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重修中岳庙乾德二年八月十五日 宋 · 骆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
恭闻聪明正直者神,于是乎封五岳,命四渎,以主天地之柄;
温良恭俭者人,于是乎位三公侯万户,以序君臣之政。
神之灵,雪霜风雨应其候;
人之正,士农工商乐其生。
是知神正则福善,人贵则通神。
既感应以相符,在影响而斯契。
嵩岳庙者,名高祀典,位冠中央。
南汝川而北洛川,地封灵镇;
左太室而右少室,天设神宫。
国家祭享之外,留守祈祷之暇,每至清明届候,媚景方浓,千里非遥,万人斯集,歌乐震野,币帛盈庭,陆海之珍,咸聚于此。
或曰非礼,然事涉馀论,且理亦存焉。
使人畏其神,则暗室之中有所思也;
使人畏其法,则康庄之内有所惧也。
若畏其神、惧其法,成政之道亦在兹乎。
其如所献,不可胜纪。
虽云庙用未曰精专,历政以来罕革厥事,不有明略,无由立功。
留守侍中禀岳之英,得河之灵,许国忠贞,施政肃清。
于是奉君之馀,爱民之暇,乃侦斯邑,备聆厥由。
一日命寮佐曰:「食君之禄,岂徒然哉!
今欲务本成政,如斯可乎」?
四座咸曰善。
于是选彼公人,监之于庙。
未逾期月,所献宝货币帛,充溢廊庑,仍令掌绾,伫俟修崇。
乃差军将孙禧相度,又差登封镇将郭武等曰:「以尔早亲左右,听吾指踪,择彼杍人,臻其必葺」。
杂用二十三处,行廊一百馀间,莫不饰以丹青,绘之部从,栽松植木,去故就新,不可一一尽纪。
俄而吏不敢欺,告厥成功,仍听民歌,靡敢弗录。
歌曰:「时之泰兮圣人功,政之清兮君子风。
睹庙宇兮严洁,赖明师兮修崇。
足使谒者生肃然之礼,祭者敦如在之恭」。
则明神贵人感应之兆信不虚耳。
文蔚夺簟无能,编苫自许,徒寄化风之内,幸窥修饰之功,是罄芜词,直书盛事。
虑年代以杳邈,勒贞珉而斯在。
时乾德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按:《嵩阳石刻集记》卷下,台湾文丰出版公司石刻史料新编本。
陈象舆等诏端拱元年三月甲戌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太宗皇帝实录》卷四四、《宋大诏令集》卷二○三
爵禄所以育贤能,刑罚所以正纲纪。
顾尔回邪之辈,玷予明备之朝,爰举宪章,是为公议。
盐铁副使户部郎中陈象舆等,自膺选任,累践清华。
戴君既乏于尽忠,结党乃通于非类。
险诐无已,踪迹自彰
宜并寘于严诛,用显惩于多士。
特宽穷究,以示恩容,俾佐郡城,颇屈刑典。
尔宜自省,法不虚行。
象舆可责授复州团练副使
度支副使刑部郎中董俨可责授海州团练副使
司封员外郎知制诰胡旦可责授坊州团练副使
右正言直史馆梁颢可责授虢州司户参军
钱国博坊州 北宋 · 魏野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遥为坊民贺一方,寿星偏去照光芒。
解携朋友龙三处,随侍儿孙雁两行。
芳草路中车突兀,落花风里旆悠飏。
眠云客恨(旧山楼本、张本、四库本、章校作梦)难陪从,空遣吟魂倍惨伤。
陕西诸州入谷授官制景德二年二月甲申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五之三一(第四册第三六一四页)
陕西州军,许民输军储,如愿于陕府西诸州军送纳者,依逐等数酬奖。
镇戎军环州渭州、保安军延州原州庆州千石,与本州助教文学二千石与出身,三千石与簿尉借职,四千石与三班奉职,五千石与诸寺监主簿,六千石与正字校书郎,七千石与太祝奉礼郎八千石大理评事殿直,九千石与诸寺监丞侍禁,万石与大理寺丞供奉官
