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张主客遗事 宋 · 晁咏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九、《皇朝文鉴》卷一三一、《曹南文献录》卷六三
祖宗以武定天下,至章圣时益厌兵。
澶渊之役,契丹之众可覆而取也,纵其去,不忍杀,自是不复言兵。
泰山,祀汾阴,天神降格,休祥并至,以文太平。
缙绅之士以此相继受爵秩于朝,将相大臣往往列于三公侍从,多至丞郎以上,其以武受赏者殆无其人。
主客公之功所以不录,然公之名由此以显,出入中外,为时名臣。
盖当时廷臣奉使于外者,举天下三四十人耳,邦之大计总于三司,而诸道各有转运使一人,其财赋调度,凡利害之入悉归之,其权比今为甚重。
每改使一道,辄推恩官其子若孙一人,其他礼遇称此。
盖其部吏尊,其使者亦以此进。
是时大臣多白首耆艾,加公十年之寿,以驯致公卿必矣。
然则朝廷未尝薄公之功也,论者见公一旦断河桥,捕朱能,灭其凶燄,而赏不加,不知朝廷所以待士大夫者,固自有在。
或比公仲连辞封,不愿其言美矣。
仲连纵横辨士,眩奇于衰世,非公之所愿学。
尝观景德、祥符以来,风俗淳厚,士大夫人人自重,有长者之风,公之不自言,其所以自处盖甚厚,非有激而为者。
方其少时,以经明动场屋;
其为吏,以治剧名一时
大臣多荐公者,寇莱公知公尤深。
然则公之所养可知。
盖自公继其父光禄公起家,至公百有馀年,传六世,世有人,其泽未艾。
彼以尺寸之势,自鬻于一时,过取爵位者,曾不旋踵,辄致陨败,顾何以传来世?
然则天之所以报公亦甚厚。
咏之长安,公之曾孙介夫,间以事抵府,数相过,爱其温厚儒雅,意其先世必有盛德之士,果得公遗事,为考其世而论之。
江夫人墓志铭政和二年正月 北宋 · 谢逸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八、《溪堂集》卷九
余家自金陵临川,与江氏为邻里,至余之身盖五世矣。
江氏家法之严、子弟之谨、妇女之肃,固已饫闻而餍道之也。
夫人既嫁陈氏,而其子又与余游。
故其葬也,不求铭于当世之君子,而独属陋巷枯槁之士如余者,岂以知夫人之详,莫余若耶?
于是考其世次,论其平生,而为之铭。
江氏其先封江陵,后以国为氏。
济阳考城,则有汉轑阳息侯;
出赵氏,则有水衡都尉充;
出济郡,则有谏议大夫革;
鄠县,则有唐起居郎融;
出灌阴,则有万州刺史子逮。
夫人盖轑阳侯之裔也。
曾祖讳日华,祖讳道悦,考讳巨卿,皆有隐德不仕。
夫人年十有八,为居士某之妻。
于是舅姑耆艾而法,兴居有节,步武有数,盛服肃容俨然,人望而钦之
夫人协赞其夫,以事其舅姑,奉以周旋,不见缺亏。
舅没姑老,夫人专涖家政,岁时亲宾酒食问劳,牲币交庆,酌其丰约而均节之,内外无间言。
居士即世,诸子未冠,夫人纵其求师问道,不以家事相关,故其子皆好学而文。
岁饥且疫,僵尸横道,皆犬彘之馂馀也,夫人闻之恻然,出奁中金以瘗之。
平生乐赈人之穷,宗族乡党之间受其赐者,不知其几人矣。
大观三年九月甲子卒,享年五十有八。
男四人:之祥、之奇、之中、之永,皆应进士举
之祥先夫人卒。
女五人:嫁江野、吴敏、江懋、江君从、江公明,皆士人。
野举乡贡进士
后夫人卒。
孙男三人:台、石、谷。
孙女一人,尚幼。
政和二年正月甲子,葬于某乡某原,古人有言:「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古人岂欲竭囊中之金以教子,而馁而身,贫而家哉?
盖以谓推籯金之利而广之,不过为陶朱、倚顿辈耳,苟能深造一经而躬行其言,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自其治家,可以治天下,其为利岂可既哉?
然则,以彼揆此,籯金之利不如一经之博也。
夫人家籯金不专其利,而以教子为先,可谓能权轻重之宜矣。
铭曰:
家有千金,而子不通一经,不害其为富也。
金用之有尽,而经无穷,则彼可弃而此可取也。
有妇人焉,养生以千金,而教子一经,是其所以为贤母也。
兹事古多有之,而余之铭夫人独详于此者,何哉?
