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鄠县簿雷损之景程斋诗卷 其二 元 · 王恽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秋涧集卷二十五
理窟名言媲典坟,发源伊洛见经纶。
千年鄠杜遗风在,更著雷卿继后尘。
长安孝子贾海诗 元 · 张养浩
押支韵
天历元二载,西土罹荐饥。
愚时拜中丞,帝曰汝往釐。
嗷嗷三辅间,十室九困疲。
行者总沟瘠,居者恒馁而。
亲戚自鱼肉,遑恤父子离。
鄠县民有贾,竭力奉母慈。
阖门为口四,一妻仍一儿。
操瓢日行丐,有得归母贻。
不幸值虚往,见母颜忸怩。
退省百无有,满屋风凄其。
以汤和糠籺,进母母不怡。
曰我幼汝饲,非珍即甘饴。
而汝今我哺,以我犬豕为。
况我老且病,累汝无几时。
子惧白其妻,无言第头垂。
妻曰携此子,从鬻无问谁。
市呼不见售,复归泣涟洏。
子心救火急,儿命累卵危。
阴携至他所,恩爱从此辞。
解衣缢不殊,反为子禁持。
取盆拔佩刀,手足随纷披。
绐云黄犬炙,雅于补衰宜。
母知口腹美,不悟骨肉亏。
子幸母解颜,不计妻攒眉。
余闻惊此言,怒诘官失治。
使民至如此,赈贷犹迟疑。
即引造行省,使细陈毫釐。
且命出儿肉,阖府遍示之。
饤诸相坐前,余为失声悲。
促掾状其故,闻上星夜驰。
或将复徭役,或将表门楣。
或斥兼金赐,或选好爵縻。
上以劝臣子,下以安期颐。
廷议必不爽,命下会有时。
昔人有埋子,天怜以金遗。
复有货视者,哀鸣走通逵。
亦有弃半途,完侄与相随。
未闻刃所爱,万古犹绝奇。
嗟哉贾生心,世俗彼乌知。
毋以贾为忍,毋以贾为痴。
子失或再有,母失庸可追。
孰能庭桂惜,使我堂萱萎。
惟其持是心,屠子如屠狸。
粤从王政圮,风靡俗亦漓。
子囊钱贯朽,母箧无针锥。
子妾曳绮罗,母裙露肤肌。
不虑亲犹天,以利为根基。
不究身何来,以货为宗枝。
于物尚尔靳,矧乃襁褓私。
嗟哉贾生心,堪为世俗规。
尝闻前哲言,一孝盖万疵。
孝可包众善,孝可动两仪。
孝可神鬼格,孝可贤圣期。
能孝斯能忠,厥心自亲移。
愿彼为人子,终身诵吾词(史称希孟为行台中丞,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即此事也。)。
李宫人琵琶引 元 · 揭傒斯
鄠县亢主簿言:有李宫人者,善琵琶。至元十九年,以良家子入宫得幸,上比之昭君。至大中,入事兴圣宫。比以足疾,乃得赐归侍母,给内俸如故。因亢且乞诗于余,遂作《李宫人琵琶引》。其辞曰:
茫茫青冢春风里,岁岁春风吹不起。
传得琵琶马上声,古今只有王与李。
李氏昔在至元中,少小辞家来入宫。
一见世皇称艺绝,珠歌翠舞忽如空。
君王岂为红颜惜,自是众人弹不得。
玉觞为举乐乍停,一曲便觉千金直。
广寒殿里月流辉,太液池头花发时。
旧曲半存犹解谱,新声万变总相宜。
三十六年如一日,长得君王赐颜色。
形容渐改病相寻,独抱琵琶空叹息。
兴圣宫中爱更深,承恩始得遂归心。
时时尚被宫中召,强理琵琶弦上音。
琵琶转调声转(一作逾)涩,堂上慈亲还伫立。
回看旧赐满床头,落花飞絮春风急。
诗薮:雄浑流丽,步骤中程。
送王编修九思归省(九思字敬夫陜右鄠县人父母具庆祖母亦存) 明 · 吴宽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匏翁家藏集卷第三十
