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太上皇后赠三代制 其三 祖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五八
所贵乎子孙者,谓其能显荣祖考,有隆而勿替也。若夫裂土以封之,因袭以崇之,至于奄有大邦,爵臻王号,以极人臣之位,其于显荣,又岂常人之可拟?则非懿戚,夫孰宜然?具位祖阴德不赀,流光甚远,遂启女孙之淑,肇开文母之祥。既已追上隆名,国于南郑,今兹大赉,改畀周疆。藏剑履于庙庭,侈旌麾于门户,以举中朝之典,式昭外戚之荣。想未沦亡,谅能祗服。
请行三年丧劄子(绍兴七年)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六三、《斐然集》卷一一、《中兴礼书》卷二三七、《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卷七、《宋史》卷一二二《礼志》二五、《文章辨体汇选》卷一○六、《宋史纪事本末》卷七二、《南宋文范》卷一四
臣闻三年之丧,自天子至于庶人,一也。古之圣帝明王,躬率天下,著明于父子之恩,君臣之义。由尧、舜逮汉初,其道不变。其欲短丧者有之,而圣人不许,责宰我曰:「予之不仁。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公孙丑欲使齐宣王为期丧,曰「犹愈乎已」,孟子譬之紾其兄臂而徐徐云耳,兄臂不可紾,徐徐是亦紾也。亲丧不可短,为期是亦短也。此皆圣贤大训,载在方策,以示后世者也。及汉孝文自执谦德,用日易月,至今行之,子以便身忘其亲,臣以便身忘其君,心知其非,而不肯改。以臣观之,孝文固有罪矣。孝景冒奉遗诏,陷父于失礼,自陷于不孝,乃千古薄俗之首也。自常礼言之,犹且不可,况变故特异如今日者,又当如何?恭惟大行太上皇帝、大行宁德皇后蒙犯风尘,永诀不复,实由尼雅满,是有不共戴天之雠。考之于礼,雠不复则服不除,寝苫枕戈,无时而终。所以然者,天下虽大,万事虽众,皆无以加于父子之恩、君臣之义故也。伏观十二月二十五日圣旨,沿国朝故典,以日易月,臣窃以为非矣。自常礼言之,犹须大行有遗诏,然后遵承。今也大行诏旨不闻,而陛下降旨行之,是以日易月,出陛下意也。大行幽厄之中,服御饮食,人所不堪,疾病粥药,必无供亿。崩殂之后,衣食敛藏,岂得周备?正棺卜兆,知在何所?茫茫沙漠,瞻守为谁?伏惟陛下一念及此,荼毒摧割,倍难堪忍。推原本因,皆自粘罕怨雠之切,切于圣情,情动于中,必形于外,苴麻之服,其可二十七日而遂释乎?纵未能遵《春秋》复仇之义,俟雠殄而后除服,犹当戒汉景之薄,丧纪以三年为断。不然,以终身不可除之服,二十七日而除之,是薄之中又加薄焉,必非圣心之所安也。昔滕定公薨,滕文公欲行三年丧,问于孟子,孟子曰:「亲丧固所自尽也」。自尽者,言己之亲,己当竭其哀痛,非他人所能止也。滕文公用其言,曰:「是诚在我」。至今美之,未闻以为过也。晋武帝为文帝服丧,虽从权除服,而犹素冠蔬食,如居丧中者。羊祜欲请帝遂服三年,裴秀、傅玄难于复古,且以君服不除,而臣下除之,是有父子无君臣也,其议遂止。当时未有以孟子之言晓之者。然武帝至孝感慕,遂以蔬素终三年。故司马光曰:「汉文师心不学,变古坏礼,后世帝王不能笃于哀戚之情,而群臣谄谀,莫肯釐正。晋武以天性矫而行之,可谓不世之贤君。而裴、傅庸臣,习常玩故,不能将顺其美,惜哉」!夫有父之亲,有君之尊,服莫重焉,岂为难于复古欤?