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对九文六采判(丁能从九文六采之大自谓成人或责其揖让未中礼词云周旋曲直各有所从) 唐 · 李暄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
威仪有差。宾聘所贵。
举必执礼。是为成人。
能曲直之不违。则进退而皆中。
惟丁克荷前烈。绝复旧典。
修上下之纪。制财用之节。
不失天地之经。尚陈文采之数。
此实大者。夫何间焉。
游吉得礼之初。因于国产。
类赵简习仪之际。效彼鲁侯
奉以周旋。谁敢失堕。
每事皆问。无废孔门之则。
一言之请。将成晋国之风。
谅词者之有据。诚或人之妄责。
对泽宫置楅判(甲司泽宫将祭而习礼所由置楅不设中御史劾之诉云自邦国已下则有名制王者之式未之前闻) 唐 · 裴子建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八
选贤观德。存乎射义。
为邦之度。因文物以肃陈。
将祭之仪。必先朝而慎习。
于是审兹狸步。张彼熊侯。
揖至让升。和容显于相圃。
持弓挟矢。雅颂彰乎泽宫。
司马分进退之规。工人奏蘩之节。
百礼式序。五善无替。
既有备于置楅。复何遽于设中。
法官执此书。欲行觥挞。
诉者确乎执礼。凭于名制。
用舍之道。抑有司存。
且列国诸侯。择士而祭。
自守彝宪。无相夺伦。
事乃属于邦君。罪宁归于彼甲。
缅稽古训。斯为正典。
得失之旨。居然可知。
对泽宫置福判(甲司泽宫将祭而习礼所由置福不设中御史劾之诉云自邦国以下则有名制王者之式未之前闻) 唐 · 刘肱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六
天圣嗣文。明时偃武
弧矢之利。可以训戎。
礼容之规。于焉观德。
将因舍奠。是用求贤。
甲为主司。素非违吏。
泽官之制。何昧周官。
相圃之仪。旋乖鲁典。
既而工歌九夏。庭列三侯。
决拾既似于雕弓。并夹则陈于扬矢。
标名鹿兕。或有国之前闻。
皮称熊豹。盖王者之恒制。
语而有诉。虽以执礼为词。
阙而不供。终当毁椟之责。
请以中典。以劝无良。
大夫祭判(有五品祭寝不祭庙馔用索牛御史劾于寝则以陋于馔则以泰诉云礼无违) 唐 · 常无欲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
礼有九命。闻之典秩。
爵惟五品。存乎令制。
以禄飨亲。追崇孝敬之道。
以贤致位。周旋名器之间。
从事于斯。无宜失坠。
执礼以动。何所迟回。
然则吾从大夫之后。祭中寝而非爽。
奉守先王之典。用太牢而为过。
今则无庙。子欲何之。
索而致牲。古亦详矣。
宪臣按法。操柄特深。
诉者执词。情理可据。
曹王故太郑氏墓志铭 唐 · 穆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五
唐贞元景寅秋七月己酉
荆南节度观察使户部尚书御史大夫江陵尹嗣曹王皋
奉先荥阳郑氏之丧。
归于先王赠尚书左仆射讳职之居。
洛阳邙山之原。
先是皇帝使中谒者东京有司。
备卤簿鼓吹洎祖载仪卫之物。
且监视之。
事之前日。
嗣王有虞乎山壤泉隧。
不常陵穴。
乃以百世之后。
贻厥来者之义。
属于小生。
太讳仲。
字正和
恒州司兵文恪之孙。
郴州司户休璿之子。
郑之于百族也。
如偫岳之耸众山焉。
溢于世间。
事不待纪。
太以礼之节为质。
以乐之和为性。
以诗之鹊巢采蘩小星殷雷易之坤蛊家人为德。
小大由之。
且以其馀。
施之于外。
夫是以贤。
子是以贵。
以利于家邦。
年十有四。
归于公族。
又十四岁。
而先嗣王即世。
王屋天坛之下。
有别墅焉。
