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圣贤高士传 其十五 老子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二
良贾深藏,外形若虚。
君子盛德,容貌若不足(《史记·老子传》索隐)
圣贤高士传 其十六 关令尹喜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二
关令尹喜,州大夫也,善内学星辰服食。
老子西游,先见气,物色遮之,果得老子
老子为著书,因与老子之流沙西,服巨胜实,莫知所终(《御览》五百九。)
圣贤高士传 其三十四 庄周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二
庄周少学老子梁惠王时为蒙县漆园吏,以卑贱不肯仕,楚威王以百金聘周,周方钓于濮水之上,曰:「楚有龟,死三千岁矣,今巾笥而藏之于庙堂之上。
此龟宁生而掉尾途中耳。
子往矣!
吾方掉尾于途中」。
齐齐宣王又以千金之币迎周为相,曰:「子不见郊祭之牺牛乎?
衣以文绣,食以刍菽,及其牵入太庙,欲为孤豚,其可得乎」?
遂终身不仕(《艺文类聚》三十六)
圣贤高士传 其三十九 河上公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二
河上公,不知何许人也。
谓之丈人,隐德无言,无德而称焉,安丘先生等从之,修其(《御览》五百十)
圣贤高士传 其四十六 尚长禽庆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二
尚长字子平禽庆字子夏,二人相善。
隐避不仕王莽,长通《易》、《老子》,安贫乐道,好事者更馈遗,辄受之,自足还余,如有不取也。
举措必于中和。
司空王邑辟之连年,乃欲荐之于,固辞乃止。
遂求退,读《易》至《损益》卦,喟然叹曰:「吾知富贵不如贫贱,未知存何如亡尔。
为子嫁娶毕,敕家事断之,勿复相关,当如我死矣」。
是后肆意与同好游五岳名山,遂不知所在(《艺文类聚》三十六)
母夫人张氏传 曹魏 · 钟会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五
夫人张氏,字昌蒲太原兹氏人太傅定陵成侯之命妇也。
长吏二千石
夫人少丧父母,充成侯家,修身正行,非礼不动,为上下所称述。
贵妾孙氏,摄嫡专家,心害其贤,数谗毁,无所不至。
孙氏辨博有智巧,言足以饰非文过,然竟不能伤也。
及妊娠,愈更嫉妒,乃置药食中。
夫人中食,觉而吐之,瞑眩者数日。
或曰:「何不向公言之」?
答曰:「嫡庶相害,破家危国,古今以为鉴诫。
假如公信我,众谁能明其事?
彼以心度我,谓我必言,固将先我;
事由彼发,顾不快邪」!
遂称疾不见。
孙氏果谓成侯曰:「妾欲其得男,故饮以得男之药,反谓毒之」。
成侯曰:「得男药佳事,暗于食中与人,非人情也」。
遂讯侍者具服,孙氏由是得罪出。
成侯问夫人:「何能不言」?
夫人言其故,成侯大惊,益以此贤之。
黄初六年生会,恩宠愈隆,成侯既出孙氏,更纳正嫡贾氏。
夫人性矜严,明于教训。
会虽童稚,勤见规诲。
年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十二诵《春秋左氏传》、《国语》,十三诵《周礼》、《礼记》,十四诵成侯《易记》,十五使入太学,问四方奇文异训。
谓会曰:「学猥则倦,倦则意怠。
吾惧汝之意怠,故以渐训汝」。
今可以独学矣,雅好书籍,涉历众书,特好《易》、《老子》。
每读《易》,孔子说「鸣鹤在阴,劳谦君子,藉用白茅,不出户庭」之义,每使会反覆读之,曰:「《易》三百馀爻,仲尼特说此者,以谦恭慎密,枢机之发,行已至要,荣身所由故也。
顺斯术以往,足为君子矣」。
正始八年,会为尚书郎
夫人执会手而诲之曰:「汝弱冠见叙,人情不能不自足,则损在其中矣。
勉思其戒」。
是时大将军曹爽专朝政,日纵酒沈醉,会兄侍中毓宴还,言其事。
夫人曰:「乐则乐矣,然难久也。
居上不骄,制节谨度,然后乃无危溢之患。
今奢僭若此,非长守富贵之道」。
嘉平元年,车驾朝高平陵,会为中书郎从行。
相国文侯始举兵,众人恐惧,而夫人自若。
中书令刘放侍郎卫瓘夏侯和等家皆怪,问夫人:「一子在危难之中,何能无忧」?
