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禽滑釐”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数奇篇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八
禽滑釐问于子墨子曰。鲁氏有叔侄同处者。
叔曰无恒。侄曰数奇。
数奇强力能施。俭以厚人。
凡鲁氏有大事。父叔兄弟所不能集者。
数奇皆尽身以成之。亲戚之丧在野者。
数奇往葬之。姑姊妹之无主失时者。
数奇皆取而嫁之。其或不能自存者。
数奇买田宅以生养之。凡数奇之禄。
朋友故旧缌麻小功之亲。无不皆周也。
仕于齐。积功当迁。
辞不受。请以与其叔。
无恒因得官。远近之亲。
莫不欢以赖之。独无恒以为不足于己。
无恒有妾曰善佞。畜私夫以生子曰不类。
数奇爱不类如其子。无恒久乃告数奇曰。
不类非吾子。他人之子也。
汝勿以为弟。数奇惊曰。
叔父得无误乎。无恒曰。
吾察之详矣。有验存焉。
数奇之从父妹笑曰。孰不知之。
虽然。叔父之为人也无常心。
其后必悔。悔则兄受谤为不仁而弃弟矣。
盍请契焉。数奇以为然。
因质于无恒。无恒遂裂帛具书其然之故。
与数奇以为信。既而数奇仕于蜀。
无恒果复以不类为子。爱之加于初。
数奇至。固争之。
无恒大怒。告人曰。
帛书非吾意。数奇强我以为。
无恒恶数奇之不顺已也。毁而败之。
冀有恶名于时。数奇终不怨。
其自行如初。敢问为数奇者。
宜奈何而可。子墨子曰。
数奇絜身而去可也。问曰。
侄舍叔而去。义乎。
墨子曰。有大故。
虽子去父可也。叔侄何有。
古公欲立王季历太伯仲雍知之。
遂适吴不返。避嫡以成父志。
晋献公骊姬之谗。将立奚齐
太子申生不去。终被恶名。
雉经以死。且陷其父于恶。
公子重耳逃祸。卒有晋国
霸天下。故重耳为孝。
申生为恭。无恒之恶数奇也深矣。
不去。后必相残。
陷无恒于大恶。孰与去而皆全。
以追太伯仲雍重耳之迹而行乎。虽子逃父可也。
问曰。数奇可以不去而尽从无恒之所行耶。
曰。不可。
从道不从父。从义不从君。
况叔父乎。无恒之所行无恒也。
如皆从之。是陷无恒于恶。
数奇将何以立。禽滑釐以子墨子告于数奇。
数奇遂适东夷。东夷之俗大化。
庄子祠堂1078年11月19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一、《皇朝文鉴》卷八二、《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六、《观澜文集》乙集卷二二、《庄子翼》附录、《文章正宗》续集卷一六、《文编》卷五五、《文章辨体汇选》卷五九三、万历《兖州府志》卷三○、《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三九七、康熙《凤阳府志》卷三八、康熙《商邱县志》卷一四、乾隆《归德府志》卷二九、光绪《荷泽县志》卷一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庄子,蒙人也。
尝为蒙漆园吏
没千馀岁,而蒙未有祀之者。
县令秘书丞王兢始作祠堂,求文以为记。
谨按《史记》,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蹠》、《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此知庄子之粗者。
余以为庄子盖助孔子者,要不可以为法耳。
楚公出亡,而门者难之。
其仆操箠而骂曰:「隶也不力」。
门者出之。
事固有倒行而逆施者。
以仆为不爱公子,则不可;
以为事公之法,亦不可。
庄子之言,皆实予,而文不予,阳挤而阴助之,其正言盖无几。
至于诋訾孔子,未尝不微见其意。
其论天下道术,自墨翟禽滑釐、彭蒙、慎到田骈关尹老聃之徒,以至于其身,皆以为一家,而孔子不与,其尊之也至矣。
然余尝疑《盗蹠》、《渔父》,则若真诋孔子者,至于《让王》、《说剑》,皆浅陋不入于道。
反复观之,得其《寓言》之意终曰:「阳子居西游于秦,遇老子
老子曰:『而睢睢,而盱盱,而谁与居。
太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阳子居蹴然变容。
其往也,舍者将迎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
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去其《让王》、《说剑》、《渔父》、《盗蹠》四篇,以合于《列禦寇》之篇,曰:「列禦寇之齐,中道而反,曰:『吾惊焉,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
然后悟而笑曰:「是固一章也」。
庄子之言未终,而昧者剿之以入其言,余不可以不辨。
凡分章名篇,皆出于世俗,非庄子本意。
元丰元年十一月十九日记。
石庆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二、《淮海集》卷一九、《皇朝文鉴》卷一○○、《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三○、《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四、《四续古文奇赏》卷一二、《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八六
臣闻汉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
内修法度,外攘胡粤,封泰山,塞决河,朝廷多事。
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公孙贺、刘屈釐之属,皆以罪伏诛,其免者平津侯公孙弘牧丘侯石庆而已。
平津以贤良为举首,用经术取汉相,辩论有馀,习文法吏事,其免固宜。
牧丘鄙人耳,为相已非其分,又以全终,何也?
