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唐充之墓志铭 北宋 · 陈瓘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五、《皇朝文鉴》卷一四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通市
充之姓唐氏,讳广仁,充之字也。其先幽州人,自石晋割地,至五世祖始得从归沧州乐陵。咸平中,曾祖克勤被诏试武艺,授三班借职,以天雄军管界巡检使卒于官,因家焉,遂为大名内黄人。祖中立,大名司法参军。父愈,喜儒士,自充之五六岁时训以诗书,浸长使从学于外。充之能择交游,言行谨饬,读经史,讲义理,亦长于科举之习。中元祐六年进士第,调乾宁军司法参军。界河驿有杀略人者,守将械送狱,俾鞫之。疑其诬服,以白守,守不信。方趣决不已,而霸州获真盗,然后释无罪者凡四人。后为常州录事参军。部使者闻充之在乾宁有审克之誉,部有疑讼,多以属之。充之所辨正合人情者非止一事。改官制,授通仕郎。以荐者及格,当改官,坐元符末上书,命格不下,调监寿州开顺口盐矾酒税。未赴,丁母忧,服阕,监苏州酒税务。郡守李尚书孝寿治尚峻猛,不任僚属,充之权幕官,敢与论曲直,苏人多赖之。后守盛待制章于充之为姻家,初与充之善。郡人朱氏有势焰,守所歆慕,众皆帖帖屈随,而充之一切自异,著憎慢之迹。守不能堪,众或怒,置充之于狱。吹毛无实,以酤酒点饶为罪。充之既废,贫困不能北归,居楚之宝应,益以读书教子为事。又七年,以疾卒于家,宣和己亥五月丙辰也。以某年某月某日甲子,葬于扬州之某地。充之娶张氏,中散大夫某之女。子男四人,曰激、曰浚、曰渤、曰洪。女四人,长适从事郎赵枋,馀未嫁。初,充之客寓宝应,茍营屋室,而勉竭其力,以择葬地于维扬。躬诣内黄,启祖考之殡,迎护以来,将卜日历。盖奔走自效,服勤累岁,未克迁奉,而充之得疾卒矣。今其子激等既葬充之,又能率先志,并襄大事,使三世窀穸之事讫无可憾,亦可以见充之身教之遗美矣。激等遣人自宝应来南康,以吕本中所状充之之行求铭于瓘。书辞惨切,且曰:「先人疾亟时,尝问曰:『居仁约访我,尚未到』?又叹曰:『我欲一游庐山,今不能矣』。诸孤不肖,摧割待尽,念欲毕闻馀训,永不可得。维行状既获所属,而砻石穴土,以需于掩圹之后者,将孰请而可乎」?居仁,本中字也,正献公之曾孙,言行有家法,其所叙次皆可考證。其载充之教子之言曰:「涑水文正公尝谓平生无以过人,但事无大小皆可使人知尔。汝曹不可一日忘此语也」。濉阳刘公尝谓充之材用有馀,遽闻其死,嗟惜不已。呜呼,可达可寿,而废斥夭短,岂非命欤!其所厚善,率皆迟钝迂阔之士,于其殁也,能相与戚嗟而已,悲夫!铭曰:
木摇难栖,波涌莫济。穮蓘积劳,未穰而逝。饥穰天也,人岂能违。奄忽不俟,岂唯我悲。
友龙侄来别留诗次韵 北宋 · 毛滂
樵青煎茶青竹里,汝欲过门鹊先喜。
我家千里凌风驹,岂比虺隤鞭不起。
我亦西游倦始归,久阔相望老白眉。
归家且与阿戎语,长吟未觉长康痴。
雨急烟寒波渺茫,念汝束书辞故乡。
归时先驱烦蜀令,却过竹间寻漫郎。
张仲共许惠吕研因成长句 宋 · 许景衡
押词韵第三部
英雄旧割据,鼎业逐流水。
高台亦已倾,况及分香婢。
鳞鳞屋上瓦,弃掷满邻里。
镌洼漫儿戏,后世始称美。
世人攻翰墨,好古惟两耳。
何曾问珉玉,枉却千金市。
岂知叠口翁,十指老泥滓。
追踪千载后,未易较彼此。
其质坚而刚,其肤腻而理。
澄泓秋水净,惨淡暮山紫。
要当奴凤咮,何止友龙尾。
神工付黄壤,人间能有几。
张侯金闺彦,不特河朔伟。
十年走泽潞,百物尽糠秕。
