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圆峰道院祠堂记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八、《叠山集》卷七
非其鬼而祭,圣人不许。祀非族,歆非类,神与民同归一愚。上无祭法,下无祭义,难与众人言矣。许真君立功江湖,建、邵境上民营道院于圆峰山,祠祭勤而诚,吾不知其故。隐君魏公创祠堂一区,自有道院,大家小民相祠基,施财产、竹木瓦石,黄冠经始守灵𤨏,先后舍施。有毫发勤劳于斯者必祭,朔望有斋馔,晨夕有香灯,如士大夫之奉家庙。魏公属余记其事。客或讥之曰:「闽人祀许真君,非古也。以其驱龙蛇、逐厉鬼,有大造于民,精神在天,变化不可测。时雨旸,救水旱,民祈祥远疾者应如响,祀之可矣,此祠无乃谄欤」?余曰:不然。而独不闻《盘庚》之书乎,曰「胥及逸勤,尔祖其从与享之」。为人臣而勤于王家,先王必念之不忘,天子有大享,必使之与享也。曰「古我先后既劳乃祖乃父」,继之曰「我先后绥乃祖乃父」。为人臣而劳于王事,先王亦念之不忘,在天之灵亦不忍相舍也。人有勤劳于神之宫室者,神其忘诸乎?祭无小大,咸曰报本。猫有功禾稼则迎,虎有功禾稼则迎,此人情忠厚之至。祭有法有义,法否而义可,三代圣人不能禁之矣。神有功于民则祀,民勤劳于神亦祀。祠堂,季世之古道也,岂可以谄疑之哉?吾因是重有感焉。六、蓼失国,国人不自哀,而臧文仲哀之,曰:「皋陶、庭坚不祀,忽诸」!吾考其时,皋陶子伯益有,其后嬴为强诸侯,赵为晋世卿,终亦有国矣。蓼虽灭,皋陶祀未殄也。臧文仲悲伤憯恻,如疾痛之切体肤。使及见秦灭赵,楚灭嬴,其为皋陶哀当何如也?文、武、成康之宗庙而尽为禾黍,东迁君相曾不动念,心摇摇而不忍去,天悠悠而不我知,一行役大夫之外无人矣。《春秋》臣子宁无豺獭之心乎?以老子之学,尊其师,崇其教,能壮其宫室,又不忘先后勤劳之人。为人臣而念君父,能以魏公之心为心,臧孙可无哀,《黍离》可不作,天下事何至如今日乎!祠堂岁月皆不书,书其作事有古道,俾忠臣孝子闻之,纵无忿心,亦有愧色。
吴郡新建范文正公专祠奉安日讲义 南宋 · 潜说友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六、《吴都文粹》续集卷一二、《范文正公褒贤集》卷三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不朽。此三者,春秋鲁穆叔答范宣子不朽之说也。亦尝因不朽之义,而溯古人之所自立者乎?《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人之所以与天地并而为三者,以其能立于仁义故也。天之立不根乎阴阳,则职覆若为而不息;地之立不因乎刚柔,则职载若为而无疆;人之立不本乎仁义,则盛德至善若为而民不能忘。何则?德以仁义而立,则德为纯德;功以仁义而立,则功为宗功;言以仁义而立,则言为格言。固未有无所立而能不朽者,亦未有外仁义而能卓然有立者。是故本诸身,徵诸庶民,建诸天地而不悖者,仁义而已矣,富贵利达不与焉。夫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岂教人以好名哉?谓其不知所以立,而无善之可称耳。君子而能立万世不可忘之德业,则天下自有万世不能忘之人心。夫舜以孝,禹以功,皋陶以谟,皆非有意于立,而自能立者,其仁至义尽,弗可尚矣。