答曰:「大将军奢僭无度,吾常疑其不安。
太傅义不危国,必为大将军举耳。
吾儿在帝侧何忧?
闻且出兵,无他重器,其势必不久战」。
果如其言,一时称明。
会历机密十余年,颇豫政谋。
夫人谓曰:「昔范氏少子为赵简子设代邾之计,事从民悦,可谓功矣。
然其母以为乘伪作诈,末业鄙事,必不能久。
其识本深远,非近人所言。
常乐其为人。
汝居心正,吾知免矣,但当修所志,以辅益时化,不忝先人耳」。
常言:「人谁能皆体自然,但力行不倦,抑亦其次。
虽接鄙贼,必以言信,取与之间,分画分明」。
或问此无乃小乎。
答曰:「君子之行,皆积小以致高大。
若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此乃小人之事耳。
希通慕大者,吾所不好」。
会自幼小,衣不过青绀,亲营家事,自知恭检。
然见得思义,临财必让。
会前后赐钱帛数百万计,悉送供公家之用,一无所取。
年五十有九,甘露二年二月暴疾薨。
比葬,天子有手诏,命大将军高都侯厚加赗赠,丧事无巨细,一皆供给。
议者以为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所谓外命妇也。
依《春秋》成风定姒之义,宜崇典礼,不得总称妾名。
于是称成侯命妇。
殡葬之事,有取于古制,礼也(《魏志·锤会传》注此篇张溥误分为二,又略见《御览》二百二十,又六百十三)
嵇康四首(一作答弟叔夜。) 其一 曹魏 · 嵇喜
华堂临浚沼,灵芝茂清泉。
仰瞻春禽翔,俯察绿水滨。
逍遥步兰渚,感物怀古人。
李叟周朝庄生漆园
时至忽蝉蜕,变化无常端(○嵇康集一。《诗纪》十八。)
头责子羽 西晋 · 张敏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
余友有秦生者,虽有姊夫之尊,少而狎焉。
同时好昵有太原温长仁颙、颍川景伯寓、范阳张茂先华上郡刘文生许、南阳邹润甫湛河南郑思渊诩,数年之中继踵登朝,而此贤身处陋巷,屡沽而无善价,亢志自若,终不衰堕,为之慨然。
又怪诸贤既已在位,曾无伐木嘤鸣之声,甚违弹冠之义。
故因秦生容貌之盛,为头责之文以戏之,并以嘲六子焉。
虽似谐谑,实有兴也。
其文曰:
维泰始元年,头责子羽曰:「吾托子为头,万有馀日矣。
大块禀我以精,造我以形。
我为子植发肤,置鼻耳,安眉须,插牙齿,眸子摛光,双观隆起;
每至出入人间,遨游市里,行者辟易,坐者竦跽;
或称君侯,或言将军,奉手倾侧,伫立崎岖;
如此者,故我形之足伟也。
子冠冕不戴,金银不佩,钗以当笄,帢合以代帼,旨味弗尝,食茹菜,隈摧园间,粪壤污黑,岁莫年过,曾不自悔;
子厌我于形容,我贱子乎意态:若此者乎,必子行己之累也。
子遇我如雠,我视子如仇,居常不乐,两者俱忧,何其鄙哉!
子欲为仁贤也,则当如皋陶后稷巫咸伊陟,保乂王家,永见封殖。
子欲为名高也,则当如许由、子臧、卞随务光洗耳逃禄,千岁流芳。
子欲为游说也,则当如陈轸蒯通、陆生、邓公,转祸为福,令辞从容。
子欲为进趣也,则当如贾生之求试,终军之请使,砥砺锋颖,以干王事,子欲为恬淡也。
则当如老聃之守一,庄周之自逸,廓然离俗,志凌云日。
子欲为隐遁也,则当如荣期带索,渔父之瀺灂,栖迟神丘,垂饵巨壑:此一介之所以显身成名者也。
今子上不希道德,中不效儒墨,块然穷贱,守此愚惑。
察子之情,观子之志,退不能为处士,进无望于三事,而徒玩日劳形,习为常人之所喜,不亦过乎」!