太挈今之嗣。
王与女子子。
洎夫族之叔妹未冠笄者。
与本族凋丧之遗无告者。
合而家之。
居无生资。
勤俭自力。
仁以恤。
智以图。
使夫饥待我粒。
寒待我纩。
婚姻宦学蒸尝之礼。
待我以时。
嗣王年甫及笄。
其所以导成慈训者。
则以父严师教之道。
兼而济之。
于时天下晏然。
而事有将乱之兆。
太念嗣王之壮。
必及经纶。
不患不贞。
患不更践。
不患不闻先王之训。
患不知下人之生。
率以仲尼鄙事为教。
及其长也。
见其为
见其为方召。
享其孝敬勋荣禄位三者日跻之报焉。
呜呼。
月望而亏。
天之道也。
建中三年冬十月九日
遘疾薨于潭州官舍之寝。
寿七十有二。
嗣王奉丧归葬。
达于南荆
国难方兴。
天下否塞。
朝廷倚宗周维城之固。
加于郡帅一等。
乃用鲁公伯禽有为之变。
俾复其位。
且使即其次而窆焉。
嗣王衔恤奉诏。
以战克。
以攻拔。
江西
江陵
其事墓也。
如生平之养。
其哀号也。
执干戈者悲之。
今兹龟筮叶谋。
优诏惟允。
议者或曰。
东南之镇。
荆州为大。
降寇仅灭。
多虞未忘。
之重。
徇曾闵之节。
越三千里执丧释位。
谓安危何。
员以为嗣王之于朝廷也。
曩竭之以忠。
朝廷之于嗣王也。
今遂之以孝。
君臣家国之际。
于是乎古无以踰。
况其奉先之志。
不可以夺。
临下之政。
必可以保。
且用崇厥孝理。
始于本枝。
使为子者悦。
事君者劝。
以感人心。
顺天下。
不然。
何卒葬吊赠。
天王之锡命。
视于同盟。
有加等焉。
湖南部将有王国良者。
尝危疑负固。
历年不下。
嗣王为帅。
恭太之教。
以子召之。
国良捧檄如归。
抚之以信。
其后入卫中禁。
锡名维新。
乃曰。
尔来之生。
今日之宠。
罔极之德也。
哀请赴葬。
上嘉而许之。
执礼致慕。
视于苫块。
是以系之于篇。
铭曰。
抑抑母仪。
禀训德门。
来嫔王族。
庆集宗臣。
如彼崇山
应时出云。
霈然作雨。
泽润生人。
裕我之蛊。
启兹宠勋。
匡戴中兴。
为唐晋文
宜尔百禄。
享兹万春。
运夺其养。
天胡匪仁。
清洛之阳。
脩邙之阜。
我归我居。
我徒我友。
维邙与洛。
将安宅之相久。
太清宫观紫极舞赋(以大乐与天地同和为韵) 唐 · 张复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四
乐者所以谐万国。
舞者所以节八风。
元宗致紫极之舞。
朝太清之宫。
俾观舞以知德。
德以容备。
省风以作乐。
乐以文同。
吾君缵道纪
修祖功。
将有事以朝献。
必斯舞之是崇。
方其一人在庭。
偫后列位。
奉常执礼以恭命。
太乐陈仪而蒇事。
望圣主以龙升。
见舞童而麇至。
舞之作矣。
应其度而展其容。
乐乃遍焉。
动于天而蟠于地。
其始也。
顾步齐进。
蹁跹有序。
既乍抑而复扬。
遂将坠而还举。
始蹑迹以盼睐。
每动容于取与。
陈器用之煌煌。
曳衣裳之楚楚。
观乎俯仰回旋。
乍离乍联。
轻风飒然。
杳兮俯虹霓而观列仙。
飘飖迁延。
或却或前。
清宫肃然。
俨兮若披云雾睹青天
惟紫也。
取紫宫之清。
惟极也。
明太极之先。
用之则邦国之光备。
施之则中和之气宣。
徐而匪浊。
比上帝钧天之乐。
静而不过。
圜丘云门之和。
亦何必持彼羽旌。
方闻乎得礼。
执其干戚。
然后为止戈。
延陵空叹于象箾。
宋玉徒美其阳阿
讵能合天地之大德。
调阴阳之大讹者乎。
洪惟我后。
遵祖为大。
道其乐使万物无不宣。
饰其容使兆人无不赖。
客有观而作颂。
愿播之于九域之外。
伤往赋812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九 创作地点:湖南省常德市
人之所以取贵于蜚走者情也。而诞者以遣情为智。岂至言耶。予授室九年而鳏。痛若人之夭阏弗遂也。作赋以伤之。冀夫览者有以增伉俪之重云。