后世夷之清,惠之和,管仲之一正天下,史佚周任之有言,亦皆随其所立,传于来世。彼晋、楚之富,赵、孟之贵,非不自视哆然也,往往于荣华之飘风,不踰踵而已为埃尘矣。曾子曰:「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夫仁义理也,万形皆有敝,惟理独不朽。宣子乃以世禄为不朽,不知物之至易朽者,莫世禄若也。故穆叔之对,以立德为上,立功次之,立言又次之,且證之曰:「臧文仲既没矣,其言立」。由是观之,则德也,功也,言也,苟立其一,亦可不朽,而况三者俱立,有如文正范公者乎!公生我朝盛时,实钟天地间气,光明俊伟,二三百年后,犹使人竦然起敬,况当时乎!考亭朱子论本朝人物,或叹其初,或议其后,独于公而称其杰出之才。夫才而谓之杰出,则必有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者矣。盖公之于仁义,如饥渴之于饮食,须臾不置,其见于修身、齐家、处宗族、待闾里、居官行事、爱民利物浩如也,此非昔人所谓道大德具者乎!我是以知公之德之立,皆仁义之所充拓。陈宫壸之戒,弭朝廷之忧,腹中甲兵,西贼破胆,而天章一疏,实将振起我宋一代之治。若使尽见施行,则后来者无所用其纷更,而国家蒙福,莫之与京矣。此非韩公所谓大忠伟节者乎!我是以知公之功之立,皆仁义之所成就。公在天圣中遗宰相书,无虑万言,经济规模,大抵略见。其后为牧守,为将帅,为执政,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言之必可行也,高文大册,小篇短章,靡不粹然一出于正。此非苏子所谓有德有言者哉!我是以知公之言之立,皆仁义之布濩流衍。天地付公以不群之资,而公能自立其于天地,相为不朽之事,而富贵利达,固不足为公轻重也。嗟夫!孰不为德,而立德难,若存若亡,德乌乎立?孰不为功,而立功难,倏成倏隳,功乌乎立?孰不为言,而立言难,可无可有,言乌乎立?惟立始能不朽,惟不朽始可言立。若公则言非徒言,而功皆酬其言;功非徒功,而功皆本于德。无他,仁义以为之主也。德立则功与言俱立矣,是又合穆叔之所谓三者而一之,此之谓不朽,信乎其不朽也!彼皇皇汲汲于富贵利达,而不知可大可小者之为何事,卒于下同众人泯灭以尽者何可胜纪!其视公之所立,果何如哉!凡公宦辙所至,皆祠而奉之。吴,父母国也,乃无专祠,以慰里人不朽之思。说友景行高风久矣,滥兹分牧,亦且踰期,始克肇新斯堂,俨设公像,以补此邦之缺典。是役也,上而朝廷,中而士大夫,下而闾巷之髦倪,莫不谓然。然则公之所以深服乎人心,而莫间于今古者,无他,就仁义上立脚,做了天地间第一等人而已。做好官易,做好事难,谁谓华能胜实哉!敢因穆叔不朽之说,试从诸君评之,庶相与勉乎其大者,无务为其速朽耳!
伯益辩 宋末元初 · 金履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五、《仁山文集》卷一、《金华文徵》卷九
伯益,即柏翳也。秦声以入为去,故谓益为翳也。字有四声,古多转用。如益之为翳,契之为卨,皋之为咎,君牙之为君雅是也,此古声之通用也。有同音而异文者,如陶之为繇,垂之为倕,鲧之为鲧,虺之为儡,纣之为受,囧之为是也,此古字之通用也。太史公见孟子之言益也,则《五帝本纪》言益,见《秦记》之为翳也,则《秦本纪》从翳,盖疑而未决也。疑而未决,故于《陈杞世家》之末,又言垂、益、夔、龙不知所封,则遂谬矣,胡不合二书而思之乎?夫《秦记》不烧,太史所据以纪秦者也。