臣下不行,而自废人子所当为之大事乎?方滕之百官皆不从也,文公犹以为疑,孟子曰:「上有好者如风,下之从者如草,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莫敢不哀者,以身先之故也」。文公笃信而力行,颜色戚,哭泣哀,于是时四方来吊者皆悦其得礼,何则?举措合于人之良心,良心不可灭故也。今在陛下断之于心,身自行之,裴秀傅玄之言曾何足恤乎?陛下离违大行十有一年,鸡鸣问寝,以天下养,既不足以当大事矣,独有三年之服,少称孝思,尚可自勉耳。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以有君臣父子也。陛下一举而恩义皆尽,夷狄有人焉,岂得不心服乎?吴王夫差每出必使人谓己曰:「汝忘越王之杀汝父乎」?则对曰:「唯,不敢忘」。陛下衰服在躬,痛苦随之,甚于夫差。夷狄有人焉,岂不知畏乎?虽宅忧三祀,而军旅之事皆当决于圣裁,则谅阴之典有不可举,盖非枕块无闻之日,是乃枕戈有事之辰。故鲁侯有周公之丧,而徐夷并兴,东郊不开,则以墨衰即戎。孔子取其誓言。后世晋王克用薨,梁兵压境,庄宗决胜于夹寨。周太祖殂,契丹入寇,世宗接战于高平。古今莫不以为孝。今六师戒严,誓将北讨,万几之众,孰非军务?陛下听断平决,得礼之变,卒哭之后,以墨衰临朝,合于孔子所取,其可行无疑也。武夫悍卒,介胄之久,不无倦心,独可以至恩大义感动而使之?前日诏书,令大将偏裨发哀成服,识者无不称善。此乃汉祖为义帝缟素之节,得驭军之本,制胜之大几矣。陛下更以身率之,深有以感动于人。仁者为此增思慕大行之心,智者为此画扑灭女真之策,勇者为此奋百死无一还之气,天下匹夫匹妇皆可率而效命于龙荒之外。自古所谓君臣之义,父子之恩,悉归于陛下,巍然为万世帝王之师,不亦善乎?昔子思之论丧礼也,曰:「必诚必信,勿有悔焉」。盖人子之丧亲,非可再为者也。今日行礼一有未尽,是为不诚不信,他日追悔,尚何及耶?居丧三年,虽若久矣。自孝子当之,若白驹之过隙,惟恐日月之逝也,亦何久之有?如合圣意,便乞直降诏旨云:「恭惟太上皇帝、宁德皇后诞育眇躬,大恩难报,欲酬罔极,百未一伸。銮舆远征,遂至大故,讣音初至,痛贯五情。想慕慈颜,杳不复见。怨雠有在,朕敢忘之?虽军国多虞,难以谅闇,然衰麻枕戈,非异人任,以日易月,情所不安。兴自朕躬,服丧三年,即戎衣墨,况有权制,布告中外,昭示至怀。其合行典礼,令有司集议来上。如敢沮格,是使朕为人子而忘孝之道,当以大不恭论其罪」。陛下亲御翰墨,自中降出,一新四方耳目,以化天下。天地神明,无不佑助。臣不胜大愿。臣虽守外郡,不当论事,然职列禁严,献纳论思,均有责焉,且其所述,皆前古圣贤之论,非出私意。陛下学问高明,孝思深切,遭此大变,振古所无。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舜而论,仅同敝屣,夫何足以解忧者?必将有取于此言。是以不敢缄默,谨昧万死,荐之聪听。取进止。
贺新任梁提举启 宋 · 刘子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五六、《屏山集》卷八
光奉宸纶,出将使指,重摘山之寄委,增衣锦之荣观。某官材应时需,识周事变,腾一时之妙誉,结当宁之深知。适兹艰难,屡司繁剧,已懋飞刍之绩,更宣持斧之威。事有甚难,每责成于仓卒;才无不可,故所至而优游。暂弭节于周原,行召还于宣室。某效官有守,趋贺无因,尝叨半面之知,喜托二天之庇。
