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见梁检法书怀八绝句于广文尉曹处次韵 其五 南宋 · 赵蕃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山行难得上天梯,舟泛还忧水路迷。
忆我故栖何许在,玉为山下是冰溪。
见梁检法书怀八绝句于广文尉曹处次韵 其六 南宋 · 赵蕃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辞好曾闻喻色丝,那知妙处本天姿。
若穷句法源流远,曾见梅山唱和诗。
见梁检法书怀八绝句于广文尉曹处次韵 其七 南宋 · 赵蕃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中圣流风久未寒,渺然何但酒肠宽。
渠诗下笔如山峡,我思攀危上七盘。
见梁检法书怀八绝句于广文尉曹处次韵 其八 南宋 · 赵蕃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傥欲昌身诗莫昌,折腰也莫叹凄凉。
上书假传非无例,慷慨相期入皂囊。
刘昆侯庙记 宋 · 曹冠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九四
神人无异心,幽显无二理。有功于民者,为神而庙食,功书祀典者,亘古而长存。噫,鬼神之为德也,其盛矣乎!聪明正直,依人而行,幽赞无方,克诚是享。感而必通,捷乎如枹鼓之应也;不宰而速,歘乎而影响之随也。《祭法》所谓有其举之莫敢废者,由此之故欤!东阳,婺之望县,地广民繁,国朝累圣怀柔百神,咸秩无文,协气旁魄。吾邑西乡之祠,惟昆侯为盛。谨按梁将军刘侯讳昆,东阳人也。受命征伐,屡立奇功。天监五年,舍宅建天宫寺。天台智者大师七世之孙,尝尸是刹,衲子云集,是为七祖道场,今之般若寺也。《太平寰宇记》云,昆山顶上有孤石,其形如甑,即甑山也。《东阳志》云,甑山之下有天宫寺,梁时刘昆所建盖,昆山以刘侯之讳而得名也。侯生为将,殁为明神,血食此邦,千载不泯。祈雨旸,弭疫疠,应诚昭格,煇煇著人耳目。英风伟节,凛然如生,足以动义槩而激雄心,感忠怀而增壮气者矣。邑人王奎董役是乡,蒙神之佑,修葺祠宇,伐石请记,以侈神休。余嘉其用心,乃稽本末,以告来者。时淳熙五年三月望日记。
按:道光《东阳县志》卷二三,道光十二年刻本。
谢梁侍郎启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二一、《陈亮集》卷二六
法如江河,使之易避;人其金玉,是以无瑕。安有皦而易见之情,乃成久而不决之狱!牵连就逮,号泣求伸;世岂无冤,自嗟太甚!伏念某身名不竞,时命皆非。豪于里闾,所得宁几!迫于妻子,无策自资。孰为龙断之登!羞作墦间之乞。推平生之作计,择祸欲轻;及晚岁之多艰,转身无所。重以当涂之切齿,加之群小之凿空。众口莫调,但承虚而接响;十目共睹,叹因误以成讹。昭然行道之夫,徒尔迫人于险。制狱之设,贵得其平;事情之孚,无过于实。天地鬼神之具在,死生祸福之遂分。此盖伏遇判部侍郎,以君子长者之用心,识前辈大人之行事。有宽无猛,治体所关,惟恕故平,吏师之表。盖张廷尉之多忤,兼徐司刑之所难。肯使要人,自行私意!无简不听,尚惧凡民之有辞;以法为公,宁敢杀士而无故!式长王国,具严天威。尚以馀年,拭目钧陶之盛;誓之再世,拊心报效之期。
