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論語類
小學類
孝經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傳記類
政書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術數類
雜家類
兵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禪宗部類
經集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七十八   宋 程公说 撰
  吴世本
  姬姓子爵其先出自周大王长子大伯与弟 仲雍
  
避少弟季历贤而有圣子去之荆蛮号曰句吴句
  或为工夷言发声也端委以治周礼荆蛮义之归
  者千馀家为吴 (第 1a 页)
大伯大伯卒无子 仲雍
嗣立断发
  文身裸以为饰不与中国通及武王克商求其后 (第 1a 页)
  得周章已为吴君别封其弟 虞仲
为虞虞在中国
  吴在蛮夷自大伯五世而得封十二世晋灭虞虞
  灭二世而吴始大至寿梦称王寿梦以上世数可 …… (第 1b 页)
大国不敢/虚国尽行)大国不以礼命于诸侯苟不以礼
岂可量也寡君既共命焉其老岂敢弃其国大伯端委
以治周礼 仲雍
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岂礼也哉有
由然也(言其权时制宜以/辟灾害非以为礼)反自鄫以吴为无能为也 (第 21a 页)
 虞        虢
   毕        祭
   州
    虞
  姬姓公爵其先出自大王子 仲雍
生季简季简生 (第 1a 页)
  叔达叔达生周章 虞仲
及武王克殷求大伯 (第 1b 页)
仲雍
  
之后得周章已为吴君别封其弟 (第 1b 页)
虞仲
于周之北
  故夏墟为西吴后世谓之虞公自虞仲至虞公十
  二世公羊传曰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
  …… (第 1b 页)
之谓甚
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
(辅颊辅/车牙车)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 虞仲
(第 3b 页)
 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

 是以不嗣(大伯虞仲皆大王之子不从父命让国/适 吴仲雍
支子别封西吴虞公其后也)
 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王季大伯 (第 9a 页)
虞仲
母弟虢仲虢叔/王季之子文王之母弟也仲叔)
 (皆虢/君名)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盟府司/盟之官 (第 9a 页)
 何礼也对曰岂以为礼畏大国也(畏大国不敢/虚国尽行)大国
 不以礼命于诸侯苟不以礼岂可量也寡君既共命
 焉其老岂敢弃其国大伯端委以治周礼 仲雍
嗣之 (第 9b 页)
 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岂礼也哉有由然也(大伯周大/王之长子)
  (仲雍
大伯弟也大伯 (第 10a 页)
仲雍
让其弟季历俱适荆蛮遂/有民众大伯卒无子 (第 10a 页)
仲雍
嗣立不能行礼致化故效)
 (吴俗言其权时制宜以辟灾/害非以为礼也端委礼衣)反自鄫以吴为无能为
 也( (第 10a 页)
 前已败于柏人人作举谨按万历与崇祯本同误释
文弑荼音试(一叶)元文弑作杀 需音须一音懦弱持疑

(二叶)懦下复有懦字
补遗释文泄息列反(六叶)反下有又以制反四字疏固不
容于诛也(二叶右二行)宋板固作故

哀公七年

考异足利本注盖言君长大于道路无盖字释文鄫本
又作缯才陵反(八叶)元文作缯才陵反一本作鄫疏大伯
仲雍
皆周文王之子(十叶右七行)宋板文王作大王 (第 1b 页)
 昭穆之次既定则其子孙亦以为序礼所谓昭与昭
 齿穆与穆齿传所谓大王之昭王季之穆文之昭武
 之穆者是也如必以父为昭而子为穆则泰伯 虞仲
 
乃太王之父而文王反为管蔡鲁卫之子矣而可乎 (第 68a 页)
  陈
妫姓侯爵周三恪之国出自帝舜之后封于有虞虞幕

裔孙阏父为周武王陶正能利器用王赖之以元女大
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帝祀其地在太皞之
墟今陈县是也满谥胡公生申公犀犀而下传国十世
至桓公鲍鲍二十三年鲁隐公立闵公二十一年西狩
获麟后三年楚惠王使公孙朝灭陈
  吴
姬姓子爵出自周太王长子太伯与其弟 仲雍
避少弟
季历贤而有圣子去之荆蛮号曰勾吴端委以治周礼 (第 41b 页)
荆蛮义之归者千馀家为吴太伯太伯卒 仲雍
嗣立断
发文身裸以为饰遂不通中华后十七世当春秋鲁成
公六年其后阖庐之子夫差以强暴霸中国夫差十五
年春 …… (第 42a 页)
  小邾
曹姓子爵出自邾挟之后夷父颜有功于周周封其子
友于郳为附庸春秋时郳黎来始朝鲁其地在东海昌
虑县东北郳城是也齐小白霸郳君附从进爵为子始