盖知今之人而不及乎古也。
寒山寺 其七十 北宋 · 释怀深
 押缉韵
善恶生汝心,汝心宜早戢。
鹅烹语告人,狗死魂犹泣。
警诫甚分明,愚耳终不入。
苦果一朝熟,恐君悔不及(自注:唐何泽者,容州人,尝补四会县,性豪横,唯以饮啖为事,尤嗜鹅。乡胥里正,常令供纳,日加烹杀。只有一子,形貌秀整,受怜特甚。尝一日烹鹅,爨汤以待沸。鹅忽作人语曰:我四回为鹅,皆遭知县杀之,何如更延数月之命。庖人惊讶以告亲问之,鹅亦如前语。曰:只此一回,后次不汝也。遂烹之。其子似有鬼物撮置镬中,举家惊往,就出之,则与鹅俱烂矣。出《劝善录》。唐贞观间盩厔鄠县界有果毅者,每有客来,必置犬以设馔。卫士家有十犬,前后买尽。其最后一犬,煮未熟。果毅对客坐,遂闻妇人哭声,意疑其事,向家看之,不见哭,至厅前再见妻不哭,如此者数四。后再向家,即闻哭声于门外,若门外即闻哭声在门内。其客大惊,坐不安席,仍闻哭声云:男女生十个,尽被果毅吃尽,皇天厚地岂不悯我。客闻之数遍,了了分明。果毅因此得病,苦痛累月而终。长安共传。出《法苑珠林》。)
察推阎公行状 北宋 · 李昭玘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四、《乐静集》卷三○
公姓阎氏,讳某字某济州钜野人
其先世见于欧阳文忠公所撰赠兵部侍郎曾祖某之神道碑。
祖某,光禄少卿
考某,赠卫尉卿
公少喜读书,未就举,以光禄恩补太庙斋郎,主济州郓城县簿
临政明速,严约束,不妄笑语,吏持文书踧踧进退,庭庑肃如也。
邑壤素膏沃,属岁大登,劝民裒谷万斛。
越明年旱灾,民不饥,多赖公以活。
京兆司理参军
故相晏元献公以年位持重,罕出治府事,僚吏禀白,遣亲校报可否,小人因缘纫闭中外,擅移事,莫敢与辞。
公庭叱之,坚请入见,因从容请元献公曰:「朝廷倚尚书勋德镇方面,执事之吏欲日望风采,承教命,以布威惠。
今使之整冠歛版,听指顾于小校,其如人望何」?
元献公曰:「微君,孰教我」?
翌旦语坐客:「阎君骨梗有识,异日不可量」。
遂荐于朝。
太师潞国文公继领旄钺,会边邑小警,须轻车数百乘,期令颇急,议者惶畏,公以术克致,三日而足。
潞公爱其才,每异礼之。
鄠县富民宁胜酗酒殴人,知其必死,绐里人张存曰:「是尝恶言诟汝,今可逞」。
不察,殴之致死。
县索贼,胜扳以告,吏受赇诳举,具其狱上于府,不能自明,公侧知之,卒正其罪。
或有誉公者,公曰:「出一人死,非以邀阴惠,但理官之责当如此耳」。
治狱平反,皆此类也。
光州军事推官,秩满将改官,坐签书不当黜两资。
再调洋州观察推官
治平二年五月十二日卒于官舍,享年四十六。
始,卫尉弃诸子,妇人王性行严正,躬自教率,仕官皆有立,公尤以笃孝闻。
众兄卒,事寡嫂尽礼,嫂亡,育其孤如己子,族人亦不辨也。
在仕十年,所至有声,上官多荐其才,若元献公、潞公、彰德太师王公,皆深相知。
不幸坎𡒄,未究所施,遽褫其寿,非命也夫!
初娶孙氏,继室夫人任氏,故参政安惠公之侄孙。
男一女一,男某举进士,女适某官某。
孙男三人:曰某、曰瑀、曰瑾。
西征道里记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
绍兴乙未,上以陕西初复,命签书枢密楼公谕以朝廷安辑混贷之意,某以秘书少监被旨参谋
是役也,审择将帅,屯隶军马,经画用度,询访疾苦,振恤隐孤,表扬忠义,公皆推行如上意。
故其本末次序,属吏不敢私录,至于所过道里,则集而记之。
虽搜览不能周尽,而耳目所及,亦可以验遗踪而知往古,与夫兵火凋落之后人事兴衰,物情向背,时有可得而窥者。
其年四月二十二日舟出北关,六月二十四日永兴七月十三日进至凤翔。
越三十七日,府告无事,公率官吏以归,水陆凡六十驿,往来七千二百里(本计七千一百九十里。氾水以未至县十里,河水南侵,自婴子坡移路旁山,回程衍十里。)
右通直郎尚书户部员外郎李若虚参议
左朝请大夫、新差知吉州军州事江少虞左朝请郎、新除陕西转运副使姚焯,机宜;
右从事郎、新湖州德清县主簿楼垍,书写机宜文字
左朝奉郎、行大理寺丞王师心右奉议郎、监行在榷货务阎大钧右宣教郎、前温州平阳县丞郭子钦干办
左朝散郎主管台州崇道观李孝恭提举钱粮;
右承直郎、前江西提刑干办公事穆平,左承直郎、新泉州永春县王晞韩右文林郎、前监潭州南岳庙曹云,右迪功郎、新潭州善化县主簿宋有,右从事郎叶光,准备差遣
