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李学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邵武人
李纲九世孙。
博学洽闻,善天文,尤精于《》。
文典雅,人有得其片言只字,宝而藏之。
有《易精解》、《中星仪象》等图。
钱申伯
全宋诗
钱申伯,名未详。
李纲梁溪》卷三一《送钱申伯邵武》谓其“行年五十犹未试,蟠蛰虽久愆风雷,扫除习气趣空寂,华藏重重恣游历”,当为仕途不遇,晚年游心于佛的人物。
叔正
全宋诗
叔正,姓名未详。
李纲有三弟:李维李纶(《龟山》卷三二《李脩撰墓志铭》)。
李经字叔易叔正当亦为其中之一。
李夔北宋 1047 — 11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7—1121 【介绍】: 邵武人字师和
李纲父。
通经书,善属文,与杨时为友。
神宗元丰二年进士
尝任华亭县,有政声。
累迁右文殿修撰,仕终龙图阁待制
以子贵赠太师魏国公
陈兴宗北宋 1059 — ?
全宋诗
陈兴宗(一○五九~?
),沙县(今属福建)人。
年四十即辞官归里,筑园曰隐圃,堂曰佚老。
徽宗重和元年(一一一八)李纲谪监沙县税时,兴宗年六十,与李纲邓肃唱和。
事见《宋诗纪事补遗》卷三六。
释克勤宋 1063 — 11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3—1135 【介绍】: 僧。
彭州崇宁人俗姓骆字无著
五祖演禅师悟法,住成都昭觉寺
徽宗政和中诏住康蒋山,学者争赴之,名闻京师
高宗建炎初宰相李伯纪奏住金山龙游寺。
诏诣行在入对,赐号圆悟禅师
后还蜀,复住昭觉寺
卒谥真觉禅师
有《碧岩集》。
禅师讳克勤
字无著
彭州崇宁骆氏子。
依妙寂院自省落发。
受满分戒。
成都
从圆明敏行大师
学经论。
窥其奥。
以为不足。
特谒昭觉胜禅师
问心法。
久之法关。
真如哲公
颇有省。
时庆藏主
众推饱参。
尤善洞下宗旨。
师从之游。
往往尽其要。
尝谒东林照觉
顷之谓庆曰。
东林平实而已。
往见太平演道者
师恃豪辩。
与之争锋。
演不怿曰。
是可以敌生死乎。
他日涅槃堂孤灯独照时。
自验看。
以不合辞去。
苏州定慧。
疾病几死。
因念畴昔所参。
俱无验。
独老演不吾欺。
会病间即日束包而返。
演喜其再来。
容为侍者
漕使陈君入山问法。
演诵小艳诗云。
频呼小玉元无事。
只要檀郎认得声。
师侍侧忽大悟
即以告演。
演语之。
曰。
今日真丧目前机也。
演喜曰。
吾宗有汝。
自兹高枕矣。
师因以是事。
佛鉴勤
未之信。
曰。
昔云高丽打铁火星爆吾指头。
初谓建立语。
今乃果然。
愕然无以对。
佛眼禅师尚少。
师每事必旁发之。
二公后皆大彻。
由是演门二一远声价藉甚。
丛林之谓三杰。
演迁五祖。
师执寺务。
方建东厨。
当庭有嘉树。
演曰。
树子纵碍不可伐。
师伐之。
演震举杖逐师。
师走避。
忽猛省曰。
临济用处耳。
遂接其杖曰。
老贼我识得你也。
演大笑而去。
自尔命分座说法。
崇宁初
以母老归
出世昭觉。
久之谢去。
荆州
丞相张无尽华严要妙。
逞辞婉雅。
玄旨通贯。
无尽不觉前席。
曰。
此真境与宗门旨趣何如。
无尽曰。
当不别。
曰。
有甚交涉。
无尽意不平。
师徐曰。
古云。
不见色始是半提。