惟有箧中珍,左右配书史。
明光惟(永嘉本作谁)起草,此独尘埃里。
嗟我方著书,瓦砾著獭髓。
慇勤桂籍旧,许辍陶泓子。
学问已遗俗,取舍期不诡。
及物何可望,奸谀诛既死。
提宫工部兄携家见过辄成律诗二首上呈 其一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剥啄欣闻夜叩关,相迎一笑解愁颜。
枉帆虽落十人后(自注:某到官,蒙兄弟见访者已踰十人矣,谓少川、才孺、道卿、友卿、子可、绍疏、达卿、卫卿、达可、梦锡。),过饭今成五郡间(自注:某官守五郡,并蒙兄见顾,谓钱塘、东鲁、涟水、汝海及今霅川。)。
自役其身惭鞍掌,无求于世羡萧閒。
何如赴陇从招隐,却遣幽丛问小山。
毛友方劭除监察御史制 宋 · 翟汝文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忠惠集》卷三
朕大明赏罚,具训于有位,欲群工祗迪法令,既黜其文具而不以实者矣。中执法之属,所以为朕督制庶尤者也。尔等文学论议,推于荐绅,其往新命,谨视官邪,无纵诡随,朕将观尔于是。
过毛达可友给事览壁间旧诗次韵二首 其一 宋 · 程俱
押齐韵
堂前清飔发,树外赤日西。
坐令天壤间,气候忽不齐。
解带席嘉荫,长哦壁间题。
故应有神护,尘土不得迷。
前年款公门,鷤䳏亦已啼。
今年复羁旅,庭莎欲鸣鸡。
西游有底急,触热忘卑栖。
似为饥所驱,不计辙与蹄。
绨袍意弥厚,盘餐洗羹藜。
磊块久不浇,醇醪代朝齑。
襄阳之新句,夜直难相携。
过毛达可友给事览壁间旧诗次韵二首 其二 宋 · 程俱
押筱韵
黄华非不佳,寒澹每见少。
萧萧亦无言,怀抱不自晓。
深嫌小桃夭,欲伴霜松矫。
窥丛慰寂寞,时有南飞鸟。
主人真赏奇,灌植勤便了。
徘徊傍东篱,高兴在尘表。
坐有白头生,临风百忧绕。
镇江府金山神霄宫碑(为毛友作)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八、《浮溪集》卷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六、《古今游名山记》卷四、《金山志》卷九
上既梦游帝所,亲受帝言,将兴道教,政和四年七月乙未,诏天下悉立神霄玉清万寿宫。镇江府以金华龙游寺改建,如诏书。越明年,馆御既严,像设既新,学徒劝趋,云委川至,声闻京师。于是上亲书殿阁等名十以赐。又明年,臣某领府事,上曰:「神霄宫成,当书,汝某其书之」。臣谨稽图牒及道藏书,金山始为浮玉山,言自玉京诸峰浮而至者。后有即山以居而得金于水涯者,易今名。父老相传,先唐时尝为龙游观,已而为浮图氏所有者几二百年。金华阳氏《洞天记》曰:「中国洞天,不名于载籍者,尚多有之,金山其一也」。盖其前临沧海,却倚大江,独立无朋,以天为际,风涛潮汐赴其吐吞,日月晦明环其左右,揽数州之秀于俯仰之间,而下蟠鱼龙之宫,神灵之府,盖宇宙奥区,古今胜处也。则高真所庭,逸士所庐,天閟地藏,馀千百年,一朝岿然为海内琳宫之冠者,夫岂无待?臣仰惟皇帝陛下,繇神霄玉清之地,抚炎精累洽之运,凡意所属,天必从之。方且恭承秘训,兴既坠之绪,涤源培本,合道德而一之,以幸天下。其神机所运,虽两仪二气,曾不外吾挈提把握。则名山大川,东放嵎夷,西属昆崙,南极丹渊,北连穷发者,特其融结之一。矧兹山当吴楚之冲,去京师二千里,而近在吾顾盼之地,是宜清光一属,而土木眈眈,金碧差差,雄视东南,与天无极,以至山君海王,江神川后,奔走率职,惟恐其后。故华榜既揭,天宇澄穆,鹤翔其空,沈符之晨,水波不兴,赤龙自献。世徒咨嗟太息,以为瑰奇诡异之观,殊不知天人精祲,吻合冲融,超出形象者,乃其馀事。