泾州宁州仪州邠州鄜州秦州陇州凤州千二百石与本州助教文学,二千四百石与出身,三千六百石与簿尉借职,四千八百石与三班奉职,六千石与诸寺监主簿,七千二百石与正字校书郎,八千四百石与太祝奉礼郎,九千六百石与大理评事殿直,万八百石与诸寺监丞侍禁,万二千石与大理寺丞供奉官
永兴军凤翔府同州、华州河中府解州、陕府乾州耀州丹州坊州虢州成州阶州千五百石与本州助教文学,三千石与出身,四千五百石与簿尉借职,六千石与奉职,七千石与诸寺监主簿,九千石与正字校书郎,万五百石与太祝奉礼,万二千石与大理评事殿直,万三千五百石与诸寺监丞侍禁,万五千石与大理寺丞供奉官
再赋 北宋 · 钱惟演
五言排律 押先韵
玉甃引清泉,风高露白王注本作白露天。
盈盈一水,羃羃隔长烟。
已分兰芝溺,仍忧赵后仙。
鲛丝衣更密,珠蚌(四库本、清注本、王注本作串)泪长圆。
瑟怨来湘浦,鸿惊近洛川
金塘正斜照,谁倚木兰船
洛中春旱祷龙门无畏塔得雨 北宋 · 夏竦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露盘金索出危岑,风卷惊尘扑翠林。
五夜清场严佛事,一犁甘澍慰民心。
圣君旰食忧应减,守吏斋诚祷更深。
泛滟洛川皆帝力,好浮青鲤瑞烟寻。
大宋尚书户部郎中侍御史知杂事赐紫金鱼袋张公墓志铭(并序天禧四年闰十二月 北宋 · 严儒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
公讳郁,字文炳,其先范阳人也。
洪源灵派,分导九河,服冕乘轩,荣冠四贵。
遥遥华胄,有自来矣。
高祖已上家牒,因五代乱离亡失,故阙其官讳。
曾祖爱,赠尚书左丞
祖旻,赠尚书右丞
并历仕汉朝,以清白传家
考正,赠工部尚书,始事周朝历官郎署,陈奇策干世宗,称旨进用,迁工部侍郎尹开封府事。
洎皇宋太祖应天启运,询举异人,擢升户部侍郎
亮直耿介,乃当时之伟人也。
公即贰卿第三子也。
过庭禀训,励行笃学,偶文明之运,应甲乙之科。
至太平兴国二年太宗皇帝御前登上第,解褐授大理评事,假五品服,通判南剑州
良玉既琢,宛成国器;
天骥呈才,爰骋逸躅。
莅职踰期岁,计使奏其能,就转赞善大夫,移通守于姑熟郡。
盖以素负时才,敏于吏干。
视事听讼,通于神明;
令闻嘉声,浃于朝野。
秩满入觐,考绩陟明,转太常丞
俄迁左正言三司户部推官、锡银章朱绂以旌之。
后因上言邦计泉货登耗之利,上信之,遽迁三司盐铁判官
精勤勿懈于位,上遵圣寄;
公直不畏强禦,颇有父风。
改授都官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仍赐金紫以贵之。
公祗谨君命,振举朝纲。
台阁之事未秩者,必按典据而兴举之;
表著之位失度者,不避权贵而弹射之。
屡陈章奏,皆契宸襟,上嘉叹其称职,转户部郎中,仍旧知杂,出内府钱贰佰万以赉之。
倏婴疾苶,伏枕踰旬。
特宣尚药,分给御膳,示忧轸于圣怀也。
寝疾不瘳,于淳化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终于东京私第,享年四十三。
先皇闻而震悼久之,命赙赠踰于常等。
诸孤以大事未利,权窆于西京永安寺
夫人梁氏,即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周翰之长女也,婉淑宜室,四德具修,累加邑封,先公而殁。
生二男二女:长行成,藉资荫累任令录
次子行先,幼而颖悟,美秀有文;
至大中祥符八年,御前登进士第,初任坊州军事推官,移任梁山军判官通判
长女先适进士牛颖,幼女后适荆南府法曹边易从。
次子行先以游宦流离,霜露兴感,于任所沥血,上章告假,归洛襄事,圣旨俞允。
即以天禧四年闰十二月二十七日迁先君郎中之灵,同先妣夫人宅于洛阳县平洛乡杜泽村,祔尚书茔之右,从龟筮之吉礼也。