与吴益恭安抚(儆)书 其一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二五、《陈亮集》卷二九
亮一别不谓便如许久,中间伯恭递到婺州所留之文,不得一见为恨。前年萧山道中作一书,附梁节推行,记得灯下写时甚缕缕,今亦莫知所说何事也。正月间到临安,又得梁节推书,始知已出广久矣,甚念一见,深以不可得为虑。临行,才得与天民促膝共语。一旦复得君举书,亦知兄之来参差日子极不多,人生会聚之难乃如此。回思向来大醉井亭桥上,无一时放手,固是人间乐事也。比闻有召对指挥,丈夫年踰五十始得一面天颜,自不应复有留藏。然有君如此,亦不必量而后入也。私以为必有非常遇合,日日以冀。忽郑景元相访,未及寒温,首问此事,乃知奏疏甚伟,九重所以相期待者亦甚至,然竟不免为邕筦之行。吾人所向,类多如此。上方侍光尧万寿,岂忍使人八十之亲重入瘴疠之乡乎!若明以为告,宜无有不纳,乃欲待到阙而后乞祠,殆不可晓。天民一见遂遇合,继此当平步要津矣。天下无不可为之时,无不可乘之势,顾吾侪之命忒煞不是当耳。栾武子所谓「不可当吾世而失诸侯」,此言甚可念也。亮已为枯木朽株矣,虽即填沟壑固其分,但胸中所怀千万更无开口处,良以为苦。四海相知惟伯恭一人,其次莫如君举,自馀惟天民、道甫、正则耳。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
乾明寺记 南宋 · 释修信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五、《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五三四、康熙《汉南郡志》卷一八、乾隆《南郑县志》卷一四
大宋太平兴国三年,诏赐兴元府中梁山伽蓝号乾明禅院。山在《禹贡》梁州之中,隶汉中郡,距郡城一十四里,高四里。西望嶓冢,北眺褒斜,东瞰洋川,南睨巴丘,溪谷窈窕,林径盘纡。而上有石马池水,春冬不涸,时出云雨,见怪物。马今亡矣,入夜或闻其嘶鸣。其神曰灵寿将军。绍兴二十年,圣朝加封休应侯,庙号泽润。山半旧有馆舍,初不知何自兴起。伪蜀广政间,新罗国僧,传失其名,从海东来居之,遂成伽蓝。其后有慧眼、法乘、禅印、法眼诸师并称有道,伽蓝于是乎益大。绍兴三年,兵火延烧栋宇,经像无孑遗,僧徒皆奔逃去。时则有尊宿居行来,首图兴造。其次仲璋,又其次胜峣、永璘、靖永,逮今海珍,先后经营之,垂五十年,伽蓝皆复就。凡为屋若楼殿堂室、祠庙亭宇,以至宾寮厩舍,无虑千楹。辟田畴,水陆仅及百顷,饭禅衲岁不下十馀万人。嗟乎盛哉!恢弘象教,隆振法化,如此六尊宿者,可谓能事矣。虽然,今之成者,昔之坏者也。方其坏也,非夫郡邑公卿大夫士清信檀越戮力调护之,曰我有以云为,何由哉?珍,洋川人,肄业于城固法隆院,尝游东吴,从天台禅师授心印,临济正传也。住山十馀年,禅林法制灿然一新。乃砻石于宇下,使其徒德圭来,俾予书之。是岁辛丑淳熙八年秋九月,苾刍修信书。
谢除安抚表 南宋 · 阎苍舒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一、《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四下、《宋代蜀文辑存》卷六一
