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薛淙除邓州任如愚除信州虞藏除邛州刺史等制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九
敕。朝议郎前使持节坊州诸军事守坊州刺史薛淙等。仲尼对鲁哀公曰。人道之大。莫先为政。汉宣帝曰。与我共治者。其唯良二千石乎。念先师贤帝之言。思疲人良吏之选。夙兴夜寐。不忘于此。淙以文科入仕。命守边郡。属当伐叛。兵于其郊。处剧不繁。事丛皆办。如愚进以门子。屡为长吏。其为政化。可差古人。藏与逢。阅官簿而颇多。言理名而亦著。绍元尝闻谨慎。可宰百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忘格言。副我优寄。可依前件。
洛城见贺自真飞升(一作登仙) 唐 · 陈陶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子晋鸾飞古洛川,金桃再熟贺郎仙。
三清乐奏嵩丘下,五色云屯御苑前。
朱顶舞低(一作翻)迎绛节,青鬟歌对驻香軿。
谁能白昼相悲泣,太极光阴亿万年。
送于少监自广州还紫逻 唐 · 李群玉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引用典故:金门 颜范
鸣皋(一作高)山水似麻源,谢监东还忆故(一作旧)园。
海峤烟霞轻(一作输)逸翰,洛川花木待回轩。
宦情薄去诗千首,世事闲来酒一尊。
明日中书见颜范(一作范),始(一作如)应通籍入金门。
和三乡诗 唐末 · 张绮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洛川依旧好风光,莲帐无因见女郎。
云雨散来音信断,此生遗恨寄三乡。
涉洛川 唐 · 李商隐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通谷阳林不见人,我来遗恨古时春。
宓妃漫结无穷恨,不为君王杀灌均(原注:灌均,陈王之典签,谮诸王于文帝者)。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唐 · 李商隐
五言排律 押庚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鹏抟 伤心庾开府 苏武节 定远 赵坑 秦楼 大横庚 许氏评 空弮 力牧 世间歧路 梼杌 投鼠 屑曲 蒸鸡 仲由缨
照席琼枝秀,当年紫绶荣。
班资古直阁(一作閤),勋伐旧西京。
在昔王纲紊,因谁国步清。
如无一战霸,安有大横庚。
内竖依凭切,凶门责望轻。
中台终恶直,上将更要盟。
丹陛祥烟灭,皇闱杀气横。
喧阗众狙怒,容易八蛮惊。
梼杌宽之久,防风戮不行。
素来矜异类,此去岂亲征。
舍鲁真非策,居邠未有名。
曾无力牧御,宁待雨师迎。
火箭侵乘石,云桥逼禁营。
何时绝刁斗,不夜见欃枪。
屡亦闻投鼠,谁其敢射鲸。
世情休念乱,物议笑轻生。
大卤思龙跃,苍梧失象耕。
灵衣沾愧汗,仪马困阴兵。
别馆兰薰酷,深宫蜡燄明。
黄山遮舞态,黑水断歌声。
纵未移周鼎,何辞免赵坑。
空拳(当作弮)转斗地,数板不沈城。
且欲凭神算,无因计力争。
幽囚苏武节,弃市仲由缨。
下殿言终验,增埤事早萌(原注:先时桑道茂请修奉天城)。