更须知有全提时节。
若透彻。
方见德山临济用处。
无尽翻然曰。
固尝疑雪窦大冶精金之语。
今方知渠无摸索处。
曰。
顷有颂云。
顶门直下轰霹雳。
针出膏盲必死疾。
偶与丞相意会。
无尽喜曰。
每惧祖道䆮微。
今所谓见方袍管夷吾也。
澧州刺史请住夹山
未几迁湘西道林。
初潭师周公因提举直孺愿见师。
至是皮相之不甚为礼。
及见开堂提唱。
妙绝意表。
始增敬焉。
政和末
有旨。
金陵蒋山。
法道大振。
僧问。
何是实际理地。
曰。
何不向未问已前荐取。
僧曰。
未问已前何荐。
曰。
相随来也。
进云。
快便难逢。
更借一问。
曰。
忘前失后。
进云。
若论此事。
击石火。
只如未相见时何。
曰。
三千里外亦逢渠。
曰。
恁么则声色外。
师相见。
答曰。
穿却鼻孔。
问。
忠臣不畏死。
故能立天下之大名
勇士不顾生。
故能立天下之大事。
未审衲僧家又作么生。
曰。
威震寰区。
未为分外。
曰。
恁么则坐断十方。
壁立千仞。
曰。
看箭。
问。
不落果。
不昧果。
是同是别。
曰。
两个金刚圈。
曰。
沩山撼门扇三下。
又作么生。
云。
不是同途者。
智音不举来。
曰。
恁么则打鼓弄琵琶。
相逢两会家。
曰。
名邈得不□多。
曰。
不得压良为贱。
曰。
处道将一句来。
曰。
从事得潘郎后。
也解人前不识羞。
曰。
速礼三拜。
僧曰。
昔人问投子何是十身调御。
投子下禅床立。
意旨何。
云。
生铁铸就。
曰。
为什么。
贪观白浪。
失却手桡。
云。
自领出去。
问。
只如道明头合暗头合。
古德便归方丈作么生。
师拈起拄杖子。
进云。
学人拟欲放出。
和尚如何抵拟。
曰。
这野狐精。
问。
选佛场开上根圆證
不昧当机何指示。
云。
一超直入来地。
曰。
不昧本来人。
请师高着眼。
马大师为什么直下觑。
云。
顶门上有眼。
问。
一种无弦琴
唯师弹得妙。
马大师为什么直上觑。
云。
暗里能抽骨。
曰。
未审直上觑得是。
直下觑底是。
云。
莫谤马大师好。
曰。
争奈龙袖拂开全体现。
象王处绝狐踪。
云。
赖有庞居士證明。
问。
句中有眼作家知。
向上人来向上提。
直下全行摩竭令。
愿垂方便接群机。
云。
不如一个百不知。
曰。
无无孔铁槌。
有甚用处。
曰。
果然恁么去。
曰。
虽是本分事。
未是向上机。
曰。
撒星火迸独光辉。
曰。
争奈脑后一箭。
师救不着。
云。
又是拖泥带水。
尝示众曰。
恁么恁么双明。
不恁么么不恁么暗。
不恁么中却恁么。
里隐明。
恁么中却不恁么。
明中隐暗。
只如和座子掇却许多建立。
总么犯手伤锋。
且道唤作什么。
到遮里高而无上。
深而无底。
旁尽虚空际中。
极邻虚尘。
净裸裸赤洒洒。
是个无底钵盂。
无影杖子。
熊耳山前。
少林峰下。
老胡九年
冷湫湫地。
守这闲家具。
深雪之中。
直得情忘意遣。
理尽见徐。
方有一个承当。
且道双明双暗。
双放双收。
是建立是平常。
总不与么。
也未是极则处。
且作么生是极则处。
擘开华岳连天透。
放出黄河辊底流。
宣和中
诏住东都天宁。
太上在康邸。
屡请宣扬。
有偈云。
至简至易。
至尊至贵。
往来千圣顶𩕳头。
世出世间不思议。
然是时钦宗东宫
师对太上。
预有至尊之谶。
建炎改元
宁相李伯纪
表住金山
驾幸维扬。
有诏徵见。
顾问西竺道要。
对曰。
陛下以孝心理天下。
西竺法以一心统万殊。
真俗虽异。
一心初无间然。
太上大悦。
赐号圜悟禅师
云居山归老。
朝廷赆其
