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判院玭惠诗启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五、《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一二
荣被新除,宠贻佳句。
脱身枳棘,来监公子之仓;
回首芙蓉,宁恋假王之印?
我厌朝班之缀,公方故步之寻。
判院不比寻常,惟当拭目;
山庄元无呵殿,更望垂情。
谢都大贺生日诗启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七、《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一四
匪莪伊蔚,正缅思罔极之天;
以萝施,辱许共后凋之岁。
然头白走雪山之戍,觉鬓青负宝盖之峰。
幸联公子之婚姻,见假长庚之光焰。
恭惟某官秕糠团凤,辔策翔麟。
一雄将十万之雌,识神骏于骊黄之外;
六经佐三尺之法,辨渑淄于兔褐之中。
眷此陈人,宠其初度。
正欲归耕于剑外,讵思入对于延英。
某有味其言,不知所报,绛县老人之生甲,花六十以既周;
黄绢幼妇之受辛,椿八千其安用。
为显孙通魏宅问名启了翁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八、《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一四
言念二星分野,适并舍于鱼凫
两家提孩,许问津于乌鹊。
仰甘棠之有笏,愧苦李之无蹊。
熟固在于地同,合殆由于天作。
兹者伏承某官小娘子周旋《内则》,夙闲十七之《少仪》;
而某大学生位长孙某温习《中庸》,讵达三千之《曲礼》。
况未策赞皇之名第,乃窃附公子之婚姻。
亦惟陪万里之游,因得合二姓之好。
卜妻占八世,克协凤飞之和;
劝郎勤六经,实望鸡鸣之戒。
代回谯沅州得遇启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八七、《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二七、《启隽类函》卷一○一
荣分竹使,出牧杏城。
安边境,立功名,维其时矣;
崇《诗》《书》,阅《礼》《乐》,盍少试焉。
恭惟某官济美勋门,蜚英学省
班超投笔,当加万里之封;
韩信登坛,可决千里之胜。
得州如斗,游刃成风。
沅沚公子之思,聊逍遥兮容与;
楚茅王祭之入,应纠合而弥缝。
岂舍王哉,今召君矣。
某虽尝请别,犹阙贺成。
选用贤良欲安之,愿察举龚之意;
备足文武可使也,更畴借寇之功。
富阳赵县光祖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九五、《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三四
使者之车,笑痴儿之未了;
题丞哉之壁,闻公子之鼎来。
未果修辞,先勤执讯。
恭惟某官五潢龙种,千里驹材。
早宣采棒之威,坐获绿林之赏。
雁鹜钳行而平立,端使然哉;
凤凰自下而升高,恐不免耳。
某强名入幕,正愧面墙。
赤县官曹,喜依仁之有幸;
黄尘衣帽,或分荫之自今。
崇仁赵主簿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九六、《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三五
公子之翩翩,受廛良幸;
使臣之靡靡,返室有期。
将遂识贤,预深引领。
恭惟某官负材开敏,迪德忱恂。
千里之驹,早腾燕誉;
振九苞之凤,迄对龙光。
便当溯紫以凌青,顾屈出朱而入墨。
会膺鹗表,径簉鸳行。
某将指雪边,倾心日下。
一诣习主簿,合应胜于读书;
独冷郑广文,尚从容于归赋。
其为欣幸,罔既编摩。
回新遂宁长江张县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九七、《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三六
海上之槎,恨差池于八月
取圯下之履,望传授一编
袖笺临之,展卷愧甚。
恭惟某官负材孔硕,蓄学不赀。
英英脩月之文,飘飘凌云之赋。
朝华本高于夕秀,夙知乃坠于暮成。
入对大庭,良负诵书之三箧;
出次远阙,尚贤不调之十年。
长江素委之诗人,岂市门可淹于仙吏
暂返轻舟于吴会,即归大老于周家。
某甫欲款门,先蒙命驾。
霸陵李将军之老,傥不见呵;
则天上张公子之贤,敢忘加敬!