蒸鸡殊减膳,屑曲异和羹。
否极时还泰,屯馀运果亨。
流离几南渡,仓卒得西平。
神鬼收昏黑,奸凶首(去声)满盈。
官非督护贵,师以丈人贞。
覆载还高下,寒暄急改更。
马前烹莽卓,坛上揖韩彭。
扈跸三才正,回军六合晴。
此时惟短剑,仍世尽双旌。
顾我由群从,逢君叹老成。
庆流归嫡长,贻厥在名卿。
隼击须当要,鹏抟莫问程。
趋朝排玉座,出位泣金茎。
幸藉梁园赋,叨蒙许氏评。
中郎推贵婿,定远重时英。
政已标三尚,人今伫一鸣。
长刀悬月魄,快马骇星精。
披豁惭深眷,暌离动素诚。
蕙留春晼晚,松待岁峥嵘。
异县期回雁,登时已饭鲭。
去程风刺刺,别夜漏丁丁。
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
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
会与(去声)秦楼凤,俱听汉苑莺。
洛川迷曲沼,烟月两心倾。
授陈君从鄜州节度使塞门行营使制 唐 · 李讷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八
门下。洛水交波。鄜城旧畤。地当寇垒。界接王畿。外为襟带之邦。中有赋舆之实。属者黠羌未戢。燔燧犹虞。置将或乖。征师向老。思得颇牧。付之边疆。擢吾材臣。式昭奇策。邠州刺史陈君从。学启玉铃。志昭甲令。机符天与。信愿生知。浸染于勋伐之门。奋发为英谋之士。特禀雄气。魁然壮猷。穷黄石之三编。笑长沙之五饵。久服戎旅。益通武经。遂升外台。俾守栒邑。歌繻裤而苛慝不作。提卒乘而障塞不惊。而又累陈表章。愿展材效。虽遵条共理。仁风见重于朱轓。而授脤分麾。将星宜明于紫塞。既申引拔。宁系班资。爰思鼓鼙。乃锡鈇钺。秉列部察廉之务。佐兵车招讨之名。首戴附蝉之冠。位长集乌之府。总制师旅。振扬军声。往图休庸。勉答殊宠。于戏。玉关迢递。定远收功。先零猖狂。营平善计。建此勋者。彼何人哉。宜坚尽敌之心。以固请缨之志。无令直笔。有愧前修。
祭高谏议文 唐 · 孙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五
咸通十一年十一月五日。友人孙樵。谨遣家僮犀角雁儿具时羞之奠。敬祭于故友滁州刺史赠谏议大夫高公叶卜之灵呜呼。与君定友。不谢古人。为分日牢。为道日亲。二十五年。彼我一身。人谓我愚。君谓我贤。人欲我后。君欲我先。我为一善。君喜见颜。我为一失。君愠形言。意我尚华。布衣禦寒。意我苟进。蓑笠当轩。我蟠浊泥。君蹑青云。不以升沈。堑隔其间。诲我如兄。煦我如春。我何敢忘。铭骨书绅。君之文章。可动鬼神。君之器业。可活生民。我之赖君。如倚华山。庶寡我过。期大我门。君牧滁氓。我从邠军。方恨绵邈。凶讣遽闻。东向恸哭。痛贯心肝。三日麻衣。朝晡忘餐。百身莫赎。何裨往魂。呜呼痛哉。杵臼死义。比干死仁。君殒贼手。为怨难论。呜呼痛哉。君殡乔谷。我归咸秦。试发旧箧。君书盈千。辞旨重重。墨色如新。苟非相谏。即是慰安。填臆悲来。泪如迸泉。呜呼痛哉。天丧吾友。吾何望焉。谁拯湮溺。孰开顽昏。呜呼痛哉。世人结交。违寒集温。如我不易。如君固难。呜呼痛哉。敬姜昼哭。嵇绍幸存。輤车其东。归骨洛川。远备醪馔。告辞柩前。呜呼哀哉。尚飨。
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 唐 · 刘轲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