盖庆之终于相位,非其才智之足以自免也,事势之流相激使然而已矣。
何则?
夫君之与臣,犹阴之与阳也。
阴胜而僭阳,则发生之道缺;
阳胜而偪阴,则刻制之功亏。
僭实生偪,偪亦生僭,两者无有,是谓太和,万物以生,变化以成。
武帝即位之始,富于春秋,武安侯田鼢以肺腑为丞相,权移主上,上滋不平,特以太后之故,隐忍而不发。
当此之时,臣强君弱,阴胜而僭阳。
武安侯既死,上惩其事,尽收威柄于掌握之中,大臣取充位而已,稍不如意则痛法以绳之,自丞相以下,皆皇恐救过而不暇。
当此之时,君强臣弱,阳胜而偪阴。
夫豪杰之士类多自重,莫肯少杀其锋,鄙人则惟恐失之,无所不至也。
当君强臣弱、阳胜偪阴之时,虽有豪杰,安得而用?
虽用之,安得而终?
然则用之而终者,惟鄙人而后可也。
为相时,九卿更进用,事不关决于醇谨而已,在位九岁,无能有所正言
尝欲治上近臣,反受其过,上书乞骸骨,诏报反室,自以为得计,既而不知所为,复起视事。
呜呼,此其所以见容于武帝者欤?
终于相位,是田鼢之所致也,故曰事势之流相激使然而已矣。
然则平津之免何也?
弘之才术虽不与庆同日而语,至于朝奏暮议,开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公卿约议至上前,皆背其约以顺上旨,如此之类,则与相去为几何耶?
弘与为人不同,其所以获免者一也。
盖是时非特丞相也,如东方朔枚皋司马相如严助吾丘寿王朱买臣主父偃之属,号为左右亲幸之臣,而亦多以罪诛,唯相如称疾避事,不根持论,以此获免。
由是观之,武帝之廷臣,鄙人者多矣,岂特也哉?
淮南王谋反,惟惮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至说公孙弘等如发蒙耳」。
呜呼,如者,可谓豪杰之士也!
庄子 其四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三六、《北山小集》卷一三、《南宋文范》卷五三
庄子》之为书,既已小天地、遗万物、薄、累,其于扫除名教之迹,荡然无馀矣。
以谓吾之所言则近乎弃实有、著虚空,茫然无町畦,泊然绝物者,于此而无述焉,则天下后世几何而不惊且惑也。
故终之以《天下》之篇,而道术之所以辨也。
其曰古之道术有在是者,墨翟禽滑釐之枯槁也。
古之道术有在是者,宋钘尹文之救世也。
古之道术有在是者,彭蒙、田慎之去己也。
古之道术有在是者,关尹老聃之博大也。
古之道术有在是者,庄周之寂漠变化也。
五者小大不同,其为一偏一也。
老庄之道既自列于一偏,而孔子之道独不列于其间,呜呼!