河图次对,超升六阁之先;天汉上游,申任十连之寄。乾坤恩大,丝发命轻。臣(中谢。)伏念臣夙以散材,滥居冗从。奉身以退,既绝望于明时;去国而来,亦滥叨于烦使。遂州城外,小惠巴人;韩信坛前,来施秦策。虽自彊其志节,终无补于功名。而福过延灾,且年侵婴疾。顾嵇康之多难,怀七不堪;念孔戣之已衰,负二宜去。方力祈于闲寂,乃复被于宠灵。奎璧文章,增重西清之首;山河锦绣,载临南郑之区。自省孱微,若为报称。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临九有,子视群工。俯怜踦履之馀,无复脩门之入。故尚加于明试,示未底于弃遗。顾跛羊千仞之登,盖已难矣;况铅刀一割而钝,其可再乎?威命莫回,危踪知惧。臣敢不益扶孱力,深激懦衷。宝观万楹,栖一心而洒濯;金城千里,效九死以糜捐。于是丐归,终期得请。
重修山河堰记 南宋 · 阎苍舒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一
山河堰在兴元褒城县北山下,图志载:「水出太白山,山在凤州梁泉。南流入斜谷下,入褒中,又南入汉江。父老相传,此堰曹相国作」。考之史:「元年四月,汉王就国,留萧丞相收租给军。五月,王引兵出梁、雍,建成侯为将军从,还定三秦。三年,王与诸侯酂侯守关中」。则此堰疑非萧、曹所亲临。诏云:「蜀、汉民给,军事劳苦,复勿租税二岁」。三年,关中大饥,令民就食蜀、汉,则汉中馈饷亦夥矣。平土上腴,必资水利,三堰之兴,安知不出于二公乎?由汉迄今,维梁为巨镇,世宿重兵,取足南亩,税事宜力。国朝有山河军,嘉祐三年,提举常平史照谓游手扰人,罢之。岁用食水,民计亩出工,官为董齐其役,疏利害,釐蠹弊,新簿书,严赏罚,条而上之。是时富公、韩公、曾公当国,奏下都承植碑褒城,至今遵用。绍兴三年,汉中被兵,民多惊扰,而堰事荒矣。既而复业,稍寻旧役,则户版凋稀,功绪卤莽,堰既疏漏,渠亦洿浅,每秋潦猥盛,即败堰堙渠,下民告病,田收十六七,旱岁尤甚。乾道五年,上命参知政事相台王公宣抚四川,明年,移府汉中。一日行堰上,顾视慨然,乃命知兴元府、利州路安抚使、御前诸军都统制吴侯供商度之,图以献曰:「谨酌民言,堰败当自外增二垠,渠堙当竞力通之。异时野水冲激,当浚以新港,出飞槽,俾不为渠病。顾规模宏深,非常岁比,乞用绍兴累降旨,发工徒,出官币修之」。冬十月,公命大出后府钱币,募兵市财,积岸跻山。明年春正月丁酉,厥役告成。合六堰,袤一千二里五十步,外增修二垠,皆精坚,可永勿坏。二渠若新港,一万一千九百四十步,悉力浚之。因得桐板若角石状,而渠遂复,视比岁所修,深广倍之。使伐石十板,复置渠下,以为识。用长岁水夫四千四百六十八人,发官军民兵合九千六百八十一人;用堰渠料工,凡材木若干,人夫总五十三万五千八百七十八工。自行府出钱鸠材飨犒,及帅司赏给有差,合计用钱三万一千二百六十缗。其渠港分流,为筒跋者九十有九,凡溉南郑、褒二十三万三千亩。是役也,公尝一再临视,谓宾客曰:「汉河防之役,将军以负薪竟塞之。天下事功,苟以身先,无不济者,不特水事也」。于是守帅、郡使者、宾僚吏属、将骑熊罴之士皆在,而工徒人卒云兴,椎凿雷动,欢讴之声响撼一川,耋老孺童遮迎马首,舞跃歌呼,再拜投谢曰:「父兄子弟闻之先民,未尝睹斯役也,公之功德远矣,其敢忘赐」?帅吴侯属苍舒记之,不得辞。维秦、汉以来,言水利者日益众,其最暴著,则郑、白二渠,郑国起前,白公继后,相距才百五十二年,民得其饶而歌之。今我褒渠,自汉丞相开迹,迨今千三百七十有三年,公始以副丞相临之而后兴其工,斯民之咏歌,宜哉!苍舒以诸从事辱公命,是役皆所经见,于是书之无愧辞。