岁丁巳开成纪年之明年。有具寿沙门曰令检。自上京抵洛师。以缥囊盛三藏遗文传记。访余柴门于行修里。且曰。闻夫子斧藻偫言旧矣。讵直专声于班马。能不为释氏董狐耶。抑岂不闻贞观初慈恩三藏之事乎。敢矢厥来旨云。三藏事迹载国史及慈恩传。今塔在长安城南三十里。初高宗塔于白鹿原。后徙于此。中宗制影赞。谥大遍觉。肃宗赐塔额曰兴教。因为兴教寺。寺在少陵原之阳。年岁寖远。塔无主。寺无僧。荒凉残委。游者伤目。长庆初。有衲衣僧昙景始葺之。大和二年。安国寺三教谈论大德内供奉赐紫义林。修三藏忌斋于寺。斋众方食。见塔上有光。圆如覆镜。道俗异之。林乃上闻。乃与两街三学人共修身塔。兼砻一石于塔。至三年修毕。林乃化遗言于门人令检曰。尔必求文士铭之。检泣奉遗教。直以铭为请。非法允之冢嫡。谁何至此乎。轲三让不可。乃略而铭之。三藏讳元奘。俗陈姓。河南缑氏人。曾父钦。后魏上党太守。祖康。北齐国子博士。父惠英。长八尺。美须眉。魁岸沈厚。号通儒。时人方汉郭林宗。有子四人。奘其季也。年十三。依兄捷出家于洛。属隋季失御。乃从高祖神尧于晋阳。俄又入蜀。学摄论毗昙于基暹二法师。武德五年。受具于成都。精究篇聚。又学成实于赵州深。学俱舍于长安岳。于是西经前来者。无不贯综矣。初中国学者。多以实相性空。通贯偫说。俾彖象蹄笱。往往失鱼兔于得意之路。至于星罗棋布。五法三性。析秋毫以矢名相。界地生汇。各有攸处。曾未暇也。大遍觉乃兴言曰。佛理圆极。片言支说。未足师决。固是经来未尽。吾当求所未闻。俾跛眇儿视履。必使解行如函盖。始可为具人矣。且法显智严何人也。犹能孤游天竺。而我安能坐致耶。初三藏之生。母氏梦法师白衣西去。母曰何去。曰求法。贞观三年。忽梦海中苏迷卢山遽凌波而入。乃见石莲波外承足山。险不可上。试踊身腾踔。飒然飙举。升中四望。廓澈无际。觉而自占曰。我西行决矣。至凉州。都督李大亮防禁特切。逼法师还京。法师乃宵遁。渡瓠芦河。出玉门。经莫贺延碛。艰难险阻。仆而复起者。何止百十耶。自尔涉流沙。次伊吾。高昌王曲文泰遣贵臣以驼马迓法师于白力城。王与太妃及统师大臣等尊以师礼。王亲跪于座侧。俾法师蹑肩而上。资赠甚厚。送至叶护可汗衙。又以廿四封书。通屈支等廿四国。献花缯五百疋于可汗。称法师是奴弟。欲求大法于婆罗门国。愿可汗怜师如怜奴。其所历诸国。为其王礼重。多此类也。自尔支提梵刹神奇灵迹。往往而有。法师皆沥诚尽敬。耳目所得。孕成多闻。与夫世称博物者。何相万耶。详载如传。惟至中印度𨚗烂陁寺。寺遣下座廿人明详仪注者引参正法藏。即戒贤法师也。既入谒。肘膝著地。舐足已。然后起。法藏讯所从来。曰自支𨚗。欲依师学瑜伽论。法藏闻则涕泗曰。解我三年前梦金人之说。伫尔久矣。遂馆于幼日王院觉贤房第四重阁。日供担步罗果一百廿枚。大人米等称是。其尊敬如此。法师既名流五印。三学之士。仰之如天。故大乘师号法师为摩诃天。小乘师号解脱天。乃白大法藏请留之。法师曰。师等岂不欲支𨚗之人开佛慧眼耶。不数日。东印度王拘摩迎法师。戒日王闻法师在拘摩处。遣使谓拘摩曰。急送支𨚗僧来。拘摩曰。我头可得。僧不可得。戒日神武雄勇。名震诸国。乃怒曰。尔言头可得。可将头来。拘摩惧。乃严象军二万。船三万。与法师同溯殑伽河。筑行宫于河北。拘摩自迎戒日于河南。戒日曰。支𨚗僧何不来。拘摩曰。大王可屈就。王既见法师。接足尽敬。且曰。弟子闻支𨚗国有秦王破阵乐。乃问秦王是何人。法师盛谈太宗应天顺人事。