至云居之明年
复归于蜀。
大师王伯绍迎居昭觉。
绍兴五年八月五日
示疾。
将终。
侍者持笔求颂。
书曰。
已彻无功。
不必留颂。
聊尔应缘。
珍重珍重。
掷笔而化。
春秋七十有三。
坐五十五
谥真觉禅师
塔曰寂照。
枢密邓子常
奏赐命服佛果师号。
所至士夫过从问道。
无虚日。
师悟门广大。
说法辩博。
纵横无碍。
莫不人人畏服。
以为未尝有也。
凡应接虽至深夜
客退必秉炬开卷。
宗教之书。
无所不读。
初在金陵
大师王彦昭
尝请益雪窦所谓三员无事道人
曰。
正尔皆须吃棒始得。
帅意未喻。
师诘之。
帅以手拍膝。
衲子环拥。
师就指曰。
此辈倒作此见解。
焉能透彻古人知见。
帅不怿而去。
寻遣之诗令刻石。
师匿之。
他日彦昭入山。
问诗所在。
曰。
昔人赠遗。
所以昭德也。
大师特讥刺而已。
某敢以非所宜而宜之哉。
帅翻照霁威而去。
既而给事庐赞元代府事入山。
题诗有菖蒲海之句。
东汉志有蒲菖海。
师就质之。
庐颇知误。
或劝不应与师臣争诗恐致祸。
师笑曰。
吾岂得已哉。
前既却王公诗。
今新帅虽美句。
亦莫敢刻之。
故发其误。
贵不主意上石耳
临机有断此。
性和易不事事。
晚节道愈尊。
而风度无改。
或谓当加威重者。
曰。
吾佛以慈摄物。
等观一切。
每任真若此。
犹恐失之。
况以显晦易其心。
而刻薄莅众。
沙门所为邪。
其雅量廓廓常退。
己以让人。
故出世主法垂四十年。
未始有一犯其规绳者云。
赞曰。
吾祖从上来事。
以妙悟通宗。
然世迫迟暮。
邪径日滋。
自非龙蟠凤逸之士。
极深而研几。
则顿辔化城者皆是也。
圜悟其至矣乎。
道德备而学不厌。
名位崇而志益谦
真一代之典刑也。
初黄龙杨岐两宗学者剩有各私。
而不相厌。
于是灵源大士作五祖演公正续碑。
所以推之为正续也。
圜悟复能峻其门庭。
观其对御。
则混真俗于一心。
接士大夫游。
则罄竭款诚。
俾于祖道染指涉流。
而人人得其权心焉。
此所以致盛名于天下也。
美哉。
克勤
彭州崇宁骆氏子。
世宗儒。
师生。
犀颅月面。
骨相不凡。
从师受书。
日记千馀言。
偶过妙寂院。
见佛书读之三复。
怅然如获旧物。
曰。
吾殆过去沙门也。
始弃家祝发。
文照
通讲说。
又从敏行。
授楞严。
俄得病濒死。
叹曰。
诸佛涅槃正路。
不在文句中。
欲以声求色见。
如釜羹投鼠矢污之。
吾知其无以死矣。
遂弃去。
真觉胜公。
胜方剃臂出血。
指示师曰。
曹溪一滴也。
师矍然于时。
大知识名称远闻者相望。
持一钵徒步出蜀。
意所欲往。
靡不至焉。
首谒玉泉皓
金銮信。
又见大沩哲
晦堂心
东林总
佥指为法器。
晦堂独深加赏识。
最后见五祖演禅师
尽展机用。
祖皆不诺。
乃谓祖强移换人。
出不逊语。
忿然而去。
祖曰。
待一顿热病打时。
方思我在。
金山
染伤寒困极。
平日见处。
无得力者。
追绎祖言
乃自誓云。
我病稍间。
即归五祖。
病既愈。
还山。
祖见之喜。
命执侍方半月。
部使者
谒祖问佛法大意。
师从旁窃听。
忽有省。
遽出。
见鸡飞上栏干。
鼓翅而鸣。
大悟
袖香入室。
通所得。
祖曰。
佛祖大事。
非小根劣器所能造。
汝既如是。
吾助汝喜。
因遍谓山中耆老曰。
侍者参得禅也。
尝伐一巨木。
祖固止之。
不听。
祖怒奋挺而起。
师立不动。
祖投所持挺。
笑而去。
自是遇物无疑。
崇宁中
省亲还蜀。
诸老相谓曰。
道西行矣。
时同门佛鉴慧勤
亦知名众。
遂目师为川别之。
成都郭知章