右文林郎、前建州建阳县尉李若川,点检医药饭食。
凡一十五员。
左宣教郎、试秘书少监、充枢密行府参谋郑某序。
行府舟具,欲发前一日,宰执出饯于接待院。
二十二日,道铜口、临平镇长安闸,宿崇德县,二十三日石门、皂林、永乐,由秀州城外,宿杉青闸
二十四日,两界首,宿平望
二十五日,大风阻吴江,不进。
二十六日吴江县,登垂虹亭,宿平江府
二十七日,许市、望亭、宿无锡县
二十八日,潘、乐社、横林,宿常州
二十九日,奔牛、吕城闸,宿丹阳县
三十日新丰、丹徒,宿镇江府
五月一日行府官望拜于府庭。
二日,会茶丹阳楼,登连沧观,观人马辎重渡。
三日,济渡,至瓜州镇、扬子桥,宿扬州城外。
四日邵伯闸、车乐,宿高邮军,会茶韩世忠园。
五日,樊良、丁至、梵水,宿宝应县
六日,黄蒲镇、河桥,宿楚州
七日,磨盘,宿淮阴县
八日,高秋堡、洪泽闸,宿渎头。
九日龟山镇,宿泗州
僧伽有像而未塔,刘麟尝因贼翁诞日祝辞,而钟辄无声,叩之坠地,纵火焚寺去。
住持云。
十日,治陆。
十一日,机宜姚焯等三员管押激赏库行。
十二日唐家店湖口,宿临淮县
十三日,中路,宿青阳驿
十四日,马翁店、通海镇,宿虹县
城因隋渠为壕,潴水深阔,城具楼橹。
虹西诸邑往往皆城,虹独坚密,豫贼盖自此为边也。
隋自虹以上为陆,木已丛生,县以东水接淮口
淮地卑而县西北隅有湖曰万安,东西百里,北南半之。
豫贼引湖拥城,而东南出其流于隋。
又淮潮可登三十里,与湖水接,通小舟。
若置闸于泗,以时入潮,又略治隘塞,则数十斛之舟可致。
宿无疑。
或谓引五丈河水入蔡河,上皇奉玉清之所也。
由殿后小竹径登景命殿,出前廊福宁殿。
福宁是谓至尊寝所,简古不华。
殿上有白花石,阔一席地,闻祖宗以来,每旦北面拜殿下,遇雨则南面拜石上。
东庑下曰洗面阁,曰司旆阁,馀不能记。
由殿后稍北至坤宁殿,殿屏止画墨竹芦雁之类,然无全本矣(他殿画类此。)
自福宁至孝思殿,前一殿即钦先。
钦先奉诸帝,孝思奉诸后,帐座供具皆在。
由钦先出肃雍门至玉眷堂,规模宏壮,非他位比。
后见陕西诸将,自言数对刘豫于此堂。
堂左竹径之上曰迎曦轩,石为围炉,对迎曦日月屏。
屏有御书铭曰:「嶷然屏石,秀色拔尘。
仰止云窦,乃与月邻。
安符厚德,静乐深仁。
俯鉴沼沚,永固千春」。
玉眷之下,镂石为曲水
又至修内司,谓是宝绘堂,两旁轩阁不能悉记。
复由延春阁下稍东,今太母之故居,不敢详也。
过小门,入锦庄,无雅饰,用罗木作假檀香。
堂后有池,左曰挹翠轩,右曰观澜轩,上曰栖鸾阁,寝室之旁曰紫云阁
中有小围炉,可坐三人,炉四柱,承以雕莲。
入睿思门,登殿,殿左曰玉峦,右曰清微,后曰宣和,庭下皆修竹。
殿后左曰迎真轩,右曰玉虚轩。
迎真之上曰妙有阁,玉虚之上曰宣道阁,又一殿忘其名。
自此列石为山,分左右斜廊,为复道平台,台上过玉华殿。
由玉华下,乃抵后石屏,亦御书。
左序有轩,曰稽古、宣和。
东庑下五库,以圣、德、超、千、古为号,皆涂金抹绿小牌。
库上曰翰林司,曰宝阁。
西庑下曰尚书内省,馀不能记。
复由宣和西趋曲水,出后苑,至太清楼下,壁间有御书千字文、法帖之类。
登瑶津亭,亭在水间,四面楼殿相对,不能遍至。
自瑶津趋出,过拱辰门上马出。
后以阅视所置忠锐将,留二日。
京师旧城外不复有屋,自保康门外西至太学,道无数家。
太学止廊庑败屋中存敦化堂,堂榜犹在,兵卒杂处其上,而牧彘于堂下。
国子监令以养太学生,具窗壁略如学校。
都亭驿东偏厅事,栋牌尚是伪齐年号,糊窗用举人试卷,见当是试题及举人文字,专用本朝庙讳。
琼林苑,北人尝以为营,至今围以小小城。
金明池断栋颓壁,望之萧然。
四日八角镇、醋沟,宿中牟
五日白沙镇圃田,宿郑州
六日侯家庄、须水镇,宿荥阳县
荥阳,济水复出之地也。
济入江不与江合,横江而出于荥阳,复入地,至陶丘而出。
故《禹贡》记济水,谓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
往年京师之水,人不知所从,但言郑州积水不决,盖济水也。
周德修侍郎云。
七日鸿沟店。
道旁隶三大字,曰鸿沟
今虽草莽间似有长坎,然必非楚与汉画者。
又孟店、汜水县、莺坡子、洛口镇,宿巩县
汜水即行庆关也,过关乃下视大河,与虏营相望,洛河又在大河之南。
洛口墙数围,问之即所谓洛口仓者。
八日,十八里,朝拜昭厚陵;
又七里,过黑石头渡;
十里,凤凰台
又拜五里会圣宫,宿偃师县