此以见庄子之深知孔氏也。
非知孔氏也,深于道故也。
孔子之道包是五者,施于天下,或藏之以神其用,或裁之以见于事,故迹虽遍于天下,人为之敝,有时而极,然关百王、贯万世而终莫能违之者,道备故也。
庄子所以不列于道术之一偏也。
尝窃譬之,水之在天下,合而为海,放而为江、河、淮、济,衍而为百川,潴而为陂泽,酾而为沟浍。
道术之在天下亦犹是也。
海之于沟浍,小大有间矣,其为水之一偏一也。
孔子之道,水也,蒸为云气,升为雨露,以济以溉,以滋以濯,盖取于河海、百川、陂浍而用之耳矣。
谁谓庄子非孔氏而绝中道哉!
复斋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八二、《斐然集》卷二一
性不动而情或迁,迁者善欤?
曰:因物有迁,古训非之,安得谓之善?
然则恶欤?
曰:见善则迁,圣人所取,安得谓之恶?
夫一言而两趣,片语而数义,奚适不然,顾用之如何尔。
莫至乎道之为名,而曰君子道长,小人道忧;
莫中乎极之为道,而皇极六极,皆号之极焉
是故让一也,不善用则之、哙希而披其身;
俭一也,大禹恶衣菲食,孔子无间然,墨翟禽滑釐勤苦大觳,其行难为,而天下不堪也。
子沈子谓子胡子曰:「古之学者目有铭戒,耳有弦诵琴瑟,躬有佩玉之节,皆所以闲情而忍性,正志而帅气度也。
作斋房,诗于是,书于是,游息于是,榜之曰复。
盖欲顾名思义也,愿遂闻复之说,又将玩其文而既其实焉」。
予曰:复之说,是亦不一而足者,可不慎欤?
知吾违仁,汲汲焉反之如不及者,复也。
知不善之不可再而再焉者,亦复也。
是吾所谓一言而两趣者也。
复其可复,不复其所不可复,斯则真复,而吾所谓善用者也。
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孟子曰:「汤武反之也」。
呜呼,有能一日用其力于复者乎?
累名则悲权势之不尤,贪利则忧货财之不多,溺于嗜欲,屈于威武,则荒乎其求,慄乎其居。
一者为病,方寸外驰,灵台虽存而神者不守之人也,于复远矣。
虽然,亦岂诚远也哉!
使其幡然致克,视听言动,必礼之循。
其用力也,如上汲,如还辕,如旋其面目,则向之远者一念而近。
于此四用,以我命我,于彼四病,以物付物。
之人之于仁也,若赤子之趋其亲,若旅人之赴其家,惟恐其弗至也。
而其道日进,德日升,犹日月之经乎太虚,不离其次舍也。
犹水气上腾,为云汉,为雨露,播乎万物而归乎其元,未始不复也。
子沈子默堂之高弟,而默堂龟山之回骞也,其授受不差,而训明有素矣。
子沈子之潜心也久矣,尚奚待予言?
虽然,予方从事于此,请尝试言之,如向之云云者,不以进所厌饫为渎,相与终日乾乾,复而不厌,以致切磋之益,不亦可乎?
列子辩下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五、《方舟集》卷一三
孟子距杨、墨,以杨近墨远,为序于儒,以杨为为我之学,一毫不拔于天下可也。
禽滑釐对朱之言,则以墨翟大禹为为人之学,老聃关尹为为己之学,似以朱况于黄帝关尹,此列子之有取也。
刘向云《杨子》之篇唯贵放逸,与《力命篇》乖背,岂放逸近道乎?
其何以近于儒?
不然,力命自力命,放逸自放逸耳,必有能辩之者。
庚申召对劄子 其一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二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五二
起州县俗吏,以文史小技受知明主,遍尘清近。
人所恃者权贵,臣所恃者君父。
虽人言排诋,无所不至,然圣恩记忆,久而未衰。
复随弓旌,来觐旒冕,敢陈瞽言以献。
臣惟国家三数年来,凶相弄权,以富彊自诡,辅圣天子而行霸政,为天下宰而设骗局。
朝野之人相与窃议曰:相非相,狙也;
政事堂政事堂,垄断也。
其所操之术,所行之事,适足以殄民蹙国,安能富强?