是子羽愀然深念而对曰:「凡所教敕,谨闻命矣。
以受性拘系,不间礼义,设以天幸,为子所寄,今欲使吾为忠也,即当如伍胥屈平
欲使吾为信也,则当杀身以成名。
欲使吾为介节邪?
则当赴水火以全贞:此四者,子之所忌,故吾不敢造意」。
头曰:「子所谓天刑地网刚德之尤,不登山抱木则褰裳赴流。
吾欲告尔以养性,诲尔以优游,而与虮虱同情,不听我谋,悲哉!
俱寓人体,而独为子头,且拟人其伦,喻子侪偶。
子不如太原温《禺百》、颍川荀寓、范阳张华上郡刘许、南阳邹湛河南郑诩,此数子者,或謇吃无宫商,或尪陋希言语,或淹伊多姿态,或驒騱少智谞,或口如含胶饴,或头如巾齑杵,而犹文采可观,意思详序,攀龙附凤,并登天府
舐痔得车,沈渊得珠;
岂若夫子徒令唇舌腐烂、手足沾濡哉!
居有事之世,而耻为权谋,譬犹凿池抱瓮,难以求富。
嗟乎子羽,何异牢槛之熊、深阱之虎、石间饥蟹,窦中之鼠?
事力虽勤,见功甚苦。
宜其拳局煎蹙,至老无所希也。
支离其形,犹能不困,非命也夫?
岂与夫子同处也(《世说·排调篇》注引《敏集》。又见《艺文类聚》十七。)」?
石季伦 西晋 · 嵇绍
 押职韵
人生禀五常,中和为至德。
嗜欲虽不同,伐生所不识。
仁者安其身,不为外物惑。
事故诚多端,未若酒之贼。
内以损性命,烦辞伤轨则。
屡饮致疲怠,清和自否塞。
阳坚败楚军,长夜倾宗国。
诗书著明戒,量体节饮食。
远希寿,虚心处冲默。
茹芝味醴泉,何为昏酒色(○《文选》二十三。《类聚》二十三。《诗纪》三十。)
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 西晋 · 孙楚
 押词韵第八部
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
倾城追送,饯我千里道。
三命皆有极,咄嗟安可保。
莫大于殇子,犹为夭。
吉凶如纠纆,忧喜相纷绕。
天地为我垆,万物一何小。
达人垂大观,诫此苦不早。
乖离即长衢,惆怅盈怀抱。
孰能察其心,鉴之以苍昊。
齐契在今朝,守之与偕老(○《文选》二十。日本延喜十三年刻《文选》残页。文章正宗二十九。《诗纪》三十。又《类聚》二十九作征西官属送别诗。引草、道、抱三韵。《初学记》十八作征西官属于陟阳候祖道诗。引草、道二韵。苕溪渔隐业话二引保一韵。)
嵇茂齐李善注引干宝《晋纪》以为吕安《与嵇康书》。) 西晋 · 赵至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七、文选卷四十三
白:昔李叟入秦,及关而叹;
梁生适越,登岳长谣。
夫以嘉遁之举,犹怀恋恨,况乎不得已者哉!
惟别之后,离群独游,背荣宴,辞伦好,经迥路,涉沙漠。
鸣鸡戒旦,则飘尔晨征
日薄西山,则马首靡托。
寻历曲阻,则沈思纡结,乘高远眺,则山川悠隔。
或乃回飙狂厉,白日寝光,踦岖交错,陵隰相望。
徘徊九皋之内,慷慨重阜之巅,进无所依,退无所据,涉泽求蹊,披榛觅路,啸咏沟渠,良不可度,斯亦行路之艰难,然非吾心之所惧也。
至若兰茝倾顿,桂林移植,根萌未树,牙浅弦急,常恐风波潜骇,危机,斯所以怵惕于长衢,按辔而叹息也。
又北土之性,难以托根,投人夜光,鲜不按剑
今将植橘柚于玄朔,蒂华藕于脩陵,表龙章于裸壤,奏韶舞于聋俗,固难以取贵矣。
夫物不我贵,则莫之与;
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飘飖远游之士,托身无人之乡,揔辔遐路,则有前言之艰;
悬鞍陋宇,则有后虑之戒;
朝霞启晖,则身疲于遄征;
太阳戢曜,则情劬于夕惕;
肆目平隰,则辽廓而无睹;
极听脩原,则淹寂而无闻。
吁其悲矣!