叹独处之悒悒兮。
愤伊人之我遗。
情可杀而犹毒。
境当欢而复悲。
人或朝叹而暮息。
夫何越月而踰时。
太极运乎三辰。
转寒暑而下驰。
有归于无兮。
盛复于衰。
犹昧爽之必暮。
又安得而怨咨。
我今怨夫若人兮。
曾旭旦而潜晖。
飘零日及之萼。
倏忽蜉蝣之衣。
川走下而不还。
露迎阳而易晞。
恩已甚兮难绝。
见无期兮永思。
我行其野。
农民桑者。
举桉来馌。
亦在林下。
我观于途。
裨贩之夫。
均挈。
荆钗布襦。
羽毛之蕃。
鳞介之微。
和鸣灌丛。
双泳涟漪。
薨薨伊虫。
蠢蠢伊豸。
游空穴深。
两两相比。
何动类之万殊。
必雄雌而与俱。
物莫失俪以孤处。
我方踽踽而焉如。
我复虚室。
目凄凉兮心伊郁。
心伊郁兮将语谁。
匡床兮抚婴儿。
何所丐沐兮何从仰饴。
襦裤在身兮昔围蹉跌。
鞶囊附臂兮馀馥葳蕤。
诚天性之潜感。
顾童心兮如疑。
哓然有难继之慕。
漠然减好弄之姿。
指遗袿兮能认。
愬空帷兮欲归。
我入寝宫。
痛人亡兮物改其容。
宝瑟僵兮弦柱绝。
瑶台倾兮镜奁空。
寒炉委灰。
虚幌多风。
隙驹晨转。
窗蟾夜通。
步摇昏兮网粘翡翠。
芳褥掩兮尘化蚷蛩。
阅刀尺之馀泽。
见巾箱之故封。
玩服俨兮犹具。
繁华谢兮焉从。
想翩翻于是非。
求𭔎𡨧与冥蒙。
信奇术之可致。
嗟此生兮不逢。
徒注视以寂听。
恍神疲而目穷。
还抱影以独出。
纷百哀而攻中。
系曰。
龙门风霜苦。
别鹤哀鸣夜。
衔羽吴江波浪深。
雌剑一去无遗音
悲之来兮愦予心。
汹如行波荐浸淫。
怅缘情而莫极。
执礼以自箴。
已焉哉。
苒苒生死。
悠悠古今。
乘彼一气兮。
聚散相寻。
或鼓而兴。
或罢而沈。
以无涯之情爱。
悼不驻之光阴。
谅自迷其有分。
徒终怨于匪忱。
彼蒙庄兮何人。
予独累叹而长吟。
连州薛郎中论书仪书817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 创作地点: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
吾兄不知愚无似。猥以书见攻其非。
且曰。我与子中外属。
当为伯仲。其抵我书。
执礼太卑。桉旧仪。
凡兄姊之齿。有唯无伏。
它以是为衰。其于匹敌。
即前云愿后云白而已。大历初
赞皇贾常侍犹守之无渝。二公何人也。
我与子何人也。乌有从末俗以姑息为礼。
而不虞识者所窥耶。其旨云尔。
愚得书。退而思惟。
愀然自贺曰。在恒人为宜。
而在愚为过。岂不能幸欤。
故尽言于兄。期有以相畅耳。
夫礼之文为著定。宜尊宜卑。
犹四方上下左右前后。称谓一立。
古先圣贤所不敢移。管敬仲不敢当命卿之飨。
虞人不敢承士之招。先礼而后身也。
汲黯不为大将军而亏九卿王祥不为录尚书屈三公
先道而后时也。是则非据之荣。
虽君命有所不受。非道之利。
虽众尚有所不为。兄长于大历初
尝接前辈游。故其风采。
去承平时不甚相远。愚长于贞元中
所与游皆后来诸生。然犹于稠人广坐。
时闻老成人之说。灌注耳目。
斑斑然不绝如线。其后为御史
四方诸侯悉以书来贺。校其礼皆駮不同。
洪州李常侍潭州杨中丞凭始言执事。其它如仪。
而同在宪司者。咸以二牧为不逊。
愚时与其寮柳宗元昌言于众曰。监察八品也。
当衣碧。言执事为宜。
不当经怪。众咸听然而咍。
复谓愚云。子奚不碧其服耶。
其不堪执事色深不可以言解。及谪官十年。
居僻陋不闻世论。所以书相问讯。
皆眤亲密友。不容变更。
而时态高下。无从知耳。
前年祗召抵京师。偶故人席夔谈。
因及是事。乃知与十年前大殊。
至有同姓属尊。致书于属卑而贵者。
其纸尾言起居新妇。独窃笑之而已。
然犹不敢显言诋之。今有人谓东为西者。
一言发则凡人嗤为騃且狂。苟不众非之。