王曰。不如此。何以为支𨚗主。因令法师出制恶见论。然小乘外道。未即推伏。请于曲女城集五印沙门婆罗门等。兼十八国王。观支𨚗法师之论。凡十八日。无敢当其锋者。戒日知法师无留意。厚以象马橐装饯法师。又以素謺印书使达官送法师。所经诸国。令兵卫达汉境。法师却次于阗。因高昌商胡入朝。附表奏自西域还。太宗特降天使迎劳。仍制于阗等道送法师。令燉煌迎于流沙。鄯部迎于沮沫。时帝在洛阳。敕西京留守梁国公元龄备有司迎待。是日宿于漕上。十九年春正月景子。留守自漕奉迎于都亭。有司颁诸寺帐舆花幡。送经于宏福。翌日。大会于朱雀街之南。陈列法师于西域所得经像舍利等。其梵文凡五百廿夹。六百五十七部。以廿马负而至。自朱雀至宏福十馀里。倾都士女。夹道鳞次。若人非人。曾不知几俱𦙁矣。壬辰。法师谒文武圣皇帝于洛阳宫。二月己亥。对于仪鸾殿。因广问雪岭已西诸国风俗。法师皆备陈所历。若指诸掌。太宗大悦。谓赵公无忌曰。昔符坚称道安为神器。今法师出之更远。时帝将征辽。法师请于嵩之少林翻译。太宗曰。师西去后。朕为穆太后于西京造宏福寺。寺有禅院。可就翻译。三月己巳。徙宏福。夏五月丁卯。法师方开贝叶。廿年秋七月。法师进新译经论。仍请制经序。并进奉敕撰西域记十二卷。太宗美法师风仪。又有公辅才。俾法师裼缁褐袭金紫。法师因以五义褒扬圣德。乞不夺其志。遂问瑜伽十七地义。太宗谓侍臣曰。朕观佛经。犹噡天望海。法师能于异域得是深法。非惟法师愿力。亦朕与公等宿殖所会。及三藏圣教序成。神笔自写。太宗居庆福殿。百寮陪位。坐法师。命宏文馆学士上官仪对偫寮读之。廿二年夏六月。天皇大帝居春宫。又制述圣记及菩萨藏经后序。太宗因问功德何最。法师对以度人。自隋季天下祠宇残毁。缁伍殆绝。太宗自此敕天下诸州寺。宜各度五人。宏福寺度五十人。戊申。皇太子宣令。请法师为慈恩上座。仍造翻经院。备仪礼自宏福迎法师。太宗与皇太子后宫等。于安福门执香炉。目而送之。至寺门。敕赵公英中书令褚引入。于殿内奏九部乐破阵舞。及百戏于庭而还。廿三年夏四月。法师随驾于翠微宫。谈赏终日。太宗前席攘袂曰。恨相逢已晚。翌日。太宗崩于含风殿。高宗即位。法师还慈恩。专务翻译。永徽三年春三月。法师于寺端门之阳造石浮图。高宗恐功大难成。令改用砖塔。有七级。凡一百八十尺。层层中心。皆有舍利。冬十月。中宫方妊。请法师加祐。既诞。神光满院。则中宗孝和皇帝也。请号为佛光王。受三归。服袈裟。度七人。请法师为王剃发。及满月。法师进金字般若心经及道具等。显庆二年春二月。驾幸洛阳。法师与佛光王发于驾前。既到馆。于积翠宫终译发智婆沙。法师早丧所天。因扈从还访故里。得张氏姊。问茔垄已平矣。乃捧遗柩改葬于西原。高宗敕所司公给。备丧礼。尽饰终之道。洛下道俗赴者万馀人。释氏荣之。三年正月。驾还西京。敕法师徙居西明寺。高宗以法师先朝所重。礼敬弥厚。中使旁午。朝臣慰问及锡赉无虚日。法师随得随散。中国重于般若。前代虽翻译犹未备。众请译焉。法师以功大恐难就。乃请于玉华宫翻译。四年十月。法师如玉华。馆于肃成院。五年春正月一日。始翻梵本。总廿万偈。法师汲汲然常恐不得卒业。每厉译徒。必当人百其心。至龙朔三年方绝笔。法师翻般若后。精力刓耗。谓门人曰。吾所事毕矣。吾瞑目后。可以蘧蒢为亲身物。门人雨泣。且曰。和上何遽发此言。法师曰。吾知之矣。麟德元年春正月八日。门人元觉梦一大浮图倒。法师曰。此吾灭度之兆。遂命嘉尚法师具录所翻经纶。合七十四部。总一千三百卅八卷。又造俱𦙁画像弥勒像各一千帧。