心伤悴矣!
然后乃知步骤之士,不足为贵也。
若乃顾影中原,愤气云踊,哀物悼世,激情风烈,龙睇大野,虎啸六合,猛气纷纭,雄心四据,思蹑云梯,横奋八极,披艰扫秽,荡海夷岳,蹴昆崙使西倒,蹋太山东覆,平涤九区,恢维宇宙,斯亦吾之鄙愿也。
时不我与,垂翼远逝,锋钜靡加,翅翮摧屈,自非知命,谁能不愤悒者哉!
吾子植根芳苑,擢秀清流,布叶华崖,飞藻云肆,俯据潜龙之渊,仰荫栖凤之林,荣曜眩其前,艳色饵其后,良俦交其左,声名驰其右,翱翔伦党之间,弄姿帷房之里,从容顾眄,绰有馀裕,俯仰吟啸,自以为得志矣,岂能与吾同大丈夫之忧乐者哉!
去矣嵇生,永离隔矣!
焭焭飘寄,临沙漠矣!
悠悠三千,路难涉矣!
携手之期,邈无日矣!
思心弥结,谁云释矣!
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身虽胡越,意存断金。
各敬尔仪,敦履璞沈,繁华流荡,君子弗钦,临书悢然,知复何云!
王弼 西晋 · 何劭
 出处:全晋文卷十八
幼而察慧,年十馀,好老氏,通辩能言。
父业,为书郎
裴徽吏部郎未弱冠,往造焉。
一见而异之,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也,然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者何」?
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
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无所不足」。
寻亦为傅嘏所知。
于时何晏吏部尚书,甚奇,叹之曰:「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
正始中黄门侍郎累缺。
既用贾充裴秀朱整,又议用
丁谧争衡,致高邑王黎于曹爽用黎。
于是以台郎
初除,觐,请间,为屏左右,而与论道,移时无所他及,以此嗤之。
专朝政,党与共相进用,通俊不治名高。
寻黎无几时病亡,王沈代黎,遂不得在门下,为之叹恨。
在台既浅,事功亦雅非所长,益不留意焉。
淮南刘陶善论纵横,为当进所推。
每与语,常屈
天才卓出,当其所得,莫能夺也。
性和理(《艺文类聚》七十四作「性好𢎪理」。),乐游宴,解音律,善投壶。
其论道傅会文辞,不如何晏,自然有所拔得,多也。
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
钟会善,论议以校练为家,然每服弼之高致。
何晏以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其论甚精,钟会等述之。
与不同,以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
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
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者也。
今以其无累,便谓不复应物,失之多矣。
注《易》,颍川荀融《大衍义》。
答其意,白书以戏之曰:「夫明足以寻极幽微,而不能去自然之性。
颜子之量,孔父之所预在,然遇之不能无乐,丧之不能无哀。
又常狭斯人,以为未能以情从理者也,而今乃知自然之不可革。
足下之量,虽已定乎胸怀之内,然而隔逾旬朔,何其相思之多乎?