与庐陵知县书(代)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七、《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一一
士有隐忍以就功名者,蒙垢被耻,虽戮辱万状,而不以为羞。至如志义之士则不然,怀奇操洁,兰贞玉坚,有可杀而不可辱者。夫杀身诚难,虽古烈丈夫志在殒首揕胸,贯虹食昴而不顾者,尚难一死,而断然自谓可杀不可辱者,何哉?诟辱无名,耻有甚于杀也。韩淮阴睥睨跨下,甘心焉;张禄折胁拉齿,含胡箦中;李北平系緤灞陵,夜中扼掔;韩内史苦蒙县吏溺灰之侮,垂困笞骂而卒不恤。彼其心岂顽钝无耻而畏一死哉,以为徒死无益,故隐忍以就功名也。事固有甚于死者,王章下廷尉狱,其女曰:「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卒不免狱死鬼。萧望之被逮也,帝曰:「萧太傅素刚,安肯就吏」。果仰药以踣。夫二子者就令当族,讵便即死,而其逮系之始,又未剧跨下、箦中、亭宿、溺灰之为也,而二子争先死之,诚以诟辱无名,死为愈也。仆庐陵白面书生也,牛马走非淮阴、张禄、韩、李、萧、王等比也,顾龌龊无似,独其中耿耿者,可杀而不可辱。夫不可辱非好胜也,己之道乃学为夫子、孟轲者也。阁下为县大夫,民之师帅,盖以夫子、孟轲之所以教人者教邑子也。仆缨儒冠,齿应书籍,盖尝预天子所以责二千石劝驾者有日矣。正使有过,输之司败可也,以赎论可也,不得已杀之可也。死即死耳,贱隶安得而顿辱之哉!夫辱之非辱士也,为吾夫子、孟轲耻也,为吾县大夫师帅教道者耻也,为吾天子所以责二千石劝驾者耻也。辱一士蒙耻者三,则上之人何以师帅为哉?纵不为邑子羞,独不为天下士君子地乎!夫韩淮阴激跨下之辱,卒以侯;李北平激灞陵之辱,卒拜大将;范叔激箦中之辱,卒相秦;韩安国激溺灰之辱,卒拜梁内史。数子者隐忍含垢,卒使名声翕赫,可无憾矣。然李斩廷尉,范戮魏齐,韩则欲族田甲,独淮阴少年仅免耳。仆也受辱于巡警遮逻之卒,似有甚于跨下等耻,然方困甚,固未能效斩尉族吏之报也。呼五百而尸鼠辈,正欲假手于县令耳。不然,异时箦尸更生,溺灰复然,则睚眦必仇,未甘在数子下,执事以为何如?谨书,不次。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四十 宋 · 释慧远
押尤韵
新岁有来由,烹茶上酒楼。
一双无两脚,半个有三头。
突出神难辨,相逢鬼见愁。
倒吹无孔笛,促拍舞梁州。
送贾可封随郭帅还西城三十韵 宋 · 王之望
押词韵第四部
岘山之阳汉江浦,黄花九月迷村坞。
故人船上初识君,白酒黄鸡对樽俎。
坐中意气最相亲,便许论交输肺腑。
君时方壮我尚少,杯酒相逢各豪举。
欲倾沧海入壶觞,不觉风云先笑语。
烟尘回首暗乡县,避地偷生两羁旅。
西城邂逅正春风,南郑流离共秋暑。
扁舟东下一沾巾,汉阴渡头天欲雨。
君留蜀汉我瓯越,关塞悠悠路修阻。
每悔昔日但酸辛,欲寄好音谁付与。
日边失喜双眼明,一笑恍然相劳苦。
久经丧乱喜强健,语及艰难更悽楚。
离合悲欢二十载,往事伤心那可数。
酒后清狂不复能,鬓边白发今如许。
向来骥子未总角,今与爷长秀而膴。
文学崭然已老成,吾徒之衰固其所。
君材磊磊多大略,胸次纵横杂文武。
当年上疏请长缨,欲以忠信为干橹(文津本作欲奏肤功效吉甫)。
驰驱慷慨感知己,十年上佐留边圉。
一从捧檄傍红莲,几为临戎挥白羽。
元戎入觐载辎车,策勋进秩光宾主。
王卿合作水衡丞,庾杲复入将军府。
胡为侧翅尚随人,千里长城赖裨补。
汾阳僚吏多将相,家声盛事今犹古。