故臣尝论之,在昔人君崇方士之说,望殊庭于彷佛者,未尝不自以为得与神明交也。彼不过涉其径庭,味其糟粕,区区于巫祝之小技、禨祥之末节而已,亦尝以神霄帝君之事告之者乎?于戏盛哉!自浩劫以来,书契所传,兆千变化,出应帝王,明道阐教,为生民福者,上一人而已。何以言之?世传得道而应世者,莫盛于黄帝。游赤水则遗其玄珠,访具茨则迷于大隗。盖黄帝自区域而企天游,故纳山川于车马之间而不足;上由霄极而持世教,故用山川于几席之上而有馀。则臣以为自浩劫以来,书契所传,上一人而已者,岂为过哉?上敕漕臣詹度总视工事,始于政和七年之秋,而成于明年之夏。凡为殿三,曰长生、曰青华、曰黄箓;为台二,曰宝华、曰蕊笈;为阁二:曰龙游、曰经。又为泰定庵,命太素大夫黄澄居之。澄学道茅山五十馀年,流辈推重。上以金山为天下神霄第一,故首以付澄。臣幸得以薄技待罪从班,适守兹土,事成而书,臣之职也,敢以菲陋为辞?谨拜手稽首而献文曰:
帝膺宝训临九躔,万灵祗卫来三天。真人下执枢中权,凝旒不动堪舆旋。闵兹颓俗劫屡迁,鍊形蜕骨谁非仙。聿兴妙教穷海埏,丛霄相望清都连。伟哉浮玉当大川,地维四绝中巍然。世氛不及环以泉,吴峰楚峤输风烟。天穹地博栖万椽,宛如龙汉初开年。帝挥宝墨题其巅,神光下烛阳侯渊。金符玉简功用全,蛟龙詟栗江神虔。惊涛弭伏云海鲜,回翔缟羽登蜿蜒。霞光星烛其数千,乘光日觐虚皇前。坐令下土侔高圆,焉知帝力施无边。下臣作颂镵苍坚,不磨要与兹山传。
次(毛友)玉晨鉴义真公见访韵 宋 · 翁彦深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闻道三茅五洞门,翛然来往御风仙。
云深骐骥那容步,松古龟蛇莫问年。
邂逅江头披雾语,寻思岩畔枕流眠。
自怜天柱曾孙老,句曲清游合有缘(元刘大彬《茅山志》卷二九)。
次韵谢处(傅校作虔)州倅毛长吉见访惠诗 宋 · 王庭圭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有客江边问草堂,银鞍白马烂生光。
不嫌茅屋绝低小,往(李本、傅校作来)坐竹阴移晚凉。
入洛声名动冠盖,传家文翰在岩廊(自注:文翰,谓达可内翰也。)。
高风谁复如公者,肯接山林气味长。
故欧阳县丞墓志铭(绍兴三十年十一月)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四、《卢溪文集》卷四三
欧阳氏得姓远矣,文忠公《谱》有曰通者,仕唐尤显名。通三世生琮,为吉州刺史。琮八世生万,为安福县令。自万至鄠,始居安福。至公曾祖讳载、祖讳瑜,皆隐居;父讳安稷,淹贯群书,两与贤能之荐,四试礼部,将辩论而官之,以疾卒于京师。公自太学跣足护其柩以归。公讳皤然,字达可,天资夙悟,尤邃于经。方三舍法行于郡国,达可携诸弟入泮宫皆有声,每试辄出头角。宣和元年以上等校定试入上等,与弟廷光联贡于辟廱。明年达可升补太学内舍,未及再试,而舍法亦罢。父母既没,遭兵火,里巷无尺椽,惟先府君所建精道堂独存,兄弟四人同居其中,衣食无异,乡人钦慕之。绍兴十二年该廷试,授右迪功郎、潭州攸县丞缺以洁廉介特为上官所知,凡一路疑狱及滞讼屈于权势而不敢决者,悉以委公。由是人争荐之,凡得七章,以考未足,止关升右从事郎。在武冈时,溪洞杨再兴阻兵摇乱,朝廷下铜兽符,发武昌兵躬讨。军无宿储,守令搏手无他谋,适枢密院删定官方公畴为通判,方公有异材,密使馈粮,不数日而贼破。当是时,群蛮视方公号令如风雷,边氓感方公恩德如再生,独太守不察机事有不可旋踵,乃以方公为侵权,起大狱。闻于朝,群情恟恟,达可率同僚欲白太守,辩其事之所以然。