尼父之于颜子,可以无大过矣」。
注《老子》,为之指略,致有理统。
注《道略论》、注《易》,往往有高丽言。
太原王济好谈,病《老》《庄》,常云:「见《易》注,所悟者多」。
为人浅而不识物情,初与王黎、荀融善,黎夺其黄门郎,于是恨黎,与亦不终。
正始十年曹爽废,以公事免。
其秋遇疠疾亡,时年二十四,无子绝嗣。
之卒也,晋景王闻之,嗟叹者累日,其为高识所惜如此(《魏志·钟会传》注。案:《世说·文学篇》注引《别传》,其文小异。)
汉高祖功臣 西晋 · 陆机
 出处:全晋文、文选卷四十七
相国文终侯萧何,相国平阳懿侯曹参太子少傅文成侯张良丞相曲逆献侯阳武陈平楚王淮阴韩信梁王昌邑彭越淮南王黥布赵景王大梁张耳韩王韩信燕王卢绾长沙文王吴芮荆王刘贾太傅安国懿侯王陵左丞相武侯周勃,相国舞阳侯樊哙右丞相曲周景侯高阳郦商太仆汝阴文侯夏侯婴丞相颍阴懿侯睢阳灌婴,代丞相阳陵景侯傅宽车骑将军肃侯靳歙,大行广野君高阳郦食其中郎建信侯刘敬太中大夫陆贾太子太傅稷嗣君叔孙通魏无知护军中尉随何,新成三老董公辕生将军纪信御史大夫周苛平国君侯公,右三十一人,与定天下社稷者也。
颂曰:
芒芒宇宙,上墋下黩。
波振四海,尘飞五岳。
九服徘徊,三灵改卜
赫矣高祖,肇载天禄。
沈迹中乡,飞名帝录。
庆云应辉,皇阶授木。
龙兴泗滨,虎啸丰谷。
彤云昼聚,素灵夜哭。
金精仍颓,朱光以渥。
万邦宅心,骏民效足
堂堂萧公,王迹是因。
绸缪睿后,无竞维人。
外济六师,内抚三秦。
拔奇夷难,迈德振民。
体国垂制,上穆下亲。
名盖群后,是谓宗臣。
阳乐道,在变则通。
爰渊爰嘿,有此武功。
长驱河朔,电击壤东。
协策淮阴,亚迹萧公。
文成作师,通幽洞冥
永言配命,因心则灵。
穷神观化,望影揣情
鬼无隐谋,物无遁形。
武关是辟,鸿门是宁。
随难荥阳,即谋下邑
销印惎废,推齐劝立。
运筹固陵定策东袭。
三王从风,五侯允集
霸楚寔丧,皇汉凯入。
怡颜高览弥翼凤戢。
托迹辞世却粒
曲逆宏达,好谋能深。
游精杳漠神迹是寻。
重玄匪奥,九地匪沈。
伐谋先兆,挤响于音。
奇谋六奋,嘉虑四回。
规主于足,离项于怀。
格人乃谢,楚翼寔摧。
韩王窘执,胡马洞开。
迎文以谋,哭高以哀。
灼灼淮阴,灵武冠世
策出无方,思入神契
奋臂云兴腾迹虎噬
凌险必夷,摧刚则脆。
肇谋汉滨,还定渭表。
京索既扼,引师北讨。
济河夷魏,登山灭赵。
威亮火烈,势踰风扫。
拾代如遗,偃齐犹草。
二州肃清,四邦咸举。
乃眷北燕,遂表东海
克灭龙且,爰取其旅。
刘项悬命,人谋是与。
念功惟德,辞通绝楚。
彭越观时,韬迹匿光
人具尔瞻,翼尔鹰扬
威凌楚域,质委汉王
靖难河济,即宫旧梁。
烈烈黥布眈眈其眄。
名冠彊楚,锋犹骇电。
睹几蝉蜕,悟主革面
肇彼枭风,翻为我扇。
天命方辑,王在东夏
矫矫三雄,至于垓下
元凶既夷,宠禄来假。
保大全祚,非德孰可?
谋之不臧,舍福取祸。
张耳之贤,有声梁魏。
士也罔极,自诒伊愧。
俯思旧恩,仰察五纬。
脱迹违难,披榛来洎。
改策西秦,报辱北冀。
悴叶更辉,枯条以肄。
王信韩孽,宅土开疆