又造素像十俱𦙁供养悲敬上油各万人。烧百千灯。赎数万生。乃与寺众辞。三称慈尊。愿生内眷。至二月五日夜。弟子光等问云。和上决定得生弥勒内众否。颔云得生。俄而去。春秋六十九矣。初高宗闻法师疾作。御医相望于道。及坊州奏至。帝哀恸。为之罢朝三日。敕坊州刺史窦师伦令官给葬事。又敕宜听京城僧尼送至塔所。门人奉柩于慈恩翻经堂。道俗奔赴者日盈千万。以四月十四日葬于浐东。京畿五百里内。送者百馀万人。至总章二年四月八日。有敕徙于樊川北原。伤圣情也。法师长七尺。眉目若画。直视不顾。端严若神。自大教东流。翻译之盛。未有如法师者。虽滕兰澄什康会竺护之流。无等级以寄言。其彬彬郁郁。已布唐梵新经矣。自示疾至于升神。奇应不可殚纪。盖莫详位次。非上地其孰能如此乎。又曰。
三藏之生,本乘愿来。
入自圣胎,出于凤堆。
大业之季,龙潜于并。
孺子谒帝,与兄偕行。
神尧奇之,善果度之。
不为人臣,必为人师。
师法未足,自洛徂蜀。
学无常师,鸟必择木。
迹穷夷夏,更讨身毒。
寺入烂陁,师遇尸罗。
王逢戒日,论得瑜伽。
瑜伽师地,藏教泉府。
猬●98A7名数,玺抽圣绪。
我握其枢,赤幡仍竖。
名高曲女,归我真主。
主当文皇,臣当蔡梁。
天下贞观,佛氏以光。
光光三藏,是护是付。
付得其人,经纶彬彬。
梵语华言,胡汉相宣。
台臣笔受,御膝前席。
积翠飞花,恩光奕奕。
太宗序教,天皇述圣。
扬于王庭,百辟流咏。
三藏慰喜,灵祇介祉。
蔑彼滕什,曾无此事。
我功成矣,我名遂矣。
脱屣玉华,升神睹史。
发棺开殓,天香馥馥。
地位殊分,神人是卜。
中南地高,樊川气清。
修塔者谁,林公是营。
门人令捡,实尸其事。
铭勒塔旁,捡真法子。
送李右丞分司(一本题下有东城二字) 唐末 · 罗隐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分漕(一作曹)得洛川,谠议更昭然。
在(一作左)省曾批敕,中台肯避权。
所悲时渐薄,共贺道由(一作尤)全。
卖与清平代,相兼直几钱。
授侯蕴赞善大夫李仁诲棣州长史苏汾坊州长史制 唐 · 刘崇望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二
敕。某官某等。或以忠勤彰于侯正。或以奏献著彼劳能。况侯蕴李仁诲。亲奉禁营。始陪辇路。不有迁命。将何劝人。可依前件。
比红儿诗 其三十五 唐末 · 罗虬
押先韵
雕阴旧俗(一作似)骋婵娟,有个红儿赛洛川。
常笑世人语虚(一作多诳)诞,今朝自见火中莲。
比红儿诗 其八十一 唐末 · 罗虬
押齐韵
引用典故:武陵溪 巫峡 大堤
能将一笑使人迷,花艳何须上大堤。
疏属便同巫峡路,洛川真是武陵溪。
谢道友拄杖 唐末至五代 · 齐己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剪自南岩瀑布边,寒光七尺乳珠连。
持来未入尘埃路,乞与应怜老病年。
欹影夜归青石涧,卓痕秋过绿苔钱。
他时携上嵩峰顶,把倚长松看洛川。
寄卢端公同年仁烱时迁都洛阳新立幼主 唐末至五代 · 徐夤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引用典故:黄㼐少师
上阳宫阙翠华归,百辟伤心序汉仪。
昆岳有炎琼玉碎,洛川无竹凤皇饥。
须簪白笔匡明主,莫许黄㼐(一作瓜)博少师。
惆怅宸居远于日,长吁空摘鬓边丝。
