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宰相谢赐布帛表 唐 · 钱珝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十五
臣某言。今月某日。
中使某至。奉宣圣旨。
赐臣布一千疋绢二千疋者。臣某诚哀诚感顿首顿首。
臣灾集衰门。祸贻诸父。
执礼既循于经典。成丧将服于冠裳。
何言臣子之情。必轸君亲之念。
近效承命。飞星忽降于重霄。
宠数有章。束帛载颁于内府
哀荣曲被。跪受难胜。
上感圣慈。臣无任涕泣惶越之至。
李克用请车驾还宫诏 晚唐 · 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一
延王回言。
卿忧时体国。
执礼输忠。
接遇之閒。
周旋尽节。
备知肺腑。
识我恩荣。
静惟尊主之心。
果契知臣之分。
朕欲取今月二十四日却复都城
冀宁兆庶。
倚我勋德。
有若长城。
速伸剪荡之谋。
以慰黔黎之望。
重修北岳庙 五代吴 · 刘端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九
(上阙)明覆载以称功。
浩淼百川。
峻嶒五岳。
显阴阳而自异。
呈动静以为徵。
莫不隐灵祇。
彰圣化。
欲见而非见。
示威而不威。
福善祸淫。
有今古无差之理。
聪明正直。
岂鸿纤偏照□妙难穷之迹。
蕴幽元罕测之基。
昭然怃然。
哿矣大矣。
驱至道而牢笼万汇。
启范围而埏埴偫伦。
敬之远之。
寒暑不愆于四序。
恭也礼也。
扎瘥□适于千门。
况□还当夏氏之兴。
且特修王母之祠。
未尽善也。
迥致高禖之祭。
胡可比焉。
岂若恒岳霞峰。
安天叠庙。
镇抚尧分之所。
辑宁禹别之方。
□气匀铺壮□□势巍巍。
藏云龙而均风雨。
如生肃肃。
鱼水而睦君臣
远迩垂恩。
公私布惠。
解济黔黎之苦。
能蠲皇阙之忧。
魑魅亡魂。
奸回缩脰。
怖盘拿□黄钺逃粉碎□春秋祇若兴五侯恳荐于蘩。
黍稷非馨。
唯于飨德。
备腯咸有。
但以依人。
伏又河朔名区。
海西乐土。
虽寡鱼盐之利。
尤多耕织之资。
密迩并燕。
绝六狄七戎之□交居赵魏。
招□境是诸华之则。
三军为百代之规。
整顿朝纲。
独立功臣之贵。
平除国难。
孤标取乱之勋。
大唐二十馀帝乾坤。
三百年间社稷。
龙鱼数见。
□□频生声振□万方之礼乐无双。
芳猷。
既参差于窃比。
商周政柄。
徒卼于扬名。
宇宙升平。
烟尘帖泰。
汎宸恩于草木。
钟睿泽于茕嫠。
属以失味□□轻漂舟楫□玉辂东西。
岂为春蒐之故。
银钩南北。
唯论秋煞之因。
荏苒九州。
依稀六国。
运偶二三之变。
时遭百六之艰。
伏以□归于神授。
英通尽出于天生。
昴宿光芒。
契叶贤王之瑞。
金精照灼。
潜符霸主之徵。
执礼宏仁。
廉刑薄敛。
遍沐怡颜之贶。
□遵难犯之威。
□彰形影于冰壶。
不意小瑕。
留心大节。
赛桓文之令望。
超周召之嘉音。
谋始要终。
理烦去惑
皎洁三秋之月。
泓澄万顷之波。
而又世袭□五孝从五帝而至如今。
加以武库规绳。
儒门纲纪。
著述五兵之策。
研精万卷之书。
稼穑偏知。
但见启期之乐。
刑罚独断。
旋除庶女之风。
恻隐肥家。
忠贞活国
勋□大展谟谋。
深行理治。
每设补天之术。
恒修缩地之方。
由是访沉沦。
求疾瘼。
崇佛理。
重神明。
废置伽蓝。
总就增修之命。
倾颓廨宇。
俱当造化之功。
□岳庙以天宝□洎乎舜历频移。
秦正屡改。
将新旧而分巧拙。
方彼此而日古今。
属以山粢欹倾。
丹楹朽腐。
只取于素来基址。
特兴于此际规模。
遂命押衙充都□修造使检校工□畚梮藉罄竭于心匠。
惟臻至于忠勤。
百役子来。
三时农隙。
选攘甍于异木。
诠柱石于幽岩。
梓鸾椓。
琉璃鸳瓦。
想楚宫之枉设。
誇汉殿以虚词。
斤斧奇能□偶□长鬣千千。
似禀衔枚之命。
骕骦万万。
疑闻耸辔之声。
福寿要津。
神祇会府
阆苑亘瑶林之茂。
银扉冲朱槛而开。
未既十旬。
其庸一旅。
劳而不怨。
告厥成功。
实为阴□嶝凌空展梯□□莫达。
清波忽泛。
浮梁栋以旋来。
黯黯坤元。
踊一攒之胜槩。
明明星纪。
联百雉之清虚。
佛土装严。
犹亏凤髓。
蓬瀛景致。
只欠鳌头。
丰省亡机疾□北讨南征。
盖□□神之助。
人安俗阜。
深凭阴德之功。
而又巨夏多艰。
中原尽蠢。
大厉久离于四表。
太平永在于三州。
□绝□图贻厥孙谋。
宣祖业。
社稷类金汤之固。
山河齐日月之荣。
端负笈微人。
食鱼末客。
少琢磨于焉学。
深□□于斯文。
谬历烟霞。
愧□异披砂□□拾芥。
有濡毫而稽颡。
无香以甘心。
进思尽忠。
煦育之□荒芜冀□宠命。
叙虚襟而宁极。
修实录以何穷。
但以阙如。
诚非作者。
虽乖雅颂。
辄纵赓歌。
□国泰密□年丰一人肃敬。
八表钦崇。
诸神际会。
阖境和同。
公私唯孝。
左右纯忠。
威降巨祲。
力制偫戎。
宝装庙宇。
山是屏风(其一)
精专建造。
巧竭元微。
高攒□系日光晖。
龙挐虚喷。
师从兵围。
前坛后菀。
左骖右騑。
尊卑森森。
去就依依。
俄兴木铎。
待整璿玑(其二)
匡时舟楫。
间代公侯。
洪桥架海。
皓月当秋。
恢宏至道。
以□巍巍清庙。
岌岌危楼。
家财已捧。
制置增修。
行藏实录。
今古难俦(其三)
名超八凯
鉴若三辰。
忠贞辅国
礼乐亲邻。
始终霸道。
左右贤臣。
一方受煦。
万物逢春。
□奉命文不惊人。
微书盛事。
永载贞珉(其四)
允群臣请停亲送山陵诏 五代十国初 · 李柷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三
朕以痛深创钜。
园陵有期。
冀当复土之辰。
以慰终天之报。
而公卿大臣。
敷陈典故。
援引今古。
以为一日万几。
不可斯须而旷。
执礼而愈切。
难顺情而有违。
深抑荼蓼之哀怀。
俯徇股肱之谠议议。
爰因晨省。
巳启慈颜。
倍极哀摧。
勉从来请。
元德皇太后谥议咸平元年正月九日 南唐至宋初 · 舒雅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太常因革礼》卷九四
奉敕撰到皇太后谥议曰:臣闻漏泉之泽,所以报丰功;
易名之典,所以旌懿德。
若乃坤灵荐祉,壸则垂芳,追荣崇备物之仪,考行举配天之法,则有昭灵启汉,元宪兴唐,皆资节惠之文,以著肃雍之美。
敢徵前烈,式播徽猷。
伏惟皇太后庆发河洲,祥开石印,克顺体家人之道,含章形邦媛之风。
自幼推贤,不观于马戏;
及笄执礼,唯奉于姆师。
至于絺绤之功,服勤无斁;
图史之学,留意兼该。
故能孝以安亲,仁而睦族。
四德之清芳既远,九重之丹禁有闻。
爰应八月之恩,宛在四星之列。
亦既昭阳式宴,上苑嬉游。
时盈无却席之讥,守正有进贤之誉。
蘋蘩蕴藻,力奉于蒸尝;
浣濯衣裳,躬行于节俭。
由是宫闱叹服,天泽便蕃,启田观之殊祥,成邦家之大庆。
孰为长未正,厚夜遄归!