列诸侯谓之小邾子
  虞
姬姓公爵出自太王子 仲雍
生季简季简生叔达叔达
生周章 (第 46a 页)
虞仲
及武王克商求太伯 (第 46a 页)
仲雍
之后得周章已
为吴君别封其弟 (第 46a 页)
虞仲
于周之北故夏墟在河东太阳
县自 (第 46a 页)
虞仲
列为诸侯十二世有虞公者贪而无谋晋献
公用荀息计赂以璧马而取其国
  虢 (第 46a 页)
故即书灭杜氏曰下阳虢邑在河东)
(大阳县张氏曰下阳与上阳对在陜州平陆县上阳在/陜县虢所都也虞周大王子 仲雍
所封虢文王弟虢叔) (第 21a 页)
 也何以外之为其僭天子之大号也(汪氏曰史吴世/家太伯周太王)

 (之长子太王贤季历欲立之太伯与弟 仲雍
奔荆蛮/荆蛮义而归之至寿梦始大称王今按此年乃寿梦)
 (即位之二年今考吴语越人祢夫差皆/曰天王则吴之 (第 11b 页)
 有补何贬之深也曰春秋达节而不守者也昔大伯
 奔吴而不反季历嗣位而不辞(史记周本纪大王三/子长大伯次 虞仲
少) (第 27a 页)
 (子季历季历生昌有圣瑞大伯知大王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与 虞仲
亡如荆蛮以让季历郑子美曰大伯)
 (让而王季立此季札之家法也札当成其诸兄效/始祖之让而已自附于季历以 (第 27b 页)
岂以为礼畏大国也大国不以礼命于诸侯苟不以礼)
(岂可量也寡君既共命焉其老岂敢弃其国大伯端委/以治周礼 仲雍
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岂礼也哉有)
(由然也反自鄫以吴为无能为也杜氏曰鄫今琅邪鄫县/张氏曰即旧鄫国比年 (第 40b 页)
  泰伯周大王之长子至德谓德之至极无以复加者
也三让谓固逊也无得而称其逊隐微无迹可见也
(或问三让之为固逊曰古人辞逊以三为节一辞为礼辞再辞为固辞三辞为终辞古注但言三逊而不

解其目也今必求其事以实之则亦无所据矣曰何以言其逊于隐微之中也曰泰伯之逊无揖逊授受
之迹人但见其逃去不反而已不知其逊者见其逊国而已而不知所以使文武有天下者实由于此则
是以天下逊也曰其为至德何也曰逊之为德既美至于三则其逊诚矣以天下逊则其所逊大矣而又
隐晦其迹使民无得而称焉则其逊也非有为名之累矣此其德所以为至极而不可以有加也)

大王三子长泰伯次 仲雍
次季历大王之时商道寖
衰而周曰彊大季历又生子昌有圣德大王因有剪
商之志而泰伯不从(语录曰问大王有剪商 …… (第 36a 页)
说若无此事他岂肯自诬其祖左氏分明说泰伯不从不知不从是不从甚么事)大王遂欲
传位季历以及昌泰伯知之即与 仲雍
逃之荆蛮(语录
曰泰伯只见大王有剪商之志自是不合他意便掉了去○问泰伯固足以遂其所志其如父子之情何
(第 36b 页)
之私者不能
也)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少去声下同)
逸遗逸民者无位之称虞仲即 仲雍
与大伯同窜荆
蛮者夷逸朱张不见经传少连东夷人 …… (第 38b 页)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与平声)谓柳下惠
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行去声下同)
柳下惠事见上伦义理之次第也虑思虑也中虑言
有意义合人心(辅氏曰虑对伦而言伦是义理之次第则虑亦人之正思虑也言中伦谓
所言有得乎义理之次第行中虑谓所行犁然有当于人心也即义理所在也所谓有意义合人心者其
味深矣人心乃人之公心也诸说多以为中我之思虑者误矣)
少连事不可考然记
称其善居丧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则
行之中虑亦可见矣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仲雍
居吴断发文身裸以为饰隐居独善合乎道之
清放言自废合乎道之权(辅氏曰遁处勾吴以独善其身此所以合乎道之清 (第 39b 页)
 商之志已决而不可违矣泰伯所以知之而去其去