复范延光等官爵制(节文) 后晋 · 晋高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四
顷朕始登大宝。未靖中原。六飞才及于京师。千里未通于怀抱。楚王求旧。方在遗簪。曾子传疑。忽成投杼。寻闻悛悔。遽戮奸回。干戈俄至于经时。雷雨因思于作解。果驰宾介。叠贡表章。向丹阙以倾心。沥素诚而效顺。而况保全黎庶。完整甲兵。纳款斯来。其功非细。得不特颁铁契。重建牙璋。封本郡之土茅。移乐郊之旌钺。至于将吏。咸降丝纶。于戏。上穹之运四时。不愆者信。大道之崇三宝。所重者慈。活万户之伤夷。息六师之劳瘁。遂予仁悯。旌尔变通。永贻子孙。长守富贵。敬佩光宠。可不美欤。可复推诚奉义佐运致理功臣天雄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傅兼中书令广晋尹上柱国临清王食邑一万户食实封一千户改授郓州刺史天平军节度郓齐□等州观察处置等使。赐铁券。改封高平郡王。仍令择日备礼册命。以天雄军节度副使检校刑部尚书李式检校尚书右仆射充亳州团练使。以贝州刺史孙汉威为检校太保陇州防禦使。以天雄军三城都巡检使薛霸为检校司空卫州刺史。以天雄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王建为检校司空虢州刺史。以天雄军内外马军都指挥使药元福为检校司空深州刺史。以天雄军内外步军都指挥使安元霸为检校司空随州刺史。以天雄军都监前河阳行军司马李彦珣为检校司空坊州刺史。
送坊州贾监军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圣主欲东封,怜君四(四库本作西)护戎。
乡心经霸岸,诗思省豳风。
旧业今成旅,朱颜已变翁。
忘怀一杯酒,闲夜与谁同。
黄帝庙碑序(开宝五年) 后周至宋初 · 李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天下暴乱,圣人用干戈而靖之;天下宁静,圣人用道德而化之。昔者蚩尤肆残毒,孰能去焉?涿鹿有氛祲,孰能平焉?黄帝所以镇神威而大定也。云官纪符瑞,孰能享焉?土德成运数,孰能兴焉?黄帝所以神明德而致太平也。披史册览五帝之旧记,阅经籍稽百王之大典,以治世之法为师范,以严祀之礼立教化。大宋阐统之十有三祀,开宝纪号之五载,彝伦攸叙,万国咸宁。西踰邛僰之乡,东极神枢之地,北穷绝塞,南极丹崖,靡不沐皇风而被德教。万里之斥堠无虞,四方之风雨咸若。文武并用,农战交修,师旅无六月之征,仓庾备九年之蓄,途歌里唱,远颂近谣矣。惟我皇帝陛下握乾符,受天命,为亿兆之主,居九重之尊。静则端拱凝旒,来八方之琛赆;动则灵旗萃辂,荡六合之妖孽。圜丘展礼,天地享其至诚;万物效灵,人神协其佳瑞,所谓登三皇而迈五帝也。一日御便殿,顾谓辅臣曰:「前代帝王有功德昭著、泽及生民者,宜加崇奉,岂可庙貌堕而享祀寂寞乎?当命有司,遍加兴葺」。辅臣承命,拜称万岁,即日颁旨,洋洋德音,无翼而飞腾域中矣。今坊州黄帝庙,即其一也。本郡守土臣以厥功告毕,列状求文,诏以掌纶之臣昉,俾文之以琬琰,用纪其脩建之迹。臣昉谨摭旧史而飏言曰:昔者炎帝道衰,诸侯未制,惟力是恃,伊民何依。黄帝于是神聪明之德,振威武之气。雕虎一啸,猛暴不觉震惊;神龙未起,陆梁先知悚惧。始以兵法治其乱,次以帝道柔其心。寰海尘飞,一朝尽息,修德振旅,劝农务穑。登沅湘而逐荤粥,无远不临;举风后而用力牧,惟贤是试。少昊颛顼嗣其瑞云之德而宇宙清,唐虞尧舜法其垂衣之道而域中化。天生斯民,树之司牧。为司牧者能以皇帝修身理国之道以御今之世,而生灵不登仁寿之域者,未之有也。天有历数,钟我皇朝。考求参订,徵祀事于前文;芷藻蘋蘩,荐时羞于广殿。羽卫似巡于东海,神兵如战于阪泉,尚凭德于威灵,永垂休于黎献。虔遵睿旨,谨序。