虽增怀昔之悲,莫遂设帷之请。
及夫龙輴已迈,凤历维新,奄四海以为君,痛昊天之罔极。
于是恭行宝册,以正璿宫。
袆褕之异数毕陈,螭虎之徽章备至。
然后因山启兆,从祭以时。
霸陵复俯于南陵,清庙还开于别庙。
将欲振鸿猷于不朽,传懿范于无穷。
有诏下臣,俾稽实行。
谨案《谥法》:「茂德丕绩曰元」,「惠和纯淑曰」。
伏以皇太后作嫔帝室,协庆皇家,诞生圣人,以主宗祏,启万世无疆之业,成一人有庆之功,可不谓茂德丕绩乎!
内辅瑶图,旁裨阴教,《樛木》有恩于逮下,《螽斯》无忌于众多,可不谓忠和惇淑乎!
以大行而受大名,以至公而扬至德,庶光耀之不泯,与日月而常新。
伏请上尊谥曰「元德皇太后」。
请敕额奏文太平兴国六年十二月 宋 · 释延德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宝云振祖集》(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明州传教院臣僧延德,右以辄具丹诚,上干天听,退量踰僭,顿抱忧惶。
切念臣师授和尚天台僧义通,所住当院,是开宝元年福州转运使顾承微经淮海大王申请入院住持,为国长天台教。
听徒六十馀众,院宇一百来间,统众安居,二时供应。
虽莲台登陟,宣扬久赞于皇风;
且华社庄严,辉焕未沾于敕额。
恭惟皇帝陛下应天抚运,执礼临朝,万邦而尽被无私,四海而咸歌有道。
臣叨逢圣代,幸预真徒,是敢远诣明廷,仰祈宠锡。
伏乞俯回督造,特降敕命指挥,赐臣当院真额图记。
所冀天恩显授,梵刹遐传,俾光佛法之门,永赞成平之化。
干犯宸听,臣无任瞻圣激切屏营之至。
谨进状奏闻,伏听圣旨。
太平兴国六年十二月日,明州传教院臣僧延德状奏。
陶谷参知政事下丞相一等之失 北宋 · 李沆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之六九(第三册第二三六四页)
案唐故事,裴寂仆射知政事杜淹御史大夫参议朝政魏徵秘书监参豫朝政,萧瑀特进参议政事刘洎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刘幽求中书舍人参知机务,然并宰相之任也。
高宗尝欲用郭待举参知政事,既而谓崔知温曰:「待举等历任尚浅,未可与卿等同名称」。
遂令于中书门下同承授进止平章事
以此言之,平章事亚于参知政事矣。
不能远引汉御史大夫亚相故事为对,翻以参知政事丞相下一等,失之矣。
议者惜之。
司空相公挽歌 其二 996年 北宋 · 王禹偁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
执礼身虽退,思贤宠未衰。
垂行三入命,遽逼九原期。
本末皆书史,功名别树碑。
须知文集里,全似白公诗。
谢仆射相公求致仕启998年10月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小畜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某启:伏以悬车告老,大夫七十之期;
名遂退身,老氏《五千》之说。
其或当尚齿尊贤之代,有经邦镇俗之才,虽在期颐,式存倚注。
纵止足之心自许,执礼无违;
奈弼谐之任惟艰,非贤不乂。
伏惟仆射相公受天和气,为国善人。
三朝文翰之司,丹青帝典;
再领燮调之任,提振皇纲。
昨以久处台司,重烦耆德。
事均劳逸,辍万务之忧勤;
位保崇高,为百僚之师长
言端揆之任,旧称廊庙之官,垂行三入之恩,求赞千年之运。
岂谓浮云富贫,脱屐簪裾,拜章既达于冕旒,洒翰遍贻于台阁
是何末品,亦辱台函,初谓误传,终知殊赐,兢惶无措,拜受失容。
见大儒之用心,循先圣之彝训,不独辞于世禄,亦将激彼时风。
然而上揣宸心,旁徇公议,咸谓老成之德,宜居辅弼之先。
捕虎逐麋,虽鬻熊之已暮;
为霖作砺,非傅说以何归?
况钟《洪范》之康宁,宜念苍生之穷困。
伫睹白麻天降,促追振鹭之班;
黄閤洞开,重见栖鸡之树。
社稷之谋是展,君臣之分弥隆。
与邦国以同休,书简编而增耀。
斯为善颂,且匪虚谈。
下情无任。
大宋故推忠保节同德守正翊戴功臣镇安军节□陈州管内观察□□□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陈州诸军事行□□刺史兼管内劝农使上柱国驸马都尉西平郡开国公食邑一万三千九百户(中阙)石保吉神道碑大中祥符三年四月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金石萃编》卷一二九、嘉庆《洛阳县志》卷二○
臣闻哲王绍庆基而抚运,必有方、召之侯,然后隆保大定功之业;
良臣总明略以辅世,非遇勋、华之主,不能展开物成务之绩。
矧乃兴邦茂勋之后,奕叶重侯之贵。
联姻帝室,赝降嫔筑馆之荣;
致位公朝,极出藩入辅之盛。
(阙八字)亲睹(阙十字)旧封克(下阙)具美。
历考前闻,未有如故陈帅西平公者也。
皇帝南汾祈谷之年,华阙旋衡之日,大宫饮至,方舍爵以荣勋;
云台观像,遽兴怀而念旧。
以为纪功筠简,已藏虎观之书;
相质松阡,未举龟趺之制。
爰颁诏旨,申命词臣,备□□□之辞,冀扬不朽之烈。
臣乏公西□识(下阙)惧,敢凭实录,以示方来。
石氏之世家,本姬周而肇姓,康叔封受社而开国,大夫碏立义而扬名。
世胄聿昌,英贤间出,蝉联锡□,史不绝书。
稽乎谱系,阀阅之盛,其所由来旧矣。
公讳保吉字祐之
本家于真定,后徙居浚仪,今为大梁人也。
大王父讳锐,累赠太子侍中,积善在躬,韬光□耀,终协其昌(阙四字)
(下阙)流光,庆钟贻厥。
勖清风以垂燕翼,树阴德以大门闾。
惟烈考镇安军节度使、守中书令、赠尚书令追封秦王讳守信,辅皇宋之开基,为元勋而佐命,位崇上将,名冠列藩。
平叛垒于惟扬,剪疠阶于上党
圣祖笃埙篪之□,契君臣之分,尤隆(阙五字)之纯诚,终始之恩弥渥。
优游五镇,翊(下阙)政备存。
表道之碑,莫之与京。
此不具载。
公即秦王之第二子,母曰秦国太夫人魏氏。
岳渎孕灵,熊罴兆梦,靡童心而好弄,挺奇节以不群。
论兵究《三略》之书,抚剑学万人之敌。
九苞威凤,迥标瑞世之姿;
千里神驹,早动过庭之叹。
□王之节制汶上也,公实□(阙五字)都指挥使
恭惟□□贤(下阙)太祖皇帝第二女也,以帝子之尊,渐公宫之教。
降星津而下嫁,开王第以疏封。
将择名才,必先贵胄。
公以列侯之子,膺副马之求,式协帝俞,允符时望。
选尚之日,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左卫将军驸马都尉
峨武弁,卫周庐,星纪载迁,宠私荐洽。
检校尚书左仆射、行□州刺史(下阙)
太宗皇帝丕承宝命,嗣守瑶图,展爱沁园,益钟睿眷,推恩鲁馆,特峻徽章,进位检校司空,充本州防禦使
三年,肆类上帝,圭璧严泰畤之祠;
四年,薄伐太原,金鼓下实沉之壤。
公陪竹宫望拜扈革辂以亲征。
既□□□之(阙十五字)阶金紫(下阙),拜朔州观察使
九年夏六月,先王薨于淮阳
先皇帝痛股肱之亏,悲梁木之坏,永惟同德之旧,遂推延世之恩。
子象贤,克家济美,公侯必复,金革从权。