粤山入宅青词宝庆二年九月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西山文集》卷四八
蜗庐甫就,冀臻居处之安;
鸿覆无边,辄控生成之祷。
伏念臣越自近岁,庐于先茔,比缘齿发之日侵,每惧阴岚之易染。
平时漫仕,未尝为丰培囊橐之私;
一旦投閒,安得有营创室庐之力!
姑彻移于旧宇,用补葺于新巢。
轮焉奂焉,敢效大夫之侈?
有矣美矣,庶几卫公子之规。
虽无百堵之雄,幸挹两山之胜。
厥维吉壤,畀自高穹。
既诹日之惟良,遂携家而托处。
洁诚一念,祗谢三灵。
愿垂帱载之仁,诞锡和平之福。
杜门省咎,早见察于清朝;
讲学修身,获预闻于至道。
教子粗传于忠孝,生孙遄迓于休祥。
誓毕此生,勤行众善,庶无负圣贤之训,以此酬天地之恩。
七辩(阙二)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五
太极动而有生之元,二五凝而有生之形。
人之与物,莫不有太极、二五之性也。
然气质交运,参差不齐,而禀生之始,或有受其正者,或有得其偏者。
人惟气禀之异于群生也,故肖于天地则谓之灵,钟于五行则谓之秀,命于其躬则曰明命,得于其性则曰懿德,虚灵贯彻,万理咸备,未尝有欠阙不满之处,则吾之一身,盖有可乐可贵者在,而无所慕于外也。
荣启期告于夫子曰:「天生万物,惟人为贵。
吾既得为人,一乐也」。
周子之学于洙泗,亦曰:「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至难得者人」。
夫以至难得者之身,而又为万物之贵,则人之生岂可不自爱重哉?
今人好说「无好人」三字,吁!
是不知自爱重于身也,是不知与人同也,是不知天地与我并列为三也。
天地与我同体,大圣贤与我同气,而乃自梏于形体之小,则非惟与天地圣贤不相似,而去物不远矣。
余既幸而得为人也,每窃自谓:为士而不知讲学,则为凡民;
既仕而不知读书,则为俗吏。
用是悉取古圣贤之书讲明问辩,省验体察,求其所以无负于天之予我者,则知吾一身之所有,无非天理,而曰情、曰才、曰权、曰物、曰欲、曰力、曰意七者,亦未可以不善看也。
某自疏为《七辩》,复以人之一说冠于篇首。
若夫以善论性,以仁论心,以一论志气,河洛言之已尽,更不复叙。
方蒙仲 其四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八八、《铁庵集》卷二四
某别后得安书者四,囊山闽城各一,郡斋二,每诵辄喜见于色,然屡施不报,愧亦如之。
顷相赞一出,谓往返不多费日耳。
学问文章乃切己事,日见其未至,而乡闾之卑者高之,且曰得无亹亹太逼人乎?
皆幸其出。
非独他人,劣兄亦似畏其逼而赞其出者。
然语离未久,觉眼前无可与晤语者,况浸久矣,乃知家庭间不可一日无吾弟也。
所可为喜者,尽识三山人物,交其豪杰;
所可为大喜者,帅侍今龙门,士之亲承密接者绝少,既收之馆,又赐之诗,以十连之尊而与眇焉一布韦酬倡,且期待之语不浅,可贺可贺!
永嘉之学,有曰性命、曰经纶,然二者岂异哉?
问学名节如东畎蒙仲何幸,执经左右,以质其所闻而就正焉,则一出之所得多矣,劣兄之赞宜矣。
有自三山移书与乡人者,谓蒙仲于帅前剧论人物。
某语以蒙仲尚论古人可也,于今人岂敢,况乡人乎?
况仕于乡者乎?
疑者乃息。
某为况如昨,时与臞轩后村会,但不能陪其酬倡耳。
拙非独此也,臞轩复官,向何罪而镌其三?
却似留此着与今昭文做。
见所与后村书,谓三山有自班行归者,初拟为要官,首欲论二事,宗藩一也,用兵二也。
后村谓此若与以开边与厚伦为对者暗合。
贤者之意发于善,盖扶背以出公子之义,而不善用者流弊至此,然则立言岂可苟哉?