■陂种树久成村,况话终南正对门。
附郭有山兼有水,上堂为子更为孙。
词林秀发膺清秩,春日舒长献寿尊。
两母白头谁不恋,遄来须用答君恩。
和朱大尹郊行叠前韵 明 · 杨廉
押麻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三十四
长安簪绂者,软尘恋东华。
谁知程鄠县,独爱前川花。
今晨偶无事,行行临水涯。
农功自兹始,辛苦念田家。
予好奇者每邂逅山水之胜辄注目焉及抵鄠县则逼夜矣聊成一诗以自笑 明 · 朱诚泳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斗柄横空夜若何,绛纱笼烛渡涝河。
岚光结暝迷前纛,水气生寒透薄罗。
拜月妖狐当古道,惊风栖鸟散乔柯。
宵征莫怪归心急,屈指严程只恐过。
寿李封君绣衣 明 · 朱诚泳
押先韵
沁源有遗老,安居踰稀年。
鼻祖老聃氏,遥遥乃曾玄。
髫年入頖宫,经礼穷三千。
蟾宫高折桂,领教司陶甄。
黉堂拥师席,白昼那肯眠。
鄠邑亦多士,教铎日以宣。
慈溪还小试,吏隐聊周旋。
一朝挥印绶,去去何飘然。
庭闱足甘旨,节孝人共传。
鲤庭莱衣趋,兰桂纷相联。
蜚英有侍御,超登多士先。
中台应豸绣,龙敕推恩全。
朅来振风纪,将命历秦川。
晴云飞太行,东望心旌悬。
时维小春月,寔逢初度天。
王事念靡盬,私归宁敢专。
沁源近西土,夙昔闻其贤。
所存在忠孝,食报宜绵绵。
方今天子圣,寿域开八埏。
我诗贺而翁,庸续南山篇。
屡获康汝修书作诗二首寄谢 其一 明 · 王九思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渼陂续集卷上
磊落太行子,循良鄠邑君。
十年离恨积,几度尺书闻。
琴弄青州月,楼栖碧海云。
公馀诗万首,琼萼吐奇芬。
兴平役 明 · 王九思
出处:渼陂续集卷上
行边使走兴平陆,县少供亿恐不足。
数月以前下郡牒,条令鄠县为替恊。
百疋乘马九肩舆,车挽刍豆官督夫。
线棱白粲桑落醑,江南珍果秦城需。
贾直往往出假贷,鞭朴日日闻号呼。
朝夕经营犹未就,郡牒重催急于斗。
秋雨连旬渭水涨,竞渡踔泥谁敢后。
争看一朝使车至,先经十日旅邸候。
刍豆狼藉复挽回,肩舆弃掷空尘埃。
阁老逢迎未必欢,村氓徵取徒为灾。
吁嗟郡牒何为者,可能量物裁多寡。
闾巷呻吟那得知,公堂燕笑持杯斝。
临川寺与鄠令王念觉夜坐 明 · 康海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对山集卷十
多君省春野,逢我遇仙宫。
共宿临川寺,徘徊及夜中。
弦歌兴汉邑,恭俭即邠风。
更听忧时论,何惭底柱功。
从曲江至鄠杜道中作 明末清初 · 阎尔梅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白耷山人诗集卷二十四
慈恩寺俯曲江池,厓〔雁〕塔层高望渼陂。
蒋苑丛生三径草,尼宫閒看两廊碑。
竿投涝谷飞鱼散,乐奏梨园舞马悲。
笑问西京词赋客,何人解作柏梁诗(厓塔在慈恩寺。渼陂在长安西南。蒋元卿三径在终南山下。府庠有历代石刻,谓之碑洞。涝谷有飞鱼,在鄠县。舞马,见《安禄山传》。)。
艳体(十九首集杜) 其四 清 · 黄之隽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八
罗袜红蕖艳,清辉玉臂寒。
愿随金騕袅,持答翠琅玕。