仁庙永昭陵最与英庙永厚陵近,昭陵因平冈种柏成道,道旁不垣,而周以枳橘。
陵四面阙角,楼观虽存,颠毁亦半。
随阙角为神门,南向门内列石羊、马、驼、象之类。
神台二层,皆植柏,层高二丈许,最下约阔十五丈,作五水道。
台前与内门里及大门外,皆二大石人对立。
钦慈曹太后陵望之可见。
又号下宫者,乃酌献之地,今无屋而遗基历历可问,馀陵规模皆如此。
永厚陵下宫为火焚,林木枯立。
诸陵洛河在前,少室在左,嵩高在右,山川佳气不改,而室屋荡然,闻皆为窦㻂所毁。
守陵兵级云。
九日,石桥店、白马寺,宿西京
京号三川者,即黄河、洛河、伊水也。
伊阙又名阙塞,山又谓龙门
大内伊阙,望王屋不百里。
宫墙之内,草深不见遗基。
旧分水南水北,居水南者什七八,今止水北有三千户,水南墟(回程日,知州翟襄谓子城外近添五百馀家。)
白马寺汉明帝所建,今惟瓦砾。
府治后圃有堂,曰昼锦,翟襄所为。
西洛人,今为乡郡,故云。
十一日榆林铺、磁涧,宿新安县
未至新安十里许,道旁山石一柱裂,势欲倾危,过者畏仰视。
父老与县令皆言:章圣封永定将军,半山有庙,月尝赐钱三十千,然无文识可考。
十二日,缺门镇、千秋店,宿沔池县
行十里,过会盟台。
沔池新安之间,溪山人家如东浙,用溪石垒墙。
十三日,东西土壕、乾壕,宿石壕镇
杜甫作《石壕》《新安吏》二诗,即其地。
是日,陕府安抚吴琦甲马来迎(他郡守迎送不录者,行府专为陕西出也。)
十四日,魏店、横渠,宿陕府
十五日,望拜召公甘棠,木旧在府署西南隅,今亡矣。
郡有召公原,原尽处置府县七,而夏县平陆、汭城今皆隅河。
夏距城九十八里,即温公涑水也。
敌濒河筑二小城,时一二骑揭小旗值逻,或放牧堤上。
马鬃渠在城之东南,敌人破陕所自入。
初,陕之围也,郡将李彦仙固守。
彦仙遇士卒有恩,方城中食尽,煮豆以啖其下,而自饮其汁;
雪寒单露,将校反加以衣,彦仙复持以予寒者。
城破,巷战而死,覆其家。
郡之妇人女子,犹升屋以瓦擿贼,哭李观察不辍,故陕无噍类。
父老谓敌久不得城,无食,欲去,适有人告以马鬃渠可入,城遂破,敌始敢西,而全陕没矣。
十六日,新店、曲屋,宿灵宝县
县南五里即函谷
十七日,黑曲、稠静远镇,宿湖城县
十八日乾伯铺、盘豆、攒节店,宿阌乡县
阌乡湖城二县,元属虢州太平兴国三年陕府,自府界至虢三十里。
是日,虢守窦㻂、父老迎于湖城之东。
湖城之南桃林塞,即武王放牛之地。
阌乡县治对荆山,一山自秦川起,至阌乡荆山之西,皆为秦岭退之潮阳度此岭也。
中条在大河北,与潼关相对,又东则首山也。
伯夷居此山南,故谓首山首阳
十九日,关东店、潼关、关西店、西岳庙行府官谒于祠下。
华阴县,出南门,朝谒云台观,然后还宿潼关
或谓是古桃林塞。
河山之壮,俯视他关,独城内芜废。
华州差使臣潘休守关
关门北向,入踰半里,大河汹涌,乃泾、渭、洛三水会处,号三河口
洛水有二:一水自蓝田由商入西京,所谓伊洛者;
一水自西夏由韦盐之间出保安同州,至陕华,与泾、渭合,所谓三水之洛。
潼关三,独河口下无屏障,道上人马,河北皆见之。
若稍加营治,戍兵其间,未易踰也。
关以西渐与河远。
是日,知华州武功大夫庞迪甲士迎于关西店。
岳祠草创,门右明皇大碑火后剥裂,有隶数百字,不复连文,约六丈高,盖垒石成之。
庭下四石阙,裴度淮西,题名刻其西偏,副使马总行军司马韩愈判官冯宿李宗闵之徒,不能悉记。
云台观屋存无几,独圣祖章圣皇帝御容所在曰会真殿无恙,壁间御像如新。
老道士云,以南极寿星榜其上绐敌,故得不毁。
观后希祠堂,堂前石刻太宗皇帝御书并诗,诗有「苍生往世弊凋残,今我如同赤子看。
大阐无为三教盛,承平方说四夷宽」之句。
又一章,有「餐霞成鹤骨,饵药驻童颜。
静想神仙事,忙中道路閒」。
注谓:「朕万务忙中,亦得悟道之閒也」。
又一章:「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
如今若肯随徵诏,总把三峰乞与君」。
章圣皇帝《赐道人郑隐》一章,有「酣醴皮裘思晦迹,行高终自有人知」。
又一章《赐隐归山》:「尽日临流看水色,有时隐几听松声。
遍游万壑成嘉遁,偶出千峰玩治平」。
仁宗皇帝《赐武元亨》一章:「只向身边有大还,胎神月殿在秋天。
三灵密像谁分别,尸质清虚本自然」。
诗石皆无毁阙。
道士又指一古,谓是无忧木,希夷尝藏书腹中。