我图尔才,越迁晋阳
卢绾自微,婉娈我皇。
跨功踰德,祚尔辉章。
人之贪祸,宁为乱亡。
吴芮之王,祚由梅鋗
功微势弱,世载忠贤。
肃肃荆王,董我三军。
我图四方,殷荐其勋。
庸亲作劳,旧楚是分。
往践厥宇,大启淮坟。
安国违亲,悠悠我思。
依依哲母,既明且慈。
引身伏剑,永言之。
淑人君子,实邦之基。
义形于色,愤发于辞。
主亡与亡,末命是期。
绛侯质木,多略寡言。
曾是忠勇,惟帝攸叹。
云骛灵丘,景逸上兰。
平代禽狶,奄有燕韩。
宁乱以武,毙吕以权。
涤秽紫宫,徵帝太原
实惟太尉,刘宗以安。
挟功震主,自古所难
勋耀上代,身终下藩。
舞阳道迎,延帝幽薮。
宣力王室,匪惟厥武。
揔干鸿门披闼帝宇。
耸颜诮项,掩泪悟主
曲周之进,于其哲兄
俾率尔徒,从王于征
振威龙蜕,摅武庸城。
六师寔因,克荼禽黥。
猗欤汝阴绰绰有裕
戎轩肇迹来附
马烦辔殆,不释拥树。
皇储时乂,平城有谋。
颍阴锐敏,屡为军锋
奋戈东城,禽项定功
乘风藉响,高步长江
收吴引淮,光启于东。
阳陵之勋,元帅是承。
信武薄伐,扬节江陵
夷王殄国,俾乱作惩。
恢恢广野,诞节令图。
进谒嘉谋,退守名都。
东窥白马,北距飞狐。
即仓敖庚,据险三涂。
輶轩东践,汉风载徂。
身死于齐,非说之辜。
我皇寔念,言祚尔孤。
建信委辂,被褐献宝
指明周汉,铨时论道。
移帝伊洛,定都酆镐
柔远镇迩,寔敬攸考。
抑抑陆生,知言之贯。
往制劲越,来访皇汉。
附会,夷凶剪乱。
所谓伊人,邦家之彦。
百王之极,旧章靡存。
汉德虽朗,朝仪则昏。
稷嗣制礼,下肃上尊。
穆穆帝典,焕其盈门。
风睎三代,宪流后昆。
无知睿敏,独昭奇迹
察侔萧相,贶同师锡
随何,因资于敌。
纾汉披楚,唯生之绩。
皤皤董叟,谋我平阴
三军缟素,天下归心。
袁生秀朗沈心善照。
汉旆南振。
楚威自挠,大略渊回,元功响效。
邈哉惟人,识之妙。
纪信诳项,轺轩是乘。
摄齐赴节,用死孰惩。
身与烟消,名与风兴。
周苛慷慨,心若怀冰。
刑可以暴,志不可凌。
贞轨偕没,亮迹双升。
帝畴尔庸,后嗣是膺。
天地虽顺,王心有违。
怀亲望楚,永言长悲。
侯公伏轼,皇媪来归。
是谓平国,宠命有辉。
震风过物,清浊效响。
大人于兴,利在攸往。
弘海者川,崇山惟壤。
韶护错音,衮龙比象。
明明众哲,同济天网。
剑宣其利,鉴献其朗。
文武四充,汉祚克广,悠悠遐风,千载是仰。
登遐颂 其一 郊间人 西晋 · 陆云
四言诗 押真韵 出处:全晋文
夫死生存亡,二理之已然者也。而世有神仙登遐之言,千岁不死之寿,其详固难得而精矣。列仙之道,作者既集,而登遐未有焉。庄周有言:「我试妄言之,子试妄听之。」彼之有无,盖难以理求;我之妄听,顾可以言寄之,遂为颂云尔。
渊哉郊间,怀宝采薪。
媚兹伯阳,常道是夤。
俯翼遂周,携手入秦。
遗物执一,妙世颐神。
思我玄流,浩若无津。
祖考颂 西晋 · 陆云
 出处:全晋文
云之世族,承黄虞之苗绪,裔灵根之遗芳,用能枝播千条,颖振万叶。
繁衍固于三代,飨祀存乎百世,岂非皇庆之积祜,神明之殷祥者哉!