江月光于水,晨霞高可餐。
肌肤潜沃若,蜀雨几时乾。
注:罗袜(千秋节有感)清辉(月夜)愿随(槐叶冷淘)持答(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江月(江月)晨霞(空囊)肌肤(西阁曝日)蜀雨(重简王明府)
陜西巡抚巴延三奏报麦收九分有馀诗以志慰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
北南风气异,秦以麦为秋。
六十八州县,九分馀稔收(陕省各属最重麦收去冬浓沾雪泽春夏甘澍应时兹届二麦成熟之候据巴延三奏六十八厅州县约收分数十分者咸宁长安高陵鄠县渭南泾阳三原凤翔宝鸡郿县城固华阴十二县九分有馀者孝义川蓝田兴平耀州盩厔富平扶风岐山大荔合阳安康白河淳化乾州武功商州十六厅州县九分者五郎关咸阳临潼陇州褒城西乡华州潼关澄城蒲城朝邑石泉三水商南雒南镇安十六厅州县八分有馀者醴泉麟游宁羌南郑洋县沔县韩城白水紫阳长武永寿山阳鄜州宜君十四州县八分者同官凤县留坝略阳平利洵县中部七厅县七分有馀者汧阳邠州洛川三州县统计收成九分有馀览奏深为欣慰)。
沿边候惟冷,待穫报从头(其沿边之肤施等十九州县地气寒冷收穫较迟例归实在收成分数内题报是以尚未奏及然揆其情形当亦相仿)。
西望诚欣慰,戒骄慎自筹。
陕西巡抚巴延三奏报秋禾雨泽及约收分数诗以志慰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二
各属足秋雨,收成约八分(前据巴延三奏陕省入秋以后雨水沾足兹又奏称八月初十十一两日密雨连朝所种谷糜及各色杂粮正当结实之际得此雨泽颗粒益加饱满其各属约收分数九分有馀者盩厔等七州县九分者紫阳等八县八分有馀者孝义等二十四厅州县八分者富平等十五州县七分有馀者鄠县等十五厅州县七分者咸宁等十厅州县六分有馀者甘泉等四州县六分者醴泉等四州县通计八十七厅州县秋禾约收八分等语迩日正届筑场纳稼之时丰盈有庆民情欣悦可知)。
宁惟一心慰,实为(去声)万民欣。
盗贼自当鲜(足衣食则鲜盗贼),盖藏仍合勤。
更希冬雪渥,宿麦利耕耘。
陜西巡抚秦承恩奏得透雨诗以志慰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十四
二麦登场后,大田望雨时(秦承恩奏陜省于四月二十八九等日普得透雨之后嗣值二麦登场正宜晴霁至闰月二十后秋禾渐次需雨据延安凤翔汉中榆林同州兴安商州鄜州绥德等九府州于五月初六及十二三等日得雨四五六寸至深透不等其馀各州县亦有得雨者不过二三寸时当盛夏土膏易燥秋禾望泽颇殷)。
灵神祈太白,甘澍霈优施(又称于五月十四日设坛祈祷十六十八两日虽得微雨仍未沾足随于二十一日驰赴连太白山虔诚斋祷二十四日取水下山浓云四合即得阵雨二十五日亥刻大霈甘霖滂沱绵密至二十六日未刻方止所过郿县盩厔鄠县长安咸宁等处入土七八寸至一尺不等已种秋禾俱资长发间有未种者亦可赶种晚谷秋荞并据近省之咸阳醴泉等九州县具报二十五六等日亦均得雨深透察看雨势宽广远近自必普沾俟报到后再行汇奏等语)。
禾黍胥益茂,豆蔬无不滋。
秦民沐天佑,额首谢增寅。
西安巡抚秦承恩布政使和宁同奏秋禾约收分数诗以志事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十四
抚臣入觐藩护理,身到不期奏到同(秦承恩于七月初五日起程来京展觐所有秋成约收分数例应护抚布政使和宁具奏但福建湖南等省俱已奏到陕西较近何以奏报转迟随传谕该抚于途次行知和宁据实速奏兹该抚现到山庄召见时询及秋禾情形适和宁奏报亦至)。
