捡,为渠剪烛临寒宵。
学书偶述四首 其三 丁卯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六十一
定陶出虞碑,我闻虞胜伯
刻画虽细浅,匠矩真策勒
声价乃逊陕,岁久空泐蚀。
今见康里子,宝残贞观刻。
始以此二本,审别白与黑。
一为正欹弯,一或理枯瘠。
庶几圆方合,珠莹玉温泽。
傥谋贞翠珉,得砌金丝壁。
寝馈三旬来,廓填豪釐逼。
入石辄又非,掷笔增太息。
再三手画肚,梦寐戈脚趯。
神光即离间,捉搦焉可得。
西汉定陶鼎歌戊辰 清 · 洪亮吉
 出处:更生斋诗续集卷九
陶陵,西汉定陶共王陵也。《共王传》:哀帝二年,追尊共王共皇帝。此鼎铸于右扶风隃糜、汧二县,盖有铭字十五,曰「隃糜陶陵共厨铜斗鼎」,是鼎当铸于哀帝追尊之后,致之陶陵,以供禋祀之用耳。或以为共王就封时自隃糜、汧携往定陶者,非也。吾友阮巡抚元以汉虑傂尺度之,高七寸三分。身高四寸二分,盖高一寸六分。盖上有三环,各高一寸二分。两耳高二寸二分,三足高二寸。巡抚嘉庆七年移置焦山,以配周鼎,并约同人赋之。后六年戊辰,亮吉避暑焦山,始摩拓数纸并为此歌,以寄巡抚浙中。
古扶风县隃糜汧,铸此鼎献陶陵前。
陶陵岁月二千载,此鼎亦已经三迁。
渭河宝气三霄烛,丹鼎初成素灵哭。
迢迢泲水留不得,庶压洪流镇坤轴。
君不见定陶共王元帝嗣,儿亦居然作天子。
前殿熊倾帝戚家,后宫燕啄王孙矢。
盖书十五何斑驳,上有三环下三足。
法物虽供一帝厨,圣卿已覆三公餗。
王母行筹事已非,汉家腊尽鼎潜移。
陶陵何似延陵永,祸水惊同海水飞。
遗闻轶事谁传此,空说鼎旁皆有耳。
宝气难从清泗沈,雄文欲共松寥峙。
君不见东平立石瑞岂徵,定陶铸鼎神斯凭。
再传亦尽享天位,可惜末造非中兴。
一金一石兴亡判,咎在先王寡英断。
若使先知汉鼎迁,何妨早法虞廷禅。
沧海如今半作田,徒留旧物镇云烟。
灞城铜狄如能说,何止相逢五百年。
龙潭(友人秀才公普既逝,予为绘《五龙潭听瀑小影》,授其家人。)乙未 清 · 黎简
 出处:五百四峰堂诗钞卷五
苍厓趋云颓,深地夹壁出。
不知太古雨,乃在化人室。
悬河三千丈,晴昊冷白日。
一落直不动,二岳势已溢。
隐雷入地肺,伏溜迸石骨。
当心卧长桥,炯眼界古铁。
寻流十馀里,复见跑泉窟。
初如真珠帘,倒卷上五尺。
中央竞钟鼓,馀隙走瑟瑟。
陵临俯层颠,磓石探其穴。
堂然下虚鸣,叩钵响旋辍。
潭潭黑凛人,冽冽寒竖发。
虽无含沙蜮,恐动乖龙蛰。
勿持青铜盂,学摆苍鹰血。
涧下五色石,偃压不可拔。
浅波漾鳞甲,赤脚踏其脊。
潜虬两篆盘(有罗浮二秦书,高七八尺。),舒鸟一亭翼。
坐指峰顶流,万里去不息(亭为杨制军搆。)
昔与梁信陵,欲就此卜宅。
未能偕妻孥,尚待长松柏。
凄凉八年后,斯人就窀穸。
山川不待人,吾欲罪鬼伯。
写影不巾冠,须发得朴拙。
予生遂孤往,十年事当毕。
斯人永千秋,突兀动高壁(此诗用韵颇滥,尝欲改之,药房云苏黄法也,聊听之。)
九月廿一日舟至瓜步康山主人江表叔文(鸿)送余至江上乃同为金焦之游是日秋雾晓敛澄江无浪遂登金山步玉带桥水月庵观坡公玉带时风从东南来三折帆至焦山丹徒县万君承纪亦拿舟登山偏游林径过危栈观陆务观题名历松寥阁海云堂诸精舍观周南仲鼎瘗鹤铭残字及余所置定陶鼎山有僧巨超号借庵工诗以新诗一卷相示过午登舟北固诸山苍然屏立高帆纵横上下无际两岸秋芦作花数十里明若积雪风力催舟飒然巳至京口矣为赋二律简康山主人兼寄借庵令尹 其一 癸亥 清 · 阮元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研经室四集诗卷六
扬州箫管卧听回,瓜步红船雾里催。
渡口有人共帆楫,江心何地起楼台。
桥痕挂水夜潮落,塔影横空秋日开。
解识坡公留带意,百年能得几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