请开法六祖
更昭觉凡八年。
复出峡南游。
张无尽
荆南
自以手提古佛。
席卷诸方。
见师恍然自失。
留居碧岩院。
倾心事之(传灯录云。
张寓荆南
以道学自居。
少见推许。
师舣舟谒之。
剧谈华严旨。
要曰。
华严现量境界。
理事全真
初无假法。
所以即一而万。
了万为一。
一复一。
万复万浩然莫穷。
佛众生。
三无差别。
卷舒自在。
无碍圆融。
此虽极则。
终是无风匝匝之波。
公。
于是。
不觉促榻。
师遂问曰。
到此。
与祖师西来意。
为同为别。
公曰。
同矣。
曰。
没交涉。
公色愠。
曰。
不见云门道。
山河大地。
无丝毫过患。
犹是转句。
直得不见一色。
始是半提。
更须知有向上全提时节。
彼德山临济非乎。
公乃首肯。
翌日。
复举事法界理法界。
至理专无碍法界。
师又问。
此可说禅乎。
公曰。
正好说禅也。
师笑曰。
不然。
正在法界量里。
盖法界量未灭。
若到事事无碍法界。
法界量灭。
始好说禅。
如何是佛乾屎橛。
如何是佛麻三斤。
是故真净偈曰。
事事无碍。
如意自在。
手把猪头。
口诵净戒
趁出淫坊。
未还酒债。
十字街头。
解开布袋。
公曰。
美哉论。
岂易得闻。
于是。
执师礼。
留居碧岩)。
复徙长沙道林
太保枢密邓子常
师德行。
赐紫服师号佛果
政和中
延康蒋山。
东南学者。
赴之如归。
至无地可容。
名闻京师
被诏住天宁万寿
召见褒宠甚渥。
建炎初
宰相李伯纪
奏住金山
高宗维扬
入对。
赐名圆悟禅师
改云居久之。
复领昭觉。
绍兴五年八月己酉
微恙。
留偈示众。
掷笔而逝。
茶毗。
舌齿不坏。
舍利五色无数。
阅世七十有三。
坐夏五十有五。
塔于昭觉之侧。
谥真觉禅师
师清净无作。
不入诸相。
示方便门。
提引未悟。
一听其语。
莫不愀然感动。
有泣下者。
故住天宁时。
一时王公贵人。
道德材智。
文学之士。
日造其室。
车辙满户外。
虽毗耶听法。
不能过也。
度弟子五百人。
嗣法得眼。
领袖诸方者。
百馀人。
方据大丛林
匡众说法。
为后学标表。
可谓盛矣。
师自得法后。
声名藉甚。
繇岳麓。
徙蒋山。
行成德备。
每得天神诃护。
金山时。
贼赵万。
镇江拥兵数百。
操战舰。
乘风欲度。
忽反风。
云雾晦冥连昼夜。
不得度。
乃止。
比赴云居。
道长庐。
张遇奄至。
尽劫所有。
师衣钵独存。
又尝敛上方赐物。
置一箧中。
寓仪真。
师饬其徒往省。
答曰。
仪真连夕大火。
尚何求。
师笑曰。
汝第往。
既至。
官寺民櫩。
鞠为瓦砾。
而师箧封识如新。
尝寓公安天宁。
天堂长老觉公。
梦一女子。
再拜而进曰。
乞我东堂。
为人天说法。
信宿而碧岩疏至。
女子。
碧岩护法神也。
安乐山神。
据云居方丈。
诸耆宿。
皆徙避别室。
师寘一榻。
卧起如平时。
师福慧两足。
行解通脱。
断取世界。
如掌中庵摩勒果。
是区区者何足言。
然为世人传闻赞叹。
故不得略也。
吕好问宋 1064 — 11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4—1131 【介绍】: 婺州人,祖籍寿州字舜徒
吕希哲子。
以荫补官。
徽宗崇宁初,以元祐党子弟坐废。
钦宗即位,荐擢御史中丞,弹劾蔡京党徒。
金人立张邦昌为帝,好问门下省,暗通康王赵构
高宗即位,除尚书右丞
宰相李纲侍御史王宾所论罢,出知宣州,以恩封东莱郡侯
蔡翛北宋 ? — 1126
全宋文·卷三九九七
蔡翛(?