观依华山而立,莲华峰、仙人掌、石月、玉女盆、二十八宿、明星馆、石鼓山,皆在最高处,独莲华峰、仙人掌可望而见。
莲峰下有瀑布水帘仙掌石间隐然有迹,如人对面出右手,上擎偃月。
玉女盆,即杜甫所谓「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是也。
云台西,即刘禹锡所见道士种桃若霞之处,所谓玄都观者,今亡矣。
华山,《书疏》谓华山十字分之,四隅为四州,盖谓东北为冀,东南为豫,西南为梁、雍。
又土人言有康通判者,尝与东坡为僚,踰百岁,从弟子四五人往来诸峰间,无定处,然土人不能具道其名。
又有道士能言张确之子崇为豫贼守华,尝题诗曰:「群山起伏朝灵岳,恰似千官奉至尊。
吴蜀未平宜假手,愿将馀力致乾坤」。
二十日,敷水镇、柳子店、将相乡,按石刻乃郭汾阳之里。
宿华州
州治对少华;
对太华者华阴也。
二十一日,赤水镇、东西阳村,宿渭南县
二十二日,零口镇、新丰市,道北一里有马周
宿临潼县华清宫西馆,宫后即骊山
新丰古城,故骊戎国,故山以骊名。
山间宫殿基址皆在,连理木在长生殿之上。
莲花汤发自山足,为石渠引泉入室,雕白石为莲,开十窍以涌泉号白莲池,即妃子浴所。
太子泉,次百官泉。
虽蒙故号,仆隶今游之,独白莲尚浴士大夫。
西馆即当时游幸梨园憩寓之地。
明皇临潼为复道往来长安,按石刻可尽见,今止有玉石像一躯立荒庙中。
二十三日,灞水涨,不进。
是日,知永兴军、节制诸路军马张中孚渡轻舟来迎。
二十四日,灞桥镇浐水、长乐坡,宿永兴军
军以漕居为府治,后有凉榭,别为一区,堂下张芸叟辈数人题名刻石。
东门外兴庆池,乃明皇藩邸;
灞桥汉周勃以下迎文帝之地;
常乐坡,唐人饯真卿使希烈之处。
鄠县,夏之扈国。
府西北一百五十里,即奉天
奉天元隶乾州熙宁五年废乾,故隶府。
二十五日至七月七日行府并治事永兴军
八日,楮林店、沙坡、偏店,宿咸阳县
县在渭水之东北,未渡渭二里许,有故墟,谓是旧咸阳
自楮林道旁土堠西入十里,即未央宫基。
苍颉制书台、樗里子墓,皆渭河南,不及至也。
是日,环庆赵彬甲士迎于咸阳桥。
九日,魏店、马跑泉、高店,宿兴平县
马跑泉、高店之间,冢土数尺,高拱杂木二三本,曰杨妃冢。
十日,东阳台马嵬坡、东扶风,宿武功县
马嵬旁短墙周围,路人指谓妃子死所。
县之报本寺唐太宗所生之第。
殿后一堂中有神尧像,而绘诸帝于壁。
报本之东又有大佛阁,寺僧亦谓是李氏故居,实太宗之所生,未能详也。
荥阳以西皆土山,人多穴处,谓土理直,无摧压之患。
然见路旁高山多摧拆,存者尚如半掌,则土穴疑有压者,居人当自能择尔。
惟武功大佛旁一洞数里远,报本寺僧云:洞置自巢贼时,今人又增穿之,中间避乱,千馀家入其中,贼知而不能取。
陕西往往为洞,皆所不及。
穿洞之法,初若掘井,深三丈,即旁穿之,自此高低横斜无定势。
低处深或四五十丈,高处去平地不远,烟水所不能及。
凡洞中土皆自初穿井中出之,土尽洞成,复筑塞其井,却别为入窍。
去窍丈许为仰门,陈劲弩,攻者遇箭即毙,如是者数重。
时于半里一里馀斜气穿道,谓之哨眼。
哨眼或因墙角与夫悬崖积水之旁,人不能知。
其下系牛马,置硙磨,积粟凿井,无不可者。
土久弥坚如石室,但五年前一洞压死者千馀人,僧云此亦天数。
然今陕西遗民,半是土洞中生。
今人居者,颇惩覆压之祸,于洞下多立柱布仰板矣。
武功今属醴州
是日,知州武功大夫赵立来迎。
十一日,杏林店、逻店,宿扶风县
十二日,东新店、龙尾坡、青阳店,宿岐山县
后稷封有邰,岐山即其地。
或谓别有邰城,今斄乡是也。
又云郿之斄亭,或谓是武功,皆未能详。
郿县在府东南百里,有坞,即董卓所筑。
是日,泾原张中彦、知凤翔府贺景仁来迎。
十三日,任官村、横水店,至凤翔府
府古扶风郡,壤地饶沃,四川如掌,长安犹所不逮。
岐山之阳,盖周原也,平川尽处,修竹流水,弥望无穷,农家种𢇲尤盛。
《生民》之诗曰「维糜维芑」者,盖谓𢇲也,俗今书糜为𢇲。
秦州有𢇲穰堡。
𢇲米类,可面可饼,可为棋子,西人饱食面,非𢇲犹饥。
将家云:出战,糗粮乾不可食,嚼𢇲半掬,则津液便生,馀物皆不咽。
士卒用小布袋置马上,遇水,取袋渍润之,尤美。
边郡刈𢇲则自外而内,刈则自内而外,盖𢇲以寒熟,以暖熟故也。
府置厅事,李希烈所建,无甚雄大,而四面出帘,制度如殿。
后圃薜荔堂,东偏中和、燕申二堂,亦旧屋,馀皆近创。
东北隅有凌虚台,东坡尝记之。
台高才二丈,不见凌虚之势,然水竹幽胜可喜。