起于苫块之中,宠以旌幢之贵。
制授起复云麾将军右金吾卫大将军、□州刺史、威襄军节度使
祥琴既御,命□□□进阶光禄大夫
俄缠□□之哀(下阙)太行之险,是为襟带之地,素重腹心之寄。
佥言绥抚,允属勋贤,受诏知河阳军州事。
大河之北,魏为咽喉,历代已来,号为巨屏,岁屯锐旅,以备盛秋。
守土总戎,素有难才之叹;
颁条鞠旅,遂膺兼领之荣。
移知天雄军兼兵马都部署
公以王(阙十三字)有若于生。
知法令之行(下阙)众也。
畏爱兼资,而人莫敢犯。
故连营士卒,仰三令之严;
阖境蒸黎,戴二天之惠。
端拱初,帝藉展躬耕之礼,率土覃遂行之庆。
建牙易地,濒海殿邦,加检校太傅沧州横海军节度使进封西平郡开国公
明年,加特进,授邢州□□军节度使
夫加地进(阙九字)有功也。
转秩赐金,汉法所(下阙)风声。
舆情率吁以借留,玺书劳赉而褒美。
故两迁龙节,而犹抚铜台。
尔后纪号改元,就阳报本,常先军旅之贡,屡进□□之□。
皇帝膺宝运以承乾,继大明而出震,诞敷宠泽,首眷元侯
惟彼,控于桃塞,西□秦关百二(阙八字)周畿千里(阙六字)分陕□治(下阙)督府长史、充保平军节度使。
岁在乙亥,边城晏开,控弦之众内侵,插羽之书狎至。
虎臣式遏,尚稽月捷之音;
銮辂有征,遂□□巡之驭。
诏以公充河北诸路行营都部署
公禀九重之成算,先万乘以启行。
受命忘□,有穰苴之□□师(下阙)皇威而清朔塞。
攘敌之效,公实首之。
旋加开府仪同三司
景德元年,国家以公有□□禦边之绩,有龚、黄惠民之□,畴庸之际,注□弥隆。
议赏南宫,亟举旌贤之命;
改辕西楚,遂升论道之司。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州武宁军节度使
(下阙)排阵使
受面命于□坐,遽星驰而戒道。
总精锐之旅,军于澶渊北门之外。
一旦戎骑数万,径及城下,公不俟擐甲,独当其锋。
即日乘舆至于侯服,驻跸之始,亟幸北城。
按节劳军,欢声雷动。
二帅迎□□前□,六师贾勇以增□。
(下阙)回銮于丹阙,示慈折俎,爰加礼于元戎。
锡宴于州之行宫,赐射于宫之后巷。
上射侯连中,公与襄帅次第中焉。
上阅之,喜,遽命弓发矢,随而解之。
从官奉觞称贺,左右咸呼万岁,即时俱有袭衣、宝带、雕鞍、名马之赐。
是时,□□稽首(下阙)宸谋之独断。
□北□以布坚□,□强弩以当前锋。
茍闭垒以自安,岂交兵而□胜?
公于宸扆之侧,慷慨自陈曰:「臣无鹰犬之材,蒙被驱策,仰资庙胜,获睹谧宁。
诚赖继隆,共申□海,逃旷败以期幸,愧劝劳而蔑闻」。
襄帅复顿首恳言(阙六字):石某之下□□□上器公能□贤而崇(下阙)赐巨觞,极欢而罢。
及骖騑旋轸,幕府□勋,首益□封,式隆宠数。
明年,肇禋行庆,易壤推恩,改陈州镇安军节度使
宛丘奥区,顺□而近。
先王旧治之地,布遗爱以在人;
高牙继世之荣,嗣仁风而及物。
折薪之□未获前修元□□□□□天眷(阙五字)昭易改号。
既均于大庆(下阙),于来朝修□上奉符而行,公鸣珂以从。
摄事岱宗之下,捧俎封祀之坛。
及□祭于方祇,洎归格于清庙,皆以侍中执事,陟降帝右。
率礼无违,加检校太师、进邑千户、实食四百。
寻诏归镇,属大长公主美□有加,良□未效(阙十三字),之药,终叹于无(阙九字)逝不(下阙)勉力赴朝,不敢言病。
洎涉旬而增笃,方请告以家居。
王人、太医,相望于道。
天衷不怿,翠葆亟临。
初,上之来,公虽困惫之甚,不忘恭慎之仪,尚踔躣以门迎,靡拖绅而卧见。
上骇公羸惙,促命左右,掖以就榻,委曲(阙四字)形于色。
公□□而涕泪交下,□□而(下阙)舍以何之?
呜呼!
大中祥符三年四月二日晡时,启手足于丰义坊之私第。
子初□而览奏,抵几以震惊。
念同体之是亏,叹歼良之何速!
坐不俟旦,亟开菀门,命昭宣使入内内侍省内侍都都知恩州刺史秦翰,径至其第,□襄□□。
翌日,□□都官郎中(阙四字)假□鸿胪持节(下阙)为之助。
曲台之谥典,给温明之秘器。
地临洛汭,曹京兆之新阡;
家象祁连霍将军之故事。
即以其年六月二十六日,具卤簿鼓吹,奉公灵柩归河南府洛阳县平乐乡武原,祔先王之茔,与大长公主合葬焉,从周制也。
昔先王归□之日,五十七而薨;
公享任与年,若合符契。
(下阙)而克终尽善,公又过之。
惟公储大昴之纯精,禀空桐之劲气,襟量豁无于城府,志节礭如于石席。
慕前哲之行事,思立功于当年。
其临民则遵守朝经,严明有制;
治戎则申明军政,果敢必行。
折狱讼于片言,究学问于馀力。
御家嗃嗃,守《易》象之格言;
事主兢兢,奉诗人之深诫。
□以嫉为□□出于(下阙)之人,常厚礼以延纳。
其或边隅告警,羽檄徵兵,每裹革以上言,□颜行而效命。
有踊跃用兵之志,多纵横制胜之谋。
前后三总丈人之师,六换元戎之幕。
风声茂著,勋望攸崇。
及玄塞通驩,輶轩修聘,公以戚里台衡之重,主灵□宴射之仪。
北使瞻十丈之奇姿,睹六钧之绝艺,叹月角山庭之(下阙)晋室英才中的,独推于武子而已哉。
若夫位高能让,范宣子之存心;
功成不伐,孟之侧之为德。
亚夫绛侯之子也,握兵汉室,乏明哲以保世官;
郭暧汾阳之嗣也,尚主唐朝,鲜勋庸以书甲令。
夫如是,则不骄而满不溢,善其始而令其终。
求之□□,公无愧于古人矣。
同气三人:长曰保兴,负雄武之称,有(下阙)终于棣州防禦使
季曰保从,器宇恢宏,风韵洒落。
挺天钟之秀气,遽促脩龄;
屈海运之雄图,靡登贵仕。
终于东头供奉官閤门祗候
男十人:崇仪副使贻孙礼宾副使孝孙,并骥騄奇材,圭璋令器。
剸犀干镆,俱莹神锋;
构厦楩楠,终膺显□。
馀□□□亡。
侄二人:崇仪副使庆孙西头供奉官(下阙)女十有二人:长适内园副使承德,次适右侍禁承祐,次适左侍禁閤门祗候薛贻廓、次衣道士服,法名玄通,次幼女五人。
自王氏长女而下,凡九人并早亡。
次适西头供奉官吴守严,次二人在室。
大勋之后,昭世祀以无疆;
盛德之门,镂册书而有耀。
将□□佳城而流懿范,播□石以永清芬。
(下阙)丰碑对耸。
虎承睿旨,恭述斯文。
铭曰:
赫赫皇宋,天集骏命。
祖功宗德,重熙累盛。
帝运会昌,王图多庆。
允资钜贤,以辅元圣。
煌煌西□,才为时生。
星辰孕秀,岳渎钟灵。
白猿授射,黄石传兵。
盘矛擅誉,探穴扬名(下阙)
肯搆承家,建侯胙土。
两世旌麾,一门龙虎。
乃守宛丘,先正旧封。
乃服□□,奕叶上公
缁衣济美,油幕临戎。
朝推硕德,人仰英风。
天临铜台,亲秉武节。
时公先驱,奋扬威烈。
将师而行,□人气□(下阙)
控弦犯塞,亟幸澶渊
时公受命,禦侮河壖。
皇威诞震,睿略遐宣。
卒臻偃伯,无复骚边。
爱国忘家,丹诚蕴积。
推美让功,令猷充塞。
宸欢浃洽,圣言奖激。
荣□二字,宠踰三锡。
奉符乔岫,□宗仙□(下阙)
□祠摄事,恪慎如初。
斋心匪懈,执礼无踰。
凤去秦楼,忽归辽廓。
梦奠两楹,俄悲夜壑。
梁木其摧,将星遽落。
邦国殄瘁,冕旒震愕。
荀池饰壤,縢室开铭。
筠编勋伐,烟阁仪形。
邙阡旧壤,□树新□(下阙)
大中祥符四年岁次辛亥十一月庚午朔四日建。
勾当人曾福、□贵,都勾当元随押衙李拱,翟□均、邹从善、王德用
翟文会镌字。
奔丧持服事奏天禧五年二月 北宋 · 刘烨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七、《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三(第五册第四一三四页)