——一一二六),兴化军仙游(今福建仙游)人,蔡京第三子。
初以恩泽为亲卫郎秘书丞,至保和殿学士
宣和中,拜礼部尚书侍讲
知事势日异,密与攸议,稍持正论,引用李纲等。
大学士
钦宗立,劝驾西幸,知镇江,改资政殿大学士
寻责昭信军节度副使
靖康元年九月,与兄攸同诛。
宋史》卷四七二有传。
白时中北宋 ? — 11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 【介绍】: 寿州寿春人字蒙亨
进士
哲宗元祐中同州教授,累官吏部侍郎
坐事降秩,知郓州
徽宗政和六年,拜尚书右丞次年中书侍郎
宣和六年,除太宰门下侍郎
燕山告急,恬不为虑。
钦宗即位李纲时中卫京师,怒辞。
罢为观文殿学士中太一宫使
御史劾其孱儒不才,落职。
寻卒于镇江
张所北宋 ? — 11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 【介绍】: 青州人
徽宗朝进士。
监察御史
高宗即位,上书言河东河北为天下之根本,且论黄潜善奸邪,谪凤州团练副使江州安置。
李纲入相,荐为河北西路招抚使
方招来豪杰王彦岳飞等为恢复之计,而为汪伯彦责,会李纲罢相,遂落职安置岭南,入潭州界遇害。
全宋文·卷三四○三
张所青州(今山东益都)人。
进士第靖康中监察御史
在围城中尝以蜡书募河北兵,应募者十七万人,由是声震河北
建炎元年,以言黄潜善奸邪不可用,罢御史,改兵部郎中,寻谪凤州团练副使江州安置。
李纲入相,为直龙图阁、充河北西路招抚使,一切便宜从事
方招来豪杰,已罢相,遂落直龙图阁岭南安置,卒于贬所。
见《宋史》卷三六三本传、卷三五八《李纲传》。
耿南仲南宋 ? — 11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 【介绍】: 开封人字晞道
神宗元丰五年进士
历任两浙、广南、荆湖江西监司。
徽宗政和二年,为太子右庶子,寻迁太子詹事宝文阁直学士,在东宫十年。
钦宗立,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尚书左丞门下侍郎
金人来侵,力主求和,每与李纲等异议,故战守之备皆罢。
出使河东,与金议割地。
高宗即位,言者论其主和误国,降授别驾,安置南雄州,行至吉州卒。
有《周易新讲义》。
黄潜善南宋 ? — 11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 【介绍】: 邵武人字茂和
进士
徽宗宣和初左司郎,累擢徽猷阁待制、知河间府
高宗即位,拜右仆射中书侍郎,与知枢密院事汪伯彦同主和。
李纲张所,杀上书言事之太学生陈东欧阳澈
左仆射门下侍郎
建炎二年冬,金兵逼扬州潜善淮北警报而不信;致三年高宗仓皇南渡,为中丞张澄劾,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旋落职,责置英州
全宋文·卷三一三四
黄潜善(?
——一一三○),字茂和邵武军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潜厚弟。
元符三年进士第
政和中提举利州路学事;八年提点利州路刑狱。
宣和初左司郎,擢户部侍郎
后以徽猷阁待制河间府,为高阳关路安抚使
靖康二年初,将本路兵至东平康王赵构康王承制副元帅
高宗即位,拜中书侍郎
建炎元年八月,擢尚书右仆射二年十二月,进左仆射门下侍郎
右相汪伯彦力唱和议,排李纲,抑宗泽,害忠良。
三年二月中丞张澄劾其误国二十大罪,乃罢相、落职、分司衡州居住,又责置英州
此年十二月卒。
宋史》卷四七三《奸臣传》三有传,又见《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六二、兵一二之一九,《宋史》卷二四、二五《高宗纪》,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九二。
吕颐浩宋 1071 — 11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39 【介绍】: 沧州乐陵人,徙齐州字元直
哲宗绍圣元年进士
徽宗时累官河北都转运使
高宗即位,除知扬州,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
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兵变,与张浚倡议勤王。
右相,进航海避金兵之策,寻罢相。
绍兴元年复任左相,力倾秦桧,罢右相,遂独秉政,屡请兴师复中原。
然挟私用人,排斥李纲赵鼎等主战派。
曾立江、浙、湖南诸路月椿钱,大为东南患。
卒谥忠穆
有《忠穆》。
许翰南宋 ? — 11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3 【介绍】: 开封襄邑人字崧老
哲宗元祐三年进士
徽宗时给事中,以言事落职。
钦宗靖康初复官,历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同知枢密院事,因议论不合贬官。
高宗尚书右丞权门下侍郎,极论李纲忠义,高宗未许,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旋被劾遭斥逐。
有《襄陵集》等。
全宋诗
许翰(?