一旦陛下赫然震怒,逐而出之,内出白麻,魁柄改属,国人皆喜曰:是名父子也,甲科郎也,必有以慰人心、纾国难者。
而又不然,天下怨凶相入骨髓,屈釐厨车、元载臭袜未足塞责,而卵翼覆护,台简屡上,不伤毫毛。
天下大事当合天下之贤隽共图之,而所汲引,所拔擢,不过于平昔绸缪相结纳三数人。
凡不能附丽者,无雅素者,或貌敬心疏,或文与而实不与,专引狂生吻士为更阑夜半之客,固已失士望矣。
及集百官廷议移跸,大失天下之望,国事愈趋于坏,不可收拾。
《语》有云:「既往不咎」。
臣之所言,颇咎既往,多谈奚益,请为陛下试条舍旧图新之策。
臣闻国以危惧存,以佚乐亡,以奋发强,以玩弛弱。
方其危惧而奋发也,必悔艾,必忧勤,亡者可存,弱者可强。
及其佚乐而玩弛也,悔者忘,勤者怠,而成败祸福始相寻于无穷矣。
去岁祸,亘古未有,凡娄宿无木所未至之地,兽蹄鸟迹皆至焉。
祗发之忧,近在眉睫。
天锡陛下勇智,下诏罪己。
前代帝王有终始以卢杞清忠者,有终始以为谨信者,陛下英明果断,或窜逐,或疏远,如弃涕唾。
于斯时也,天子危惧奋发于上,旬宣之臣朝闻夕引,有母不敢顾,躬擐甲胄,往来指授于矢石之间;
将帅之臣、城郭封疆之臣,或扼险燔梁,或撄城坚壁,力战死守于边塞之外。
然后虏之游魂者无噍类,而中国礼乐衣冠之统几绝而复续,岂非君臣上下危惧奋发而然欤!
臣有今之所以私忧而过计者,近里之郡邑稍复矣,并边之藩篱稍葺矣,交、广之覆出者遁去矣,河南之佥摘者向北矣,连以捷告矣,熙事成而岁有矣,爱吾君者皆曰,向之危惧者得无趋于佚乐乎?
向之奋发者得无转为玩弛乎?
窜逐者安知不重迁移乎?
疏远者安知不复亲近乎?
虽无此事,然有此理。
古人请释楚以为外惧,先正李沆不愿真宗皇帝与虏和亲,其虑远矣。
臣不胜大愿,愿陛下毋忘胡马饮江时,愿大臣毋忘入峡时,毋忘汉阳舟中时,毋忘咸宁道间与白鹿矶时。
猃狁孔炽而周兴呼韩来朝而汉衰,永失而赵卨吕公著之言见思,澶渊归而彭年、钦若之谀获售,然则必持胜,必虑患,必亲君子,必远小人,非吾君责乎?
谢安能走苻坚而暮年有谗其之叹,裴度能缚元济而晚节贻浮沉之议,寇准能赞亲征而不能不傅会天书,王旦能致太平而不能谏东封、西祀,然则必弼违,必格非,必为群公先正所不能为,非大臣责乎?
王羲之讥诸贤以清谈废务,浮文妨要,先朝用杨时为给谏,或者尚有不言防秋、不言炮石之诮,然则先急政要务,后薄物细故,非士大夫责乎?
臣虽老悖,一念忧爱,狂言望择,惟陛下裁幸。
取进止。
竟宁铜雁足镫诗用厉樊谢韵三首寄六舟上人 其三 戊戌 清 · 何绍基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六
江南山色青逶迤,六舟昔晤西湖垂。
口谭目测发幽奇,目如离朱骨釐
新安主人罢赋诗,彝釴粲列连栭楣。
子由亭接宣平祠,与客薄游镫偶携。
吾师谛视审岁时,竟宁字如镫在帷。
建安未造未有期,沿谬嗟同蚁附脂。
中年手眼及未衰,逢山访碑如采芝。
传镫幸遇轻骨肌,缩身入镫化为儿。
金石古魂鷇㝅之,神针挥剔究发丝,沈垢冰解字画锥。
别来几更花月令,珍拓频贻读难竟。
我迟作荅时自儆,久要坚比金错性。
图中古德身清净,恍至吾斋摇麈柄,笑比晋环一在郑。
安得八万四千镫,一镫一师长合评。
大千传作镫光佛,不须别铸黄金供赏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