《秦记》所谓「佐禹治水」,岂非《书》所谓「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者乎?所谓「驯服鸟兽」,岂非《书》所谓「益作朕虞,若予上下鸟兽」者乎?其事同,其声同,而独以二书字异,乃析一人而二之,可谓误矣。唐虞功臣,独四岳不名尔,而姜姓则见于《书》、《传》甚明也,其馀未有无名者,夫岂别有伯翳,其功如此而反不见于《书》,又岂有「驯服鸟兽」者孰加于伯益?虽朱龙、熊罴,亦以类见,果又伯翳才绩如此,而《书》反不及乎?夫以伯翳不得为伯益,则卨不得为契,咎繇不得为皋陶,倕不得为垂,鲧不得为鲧;他如仲儡不得为仲虺,纣不得为受,不得为囧,君雅不得为君牙乎?《史记》本纪、世家及总叙之谬如此者多,不惟叙益为然也。重黎二人而合为一,则楚有二祖也;四岳为齐世家之祖,而总齐人伯夷之后,则齐又二祖也。此其前后必出于谈、迁二手矣,故其乖剌如此。而罗氏《路史》因之,直以益、翳为二人,又以柏翳为皋陶之子,则嬴、郾、李三姓无辩矣。且楚人灭六国之时,秦方盛于西,徐延于东,赵基于晋。使柏翳果皋陶之子,臧文仲安得云「皋陶不祀」乎?又以益为高阳氏之才子隤呆,至夏启时,则二百有馀岁矣。夫尧老而舜摄,舜耄期而荐禹,禹老而荐二百岁之益,以为身后之计乎?皆非事实,不可以不辩。
吴季子墓 宋末元初 · 白珽
押支韵
圣人如日月,下照无党私。
藏珠与韫玉,所得自华滋。
恭惟吴季子,夙禀明睿姿。
近取子臧节,远绍泰伯基。
两以大国让,廉风起蛮夷。
观乐义已烛,挂剑心如饴。
时方尚诈力,子独恪且祇。
时方事寇攘,子独甘弃遗。
孔子不到吴,闻风重赍咨。
佳城介申浦,采地亦在兹。
特书寄馀哀,岂不遐迩思。
惋惋龙蛇翥,皎皎星日垂。
禹世怀道义,取舍实系之。
寄言邦之人,无但岘首悲。
吴季子墓 宋末元初 · 白珽
押支韵
圣人如日月,下照无党私。
藏珠与韫玉,所得自华滋。
恭惟吴季子,夙禀明睿姿。
近取子臧节,远绍泰伯基。
两以大国让,廉风起蛮夷。
观乐义已烛,挂剑心如饴。
时方尚诈力,子独恪且祇。
时方事寇攘,子独甘弃遗。
孔子不到吴,闻风重赍咨。
佳城介申浦,采地亦在兹。
特书寄馀哀,岂不遐迩思。
惋惋龙蛇翥,皎皎星日垂。
禹世怀道义,取舍实系之。
寄言邦之人,无但岘首悲。
寿峰玩月 元 · 洪希文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续轩渠集卷五
素娥准𠡠六丁擎(丁卯神司马卿丁丑神赵子玉丁亥神张文通丁酉神臧文公丁未神石叔通丁已神崔石卿是之谓六丁者),下照尘寰似水晶。
河汉无云天万里,溪山不夜月三更(齐地记曰齐有不夜城盖古者有日夜中照于东境故菜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盖杜诗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不夜者月明如昼也)。
蓬莱弱水何曾隔(蓬莱有弱水之隔一羽亦沈惟飞可到),玉宇琼楼无此明。
今夜寿峰峰绝顶,与君端坐细推评。
兵后过季子祠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延陵采地荒榛棘,延陵遗庙成瓦砾。
延陵野老归吊古,独立斜阳长太息。
尘埃野马纷满眼,城郭人民总非昔。
共惟泰伯吴鼻祖,三让高风冠千古。
周衰列国俱战争,卓尔云仍踵遐武。
去国躬耕江上田,曰附子臧非浪语。
天伦义重情所钟,屹立狂澜见孤柱,此义孰可比采薇?