则东西易位久矣。尊卑失其仪。
恬而不怪。安得使人如东西不敢易之哉。
曾子有云。君子之爱人也以德。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谓古人悉朴且贤。
则斯言不当发于洙泗间耳。盖三代之尚。
未尝无弊。由野以至僿。
岂一日之为。渐靡使之然也。
嫉其弊而救之。以归于中道。
以俟乎荐绅先生德与位并者。揭然建明之。
斯易也。语曰。
俟自直之箭。则百代无一矢。
俟自圆之木。则千岁无一轮。
执矫揉之器者。视之灌丛。
无非良材耳。窃观今之人。
于文章无不慕古。甚者或失于野。
于书疏独陋古而汨于浮。二者同出于言而背驰。
非不能尽如古也。盖为古文者得名声。
为今书者无悔吝。如水走□为□(下阙)
太常博士王申伯侍御史盐铁推官监察御史里行高谐河东节度参谋监察御史崔植并可监察御史三人同制821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某官王申伯
学优行茂。饰以词藻。
执礼定议。多得其中。
某官高谐。温庄洁白。
不交势利。某官崔植
外和内直。通知政典。
在伦辈内。而人皆谓之滞淹。
惟是三子之才。吾得于御史中丞僧孺
御史耳目官也。非清明劲正不泥不挠者。
安可使辨淑慝。振纪律。
广吾之聪明焉。并命同升。
无忝是举。可依前件。
策林 六十救学者之失 其六十 礼乐诗书806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问。学者教之根。
理之本。国家设庠序以崇儒术。
张礼乐而厚国风。师资肃以尊严。
文物焕其明备。何则。
学诗书者。拘于文而不通其旨。
习礼乐者。滞于数而不达其情。
安上之礼未行。化人之学将落。
今欲使工祝知先王之道。生徒究圣人之心。
诗书不失于愚诬。礼乐无闻于盈减。
积之为言行。播之为风化。
何为何作。得至于斯。
臣闻化人动众。学为先焉。
安上尊君。礼为本焉。
故古之王者。未有不先于学本于礼。
而能建国君人。经天纬地者也。
国家删定六经之义。裁成五礼之文。
是为学者之先知。生人之大惠也。
故命太常以典礼乐。立太学以教诗书。
将欲使四术并举而行。万人相从而化。
然臣观之。太学生徒。
诵诗书之文。而不知诗书之旨。
太常工祝。执礼乐之器。
而不识礼乐之情。遗其旨。
则作忠兴孝之义不彰。失其情。
则合敬同爱之诚不著。所谓去本而从末。
弃精而好粗。至使陛下语学有将落之忧。
顾礼有未行之叹者。此由官失其业。
师非其人。故但有修习之名。
而无训导之实也。伏望审官师之能否。
辨教学之是非。俾讲诗者以六义风赋为宗。
不专于鸟兽草木之名也。读书者以五代典谟为旨。
不专于章句诂训之文也。习礼者以上下长幼为节。
不专于俎豆之数裼袭之容也。学乐者以中和友孝为德。
不专于节奏之变缀兆之度也。夫然。
则诗书无愚诬之失。礼乐无盈减之差。
积而行立者。乃升之于朝廷。
习而事成者。乃用之于宗庙。
是故温柔敦厚之教。疏通知远之训。
畅于中而发于外矣。庄敬威严之貌。
易直子谅之心。行于上而流于下矣。
则睹之者莫不承顺。闻之者莫不率从。
管乎人情。出乎理道。
欲人不化上不安。其可得乎。
得甲年七十馀有一子子请不从政所由云人户减耗徭役繁多不可执礼而废事802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役且有辞。信非懋力。
老而不养。岂谓爱亲。
恋若阻于循陔。怨必兴于陟岵。
顾惟甲子。及此丁年。
户减事繁。政宜勤于昼夜。
家贫亲老。养难阙于晨昏。
子道而可矜。虽王徭之宜免。
事闻诸礼。情见乎辞。
天子敦风。犹劝养其三老。
庶人从政。亦何假于一夫。
况当孝理之朝。难抑亲人之请。