呜呼,公风标整峻,识度渊博,寡言慎行,动守礼法,有君子之德也。
刚毅忠鲠,进由道义,嫉彼回邪,好是方洁,有直人之风也。
至若章疏文论之应用,缘情体物之制作,咸编诸家集,多播在人口,当代为儒宗者许之,亦圣朝文章之士也。
惟痛其景命不融,亦古贤多有遗恨。
然身虽殁而有称于世,幸且不朽矣。
儒顷辱公一顾之称奖,公之次子今为儒之从事,恳请论撰懿烈,不获让,书志而铭曰:
堂堂张公,其仪有则。
文学政事,芳猷允塞。
畴庸会府,精勤厎绩。
缪霜台,振扬称职。
方隆天眷,俄告疾殛。
其如命何,倾朝痛惜。
自捐馆舍,未卜窀穸。
日月云迈,星霜屡易。
贤人有后,庆垂世德。
孝子奉先,怀于罔极。
迁附考妣,同归封域。
爰勒铭于泉扃兮,庶永旌于灵石
按:《芒洛冢墓遗文》四编。又见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一二○一。
乞建鄜州鄜城县为军奏康定元年十二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八、范文正公年谱补遗 创作地点:陕西省延安市
关中诸郡支移百姓苗税,配纳粮草往边上州军送纳,惟鄜延一路最是辛苦,糜费数倍。
盖是山陵道路,不可通大车,只是小车并驴子般运。
或遇晴明,则一月仅可往还;
或值雨雪,艰难寸进。
至有离家四五十日,裹缠干粮并尽,却更那人归取盘缠。
延州秆草每束一百七十文,其关中百姓秋税入边上送纳,每束秆草只折三十文。
若据在市价,颇甚亏民。
相度得鄜州鄜城县后魏时鄜城郡,隋为僖州。
南至同州河中府各是四程,至鄜州两程,至延州五程,物价稍贱。
乞朝廷建鄜州为军,令建营房、仓廒、廨舍。
所有同、华、河中府来州军近下等第苗税,只于此处送纳,且减得一半恶路。
至春却那减鄜延军马于此屯泊,就得贱价粮草,减得百姓劳弊辛苦,亦且近便往复。
京兆府兴平县保宁寺浴室院新建钟楼碑文天禧二年六月 北宋 · 冉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五、《金石萃编》卷一三○、《吉金贞石录》卷一、乾隆《兴平县志》卷八
粤自鹤林入灭,大云之教方行;
金字垂文,甘露之源攸邈。
是以广大千之世界,阐不二法门,用道群迷,俾登正觉。
故得朱星紫气,炳焕于祯祥;
银树金花,精虔于供养。
所谓神道设教于不灭,民德归厚于无边。
爰从魏晋已来,降及齐梁之际,竺乾之法,渐暨于西方;
贝多之言,盛传于中夏
兰若栉比,固非五里以鸣牛;
浩劫轮回,曷睹三年而拂石。
前则达摩、惠可,更珍七圣之财;
后则罗什、图澄,愈大三乘之本。
盖有裨于王化,实无紊于国经。
遂俾当宁之尊,益坚于信尚;
而变可封之俗,尽溺于修持。
矧乃削发毁形者实繁有徒,贪福畏祸者无远弗届。
是故舍圭田之利,以饰白莲之宫;
殚圆府之财,用严紫金之像。
刹宇之势,相望于康庄;
钟呗之音,交逸于云汉。
欲以圆如来万字之印,开菩提七宝之房者矣。
兴平县居龙渭之阳,隶鹑都之右,周称槐里,唐号金城。
乃石星殒异之乡,实浪井发祥之地。
咽喉甸服,襟带神皋。
田畴上腴,民物丰富。
故车航之混混,信往来之憧憧。
验以版图,提封几乎万井;
观其地志,列树广乎三条。
象雷之居方,乃剧骖之要害。
保宁寺,兹邑之大招提也。
面正离方,位当乾鄙。
三扉显敞,上规阊阖之形;
百雉纡馀,俯临阛阓之隘。
焕乎净土,昭然化城
惟此邦之居民,多专心而佞佛。
香灯之供,几乎重赋;
木石之功,殆乎胜人。
故此寺钟楼者,乃浴室沙门知遵所修也。
知遵绍诸祖之基,禀先师之训,深成密行,克持净名。
更精福地之因,谨守小乘之戒。
而心实无相,身尚有为。
乃观宝地之廷,攸阙丰山之器,则何以声乎昼夜,节于迩遐?