此却关国祚,非独数小臣身事。
竹湖辞召四不可之说甚壮伟,庭坚兄谓若是奏状当推他上莲花,今审之果奏语也,竹湖不可及矣。
《爱方记》未知合主人意否?
曾见后村云曾得一说,欲为后记,盖其义则前记言语精矣。
尹少稷为方斋,读书三十年;
王简卿号方岩,辞柱史一节甚高。
其后尹阿附和议,首逐忠贤;
王感金带一语,位日穹,名日损
始之方莫二公若,后之圆亦莫二公若,其大意如此。
欲以此为伯昌勉,请刻之碑阴。
某方病其语之露,此得无又露乎?
然亦警切矣。
后村方岩始合而后睽,然此亦公言也。
攸县周权宰启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四、壶山四六
芙蓉泛水,方陪诸从事之游;
去枳棘而栽花,知有名公子之政。
皋迟告至,颠倒先施。
某官敏手莫收,清标特立。
濂溪之学,源流河汉之深长;
清献之乡,气类霜钟之感召。
方露厥颖于政事,已□□□于缙绅。
□之为言,以立身矮屋而称屈;
事□□□,□□□□□而见伤。
方当路弄印而熟筹,□□□□□□□□。
□能支歆补罅,顿使易听改□□□□□□□□错而器愈利。
县自有谱,想得(下阙)
通吴运干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四、壶山四六、《翰苑新书》续集卷一八
肺腑懿亲,惟称上台之佐;
本支疏属,敢辞下邑之卑。
闻名久之,修贽礼也。
某官富甚天分,产于名家。
嗜好清修,一癯儒而自牧;
封闭骄吝,群公子之所难。
屡尝尘鞅之亲,兹就礼罗之致。
兴言七聚,亦饷三边。
转输不至于废兴,根本宜加于密护。
入幕能办,有名处士之风;
居朝推贤,维舄小君之美。
某半生自力,三任靡成。
一领衫,戛乎身计;
数间茅屋,强以县名。
民瘠可怜,政苛奚忍。
幸趋节下,得输覆护之情;
将坠山间,竭尽推摩之力。
所为皈向,不尽编摩。
策问童子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铁庵集》卷二九
问:韩文公以师道自任,收召后学,循循诱掖,有父兄子弟之心。
陈生以未达为亲羞,扣以速化之术,公语以事亲持己,毋汲汲于名位,以为父母荣,以此慰夫为人子者之心也。
方张童子之举明经也,公卿郡县交馈饩赂,公独赠之以序,勉以成人而进之于道,终篇无利禄一语,所谓爱人以德而不贼夫人之子者。
君子之爱其子犹夫人也,而教之则异夫人,得非寘亲疏于其心耶?
「经训乃菑畬」,「考评道精粗」,如是亦足矣。
潭潭公相之府,彼奚知焉?
则誇而语之,以骇动其心。
玉带金鱼之客,彼所见也,则指而示之,以歆艳其目。
圣人未尝不爱其子,学《诗》学《礼》,教此而已。
今于陈、张氏之子也则纯道义而诲之,唯恐其进之躐也,于其子也则杂利欲而诱之,唯恐其成之不速也,此岂非溺其所爱而忘其所丧之多欤?
前辈公子之不慧,读「金根车」为「金银果」,然否?
其赠张籍也,曰「解摘了瑟僩」,「文章绍编刬」,喜动辞色,其誉之甚矣,其期之远矣;
而公之后卒亦无闻于世,何耶?