伏以三年之丧,天下之经制
百行之孝,人子之大伦。
执礼以无闻,在服行而有缺。
伏见内外京朝官丁父母忧者,不即时奔丧持服,伤坏风教,典章无取,欲望禁止。
自今官司不得妄有占留,奏求追出。
其例当起复者,即依旧制。
沈继宗为父沈伦谥文奏雍熙四年 宋 · 赵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宋史》卷二六四《沈伦传》、《经世八编》卷一六九
沈伦逮事两朝,早升台弼,有祗畏谨守之美,有矜恤周济之心。
案《谥法》:不懈于位,与夫谨事奉上、执事坚固、执礼御宾、率事以信、接下不骄、能远耻辱、贤而不伐、尊贤贵让、爱民长悌、不懈为德、既过能改,数者皆谓之「恭」。
又云,慈民好与,与夫柔质慈民、爱民好柔、宽裕不苛、和质受谏,数者皆谓之「惠」。
由汉以来,皆为美谥。
唐相温彦博之出纳明允,止谥曰「恭」;
窦易直公举无避,乃谥曰「恭惠」。
沈伦备位台衡,出于际会,徒能谨饬以自保全,以「恭」配「惠」,厥美居多。
又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忠信接曰「文」,宽不慢、廉不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修治班制曰「文」。
张说之谥文正杨绾谥文简,人不谓然。
盖行义有所未充,虽蒙特赐,诚非至公。
若夫大臣子孙,许其为父陈请,则曲台考功之司为虚器,而彰善瘅恶之义微矣。
继宗以其父曾任集贤殿学士监修国史之职,辄引薛居正王溥为比,则彼皆奋迹辞场,历典诰命,以「文」为谥,允合国章。
至于集贤、国史,皆宰相兼领之任,非必由文雅而登。
沈伦谥,伏望如故。
夫子庙堂记咸平六年 北宋 · 张方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乾隆《临川县志》卷二一、光绪《抚州府志》卷三二
夫一气化,二仪位,浑元运物,阴阳任形。
然质素可器,而文德未兆。
人风朴,烝民块动,礼乐从何而出,忠孝仁义可得而闻。
洎科斗字孳,文籍生新,结绳政谢,群亦鲜能务本者也。
为时而长圣贤,大屈于位者,世先师也。
故夫子出而鲁道隆,儒教兴而人事正,信子贡曰「仲尼日月也,无得而踰焉」,又曰「犹天不可阶而升」。
制君臣父子之礼,顺尊卑男女有别。
六合至大,万象虽多,一贯于理,动植是托,□者后来者,鉴包在我。
品四科,限十哲,使人灵世世子□无敢慢于教授
哲人初仕中都宰,执礼乐德政化人,一变风俗,路绝拾遗,损过制邑,强公室,弱私家,寰域诸侯,取则象焉。
官以司空,任群有信,弗闻失所。
顷为大司寇也,知命之年又六稔,得摄行相事,朝政七日,诛乱政少正卯,戮于两观之下。
尝会夹谷,忿齐俳优侏儒戏于鲁公之前,斩侏儒,手足异处。
齐侯惧,有惭色,曰:「鲁君子,以道辅其君」。
故知仁者必有勇。
加以论七教,陈五仪,示人治道毕矣。
是乃越闻为政所能,体国经野之器业。
王莽辅政,高尚儒术,始列爵为侯,是进封公,名实蠖屈。
唐玄宗诏情重师资,至开元二十七年秋追谥为宣王,令三公持节册命,命为王号,曰礼也,其后嗣可袭封爵。
昔周公南面,夫子西坐,自今而往,两京及天下州县,先圣特庙,向明而坐,十哲左右列侍,徒欤宠赠,位各有次。
到今美谈,式遵常典。
历遇明天子褒崇,能享国珍之殊,厚赏延于世,庆及斯文,恩虽百世,忍可泯绝宗裔?
咸谓扬名于后世,没而名不朽矣。
昔自衮冕而下,至于庶人,未有不由圣师之道以成之,佥曰非常,道也无际,性与天地并。
采摭微言,凡周耳目,始终规矩,久益弥芳。
善诱抑扬,靡不竞劝。
教文行忠信之能,穷进退存亡之要,百氏旧说,汎而知归,敢略而不书。
愚今纪理者,根止得地。
嗟乎(缺)志切专,救其失尔。
因典是郡,公馀游伽蓝兰若,观庙察俗,所尚丰饶,碑记赞序,镌石文字,辞翰富贵,而溢曰丽藻,秀出而奇。
西洛东里,何多才也!
有日,复诣孔子,入其大门,恍若夕惕,左顾右视,庭庑廊宇之侧,惊无一字雕镂片石,以记诸雅言,颂歌种德者。
升殿堂稽首毕,拱而立,仰观容貌,端谨俨若。
噫!
义形瞻视,悄然髣佛,如不足之色。
想念叹伤,独何偏甚!
谅惟创始基,斯庙必葺,后生足畏。
谁心慢不回向,完构相继,宁废厥功。
居郡右上,处址爽垲,图壁绘素,贤哲侍面而坐,背江皋卜□固势面墨池
良哉,右军王家之遗迹!
景亚洙泗风,辞翰文章之力,荣耀尽人,附益焕然,特异百城。
斯庙胜概之外,□□非当莫之与比。
何则?
辞屈于作记,使事阙矣久矣。
吾侪忖谓临川多士,祖尊尼父,博执六艺,无所成名,道学全功□□□名教深重,非造次可窥,肯容易而为命!
或肆下惠,须约大达,日奋史才,笔属珠玉。
刊他山贞珉,欲光大师弟之道。
□□□先手来者,应之适幸。
同僚□监护礼宾使,陇右吉人,精三史,解成功,全果毅以奉(缺)上拟执威权,暂歇锋锐,莲幕军倅太原硕儒,能律令及第。
推官汝南君子艺应□文□□元称举,皆乡曲环望之选也。
共议创立课□□。
辞,初以片善见让,终以老大相商,诚不得□□。
如锦美(缺)尔。
方编户大名,乡荐府举,送(缺)榜尘以九经科出身。
木讷情田,困室文笔□□隙漏旌,实录事意。
明舜日,肃肃门人。
万万秋秋,念补于(缺。)咸平六年朝奉郎尚书虞部员外郎知军州事轻车都尉、赐绯鱼袋、借紫张方撰。
按:同治《临川县志》卷二四,同治九年刻本。
赠太师中书令冀国王公行状1026年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文庄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公之先,周王子晋之后,世家太原
唐末,高祖讳遐,随曾祖冀公倅江西廉幕,始占籍新喻
祖郑公,生而警悟。
三岁,冀公教诵书,日数百言。
七岁,遂熟五经。
吴顺义初,赐童子及第。
弱冠,伪唐调伪授本县尉
屡宰剧邑,阴布德惠,专以宽刑利物为意,诸郡累表为戎佐。
仕至常州都团练判官检校水部郎中通判军州事。
归朝,终于濠州团练判官
晋公,幼有志节,刻诵坟典。
江南明经登科选限,未选,复举五经,与故龙图阁学士刑部侍郎杜公镐同榜擢第,特授本县尉,治有风迹,秩满而终。
初,晋公侍郑公任鄂州通判日,秦国夫人有娠,就蓐之旦,江水暴溢,将坏廨舍,亟迁于黄鹤楼,既夕生公
或言汉阳居人遥望楼际,若有气象。
公幼而秀异,资性机敏。
六岁丁秦国夫人之丧,十二钟晋公之戚。
哀瘠以礼,有如成人。
初,秦国夫人疾,启郑曰:「此儿生时颇有异,将大王氏门户,愿爱之」。
郑公视如子,保育于鲁国夫人,教于家庭,不就外傅。
涉猎书传,词笔早成。
郑公之在冀幕也,公甫十八,太宗皇帝吊伐大卤,撰《平晋赋论》献于行在而还,郑公益奇之,待以宾礼。
郑公移濠梁进士举,将拔覃怀解。
郑公三止之曰:「吾年七十有三,恐不逮汝之返也」。
公既行踰时,郑公忽一夕沐浴易衣,会家人置酒,夜分,疏记后事,且曰:「吾历官五十馀载,慎刑罚,活人多矣。
后有兴者,其在吾孙乎」!