郡僚有平昔游方公门者,反背诽助成其狱。此正韩退之所谓平居强笑语,至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小人之态自昔如此。厥后太守卒以言罢,而方公亦湔洗,功状粲然,皆如达可之言。武冈县令素迟缓不集事,而军须皆达可出力。及奏功,则推美于令,而令受其赏,此尤人所难者。呜呼!事难乃见君子,达可行己临政皆有过人,不可以毛举,故取其大槩志之,则其平生操履节义皆可见矣。余尝见方公手书与达可,有「高义绝识,追配古人」之语,乃知其事之信然,追配古人非虚语也。秩满,就移攸县丞。忽一日,聚群子弟侄语平生,若将之官而相别者,是夕得疾,终于家,实绍兴二十有九年六月五日也,享年六十有九。初娶彭氏,再娶左氏。男四人:长不及名,次如圭、如熏,皆力学,季尚幼。女一人,适进士刘大亮。孙男一人。明年十一月甲申葬于邑之北乡南岭之原,如圭携其先友左君时彦所撰行状来乞铭,为之铭曰:
天马汗血,一喷千里。自负其良,深藏不市。力方盛时,谁或絷之。至于老矣,骨犹骏奇。如君盛年,头角轩轩。使之得路,如骥腾骞。邅回晚节,其气犹全。万不一试,而止于斯。其平生气节行艺,犹可托铭诗以槩见,于后世而传焉。
寄毛达可内翰并录送魏公别录 其一 宋 · 李纲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縠水柯山蕴秀奇,精忠深结冕旒知。
玉堂视草久推重,金碗书名犹恨迟。
廊庙未应忘泽物,江山且复助题诗。
慇勤寄录韩公事,好为斯民更筑基。
寄毛达可内翰并录送魏公别录 其二 宋 · 李纲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迂愚聊复隐清时,幽事相关只自知。
满地落花看鹤舞,一轩春雨对僧棋。
闲中日月真销得,物外烟霞渐可期。
坐致时康赖公等,不须深遁采商芝。
与吴元中给事书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二六、《梁溪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沙县
某顿首拜启元中宫使给事台座:便人至,伏领春初所赐教,玩味再四,如奉言色,不胜感慰。中夏暑溽,不审比日体气复何似?恭惟台候万福。某待罪沙阳,行半年矣,省咎念恩,日深愧惧。所幸征商职事粗办,日有馀暇,适罗畴老修撰新创藏典,因与一二禅老结看经社,撮其枢要,随即录之。此外间亦弄文墨,以自娱适。士人中有邓肃者,颇有俊气,时与酬唱,以尽溪山风月之美。用是不觉岁月之度。第亲年浸高,远去庭闱数千里外,此情如何!蒙谕周悉,非眷念之厚,何以及此?感服无已。窃闻复职,计召还不晚矣。中外所望,非特拙者有觊于庇赖也。达可北门之除,颇协士论。近道维扬,相会必款,其论如何?信斯比报宫祠,果能就闲,完养数年,甚善。不知卜居何地,因书幸致意,未果修问。见素才得从官,遂尔物故。人世浮脆,如幻如梦,无可恋着,观此益使人灰心耳。如人饮水,冷煖自知;如人登山,各自努力。尝以此语献于左右,愿留意。近著八篇,辄录去,以发千里一笑。有未然者,幸以见教。未有瞻晤之期,惟冀为道为民自重。谨奉启承动静。五月二十八日,某顿首。