西山孤竹子,此情知者谁,获麟老笔十字碑。
德音寥寥二千载,陵谷几番经变改。
江南近代淫祠多,梁公不作可奈何。
于乎祠堂之毁还可屋,礼让风衰较难复。
汉家兄弟歌布粟,唐家兄弟相屠戮。
何当大化一转毂,于变浇漓作醇俗,九州八荒春穆穆。
泰伯延陵断弦续,芳也未死当刮目。
赋季子祠 明 · 殷奎
让王开国江之左,尚父周王十三世。
僣王一变变于夷,至德巍巍谁复继。
有美季子才且贤,历聘上国何翩翩。
东游纵观太师乐,王风帝德皆能言。
周旋齐鲁说诸子,无愧古人相警意。
衣酬献著交情,佩剑终县见高谊。
使车焞焞尚未还,鱼中之刀机已先。
去之宁附子臧节,不忍父子兄弟戕其天。
世人躗言何足数,类云辞国兆亡土。
不知自古皆有亡,曾有遗风振千古。
春秋大义昭日星,特笔表墓幽光明。
故国遗祠神戾止,吴民世世丰粢盛。
周之孙子乌台彦,烈日秋霜映颜面。
阖闾城边春水波,荡漾兰舟过淮甸。
高台凤舞大江东,孰作乌台气势雄。
明年台前霜叶红,归陪骢马观吴风。
观吴风,歌至德,季子祠前照秋色。
迂斋李先生拜礼曹正郎赴京。以诗奉呈 明 · 柳方善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泰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除书此日到柴扉,听说蒙恩拜礼闱。
德望信非文仲仕,年华尚少太公归。
山村腊尽梅初发,驲路春寒雪正霏。
曾笑越江垂泪别,如今送子却沾衣。
方伯孙先生居宪长时论荐官迁国子博士代书奉谢四首(先生名德兴) 其一 明 · 林光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白首青天总不疑,片言飞奏感明时。
先生远过臧文仲,贱子何如柳士师。
丹汞铁顽归点化,阳春物育本无私。
他年进学追韩解,肯解饥寒负所知。
翡翠图 明 · 张邦奇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七十九
子臧日夜求珍羽,轻身误向黄庐渚。
天孙衣我何太奇,每落人间不知处。
水远山长烟雾销,碧霄回首思轻举。
飘然谢却五陵儿,白玉楼高明月曙。
赠龟师龚先生 明 · 徐庸
押词韵第三部
元龟隆隆法天地,玄服被体色无二。
甲虫三百寔为长,江海鼋鼍总凡类。
两仪成象始开辟,神应玄武乃定位。
子孙蕃衍累千万,藏匿变化各奇异。
下潜松根致悠久,上巢莲叶亦容易。
深居俯仰足导引,长生往往能服气。
五总六眸古共称,生成十尾得千岁。
夏禹治水存厥功,洛书一出数乃备。
洪范九畴载大经,至宝相传有文字。
成周金縢主穆卜,家国可以决大事。
伟哉宣尼让文仲,鲁论居蔡固非智。
圣贤功业仁义心,藻节藏室亦徒治。
迨乎炎刘继兴日,太史作传系评议。
孰云世远不可及,古人今人同一揆。
中吴龚君德尚占,传自父祖畅灵秘。
名扬四方不虚有,老自耆艾幼童稚。
水沉香霭浮湘帘,座拥皋比广开肆。
红炉炽炭融春阳,炉铸金鸟器尤利。
七十二钻兆不穷,五乡六爻分次第。
摩肩接踵问凶吉,应口随答合诚意。
嗟余亦尝就君占,是非进退待指示。
毫釐不敢相参差,庶乃完好无乖戾。
岁月骎骎若流水,廿年遂尔成交契。
金兰岂独多绸缪,世上人人重高艺。
兼金拱璧愧乏酬,勉赋新诗表心志。
仲吉求诗 明 · 金麟厚
出处:河西先生全集卷之三
闻公入名山,颐神守真一。
人间百累缠,岂得自暇逸。
长风生杖屦,不待婚娶毕。
举足踏云厓,沓嶂横翠密。
双双白鹤舞,鼓翮弄天日。
时看幽谷中,采有千年朮。
风霜成岁历,草木记甲乙。
不羡桃花源,非论二叟橘。
自可鍊精魄,何事飞腾术。
宠辱与声利,纷然竞得失。
丈夫立身地,不在处与出。
达则任公相,穷则卧石室。
东华软香土,争似幽贞吉。
宦海多风雷,惊波几荡潏。
忍辱不知止,局促甘婢膝。
投身一失所,性命遑有恤。
妻孥庇不暇,讵足荣弟侄。
韩公叹险巇,柳子拟如漆。
物情互翻覆,世路固多窒。
伤心贾传鵩,谁悯子臧鹬。
歌齐苦饭牛,谈晋劳扪虱。