~一一三三),字崧老襄邑(今河南睢县)人。
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
徽宗宣和七年(一一二五),为给事中,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
钦宗靖康初,复以给事中召,改御史中丞
中大夫同知枢密院
延康殿学士、知亳州
落职,提举南京鸿庆宫
高宗即位,用李纲荐,召复延康殿学士
尚书右丞权门下侍郎
李纲陈东罢,提举洞霄宫
复以言者落职。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复端明殿学士
三年卒。
宋史》卷三六三有传。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三一○五
许翰(?
——一一三三),字崧老开封府襄邑(今河南睢县)人,元祐三年进士
宣和七年召为给事中,以忤时相罢职,提举江州太平观
靖康初,召除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擢中大夫同知枢密院,寻除延康殿学士、知亳州
坐言者落职,提举南京鸿庆宫
高宗即位,用李纲荐,召复延康殿学士,拜尚书右丞权门下侍郎
李纲罢相,力求去,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复以言者落职。
绍兴元年召复资政殿学士
三年五月卒,赠光禄大夫
通经术,著有《论语解》、《春秋传》、《襄陵文集》等。
见《宋史》卷三六三本传及卷二○八《艺文志》七。
蔡载北宋
全宋诗
蔡载字天任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
神宗元丰三年(一○八○)进士清康熙常州府志》卷二一)。
晋陵县主簿
钦宗靖康中李纲辟为御营司干办公事
高宗建炎中,有诏荐士,称疾不就。
以寿终
事见《至顺镇江志》卷一九。
今录诗五首。
释法顺南宋 1076 — 1139
禅师讳法顺
绵州魏城文氏子。
七八岁时。
于夜暗中。
视物如昼。
父母知其异。
因令出家。
依香林院奉和得度。
成都
大慈寺冲悟法师
受圆觉起信。
至若离于念名为得入。
研覃久之。
持以问悟。
悟虑胡不能决。
即勉之游方。
参谷隐静觉禅师
大观中
佛眼龙门
道风籍甚。
往依之。
竭诚累年。
备历遮务。
未尝有怠色。
一夕闻举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
忽有省。
于是离念得入之旨。
吻然玄契。
明日入室。
龙门问真。
佛在什么处。
曰。
在不定处。
曰。
既是真佛。
为甚不定。
云。
若定即非真佛。
龙门异之。
因问何以及此。
师告以实。
门诘之曰。
水中盐味色里胶青直下作么会。
曰。
不用更会。
龙门可之。
自是酬酢雷动雨泣。
众目骇观。
龙门去世。
奉舍利入塔已。
即首众僧于云居。
分座接衲。
拂未授手。
户外之屦满矣。
建炎初
有旨应寺院之为神霄者。
悉还旧贯。
于是漕使张公琮首辟临川广寿
迎师开法。
绍兴改元
太守蒋公宣卿徙住白杨
唯老屋敷楹。
不芘风雨。
前此住僧侈瘟。
祠以仰给。
师至。
首击去之。
乃大自激昂。
多所树立。
未期年。
而四方浩然归重。
衲子竭蹶而趋之。
来者云涌。
师不起于座。
化卑陋而为宝坊。
平居汲汲于接人。
垂示勘辨。
虽造次不间也。
性鲠介。
不苟循时俗。
谈道之际。
讥诃无所避。
或问。
东山门下。
佛果孤峭。
佛眼慈软。
二人所得。
粗细何如。
师正色曰。
法顺于闹市中。
亲见爷来。
汝以软峭粗细为问。
无乃谬乎。
其析疑破妄。
类如此。
尝示众曰。
山僧从旦至暮。
手脚不曾停住东廊走过西廊佛殿。
又穿厨库三个。
和尚般柴两个匠人。
牵锯佛也。
理会不得。
教我如何来注。
露出达磨眼睛打开白杨门户。
大众不须更著赵州衫。