所由之执。愚谓不然。
得甲将死命其子以嬖妾为殉其子嫁之或非其违父之命子云不敢陷父于恶802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观行慰心。则禀父命。
辨惑执礼。宜全子道
甲立身失正。没齿归乱。
命子以邪。生不戒之在色。
爱妾为殉。死而有害于人。
违则弃言。顺为陷恶。
三年之道。虽奉先而无改。
一言以失。难致亲于不义。
诚宜嫁是。岂可顺非。
况孝在慎终。有同魏颗理命。
事殊改正。未伤庄子难能。
宜忘在耳之言。庶见因心之孝。
乡老献贤能书赋(以行艺昭洽可升王庭为韵) 唐 · 张嗣初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六
皇上尊教本。旌艺能。
徵乡举里选之人则哲。俾含光抱素之用必称。
故讲信修睦之徒。坦然宏大。
谦光素履之士。赫尔昭升。
时乃正月初吉。乡老旁戾。
奉牍之词诣阙。倾葵藿之心献岁
且曰君不可以独理。必敷求以兼济。
贤不可以失时。故修已而献艺。
惟古训之是式。叶周官之旧制。
自家刑国。率是道而克明
选贤与能。诚致远之不泥。
逖览虞舜。稽古唐尧。
明扬侧陋。惠访庶僚。
由是金镜朗。玉烛调。
礼崇俭约。乐奏咸韶。
致王道之易易。启贤路之昭昭。
岂不以道不远人。宏之在我。
察言行之枝叶。执礼义为缰锁。
惟仁是与。谅俾善以交修。
在邦必闻。非据德而孰可。
斯实义光前古。道冠百王。
德政者介尔以昭进。学殖者闇然而日彰。
贱不遐遗。邦教以顺乎九有。
下无沈抑。圣谟犹洎于万方。
矧乎职有司存。令申先甲。
能自上而下下。诚德优而化洽。
是以敦育德。礼穷经。
激浮惰以食力。耨甫田于拾青。
片善罔遗。君子何辞于在野。
刍言式众。多士必见其盈庭。
吾君于是纳远谋。守至正。
钦若前典。申锡时命。
曰酌尔之素德。竭尔之文行。
俾敷奏沃余一人。而声教加乎万姓。
是亦尊贤以崇德。致君而齐圣。
丕休哉揭捍之道。成君人之大柄。
裴瑾崇丰二陵集礼后序814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七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传曰。诗书执礼
礼不执则不行。自开元制礼。
大臣讳避。去国恤章。
而山陵之礼。遂无所执。
世之不学者。乃妄取预凶事之说。
而大典阙焉。由是累圣山陵。
摭拾残缺。附比伦类。
已乃斥去。其后莫能徵。
永贞元和间。天祸仍遘。
自崇陵至于丰陵。不能周岁。
司空杜公由太常相天子(一作天下)。连为礼仪使
择其寮以备损益。于是河东裴瑾以太常丞陇西辛秘博士用焉。
内之则攒涂秘器。象物之宜。
外之则复土斥上(一无斥上二字)。因山之制。
上之则顾命典册。与文物以授万(一作方)国。
下之则制服节文。颁宪则以示四方。
由其肃恭。礼无不备。
且苞并总统。千载之盈缩。
罗络旁午。百氏之异同。
搜扬剪截。而毕得其中。
顾问关决。而不悖于事。
议者以为司空得其人。而邦典不坠。
裴氏乃悉取其所刊定。及奏复于上。
辨列于下。联百执事之仪。
以为崇丰二陵集礼。藏于太常书阁。
君子以为爱礼而近古焉。昔韦孟以诗礼传楚。
而郊庙之制。卒正于元成
郑元以笺注师汉。而禅代之仪。
卒集于小同贾谊以经术起。
而嘉最好学。卢植以儒学用。
而谌为祭法。旧史咸以为荣。
今裴氏太尉公以礼匡义。嗣侍中公以礼议封禅。
祠部公以礼承大事。大理公以礼辅东宫
而瑾也以礼奉二陵。又能成书以充其阙。
其为爱礼近古也。源远乎哉。
瑾字封叔。其伯仲咸以文学显于世。
大理之兄正平节公。以仪范成家道。
以文雅经邦政。今相国郇公。
宗子也。郇公以孝友勤劳扬于家邦。