致身富贵真未晚,唾手功名不难取。
岂惟出幕看旌麾,会是封侯裂茅土。
炎歊六月三吴路,海气昏昏暗天宇。
骊驹已驾不可留,忧绪中来密如组。
亦如(文津本作知)远送终别离,只有加餐相赠处。
双鱼莫厌远书频,从此西风日倾伫。
代梁尚书贺皇后受册表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二、《汉滨集》卷四
柔日载涓,长秋肇建,宫闱增重,臣妾均欢。窃以虞舜之仁,始刑于妫汭;文王之道,亦盛于周南。欲绍前芳,实资内辅。必有天作之合,乃成王化之基。恭维皇帝陛下睦族移风,明伦训俗。心正而朝廷正,德本躬行;家肥而天下肥,治由内出。比徇群臣之请,聿开万世之休,爰正坤仪,用宣阴教。东朝问寝,方仰绍于徽音;清庙奉尝,益助成于圣孝。臣猥叨琳馆,阻上瑶觞。《卷耳》知臣下之劳,式歌采采;《螽斯》宜子孙之众,行咏诜诜。
代梁尚书除知温州谢宰相启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六七、《汉滨集》卷一三
殊庭窃食,方退托于乡闾;使郡分忧,忽起膺于民社。恳辞莫获,就任惟惭。某滥竭凡材,亶逢兴运。紫禁早尘于从橐,朱轓历典于名城,绩无毫发之可称,恩比丘山而更重。当上圣规恢之日,实群臣奋发之秋,每励疲驽,过蒙鞭策。偶缘抱疾,亟请奉祠。粤岁律之未周,已使符之再假。技止此耳,本乏牧人御众之长;行或使之,复辍问舍求田之计。扁舟径往,衡宇匪遥,既谙风土之宜,且免道路之役。遂私至此,图报若何?此盖伏遇某官盛德格天,元勋盖世,毕尽人才之用,仰观帝业之隆。顾簪屦之甚微,出甄陶而最久。念故旧无大故,曾莫忍于弃捐;谓宴安不可怀,庸载加于委寄。记怜益厚,终始弗渝。某敢不勉布皇恩,勤思善治。洪钧所播,已深坱圠之功;夏屋斯成,尚赖帡幪之庇。
陪梁大谏察院同登蒋山 宋 · 吴芾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蒋山
山如屏障阜如钟,中有巍巍古梵宫。
六代兴王俱扫迹,一僧遗塔尚摩空。
万松雪类长波挂,八水源从异域通。
家在天台最深处,见山还忆故山中。
和梁大谏望亭述怀 宋 · 吴芾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屡试乘轺与把麾,笑谈自可解重围。
暮年强健人争羡,平日刚方世所稀。
国步尚艰端有赖,君恩方渥未须归。
时清益展经纶手,直上岩廊秉政机。
陪梁大谏陈察院同登蒋山 宋 · 吴芾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蒋山
尽室斋心谒梵宫,愿求一语卜穷通。
老夫祇欲归田去,懒把前程问志公。
次韵梁谏议吴殿院二诗 其一 江皋晚望 宋 · 史浩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烟销晴日淡笼沙,伫立江皋望眼赊。
金刹倚空知梵宇,青蓑著艇见渔家。
时平喜听三京复,乱定还拚两鬓华。
丘壑满胸随处好,不妨旌旆过云涯。
次韵梁谏议吴殿院二诗 其二 阻雨未到金焦 宋 · 史浩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万古金焦浪拍沙,隔江虽迩到何赊。
颇闻敌马轻千里,未省瓜州今几家。
阴雨连宵舟懒动,好风吹晓日方华。
会须急作登连计,建邺明朝在一涯。
清平乐 其一 李漕生日 宋 · 史浩
池台非雾。
缥渺双溪路。
家在江南佳丽处。