五峰居士文集序(绍兴四年四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四八、《梁溪集》卷一三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欧阳文忠公有言:「非诗能穷人,殆穷而后工」。信哉!士达则寓意于功名,穷则潜心于文翰。故诗必待穷而后工者,其用志专,其造理深,其历世故险阻艰难无不备尝故也。自唐以来,卓然以诗鸣于时,如李、杜、韩、柳、孟郊、浩然、李商隐、司空图之流,类多穷于世者。或放浪于林壑之间,或漂没于干戈之际,或迁谪而得江山之助,或闲适而尽天地事物之变,冥搜精鍊,抉摘杳微,一章一句,至谓能泣鬼神而夺造化者,其为功亦勤矣。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非偶然也。故尚书考功员外郎翁君讳挺字士特,建之崇安人。天才秀发,器业夙成。年未成童,已知声律,能赋诗,有惊人语。及长,该极群书,贯穿今古,落笔即数千言。既而游行四方,渡浙江,寓淮楚,窥衡湘,观光上都,宦游赵、魏之邦,尽友其豪俊,以故为文雄深雅健,渊源浩博,能备众体,而尤长于诗。其五言、七言属对律切,风清调深。其古风、歌行浑厚简淡,凌厉奋发,绝去笔墨畦径,间追古作者,信乎天下之奇才也。方是时,朝廷以经术造士,士皆趋时好以取世资,而君缓步阔视于其间,独有能诗声。如内翰毛公友,一时名人多称道之。然君早游国庠,屡冠多士,声华籍甚,而名不题于雁塔;晚登仕版,对扬文陛,受知人主,而位不过于星郎。触时相怒,窜逐流离,得病以死,而年仅踰于知命。身之穷,近世鲜有与君比者。平生所作数千百篇,悲欢感慨,一寓于诗以发之,奇辞秀句,脍炙人口,诗之昌,近世亦鲜与君比者。身不穷则诗不昌,物莫两大,岂不信然。自经兵火盗贼之后,散失者十之六七。嗣子颖之收拾编类于煨烬亡逸之馀,得古赋若干,古律诗若干,杂文若干,釐为若干卷,号《五峰居士集》。以余与君为外兄弟,丱角同砚席,情相好也,遣人致书求为之序。余尝观唐李贺号为俊人,《高轩过》之作,在其稚年,韩愈、皇甫湜皆爱重之,歌诗之妙,独步一时。以父讳之故,不得举进士,坎坷以终,年未壮室。平时负古锦囊以出,得句辄投其中,暮归足成,不知凡几何篇。仇嫉之者尽委粪壤,今行于世才数十首。则贺不特其身之穷,而诗亦穷也。君虽不幸其年其位,其诗文之所存,过贺远矣。然贺诗得杜牧序而名益彰,余虽欲序君集,忧患衰疾,文思凋落,不能如牧之揄扬称述,曲尽其情态,以取重于世,诚有愧焉耳。方命朋旧之爱慕君者求君之残编断简于四方,继成卷帙,使珠玉之珍不零落,兰菊之芳垂无穷,庶几以此答君相与之意云。绍兴四年四月七日,具位李某序。
次韵毛达可给事秋怀念归 北宋 · 倪涛
押微韵
结茅远人村,破屋水半扉。
凉叶堕清响,空山转斜晖。
微官卧江汊,素心久依依。
十年天涯秋,摇落月芳菲。
马蹄岁月去,梦蝶东南飞。
平生丘壑志,有言辄乖违。
不如孤征鸿,春风自知归(宋吕祖谦《宋文鉴》卷二○)。
劾沈调葛立方奏(绍兴二十九年六月) 宋 · 朱倬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二
调奸赃巨蠹,前知临安县,赃污狼籍。帅臣毛友枷项禁勘,狱情已具,而遇大霈。弟该执政,擢自冗散,躐帅七闽,张大海寇,以为调功,诬罔君父,滥进官职。福州寺院,自张守恶关节之弊,革以实封,调则贿赂公行。福建货盐之弊,已为重困百姓,诏旨矜恤,深照民瘼,调悉不顾,自卖安抚私盐,督责严酷,杖背相望。乞行贬窜,为赃吏之戒。立方污贱躁进,先因赂该之婿,自曹郎而旋至侍从。今又赂该之子,自起废而遽守萍乡。在秦桧时,曾乞以桧不合者立为党碑。桧虽不自从,人皆愤怒。望赐罢黜。
孔子像赞 宋 · 毛友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一、《两浙金石志》卷七、《粤西金石略》卷九、《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六、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二三