归依之间,莫安于四众;
参请之际,或失于六时。
师乃坚匪石之纯诚,鸠润屋之馀利。
十方之所景附,千室之所悦随,总萃丰财,克成能事。
师于咸平中,遂诣坊州大冶,铸斯洪钟重三千觔。)
从革既成,尚秘秋分之韵;
在悬攸击,渐扬霜降之音。
其铸也同夏鼎之功,其名也类景钟之大。
伊薄厚而得所,在侈奄以居中。
岂可同乐府以编形,并灵台而振响?
师乃成兹重器,载以大车,不逾期旬,便臻攸馆,艰危荐历,功庸克全。
于是乃择良辰,遂营层搆,当乎苍震之位,居于定星之中。
蒇事弥精,庀徒胥悦,运斤成风之妙,荷锸者如云之繁。
既丰扑斲之形,复焕丹青之饰。
阴虬增绚,阳马腾光。
名翚飞以神行,绀兽蹲而峰峙。
睹壮丽之象,极般、尔之全能;
听轮奂之词,叶赵、文之善颂。
信可侔井干之制度,拟丽谯之规模。
虽一匮以从微,俄三休而崇峻。
形胜斯萃,物力告殚。
簨𥲤攸张,举万钧而在上;
鲸鱼用刻,扣九耳以居旁。
象在其中,尽睹有缘之相;
声闻于外,咸臻极乐之方。
足以通法界之威灵,感神龙之护卫
西霞非击,乃天风之自鸣;
大海初闻,故劫轮而不下。
方袍之士,允发于至诚;
比屋之家,愈遵于善道。
师以懿勤式备,胜利斯周,忽梦两楹之间,示寂双林之下。
盖以归三空之胜境,正七觉之妙花。
俾白鹤以哀鸣,动青牛之悲感。
师之善果,夫岂偶然?
上足弟子,共以门人,克隆堂搆,坚挺鸡鸣之操,不忘蚁术之劳。
每于焚修之馀,恪奉庄严之事。
复乃净心莲而不挠,传法印于无穷。
曾寓迹公斋,游心道素。
忽因暇日,多访仁祠,与其嗣师,常相往复。
故闻其钟,则切于待扣;
登其槛,则何止销忧?
是以先师之令名,已垂于僧史;
先师之营事,尚阙于文言。
曾辄以謏才,恭承重请,察勤拳而弥固,在牢让以靡遑。
不然,何以启迪鸿猷,形容盛事?
睹此干云之状,还疑变化以云为;
听斯雏雉之音,岂徒铿锵而已矣?