游其门若闻韶濩。入其庙如至邹鲁。
恩溢乎九族。礼仪于他门。
则封叔之习礼也。其出于孝弟欤。
成书也。其本于忠敬欤。
由于家而达于邦国。其取荣于史氏也果矣。
左散骑常侍房式谥议 唐 · 韦乾度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四
详观贞元之末西蜀之事。
逆竖刘辟构难之初。凶邪叶谋。
噭啸相聚。年深事远。
十不记一。然而磈磊不平。
锋刺舋深者。藏在骨髓。
请举其梗概一二焉。忠州刺史太师奏授剑南西川度支副使后。
御史中丞。又剖符蜀州
是时贞元十八年也。因昼日昏睡如醉。
经宿乃寤。询其左右僮仆。
不知其所从来。后逾年郤复使职
会故使太师薨殁。刘辟潜扇逆谋。
祸乱始胎。遂倖奸人之意。
为谲怪之语。谓曰。
乃者蜀州昏病之中。见公为上相
卢文若为侍郎。仪卫甚盛。
富贵极矣。他日无相忘。
贼闻大喜。布满军县。
自以为神授。非人力也。
贼每接宾客肆谈论。抚偫邪申号令。
未尝不以是为先声。自以为祥兆也。
岂不因式作异言。鼓妖孽。
惑乱平人。坚壮凶险。
不然。何区区之蜀。
之寇。王师讨伐。
经费万计。崎岖阻险。
留年乃拔。何哉。
盖以深为浃洽之辞。激切嚚固
不然。何盘柢固根之甚也。
故使太师永贞元年八月薨。其时乾度殿中侍御史
前使度支判官刘辟自摄行军司马节度留后九月乾度被逐。
简州刺史。名虽守郡。
其实囚之。明年四月追回。
勒摄成都县。其时授西川节度诏命初下。
东川之围未解。乃召募亡命。
兼收管内镇兵。张皇虚声。
荧惑郡县。发兵七千。
马畜三万。号为十五万人
转牒盩厔以来县道。邮次酒肉毕具。
刍茭无匿。署牒首曰
副曰参谋符载
令下之日。妖气坌兴。
下愚沸腾。贪冒奸赏。
奔走叛命。肩摩毂击。
争死恐后。当此之时。
震惊。田野废业。
窜伏山谷。邑居人吏。
分散道路。如此之时。
非得之于人。皆亲所闻睹。
时贼围逼梓州之日。又王师诸军稍稍继至。
猖狂凶寇。不复张矣。
然尝察为人。柔而善佞。
不顾不义。不然。
刘辟文若乔规符载。皆咨诹执礼
拳拳以事之。以斯而言。
可以知其所止矣。伏以圣上法维天之度。
崇纳污之宏。虽元泽滂流。
鼓荡昭洗。然易名之典。
在正根源。苟非其人。
不可加美。如式西蜀之事。
大节己亏缺矣。何面目以求谥焉
顷之为谥。颇乖前状。
请下太常重定。谨议。
澧州药山惟俨大师碑铭 唐 · 唐伸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六
上嗣位明年。澧阳郡药山释氏大师。以十二月六日终于修心之所。后八岁。门人持先师之行。西来京师。告于崇敬寺大德。求所以发挥先师之耿光。垂于不朽。崇敬寺大德。于余为从母兄也。尝参径山。得其心要。自兴善宽敬示灭之后。四方从道之人。将质疑传妙。罔不诣崇敬者。尝谓曰。吾道之明于药山。犹尔教之阐于洙泗。智炬虽灭。法雷犹响。岂可使明德不照。至行湮没哉。惟大师南康信丰县。自为儿童时。未尝处偫子戏弄之中。往往独坐。如思如念。年十七。即南度大庾。抵潮之西山。得惠照禅师。乃落发服缁。执礼以事。大历八年。受具于衡岳希琛律师。释礼矩仪。动如宿习。一朝乃言曰。大丈夫当离法自静。焉能屑屑事细行于衣巾耶。是时南岳有迁。江西有寂。中岳有洪。皆悟心契。乃知大圭之质。岂俟磨砻。照乘之珍。难晦符彩。自是寂以大乘法闻四方学徒。至于指心传要。众所不能达者。师必默识悬解。不违如愚。居寂之室。垂二十年。寂曰。尔之所得。可谓浃于心术。布于四体。欲益而无所益。欲知而无所知。浑然天和。合于大无。吾无有以教矣。佛法以开示偫盲为大功。度灭众恶为大德。尔当以功德。普济迷途。宜作禘航。无久滞此。由是陟罗浮。涉清凉。历三峡。游九江。贞元初。因憩药山。喟然叹曰。吾生寄世。若萍蓬耳。又何效其飘转耶。