在周之衰,有妫之后,将育于姜,而贞龟发鸣凤之兆,周史表观国之繇,故能光宇营丘,奄有东海,支庶蕃庑,而胤祚昌大矣。
遭世多难,子孙荡析,逐于南土。
烈祖丞相邵侯显考大司马武侯明德睿哲,□雄特秀,固上天所以继迹前期,惠成□顾者也。
是以有吴云兴,而邵侯龙见,遂风腾堣,电继荆楚
运筹制胜,底定经略
文德光宣,武功四克。
乃作台衡,以御于王政。
天罔与先代比隆,义问与前修接响。
固所谓汪洋浩浩,不世出者哉。
武侯以光远之度,袭重规之范;
宣朗之明,照曾晖之景。
故寅亮枢极,则万物谆曜,缉熙有邦,而宇内恪居。
及至中叶,乱曰虎臣,绥援既集,而大难时弭。
德济封域之内,威扬函夏之表,遂仍世作宰,淳曜祖业,车实袭轨,裘不改带,元勋炳于光国洪烈著于隆家。
考德计功,比之前代,未有茂于此者也。
是以小子敢慕徽猷,钦述芳烈,虽不足以当朱弦之一唱,发清庙之三叹,盖尔臣子之遗恩,罔极之所处也。
乃作颂曰:
悠悠圣绪,上帝是临。
世笃其猷,于显徽音。
神风往播,福禄来寻。
灵根既茂,万叶垂林。
繁盛海堣,颖宁汉阴。
既曰宁止,芳祐允淑。
乃步斯谆,降神有陆。
赫矣二公,应期载育。
明明邵侯,允哲允谋睿心昭德,淑问宣猷。
如日之升,如川之流。
炎精既颓,黄辉炳焕。
光宅海邦,大造江汉
王于出征,二公斯难。
长驱致居,九有有判。
咸黜凶丑,区域宁晏
天禄未终,大命有集。
卜食东夏,元龟既袭。
聿来耶宫,作蕃旧邑。
公徒斯振,帝旅凯入。
于变时雍,神道经始。
肃肃九命,永言徽止。
公拜稽首,对扬天子。
猗欤盛欤,邵侯有作。
我考纂戎,爰究爰度。
远除寻轨,崇基式廓。
昭明有家,祖庙奕奕。
中叶虎臣,称乱西秦
灵旆电挥,伐鼓霆震。
会朝哀举,征不浃辰。
遐风远埽,万里无尘。
有族斯祐,念功在兹。
衮衣之宜,遂作上司。
台光增朗,方险载夷。
穆矣晖章,有吴之期。
我祖我考,受言藏之。
晔晔藻裳,再命同服。
騑騑四牡,二世方毂。
分圭比瑞,天秩底禄。
公堂峻趾,华构重屋。
昔在二伊,于殷有声。
在汉之兴,亦曰
惟祖惟考,履贞大亨。
邈彼披阳,追踪阿衡
骏惠雨施,景润云行。
洋洋玄化,功济其民。
风驰海表,光被岳滨。
二后重规,世有哲人。
肃雍硕响,万载□振。
老子 西晋 · 牵秀
四言诗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四
深哉伯阳,诞此灵姿。
研精玄奥,幽赞神微。
抱质怀素,蕴宝藏辉。
述而好古,仪圣作师。
周衰道废,厥猷匪宣。
龙潜初九,亢志皓然。
于邈高风,徽音永传。
省刑疏 东晋 · 郭璞
 出处:全晋文
臣闻《春秋》之义,贵元慎始,故分至启闭以观云物,所以显天人之统,存休咎之徵。
臣不揆浅见,辄依岁首粗有所占,卦得《解》之《既济》。
案爻论思,方涉春木王龙德之时,而为废水之气来见乘,加升阳未布,隆阴仍积,《坎》为法象,刑狱所丽,变“坎”加“离”,厥象不烛。
以义推之,皆为刑狱殷繁,理者有壅滥。
又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太白蚀月。
月者属“坎”,群阴之府,所以照察幽情,以佐太阳者也。
太白,金行之星,而来犯之,天意若曰刑理失中,自坏其所以为法者也。
臣术学庸近,不练内事,卦理所及,敢不尽言。
又去秋以来,沈雨跨年,虽为金家涉火之祥,然亦是刑狱充溢,怨叹之气所致。
建兴四年十二月中,行丞相令史淳于伯刑于市,而血逆流长。
伯者小人,虽罪在未允,何足感动灵变,致若斯之怪邪!
明皇天所以保祐金家,子爱陛下,屡见灾异,殷勤无已。
陛下宜侧身思惧,以应灵谴。
皇极之谪,事不虚降。
不然,恐将来必有愆阳苦雨之灾,崩震薄蚀之变,狂狡蠢戾之妖,以益陛下旰食之劳也。
臣谨寻案旧经,《尚书》有五事供御之术,京房《易传》有消复之救,所以缘咎而致庆,因异而迈政。
故木不生庭,太戊无以隆;
雉不鸣鼎,武丁不为宗。
夫寅畏者所以飨福,怠傲者所以招患,此自然之符应,不可不察也。
案《解卦》繇云:“君子以赦过宥罪”。
《既济》云:“思患而豫防之”。
郊祀者,以通天人之诚感,因农祥而祈事,上乃致敬于黄灵,下以播惠于萌黎者也(已上三十二字依《御览》五百二十七补。)
臣愚以为于卦之义?