但罄空疏之识,聊书崇制之因,僶俛成文,祗副来命。
天禧二年岁在戊午六月壬辰朔十八日己酉立。
小师前院僧善明、院主僧善海建。
供养主僧善林,典座僧善通、江,师孙晓成,三纲僧永进、本真、法智,官表白僧□□。
将仕郎、守武功县主簿、权簿尉郝□,承奉郎、守大理寺丞知县事兵马监押宗元将仕郎、守县尉陆□。
刊字安文晟。
北宋 · 石延年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柔梢繁白玉钿封,忍尽娇心恨几重。
姑射(《全芳备祖》作神)人冰作体,广寒仙女月为容。
江南春信香犹在,楼上晨妆粉不供。
可惜东风晴未暖,洛川流雪更无踪。
前守鄜州洛川县宋太可试大理评事天平军节度推官潞州壶关县事制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五、《文恭集》卷一八
敕:某以敏给之才,推择为令,在职称办,于法当迁。
列于宾席之联,付以县章之寄,益图善治,以渐荣阶。
尚书都官员外郎丁公墓志铭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八、《文恭集》卷三七
至和甲午六月二十四日尚书都官员外郎济阳丁公卒于京师朝集院,年五十四。
位不配德,论者伤之。
君讳某,字元规
其先齐公之后,于姓为著。
中叶迁播,徙贯于晋陵
曾大父匿景,大父衡泌
考讳某,与同产兄力学,比干试于贡部,以不得志先兄而卒。
平生友爱,乡论佳焉。
清河张氏,其外女兄也,贤善为族姻所美。
生二子,长即都官,其后令终。
考追赠尚书屯田员外郎,以仙游为母汤沐。
君幼丧父,群稚见之,竦然改观。
及长,与兄某俱有才名,学者称二丁焉
母疾,刲股肉以进,孝行闻于闾里。
弱冠而孤,侍世父尤谨。
明道中,与仲氏比牒充赋。
明年建元景祐春,当试于礼部,会予为大宗伯所辟,预典试事,以亲嫌移之别属,二惠俱在选中。
是年,同登乙科,里门荣之。
释褐甘州军事判官
郡通河西,城恶且甚,献议州将,计功治之,凡期年而役已。
未几,夏人果叛,氓大扰,城完而固,众以不恐。
河出州境,岁苦灾潦,营石堤以捍。
二者州人赖之。
鄜城宿兵悍吏狯,转运段公檄使莅剧,邑中大治。
再调楚州团练判官
发运使吏部公举监淮岸局,督是漕事。
秩满,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江宁府句容县
幼艾怀其惠,老奸惮其明。
府檄苛求,一不之听。
徙知雅州名山,以劳免行,迁秘书丞
三司举知舒州太湖县,兼榷茶禁。
旧制,岁市八十万,受上赏。
前此居邑者,淫刑取办,朘民售进,积苦甚虐,舒人无憀,君即岁减三十万。
或以为不可,叹曰:「吾宁坐不逮之罚,安能邀朘民之赏乎」?
自是无暴征、无滞积,公私两便,为诸邑之最。
考课,迁太常寺博士
泛恩,除尚书屯田员外郎
在官五年,代还,进秩中都通判定州
暴中风眩,以至含璧。
君履行修敕,性资冲厚,犯而不校,介而能通。
行己本于信诚,治民先于爱利。
未究中寿,仅得台郎,报施难原,此古人致论于力命也。
君娶广平程氏,胙脂田于安吉,柔閒维则,以经二纪。
夭死遘闵,未亡在痛。
三子,曰某、曰某、曰某,世其家学,休有乡誉,滋而后大,庸或在斯。
女三人,长适进士孙诏,馀在室。
孙男一,女一,皆幼。
哀号奉其柩归,攒诸室,参议真宅。
武进县怀德乡薛村原之地,命龟曰吉,以季冬丙申,宁体魄于兹。
厥初,其孤来赴,以葬咨予,内属铭其前人。
惟畴昔之晤言,慨頫仰之陈迹,且稽遗范,以志幽逵。
铭曰:
笃哉斯士,履德恂恂。
气冲神茂,行安节纯。
忘生徇孝,纾患庇民。
宜饷以福,尚永其身。
曾是短历,歼此良人。
爰启新阡,四郊之侧。
言驾輤车,来宁兆域。
脩夜弗阳,严冬将夕。
寒日无光,阴云寡色。
永诀千秋,赍咨篆德。
深谷有迁,兹石未泐。