独尔遗嚣烦,快投宗生笔。
旷荡无何乡,濩落五石实。
丹丘仍羽人,追陪冰雪质。
逍遥摩天游,斥鴳何足诘。
山猿喜缘柯,人居则惴慄。
江鱼乐沿波,民处为偏疾。
乾坤同一指,万物同一律。
相忘道义中,此乐谁与匹。
兀然天地间,无意亦无必。
长啸送万古,气像何宕跌。
嗟余落世网,一身困蓬荜。
愧未踵高躅,相将随崒嵂。
机心欲何俟,莞尔令自咥。
对灯谩兴(二十四韵。) 明 · 卢守慎
五言排律 押佳韵 出处:稣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白日终谁驻,清宵亦自佳。
埘鸡掩僦户,城角静官街。
且觅孤灯盏,长收两草鞋。
性情吟作冶,诚敬写为牌。
老验攻轮扁,功惭鍊石娲。
寓形甘阎蛰,容膝好藏蜗。
集舍啼饥鵩,羁槽叫病騧。
独嫌文仲蔡,肯效子阳蛙。
煖乞家家酒,寒徵处处柴。
慈应缝茧线,妇为卖金钗。
傧尔端须造,亲吾本有差。
胡为远游客,不自重生涯。
夭寿人何与,荣枯理所皆。
唯看学业进,莫问死亡偕。
况念同长枕,终知摄阼阶。
有能为入孝,今可不心谐。
归去从魂魄,漂浮任骨骸。
顽姿难矫揉,正命敢安排。
侮圣还成蠹,趋时实类俳。
觉来徒自赧,行处辄相乖。
伊昔婴闲想,从玆发好怀。
无忧拔大树,何喜触庭槐。
风浪源犹净,尘埃镜未埋。
惺然久不睡,幽独坐如斋。
读东坡故周茂叔先生濂溪诗。感叹和韵 明 · 卢守慎
押虞韵 出处:稣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苏公亦豪杰,见识孰谓无。
时时出妙语,独鹤惊群乌。
公之先老君,先生生典俱。
同气则相求,公宜得坐隅。
公实悦其道,悦之凡几夫。
一夕左袒令,万岁攘臂呼。
能言拒杨墨,斯为圣者徒。
末减介甫执,永原文仲愚。
题阙 其三十 明 · 王世贞
押阳韵
汉明敦友于,感自东海强。
唐明昵昆弟,成器为子臧。
地远天性出,迹拟人伦妨。
龂龂隐太子,纠纠巢刺王。
既迫螫手忧,能辞喋血伤。
所以斗粟谣,终愧鹡鸰章。
甲申冬十二月十三日 其二 明 · 王世贞
押支韵
未央玺书东南驰,天下万手皆齐眉。
不将两字詈文仲,直向千秋歌子皮。
乃知金陵朘元气,祇为冻水标明医。
圣王威庆与天合,焉用区区梦卜为。
一蛇上天一蛇蛰,即死不爱春雷知。
挽曹南冥先生(植○三首○第三首。考南冥集续誊。) 其三 明 · 李纯仁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孤潭逸稿卷之二
山颓悲不极,邦国更无人。
出处怀耕黎,渊源沂洛闽。
叔孙空欲毁,文仲岂知真。
任道云林暮,平生未枉身。
睿父参知入武林余过署中适以公宴湖上不遇留柬 明 · 胡应麟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寂寞玄亭卧草莱,登临长忆谢公才。
犹疑斧钺清溪驻,不谓帆樯大海来。
绣服定过吴子国,珠帘同望越王台。
金银万寺湖堤畔,椽笔能无丽赋裁(时文仲文将达吴门)。
咏怪狗 明末清初 · 黄宗海
押有韵 出处:朽浅先生集卷之一
何物一狵也,来自无何有。
皆道通神灵,怪事喧众口。
远近共奔波,观者争先后。
迎来必称爵,展席兼拥帚。
玉食奉大盘,敬之如宾友。
颇似臧文仲,为鶢鶋置酒。
我亦呼使前,验其灵异否。
既餂猫食馀,又不怒我嗾。
略不出寻常,只是老黄狗。
先圣不语怪,此说吾有受。
念此犬为物,本分夜当守。
或能传书去,或工逐兔走。
殷虞及宋㹱,美号皆自负。
尔何没信处,处处空腾蹂。
应是失其主,副以牌其首。
因之得此名,堪供一拍手。
牌面无味句,作者果谁某。
吁嗟格致事,民鲜盖已久。
不省有物则,但信无是叟。
犬之无奇节,此理最易剖。
迷惑乃如此,谁将两端叩。
翻思虚名士,枉被人所取。
实德了无闻,从外糊窗牖。
正如此狗然,得不颜有厚。
吟成数端戒,不量终覆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