按:雍正《陕西通志》卷九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宣祖昭武皇帝改卜安陵哀册文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三、《宋会要辑稿》礼三九之一八(第二册第一三六九页)
维乾德二年岁次甲子,三月丁丑朔,二十六日,启宣祖昭武皇帝旧陵于东京开封县之近郊,粤四月乙卯,迁座于西京巩县南原新卜安陵,礼也。开建建昌,因山卜吉。园陵移奉于近甸,典礼载尊于远日。卤簿列而天仗严驾,《薤露》奏而哀歌执绋。孝子嗣皇帝臣匡胤追感情至,哀号无地。乃命辅臣,虔遵故事,述上圣之遗德,播哀文于永世。其词曰:西伯运昌,其德皇皇。受命自天,钟于武王。卜年无疆,迈功成汤。新丰道光,其志洋洋。化家为国,兴于高皇。飞龙四方,绍隆陶唐。美鸿名兮昭章,惟景祚兮延长。爰追尊于遗烈兮,实今古之同芳。赫矣圣祖,炳灵象纬。玄天至广,邈乎高视;两曜至明,弗以光被。崇山千仞,人虽仰止;沧海万里,时惟未济。天授兵略,生知武经。一敌其国,万人之英。交鸿攀凤,断兕刳鲸。时哉效用,与世垂名。翼赞前朝,周旋戎事。勤尽其力,忠尽其义。秋霜峻其令,所部竦而畏;冬日和其志,所志安而惠。方拥旄而仗钺兮,奄捐馆而厌世。当师旅之失帅兮,信邦国之殄瘁。呜呼哀哉!圆盖西旋,大明沉泉,隐圣人之至德兮,格于皇天;寅宾东出,大明启昼,隆圣人之宝位兮,明哉元首。《礼》不云有开必先,《书》所谓有开厥后。源浚流长兮理所推,大河连天兮世亦知。功不报于当世兮,钟千载之昌期;德不耀于飨祚兮,启万世之隆基。惟永怀于圣感兮,终罔极于孝思。呜呼哀哉!举朝廷之彝仪,制皇王之盛礼。羽葆车盖陈而备,牺象樽斝列而祭。青青遥山兮愁云断,萧萧平野兮悲风起。指新陵兮千古逝,恻皇情兮不能已。呜呼哀哉!洛川南原兮山有嵩,山川王气兮洛阳东。宫阙崔嵬兮形胜通,土圭测景兮天之中。惟帝运之兴隆兮,盛大德而昭融。閟玄宫而永安兮,与覆载而无穷。呜呼哀哉!
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责官诏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五、《宋史》卷二五五《王全斌传》
有征无战,虽举于王师;禁暴戢兵,当崇于武德。蠢兹庸蜀,自败奸谋,爰伐罪以宣威,俄望风而归命。遽令按堵,勿犯秋毫,庶德泽之涵濡,俾生聚之宁息。而忠武军节度王全斌、武信军节度崔彦进董兹锐旅,奉我成谋,既居克定之全功,宜体辑柔之深意。比谓不日清谧,即时凯旋,懋赏策勋,抑有彝典。而罔思寅畏,速此悔尤,贪残无厌,杀戮非罪。稽于偃革,职尔玩兵。尚念前劳,特从宽贷,止停旄钺,犹委藩宣。我非无恩,尔当自省。全斌可责授崇义军节度观察留后,彦进可责授昭化军节度观察留后,特建随州为崇义军、金州为昭化军以处之。仁赡责授右卫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