十二考人前镇国军节度推官鄜城县宋扆可大理寺丞举人前权岳州军事判官监纳潭州米场陈选可著作佐郎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八、《宋元宪集》卷二三、《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九八
敕:具官宋扆等,比者作为恩格,差次使勤。
铨覈有条,升奖惟叙。
以尔等屡由选集,出补宾从。
或假以县章,积劳于功状;
或莅乎茗税,见保于监司
宜懋乃劳,改跻优秩,佐郎丞率,分以命之。
可。
论先举三路知县不得令监当奏1044年 北宋 · 包拯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一、《包拯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睹先降敕节文,以河北陕西河东知县,比之诸路,民赋边备,岁计不少,尤须得人,委臣僚选择廉勤干事之人,于前任职官令录内同罪保举充京官知县者。
自降敕文之后,臣僚或有保举之人,并降告敕,于本任改京朝官,仍于本处待阙,候逐路有知县员阙,即便就差。
盖朝廷以边鄙未宁,财用不足,安民集事,尤在得人。
所以委群僚精择良吏,不循常格,就转优秩,用绥疲俗,以济调度之深旨也。
其所举之人,祇合并充三路知县
访闻数内著作佐郎魏及甫,见监河中府白家盐场
大理寺丞叔夏,见监并州军资库
大理寺丞何澄,见督并州永利监;
著作佐郎叶仲馆,见监沧州盐山税;
著作佐郎之邵,见知坊州录事参军
臣细详敕意,为比逐路税赋科率稍重,诸县阙人,是以不次甄擢。
其前项官显是不合差于逐处监当并知录,深属不便。
其魏及甫等,欲乞依应元敕,各与改差本路知县
切恐更有似此不系亲民者,亦乞勘会,一例移改。
所冀繁剧之邑,庶可责成;
侥倖之人,免或避事。
申乡兵弓手轮番教阅状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
今具沿路体问到新招弓手次第,画一如后。
一、州县四百馀人作三番,并一月一替,同州冯翊县一千馀人,准敕作五番,其鄜城弓手一年得四个月教阅,冯翊弓手一年得两个月零十二日教阅,即艺之精粗,民之劳逸,有此不均。
某欲乞不许人数皆作四番,一月一替,一年得三个月教阅,所贵均平。
或只定作三番,于一年内择三个月,农忙之际免教,亦不废三个月教阅之实。
一、体问同州第四等、第五等人户,多无弓弩,当教阅时,逐旋借用。
虽有指挥官中量给钱数,又缘只支得五七百文。
今问得弩一枝,钱一贯五六百文足;
弓一张,钱七八百文足。
大率家贫,少钱添助。
其间人材甚有少壮者,似此教阅,恐不精熟。
某欲乞应系第四等、第五等人户,如情愿投清边弩手者,与免本户下弓手;
其第三等以上,不得免放。
按:《河南先生文集》卷二四,明抄本。
西京左藏库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使持节晋州诸军事晋州刺史御史大夫广南东路驻泊兵马钤辖提举路巡检兵马贼盗公事上柱国太原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王公墓志铭(并序 庆历五年七月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河南先生文集》卷一六
公讳世隆字可久,其先自澶渊河南,今为河南人
少举明经上第,授洪州分宁主簿,累调泾州司法参军越州山阴县、秦州录事参军,迁大理寺丞
太子中舍殿中丞国子博士尚书虞、比、驾三曹员外郎,换左藏库使,改左领兵卫大将军致仕。
复为左藏库使,领晋州刺史
大理寺丞员外郎,凡历监台州酒税,知河南府寿安县事,徙知云安军通判邠、秦二州事,由左藏库使夔州事。
起致仕,知登州事,移广南东路兵马钤辖
行次南雄州庆历二年二月二十日,无疾终于馆,年六十七。
公性通明,其为吏事,虽细微,处之极精。