窃病夫今之教子者皆以利为也,自幼至长,非科举不习也,非利禄不谈也,甚者口舌未能号呼,强之诵书,裹粮而走之京师,曰将以应童子科也。
爵禄溺人,丧其常心,世之趍利者亦众矣。
吾不忍其下逮于龆龀也,因读韩文而有感焉,遂以为问。
攸县权宰周簿启1221年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六、《臞轩集》卷六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
芙蓉泛水,方陪诸从事之游;
去枳棘而栽花,知有贵公子之政。
辜迟告至,颠倒先施。
恭惟某官敏手莫追,清标特立。
濂溪之学,源流河汉之深长;
清献之乡,气类霜钟之感召。
方露厥颖于政事,已雷其声于搢绅。
人之为言,以立身矮屋而称屈;
事当其会,有不善制锦而见伤。
方当路弄印而熟筹,谓执事改弦而可理,果能支欹补罅,顿使易听改观。
簸扬而糠在前,盘错而器愈利。
县自有谱,想得诸家法者甚详;
时正需材,当寘彼周行而后快。
有如某者,见谓斐然。
仰破屋以哦诗,呕肝不悔;
俯大廷而对策,空臆尽言。
分输黄甲之三筹,无补碧油之一画。
面墙必矣,指踪茫然。
幸已缔好于棣华,独未一瞻于芝宇。
闯闻驺哄,愿降见君子之心;
想像弦歌,颇觉痒书生之技。
回何丞启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八、《臞轩集》卷八、《臞轩先生四六》卷二、《翰苑新书》续集卷二一、《秘笈新书》卷一○
出纶枫陛,涉笔槐厅。
顷仕帝京,早识三何之风味;
兹游佛国,重陪二令之吟哦。
展贺辜迟,先施倒置。
恭惟某官人温如玉,名重如山。
钟淑气于五公七相之门,蜚大声于千英万俊之薮。
策勋场屋,逊郊、祁兄弟之同登;
对策殿庐,皆诸贤之忠告。
倒蔗渐逢佳境,寒花剩有晚香。
露政事之一斑,发文章之三昧。
金滩鸂鶒之舞,方尔呈祥;
蓝田雁鹜之行,又还奇径。
况今棣萼,正位柏台,诸公推挽之亨途,荐墨纷纶乎盈箧。
己不即人人即己,争愿赏音;
余不负丞丞负余,行将召擢。
如某迂阔,与时背驰。
赞画京畿,自掇中都官之怒,谈经宗校,莫逃贵公子之嘲。
所幸知己之来,必有相规之益。
既见君子则喜,敬在下风;
不与执事同心,有如皦日。
贺福帅王侍郎启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九、《臞轩集》卷九
辍班法从,出殿全闽。
淑旂绥章以锡诸侯,申重帅垣之命;
精金古器以比君子,载颁御府之珍。
近比所无,上意可卜。
惟七聚旧安于击壤,而累年衅起于揭竿。
属郡五六城,皆被疮夷;
长乐十二邑,仅逃锋镝。
震叠撼摇者方妥,流离荡析者未全。
电闪雷轰,见谓惊魂之甫定;
风恬雨霁,要令元气之复还。
爰以近臣,付之专阃。
观圣天子临轩而诹访,与明执事伏陛而敷陈,田里根本则欲不伤,台府脉络则求无壅。
言而及此,民其庶几。
恭惟某官一代宗师,四朝寿隽。
故家乔木,晋禊帖之犹存;
晚节黄花,鲁灵光之独在。
容与功名之会,更阅礼义之多。
自入李廷,即跻柏府
刚词摘伏,斥去熙宁之十钻;
正色输忠,追还庆历之三谏。
不为枉尺直寻而屈,竟请高牙大纛而行。
至今婺女之民,昌言召父之政。
排抵权门之横议,讲明经界之良规。
孟子言大略于滕,谁为润色;
晁错尝有心于汉,令始施行。
此非俗吏之能为,要皆儒效之已试。
绿绨亟召,紫橐升华。
勾稽版籍之盈虚,甄别名流之清浊
裕民足国,鄙夷管、晏之近功;
为官择人,度越马、裴之遴选。
将骎骎乎大用,复汲汲于此来。
推广王心王言,发为仁声仁闻,念民疾苦,如己痒疴。
解娆除苛,遗安靖和平之福;
化顽归厚,示转移风俗之机。
言之出于真诚,读者至于感激。
佥曰颍川去泰甚耳,亦如渤海非求胜之。
仆虽至愚,窃有过计。
今之为民贼者,多长恶之不悛,上而苟有仁人,盍知病之所在。
欲尽革带牛之习,当痛惩硕鼠之贪。
以致广寇薄汀、邵之邻,海盗闯漳、泉之境,淮卒櫜弓之已散,兵受甲而不胜。
彼易得以捣虚,我岂容于缺备?