遽舍笔就枕而薨。
府中闻乐声泠然。
淳化三年第十一人擢第,释褐试秘书省校书郎亳州防禦推官,励精吏职。
属朝廷遣著作佐郎直史馆曾会中使李知信察近郡风俗,吏民状公政迹。
等上之,有诏褒谕,就迁防禦判官,加文散十阶。
尚书屯田员外郎舒公荐公艺文可称,温裕有素,特改秘书郎司市征于淝上。
真宗即位,就迁太常丞
时大统初集,急于用人,诏近臣举转运使副、三司判官,给事中乔公维岳首以公应诏
召赴阙,主判三司凭由理欠司,赐五品服。
公抗疏请尽蠲宿逋,用广宽惠,辞甚详切,上嘉纳之。
未几,命宰府召试《孝为德本颂》,授右正言知制诰,历判大理寺审刑院,赐服金紫。
三年,权知贡举,召入翰林学士
寇始剪,反仄未安,朝廷切于绥集,以公充西川安抚使
宽宥枝党,蠲去逋租,驿奏便宜,大惬上旨。
趣遣使召还,授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明年郊祀,加给事中
景德中契丹寇北鄙,驾将幸澶渊,特加工部侍郎、判天雄军,兼兵马都总管,并参豫如故。
敌骑引退,王师凯旋,公以台席不协,恳退时柄。
刑部侍郎,上特置资政殿学士员以处之。
有司定议,班在翰林学士之下。
寻充南郊卤簿使,礼讫,撰《卤簿记》上之。
兵部侍郎,充资政殿大学士,位在翰林承旨之上。
寻知承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駮。
三年,迁尚书左丞知枢密院事修国史
明年,瑞命集于东阙,改元大中祥符泰山父老请纪云岱,公首建大议,将明上志。
遂以公充封禅制置礼仪使,兼判兖州
礼毕,加礼部尚书,受诏撰《社首坛颂》,加户部尚书
从祀脽丘,加吏部尚书,并掌机密
明年,加检校太傅,充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有诏,仍带天官之秩。
九皇降格,加检校太尉
七年,罢枢要,以吏部尚书奉朝请,再典银台之务。
未几,复拜枢密使如故。
九年,典校道书毕,加检校太师,寻兼群牧制置使
明年改元天禧,上《玉皇宝册》。
礼毕,加右仆射
寻兼判礼仪院,充会灵观使
亟迁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
明年,充景灵宫使都总管、判源观事。
三年,授太子太保、判杭州
岁馀召还,复为资政殿大学士,加司空,寻制授山南道节度使检校太师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府
舆疾还第,除司农卿分司南都
今上即位,改秘书监分司如故。
旋起授太常卿、知濠州,迁刑部尚书、知江宁府
天圣元年九月诏还,制授司空门下侍郎、平章事,充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真宗实录》毕,加司徒
二年郊祀,封冀国公
三年,冬十月,兼译经使
赴上于传法院,归第感疾,请告踰月,诏使国医相望于道。
十一月丙午,圣驾临问,赐白金五千两。
戊申,薨于东京永定坊第之正寝。
遗命归葬濠梁,从祖茔也。
翌日皇太后车驾临哭出涕,制赠太师中书令,辍朝三日。
起居郎直史馆修起居注李仲容摄鸿胪卿护丧,内侍省都知雅州防禦使韩守英副之,官给经费。
十二月乙卯,上内殿成服。
哀荣之礼,近世无比。
公五子,并先公而亡。
次子从益,仕至赞善大夫
第三子庆之,终于卫尉寺丞,追赐进士及第
女二人:长早亡;
次适大理评事张瑰,故参知政事洎之嫡孙也。
孙女一人,适太子中舍执礼,故尚书左丞恕之子也。
外孙女一人,男一人,并幼。
遗奏之上,嗣男将作监丞寅亮,诏授大理寺丞
诸父,比部员外郎判尚书刑部司农寺仲微,素负吏干,累更事任,特授司勋员外郎
馀戚属授官者九,亲信录用者十五人。
夫人李氏,世本名宗,允怀淑德,累封崇国夫人
公尝言:往岁曾行圃田,宿村舍,夜起视天中,有赤文成紫微二大字,光耀夺目。
使蜀还褒城,路中遇异人。
视刺字,乃唐相裴度晋公
告公以默定之语,而隐公之贵也。
遂留心羽化之事,凝神云汉之表。
多用道家科仪,建坛场以礼神,朱篆「紫微」二字陈于醮所,以馀俸脩晋公圃田,自撰文书石以纪其事。
永定在御,真荫方隆,谒欸神灵,对越天地,尊尚道德,布宣符瑞,创图访对,多自于公。
注意沃心,无与为比。
若乃颂祗脽壤,奠璧濑乡,扢恭谢之坛,增耀魄之号,公皆为礼仪使
法驾之展盛容也,奉宝文以先道,公继为天书礼仪副使,同天书仪卫使
路寝之尊景命也,披帝箓以肇宣,为读天书礼仪使
良金之范真仪也,为迎奉圣像礼仪使
温玉之勒乾文也,为天书同刻玉使。
前后所赐手诏玺书无虑二百函,奉和御制及御和赐所进歌诗仅三百馀首。
初罢参庶务,备问内殿,特赐宸章,辞极褒贲。
西镇洛师,南抚浙水,皆有睿作宠行。
荣冠一时,事超千古,逢辰之盛,理绝名言。
尤善笔劄,势甚峭劲,自成一家,老而益壮。
好奕棋以自娱。
尝奉诏撰集《翊圣保德真君传》三卷,《先天纪》三十卷,《五岳广闻》一百卷。
与诸贤同撰集《册府元龟》一千卷,《彤管懿范》二百卷。
又奉诏撰僖祖太祖太宗谧册,今上徽号册文,汾阴朝觐坛颂,西京应天禅院、太原资圣禅院碑铭,《天书祥符赞》,《彤管仪范序》,《广孝泉崇真桥记》,《冉耕东平公赞》,皆为大笔,或藏秘馆,或行于世。
公出入两府,时将二纪。
敏于见事,详于敷奏。
智术过人,慎勤无及。
朝廷大议,帷幄潜虑,或造膝以言,或密封先达,诡词焚藁,世莫得闻。
其茂功懿绩,藏在盟府;
景行嘉猷,播诸物听。
谨次官阀,敢告良史。
谨状。
奏乞将所举许元张去惑三司相度任使1043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下、《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二
臣近与宰臣上殿,因议财用不足,蒙赐德音,谓宜选诸路转运使