或事剧体钜,他人蓄缩不敢议,决之益不疑,卒无一毫差失,所至以材闻。
秦州,会曹公玮治兵捍戎,命主储饷。
公表公能办职,虽军事亦与谋议,遂力荐之。
明道中,岁大饥,公为坊州,出廪粟以赈民,僚吏固曰:「必待报」。
公曰:「民方徙沟壑,少缓之,困将日甚。
天子至仁,必不以加罪;
纵异此,吾任之无恨」。
公始缘曹公荐,世多知其有武略。
王丞相随枢密,言公策略可试,遂领使职
及以疾致政还洛,而疾平,会张邓公留守入相,嘉公精力,且惜其材,乃复起之。
公重厚宽爱,不务峻刻,于治狱尤尚平允。
僚属有一善,孜孜称道。
御士卒亦其所任,不强其不能,下亦乐为尽力。
剧饮,至醉不乱。
父应之,累赠屯田员外郎
母诸葛氏,追封永宁县太君
娶董氏,封金华县君
二男:沂,右班殿直
炳,河南河清主簿
两女,皆适士族。
庆历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沂、炳奉公之丧,葬于河南县洛苑乡司徒里。
铭曰:
君奋在初,才克有试。
由中历外,以功以事。
智识无伦,宜辅于治。
年胡弗延,葬则有制。
克振家声,在公之嗣。
金紫光禄大夫秘书监致仕上柱国清河县开国子食邑六百户食实封一百户张公墓志铭(并序 庆历七年二月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七
公讳宗诲,字某,其先曹州宛句人
大父讳某,避乱徙河南,遂为河南人
父讳齐贤,以道德名望相太宗、真宗,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英国公
母崔氏,秦国太夫人
公以荫为秘书省正字,四迁至太子中舍,监骐骥仓,西京左藏库、在京左藏金银库
召试,赐进士第,累迁秘书省著作郎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
历监香药榷易院,同判国子监判尚书祠部吏部南曹登闻鼓院
通判河阳,知富顺监
入为开封府判官,进祠部郎中判三司度支勾院
京东转运使,徙河北,罢知徐州
刑部兵部郎中太常少卿
检校工部尚书文州刺史
四方馆使、知代州,徙卫州,加果州团练使永兴军兵马钤辖
鄜延路钤辖兼知鄜州,加兴州防禦使复永兴军钤辖,未至,改知邠州
抗章请老,以秘书监致仕。
庆历五年闰五月一日,薨于河南会节坊之私第,年七十有七。
公未冠,从英公镇代地,属杨继业初没,虏数出扰边,英公败之城下,邀击于土墱,虏又败。
复用奇兵,破其数万众于繁畤
当是时,代兵骤胜,朝廷倚重英公,公朝夕左右,预参密画,或俾按视行列,传布号令。
公亦善骑射,驰突往返,几危者数矣。
由是以智勇闻。
太宗尝遣使代郡,谕英公曰:「善视此儿,吾行用之」。
会英公以功入辅,深抑子弟私恩,故前勤不叙。
公与仲弟宗礼进士,有文称,复罢之,不令与寒士争。
讫英公再秉政,仕不出筦库
景德初,制以六科取士,公上《安边议》,求以武足安边科自试,不报。
大中祥符中,增前议为三十卷,诏学士院召试。
初,英公论符瑞及修宫事,有大臣之言,颇与当时得幸者意异,至是公止改署国子监事
天禧中,河决东郡,并河千里输茭薪,完复故道,暴吏严期,民力不能致,将以稽违取罪,有持金钱自经者。
公请少缓,且损其数。
章三上,言益激至,颇采用焉。
富顺监,会夷人斗郎叛,群丑寖骚,公遣吏抚之,不即从。
公曰:「夷恬吾抚安,谓吾兵力不制,怠甚矣」。
自将州兵攻之。
夷众数千来战,公分兵为二,一鼓破之,进拔其四栅,夷獠遂定。
监司害其功,不即闻。
及代还,朝廷褒之,为开封府判官
自是数进见,所论多边事,常曰:「虏贪而尚战,国家羁縻二方,予厚而备弛,非久策也。
然羌必先叛,其酋悍而不仁,始嗣而用其众,西凉故地且尽之矣,恃其武,必肆于大国」。
及换使职,不三年,贡不至。
朝廷思公前议,进领团结,往护西师。
辞日,对数刻,访以九事,一国体,二《易》义,馀悉兵家奇正之说。
公敷答明审,上慰遣之。
鄜州范忠献公延安,以旧臣,密访计议