此不可以柔而独理,又当思先事而预防。
江左管夷吾何忧,幸而亲见;
齐国使正子为政,嗣此有闻。
伏念某样不入时,癖惟嗜古。
一第十七年之久,历官与四考之书。
校艺殿廷,强项掇要官之怒;
充员宗邸,低头受公子之嘲。
人共叹其淹回,天乃锡之机会。
昔在丁丑,尝陪玉笋之门生;
今维甲辰,复忝前茅之属吏
竦闻开府,喜至忘餐。
适有采薪之忧,遂稽拂茧之敬。
疾方少愈,名始自通。
敢比正伦,遥胄僭攀于杜曲
拟同湜辈,终身不叛于韩门。
通黄签判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五一、《臞轩先生四六》卷一
疏荣帝阙,赞画侯藩。
秋水之依芙蓉,公为热属;
朝日之照苜蓿,仆号冷官。
以判袂之年多,乃盍簪之期近,喜而不寐,巧哉其逢。
共惟某官学问下圣处之工夫,文章有作者之风骨。
蜚英璧海,早称江夏之无双;
觅句湖山,见谓阳春寡和
日方东已收于巍第,斗以南莫载其盛名。
振铎芹宫,道大遂鸢飞之乐;
鸣弦花县,官清任马骨之高。
宦谱愈出而愈奇,学力随试而随效。
挺挺特立,不阿珠履于侯门;
翩翩斜飞,漫作纱笼之人物。
温陵名为佛国,风物甲于闽陬;
况以西山先生之贤,加以东岩公子之懿。
樽前有此客,宜川泳云飞
名下无虚人,信钟鸣而霜降
气类得之感召,画诺付之笑谈。
肯綮而刃无留,遇盘错而器愈利。
行吟紫帽,不妨养温、石之高;
入觐赤墀,行门布之武。
有如某者,见谓斐然。
对策广庭,徒有空臆尽言之直;
校文列陛,乃罹疾声大呼之谗。
肆求宗邸之冷官,随得翘材之化笔。
朅来倚席,寒甚无毡。
若何免诸生嘲,所恃有故人在。
才品有限,敢当飘风草檄之长;
公暇相遇,共和雨檐花之句。
孟䇕换授承事郎换授奉议郎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九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六○
朕择麟趾公子之佳者以继近属,尔方垂髫知嗜学,有成人之风,其授京秩,俾就外邸,庶几周以宗彊之意。
可。
赵孟㮤除藉田令制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六七
朕于麟趾公子之信厚者,皆甄拔而器使之,□□□近属,尔尤修谨,可使之淹于常调乎!
寘彼周□□□厚于宗藩之意。
夫德以涵养而进,材以更□□□□除在前,靖共以俟。
可。
皇弟太师武康军节度使判大宗正事荣王与芮故高祖太师秦国公子奭追封周王赐谥元肃制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一二
朕隆《棣华》之友爱,加厚于天伦;
念《葛藟》之本根,皆原于祖训。
发百年之潜德,节一惠以追荣。
具官某故高祖具官某,恂恂族党之间,肃肃闺门之际。
虽高才不试,世但知公子之贤;
然阴骘尤多,里素有善人之誉。
积此馀庆,施于后昆。
朕因览班书,参稽汉事。
交与彭祖,易名彼得其一偏;
王视古人,较德此为于全美。
有如英爽,无愧褒崇(《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七二。)
元肃:「肃」字原误入正文之首,今改正。
赵子奭之谥号不载诸史,或以本文原题为据,以为单谥「元」,实误,此由本文末语可證。
其语云「交与彭祖,易名彼得其一偏」,盖指楚王刘交卒谥「元」、赵王刘彭祖卒谥「敬肃」也,合二者之谥而为「元肃」,故曰「此为于全美」也。
二王事见《汉书》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