伟哉!魏魏堂堂,人中之龙。盖千万世,凛然如生,夫岂剑佩之饰,丹青之容。唯其变化亡穷,在九天之上,九地之下,将欲搏之,又超忽立乎其中。虽颜氏之子,力穷于步武,矧微生亩、叔孙武,叔彼么童。于戏!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厚,父子不得不亲,君臣不得不尊,人物鬼神,各由其道。无是焉,将化为禽兽贼乱者,匪夫人之功也耶!毛友。
黄吏部墓志铭 宋 · 张九成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横浦先生文集》卷二○
政和中,福唐黄先生为杭州教官,余时居乡校为诸生,实在先生座下。其为人气貌庄重,资性宽仁,望其容,俨然有不可犯之色;听其言,周旋勤恳,循循然进人于善,余甚敬之。自先生秩满,不相见凡二十年,每思天下士大夫为善人君子者,先生未尝不经余心。绍兴八年,余忝为礼部侍郎,先生时为吏部郎官,间相过,仁心义色肃然郁然,如昔日也。一日,先生见过,喑不吐一辞,若有不相悦者,余避席前曰:「先生无恙否?若有忧色,何也」?先生曰:「吾何忧哉!吾闻子一事,为子忧耳」。余惊起曰:「所闻者何事?愿请教」。曰:「某文字,公岂当作耶」?余对曰:「实不曾作」。先生曰:「是公职事,如何不作」?余曰:「朝廷不以见委,某亦不问也」。先生微笑曰:「如此则吾心无忧矣」。遂大笑而去。少顷,送茶一銙、橄榄十颗来,曰:「适所云果不曾作,某甚喜。偶家信到,有此二物,辄为一笑」。余感激之甚,曰:「使师友人人如黄先生,日在吾左右前后,切磋琢磨,吾何忧不为善人君子哉」!呜呼!余今老且病,悠悠度日,不教不学,先生亡矣,余晚节末路,于何考德而问业乎?余所以悲也。以余所已知,溯余所未知,以先生所已试,溯先生所未试,使天假之年,必将任重致远,卓然为有宋名臣。惜乎终于郎官而死也,言之使人泣涕。绍兴戊寅九月七日,先生之子浚以其宗人右司员外郎黄祖舜状其行实来请铭,云:先生讳圭,字元功。曾祖植,曾祖母陈氏。祖鄟,祖母陈氏。父臻,累赠奉议郎;母徐氏,累赠安人。自上世居福州永福县新丰里白面村,举乡无儒冠者,祖母每陋其俗,一日慨然有孟母择邻之意,谋去故居,遂徙候官之赤岸家焉。先生皇考因得挟策从人。既长,读书为文,能吟五七字律诗,恂恂岂弟,乡人称其长者。生三子,皆登进士第。先生其长也,年十九从司业李骘学,未半岁超越流辈。骘奇之,间语先生曰:「如子材器,异日当为闻人,一第何足道也」。暨游乡校,籍籍有声。崇宁贡于辟雍,升补太学内舍,与诸生群试,屡居甲乙。三舍法:诸生每岁以季试优劣为考察,有上中下之别,而上舍亦分为三等,内舍生入二上者,即赐第,谓之释褐。先生政和元年校试已在选中,偶有旨,皆赴明年殿试,复中乙科,注官为襄州司理参军,旋为衢州州学教授。三衢士多俊秀,先生训导启发之甚至,一时中第者独多于二浙。中书侍郎冯公熙载、尚书毛公友皆衢人,贤先生之为,共荐延之。终更循从政郎,除杭州州学教授。其教人如在三衢时,士皆励志于学,自是生徒相继取巍科,如沈待制晦、舍人凌景夏。会三舍法罢,先生亦以溢员解去,从辟为盐官县丞。先是方腊窃发于睦州,攻掠旁郡,贼平,新复郡邑给复二年,并住卖盐,盐官亦预其数。后盐法复行,适当岁饥,为令者务趣办以为己功,訹令人户请买,寻责其价,急于星火。帅府知其扰,改以属先生,先生曰:「急疲民以悦上官,吾何能为」。于是尽呼邑之父老,告谕之曰:「有司恃此以供公上,固不可蠲。