臣寻面对云,转运司得平和之人则可,得刻剥之人则百姓受弊。
寻奉圣旨,民惟邦本,不可侵扰。
臣退而思之,以江淮制置发运司为财赋之要地,最宜得人,使二员互换上京,所辖诸州,不暇巡历。
臣切见监在京榷货务殿中丞许元,智识通敏,可干财赋,复能爱民,不为侵刻,遂举充江淮制置发运判官
著作佐郎通判宁州张去惑,昨在边陲,实经烦使,遂举监在京榷货务,替许元
此二人臣曾举充陕西转运判官,已奉圣旨依奏,候有阙日与差。
既是转运判官资地,今来举充上件职任,未至过越。
切见朝臣宋缄、陈执礼,为因王钦若妻并宋绶妻陈乞在京监当,有台臣上言不当,已奉圣旨改差。
臣在枢密院日,所举许元张去惑勾当钱谷,虽与前人陈乞事体不同,亦虑三司别有长才可举,伏望圣慈指挥三司副使,相度此二人之才,如不堪上件任使,即别举朝臣,庶协公议。
太傅致仕邓国公张公行状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七、《文恭集》卷四○
令公本系清河,五世祖唐,任刺史,因侨于汉南
曾祖讳某,以廷尉平总襄鄂七州都计,居襄帅赵凝府。
凝为梁所败,走江南,因避地郧乡,卒葬于斯。
祖讳裕,字某,试金吾长史,尝莅荫城监院,遂占数焉。
后榜阴城曰军,光化是也。
考讳廷朗,恬旷卷道,翔去弗仕。
咸以醲德厚行,品于州曲。
庆灵回复,克开厥嗣。
其后公贵,三世并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兼中书令尚书令,以郕、楚、韩三国公启之封。
曾祖之配曰郭氏,祖之配曰胡氏,封燕国、晋国太夫人。
妣赵氏,封魏国太夫人
继母二,曰庞氏,曰李氏,以韩、鲁、越并加太夫人之号。
初,魏国产公七日,疾且革,有姑适全氏,以公属其姑曰:「娠是儿,觉有异。
今疾不支,以是长累姑矣」。
语讫即绝。
姑感慨,鞠养同于己生。
公生百馀日甫能啼,幼即颖特,习贯如素。
及其长也,身长七尺,天骨峻擢,隤然志量,莫挹其际。
受经于嵩阳张恕先生
有道之士,见公学尚根本,行中仪矩,叹谓之曰:「子天机如法,未易可涯」。
后与济北戴国忠庐陵欧阳庆学于酂城。
淳化初,本土劝驾,端围覆试。
于时取士,优先旧人,初诣公车者,胪传报罢。
公飏言曰:「襄汉人士,陶化尚少,必欲讽劝学者,乞从」。
占奏条畅,太宗耸然异之,即赐公第,解巾郧乡薄,先墓在焉。
初政有条,众畏且爱。
秩满,除射洪长。
蜀盗甫平,疮痍迄起,赋重俗恶,不堪长治
或恤公曰:「得射洪何哀!
盍易他邑」?
曰:「事不避难,志不求易,有民与社,吾何惧焉」?
至即安集劳徕,恩意甚著。
夏旱,郡邑驰祷,靡神不举。
公初至邑,斋祓外,次祷于白崖山陆使君之祠。
既奠而踆,敛版以俟。
时阳骄炽,天无纤阴,须臾,繁云大合,而雨连属三日,远近沾足。
涓辰报贶,刻文识其祠下。
剽轻聚盗,保匿境内,公廉知主名,阴设方略,诡以轻事,一切捕系。
数日,州果符下,牙将提兵捕剧贼陈汉遇八人,至则贼已狱矣,咸称神明。
转运使檄请治,便道诣郡,射洪民数百追路邀持公马首以归,曰:「我邑官人也」。
郡以其状白外台,檄至,听还本治,其得民心如此。
张贰卿守左,有采访使至郡,询属吏之贤否,雍曰:「本郡十邑,屈得一指,惟张射洪耳」。
后除襄阳长,内艰不赴。
除丧,趋冬集出许下。
内阁查公道时领漕京左,尝更守蜀郡,高公射洪之政,馆致累日,以书荐于杨文公大年
文公邃于风鉴,少所许可,一见大加器赏,便期以公辅,促公献文阙下,自携其副,介于执政
业有俞旨,行给试札。
会有澶渊之幸,事从中寝。
以荐例应格,除秘书省著作佐郎、知邵武县
民喜讼,吏诋欺前后宰守,经常系者,不减一二百。
公平处悉当,剧易迎解,讼源自闭,牢户至空。
军帅武白访公,今昔烦简之殊,致以何道。
公答曰:「前以精密致烦,后以疏略成」。
尤叹语致之美。
尝手植海棠于庭中,后之为邑者欲伐去,老吏以为不可,泣谏乃止,迄今订之甘棠焉。
秘书丞,监在折中仓,除御史台推直官
杨文公荐才堪御史,兼除察视。
时贡举新格,始用糊名,张设科防,间有未密。
受诏巡铺,巡经学已,因主司有亲戚在进士中,明当引试,于巡体非便,请出以避嫌迹。
主司以令甲无有,公自表引去,不俟可报。
真宗览奏,深加叹息,因记名于禁屏。
自是著令,与主司有杂嫌者,移试别头。
江南转运司阙,中书两上拟目,已再见却矣。
特有宸旨,越次用公。
封禅汎恩,就除殿中侍御史
江南岁馀,除侍御史,移广南路转运使
公以南海饶宝,薏苡足鉴,虽所须药物,皆自北营致,而南到部市无私焉。
章圣意在试用,故尝以公番禺一二所为,伺知治行。
时朝家获元命之符,因飙驭之格,访四方州郡,置观榜以「天庆」。
公上言岭服僻陋,不堪大役,建议诸旧有观处,宜改用金额,别增一殿,以虔朝谒,朝廷从之,班下著比。
太尉王文正当国,叹其有体识。
西祀庆成,就除尚书兵部员外郎
被召入对,延见数四,言皆意合,去辄目送。
将漕之重,除河北转运使,诏徙棣州,以避水害。
城中粮饷滞积,议者难于迁运。
时滨河诸郡,岁饥艰食,公裁留支计,馀并贷以与民,约以来岁输还,新州公私便之,如期率集。
明年,主上出閤,高选僚友。
召还,除户部郎中,充寿春郡王友
规中入谢,上面谕:「选卿来久,幸烦友教」。
公俯伏祗诏,恪勤授经,敷译圣言,开导元良
德必依孝,动则循礼,上徇齐而敦敏,学缉熙而光明,卓然日跻,繄于体训。
授诏充契丹国信使,辞于便坐,趋入殿户,驰遣中人召入,引至上前,谕以「元子烦卿诲接,朕尝以卿语宰相,最悫于训导,辍卿不可,以使材之难,少逾卿者」。
公因叙谢,趋下再拜。
复召升殿,再谕此行出境,惟当执礼,答问以实。
若关兵要,辞以他语。
赐坐啜茗,谒者赞罢,复趋陛石对扬天子之休命。
公初入寿邸,及主上一经之毕,真皇皆赐御诗褒美焉。
至是聘北,复有宸藻宠行,朝野荣之,前无此比。
使还称职,以国藩初启,除升王府咨议参军
东宫既建,除右谏议大夫,兼太子右庶子
未几,升左同知审官院事