按:康熙《汉南郡志》卷一八,康熙二十八年刻本。又见雍正《陕西通志》卷四○,道光《褒城县志》卷二。
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一、《水心文集》卷一五、《黄氏日钞》卷六八、《南宋文范》卷六八、《宋忠定赵周王别录》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公姓詹氏,讳体仁,字元善,初后其舅张氏,既复为詹氏。詹氏之先,有自光州固始家于建武夷者,其后别居江、浙,皆本武夷,而公为浦城人。曾祖某,祖某,父某,少有异材,乡举第一,授赣州信丰县尉。见张忠献公,论灭虏秘计,忠献壮之,辟为属。以公赠朝奉大夫。公始冠,第进士,大夫死钱塘,与柩俱返,哀动行路。未几,张氏祖亦死,仲舅童孺不胜丧,公服重治家事,教舅有立,人无异言。调饶州浮梁尉。郡以公屡获盗,欲奏其赏,谢不就。为湖州归安丞。会张氏祖母死,终丧,为泉州晋江丞。公颖迈特立,在下僚,气顺言正,喜因事开说以便民。上官不以气类离合,常敬听。梁丞相荐于朝,召授太学录,迁博士。于时学官号天下选,讲学得人之盛,后以为不可及。公居间前后四年,功最多。迁太常博士。高宗方定谥,或谓宜称尧宗;公言于古无据,谓比殷高宗谥改高。后为少卿,谥孝宗,亦公所定。议者皆厌服从之。迁丞,摄郎金部,提举浙西常平。除左曹郎、湖广总领,逃卒千人入大冶,因铁铸钱乱币法,劫掠为变。公谓诸司宜速讨,曰:「此去京师千馀里,上请须报,贼计行也」。于是群党亟坏,人不知警。就迁司农少卿,召为太常少卿。光宗疾,省重华不以时,中外骇惧,或瘖不出语。公深陈父子至恩,激发廷臣,使交疏迭谏,用意尤苦。永阜陵当复土,公言:「本营思陵非高爽地,自思而西,势益卑下,非所以安神灵也」。宰相不听,公争之力。迁太府卿,即请外,除直龙图阁,知福州。岁馀,时论浸异,言者遂以争山陵事为公罪,罢。凡八年,徙屋苕霅,玩愒水石,诵读悠然。复龙图,知静江府。始至,劳农观田器。公曰:「是薄而小,不足尽地力。且无沟畎,何以行水」?乃更造农具,取水法,物别为图授之。移知鄂州,除司农卿,再为湖广总领。公恩在鄂师,戍卒迟公来,合两手曰:「复得吾父矣」!盖儒者之政,归于正己厚下而已。世吏所以便文自用者,虽善弗录也。为民利无不举,为民害无不去,以其下为当捐无不与,以其上为不当取无不革也。故公于浙西,开漕渠,浚练湖,置斗门,以备水旱。特散盐本钱数万,以业亭民。湖广币轻,出百万权其价,而放诸州积欠亦百馀万。诸屯累重者,增券给之。簸腐籴新,士食好米。又与鄂州运司同筑武昌万金堤。福州之僧坊以赂易,主者差其直有常数,公一彻去。其在桂,则十县之税钱为阁一万四千,杂税朱胶为除八千。大凡州县之以用乏告,以赋重请,皆立应无留也。人或疑公且空有司之藏为百姓地矣,而公之财常源源暴暴,如泉涌山聚,此又世吏所难测也。公立朝,察消长,观会通,劝发善意,助达阳德。于人材治道,开阖明晦,密扶显相,功效十数,顾难以言传也。自赵丞相去,士久失职。公率同志请于周丞相,反覆极论,责以变通之理。因疏纳知名者三十馀人,周丞相不能用,然其后亦多所收擢,公之力也。时边事方旦暮急,而公已病,犹恳恳调护兵民,杜塞希意迎和者。朝廷既召公归,遂以开禧二年二月二日卒,年六十四矣。武昌之人,如丧所亲,号泣送之。夫人吴氏、聂氏,先公卒;复娶沈氏,皆封恭人。五子:端愿,从事郎;端悫,迪功郎;端直,将仕郎;端方,端靖。四年某月某日,葬于某县某乡某所。公少从建安朱公学,得其指要。已而遍观诸书,博求百家,融会通浃。