公以虏势未易轻,凡战斗,戒在趋利。
未几刘平石元孙败没,黄德和遁还州,不纳,而又走鄜州
公曰:「军奔将惧而无归,所以取乱也」。
乃纳之,拘德和于馆,抚其伤夷。
鄜城大而不完,公方议新之,会虏骑骤至。
是时天下久安,人不知兵,上下惴恐,将奔窜,至走山谷。
公举措不失常度,号令齐一,严外侯,谨门防,籍入而禁出,索材简器,补葺罅漏,耆幼疲癃,使之各任其力,一夕而城守皆具,外奸莫能窥其隙。
虏知有备,乃去。
以功有兴州之拜,且许便宜从事
初,公在代,告老,不允。
会兴西师,遂以疆事自力。
至是,朝廷益发屯兵,增遣近臣护军,公复内徙,乃曰:「吾当得请矣」。
卒如初志。
公渐英公之训,以爱民恕物为任。
凡治民,必本风俗,尚俭节,教之殖木艺谷,以资其生。
故民蒙其利而怀其爱。
其刺举外部,吏属不职者直其罪,不抉隐微。
数议刑章,或引律比者,多传于世,故号称宽平。
通经术,明治乱,阴阳象纬之书,蕞词萃说,错见互出,世所难晓者,公钩渊发原,贯穿条理,无不浃洽。
尤长于军志,前古用兵,皆能辨其所以为胜负,施于今若无穷。
惜其被遇已晚,不究其用,良可悲已。
宗族因公官者十馀人。
其保任,不间疏近,皆以年为先后,故诸孙多未仕者。
初,公以雍熙甲申始官秘书局,逮康定庚辰,凡五十七年,以大秘书还第。
体强力完,神清识明,康宁寿考,时罕其比。
有文集若干卷,别著《刻漏记》、《花木编》二卷。
夫人吕氏,封冯翊县君
以次子让例恩,追封东平郡君
子七人:长子皋,终司封员外郎直史馆
次未名,早世;
次子宪,刑部郎中
次子文,终大理评事
子庚大理寺丞
次子定,屯田员外郎
次不育。
女三人,二早亡,一适崇仪副使马成美。
庆历七年二月某日,刑部及二弟奉公、夫人之丧,葬于河南某乡之南。
其铭曰:
在昔夏方,王贡以共。
众恬于安,斥兵为凶。
公奋独议,备兹寇戎。
公守于鄜,虏侵其封。
保无坚壁,战无选锋。
公实始至,群心未通。
士民惴恐,谁谋之从?
公一号令,其趋如风。
鼓金其声,旌旗其容。
虏知我备,莫予敢攻。
内外安堵,繄公之功。
公识孰先,公才孰雄。
孰艰其位,有志弗充。
于昭太师元台上公
公实嗣之,显而未融。
世德益茂,阳报其丰。
有子有孙,庆流无穷。
太尉钱相公嵩山七章 其三 少姨1031年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律诗 押陌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嵩山少姨庙
灵祠古殿深,少室群峰碧。
行雨欲随车,望岩非化石。
常闻气蒸,谁奠椒香液。
寄谢洛川妃,淩波定何益。
洛阳牡丹1046年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
古来多贵色,殁去定何归。
清魄不应散,艳花还所依。
红栖金谷妓,黄值洛川妃。
朱紫亦皆附,可言人世稀。
永叔寄诗八首并祭子渐文一首因采八诗之意警(夏校:疑当作敬)以为答1045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支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昔闻退之东野,相与结交贱微时。
孟不改贫韩渐贵,二人情契都不移。
韩无骄矜孟无腼,直以道义为己知。
我今与子亦似此,子亦不愧前人为。
北都健儿昨日至,扣门乃是所遗诗。
上言病中初有寄,下言我咏蟠桃枝
盛衰开落感残杏,暮春无事羡游丝。
班班鸠鸣忽怀念,一扫十幅无閒辞。
洛川花图多品目,斗新争巧始可疑。
读书又忆石夫子,似蚕作茧诚有之。
镇阳归梦北潭北,吟此八章谁谓痴。
最后有文吊尹子,寿夭难问信所悲。
共书大轴许传玩,一日百展曾忘疲。
报君亦欲赍满轴,恐费纸墨令人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