既披榛结庵。才庇趺坐。乡人知者。因赍携饮馔。奔走而往。曰。吾无德于人。吾何以劳人乎哉。并谢而不受。乡人跪曰。愿闻日费之具。曰米一升足矣。自是常以山蔬数本佐食。一食讫就座。转法华华严涅槃经。昼夜若一。始终如是。殆三十年矣。游方求益之徒。知教之在此。后数岁而僧徒葺居。禅室接栋鳞差。其众不可胜数。至于沃烦正覆。导源成流。有以见寂公先知之明矣。忽一旦。谓其徒曰。乘邮而行。及暮而息。未有久行而不息者。我至所诣矣。吾将有以息矣。灵源自清。混之者相。能灭诸相。是无二色。穷本绝外。尔其悉之。语毕。隐几而化。春秋八十四。僧腊六十夏。后二十日入室弟子冲虚等迁座建塔于禅居之东。遵本教也。始师尝以大练布为衣。以竹器为蹻。自薙其发。自具其食。虽门人百数。童侍甚广。未尝易其力。珍羞百品。鲜果骈罗。未尝易其食。冬裘重燠。暑服轻疏。未尝易其衣。华室净深。香榻严洁。未尝易其处。麋鹿环绕。猛兽伏前。未尝易其观。贵贱迭来。顶谒床下。未尝易其礼。非夫罄万有。契真空。离攀援之病。本性清净乎物表。焉能遗形骸。忘嗜欲。久而如一者耶。其他硕臣重官。归依修礼于师之道。未有及其门阃者。故不列之于篇。铭曰。
一物在中,触境而摇。
我示其元,不境不跳。
西方圣人,实言道要。
道要既得,何言惟妙。
我源自济,我真自灵。
大包万有,细出无形。
曹溪所传,徒藏于密。
身世俱空,曾何有物。
自见曰明,是谓至精。
出没在我,谁曰死生。
刻之琬玉,立此岩岫。
作碑者伸,期于不朽。
禹庙神座顷服金紫苹自到镇申牒礼司重加衮冕今因祈雨偶成八韵 唐 · 薛苹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三部
玉座新规盛,金章旧制非。
列城初执礼,清庙重垂衣。
不睹千箱咏,翻愁五稼微。
祇将藻洁,宁在饩牢肥。
徙市行应谬,焚巫事亦违。
至诚期必感,昭报意犹希。
海日明朱槛,溪烟湿画旗。
回瞻郡城路,未欲背山归。
(《会稽掇英总集》卷八)(〖1〗《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一四二《集古录跋尾》卷九《唐薛苹唱和诗》〖大和中〗云:「右薛苹唱和诗,其间冯宿冯定李绅皆唐显人,灵澈以诗名后世,皆人所想见者,然诗皆不及,岂唱者得于自然,和者牵于强作耶!」〖2〗《宝刻丛编》卷十三引欧阳棐《集古录目》云:「《唐禹诗》,唐浙东观察使越州刺史薛苹诗,不著书人名氏。初至镇,易金紫服以冠冕,后因祈雨,作此诗,其和者盐铁转运崔述等凡十七首。」按:岑仲勉先生贞石證史·薛苹唱和诗即诗》对此诗考證甚详,可参看。惟订欧阳修云「大和中」刻石为误,实未察《集古录跋尾》著录年岁,为刻石时间而非写作时间,为小疵耳。)
九经字样序表 唐 · 唐玄度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九
臣闻秦焚诗书
塞人视听。
汉兴典籍。
以广聪明。
伏以龟鸟之文。
去圣弥远。
点画讹变。
遂失本源。
今陛下运契黄虞。
道从经籍。
观人文以成俗。
念鸟迹之乖方。
繇是遂微臣之上请。
许于国学创立石经。
仍令小臣覆。
定字体。
谬当刊校。
誓尽所知。
大历中
司业张参掇众字之谬。
著为定体。
号曰五经文字
专典学者。
实有赖焉。
臣今参详。
颇有条贯。
传写岁久。
或失旧规。
今删补冗漏。
一以正之。
又于五经文字本部之中。
采其疑误旧未载者。
撰成新加九经字样一卷。
凡七十六部四百二十一文。
其偏傍上下本部所无者。
乃纂为杂辨部以统之。
若体画全亏者。
则引文以證解。
于雅言执礼
诚愧大儒。
而辨体观文
式遵小学
其声韵谨依开元文字。
避以反言。
但纽四声。
定其音旨。
今条目已举。