四年,兼太子宾客知审刑院判史馆,兼枢密直学士审官如故。
真宗治定渊然,凝监太清,机政参裁,旁倚储德,始以二府正弼通领官职,除公太子詹事会灵观判官,馀如故。
五年,以本官拜枢密副使,寻迁给事中
皇初绍宅,三迁户部吏部侍郎尚书左丞,充祥源观使,并居内密之职。
六年,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明年罢相,迁刑部尚书、知江宁府
九年,来朝京,除定国军节度使,镇许下。
十年,拜刑部尚书、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明道之元,落成宫寝,职在使领。
二年,迁兵部尚书,升冠宰席,兼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献懿二后祔洛,以公充使,领护园陵。
寻除山南东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许州
景祐二年,有保釐西洛之命。
五年,复以夏官尚书,升序上衮。
宝元郊类,充大礼使
筹相仪之劳,进封郢国公
上方倚任旧德,挹仰耆训,机务大小,一一咨决。
公亦竭精尽虑弥补,察谠言善策,随事献纳。
自以储帷阶进,感会圣恩,思洁进退之分,全君臣之美,欲后世莫窥其间。
于是七露章推言己意,求还时柄。
天子凭赖,中旨批谕,有「公无困我」之叹。
进见,乘间又恳恳乞骸。
上亦感悟其言,闵劳职事,册拜太傅致仕,进封邓国公,许朝朔望及大朝会,缀中书门下班。
都城出入,许施青盖。
师瞻主眷,终始尊显。
国朝宰相,自中书致仕,惟公一人而已。
艾服官政,五十馀载,内修孝悌,以广亲亲;
崇礼乐,以接天下。
保诚任素,履中蹈和。
乾兴受遗,继秉相轴。
皇初遵晦,后参制,近习藉宠,势有放焉。
公与一二隽弼,同心弥缝阙漏,消弭间隙,援进忠謇,选用儒硕,备谏正劝讲之任,开益神睿,纲纪亹穆,厥功茂焉。
冀州上曹某急变,搆惎者规中枢老。
二宫召质,诸弼俱无言者,独公保任大臣无异志,言色详正。
卒指以厚善,罢公政事,出金陵
上终眷之,后复其爵,上还所籍田庐,甄其子孙。
公中不自欺,大较如此。
凡所解释,多见全度。
好奖进士类,喜掩覆人过,不念旧恶。
特禀纯孝,感姑抚育,事之如母。
姑亦早寡,一子文秀,后卒。
复棺之际,公适在外,及还,盛暑,坚求发棺,已而视之,哀恸殆绝。
姑为之辍泣,曰:「吾子虽死,汝在,固无忧矣」。
公悉心奉养,先意孝顺。
姑后病死,行服营葬,身相舁柩,徒跣墓次,行路观者,叹息纯至。
及在枢宥,表陈前恩,特赠姑南阳县太君
姑之子文秀,赠太子左赞善大夫,刻石以纪其事,今宣猷原武郑公之文也。
每语及姑兄,泫然流涕。
武当郧卿,先茔在焉,尝表求置寺以纾罔极,诏以「乾兴」赐之额。
营筑之际,工徒艰水溪路回远,疲于行汲。
一旦坟侧灵泉自出,役夫持锸随而浚之,渊浍甘清,绝异常水,饮者皆足,众不病渴。
日月引长,施及墟落。
公刻文志异,名其泉曰孝感
思公美而作颂,并序其事。
公奕世滋善,深奉竺乘。
公学力之强,妙悟性理,寂默常照,疵吝随遣,不使纤芥点于太清。
以至历四方、经百物,神用无滞,机应不差。
干将、莫邪,所至立断;
隋珠、和璧,未尝自珍。
初服小官,晚都大位,久幽不改常操,三入而无喜色。
所谓器博用大,道周性全者也。
出殿大邦,克勤小物,不养虚体,务收实迹。
所至有爱利之风,无苛留之狱。
许田患水,筑堤以捍,坚完峻厚,岁息愁垫,许人至今蒙其赐。
及得谢,神明克壮,旦起玩《易》,老阅《华严》诸品,与赤髭白足之士,对谈法要。
得名教之乐,忘形役之累。
城南赐园,殊为名胜,暇日后车载客,相从文酒,雅题探赋,清篇赓属,野兴所适,或累日忘返。
公缀文根道,尤遽于诗,峻整平淡,通有二体。
登科日,嵩阳张先生以诗寄公云:「全篇合雅道,一举得仙枝」。
乖崖张尚书以雅道自处,少所推挹,尝览公诗,云:「巨峻如天设,看来字字精。
功夫能到此,心意可知清」。
酷爱张水部籍诗,尝评之云:「语虽似近,思致清远,浅于诗者,不足游其藩阈」。
保釐西洛,有三游嵩少诗。
及还政事,与故相宫师陈公角才联唱,诗筒日至,缙绅多传讽焉,况之刘、白。
公尝受诏,主作皇太子及宝元尊号二册文,典厚深重,世称名笔
撰集则有明道《籍田》、《谢庙》二记。
笺注御集,译润经文,公咸预焉。
文集十,曰《应制》、曰《春坊》、曰《旧帚》、曰《江岭》、曰《许洛》、曰《归政》、曰《过家》、曰《小集》、曰《杂文》、曰《表章》。
内七集,自作序冠其前。
行书遒劲,毫法殊逸,尺牍所作,人竞藏弆。
岁时伏腊,太官珍甘班赉兼优,劳问不绝。
元会诞节,参缀宰联,抃舞称觞,百僚耸观。
龙光体貌,为时元老。
上尝遣近珰持赐公飞白「千岁」二字,神毫奋迅,天然攸纵。
进长歌二百言称谢,优诏赐答。
模以琬琰,龛于西堂,翰林学士宋公子京为之序。
前后所赐宸翰积百馀轴,居常秘奉。
公以乾德甲子九月二十一日生,于皇祐元年正月己酉晡后薨,年八十六岁。
上闻而震悼,诘旦车驾临奠,哀恸数四。
赙中金三千两,辍视朝三日。
册赠太师、兼中书令
翼日便坐决事,上顾宰相曰:「张某可惜,昨日有言庚戌是朕正本命,未可致奠。
朕以其师臣旧德,首于藩邸辅导,遂定志而往」。
宰臣进而言曰:「陛下如此,过于唐太宗辰日哭张公谨也。
兹事不惟张某之幸,实为陛下圣德之美,乞宣付史馆,庶几光辉行远」。
上从之。
二月某日,皇帝出哭于外次,百官奉慰,哀荣之极,人臣少比。
初,公卜葬父母,遇《观》之《蛊》,卜者曰:「《易》所谓『干𥙿其父母,吉孰大焉』?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志』。
公将终身履之,贵而有寿」。
其后三师就第,十年弃事,养和绥福,得上九之象焉。
间岁一还郧乡,拜扫茔墓。
三世坟典,皆至极品,卜者「干𥙿」之说,不其信欤!