 之意只是让商不是让周故曰即夷齐扣马之心也
 集注正意如此至于与 仲雍
俱逃被发文身示不可
 用以安王季之心以成太王之志故谓之让周此只
 是带说非正意盖泰伯既自以剪商为不可 (第 2a 页)
 有其土地人民惟采取其租税而已此不可与列国
 相争夺者同文故变伐取言灭与戎伐凡伯于楚邱
 变执言伐同虞晋之罪大矣
 熊过氏曰按左疏汉志武王封 仲雍
曾孙周章弟 (第 14b 页)

 仲
为泰伯嗣国今解州平陆县东北古河东太阳县
 为虞公世族谱 (第 14b 页)
虞仲
庶孙于中国以 (第 14b 页)
虞仲
后为 (第 14b 页)
 之勾春神托生万物者也吴自太伯始故取义云于

 是伯卒而弟为 吴仲雍
矣然而当是时实未尝君国
 子民也迁乃云周章已君因而封之则是以吴越之
 吴为勾吴之吴误矣其云太伯卒弟 (第 38a 页)
仲雍
立云云周
 章立者乃从武王时得封之后追论其世次相传如
 此非立君之主也盖武王克殷求太伯 (第 38a 页)
仲雍
之后伯
 无嗣雍后传至周章遂封章于今姑苏之地而国号
 吴则因勾吴之吴耳又封章弟于周之北故夏墟曰
  (第 38a 页)
虞仲
者为太伯嗣然虞已为晋献公所灭则太伯已 (第 38a 页)
故即书灭杜氏曰下阳虢邑河东大/阳县张氏曰下阳与上阳对在今陜州平陆县上阳在)
(陜县虢所都也虞周太王子 仲雍
所封都在平陆虢文/王弟虢叔之后晋成王弟唐叔之后国都在今太原府)
(愚按虞国在今河南府路陜州陜县晋始封 …… (第 15a 页)
 (可以戒矣张氏曰虞公贪璧马之近货忘家国之将/绝而以国之所恃资敌故前书灭下阳而后书执虞)
 (公则虞公之自取亡灭与晋献无道绝灭虢叔 虞仲/
之祀片言可见陈氏曰苟同力致灭自其君世子必)
 (详所以灭之之罪书曰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于申/楚公子弃疾 (第 47b 页)
 (哀十二吴人曰/于周室我为长)何以外之为(于伪/反)其僣天子之大号
 也(史吴世家太伯周太王之长子太王贤季历欲立/之太伯与弟 仲雍
奔荆蛮荆蛮义而归之至寿梦)
 (始大称王愚按此年乃寿梦即位之二年今考吴语/越人称夫差皆曰天王则吴之僣 (第 42a 页)
 节而不守者也(成十五子臧曰圣达节次守/节注圣人应天命不拘常礼)昔太伯

 奔吴而不反季历嗣位而不辞(史周本纪太王三子/长太伯次 虞仲
少子)
 (季历季历生昌有圣瑞太伯知太王欲立季历以传/昌乃 (第 17b 页)
虞仲
亡如荆蛮以让季历郑子美曰太伯让)
 (而王季立此季札之家法也札当成其诸兄效始/祖之让而已自附于季历以 (第 17b 页)
  泰伯周太王之长(上声下同)子至德谓德之至极无以复

加者也三让谓固逊也(或问古人辞让以三为节一辞为礼辞再辞为固辞三辞
为终辞)
无得而称其逊隐微无迹可见也盖大王三子
长泰伯次 仲雍
次季历大王之时商道寖衰而周日
彊大季历又生子昌有圣德大王因有剪商之志而
泰伯不从(语录问诗云大王实始 (第 33a 页)
剪商恐是推本得天下之由如此曰若推本说不应下实始
剪商剪商自是周人说若无此事他岂肯自诬其祖左氏分明说泰伯不从不知是不从甚事)
大王
遂欲传位季历以及昌泰伯知之即与 仲雍
逃之荆
(语录父子君臣一也大王见商政日衰知其不久是以有剪商之意至公之心也泰伯则惟君臣之 …… (第 33a 页)
义截然不可犯是以不从二者各行其心所安尔○洪氏曰 仲雍
之让一也何以独称泰伯泰伯当立者
也)
于是大王乃立季历传国至昌而三分天下有其
二是为文王文王崩子发立遂 (第 3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