三伏欠沾幸后霈(前据该抚奏西安同州一带六月中旬雨泽未沾率属设坛祈祷等语嗣即奏称六月廿三四五等日得有透雨朕心虑其或存讳饰仍即驰谕询问是否实在深透及秋禾有无妨碍情形旋据覆奏所有未甚沾足之咸宁长安等处并于廿九三十七月初一及初六七等日复频沛甘霖入土极为深透秋成并可望其稔收览奏稍纾缱念),八分馀穫亦中丰(兹据和宁奏陕省八十八厅州县内汉中兴安商州三府州属暨孝义五郎宝鸡岐山郿县盩厔鄠县蓝田等厅州县均系雨水调匀收成约计九分有馀及十分不等西安同州凤翔邠州乾州鄜州六府州属内咸宁长安兴平醴泉长武武功等处于六月下旬以后节次得雨深透收成亦约在七八分以上及九分有馀不等延安榆林绥德三府州属虽因节候较迟尚未报到然入夏以来雨水尚属沾足亦俱约在八分以上合计通省收成约八分有馀等语前以西安等处夏雨未沾惟虑有向隅之处是以不惮详细咨询今据称续得透雨总计尚可获中丰差堪欣慰)。
细咨毋俾向隅叹,约计漫欣总数(去声)充。
民食孜孜方寸里,敢因天眷略纾衷。
大业二年郑州刺史为子祈疾记拓本 清 · 翁方纲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一
书生谶记龙凤质,郑州岐州才五春。
扶桑为弓要髯挂,不系荥阳之郡河水滨。
蒙佛损患酬佛赐,鄠县犹存草堂寺。
其时天策学士府未开,谁从押署行楷字。
后来百战想经过,往复两京此师次。
率先突陈无疮痍,苍生家国一戎衣。
翻教数日患痢帖,响拓千秋阁本疑。
道甫侍读自陕寄岐山周公庙唐润德泉记鄠县草堂寺宋章惇题名拓本各为一诗奉詶 其一 清 · 翁方纲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十八
绝壁横木外,苏轼章惇来。
云台绛阙名,岂有一惇哉。
古人观其友,多于不经意。
桥上平步时,岂料后日事。
摹石勒草堂,转瞬三十年。
徘徊桥侧人,去栖白鹤禅。
谁欤赐紫僧,独爱时相字。
可怜名竟泐,不共安民记。
严公拓寄我,想为浮大白。
我借以注苏,聊补查田客(章惇题石仙游潭事在治平元年,查初白《补注苏诗》系之嘉祐七年,误也。此刻后云:「绍圣二年十二月八日,赐紫僧□□立石。)。
道甫侍读自陕寄岐山周公庙唐润德泉记鄠县草堂寺宋章惇题名拓本各为一诗奉詶 其二 清 · 翁方纲
押虞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十八
我读灵泉记,如披灵泉图。
泉记为诵崔,泉诗为咏苏。
想因泉绕山,缅彼凤栖梧。
岂兹泉及凤,借以怀公乎。
离黍与雨濛,岂足尽硕肤。
即以文字论,亦若泉不枯。
大中误为宋,记载何太诬。
仿佛麟凤碑,傥为量石趺(泉有至正碑,额作麟凤。)。
后渼陂行戏赠汪进士应奎(时汪主鄠县书院,约同游,不至。) 清 · 洪亮吉
出处:太华凌门集
马蹄三日行山前,高下不尽南山田。
原高土肥乔木列,时有流水鸣溅溅。
稷州城东及鄠西,穷披县图寻渼陂。
沿山十里历阡陌,祇见果熟秧低迷。
土人为言百年涸,决水为田收万斛。
田坳积雨亦作潭,水浅无能及牛腹。
陵移谷徙何代无,汉代蚤失昆明湖。
兹游适值新霁夕,万顷明月同波铺。
朋辞暑疾不至此,壶觞独来岸头止。
君不见不特渼陂陂前无尺水,好奇亦少岑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