天文、地理、象数、异书,无不该极。每陋巷棐几,茗饮冷落,或穷游纵观,觞行淋漓,辄为人讲说,本末条畅。眉疏目明,照坐奕奕,夜阑烛尽,听者忘疲。著《象数总义》若干卷,某集若干卷。始,公之后张氏,詹氏诸兄蚤世而贫,公养视弟鼎,买田宅,具婚嫁,女为官人妻。既还詹氏,经营二家如一日,至于吊死恤孤,无疏戚贵贱,有无共之,信矣其笃厚君子也!余观公在朝,有可以致高位之时屡矣,而义不茍取。尝与同僚燕语,顾余而叹曰:「吾等善自立,须子一好墓铭而已」。悲夫!余之卒铭公也耶!铭曰:
约步则履,殆无奇行。恢疏伟人,难中准绳。莫求广居,陋者则然。大德不踰,公其有焉。相彼豪雄,竭海摧岳;又粹以悫,金鍊玉琢。匪质偶成,以学故能。既超既腾,靡公靡卿。噫嘻古人,用岂必尽!我铭此诗,哀而勿愠。
次韵谢临川梁知县寄诗(世荣,字伯仁) 南宋 · 项安世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友散萍分浪,师亡木拱阡。
年深多弃井,道远欠加鞭。
不寐思同社,何时共一廛。
瑟琴希旧曲,云淡觅前川。
酬绍兴梁监酒(恩科,衢州人) 南宋 · 项安世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伯鸾长啸出东都,来卜龙邱二亩居。
千岁仍昆作英语,五噫文采尚周馀。
胸中万卷未得力,堂下一言谁识渠。
我亦微官方冷甚,恨无燕玉可相嘘。
四伯父生日(三月四日) 其一 南宋 · 项安世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春入芳兰喜气浓,天风吹下庆重重。
大儿稳护梁州罽,小女登高监宅龙。
南亩新年付熊骥,北窗长日慕乔松。
阿咸多病宜偕隐,自洗山罍劝嗣宗。
涧壁梁公主祠云武帝女也据高冢上林木郁然形势开敞盖公主所葬欤无碑志未及考诸记载士大夫留诗未见有起人意者余守风四日为十二韵 南宋 · 孙应时
押文韵
萧翁本胜士,诸郎多艺文。
伤哉晚大谬,家国成丝棼。
主昔食何邑,桃李争秾芬。
禁脔必王谢,风流映青云。
岂其独天幸,不见台城军。
曲阿故近甸,茂林有高坟。
玉鱼既无恙,庙食仍蒿焄。
此事乃可书,所恨荒前闻。
千舟集浦溆,吉卜叩灵氛。
我亦肃襟屦,一瓣崇炉薰。
徘徊慨千载,江波日沄沄。
谁当著奇语,歌之拟湘君(以上《烛湖集》卷一四)。
代丘帅回兴元宇文尚书启 南宋 · 孙应时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八四、《烛湖集》卷三、《启隽类函》卷五三
井络之墟,势雄南郑;文昌所镇,声动西州。云何至愚极陋之资,乃有联事合治之幸。敬先尺素,庸寓寸衷。恭惟某官学贯皇王,气充宇宙。胸罗列宿九精,照曜于中宵;背负青天万里,扶摇而直上。订绵蕝之礼乐,秩本兵之简书。请行老上单于之庭,归赞中兴天子之计。左坳簪笔,昼承三接之温;西掖演纶,夜直九霄之邃。批敕擅名于夕拜,训戎颛掌于夏官。献纳论思,莫非大虑;人物风采,益尊本朝。方当衮职之畴庸,乃动锦乡之高兴。厥维剑北,控在汉中。大将登坛之檄,用之席卷三秦;丞相出师之章,于以震摇四海。特烦君重,久为上留。已闻进律之褒,行奉赐环之召,遂登端揆,以正六符。某并辔曲江之游,联裾西府之掾。仰龙门之鼎峻,不使阔疏,致驽驾之推迁,悉归芘赖。孰知天幸,亦使坤隅。乃令平生肝胆莫逆之交,正在今日辅车相依之地。用不辞于老钝,来自托于声威。何以告之,公勿替干旄之惠;永为好也,我敢忘木瓜之心?