其下脱却娘生裤。
江西李伯纪慕其道。
欲一奉见。
以黄龙致请。
将命者再至。
师坚卧不赴。
九年五月一日
集众告别。
侍者持纸求颂。
曰。
吾平日语固多矣。
兹尚何言。
因诫左右。
今夕鸡鸣即报我。
已而忽自闻开静钟。
遂大喝一声。
左右惊视之。
则已跏趺而逝。
阅世六十四。
坐四十六
火馀目睛齿舌顶骨及所持数珠不烬。
舍利五色。
塔于寺之西隅。
师退然才中人。
而神观爽迈。
操守坚正。
善为偈句。
肆笔立成。
既卓有声誉。
道方盛行。
而未艾遽尔去世。
方衲子识与不识。
靡不伤感至泣下。
其得人心如此。
赞曰。
枢密徐公师川曰。
善哉道师明眼。
而安步方号。
足目俱到。
高庵之所以为兄。
白杨之所以为弟也。
诚哉斯言。
详观高庵俨临巨刹。
卑躬力道。
唯众是亲。
白杨荒村废寺。
激昂崛起。
而名跨一时。
然二公弘法。
俱不满十载
而风教言言。
虽百世尚可想见其眉宇。
鸣呼盖循道而亡。
私之效也。
比夫异时怙势肆奸刻众奉己者。
何殊粪壤哉。
刘珏宋 1078 — 1132
全宋文·卷三二一九
刘珏(一○七八——一一三二)字希范长兴(今浙江长兴)人。
崇宁五年进士第
宣和中监察御史尚书主客员外郎,迁太常少卿
钦宗立,除中书舍人,以言李纲责降事提举亳州明道宫
建炎初复为中书舍人,迁给事中吏部侍郎同修国史
出知宣州,再入为吏部侍郎尚书
隆祐太后奉神主入江西权同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金兵追太后,舟至太和县,卫兵溃散,奉太后退保虔州
衡州,后许自便。
绍兴二年卒于梧州,年五十五。
有《吴兴集》二十卷、《集议》五卷、《两汉蒙求》十卷。
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聂昌北宋 1078 — 11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26 【介绍】: 抚州临川人初名山字贲远
太学上舍入仕。
太府卿户部侍郎
以忤王黼,罢知德安府
钦宗即位,累进户部尚书,领开封府
李纲罢,太学生陈东等伏阙请愿,王时雍欲置等狱,力言不可,乃止。
同知枢密院,以为不当轻弃土地,檄天下兵坚守都畿。
及割两河地与金议和,与耿南仲同往金军。
绛州,为绛人所杀。
郑望之宋 1078 — 11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61 【介绍】: 徐州彭城人字顾道
郑仅子。
徽宗崇宁五年进士
钦宗靖康初,假工部侍郎,为军前计议使,使金请和。
户部侍郎,与李税再至金营,被留逾旬。
还盛言敌势强大,不可不和。
金兵退,罢为提举亳州明道宫
高宗建炎初,为李纲所劾,责居连州
罢,复除吏部侍郎
绍兴中,以徽猷阁直学士致仕。
有《靖康奉使录》。
全宋文·卷三三五二
郑望之(一○七八——一一六一)字顾道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仅子。
崇宁五年进士,自陈留簿累迁枢密院编修官,历开封府仪、工、户曹
靖康元年,假尚书工部侍郎使金营。
还,因盛言敌势强大,不可不和。
既而金兵退,罢为提举亳州明道宫
建炎初李纲辅政,责海州团练副使连州居住。
罢,召为户部侍郎,寻转吏部
绍兴二年,以徽猷阁待制致仕。
三十一年卒,年八十四。
宋史》卷三七三有传。
李平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平江人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
历知澧州,专务德化
累官枢密院承旨
金兵犯京师,与李纲上《守御策》,又请诏诸道勤王兵决策一战,不为宰相何㮚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