燕申堂后龟趺大刻,盖《茂正德政碑》,后人磨去,刻《维摩颂》,游师雄后刻《九成宫图》于其阴。
九成宫隋仁寿中所建,去州百里许。
按图,大略与骊山相似,以有图,且不亲到,故不详载。
师雄记谓文帝杨素营之,土木之役困一时,死伤甚众。
宫旁夜鬼哭,文帝闻而怒,独孤后为言于帝,乃解。
遂与每岁避暑,多游乐不归。
东有华清,西有九成,访遗迹,则见隋唐之不竞也。
宝鸡县,府西南六十五里,本秦武公所都,所谓陈仓者。
自是入大散关河池河池在汉为故道。),为西蜀之吭。
敌之攻蜀也,吴玠既败走之,道迷不能出,粮且尽,垂军待毙。
赵立为画归路,乃得脱,其后又为先驱道之。
敌再入,而少却。
十四日至八月十九日行府皆治事凤翔,新鄜延路经略使郭浩熙河路经略使杨政秦凤路经略使吴璘四川都转运使陈远猷以下,各禀议分职而退。
二十日,行府遵旧路归,次舍道里如故,独至泗州,由平源、天长、大仪出镇江府,然后舟行。
陕西兵归者,禁军合计三万四千有奇,虽分隶诸帅,然各有将分,逐将仍存正副,盖祖宗之军政旧法犹在也。
泾原禁军仅八千,比诸路为劲,而泾原劲兵尽在山外。
陕西弓箭手旧一十六万,今存七万,复以土田不均,兵疲无法,虽七万人,未必可用。
夏国兴州,谓之衙头。
衙头至麟府,路近处可九百里,秦凤六百里,环庆三百里,会州界二百五十里。
诸路今与西界接壤,惟鄜延最阔。
熙河会川城泾原甘泉堡止百里,以北皆西界也。
夏国左厢军司接麟府沿边地分,管户二万馀;
宥州监军司接庆州、保安军延安府地分,管户四万馀;
灵州监军司接泾原环庆地分,沿边管户一万馀。
兹其大略也。
某自吴踰淮,道京入洛,至关陕,其所经历,得于闻见者靡不具载。
窃观今日天下之势,东南为天子驻跸之区,朝廷台省监司、守令耳目亲近之地,故治具比他道为修。
陕西诸郡虽号新复,然自渠魁元恶用意变易三纲五常之外,自馀军民,无不内怀天日,相与持循检约,未敢有无国家、毁法度之心,故其风俗纲纪,视东南犹整整也。
京西京畿与夫接淮甸之地,一时陷没于刘豫凶威虐焰之中,郡邑无民,官府无法,田野未耕,荒秽犹在。
如久病困瘁之人,头目手足皆有生意,而中焦痞涸,盖未易全复也。
朝廷诚能精选长吏,审择牧守,仍于三京量戍士夫,使之抚视凋瘵,修治关塞,于年岁间生养气血,与东西上下脉络流通,则天下平矣(《北山集》卷一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渼陂空翠堂记宣和四年 北宋 · 张伋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六、民国《重修鄠县志》卷七
余昔时尝闻士大夫称,关中多山水之胜,而渼陂在终南山下,气象清绝,为最佳处。
及诵杜工部所赋诗行,爱其语大而奇,益欲一往游之,以慰所闻。
道阻且长,斯愿未遂,每以为恨。
宣和元年冬,被命为邑于有扈,而所谓渼陂者,实其西郊焉,于是始得偿夙昔之愿,时往游观。
翠峰横前,修竹蔽岸,澄波浸空,上下一碧,信乎其气象清绝,为关中山水最佳处也。
陂之北岸有堂旧矣,久弗加葺,栋宇倾挠,来游者阽压是惧。
余喟然兴叹曰:「有此佳山水,而堂构不修,宴赏无所,大非其宜」。
因顾从叟而询其故,乃知自清平建军县涝水之西,割地以隶,故陂虽近鄠,而地非所属;
虽属终南,而距邑为远。
远者不喜修,近者不得修,岁月既久,浸成弊坏,瓦木之类,至为小人攘窃而莫之问,可不惜哉!
四年春二月,以寒食休假,率职事诸公会于陂上,因相与为议曰:「渼陂之地虽在他邑,而顷者漕台移檄,尝令吾邑就近管辖。
此堂不修,无罪邻邑,亦吾邑之过也。
吾属到官日久,行且受代,后来君子谓如不好事何!
今欲缮完,稍加宏壮,使称是山水之胜,且以待使者按部之经由,备邑人岁时之游乐,可乎」?
诸公欣然,咸以为当。
时故人吴景温摄政清平,闻其将有是役也,亟命工徒共力成就。
于是增卑补薄,基趾廓焉;
去故取新,栋宇壮焉。
前驾虚阁以临清流,后阔轩窗以快雄风。
规度适中,不僭不陋;
气象具存,苟完苟美。
经营于二月之晦,断手于五月之朔。
升堂远望,豁达无碍,南山之秀,陂水之广,举目可尽。
猗欤此堂,庶几不负佳山水,而吾将东归,为无憾矣。
乃以五日,率诸联事及邑居士大夫置酒以乐之。
是日也,小雨乍收,微风四起,岚光水气,相为氤氲。
若烟之浮,若露之润,有见于帘楹轩槛间者,明灭变态,不一而止,是何清且丽邪!