刊削有成。
愿竭愚衷。
以资后学。
开成丁巳岁序谨上。
懿安皇太后哀册文 唐 · 封敖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八
维大中二年岁次戊辰夏五月己未朔二十一日己卯
懿安皇太后崩于兴庆宫冷井殿。
旋殡于大内两仪殿西阶
十一月丁未朔二十六日壬午
迁座于景陵之别寝。
太尉具陈。
祖馈殿廷。
礼也。
池绋就列。
神攒启封
晴霜拂禁。
曙月弯空。
叶龟谋之吉兆。
俨蜃卫于行宫。
皇帝孝本自天。
礼期踰节。
仰遗令之是禀。
抑宸衷而敢越。
宵载既备。
祖庭爰设。
缅行佩之徂征。
驻辒辀之去辙。
顾谓简册。
克扬休烈
奉诏。
敢献文曰。
大圆清升。
大方浑凝。
日正阳德
月司阴职。
人伦既分。
伉云俪云。
自氓之卑。
达帝之尊。
有国有家。
以君以亲。
光光母后
列列门冑。
允中荣。
天枝外秀。
河祥岳祉。
兰香玉美。
汾阳之孙。
升平之子。
有命既集。
来嫔帝宫。
奉维城之中馈。
光戚里之华容
赫赫宪皇。
龙潜未跃。
孙钟紫极之庆。
知子奉青宫之乐。
惟后之明。
执礼而行。
庄敬必严于父道。
盥漱将俟乎鸡鸣。
及二圣归真。
三光正色。
日朗黄道。
月盈霄极。
中兴是赞。
阴教维则。
时咏肃雍。
功推辅翼。
服浣濯以警其华焕。
让封拜以诚乎谦抑。
藻洁蠲于宗庙。
葛藟吟讽于宫掖。
高禖有庆。
大电膺祥。
元良而立极。
缵丕构而图昌。
于是养素便殿。
斋心洞房。
宸严捧负。
孝道辉光。
噫驰飙兮未几。
迅朝露兮何常。
人代之推迁莫极。
仙家之日月犹长。
妇事三朝。
母临五叶。
礼益上载。
恩方下接。
无何秘箓求真。
空门悟劫。
追弓剑之悠远。
感霜露之履涉。
谓十地兮可跻。
谓丹梯兮可蹑。
金屋不知其长往。
彤管空遗乎旧法。
呜呼哀哉。
姜嫄让德。
任姒推名。
仰符轩耀。
俯顺坤灵。
容范不邀乎箴史。
婉娩自恊乎柔明。
终厌浮代。
期归福庭。
谢明时于清禁。
即修夜之元扃。
呜呼哀哉。
兰殿灵严。
椒房幽寂。
日下珠帘。
尘生粉壁。
禁树暮兮烟惨。
宫瓦寒兮霜白。
瞻象设兮如在。
捧袆褕兮成昔。
呜呼哀哉。
车书毕会。
容卫周陈。
黄山指路。
清渭临津
姑射之云霓自远。
鲋隅之箫鼓空闻。
想冥冥于寥廓。
徒望望于逡巡。
呜呼哀哉。
天上无归。
人间一别。
盼三清之缥缈。
留四德之昭晰。
诗著阴阳之咏。
书徵卜筮之说。
启叶吉于新阡。
爽同归于故穴。
虽寿宫相望。
参差陵树之烟。
而仙路有期。
缱绻瑶池之月。
呜呼哀哉。
荧惑退舍宰相请复常膳表 唐 · 钱珝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十四
臣某等言。
今月某日。
伏奉批诏。
以臣累陈列宿之间。
荧惑退舍。
所宜升临正殿。
进复常羞。
而睿听弥高。
偫诚莫遂。
顾台星之有位。
居公府以不遑。
伏惟陛下道合秉阳。
事皆师古。
禀天明于垂象。
察时变以侧身。
克示允恭
未忘戒惧。
考乎经籍。
实契规模。
虽退就卑宫。
俭惟降食。
方期应感。
合举典彝。
然而芒角既收。
运行已顺。
历恳亦循于故实。
拜章敢惑于聪明。
元鉴未开。
丹心如烛。
铺陈无序。
裨赞失图。
伏以大配乾坤。
承宗
执礼必遗于小者。
推诚皆可以贯之。
则行正道以临万邦。
不在乎不居法座也。
王泽而滋庶物。
不在乎不食重味也。
而陛下未尝不行正道于遐迩。
王泽于细微。
苟行之有终。
宏之不已。
则天惟辅德。
心实弭灾。
视栋宇而自安。
御豆笾而自爽。
敢祈圣鉴。
必念斯言。
伏惟俯徇愚诚。
特允所奏。
干冒旒扆。
臣无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