既郊之后(已上八字依《御览》补。)
宜发哀矜之诏,引在予之责,荡除瑕衅,赞阳布惠,使幽毙之人应苍生以悦育,否滞之气随谷风而纾散。
此亦寄时事以制用,藉开塞而曲成者也。
臣窃观陛下贞明仁恕,体之自然,天假其祚,奄有区夏,启重光于已昧,廓四祖之遐武,祥灵表瑞,人鬼献谋,应天顺时,殆不尚此。
然陛下即位以来,中兴之化未阐,虽躬综万机,劳逾日昃,玄泽未加于群生,声教未被乎宇宙,臣主未宁于上,黔细未辑于下,《鸿雁》之咏不兴,康哉之歌不作者,何也?
杖道之情未著,而任刑之风先彰,经国之略未震,而轨物之迹屡迁。
夫法令不一则人情惑,职次数改则觊觎生,官方不审则秕政作,惩劝不明则善恶浑,此有国者之所慎也。
臣窃为陛下惜之。
夫以区区之曹参,犹能遵盖公之一言,倚清靖以镇俗,寄市狱以容非,德音不忘,流咏于今,汉之中宗,聪悟独断,可谓令主。
然厉意刑名,用亏纯德,《老子》以礼为忠信之薄,况刑又是礼之糟粕者乎?
夫无为而为之,不宰以宰之,固陛下之所体者也。
耻其君不为者,亦岂惟古人!
是以敢肆狂瞽,不隐其怀,若臣言可采,或所以为尘露之益;
若不足采,所以广听纳之门。
愿陛下少留神鉴,赐察臣言(《晋书·郭璞传》)
刘劭日蚀不废朝议康帝建元元年 东晋 · 蔡谟
 出处:全晋文
邵论灾消异伏,又以梓慎裨灶犹有错失,太史上言,亦不必审,其理诚然也。
而云圣人垂制,不为变异豫废朝礼,此则谬矣。
灾祥之发,所以谴告人君,王者之所重诫,故素服废乐,退避正寝,百官降物,用币伐鼓,躬亲而救之。
夫敬戒之事,与其疑而废之,宁慎而行之。
孔子老聃助葬于巷党,以丧不见星而行,故日蚀而止柩,曰安知其不见星也。
史官言当蚀,亦安知其不蚀乎?
夫子、老聃先行见星之防,而逆废日蚀之戒,是弃圣贤之成规也。
鲁桓公壬申有灾,而以乙亥尝祭,《春秋》讥之。
灾事既过,犹追惧未已,故废宗庙之祭,况闻天眚将至,行庆乐之会,于礼乖矣。
《礼记》所云诸侯入门不得终礼者,谓日官不豫言,诸侯既入,见蚀乃知耳。
非先闻当蚀而朝会不废也。
引此文,可谓失其义旨。
刘劭所执者《礼记》也,夫子、老聃巷党之事,亦《礼记》所言,复违而反之,进退无据,然荀令所善,汉朝所从,遂使此言至今见称,莫知其误矣,后来君子将拟以为式,故正之云尔(《晋书·礼志》上,《宋书·礼志》一,《通典》七十八。建元元年太史上元日合朔,朝士复疑应却会与否,庾冰辅政,写刘劭议以示八座,蔡谟著议非之云云。)
又奏 东晋 · 卞壶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四
臣考先典之极,无过于周公,而周史无拜敬之礼。
记称王者入学,躬拜三老,此一朝之敬,犹子冠而母拜,岂可终身行焉(《通典》六十七)
大蒜仲夏而枯(《艺文类聚》八十二,《御览》九百八十。) 其三十六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安丘望之字仲都京兆长陵人也。
修尚汉成帝(疑作重或此下有脱。),其道德,常宗师之,愈自损退。
成帝诣之,若值望之章醮,则待事毕然后往。
老子章句有安丘之学,望之忽病笃。
弟子公沙都与于庭树下,望之晓然病有痊。
时冬月,鼻闻李香,开目则见双赤李著枯枝。
望之仰手承,自坠掌中。
因食李,所苦尽除,身轻目明,遂去,莫知何在也(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