酒半,坐客共讽杜工部诗行,咸请以「空翠」名其堂,盖取杜工部诗中语,且以志所见也。
若以陂源之所出,渼名之所自,与夫汗漫广大、形势瑰伟奇绝之游观,载在图经、咏于诗史详矣,兹不复云,姑叙是堂兴废之由,刻诸石以示久远。
将有望于后之君子,毋以此疆尔界、距邑远近,强自分别,而废前修也。
按:康熙鄠县志》卷一二,抄本。
乞降度牒雇人修葺城壁奏宣和元年正月二十七日 北宋 · 董正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宋会要辑稿》方域九之二一(第八册第七四六九页)
鄠县灾伤,放税不及分,秋雨损田,人户缺食。
臣勘会见今修完永兴军城壁接橹损坏之处,元料六十二万九千六百四十三工。
除五万九千已役外,有五十七万六百四十三工。
本军虽有壮城兵士差往西京修城差使占破,外见管八十四人,显见积以岁月,修完未了。
除本司已有见管修城钱数外,欲望支降度牒四百道,乘此和雇人修造,不惟城壁计日可了,兼可以存养阙食人户。
葛繁韦刺史集后绍兴二十三年二月 宋 · 姚宽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
葛繁校《苏州韦刺史集》十卷。
刺史洛阳人姓韦氏名应物贞元中左司郎中出为苏州刺史
书目姓名略见《唐书·艺文志》,其详不载于正史,不可得而考也。
今观其《逢杨开府》诗云:「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
坐客何由识,唯有故人知」。
又《温泉行》云:「出身天宝今年几,顽钝如锤命如纸。
作官不了却来归,还是杜陵一男子」。
又云:「身骑厩马引天仗,直入华清列御前」。
是尝为三卫而踪迹不羁也。
《燕李录事》诗云:「与君十五侍皇闱」。
又《京师叛乱寄诸弟》云:「弱冠遭世难,二纪犹未平」。
天宝十五载六月明皇安禄山之难,是年应物年二十,至宝应元年建巳月,上皇崩,则武皇升仙去之时,应物年二十七。
又《示从子河南班》诗序云:「永泰中,予任洛阳丞」。
则应物年二十九。
及其来吴,《赠旧识》云:「少年游太学,负气蔑诸生
蹉跎三十载,今日海隅行」。
则少尝游太学,盖武皇升仙后二年太学,遂为丞也。
洛阳丞为京兆府功曹大历十四年,自鄠县制除栎阳,以疾归善福精舍。
建中二年,由前资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改刺江州,改左司郎中
贞元初又历苏州,罢守,寓居永定精舍。
以诗考之,历官次序如此。
广德中,《洛阳作》云:「蹇劣乏高步,缉遗守微官」。
广德二年乃当永泰之元,时为洛阳丞,自京师之后,至德乾元上元宝应数年间,折节读书,遂入仕,而因谓之微官也(《善福精舍》)
按:《韦刺史诗集》附录,四部丛刊本。
与高氏子 宋 · 杨尚书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十数年来聋耳聩,可将社酒便能医。
一心更愿清盲了,免见豪家小马儿(《墨客挥犀》卷一○ 《墨客挥犀》:杨某尚书,以耳聋致政,居鄠县别业。同里高氏有二子,小字大马小马。一日,小马携酒就杨公曰,此社酒善治聋,愿得侍杯杓之馀沥。杨瞑目良久,取笺书绝句与之云云。)
年光1205年1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无赖年光逐水流,人间随处送悠悠。
千帆落浦湘天晚,孤笛吟风鄠县
小市莺花时痛饮,故宫禾黍亦闲愁。
久留只恐惊凡目,又向西凉上酒楼。
夜读唐诸人诗多赋烽火者因记在山南时登城观塞上传烽追赋一首1177年1月 南宋 · 陆游
 押霰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
我昔游梁州,军中方罢战。
登城看烽火,川迥风裂面。
青荧并骆谷,隐翳连鄠县
月黑望愈明,雨急灭复见。
初疑云罅星,又似山际电。
岂无酒满尊,对此不能咽。
低头愧虎韔,零落白羽箭。
何时复关中,却照甘泉殿。
主簿厅题名记淳熙七年 宋 · 程迥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一四
国家之制,县主簿簿书,书其民事,与令丞通行。
是故簿书治,则民力役之征、粟米布缕之征无差紊者,因之两造之讼、五刑五罚之狱亦简矣。
士能充是设官之意,其有功于生民岂少也哉。
中兴以来,庶务繁委,受刺史部使者檄无虚月,凡郡县之政,无不周知,是又不域于一官一邑而已也。
吾家明道先生初调京县鄠县簿,再调主江宁之上元簿,所至狱讼之不明者明之,税赋之不均者均之,民听之惑者正之,孰谓稗官不可抒志于当时也耶?
大名潘侯,其先世在国初有大功勋,历七朝而世艾尚主。
今被命来主饶之馀干簿
初,士民以为贵公子也,不以民事望之。
未几以治辨闻,其详练世故,勤恤民隐,至是皆以博达贤敏归之。
虽耆艾之儒,久次之吏,莫能出其右者。
秩将满,顾官廨未有题名,于是访得前任人名,托为之记。
与侯有事契,乃叙其实,请镵诸石,以告来者,俾敬其事而笃焉。
名汉字朝宗淳熙七年记。
按:同治馀干县志》卷一六,同治十一年东山书院刻本。
韦刺史 宋 · 沈作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也。
其家世自宇文周时,孝宽以功名为将相,而其兄夐高尚不仕,号为逍遥公
夐之孙待价,仕左仆射封扶阳公
待价生令仪,为唐司门郎中
令仪生銮,銮生应物
少游太学,当开元天宝间宿卫仗内,亲近帷幄,行幸毕从,颇任侠负气。
渔阳兵乱后,流落失职,乃更折节读书。
屏居武功之上,乃复返沣上,园庐芜没,贫无以自业。
客游江淮间,所与交结皆一时名士。
从事河阳,去为京兆功曹,摄高陵令
永泰中,迁洛阳丞。
两军骑士倚中贵人势,骄横为民害,应物疾之,痛绳以法。
被讼,弗为屈,弃官,养疾同德精舍。
起为
大历十四年,除栎阳
复以疾谢去,归寓西郊,择胜隐于善福祠,从诸生学问,澹如也。
建中二年,拜尚书比部员外郎
明年出为滁州刺史
滁山川清远,山中多隐君子应物风流岂弟,与其人览观赋诗,郡以无事,人安乐之。
四年十月,德宗幸奉天应物自郡遣使间道奔问行在所
明年兴元甲子,使还,诏嘉其忠。
终更贫,不能归,留居郡之南岩
俄擢江州刺史
居二岁,召至京师
贞元二年,由左司郎中补外,得苏州刺史
在郡延礼其秀民,抚其茕嫠甚恩。
久之,白居易中书舍人出守吴门
应物罢郡,寓于郡之永定佛寺
大和中,以太仆少卿御史中丞,为诸道盐铁转运、江淮留后,年九十馀矣。
不知其所终。
有子曰庆复,为监察御史河东节度掌书记
应物性高洁,善为诗,气质閒妙,浑然天成,初若不用工,而近世诗人莫及也。
白居易尝语元稹曰:「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深得讽谏之意,而五言尤为高远雅淡,自成一家」。
其为时人推重如此。
浮屠皎然者,颇工近体诗,尝拟应物体格,得数解为贽,应物弗善也。
明日,录旧贽以见,始被领略,曰:「人各有能,有不能,盖自天分学力有限。
子而为我,且失其故步矣,但以所诣自名可也」。
皎然心服焉。
应物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
吴门时,年已老矣,而诗益造微,世亦莫能知之也。
子沈子曰:余读韦苏州诗,超然简远,有正始之风,所谓朱丝疏弦,一唱三叹者。
应物开元天宝宿卫仗内,为郎、刺史于建中,以迄贞元。
文宗大和中刘禹锡乃以故官举之,计其年九十馀,而犹领转输剧职,应物何寿而康也!