回兴元宇文尚书简 其三 南宋 · 孙应时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八五、《烛湖集》卷四
某惟汉中形势,号五百里石穴,而南郑为都会,盖西蜀六十州之命也。上倚公重,难以选代,进秩回任,此虑深远。若某之愚,冒当西寄。襟喉所系,唇齿焉依,抑何幸甚!
跋司马家藏薛绍彭临宝章帖 南宋 · 孙应时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九○、《烛湖集》卷一○
右,薛绍彭道祖临晋人书,藏故海陵使君司马季若家。纸暗墨渝,人莫之识。嘉泰壬戌岁九月,其子述封以问余,余试寻之王氏《宝章集》,乃其最后一帖,梁中书令临汝安侯志所书也。凡六行三十六字,隐隐皆是。《宝章帖》二十有六,武后时王方庆所献。逸少子孙世皆善书,可谓盛哉。我宋建中靖国间,吴兴刘焘无言雠书秘阁,摹得之,刻于其郡之墨妙亭。今亭中古帖,惟此独存,然字不藏锋而体浊,首尾一律,自是无言笔法耳。是帖所临,秀劲奇逸,胜之远甚。道祖故有书名,思陵《翰墨志》所谓苏、黄、米、薛者也。魏泰则曾子宣丞相夫人之弟,有《东轩笔录》行于世,因并志之,复以归司马氏。烛湖孙某书。
醉吟商小品 南宋 · 姜夔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石湖老人谓予云:琵琶有四曲,今不传矣:曰濩索(一曰濩弦)梁州,转关绿腰、醉吟商湖渭州、历弦簿媚也。予每念之。辛亥之夏,予谒杨廷秀丈于金陵邸中,遇琵琶工,解作醉吟商湖渭州,因求得品弦法,译成此谱,实双声耳
又正是春归,细柳暗黄千缕。
暮鸦啼处。
梦逐金鞍去。
一点芳心休诉。
琵琶解语。
乐平传远乘序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三、《昌谷集》卷一四
乐平县之利害,固非一端。其有岁额不定,而官受其害者,曰县用、州用苗,则关于使府者也,曰经总制移用钱,则关于府判厅者也,曰木炭钱,则关于都大提点使衙者也。其有积弊未去而民受其害者,曰税苗,则关于催科差役之大要,而官与民之所共困也。爰自判府王大夫寅,而县用之苗始有定数。自今判府陈大夫杲,而州用之苗始见虚额。经总制移用之不必专人,则今府判梁朝奉纶,而上下相信;木炭之不同于诸县,则前都大徐寺丞煇与今都大梁判院季珌,而前后相应。凡官之所谓受害者,庶几乎免矣。至于民之受害而官不能去,则又为令者之罪也。某不肖,幸得效奔走诸君子之下,居官之责既以幸免,而百姓藉藉,皆谓税苗不正,为令者无所逃其罪。盖尝讲求利害,剔抉弊蠹,不量事力,黾勉而行于县矣。一岁之间,相率而归并者亦数千户。今去替不远,惧失诸君子之盛德,不得以惠于久也,辄复书其事。而以区区所欲行者,附见一二,所以塞猾吏诛求之路,而损豪家兼并之意。其为意则甚勤,而所以为计则疏矣。作《乐平传远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