看取谢公风度。
蟠桃九酝千秋。
金蕉欲上迟留。
笑待锦花裀上,双鸾舞彻梁州。
清平乐 其二 李漕生日 宋 · 史浩
翠蛾雪柳。
鬓影春风透。
灯火千门辉绮绣。
移下一天星斗。
剩拚连夜欢游。
金波欲上迟留。
且看香梅影底,双鸾舞彻梁州。
次梁尉韵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探春连骑入山城,更喜梅仙亦会盟(自注:梁后至。)。
文字偶同吾辈饮,圣贤满为使君倾(自注:安抚,尚书以僚属游山,送酒六十樽,诸公自山中回,晚集于教授厅。为文字饮。)。
诗逢好境天然好,山为清流分外清。
潇洒宗之最年少,我惭叨预八仙名(自注:梁最年少。)。
酬陆宰用梁尉韵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收拾湖山付管城,士衡独步张文盟。
涌泉诗思逼人捷,屑玉笑谈终席倾。
天色亦缘吾辈好,路人能道长官清。
要令巧匠镌山骨,记取同行八士名。
梁府君挽诗(廉水人,子安世登科)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两郡三乡赖保全,乃翁剑学不虚传。
黄巢讵敢臣周朴,赵胜那能爵鲁连。
仁里化成儒气象,心田种得佛因缘。
奇儿自是青云士,行见荣(原作荥,据四库本改)光烛九泉。
次韵梁尉秦碑古风 南宋 · 王十朋
押支韵
姬嬴遗迹存者希,世传石鼓稽山碑。
石鼓揄扬得韩子,文与二雅争驱驰。
秦碑夸大颂功德,埋没草莽无人知。
或言山(原作出,据四库本改)顶石犹在,上有虎豹龙蛇螭。
神藏鬼护荆棘蔽,崖悬磴绝登无岐。
广文好奇穴探禹,梅仙喜事僧寻支(自注:支遁昔游越中,好山水。梁仙宿云门,访古迹于僧(原作曾,据四库本改)。)。
我赞其行要亲睹,勿受世俗流传欺。
望秦秦望(原作望秦,据四库本乙。)两崭绝,何山壁立东南涯。
礼碑屹植最高处,不知磨灭从何时。
剔苔扫墨了无有,模糊片纸亦足奇。
浓云霮䨴黯将雨,古木槎牙蟠老枝。
归来走笔出险语,诃政叱斯同小儿。
诗成得得写寄我,词严意伟法退之。
我闻秦人灭六国,酷若犬磔临江麋。
先王法为秦所负,负秦况有秦有司。
五经灰飞儒溅血,尧舜周孔何能为。
上蔡猎师妙小篆,奴视俗体徒肥皮。
东封太山南入越,大书深刻光陆离。
沙丘风腥人事变,鬼饥族赤谁嗟咨。
汉兴万事一扫去,惟有篆刻馀刑仪。
磨崖欲作不朽计,其如历数不及期。
蚩尤五兵纣漆器,人物美恶宁相疵。
我虽过秦爱遗画,南山入望频支颐。
不须峄阳访枣刻,不用迁史观雄辞。
虚堂默坐对此纸,闭眼暗想君勿嗤。
要知秦碑没字本,却类周雅无辞诗。
与梁司谏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二五、《梅溪先生后集》卷二二、《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二、《启隽类函》卷七九
伏审光膺亲擢,荣陟谏垣。方朝廷多事之秋,承风俗积弊之后,内有群阴之壅蔽,外有强敌之凭陵。当言者不言而恶人之言,已尝斥立仗之马;今日乃何日而不鉴昔日,其可忘覆辙之车?兹幸正人,进当言路,固宜犯颜而首论大事,毋用削藁而务为小忠。天子以为是,谏官以为非,言尝闻于前辈;君子有所恃,小人有所畏,人皆望于明公。庶几无愧古者之七人,斯能上继先朝之四谏。某受知有素,赞喜尤深,辄献狂瞽之言,以为蹇谔之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