然自吴郡以后,不复有诗文见于录者,岂亡之邪?
使应物而无死,其所为当不止此;
应物为终于吴郡之后,则禹锡之所举,老犹无恙也,盖不可得而考也。
《新唐书·文艺传》称应物有文在人间,史逸其传,故不录。
予既爱其诗,因考次其平生行义官代,皆有凭藉,始终可概见如此,恨史官编摩疏陋耳。
嗟夫!
应物崎岖,身阅盛衰之变,晚乃折节学问,今其诗往往及治道,而造理精深。
士固有悔而能复,厄而后奇者,如应物有以自表见于后世,岂偶然哉!
按:《韦江州集》附录,四部丛刊初编本。又见《宾退录》卷九,《南宋文录录》卷二二。
岳阳陈倅秩满还朝八首(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为韵) 其八 南宋 · 廖行之
 押东韵
少陵不作威,恐堕趋走中。
而今巴丘吏,所遭更途穷。
力绵何以振,敢意鄠县功。
慨叹薛长史,谁其继高风。
回胡簿启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三○、《雪坡舍人集》卷二四、《宋四六选》卷二一
伏审筮仕友邦,涖官簿正。
枋榆乃蜩鸠之止,曾辱迂临;
枳棘非鸾凤所栖,喜闻俯就。
未驰庆幅,先枉赐函。
初非敌以下之可当,欲不愧于中而莫得。
恭惟某官学优而仕,笔妙于年。
江夏黄香,负天下无双之誉;
洛阳贾谊,能诸老未对之言。
摘髭巍科,拾级膴仕,便合凌清而溯紫,尚烦稽墨以勾朱。
以卑飞培云翼于九重,以平进养霜蹄于万里。
眷惟陋邑,深积弊源,《伐檀》多刺于狼贪,刻木殆踰于猱猾。
耸闻新政,载涤旧污。
惟严于束湿,可以使一罚而百惩;
惟洁于饮冰,可以出独清于众浊。
有如贤者,盖易能之。
平生之志,岂止荣身,一命以上,皆可及物。
明道先生之在鄠县,以德化人
紫阳夫子之仕同安,以学造士。
卜其他日,皆以此时。
仰企前修,永有令闻。
某虽怀至庆,尤切深期。
理万事惟欲问胡公,何敢愿此人于执事
读十年不如诣主簿,尚当请所益于下风。
鄠县㬊宰启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三、《文山全集》卷八
移绣波涛,愧将丝辔;
出宰山水,先度弦歌。
隃寄雁回,敬酬鱼遣。
某官琳圭清越,冰雪聪明。
云傍碧桃,千丈蓬莱之光气;
月明绿野,一帘秋浦之清风。
小种县花,伫归院
某俯惭旧斧,仰辱联珠。
黄绢之辞,永为好也;
乏貂褕之报,受言藏之。
清心镜 赠鄠县小杨仙 金 · 马钰
修行人,先禁眼,见他妇女,不宜顾盼。
牢擒捉、意马心猿,休缓缦缓缦。
我人除,事情简。
清贫柔弱,逍遥散诞。
谨遵依、国法天条,永不犯不犯。
苏幕遮 鄠县晏公惠面 金 · 马钰
 押词韵第七部
晏先生,惠我面。
亲做庖人,妙手□和软。
细细搓来成玉线。
致在锅中,水火同烹炼。

觉馨香,成美膳。
四个平分,各各无深浅。
欲要充饥须九转。
饱后云游,处处行方便。
陶君秀晋人尝为司竹监使因祖渊明尝游五柳庄为立五柳在县东西原方见有祠堂诗碑渊明诗寄陶监使君秀禹城侯先生时与扶风张明叙六曲李仲常凤翔董彦材从之学如白云楼海棠馆所谓胜游也兵后吾弟主之亦西州衣冠之幸感今慨昔不能不惘然也握手一笑知复何年敢先此以为质兼示鄠亭赵秀才 其四 金末元初 · 杨奂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四部
老病乡心重,艰危世契疏。
少年知自立,近日定何如。
渭上千丛玉,陂头半尺鲈。
往来元不恶,容我坐篮舆鄠县志)
鄠县簿雷损之景程斋诗卷 其一 元 · 王恽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秋涧集卷二十五
道统几微孰继传,景程还得此名贤。
须知二帝三王事,要以仁民爱物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