吾将宽若程督,免若追胥,若曹亦乐输耶」?邑人皆曰:「戴公之德,敢不赴期」?踰月而办。秩满,荐者应格,改宣教郎,除汾州、卫州教授,皆以亲老地远,不能赴。庙堂有知先生者,欲以为卫尉寺丞,先生语于朝曰:「寺监丞簿,乃异日晋用之资地。第偏亲垂白,若得一官稍近乡闾,不废甘旨之奉,乃所愿也」。当路善先生语诚,即除福建路提举茶盐司干办公事,官居富沙,仍就次见。时仲弟琳为邵武军司户参军,相距数舍,板舆往来,颇尽亲欢。俄丁外艰,既除而仲弟亡,遂无仕进意。亲旧敦晓之,勉强造朝。时中书舍人林公遹、礼部侍郎李公正民交荐之,除主管官告院,改大理寺丞。绍兴四年之任,在官二年,擢监察御史。未数月,除刑部郎,明年迁吏部。九年四月十四日,以疾终于行在之官舍,享年若干,积官至左朝请郎。十年八月壬申朔,葬于报恩寺山先茔之西。妻蔡氏,封安人。子浚,右承务郎、新知兴化军仙游县。女适进士陈寿隆。先生天性纯孝,于兄弟尤笃友爱,平居一日不相面,则惘然若有所失。其仕进不屑就,不苟合,亦不为崖异之行。官杭日,外台有缘宦寺进者欲荐先生,先生曰:「固愿出门下。今举状幸已满员,乞回此以录寒士」。虽辞之甚力,然其言婉逊,亦未尝以语人。公嗜学不倦,自登第以至践历台省,无一日废书,上自诸经,下至诸子百家之言,无不研究,绅称其博洽。尝谓季弟琇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吾兄弟素习《礼经》,盍佩而行之」!平昔所寓,必大书「诚意正心」四字于座右,以效古人盘盂几杖之戒。此皆黄公状其行也。先生重于义而轻于利,其在吏部也,时中执法与之相好,使所亲语之曰:「将屈公再入台中,如何」?先生正色对之曰:「起居中丞,某人小人也,乃班从官首;某人小人也,乃班庶官首。中丞日造庭中,见此二人,污人眼目,乱吾风教,败人名节,如何不击去,如某辈安用」!呜呼!使先生不死,其排斥小人,保护君子无疑矣。先生于朋友无不尽其欢心,平居暇日,婆娑嬉游,笑谈戏剧,若将无不可者。及朋友微有害理,则正色斥之,使人心寒而股慄,故人皆乐其诚而畏其正。余知先生自谓不后于黄右司,铭其可辞耶?铭曰:
和而克庄,严而靡忒。君子之容,君子之德。吁嗟先生,为百世则。
毛达可尚书文集序(绍兴十五年)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一五、《紫微集》卷三一
自熙宁、元丰以来,崇尚经术,文章以醇粹近道为右。士子不能奉承兹意,故其弊也,失于颓靡不振,不能上下古今为深博。好文之士,颇或病之。其后有司因循故习以取士,其弊滋甚。当是时,公方以举子,作为《科举章程》,文字固以挺特奇怪,得名场屋间。世人所知者,如此而已。一旦发愤懑作书干当时要人,措意悠远,徵用淹洽,文字一出,名振天下。则公自为布衣时,其声盖已藉藉塞宇宙矣。自是登甲科,典文词,奏技于高门之地,所以取知人主,专以词章议论为政。观其众制森然,恣睢横放,若略不经意成于俄顷者。譬由河出昆崙,经孟门底柱之险,奔岩附壑,濆薄漂逝。及其放于巨野,眇莽澶漫,冲风遇物,自成漪涟,然后悠远长怀,莫可捍禦,真文场之杰隽也。昔司马相如文工而思迟,武帝尝谓:「以我之速易卿之迟若何」?对曰:「于臣无所不可,顾陛下何如耳」。及观《谏猎书》、《吊二世赋》,皆成于扈从游猎之际,则知相如之于文,固亦速而工也。公之作文,岂类是耶?绍兴乙丑,仆被命典州,适公之故里,其子幵尽以公平生所作文相示,且请序以冠于集首。辞避不获,窃论其所为文如此。幵字平仲,少年博学,工词章,可与论先秦制作,而追步建安风雅,他日当自著见,决不没没,固将以文词擅名,不独能守其业者也。