未薨前二日,犹之园墅。
晨起感疾,初不甚苦,方答亲客书简,俄而委顺。
起布衣,为王者师,三持化枢,再领台钺,任德爵之重,为典刑之老。
《易》之大有上吉,《》之五福向用,公皆全而履之,初无缺者。
初娶蒋氏,追封晋陵郡夫人
再娶黄氏,追封英国夫人
三娶冯氏,封舒国夫人
皆贤明婉静,仪诸中阃。
男子四人:长友直,任尚书刑部员外郎直史馆
友称,殿中丞
友正,将作监丞
友谊奉礼郎,蚤卒。
四女:长适工部郎中安稹,次适刑部员外郎集贤校理李昭遘,次适太常博士吕公孺,次适刑部郎中王素
适安氏、王氏者,先公而亡。
龟筮袭吉,日月有期,周咨家臣,参稽官阀,敢陈有觉之行,愿摛无愧之辞。
谨状。
乘石赋(名器无小,因礼为重。)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四、《宋景文集》卷四
物有因君而重,礼非以陋而轻。
伟介石之致用,由乘车而正名。
盘姿堂陛之间,始空国步;
踞重和銮之地,遂启乾行。
愚尝眇觌古经,深探圣意。
考上礼之云展,总群伦而咸萃。
求有大而必给,体有微而莫弃。
斯石也,所以贱而获举;
彼乘也,所以待而后备。
惟进退不失其正,仰奉帝仪;
非左右先为之容,自参国器。
有方不毁,匪德而隅。
既出类于瓦砾,敢较珍于瑾瑜。
履也非患,凭焉则无。
本匠石之载磨,发于穹谷;
保诗人之不转,迩及丹涂。
观夫触之孔坚,莹如增皎。
常抱璞以在下,罔自他而饬表。
厥容有扁,既接之于至尊;
其履不疑,故重之于虽小。
及夫庙朝有事,采物毕陈。
大辂俨而俟驾,华旒粲而承辰。
尔乃诏隶仆以进御,对皇居而肃振。
洗以示恭,肆夏爰回于步玉;
蹈而升驾,属车遂汎于清尘。
可谓勤王而后贵,执礼而相因。
彼击而拊者,乐律所谐;
嘉而肺者,民情攸启。
各著邦典,皆参治体。
然未若屹如帝所,迈投水以效忠;
密尔车前,类补天而赞礼。
不如是,追琢何取,平镌罔施。
贱目弗尚,多䃉见遗。
谅以延帝晖之戾止,辅国章之袆而。
简在王庭,实奉时行之典;
始于足下,居呈不磷之姿。
异夫元后有求,攸司是奉。
竦彼寅畏,格其虔巩。
故曰舍我兮,履之卑;
保我兮,用可重者也。
濮安懿王典礼劄子治平二年十月撰,不曾进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二三、《三续古文奇赏》卷八、《文编》卷一六、《古今图书集成》礼仪典卷二二八
臣伏见朝廷议濮安懿王典礼,两制礼官请称皇伯,中书之议以谓事体至大,理宜慎重,必合典故,方可施行,而皇伯之称,考于经史皆无所据。
方欲下三省百官、博访群议,以求其当,陛下屈意手诏中罢,而众论纷然,至今不已。
臣以谓众论虽多,其说不过有三:其一曰宜称皇伯者,是无稽之臆说也;
其二曰简宗庙致水灾者,是厚诬天人之言也;
其三曰不当用汉宣、哀为法,以干乱统纪者,是不广本末之论也。
臣请为陛下条例而辨之。
谨按《仪礼·丧服记》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
报者齐衰期也。
谓之降服,以明服可降,父母之名不可改也。
又按《开元》、《开宝礼》、国朝《五服年月》、《丧服令》皆云:「为人后者为其所生父齐衰,不杖期」。
盖以恩莫重于所生,故父母之名不可改;
义莫重于所继,故宁抑而降其服。
此圣人所制之礼,著之六经,以为万世法者,是中书之议所据依也。
若所谓称皇伯者,考于六经无之,方今国朝见行典礼及律令皆无之,自三代之后秦汉以来,诸帝由藩邸入继大统者亦皆无之,可谓无稽之臆说矣。
夫《仪礼》者圣人六经之文,《开元礼》者有唐三百年所用之礼,《开宝通礼》者圣宋百年所用之礼,《五服年月》及《丧服令》亦皆祖宗累朝所定、方今天下共行之制。
今议者皆弃而不用,直欲自用无稽之臆说,此所以不可施行也。
其二曰简宗庙致水灾者,臣伏以上天降灾,皆主人事,故自古圣王逢灾恐惧,多求阙政而修之,或自知过失而改悔之,庶几以塞天谴。
然皆须人事已著于下,则天谴为形于上。
今者濮王之议,本因两制礼官违经弃礼,用其无稽之臆说,欲定皇伯之称,中书疑其未可施行,乃考古今典礼,虽有明据,亦未敢自信而自专,方更求下外廷博议,而陛下遽诏中罢,欲使有司徐求典礼。
是则臣下慎重如此,人君谦畏如此,君臣不敢轻议妄举,而天遽谴怒杀人害物,此臣所谓厚诬天也。
议犹未决,仍罢不议,而便谓两统二父以致天灾者,厚诬人也。
其三引汉宣、哀之事者,臣谨按《汉书》宣帝父曰悼皇考,初称亲,谥曰悼,置奉邑寝园而已。
其后改亲称皇考,而立庙京师
皇考者亲之异名尔,皆子称其父之名也,汉儒初不以为非也。
元帝以后,贡禹韦玄成等始建毁庙之议,数十年间毁立不一。
至哀帝时大司徒平晏等百四十七人奏议,云:「亲谥曰悼,裁置奉邑,皆应经义」。
是不非宣帝史皇孙为亲也。
所谓应经义者,即《仪礼》云「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是也。
惟其立庙京师,乱汉祖宗昭穆,故等以谓两统二父非礼,宜毁也。
定陶恭王初但号共皇,立庙本国,师丹亦无所议。
至其后立庙京师,欲去定陶,不系以国,有进干汉统之渐,遂大非之。
议云,定陶恭皇谥号已前定议,不得复改,而但论立庙京师为不可尔。
然则称亲置园,皆汉儒所许,以为应经义者,惟去其国号、立庙京师则不可尔。
今言事者不究朝廷本议何事,不寻汉臣所非者何事,此臣故谓不原本末也。
中书之议本谓称皇伯无稽,而礼经有不改父名之义,方议名号犹未定,故尊崇之礼皆未及议。
而言事者便引汉去定陶国号、立庙京师之事厚诬朝廷,以为干乱大统,何其过论也!
夫去国号而立庙京师,以乱祖宗昭穆,此诚可非之事。
若果为此议,宜乎指臣等为奸邪之臣,而人主有过举之失矣。
其如陛下之意未尝及此,而中书亦初无此议,而言事者不原本末,过引汉世可非之事以为说,而外庭之臣又不审知朝廷本议如何,但见言事者云云,遂以为欲加非礼干乱统纪,信为然矣。
是以众口一辞,纷然不止,而言事者欲必遂其皇伯无稽之说,牵引天灾,恐迫人主,而中书守经执礼之义,反指以为奸邪之言。
朝廷以言事之臣礼当优容,不欲与之争辨,而外庭群论又不可家至而户晓,是非之礼不辨,上下之情不通,此所以呶呶而不止也。
夫为人后者既以所后为父矣,而圣人又存其所生父名者,非曲为之意也。
盖自有天地以来,未有无父而生之子也,既有父而生,则不可讳其所生矣。
夫无子者得以宗子为后,是礼之所许也,然安得无父而生之子以为后乎?
此圣人所以不讳无子者,立人之子以为后,亦不讳为人后者有父而生,盖不欺天、不诬人也。
故为人后者承其宗之重,任其子之事,而不得复归于本宗,其所生父母亦不得往与其事。
至于丧服,降而抑之,一切可以义断。
惟其父母之名不易者,理不可易也,易之则欺天而诬人矣。
子为父母服谓之正服,出为人后者为本生父母齐衰期,谓之降服,又为所后父斩衰三年,谓之义服。
今若以本生父为皇伯,则濮安懿王为从祖父,反为小功;
濮王夫人是本生嫡母也,反为义服;
自宗懿已下本生兄弟,于礼虽降,犹为大功。
是礼之齐衰期,今反为小功;
之正服,今反为义服。
上于濮王父也,反服小功;
于宗懿等兄弟也,反服大功。
此自古所以不称所生父为伯父叔父者,称之则礼制乖违,人伦错乱如此也。
伏惟陛下聪明睿圣,理无不烛,今众人之议如彼,中书之议如此,必将从众乎,则众议不见其可;
欲违众乎,则自古为国未有违众而能举事者。
愿陛下霈然下诏,明告中外,以皇伯无稽,决不可称,而今所欲定者正名号尔。
至于立庙京师干乱统纪之事,皆非朝廷本议,庶几群疑可释。
若知如此而犹以谓必称皇伯,则虽复生,不能复为之辨矣。
文相公辞起复使相河南嘉祐八年四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九六、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伏承光奉制书,起从哀次。
未皇驰贺,特辱贻函。
伏惟留守师相公望重󲦤绅,道高岩庙。
出处之际,系中外之重轻;
张有宜,兼将相之文武。
蔚为元老,柬在先朝。
虽孝性之隆,专守经而执礼
而权时之制,或以义而断恩。
副圣君仄席之思,见忠臣许国之急。
谅难遵于固避,幸勉屈于至情。
修方与苍生,同兹引领。
遽烦诲谕,但极感悰。
富相公(弼)枢密使嘉祐八年五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九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此者伏审光膺制命,登赞国机,涣号始行,群情胥悦。
伏惟枢密相公󲦤绅旧德,社稷元勋。
维石岩然,朝廷以为轻重;
长城隐若,中外系其安危。
向由执礼以居忧,重于至性之难夺,圣君仄席而劳想,枢庭虚位以待贤。
自闻召节之来归,故虽行路而相庆。
矧惟庸昧,早辱知怜,幸陪副贰之联,得企光尘之末。
赖庇冀逃于罪戾,望赐有过于苍黔。
敢谓谦撝,例贻诲翰。
罔知承命,但极感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